A. 美國喜劇電影都有哪些,最好新點的,越多越好
最新的是《長大成人》,亞當
桑德勒主演。
《辣媽辣妹》
《反斗神鷹》
《變相怪傑》
《小鬼當街》
《冒牌天神》
《絕地奶霸》
《笨賊妙探》
《你丫閉嘴》
B. 推薦幾個美國爆笑的喜劇片
1.《波拉特》
影片講訴的是一個在美國生活的哈薩克主持人的搞笑經歷。電影用諷刺癲狂的手段,展現了哈薩克主播到美國的一場「文化之旅」。
原本是脫口秀主持人的他就以口無遮攔、諷刺幽默而著稱,這部影片也充滿了他特有的搞笑風格。政治、惡搞、無厘頭,口碑兩極分化,一部見仁見智,可以讓人無恥地笑出淚來的片子。
2.《逃獄三王》
本劇講的就是30年代美國大蕭條時期三個逃獄囚犯返家途中的事情。本劇最大的亮點要數其配樂了。不僅好看,而且還好聽。榮獲了第44屆格萊美最佳年度專輯大獎。難得的一部精彩電影。
3.《婚禮傲客》
說起婚禮,無外乎是一群人聚到一起,慶祝一對戀人的愛情開花結果。兩個雙雙離婚的花花公子,把周末時間都用來參加各種各樣的婚禮,但他們的目的卻是泡!伴!娘!兩個玩世不恭的婚禮傲客能得到心上人的真愛么。
4.《四十歲的老處男》
影片講訴了40歲的安迪,有著高薪厚職。他的朋友們最急於的是如何介紹一個女孩給安迪好讓他盡快擺脫處男身。影片中,安迪遇上了帶著三個孩子的單親媽媽翠西,兩人很快墮入愛河,可是兩個人卻簽了一份「無性戀愛」的協議,安迪這次能否擺脫處男身。
5.《僵屍肖恩》
影片在延續原有的敏感和幽默的同時,延展出一個更廣博的世界,具有更黑暗的元素。影片故事設置僵屍大舉進攻城市,恐怖暴力事件接連發生,人們紛紛死去,在描寫到劇中人物面對危機的反應時,黑色喜劇開始呈現。
《波拉特》電影劇情
波拉特(薩莎·拜倫·科恩飾)是哈薩克電視台的著名主持人,盡管已經成為了哈薩克排名第六的播報員,波拉特對新聞事業還是有著更廣大的追求。
於是,在國家情報局的推動下,波拉特和胖胖的電視製作人阿扎馬特·巴格托夫(肯·戴維蒂安飾)一起踏上了探訪「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美國」的文化學習之路。扛台攝像機、提個麥克風,簡單打理了些行裝,波拉特就奔向了神秘的西半球。
雖然看起來就像個找不著北的鄉巴佬,見人就老湊張香腸嘴要親面頰,還總愛街頭采訪些嚇死人的問題,波拉特還是決心拍出具有震撼性意義的「紀錄片」回去報效父老。而且私底下,他此行還有著更「艱巨」的任務——娶夢中情人好萊塢艷星帕米拉·安德森回去當老婆。
C. 美國好看的喜劇有哪些
偷天情緣、初戀50次、宿醉、伴娘、假結婚、當哈利遇見莎莉、公主日記、魔法奇緣、人生遙控器、小姐好白、綠卡、功夫熊貓1-2、卑鄙的我、怪物史萊克1-4、我愛瑪麗狂、我老婆是巨無霸、肥佬教授、我巨大的希臘婚禮、假鳳虛凰、肥媽先生、杜絲太太、卧底肥媽、大話王、楚門的世界、搶錢夫妻、白頭神探系列、驚聲尖笑系列、史詩電影、暮色大電影、這不是斯巴達、摘星奇緣、神探飛機頭、變相怪傑、陽光小美女、馬利與我、全民情敵、選美俏卧底、婚禮傲客、怪醫杜立德、二流警探、冰刀雙人組、聖誕老人、小鬼當家系列、超能塞豆隆、鬼馬小精靈、超級壞、美國派系列、預產期、糊塗偵探、40歲老處男、隨波逐流、老闆不是人、壞老師、瘋狂愚蠢的愛、波普先生的企鵝、龍虎少年隊、泰迪熊、獨裁者。
D. 美國都有哪些好看的喜劇電影列個表越多越好
《魔術師》
《肖申克的救贖》
《夜訪吸血鬼》
《石破天驚》
《拯救大兵瑞恩》
《生死狙擊》
威爾史密斯
《當幸福來敲門》 很感人(史密斯父子齊上陣)
《我是傳奇》 科學家研究解葯對抗全城僵屍
《七磅》如果認真看還可以
《獨立日》票房冠軍(忘了是哪一年了)
《全民情敵》
《黑超特警組1、2》
E. 推薦幾部好看的美國喜劇片
偷天情緣、初戀50次、宿醉、伴娘、假結婚、當哈利遇見莎莉、公主日記、魔法奇緣、人生遙控器、小姐好白、綠卡、功夫熊貓1-2、卑鄙的我、怪物史萊克1-4、我愛瑪麗狂、我老婆是巨無霸、肥佬教授、我巨大的希臘婚禮、假鳳虛凰、肥媽先生、杜絲太太、卧底肥媽、大話王、楚門的世界、搶錢夫妻、白頭神探系列、驚聲尖笑系列、史詩電影、暮色大電影、這不是斯巴達、摘星奇緣、神探飛機頭、變相怪傑、陽光小美女、馬利與我、全民情敵、選美俏卧底、婚禮傲客、怪醫杜立德、二流警探、冰刀雙人組、聖誕老人、小鬼當家系列、超能塞豆隆、鬼馬小精靈、超級壞、美國派系列、預產期、糊塗偵探、40歲老處男、隨波逐流、老闆不是人、壞老師、瘋狂愚蠢的愛、波普先生的企鵝、龍虎少年隊、泰迪熊、獨裁者、情敵大戰、魔力麥克。
F. 最著名的美國喜劇電影有哪些,
最後安全》(1923年)
哈羅德·洛伊德是典型的精力充沛的美國人,為了讓女友相信自己是大城市裡事業最成功的人士,他什麼都肯做。至於冒著生命危險爬上高高鍾樓,吊在即將斷裂的時針上,只不過是這部以「蔑視死亡」為目的的經典鬧劇中無數令人愉快的瞬間之一。該片也是上榜電影中年代最早的一部。
《淘金記》(1925年)
流浪漢受在「淘金熱」的帶動決意采礦,最終卻落得只能吃皮鞋果腹的天地。這也是卓別林默片時代最瘋狂、最具創造性的傑作。
《將軍號》(1927年)
「膽小鬼」巴斯特·基頓人生有兩大至愛——女友和火車。為了兩者得兼,他不得不以身犯險。這部被公認為默片時代最偉大喜劇之一的影片絕不是什麼勵志愛情片。它透過完美的敘事與精彩的場面調度,反諷了所謂「英雄事跡」。在利用大型交通工具作為喜劇視覺「包袱」方面,影片更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為未來包括成龍擅長的動作喜劇路線奠定了基礎。
《一夜風流》(1934年)
弗蘭克·卡普拉-羅伯特·里斯金組合為後世「神經喜劇」這一流派樹立了模板:荒唐、莽撞的富家小姐離家出走、老實巴交的悶包男主角不解風情,貌似無厘頭然而又明顯另有諷刺當下的玄機。看過影片的人倒不一定會被克拉克·蓋博和克勞黛特·科爾伯特逗笑,但一定深感親切,並且喜歡得要命。
《育嬰奇譚》(1938年)
一隻美洲豹「寶寶」、一塊恐龍骨化石,以及凱瑟琳·赫本與加里·格蘭特之間激情的化學反應,這些足以讓這部「神經喜劇」化腐朽為神奇。這對男女明星搭檔在《費城故事》里的表現也許更浪漫些,但在《育嬰奇譚》里肯定是最滑稽的。
《鴨羹》(1933年)
《歌聲儷影》(1935年)
《我的高德弗里》(1936年)
《春閨風月》(1937年)
《你逃我也逃》(1942年)
在波蘭淪陷期間與劇團成員一起同納粹官兵鬥智斗勇「社交女王」這一形象是卡洛爾·隆巴德最後的獻禮,也許還是她最傑出的銀幕形象。劉別謙執導並親自出演的這部電影高雅優美、非常人性、雅俗共賞,並且令人捧腹,開創了「高雅喜劇」這一流派。
《女友禮拜五》(1940年)
《脫線大王》(1940年)
《銀行妙探》(1940年)
《摩洛哥之路》(1942年)
《摩根河的奇跡》(1944年)
《賊博士》(1955年)
《曼哈頓的大人物》(1958年)
《熱情似火》(1959年)
《奇愛博士》(1964年)
庫布里克這部黑暗且高深莫測的諷刺電影,講的是狂熱好戰分子代表人物康格少校如何引發和末日的故事,彼得·塞勒斯在片中一人分飾三個有機會阻止轟炸行為、改變世界命運的角色——英國空軍將領、軟弱的美國傀儡總統,以及片名中所指的那名德國科學家。這部電影充分詮釋了何為「冷戰喜劇」的巔峰之作。
《黑夜怪槍》(1964年)
烏龍探長粉紅豹系列是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最受大眾歡迎的偵探喜劇。作為該系列第一集,本片堪稱彼得·塞勒斯的獨角戲。
《公寓春光》(1960年)
《製作人》(1968年)
《風流醫生俏護士》(1970年)
被搬上電視熒屏一拍就是11季之後,也許人們已經很難想起羅伯特·奧特曼原先的大銀幕版本是多麼令人吃驚且具顛覆性了。影片龐大的演員陣容堪稱豪華,其挑戰權威的態度則如清風一般令人愉悅,而跟其他大多數直白的喜劇片相比,這部電影則更趨邊緣化。
《安妮·霍爾》(1977年)
從這時起,伍迪·艾倫正式與自己「早期的滑稽路線」告別。他精心打造了一部有關紐約神經質分子之間離奇愛情故事的電影。誰能想像一個有馬歇爾·麥克盧漢(媒介傳播學者)參演的故事竟能如此好玩?(當然,據說伍迪·艾倫構思那個在影院門口出現糾正喋喋不休的「演講者」錯誤的角色時,首選倒不是麥克盧漢,是費里尼不想去美國拍這么一段戲,布努埃爾也不願意,於是才請了麥克盧漢。)
《傻瓜大鬧科學城》(1973年)
《灼熱的馬鞍》(1974年)
《新科學怪人》(1974年)
《巨蟒和聖杯》(1979年)
《陽光小子》(1975年)
《動物屋》(1978年)
《上錯天堂投錯胎》(1978年)
《妙親家與俏冤家》(1979年)
《大笨蛋》(1979年)
《空前絕後滿天飛》(1980年)
提問:如果讓你把一個愛唱歌的修女、一個狂愛說話的瘦小白種女人、阿布杜·賈巴爾和飛行恐懼症組合在一起,你會得出什麼答案?回答:一部由萊斯利·尼爾森主演、如今滿大街「饅頭」都得叫它一聲「爺爺」的電影!
《一條名叫旺達的魚》(1988年)
英式鬧劇小品與美式粗劣笑話結合在一起反而產生了「升華」效果。提到以荒誕和意外為精髓的黑色喜劇,該片絕對是集大成之作。這部盜賊題材經-經-經-經典……喜-喜-喜-喜劇圍繞一夥搶劫犯以及一系列鉤心斗角與歪打正著展開,片中獨特的「義大利語」,你再也沒機會在別處聽到了!
《瘋狂高爾夫》(1980年)
《傻妹從軍》(1980年)
《金色年華》(1982年)
《你整我,我整你》(1983年)
《假期歷險記》(1983年)
《搖滾萬萬歲》(1984年)
《土撥鼠日》(1993年)
從荒謬開始發展到溫馨結束,比爾·默里飾演了一個尖酸刻薄的氣象預報員。
《謀殺綠腳趾》(1998年)
這部電影在混合黑色電影與神經喜劇元素的基礎上,加上了一名易怒的越戰老兵、幾個嚴重的懷疑論分子偵探,以及一起身份混淆的綁架案,科恩兄弟就這樣打造出了一部「老煙槍」版《梟巢喋血戰》。
《我為瑪麗狂》(1998年)
這部大大超值的「寶石」本質上只是一個簡單的愛情故事,一個令人討厭的傢伙(本·斯蒂勒)重遇中學情人(卡梅倫·迪亞斯)後展開追求攻勢。在此過程中,他在生理和心理上均吃盡苦頭,充分向我們演示了一個人的痛苦和恥辱到底可以變得多麼滑稽、好玩。
《王牌大賤諜》(1997年)
《青春年少》(1998年)
《愛犬大賽》(2000年)
《超級名模》(2001年)
《婚禮混混》(2005年)
《40歲的老處男》(200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