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大全 > 黃渤拍的打鬼子電影有哪些

黃渤拍的打鬼子電影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3-01-24 12:51:50

1. 黃渤拆彈的電影叫什麼

《雷》。

《雷》出自《2018最美表演》,《最美表演》是新浪娛樂的年終特別策劃,每年都會邀請十位明星參加「最美表演」活動,以年度十大新聞事件為背景,每個人分別進行一分鍾的表演,並由金牌電影製作班底拍攝成十支短片。

影片介紹

黃渤與妻子在電話裡面吵架,隨後黃渤到達了出事現場,黃渤在影片中飾演一位拆彈專家,了解到現場的狀況,讓大家迅速撤離,黃渤一個人拿著箱子走了進去,開始拆炸彈,上頭不斷的催促他趕快撤離,他還是努力的在拆彈。

黃渤剪短了線,炸彈距離兩分鍾停了下來,黃渤也送一口氣,還沒等黃渤說完話,計時器又接著響了起來。上頭再一次下命令,找一個掩護的地方,黃渤也放棄了,要求立馬接通他老婆的電話,黃渤對著他老婆交代自己的後事,做好了被炸死的准備,可是計時器到頭了,可是並沒有爆炸。

短片《雷》開頭很刺激,很緊張,代入感非常的強,有一種大片的既視感,關鍵在於黃渤的演技,是真正的演技派高手,尤其是因為緊張的氣氛,而滿頭大汗,不過結局非常的好笑。

2. 黃渤演過一個電影,講的是他為了給兄弟報仇將日本兵困在山洞裡好幾年死掉的故事,想知道電影叫什麼名字

《鬥牛》
故事背景是抗戰時期,共產國際給中國的抗日根據地送來了一頭荷蘭奶牛,為受傷的戰士提供營養。但因為鬼子要進村了,所以根據地的同志不得不轉移,就把奶牛託付給了一位老鄉照看,這位老鄉就是牛二(黃渤飾),他起初不願意接收這頭牛,但是村長以把九兒(閆妮飾)嫁給他為條件,誘使他接下了這個任務。誰知道這頭牛硬是逼得牛二不得不和日本鬼子、土匪以及逃亡的江湖郎中鬥智斗勇

3. 黃渤演過哪些電影

1、《瘋狂的石頭》,由寧浩導演,郭濤、劉樺、黃渤、連晉和徐崢主演的一部帶有黑色幽默風格的中國影片,2006年上映。

(3)黃渤拍的打鬼子電影有哪些擴展閱讀:

黃渤,1974年8月26日出生於山東青島 ,中國內地男演員、導演、歌手,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表演系配音專業。黃渤早年曾有過駐唱歌手、舞蹈教練、影視配音等多種工作經歷。2000年,黃渤出演管虎執導的電視電影《上車,走吧》,這是他的第一部影視作品。

2006年憑借寧浩執導的電影《瘋狂的石頭》而成名。2009年,憑借《鬥牛》獲得第46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男主角獎」。2010年,主演寧浩的喜劇電影《瘋狂的賽車》。

參考資料:網路-黃渤

4. 黃渤必看十部電影

黃渤必看十部電影如下:

  1. 我和我的祖國

十大最經典的喜劇電影之一,瘋狂的石頭可以說是黃渤的成名作,正是因為這部電影讓黃渤的事業起飛。

5. 黃渤跟一頭牛演對手戲拿了「影帝」,你知道是哪部電影嗎

提到黃渤大家的第一印象都是在《瘋狂的石頭》中的那一個笨賊。這也使得傻、蠢、笨的形象幾乎是和黃渤進行了捆綁。但是黃渤在《鬥牛》中與一頭牛演了對手戲。不僅如此,還獲得了“影帝”,讓我們來一起看看黃渤的這部電影吧。

《鬥牛》優秀的地方在哪?

首先,鬥牛揭示了在抗戰時期日本人的貪婪。而更顯示了在當時抗日戰爭的情況下,鄉下農民對於大局勢的無奈,以及小人物的智慧。而作為一部電影來說,《鬥牛》的外在宣傳並不討喜,想要將觀眾吸引進電影院去看這部電影是十分難的,它只能依靠在觀眾之中的口口相傳作為宣傳方式。但是只要看了這部電影之後,幾乎是所有的人都對這部電影贊不絕口。

6. 《瘋狂外星人》中黃渤說的是什麼方言

我認為《瘋狂的外星人》中黃渤說的是山東方言。通過黃渤之前的表演,應該說他此次在《瘋狂的外星人》中的表演,只是拿出了他的正常水平,畢竟黃渤確實給我們留下了太多精彩的搞笑片段,很多觀眾也是沖著黃渤的這個招牌才去觀看的《瘋狂的外星人》。

其實,這部電影才是真正考驗黃渤和沈騰演技的時候。因為在電影里的猴子和外星人都是靠特效做出來的,如果你看過片場花絮就知道,在現場的時候,猴子走路的地方,都是用一根棍子往前走,然後所有人看著一根棍子表演,還要做出各種表情。

7. 電影《鬥牛》評價怎麼好看

《鬥牛》這部電影是2009年由管虎導演黃渤、閆妮等主演的電影。憑借這部電影,黃渤的演技得到了認可,得到了第一個金馬獎影帝,看他在電影里的表現,無論是表情、動作包括每一個眼神都是戲,他的影帝稱號也是實至名歸。

從古至今,男尊女卑的觀念一直存留在這個社會,在這個鄉村裡,同樣女人是卑微的,寡婦更是大家不願提及的,守舊的思想,一些自私冷漠的人們,是那個時代固有的特點,我們觀看的不只是一部電影,更多的是整個社會的縮影。

總之,一部有內涵,能讓人讀懂深層含義的電影,我覺得就是好電影,值得一看。

8. 《鬥牛》影片解析——拉片

《鬥牛》整部電影帶著沉重的氣息。電影風格和姜文的風格有些類似,黑白色調更為電影增加了沉重感。 導演:管虎

主演:黃渤、閆妮

劇情:圍繞一頭奶牛展開。鬼子要來了,部隊委託村裡人把奶牛藏好,最後再還給部隊。通過抓鬮的方式,牛二成了奶牛的保管人......

影片《鬥牛》由號稱「怪才」的第六代導演管虎執導,也是管虎從電視劇重返大銀幕的轉折之作。管虎導演的作品,大多自由不羈,以黑色幽默的表現形式揭露人性最真實的一面。管虎的作品與英國導演蓋里奇的作品,頗有相似之處。拋開宏大的敘事場面和主流思想的藝術創作手法,通過跳脫,無厘頭,搞笑詼諧的後現代表現手法,將低俗故事和草根文化通過影片的形式表現出來的同時揭露人性最真實的一面。

管虎(1968年8月1日),出生於北京市,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中國內地男導演、編劇。

1992年,管虎自籌資金拍攝處女作《頭發亂了》。近期代表作《金剛川》、《八佰》。

很多人說管虎(怪才)跟寧浩(鬼才)的風格很像,尤其是對黃渤的啟用上,頗有異曲同工之妙。但他們的敘事方式和表現形式上還有一定的區別。寧浩的作品更傾向於商業片的方向,畢竟在資本驅動下的商業電影,最能給導演帶來票房和收益,也能收到社會和觀眾追捧。

當然,寧浩的瘋狂系列還是帶給觀眾很多歡樂,也受到很多影迷的追捧,也在快節奏的現代生活下,給了很多觀眾後現代生活的精神釋放和情感寄託。

管虎在講述作品的同時,將自己的自由、真實,幽默中帶有苦澀的表現形式代入影片中,不受商業片的束縛,隨心而走,讓沉悶壓抑的抗戰年代故事帶有了一絲喜劇幽默的成分,似在講故事,又似在講述人性。

《鬥牛》在敘事結構上採用了多時空敘事結構,講述了黃渤飾演的牛二為了完成八路軍交代的保護荷蘭奶牛「九兒」的任務,在日本侵略者的眼皮子低下,與奶牛同生共死的感人故事,悲涼孤寂中,帶有詼諧與幽默。

多時空敘事,一個時空是現在,牛二為了保護荷蘭奶牛與日軍、逃難村民、土匪們鬥智斗勇的故事;另一個時空則是過去,影片穿插交代了牛二與奶牛的革命友誼的緣來和那個年代農村質朴的生活狀態。

牛二叫奶牛「九兒」,是因為牛二將奶牛看成了閆妮飾演的九兒的化身,從此溫情的奶牛也成為了支撐牛二堅持下去的精神支柱,在無數次想要放棄的時候,奶牛的叫聲就會把牛二又拉回了,從心底里牛二還是善良溫情的,一直堅守著當成答應守護奶牛的承諾,也是那個時代下人們的最珍貴的人性品格。——守護、誠信(承諾)。

堡壘村是一個抗戰村,在戰爭中為八路軍提供後援支持,接待部隊,照顧傷員。共產國際向中國援助了來自荷蘭的大奶牛,負責產奶——奶都留給傷員戰士用。因行軍不能一直帶著奶牛走,所以部隊離開時,將牛留下在堡壘村,並承諾會回來取。老十三叔代表村子接收了奶牛,然後按規矩將全村男丁召集起來抓鬮,一堆綠豆中有1粒紅豆,誰抓到紅豆,奶牛由誰負責照看,糧食由全村負責。

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展現出了守護奶牛的鬥智斗勇和緊張氣氛,同時將人和牛共生的溫情氣氛凸顯,管虎似乎在緊張的同時給了觀眾舒緩的機會。空曠偌大的崗上,輕飄的白雪,哀怨的配樂,孤獨的牛二獨自一人在呼喚著九兒和娘的叫聲,寫意的表現手法,有張有弛。

在緊張的守護奶牛「九兒」的節奏下,舒緩的鏡頭給了觀眾感情釋放的空間。最後奶牛「九兒」崗上的出現,依偎在牛二的身邊,讓一切顯得和諧溫情。

舒緩之後,故事又到了土匪和牛的故事。土匪為了給他們的大黃牛強行配種,把奶牛「九兒」抓起來。此時一顆貫穿全片的炮彈給了牛二抗爭的力量,鼓足了所有的勇氣去拯救他的奶牛「九兒」。槍林彈雨中,悲涼的音樂,疲憊的奶牛「九兒」依偎在倒地的牛二身上,此時只有他倆相依為命了。牛二為了讓「九兒」活下去,心疼的打著「九兒」,再不起來就凍死了,此時抱地哭泣的牛二倍顯孤單。

山坡上幽遠的笛子聲,一牛,一人,孤寂的走在上坡上,悲壯而凄涼。不禁想到了電影《活著》的最後一幕,同樣也是一人一牛,不過《活著》的故事更顯凄慘,《鬥牛》也算是幽默詼諧的存在了。

影片一開始,滿村村民被屠殺,一片狼藉,無人生還,只剩下了「兩頭牛」牛兒和荷蘭牛,整個影片開頭已經奠定了悲劇的序幕。

因為八路軍要撤走,所以遺留下的荷蘭奶牛變成了「燙手的山芋」,在寡婦九兒的「幫助」下,牛二成為了守護荷蘭奶牛的「幸運兒」。自此,奶牛「九兒」變成了牛二的精神伴侶,開啟了一段「跨越物種的感情」,守護奶牛的責任使得牛二變得強大而勇敢。其中因為牛二摸了奶牛奶子而變成反革命份子遊街的情節,讓人覺得可笑而諷刺。在現在的價值觀里看著極其可笑的一件事,在那個思想傳統,還未完全解放的時代卻是非常嚴重的一個問題,這里也是對於那個年代的真實展現。

滿懷理想的日本學生踏上中國領土,拿起刺刀,被逼迫刺向素不相識的陌生人,面對死亡——無論是舉刀刺向別人還是別人揮向自己的刀——他都是恐懼的,但終會適應,最後癲狂,最終被訓練成殺人的機器。

戰爭毀滅的不僅僅是人性,還有秩序,秩序被摧毀掉的惡果之一就是人的動物性本能開始顯露,影片中一群逃難的村民,在堡壘村偶遇牛二,得到牛奶以緩解飢餓,作為回報,其中幾個人決定殺掉奶牛,分肉吃。為了殺牛,他們揮刀趕走了牛二,面對牛二的咒罵,說:「他現在罵得厲害,殺了牛分塊肉給他,他不幹也得干。」我們還能看到另外一群人——土匪,在日軍過後殺入村莊,將牛二扔下深井,目的是為了搶劫奶牛配種。

奶牛所代表的形象便是犧牲了自己的所有一切,卻遭到人們拋棄的一類形象,卑微無助如粘板上的魚肉,任人宰割。最後為了吃牛與牛二爭奪的逃難村民,一個個的被日軍埋下的地雷炸死時,他們的死,其罪何辜,他們也僅僅想吃頭牛而已,這又能怨恨的了誰呢,只能怪那個缺衣少吃,遭受侵略的殘酷的動盪時代吧,人都已經要餓死了,還有人性來做什麼呢。

牛是牛二抓鬮抓來的,一同被分配過來的還有九兒,九兒長得漂亮,牛二喜歡她,想跟她「生個一兒半女」。

中國農民的人生理想,不正是兩畝地,一頭牛,老婆孩子熱炕頭,何況他還有兩頭牛,老婆有了,孩子也會有的,美好的人生即將開始。可惜鬼子來了,啥都沒了,好歹還給剩下一頭牛。影片中,牛二管奶牛叫九兒,九兒既指牛,又指他慘死的未過門的老婆,更象徵著他嚮往的美好生活。所以他拚死也要守住著美好的生活。

鬼子來了,他先是偷牛。偷不來,打算幹掉鬼子搶牛。被發現了,就英勇搏鬥守住自己的牛。這是抵抗外侮時,中國農民的典型態度。

總算鬼子走了,飢民又來了。

這時,牛二質朴的農民本色顯示的淋漓盡致,雖然自己的東西也不多,但人命關天,能幫一把就幫一把,甚至不惜傷害了自己的牛(美好生活),而這群災民則是把貪得無厭彰顯的淋漓盡致,拿了人家東西不僅不感激,不報恩,還想著整怎麼害死恩人,扒皮吃敲骨吸髓。最後居然說出:「我不過想吃你那牛,你竟然想要我的命。」

熬過了飢民,又趕上國民黨和鬼子火並,牛二關鍵時刻死死抱住他的牛,諷刺的是,生前打得要死要活的敵人,死的時候,反倒埋在一塊。

結果回到村裡,又趕上了土匪,牛二給扔井裡了,奶牛也被土匪抓走配種了。

典型的土匪作風,男人殺死,女人帶走上山,留自己的種。

此時的中國農民牛二終於憤怒了,搶我的東西,要我的命,抓走我的九兒,咱誰也別得好兒了,於是他扛起了炸彈。

然後,不知又趕上誰和誰火並,(其實並不重要。)牛二和牛僥幸活了下來,一人一牛上了山,終於「過上了人過的日子」。

有一點,令人疑惑,就是為啥牛二咋也死不了,中了刀不死,中了彈還死不了,眼睛都瞎了還死不了,因為中國農民就是這樣,就是不死,就是頑強,一滴水一點陽光就能活下來。後來解放軍回來了,牛二想還牛,人家沒要,估計牛二心裡樂開了花,因為牛幾乎成了他的全部,這回牛終於是自己的了,說啥也的要個戳。這就是一個中國農民和他拚死守護的生活。再說牛二這個人,最後紙上寫的是「二牛之墓」因為牛二本質上也是頭牛。勤勤懇懇,任勞任怨,為了藏住自己的小牛,在山上挖坑,後來帶著奶牛開荒種田,養活自己。吃的是草,擠的是奶。中國革命的勝利靠的就是中國廣大農村裡廣大農民的付出。有牛脾氣,牛脾氣就是犟,認死理。你平時踢我兩腳,打我兩下就算了。你把我惹急了,跟你拚命;答應八路軍的事兒,一定要說到做到,即使過了七八年之後。展示了中國農民的質朴和誠信。善良敦厚,無論是無償救濟災民。還是救日本兵,都展現了他的善良。因此中國農民牛二,本質上也是頭牛。

9. 殺生影評專業分析

《殺生》是一部沒有拍成功的好電影。它之所以不成功,是因為導演管虎的野心太大了,大到超出了他的駕馭能力。他想要在一部電影里涵蓋的東西實在太多,以至於最後呈現出來的只是這些思想的碎片,轉換成各類隱喻散落於影片各處。《殺生》的這些隱喻為影評人提供了大量的闡釋空間,讓他們可以長篇大論地盡情揮灑,釋放解讀的熱情,但是卻沒有給普通觀眾帶來一個好的故事,以滿足促使他們走進電影院的基本沖動。

管虎從處女作《頭發亂了》開始,就毫不掩飾地宣告了自己在電影上的野心:對束縛人心的庸常現實的批判、對生命意義的追索、對荒謬歷史的詰問……但從這部片子開始也暴露了自己的缺陷:缺乏駕馭這種野心的能力。他似乎缺乏把自己巨大的想法,轉換成一個完整故事的能力,只能在影片中用一些彼此之間毫無邏輯可言的生活片段,建構起一個支離破碎的故事:從樂隊排演的舊倉庫,到女主角在醫學院的課堂,再到人潮湧動的北京街頭,甚至到主角們記憶中的胡同……正是在這些片段中,管虎把自己對社會的批判轉化為搖滾樂中的憤怒,把對歷史荒謬性的揭示轉換為女主角尋根的失敗,把對生命意義的探求轉化為男女主角在胡同里和醫院過道中沒有目的地的狂奔,而銜接這些場景的則是女主角同樣缺乏邏輯的、如詩般的內心獨白。但這部電影的成功在於,管虎用這些碎片營造出了一種真誠而感人的氛圍。盡管這些與青春相關的心理和情感:不安、沖動、迷惘、懷舊、理想主義……早已淪為一種俗套,但在任何時代都會具有動人的力量。

快20年過去了,人到中年的管虎,仍然沒有解決他的野心和表達能力的局限之間的矛盾,於是這一矛盾就不可避免地進入了同樣野心勃勃的新作《殺生》之中。管虎一直公開表示,關於《殺生》,觀眾感到的是什麼,那就是什麼。但他同時又在電影海報上予以提示「看到的不一定就是真相」、「心由境生」。可見,這兩句話其實就是導演的重點所在。《殺生》的主角是黃渤飾演的農民牛結實,為了揭示這兩個平行的主題,管虎分別引入了兩位敘述者:任達華飾演的外來醫生和蘇有朋飾演的本地人牛醫生。

在任達華敘述的故事裡,牛結實的舉動可以有兩種理解。從村民也就是世俗社會的角度看,牛結實是一個作惡多端的潑皮無賴,他白吃白拿、調戲婦女、掘人祖墳、玷污聖水、偷窺人家房事、在飲用水裡亂撒春葯……嚴重擾亂了長壽鎮的正常秩序。但在任達華這個外來醫生眼裡,牛結實是一個反抗社會束縛的「狂人」,他將內心的善良、生命的激情以及對自由的渴望,以一種怪誕的、世俗社會不能容忍的方式表現出來,他變成了自由與生命力的化身。在這一點上,《殺生》延續著《頭發亂了》的主題,只是農民牛結實相對於女大學生葉彤,少了思想層面的糾結,卻多了能產生實際效果的行動力。而這種行動力對於社會來說則是破壞性的,於是,人們群起而欲將牛結實除去,魯迅的《狂人日記》似乎也同時浮現了。

但就是這么一個故事,管虎似乎也沒有辦法把它說好。打破現在與過去的時間區隔,在過去與現時之間不斷穿梭的敘述方式,放在30年前,當然是一種創新,但在先鋒文學已經過去很久的21世紀,在一部電影中,導演還玩弄這樣的敘事花招,是不是有些過時了呢?而更關鍵的問題在於,就這個故事本身來講,完全沒有這么折騰的必要。影評現實與歷史交替呈現,往往是為了表明兩者之間的互滲關系,但是在牛結實死後,醫生背著他的屍體重新造訪長壽鎮,除了剛開始人們誤以為他又活著回來了,因此引起一陣不必要的恐慌外,牛結實這個以前人們煩惱的「中心」,在其死後似乎就從人們的生活中被完全擯除了。既然形式沒有獲得內容上的支撐,那就只能淪為毫無意義的空殼。管虎背負著這副花哨的皮囊,把一個故事講得四分五裂,製造出觀眾理解上的障礙。

但也正是在這些碎片化的故事中,管虎可以任意設置隱喻。把他所有關於社會、關於生命、關於人與人的關系、關於世界、關於意義……關於一切宏大主題的模糊概念統統設置在點到為止的隱喻中,解讀與闡釋的任務都交給具有哲學家頭腦的影評人。「《殺生》是一部多義性的電影,不同的人從中看到不同的東西」,管虎從一開始就在誘惑那些自以為高明的影評人,誘惑他們把他自己用影像說不明白的東西都講出來。這是管虎的狡詐,也是他駕馭不了自己野心的無奈。

而在蘇有朋扮演的牛醫生的故事裡,主要講述了牛結實如何走向死亡的故事。這部分圍繞牛醫生團結村民編造謊言的計謀如何實現,又是如何把牛結實一步步逼向死亡的深淵而展開。當牛結實面對村民個體作戰,當戕害的勢力只是分散的時候,他是不可戰勝的;但是當這些勢力聚合起來變成一種統一的力量,變成一種生存的整體境況時,再強大的心也會崩潰。因為這時他面對的不是一個有形的戰斗對象,而是一種無處不在,但是又無法捉摸的龐然大物,包圍著你,但當你揮拳的時候,擊中的只有空氣,這就是魯迅所說的「無物之陣」。但由於此處的敘事者是牛醫生,在這個限制的視角中,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牛結實如何身處謊言的包圍,在自我懷疑的深淵中越陷越深,以至無法自拔,但是我們看不到牛結實走向死亡時的感受,看不到他在受困於這個眾人擺下的「無物之陣」時的無奈,我們只能從黃渤時時仰望天空的眼神,看到他對世界的眷戀;從他把奏著「祝你生日快樂」的音樂盒放在棺材上,感受到他對生命的不舍。當然,管虎還採取了一種最直白的方式,用反復出現的「心由境生」四個大字,告訴觀眾牛結實的死因。在這些散落一地的隱喻中,管虎實現著他思想家和哲學家的夢想。

當馬寡婦抱著牛結實的孩子走出大山的時候,長壽鎮的天空開始坍塌。這個孩子的自由是牛結實用自己的生命換來的,他掮住了黑暗的閘門,把兒子放到了光明的外面。到最後,魯迅的幽靈仍盤旋在管虎的意識中——「救救孩子」。

殺生影評(二)

文/梁愷

昨天看了管虎的《殺生》。影片一如既往地貼著帶有「管虎作品」標簽的黑色、震撼與張力,充滿了對於人性與社會的審視與思考。

影片的風格依然是粗糲有力的,整部影片中處處充斥著蒼老與醜陋:從不斷發生山崩和地震的小鎮,到一個個灰頭土臉的村民,再到滿臉皺紋或雀斑齙牙的一干老少男女。除了余男後背的裸體,你幾乎看不到什麼「美」的東西——而她還是個本應被溺死的寡婦。這種粗糲與醜陋恰恰也是導演力求表現的一種質感,即在一個這樣的以年齡為最高GDP的「長壽鎮」里,「青春」、「美」和「慾望」是否還有合法存在的空間呢?

給我印象最深的,不是情節上的巨大轉折(對管虎來說,這種出人意料的情節設置顯然只是「敘述」的一部分,或者說是實現「故事性」或「商業性」的一個必備環節,其背後潛藏了更重要的「管虎式內核」),而是片中時刻不忘的每一個細節的隱喻。這些隱喻隱蔽而又精妙,時刻映照出古老並且正在上演著的現實,讓每一個經歷過類似現實的觀者在看完後能有所思索。可以說這部影片除了一些必要得不能再精簡的商業元素,剩下的就是一部由象徵、符號和隱喻構成的民族寓言。當詹明信提出「民族寓言(國族寓言Nationalallegory)」時,主要將其界定為後進入現代化(第三世界)的國家或民族的一個特定現象;從《殺生》里,我們不難看出像《讓子彈飛》那樣對於第三世界革命的時代性的暗示,但是管虎這次超越了單一民族的范疇,甚至可以說把解剖的手術刀對准了整個人類的歷史和困境——當然我承認,有些民族和人群在這種困境里陷得特別深。

下面我就說幾個給我印象比較深的細節,並且做一下個人的解讀。

首先,影片的開頭是一個純粹想吸引人眼球的情節。但實際上我剛看到黃渤從麻袋裡露出頭來就覺得很狗血:一個人被打了那麼多棍子,扔下百十米的懸崖,又被車碾,連塊青都沒有?但影片看到後來才漸漸理解,這種設置其實只是情節上的噱頭而已——你總不能要求卡夫卡去花太多功夫描寫吃喝拉撒吧?——藝術應該只負責發現和展示最高的「真實」。但是至少這樣的一個開頭緊緊抓住了觀眾的眼球,而且這個插敘式的設計為後來的敘事增添了一定的商業化原素。

其次,關於長壽鎮的諸多隱喻。

1.長壽。長壽鎮可以說是十分貧窮:貧瘠的地貌,險惡的自然環境,灰頭土臉的鎮民。但就是這樣一個鎮子,卻因為盛產「壽星」而遠近聞名。鄉長(記不太清了,也許是縣長)家裡那張布滿灰塵的「百壽圖」就凝聚著這個鎮所有的好名聲。年齡(數字)可以說就是這里最漂亮的GDP。當然,反過來說也成立,即GDP其實不過是一個「好看不好吃」的數字——為了打破長壽(數字化)的紀錄,祖爺爺要在身上插滿各種管子,努力地在死之前多掙紮上幾個時辰。另外,鎮子里說話最有分量的人都是老人,這個情節設計恰恰諷刺了「老人政治」——長壽鎮最自以為傲的東西,並且也為整個鎮子麻木、無能、老態龍鍾、幾乎停滯的氛圍做了很好的鋪墊。

2.寡婦。片中的寡婦是個啞巴,但是在這樣一部「審丑」的片子里,她擁有令人驚羨的肉體。正是這樣一個存在,使得她與大多數鎮民的衰老、「正常」與循規蹈矩形成了鮮明對比。寡婦年輕美艷,但是卻不得不面對被殉葬的命運。這一方面是由於鎮里的習俗,另一方面是否也與她的「啞」有關?當一個人無法像其他人一樣發出自己的聲音時,也往往意味著她失去了為自己選擇生活的權力。這一關於「啞」的隱喻不得不讓人聯想到言論自由與保障公民表達意見的權利。當一個人無法正常地表達時,她的生命如何被尊重?無論是專制社會還是民主社會,這樣的問題都一直存在,只是涉及的對象和程度不同罷了。在本片里,管虎很「仗義」地設置了一個「英雄救美」的情節,讓牛結實救下了險些溺亡的寡婦。而且當寡婦的裸體面對那些侮辱她的村婦時,她真實的肉體是那樣的光亮,把其他女人的卑微和粗陋暴露無遺——那一刻,大家都是赤裸的。在影片後半部分,懷孕的寡婦又時刻展現著母性的光輝,同時也讓牛結實的死不顯得那麼悲愴凄涼。可以說這個角色的設置是片子的一大亮點。

3.肉體與性。這是解讀本片的一個重要部分。鎮子里的肉體符號主要分為這樣幾種:首先是牛結實這樣年輕氣盛的「潑皮」,「性」在他那裡就是赤裸裸的、大膽的、真誠而不加掩飾的肉慾。其次是寡婦,盡管擁有美艷的形體,但是仍然受鎮子里觀念的束縛,不敢或不能主動追求性愛,但當受到來自其他同鎮女性的侮辱時,她也絕不低頭,而且敢於為了牛結實這個肉體上的「丈夫」從精神和身體兩方面進行奉獻。第三個是幺嬸夫婦,一對總在努力圓房卻始終要面臨不舉的夫妻。這對夫妻恰恰是關於長壽鎮對個人正常慾望壓抑的最好隱喻:當惟老人、惟年齡的統治籠罩在鎮子里時,性交和勃起也成了一種奢侈。他們的遭遇也為後來牛結實投放催情葯做了最好的注腳,說明了牛結實在多次惡作劇式的偷窺之後決定「幫他們和全村中青年男女一把」。第四個是一個隱含的肉體,即鎮中老人衰老的身體。這種衰老除了能換回「好名聲」以外,不會給鎮子的未來帶來更多好處,相反,懦弱、多慮、無能和自我壓抑和壓抑別人恰恰是這種「長壽」最好的體現。在影片的色調上,管虎從始至終也特意強調一種壓抑感,一直到最後一幕的出現。可以說整個長壽鎮就是一個垂垂老矣、行將就木的軀體,牛結實的調皮搗蛋是這個「活死人」唯一的生氣。

4.孩子。孩子的出現表明了人性當中的天真和尚未被完全馴服並玷染了衰老的真誠。關於孩子的細節,印象較深的有兩點:一是說實話的胖孩子。「牛結實,他們都在唬你嘞」這一句話揭穿了皇帝的新衣,但說實話的結果可想而知——被套上腳鐐囚禁在地下室。孩子被囚禁的鏡頭在片中出現了至少兩次,這也是對歷史和現實的一個莫大諷刺。第二點是眾多跟隨牛結實玩耍的孩子。他們不害怕牛結實,和牛結實一起撒尿,一起搗亂,一起去醫生那裡「抄家」。但是他們也害怕。在被告知不能和牛結實玩以及要演戲之後,他們見到牛結實時終於哭了。這哭泣與其說是害怕牛結實,到不如說是害怕「演戲」,害怕父母,害怕於無形扼殺童年與純真的「長壽鎮」。孩子們的真實也正是在一次又一次的「教誨」下慢慢走向蒼老。在幾千年專制的長河裡,當我們意識到童年的早逝時,往往已經無力挽回。

5.兩個醫生。任達華和蘇有朋飾演的兩個醫生是情節轉折的重點。蘇有朋推動了情節的發展並最終導致了牛結實的死亡;任達華力圖尋找真相並且為牛結實完成了最後的救贖。在現實中,這樣的人物並不多,但也是必不可少的「紅線」式的人物。蘇有朋甫一出場的英氣與最後狼狽相的對比,充分展示了導演的立場;任達華不僅解開了謎團,最後形象上的轉變也完成了對於牛結實精神的繼承。盡管長壽鎮最後的出殯依舊讓我們難以看到改變的影子,但任達華意味深長的一笑卻告訴我們希望還在。

6.其他鎮民。看似忠厚實則奸詐的肉店老闆、一味維護老人秩序、為了「演戲」提前結婚的青年人、3月天大雨中起舞和送葬隊伍中表情麻木的青年人、毆打侮辱寡婦的婦女,所有這些都構成了鎮民日常狀態的肖像。在這里我們並沒有看到導演去哭天搶地的譴責「高壓統治」「專制」這些抽象的概念,而是展現了類似於魯迅小說中「黑衣人」這樣的群氓,通過表達一種無意識的戕人與自戕,矛頭直指幾千年的專制文化,富有極強的反思力度和批判性。

7.牛結實。這是一個惡作劇式的人物。在影片開始,我原以為片子會像《讓子彈飛》或《鬼子來了》那樣講述一群懦弱的老實人不敢反抗、不知反抗、不會反抗,最後反抗成功的故事,但管虎羅生門似的敘述還是讓我有喜出望外之感。正如宣傳海報上所說:「看到的不一定是真實」——醫生的講述把一個原本公認的受害者瞬間轉變成了害人的原凶,這很讓我感到些魯迅《吶喊》的意味。牛結實前半部分的「作惡多端」都在後半部分變成了這潭死水裡的微瀾,是他的童真和種種惡作劇讓鎮上有了一絲生氣。但這種「生氣」顯然與長壽鎮老邁壓抑的氛圍格格不入,因此也就成了人人喊打的對象。而牛結實主動選擇了死亡也顯示了他在與鎮子的斗爭中最終敗下陣來。一個「真人」是敵不過眾多「假人」和「愚人」的。不過他最後為了孩子而作出的犧牲讓我想起了老道格拉斯主演的電影《斯巴達克斯》的最後一幕:被釘在十字架上的斯巴達克斯犧牲了,但他收獲了孩子不再為奴的希望。他是最後的勝利者。在《殺生》中,最長壽的其實是牛結實,因為他的精神沒有死,他用自己主動求死的意志換回了理解與新生。

第三,村民的反應。在影片的前半部分我還在感嘆鎮民的善良與懦弱,居然幾十年都不能找到對付這個「潑皮」的辦法,還要求助於外援;後半部分卻變成了對他們的蔑視與同情,同時也思索著這樣的局面到底是個人還是制度造成的。結論是當專制與蒙昧成為習慣時,每個人都在自覺地維護這種狀態,並且害怕被主流所拋棄。《浪潮》中描繪的極權主義實驗以及阿倫特所說的「平庸的惡」又一次得到了展現。當然,我相信除了牛結實、寡婦和孩子,鎮上還一定有不甘於在這種窒息氛圍中被扼殺的人,但是他們的聲音太微弱,而且還一再遭到威脅,比如牛醫生說「不會演就閉嘴!」。在我們的這片土地上,這種「不會演就閉嘴」的鬧劇一再重復上演,可悲的是我們還習以為常,直到最後終於學會了主動「閉嘴」。

影片看完,我也聽完了一個叛逆者寓言般的敘述;這敘述,曾經來自魯迅,曾經來自北島,曾經來自王小波,在這次的109分鍾里,一個令人有些意外的結局來自黃渤和他背後的管虎,也來自於幾千年的歷史和綿延著的現代,更來自於一顆顆蒙昧而不自知的心。如果說房龍的《寬容》帶著一種對人性冒險精神的贊嘆和褒揚的話,《殺生》則更像是對人性內心深處的愚蒙與衰老的一種絕望的反叛:盡管反叛,但已絕望;盡管絕望,仍要反叛——先於時代走出叢林的英雄都是異端——人生的悲劇性與偉大也正在於此。所有的喜劇都是夢,所有的悲劇都是寓言——至於悲喜劇,我想,那就是「現實」。

殺生影評(三)

在大陸電影中,本部影片從內容、風格、鏡頭、寓意等角度看都是一部奇葩,可謂中國式cult片。它令人看到了中國電影的希望。

本片講述了鄉村醫生來到一個古鎮治療治療傳染病,卻因男主角的死開啟「犯罪現場調查」。(www.lz13.cn)首先此片有懸疑、驚悚的基因,男主角因何而死是貫徹整部電影的主線,通過村民講述、小男孩揭秘和醫生自我推理等逐漸揭示了男主角的生前全貌:一位與古鎮格格不入的小惡霸,屢次破壞鎮規,遭鎮里人痛恨。在留洋醫生的指引下,村民開始了對男主角的集體謀殺。其次,本片有cult基因,不論鏡頭快節奏的剪切、穿插敘事的風格、村民宗教式的生活都表現出此片與中國傳統電影的格格不入,本片在中國電影的位置,就像男主角在古鎮中的角色,彷彿在沉悶的舞台中嘶吼著自己的朋克音樂。再次,本片並不膚淺,男主角手中的鑰匙、伴隨左右的音樂盒、地震、催情葯都藏著小寓意,而古鎮的生活狀態、男主角的性格行為、集體的「殺生」都藏著大寓意。最後,影片里還有一個愛情故事,無「惡」不做的男主角和險遭集體「殺生」的女主角相愛,男主角用惡霸的方式愛著,女主角用傳統的方式回饋。另外說句廢話,本片有黃渤的影子,緊張不失調侃,嚴肅不乏對平淡的戲謔和挑戰,除了導演的新意,黃渤的表演是本片另一大看點。

本片的敘事風格最引爭議,個人認為導演似乎用力過猛,故事講得吸引眼球卻略顯混亂,也許這只是導演個人對電影新風格的大膽嘗試,希望在管虎的下部影片中看到同樣精彩而更為清晰的故事敘述。

本人臆測:「殺生」是相互的,村民殺了主角的生;究其動機,是主角殺了古鎮的生。男主角被殺死的是性命,古鎮被殺死的是傳統。男主角刀槍不入的身體最終抱病而亡,古鎮的傳統因一個小流氓、一個本該作為祭品犧牲卻活下來的女人(生下男主角的孩子)、一溪「春葯」、一個策劃殺人的留洋醫生而脫離了人性的麻木和唯一「值得稱道」的善良。最終,隨著巨石的滾落一切消失在茫茫的時空中。

閱讀全文

與黃渤拍的打鬼子電影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關關於動物有哪些好看的電影 瀏覽:169
怎麼售賣電影票 瀏覽:759
北少林電影免費 瀏覽:569
美國二戰系列電影都有什麼時候 瀏覽:754
疫情結束電影院需要做什麼 瀏覽:840
今年成龍的電影有哪些電影上映 瀏覽:802
有哪些男主角好看的愛情電影 瀏覽:699
夢之聲微電影有哪些 瀏覽:446
在微信里怎麼訂電影票 瀏覽:286
朱茵最近在拍什麼電影 瀏覽:542
好看的感人的韓劇電影 瀏覽:462
唐人街探案3電影院放多少天 瀏覽:639
泰捷盒子怎麼免費看vip電影 瀏覽:187
電影播放版權一般多少錢 瀏覽:239
未來好看電影網 瀏覽:233
守靈電影什麼時候上映 瀏覽:268
電影是什麼導演 瀏覽:165
大學生海上聚會是什麼電影 瀏覽:128
姐好看的美國超能力電影 瀏覽:163
2019年最好看的韓國電影 瀏覽:7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