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關於風箏的電影
http://www.btchina.net/
非常全面,不過麻煩您打幾個字上去
㈡ 想找一部國產電影,女主和男主照顧著親戚家的小女孩,小女孩喜歡看恐怖漫畫
談到忘年戀。
國產劇導演從來不讓人失望。
變著花樣,輪番上演各種辣眼情節。
有毫無cp感,男主老婆都能生出女主一般大的叔侄戀。
《我好喜歡你》
有直男意淫讓人反胃的父女戀。
《愛我就別想太多》
更可怕的還有。
同時貪戀愛欲和年輕肉體的的老頭戀。
《喜寶》
醉了醉了,這是要逼死觀眾嗎?
導演的三觀還有沒有底線可言?
以前,總是嗑大叔戀。
覺得男人年紀越大越有魅力,越老越有味兒。
可逐漸地,影視劇中男女相戀的年齡差不斷加大。
開始變相搞不論戀。
要想給忘年戀撥亂反正?派爺第一個站出來不同意。
感情可不是這么培養的————
《你的名字我的姓氏》(2021)
有點意思了。
海報下方的小女孩就是我們的女主,上面是她長大後的樣子。
請問,你能看出cp感在哪嗎?
《你的名字我的姓氏》這劇名聽起來繞口。
劇情內容更像是山路十八彎一樣,難走!
它融合了十年感情羈絆、虐心絕戀、車禍、四角戀,屌絲逆襲變霸總等等元素的晉江都市古偶言情劇。
為了方便你們理解。
劇情內容大致用三句話概括完。
男主項語秋(楊玏飾)的女友羅婷因為一場車禍意外離世,把自己的眼角膜捐給了生前他倆認識的遺孤連心(成年張雪迎飾)。
從此連心帶著羅婷的眼角膜重見光明,並愛上了項語秋。
他們開始了十年的感情羈絆。
你們來聽聽。
俗不俗套?狗不狗血?惡不惡心?
妥妥的2000年網文風格,搬到了熒幕上。
劇情,走的是老套路。
玩的是沒常理道德的臉紅心跳。
由於是小說改編。
第一集毫無任何鋪墊就開始講連心跟項語秋是多麼的要好。
咋也不懂是什麼原因,羅婷願意把眼角膜捐給連心。
讓項語秋今後好好照顧這個小孩。
項語秋把她當孩子。
孩子呢?
愛上了他!
無論是飯桌上,連心看項語秋的眼神,時而躲避時而低頭。
還是在學校里惹事了。
項語秋作為她的「家長」幫她說話。
連心緊握項語秋的手臂,眼神里充滿了崇拜與寵溺。
所有的小細節中。
都能看出來,連心對項語秋絕不是一般小朋友對大人的感情。
我不懂這樣爛俗的小說情節,為什麼會被國產導演盯上並翻拍?
孩子愛上大人很甜嗎?
你們是有什麼心理疾病嗎?
連心和項語秋相差15歲。
這個時候的連心不過只是一個11歲的孩子,就已經產生別樣的情愫。
再說到人物。
連心的性格特點極其的扭曲。
在外面的她小小年紀,要做盡天下壞事。
學校里跟男生干架。
轉賣學習資料和海報。
高價收取同學的零用錢。
來到寄宿家庭。
變著法破壞人家的財物。
更可笑的是。
項語秋跟暗戀自己的女二一起看電影。
連心也要去,還要坐中間。
於是就發生了。
無論女二怎麼想跟項語秋搭話,連心總是能及時阻撓。
又蹦又跳又甩手,很明擺故意的。
硬是把兩個人的快樂,變成三個人的尷尬。
咱就不懂一個從孤兒院里領養來的孩子。
怎麼這么道德敗壞?
莫非,她是孤兒怨二代轉世?
偽裝成小孩,為了接近男色?
孩子總得長大。
一轉眼11歲的連心變成了16歲的高中生。
時間改變的只是身材和樣貌。
唯獨不變的是,連心對項語秋的那份執著的愛。
我們先不說。
作為16歲的高中生,導演壓根沒有鏡頭沒有描寫她上學時的情節。
劇中充斥著。
她跟項語秋是如何如膠似漆的黏在一塊一起生活。
項語秋去旅遊,連心陪伴。
兩人篝火晚會一起跳著「巴扎嘿」。
項語秋去公司工作,連心陪著。
睡著了又怎樣,反正有在他身旁。
派爺真的不懂。
為了營造男女主的禁忌之戀,一定要有這么離譜的劇情嗎?
乾脆把他倆粘在一起得了。
女主連心,都不能用傻白甜來形容她了。
這是妥妥的失心瘋。
男主項語秋,更是荒謬到一個極致。
作為一個正常男性,十年間不找女朋友,沒有任何異性朋友。
每天都圍著連心繞圈圈。
又是帶她鍛煉身體。
又是查看考試試卷。
又是教育連心如何做人。
這輪誰看,都是父親與女兒的日常生活啊。
糖在哪裡?虐愛在哪裡?
行了行了。
派爺著實看不下去了,什麼破玩意!
想要知道後面劇情的夥伴。
我只能稍微劇透一下。
連心出國留學深造,回國後成為一名設計師。
項語秋一手創辦了項氏集團霸佔一方天地。
其中一個得了絕症,另一個挽回追愛。
我吐了,我真的吐了。
這是21世紀正常人能寫出來的東西嗎?
國產劇已經山窮水盡到要用這么爛俗的小說情節了?
這劇打著是一部甜寵養成系偶像劇。
但是卻沒做人事兒!
媳婦養成記?
你怎麼不說女兒養成記?
一個年齡只有11歲的小女孩硬是要跟叔叔輩的談戀愛。
每一次,小連心演繹自己的深情時。
派爺胃裡就一陣莫名的翻江倒海。
觀眾喜愛的大叔戀,不代表毫無顧忌的忘年戀。
更不是隨意把一個兒童拉下水。
這簡直不是在屎里找糖,簡直就是在監獄里找坑。
《你的名字我的姓氏》它爛,不單單是爛在劇情人設上。
更重要的是毫無底線的撮合男女主談戀愛。
這樣的古偶劇讓人想yue。
講真,我挺納悶的。
如果國產劇導演們。
看見自己的閨女談一段忘年戀會是什麼反應?
他們會覺得甜嗎?
滾蛋 滾蛋
㈢ 為什麼有一個人曾經很愛我,如今好像不愛我,可是我感覺他愛我,�
你好
對於你們,當初是誰拋棄誰呢?他那麼愛你,應該是你選擇離開的吧。他很愛你,你卻選擇離開他,投入別人的懷抱。可能他想與你彼此變成熟悉的陌生人吧,然後徹底的放手!畢竟真正愛你的人,分開了是做不了朋友的!就算你感覺他愛你,但是他是不會再回來的,難道你覺得你們還能夠復合嗎,個人感覺不太現實,因為你們始終會有些隔閡!既然已經放手了,就不要再想那麼多了,你有你的生活,他有他的精彩。留著這份美好的回憶,然後追尋自己想要的生活吧!
個人看法,希望對你有幫助!!!
㈣ 來回藏地第一集:跟我去可可西里
引子:
我是八零後,已婚,我不是宅男,我不玩網游,我不泡吧,但我也不喜歡運動,更別提一次說走就走的旅行;我不是白領,不需要打工,我不是富二代,我品嘗著創業的艱辛和忙碌的忐忑。我距離西藏至少3000公里,不曾嚮往,無法企及——我是個連假期都沒有的人,一個工作生活混雜在一起分不清楚的人,卻去了藏地,我是說,我用了一年半的時間,把藏地游遍,太多人寫過來藏地的游記和攻略,日以繼夜的驢友和背包客馬不停蹄的奔赴這里,高亢的呀拉索,巴扎嘿。雪山氂牛小卓瑪,糌粑鍋庄大唐卡……好了,這些藏地的標簽每個人都能說上幾句,我不會再次重復,我是個遊客,過客,看客,後來我決定留下,不僅僅是身體,是把心也有留下。很多人在那個神聖的地方找到了人生的答案,人生的意義,但是,我在這里找到了問題,問了自己一些重要的,不敢面對的,不曾想過的問題,現在,我想說給你聽,我盡量客觀,說我所見,感我所聞。我來了又回,我去了又歸,我勸你們來,我勸你們回,來回藏地……
《來回藏地》壹-跟我去可可西里!
我知道可可西里完全是因為是陸川導演的《可可西里》這部影片, 2004年的十一國慶長假,我一個人去電影院看了這部電影,因為沒有買到《殺死比爾》的票,所以只能看看冷門的電影,情節我不再重復,帶著一點點感動和嚮往,種下一顆種子,8年後,它真的開花結果,我去了可可西里。所以,感謝陸川導演和團隊。
先說說高原反應這事兒——我完全沒有沒有任何准備和知識儲備,我被告知去藏地,高海拔的藏區必須克服的是高原反應,它好像是個試卷,或者是個入場券,通行證……我也有過擔心,我特意進洗浴中心的桑拿房裡體驗感受,這要是為了消費,也就是東北人每周一次的日常體驗,基本沒什麼負擔和壓力,可要是想體驗高原反應缺氧帶來的不適感,那就30秒鍾也未必能堅持
但,真實的情況卻挺讓人欣慰的,我沒有高原反應,一點沒有,所以我不難受,我總結了一下,高反的感覺很像你一口悶了一大杯二鍋頭(或者任何烈酒),然後不停的做仰卧起坐,
不是暈,是暈著跳舞;
不是脹,是脹著吶喊;
不是迷糊,是迷糊著坐過山車;
基本就是大腦變得像個玻璃球在頭顱里晃來晃去。這就是高原反應!
與身體狀況無關,與貧窮富貴無關,與低調張揚無關,與人種民族無關,與性別無關,與 健康 疾病無關,與年齡身份無關……後來我只能承認一種解釋:這是緣分。
可可西里並不在西藏,它在青海省西南部的玉樹藏族自治州境內,面積約4,5萬平方公里,它是橫跨青海、新疆、西藏三省區之間的一塊高山台地,自然條件惡劣,年均溫為-10.0 4.1 ,最低氣溫-46.2 。
意思是這里沒有夏天,人類無法長期居住,從20世紀70年代以來,藏羚羊和那種被稱為「沙圖什(Shahtoosh)」的昂貴的絨毛就使得偷獵者被世人所知曉。你幾乎見不到藏羚羊,也不可能買到沙圖什,這是事實。
但生命危險依然存在。於是我們一大早就從距離昆侖山口最近的城市「格爾木」出發,那天有點陰,但4月的藏區並沒有進入春天,
或者說,因為雪山,冰川並沒有融化,所以,那嘆為觀止的手機桌面或者電腦屏保並不是PS,它們就免費的呈現在你眼前……我們在格爾木吃了早飯,加滿油,灌了氧氣枕頭,買了紅牛和士力架,此時上午九點,對不起,這里與內地有兩個小時時差,所以天蒙蒙亮,我們出發去那個叫做可可西里的地方。
我必須告訴你,我第一次到達昆侖山山門的感覺,那就是……頂禮,心服口服,大約距離一公里,有兩個石柱,一個柱子上寫著「巍巍昆侖」,另一個寫著「萬山之祖」,在兩個柱子之間,隔著很遠,就可以看見連綿的雪山,這陣勢是任何電腦特效都模仿不來,也無法盡表的。
一條筆直的公路穿過兩座石柱,(後來幾次穿越可可西里,每到這里就摩拳擦掌,腎上腺素飆升,彷彿馬上要坐過山車的感覺),而這條伴隨我2000多公里的公路就是那條神奇的「天路」,直到聖地拉薩,
為什麼叫天路呢,我總結兩個原因,一,無數解放軍戰士和藏族同胞用鮮血和生命一米一米,一公里一公里的修建了這條漢地到拉薩的生命線,二,平均海拔4600米以上,名副其實的天上的路,幾乎就是對人類肉體的終極考試。它代號是「109國道」。
過了山門,就進入了昆侖山脈,那種廣袤就是心靈浴液,一點點洗去思想中的污濁,因為缺氧,你會漸漸遲鈍,所以幻覺也隨之而來,這時無論冷或者熱,都必須把車窗打開,否則真的會被悶暈或者窒息。這時音響終於可以調到央金蘭澤的《坐上火車去拉薩》,你會徹底明白歌詞的意義,甚至你能感到歌手的唱腔為何顯得有點氣短,因為……真的喘不上氣來!!!
沒有樹木,沒有花草。
但你會看到昆侖山礦泉水廠,根本不需要我做什麼廣告,這絕對是中國最放心的水,因為,因為廠房後邊就是億萬年的冰川,車里的每個人都是張著嘴巴經過水廠的,怪不得要賣這個價錢,想要運到內地真是有點難。
這時我掏出一個士力架嚼了起來,即使一動不動,你也在不停的消耗體力,就好像有人用遙控器為你的生命按了快進鍵,你不知道會發生什麼事,也不知道自己會面對什麼,因為還有現代文明的 汽車 ,手機,GPS,飲料,所以我並不害怕,也不需要擔心,無非是個旅程,但當 汽車 無法加正常汽油,手機根本沒有信號,GPS半失靈狀態,飲料和煙草根本分不清味道的時候,留意每一個移動信號塔,趕緊發一條微博或者朋友圈,淡定而從容。
你可以在這個叫五道梁(Wooliang)的神奇地方,點燃只有一點點火苗打火機,像我一樣炫耀給你的朋友,這個地方,面條煮不熟,人不想說話情緒低落,打火機點不著,抽什麼煙都一個味道,喝什麼也不解渴(不建議在五道梁抽煙或者喝酒,真的會有生命危險!)
我們被告知前面就是800公里的可可西里無人區。我有點忐忑,有點興奮,我來了,反正不能走回頭路,那就往前走,往高處走。這里的飯店米飯基本就別吃了,因為根本就不熟,面條也不熟,開水在爐子上冒著蒸汽,但你可以放心的將手伸進開水壺,其實只有攝氏60度吧,
呵呵,這是可可西里給你的第一個下馬威——別再挑剔。別再跟哥談什麼品位,有吃的就不錯了,愛吃不吃。
咽下一些熟悉卻陌生質感味道的食物,我們繼續上路,正式進入可可西里,我頓時肅然起敬,看到昆侖山和可可西里的路牌,我差點哭出來,我怎麼從舒適的北京來到這么個不毛之地——無人區不僅僅是沒有人,是什麼都沒有,你能理解嗎,沒人,沒水,沒電,沒有手機信號,沒有草,沒有建築,一眼望不到邊的地平線,遠處的雪山矮矮的,但海拔一定會在7000米以上,
換句話說,我們已在天上了。說到這里,可能有點離現實稍微遙遠,不能感同身受,甚至讓閱讀本身都產生了距離,這不是我的本意,
好吧,插播一個廣告:來到藏地,有一樣東西,回到內地我再也不吃了,就是酸奶,如果你有幸吃過青藏高原的酸奶,如果你是在牧民的帳篷里吃的,如果你奇怪它表層的黃色奶皮子,如果你也被那濃郁的口感所折服,那你肯定鄙視所有用增稠劑勾兌的產物了……
其實關於可可西里能說的故事實在太多,我想說的不是我自己多幸運,我覺得到了這里你要去感受一下緣分。
比如我的緣分是,我帶著年近六旬的老爸兩次穿越可可西里,我穿越過陰漉的可可西里,也興高采烈的走過風和日麗的可可西里,我見識過它的廣袤與無垠,也領悟了它的寬廣與包容,就像一個智者,一位上師,他不言傳,只是身教,它不可企及,不必幻想,你的功名利祿,財富身份,統統都要在它面前放下,給它一個最最真實的你,與任何「個性」都無關,來到這里都是一個共同的特性,那就是緣分。
高矮胖瘦,身強體壯抑或孱弱多病都沒關系,你能親眼見證這自然奇觀給你帶來的一切形而上的感知都是通過五官的真實感受來印證的,眼睛裡清澈的色彩,耳朵里呼嘯的冷風,鼻息中酥油在飄香,舌尖不可言喻的生澀,伸手撫摸純凈的大地……
那麼問題來了,到底有沒有這么詩情畫意?到底是不是這么美好愜意?
當然不完全是,這是個美好的幻覺,這種幻覺會隨著1080p高清3D的藍天白雲草原牧場而越發真實,如果這時候有聲音,你覺得應該是什麼聲音?是悠揚的古老的旋律?還是世俗的洗腦街曲?
「歡迎來到藏羚羊的故鄉——可可西里(背面是:可可西里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歡迎您再來)」的牌子與「昆侖山 海拔4767m」的牌子距離不到100米,前者綠色矮矮的,後者藍色,高高在上,這個地方並非觀景台,也並非埡口,但,這里,不過是個形式,將是所有路人,旅人停留,膜拜,敬禮,停歇,緬懷的地方,
這里,不僅僅因為索南達傑英雄的紀念碑。不僅僅因為諸多有關昆侖山的傳說,而是你在這里應該喘喘氣,透透氣,下車走走,我敢說,任何時間,任何人來到這里,都會有一個共同感受——風把你吹透。這里不是用冷可以形容,因為藏地沒有樹木,只有不到十厘米的草皮,所以,植被顯得彌足珍貴,而這些似乎與可可西里沒有任何關系,因為它在任何季節都格格不入的荒蕪,那種荒蕪可以簡單地總結為絕望。
你站在原地,向四周望去,眼界所及之處,不曾有任何阻擋,遠處天地交融在一起,你不知道那裡叫什麼,總之先簡稱為「遠方」吧,和近處沒有分別,一樣荒蕪,一樣充滿了絕望,年輕的你,傲慢的人兒啊,問問自己,有什麼值得驕傲的?不過是這崇山峻嶺間的一個眾生,沒有分別,如果你真的覺得在這里比一隻藏羚羊的命好很多,你真的錯了,如果你還堅持有錢沒時間,有時間沒錢所以來不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程」……
我得告訴你,這都是借口,旅行不過是個形式,如果你能在游泳時,吃飯時,洗澡時有所感悟,那麼你不需要來這里,真正需要來可可西里的人,是那些已經麻木理想與夢想,覺得自己特牛逼特了不起,覺得自己鬱郁不得志全世界都對不起自己,覺得自己就是差個機會的人……我到那裡第一次,就坐在國道的中間,前後無車,閉上雙眼,嘴裡自然而然的念叨著「自覺覺人,自利利他」
這是一次極限之旅,讓我們先捋清頭緒,這里是藏地腹地,你有時間不一定能有足夠的錢能支撐你的旅程,你很富有但你並不渴望一次說走就走的「在路上」的旅程,寧可忍受霧霾里千篇一律的咖啡和晚餐也不會去與自己的心靈對話,即使你足夠閑暇,也有充裕的資金支撐這次旅程,但家人反對,體力不支,或者准備十分充分,可到了這里就高原反應,無法堅持到下一站,甚至美味的酥油茶,質朴的糌粑和調劑其中的手抓,拉麵都是你無福消受的,那麼僅憑紅牛和士力架是無法幫你撐過可可西里的,所以,來這里,是需要緣分的。
除了「扎西德勒」,我最快學會的兩句藏語,一個是「嘎真切」,一句是「切讓」,前者的意思是「感恩」,並不是「謝謝」那麼簡單,謝謝的藏語是「卡卓」,
而嘎真切更能體現你在飢腸轆轆的時候,發現一家普通的面館里冒著熱氣但溫度只有攝氏60度的熱茶;是你住進一家滿是霉味的小旅館時,藏族老闆友善提醒你,無論多冷,晚上睡覺一定要敞開窗戶,不然第二天早上一定頭疼欲裂,是你在跑了一天的山路,一個滿臉堆笑,黝黑的康巴漢子告訴你,加油站就在前面十公里的地方……
此時你雙手合十,低頭輕聲一句:嘎真切!對方會會心一笑,回敬一句嘎真切,因為這是敬語,感恩,緊接一句「切讓」,本意為長壽,長命百歲,實際是藏人之間互道告別之意,我們常說的再見,是一種期許與期待,而藏人的告別充滿了祝福。
試想大家在普通或重要的告別時刻都會互念一句:長命百歲!實際是在這雪域高原,地廣人稀,自然環境極度惡劣的環境下,最最殊勝的祝福了!
這一路並沒有陽光,我在五道梁,這個陌生的小鎮子上,說了很多次嘎真切,感恩在雪域高原能吃上一頓不知味道的面條,能加上不知幾號的汽油,充足不知哪裡來的氧氣,還能費勁巴力的躲著橫風點燃一根煙。
盡管此時每一個人都是烏紫的嘴唇,腫脹的臉頰,說話顯得上氣不接下氣,好像走路都需要牽引,背部順勢的彎了下來,但就是這個時刻,更需要感恩,感恩大自然如此眷顧生命,讓我們還能呼吸微弱的氧氣,維持體征,向前進發,超越自己,感恩大自然讓我們審視生命,它是如此偉大而畏怖,隨時奪走人的感知與生命,彷彿我們所求都是妄想,我們所珍視的一切都是夢幻泡影,你既無法保持也無法珍惜,當我們的肉體達到了極限,還有什麼不能放下的呢?
可可西里的盡頭並不是唐古拉山口,但是唐古拉山口絕對是這一路的最好的總結。
只有你親眼目睹那場景,只有你下了車,慢慢前行,恢復意志,你才能感受它的雄偉與壯麗我曾經迷惘徘徊,或者說目空一切,覺得自己是這個世界中心,是故事的主角,一切都是我的苦,我的樂,哈哈,恐怕此時坐在飛機艙內的你也有如是感慨……但是當我站在唐古拉山口的時候,你知道嗎?我聽見了一個這輩子都不曾仔細辨識的聲音……
那就是放鬆,這裏海拔5321米:呼吸、說話,就連步伐,語言,甚至思維,都慢了下來,此時你只能聽見風的聲音,你可以看到他捲走雲彩,更可以聽見呼呼的聲響,而這時你的身體感受到了一種通透,這與你穿的多少沒有關系,其實你只需要做個深呼吸,便可以呼吸到了億萬年前一樣的味道。
你只需感受一下就知道,為什麼他屹立不變,那伸手就能觸及的雲彩並不真實,因為它都不曾出現在你的夢里……
怎麼能讓我們不去忘掉憂傷,靜靜的,給自己一分鍾,閉上眼睛,就現在,此時此刻,你也可以,無論你什麼時候,在哪裡看到我寫的這些文字,看到這里,請你閉起眼睛,天越來越藍,視野越來越開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