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電影中常用什麼視點和什麼角度
15種拍攝電影常用的鏡頭
按景別分:
特寫(包括超特寫):為了使觀眾注意到人物面部表情或者其他特徵。
中景:一般為半身像,為了體現人物正在進行的動作,比如使用某個物品,或人物肢體語言很重要。
遠景(包括超遠景):為了表現所有環境或表現人物的渺小,烘托氛圍等等。
視點鏡頭(POV):拍攝畫面為角色的視角,為了使觀眾身臨其境感同身受。類似於第一視角的FPS游戲畫面。
按人物數量分:
單人鏡頭(solo)
雙人鏡頭
三人鏡頭
依此類推
按鏡頭角度分:
平視鏡頭(eye level):拍攝畫面保持水平,一般不影響畫面中的人物關系
仰角鏡頭:畫面仰視,為了表現角色形象高大或佔主導地位。這里的仰角鏡頭不一定指的是鏡頭是向上拍的,有時候也指的是畫面中各個人物在空間位置上的關系。例如一個向下俯拍的鏡頭,但是畫面中主體的空間位置要高於次要人物的空間位置,那麼這個鏡頭也可以算是用來表現主角的高大。
俯視鏡頭(頂視鏡頭/鳥瞰/航拍):為了表現角色的弱小或展示所有環境。
斜角鏡頭:拍攝畫面傾斜,為了使觀眾注意到畫面的不平衡,表現某種意義的失調。具體情況需要具體分析。
過肩鏡頭:拍攝畫面在角色肩膀水平之上,一般表現拍攝鏡頭是處於一個旁觀者的視角。最常見的就是兩個人面對面對話,這種時候經常採用過肩鏡頭。
跟隨鏡頭:平移,鏡頭向左或向右移動。跟隨主體移動。
搖臂鏡頭:鏡頭向上或者向下移動。
滑軌鏡頭:鏡頭向前或者向後移動。
變焦鏡頭:畫面空間不變,只是畫面拉近或拉遠。
無規則運動鏡頭:鏡頭圍繞一個主體不定向運動,一般可以增強畫面的運動感,使畫面更有張力,缺點是畫面看起來有些混亂。例如《諜影重重》系列裡面的動作戲就是無規則的運動鏡頭。
360°環拍:展示角色的同時,也全方位展示了環境。
2. 我想寫從傳播學角度分析電影桃姐熱播現象的文章,可以提供幾個角度么謝謝!!
親,你的問題實在讓我太慚愧了。
首先,很抱歉這么長時間沒回復,工作有點忙,很久沒上知道了。
其次,我都很長時間沒看理論書籍了,關於理論方面的論文也很久沒接觸了,所以你懂得,腦子都銹了。今天看到你的提問,把我壓箱底的書都拿出來翻了翻,短時間內想不出合適的回復。我沒看過桃姐,但是從傳播角度,一個電視節目或者影視劇作品的熱映,正是體現了媒體在議程設置方面的傳播效果,第二,李普曼關於信息環境的環境化,人們所接觸到的信息環境已經越來越接近於現實的環境。桃姐所隱含的深層寓意,正是因為具有一定的社會性,能夠引起人們共鳴,才會引起社會熱烈反響。第三個就是非常符合竹內鬱郁提出的「使用與滿足」過程模式。
我思維太混亂了,理論方面我都忘得差不多了,如果有什麼實踐上的問題倒是歡迎隨時提問,我很樂意回答。
3. 電影、電視的傳播特點
http://..com/question/36594408.html?si=9
四、電視
電視的主要特點是:
1、直觀性強
電視是視聽合一的傳播,人們能夠親眼見到並親耳聽到如同在自己身邊一樣的各種活生生的事物,這就是電視視聽合一傳播的結果。單憑視覺或單靠聽覺,或視覺與聽覺簡單地相加而不是有機地合一,都不會使受眾產生如此真實、信服的感受。電視廣告的這一種直觀性,仍是其他任何媒介所不能比擬的。它超越了讀寫障礙,成為一種最大眾化的宣傳媒介。它無須對觀眾的文化知識水準有嚴格的要求。即便不識字,不懂語言,也基本上可以看懂或理解廣告中所傳達的內容。
2、有較強的沖擊力和感染力
電視是唯一能夠進行動態演示的感性型媒體,因此電視廣告沖擊力、感染力特別強。因為電視媒介是用忠實地記錄的手段再現訊息的形態,即用聲波和光波信號直接刺激人們的感官和心理,以取得受眾感知經驗上的認同,使受眾感覺特別真實,因此電視廣告對受眾的沖擊力和感染力特別強,是其他任何媒體的廣告所難以達到的。
3、受收視環境的影響大,不易把握傳播效果
電視機不可能像印刷品一樣隨身攜帶,它需要一個適當的收視環境,離開了這個環境,也就根本阻斷了電視媒介的傳播。在這個環境內,觀眾的多少、距離電視機熒屏的遠近、觀看的角度及電視音量的大小、器材質量以至電視機天線接受信號的功能如何,都直接影響著電視廣告的收視效果。
4、瞬間傳達,被動接受
全世界的電視廣告長度差不多,都是以5秒、10秒、15秒、20秒、30秒、45秒、60秒、90秒、120秒為基本單位,超過3、4分鍾的比較少,而最常見的電視廣告則是15秒和30秒。這就是說一則電視廣告只能在短短的瞬間之內完成訊息傳達的任務,這是極苛刻的先決條件。而且受眾又是在完全被動的狀態下接受電視廣告的,這也是電視區別於其他廣告媒介的特點。
5、費用昂貴
費用昂貴,一是指電視廣告片本身的製作成本高,周期長;二是指播放費用高。就製作費而言,電影、電視片這種藝術形式本身就以製作周期長、工藝過程復雜、不可控制因素多(如地域、季節天氣、演員等)而著稱,而電視廣告片又比一般的電影、電視節目要求高得多。廣告片拍片的片比通常是100:1,可見僅是膠片一項,電視廣告片就要比普通電影、電視劇節目超出多少倍了,而且為廣告片專門作曲、演奏、配音、剪輯、合成,都需要花大量的金錢。
就廣告播出費而言,電視台的收費標准也很高。我國中央電視台A特段30秒的廣告收費就要人民幣4.5萬元。而國外黃金時段播出費用比這還要高得多,美國的電視廣告每30秒要10~15萬美元,如果在特別節目中插播廣告更貴,有的竟高達幾十萬美元。
6、有較高的注意率
經濟發達的國家和地區,電視機已經普及,觀看電視節目已成為人們文化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電視廣告注意運用各種表現手法,便廣告內容富有情趣,增強了視聽者觀看廣告的興趣,廣告的收視率也比較高。電視廣告既可以看,還可以聽。當人們不留神於廣告的時候,耳朵還是聽到廣告的內容。廣告充滿了整個電視屏幕,也便於人們注意力集中。因此,電視廣告容易引人注目,廣告接觸效果是較強的。
7、利於不斷加深印象
電視廣告是一種視聽兼備的廣告,又有連續活動的畫面,能夠逼真地、突出地從各方面展現廣告商品的個性。比如,廣告商品的外觀、內在結構、使用方法、效果等都能在電視中逐一展現,觀眾如親臨其境,留有明晰深刻印象。電視廣告通過反復播放,不斷加深印象,鞏固記憶。
8、利於激發情緒,增加購買信心和決心
由於電視廣告形象逼真,就像一位上門推銷員一樣,把商品展示在每個家庭成員面前,使人們耳聞目睹,對廣告的商品容易產生好感,引發購買興趣和慾望。同時,觀眾在欣賞電視廣告中,有意或無意地對廣告商品進行比較和評論,通過引起注意,激發興趣,統一購買思想,這就有利於增強購買信心,作出購買決定。特別是選擇性強的日用消費品,流行的生活用品,新投入市場的商品,運用電視廣告,容易使受眾注目並激發對商品的購買興趣與慾望。
9、不利於深入理解廣告信息
電視廣告製作費用高昂,黃金播放時間收費最貴。電視廣告時間長度多在5至45秒之間。要在很短的時間內,連續播出各種畫面,閃動很快,不能作過多的解說,影響人們對廣告商品的深入理解。因此,電視廣告不宜播放需要詳盡理解性訴求的商品,如生產設備之類商品。一些高檔耐用消費品在電視播放廣告時,還要運用其它補充廣告形式作詳細介紹。
10、容易產生抗拒情緒
因為電視廣告有顯著的效果,運用電視廣告的客戶不斷增加,電視節目經常被電視廣告打斷,容易引起觀眾的不滿。
電影的傳播特點應該與電視相同,因為同屬大眾傳播.
傳播學意義上的「傳播」分為人際傳播、組織傳播和大眾傳播三類,在這個意義上來說,人際傳播通過面對面溝通進行,或者通過電話、電報、互聯網等媒介進行;組織傳播的媒介則是人和一些非大眾出版物(如通知、文件等等);大眾傳播的媒介是書籍、報刊、廣播、電影、電視、網路等等。
http://..com/question/7533040.html?si=1
4. 哪吒的傳播媒介中包括哪幾種媒介
這個你要從電影營銷的角度開始分類:網路傳播媒介,線下傳播媒介(具體分類查論文:電影營銷傳播)。
其中網路媒介主要就是社交媒體,最重要的三個渠道微博、微信、抖音。同時因為它是動畫電影,衍生出來的藕餅cp在網易lofter上面也有幾百萬的閱讀傳播量。因為畢設就是研究哪吒的網路傳播,可以給你幾個鏈接,自行查看分析
電影《哪吒之魔童降世》之傳播分析 網頁鏈接
艾瑞:《哪吒》——動畫電影從產品到產業,道阻且長網頁鏈接
《哪吒之魔童降世》大數據分析報告網頁鏈接
海馬雲大數據:《哪吒之魔童降世》抖音熱點傳播報告網頁鏈接
解析 | 從哪吒逆襲中我讀懂了IP進階營銷網頁鏈接
其他相關文章鏈接合集:
[1]山西晚報.《哪吒》成全球單一市場票房最高動畫電影 .https://news.sina.com.cn/o/2019-08-24/doc-ihytcitn1489522.shtml,2019-08-24.
[2]藍鯨財經.月活用戶中超55%來自三四線城市 .https://www.lanjinger.com/d/1 29452,2020-01-19.
[3]抖音視頻APP.2019年抖音數據報告 .https://mp.weixin.qq.com/s/mjzr2ssMpm DdVeMeiOTb3g,2019-01-06.
[4]霍世傑.為什麼《哪吒》沒給抖音一分錢廣告費,卻收獲 150 億流量? . https://www.digitaling.com/articles/199597.html,2019-08-15.
[5]艾媒網. 2019中國在線電影購票市場發展現狀及趨勢分析.https://www.iimedia.cn/c1020/64408.html,2019-05-18.
[6]2019中國網路視聽報告..http://www.199it.com/archives/882433.html
[7]SocialBeta:短視頻營銷指南報. .https://www.useit.com.cn/thread-10636-1 -1.html. 2015-11-12.
[8]藝恩咨詢:2019文娛數據白皮書——電影篇.http://www.199it.com/archives/999153.html,2020-01-16.
[9]中國產業信息.2019年上半年中國影院及電影票房發展情況分析.http://www.chyxx.com/instry/201910/799525.html,2019-10-30.
[10]新浪微博數據中心.《2019微博電影白皮書》. https://data.weibo.com/report/reportDetail?id=443,2020-02-25.
[11]微信派.2019微信數據報告. .https://mp.weixin.qq.com/s/cVmIdnlD_trjCtdPKrhHeA,2020-01-09.
[12]識微科技.電影《哪吒之魔童降世之傳播分析.. https://www.civiw.com/report/20190905152017
[13]2019微信數據報告..https://mp.weixin.qq.com/s/cVmIdnlD_trjCtdPKrhHeA,2020-01-9.
[14]海馬雲大數據:《哪吒之魔童降世》抖音熱點傳播報告..
https://www.haimacloud.com/clouddata/reportDetails/39.2019--08-28.
[15]巨量算數.2020年抖音用戶畫像報告. .https://mp.weixin.qq.com/s/W1m6ce0vQnOhpqRdro8DBw.2020-03-10.
[16]艾瑞咨詢.2019年中國動畫行業研究報告.. http://www.199it.com/archives/900660.html 2019-07-05.
[17]艾瑞咨詢:2019年中國95後洞察報告.. http://www.199it.com/archives/980205.html.2019-12-16.
[18]DataFocus.數據分析後的二次元人群畫像.https://www.datafocus.ai/25119. html
[19]新浪微博數據中心. 微博二次元用戶洞察報告. https://data.weibo.com/report/reportDetail?id=385 2017-12-12.
[20]艾媒網.2019中國網購市場發展規模與用戶行為分析.
[21]https://www.iimedia.cn/c1020/66739.html.2019-11-12.
[22]智研咨詢.2019-2025年中國動漫衍生品行業市場潛力現狀及投資戰略研究報告. .http://www.chyxx.com/instry/201903/722830.html2019-03-19.
[23]萬達傳媒 . 42 億票房背後,《哪吒》是如何做點映的? [EB/OL]. http:
//3g.163.com/dy/article/EN6A83PT0518FQSA.html,2019-08-22.
5. 電影的視角和角度分別是什麼,還有視點,之間有什麼區別
1、無所不知的觀點:
它是小說創作中常見的一種敘事形式。一般用第三人稱。敘述者沒有固定的視角,像一個無所不知、無所不能的上帝,看到了一切。簡而言之,敘述者知道的比作品中的人物知道的要多。
2、有限的角度來看:
有限視角分為內部視角和外部視角。內在視角意味著敘述者和角色知道的一樣多。敘述者只運用人物的感官和意識,從視覺、聽覺和感覺的角度來傳達一切。
外部視角意味著敘述者不僅沒有完全意識到他所講述的一切,甚至還不如所有的人物。他像是一個對內部消息一無所知的人。
他只是從人物的背後敘述人物的行為和語言,而不能解釋和解釋人物身上所有隱藏的和不隱藏的東西。
(5)電影傳播角度有哪些擴展閱讀:
至於無所不知的觀點,韋勒克和沃倫在《文學原理》中說:「他可以用第三人稱寫作,是一個『無所不知』的作家。這無疑是傳統的、「自然的」敘事模式。
作者出現在他的作品旁邊,就像演講者帶著幻燈片或紀錄片一樣。」這種「解釋」可以超越一切,他知道任何地方發生的一切,甚至是同時發生的幾件事。在這種情況下,讀者只是被動地接受故事並講述它。
6. 電影的傳播渠道有哪些
首先是各種電影院放映,然後發行音像製品出售出租,最後賣播映權在其他平台播放,比如電視台,網站等。
7. 從傳播學角度寫電影在英語教學中的作用意義等
1、傳播學要求傳播信息具有廣度也就是覆蓋率要高,通過電影我們可以有效擴大傳播面,提高傳播的速度,從而促進英語教學的廣度和深度
2、傳播學最基本的理論是拉斯韋爾的5W模式, Who Says what In which channel To Whom With what effect
誰 說什麼 通過什麼渠道 給誰 取得什麼效果
傳播者 訊息 媒介 受眾 效果分析
在電影英語教學中,傳播者就是電影放映著和電影英語教學的推廣者,媒介就是電影,受眾就是觀看電影和參與電影英語學習的人,這種靈活多樣的教學,這種利用電影來推廣英語教學的作用就在於充分利用了傳播的學的5W模式讓傳播更具體,更系統因此取得的效果是直觀的也是5W傳播的模式的終結(With what effect)
3、傳播學內容也相對較廣一些,裡麵包括很多層次的東西,像傳播學與社會學的關系我們發現電影英語教學不單單是在推廣英語教學,而且通過電影可以讓人在學習更多層面的東西包括西方國家的社會學,社會關系,社會倫理變革等層面的東西;傳播學與心理學的關系,傳播學與新聞學、人類學等相關學科的關系都可以在這些方面分析電影在英語教學中的作用。
這都是我自己總結的不是太好,因為畢竟傳播學的理論畢業後我都沒再看過,因此還是希望你先了解下傳播學再分析你的論文,最好能從第二點也就是拉斯韋爾的5W模式的角度進行分析。給你幾個網址http://ke..com/view/41084.htm 另一個http://blog.donews.com/communication/archive/2004/10/06/120952.aspx
8. 影視領域創作,哪些角度來解析影片,用戶喜歡,有什麼技巧
電影解讀的解讀現在到處都有一大堆,我也看了不少這樣的自媒體公眾號,有做的好的,也有做的不行的,下面我分享一下我的不成熟的見解。
1,從電影故事,敘事手法,鏡頭運用,劇情處理,角色性格,電影原聲,服裝道具,取景地點等方面解讀,以及自己更深層次的理解,最好不要和別人雷同
2,必須帶有強烈的個人風格,幽默詼諧,風趣搞怪,內涵深情之類的
3,對電影彩蛋或是拍攝發生的故事以及番外篇的解讀也是不可缺少的部分
4,對導演及演員過往作品分析,和與要被解讀的電影發生的有趣故事。
。
影視圖文創作有很多的主題可以寫,關鍵是你想那個主題。而電影分用戶喜歡這部電影,才回去看你的圖文,一般都是要有獨立的見解比較吸引觀眾。
你可以寫影評,這個的好處就是有很多的素材可以寫,不管是新上映的電影,還是已經播出的舊電影,都是很好的題材。
用戶喜愛什麼題材,那你要分享你的粉絲年齡,比如30-40歲的大多喜歡港劇,香港電影所以你可以寫經典的港劇,幫助大家回憶經典。
一般可以電影的道具,化妝,服裝,特效等等發表自己的意見和看法,這個是常用的手法。另外一種就是以幽默方式的吐槽電影,達到一種輕松愉快的效果。
比如《風雲1》和《風雲2》都有什麼亮點,或者都有哪些驚喜。再或者這兩部電影之間哪一部更值得看?
在比如,周星馳的電影中為何都有「跳舞」的元素?這些都是大家沒發現或者感興趣的。都是可以寫的。
再或者《流狼地球2》的開拍,地球就去哪裡?等等,你說感興趣的,大多都是讀者感興趣的,寫圖文一定要明確主題,別人好奇什麼,你就寫什麼就可以了。
其實不是長篇文章就越好,而是合適是最好的,把你所要說的主題表述清楚,控制在1000字以上是最好的。
圖文並茂,而且觀點清晰,給讀者很好的閱讀感受,寫完之後反復檢查,修改達到最佳效果,不要抄襲和搬運,後果嚴重!
標題是重中之重,住著看不看你的文章,標題就是門欄,看了你的標題有興趣才會點進來。很多的大咔寫的文章水平也不高,但是標題非常的吸引人,閱讀量非常的高。
有幾種方法,一種是數字模式,比如9.2分的某某電影,40億票房真的值得看嗎?
第二種是好奇疑問,比如《鬼吹燈》精絕女王的詛咒從哪來的?
第三種是 情感 式。心痛,這部電影中黃渤被戴綠帽,被無情拋棄。
等等都有很多標題方式,你要選擇電影中的某一個點,進行創作,非常有效。
以前我都是閱讀數個位,後來自己研究之後,推薦都是幾十萬的,非常有效。
大家好,我是 @隔壁村黃大爺 ,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影視領域創作有哪些解析影片的角度?又有什麼技巧呢?
對於這個問題我不太同意前面幾位的觀點,好的影評不只是要記錄下自己的觀點感受,更需要對電影的內容和形式做更深的思考,否則你真的會錯過太多精彩的東西。
同時對好的電影還要從細節入手,一點一點去分析它的妙處,舉個例子,閃靈這部片子用了一種很厲害的手法。導演在電影中故意設置了很多穿幫鏡頭來表現旅館的詭異,比如小男孩騎車子的長鏡頭,他在沒有上樓的情況下,就從1樓直接騎到2樓,還有那個著名的不存在窗戶以及沒插電的電視機,導演用這些bug來告訴我們這個旅館是有問題的,它本身有很多不合理的因素。後來的禁閉島也用了這種方法來表現一種不現實感,而如果你忽略了這些,就像是讀書只讀出了作者的表層含義,而對於一些雙關語則置若罔聞。
最後再回到故事上看電影,不只是在故事中得到一種情懷體現,更是要對劇情作出深刻分析,這個故事深層含義是什麼?這個角色有什麼象徵意義,影片中的意向都有什麼意義,比如電影一念無明,看完之後就要思考為什麼電影里有那麼多的俯拍鏡頭。而看完電影八月,也要想曇花雙節棍在影片中的象徵意義是什麼?為什麼最後一段畫面變成彩色,這與導演要表達的中心思想有什麼關系?你越想就會越覺得有趣,就會覺得電影真的是很精緻的,藝術觀影的過程固然有樂趣,但更大的樂趣永遠在觀影之後的思考和回味。
我覺得既然是喜歡一個事物,就不要總是以局外人的眼光來看待,他總要學內行人都看出點門道,如果影評只涉及主觀感受,那也就和觀後感沒區別了。
主題,人物,情節是 一部好的影片的重中之重,有深度的主題,給人以不同的意境和內涵,人物的塑造決定一部影片是否成功,情節的發展中,又交織著人物的喜怒哀樂,命運軌跡,甚至於電影中各種矛盾沖突。但同時,情節也分主要情節和次要情節這些情節有時平行有時相交,但最終都是意在表現電影的主旨。
技巧是蒙太奇,平行蒙太奇,交叉蒙太奇
下面想主要來介紹蒙太奇手法。蒙太奇手法是一種過程或技法,它選擇、剪輯、或者拼接電影中單獨的部分,使之構成一個有連續性的整體。
蒙太奇句型
1.前進式句型:遠——全——中——近——特 2.後退式句型:特——近——中——全——遠 3.復合敘事蒙太奇(插入式):順序式+插入式4.呼應式(連貫式):前一個「呼」+後一個「應」 5.過渡式:兩個鏡頭(段落)之間有過渡點(過度鏡頭) 6.倒敘式 如影片《即日起程》開始鏡頭即是倒敘式等等
事實上文學也好戲劇音樂美術等等這些各類藝術門類無一不蒙太奇的重要與,只不過相對而言電影所使用的材料更加的豐富結構更靈活。手法與技巧的發展完善是由美國導演格里菲斯來完成,我知道在觀影的時候您是否會有站一種懷疑的體驗,的主人公面臨比如手握倒計時的定時炸彈,目前一線的誰拿遇險。學者和困境的時候,例如一邊是十九八七的倒計時一邊呢是紅黃藍縣的選擇的遲疑,主人公常常能在最後一剎那和血和就,這些會讓我們的觀眾腎上腺飆升的緊張。當然更重要蒙太奇重現了觀眾在現實環境當中感知客觀事物的內心過程,不方便了為開啟不僅按照觀察事物的習慣順序來組合進口他還有另外一種形態也就是把各種。那你配合和對比從而產生更深一層的一頭,毀銷骨才能走得兩個非常著名的實驗,實驗是所謂的創造性地理學,也就是把不同時空的動作片段有邏輯的連接在一起。
如果是在自媒體上迎合受眾,那就好辦了,風趣幽默,把電影劇情講清楚就好,挑電影要挑一些有特點的電影
影視領域創作解析全套!
影視領域創作一直是一些自媒體人的追捧對象,運用一部成功的影視作品通過自己的剪輯修改,就可以拿上屏幕供大家欣賞,只要你夠努力,做出特點,收益粉絲不會少!
分解說和不解說兩種創作方式!簡單的片段剪輯加時下最火的背景音樂!這是比較簡單,但是作品質量比較低,往往需要發布很多才會湊巧有那麼一個上熱門。
有兩點需要注意
1、端正態度 2、知識儲備
關於端正態度,堅決不能有影視領域創作門檻低的思想。
隨便推薦幾部電影,復述一遍劇情就是圖文作者?
胡亂剪輯幾個片段,加上片頭片尾就是視頻作者?
大錯特錯!這樣的作品沒有靈魂,意義不大。
關於知識儲備,說通俗些就是大量閱片。
因為大部分創作者不是影視專業的科班出身,沒有經過系統的理論學習,所以只有通過後天的電影儲備來「無師自通」。
當然,所謂無師自通,並不是說達到多麼高深的造詣,而是於無形中學會有的放矢。
對影評類的圖文作者來說,廣泛涉獵各種題材的影片能夠大大提高解讀電影的能力。
比如電影的架構,幾條人物線和幾個故事板塊。
比如電影的套路,沖突的不斷堆積和高潮的最終爆發。
比如電影的技巧,鏡頭運用和畫面處理。
對於解說類的視頻作者來說,閱片無數的最大好處是能夠鍛煉提取劇情精華的能力。
比如哪些人物是可以放棄的,哪些段落是可以舍棄的。
比如繁雜的線索是怎樣整理的,打亂的情節是如何捋順的。
電影評論的七個指導
一篇高質量的影評文章應該從哪些方面著手?以下七個指導意見供大家參考。
1.內容稀缺、角度新穎
一部電影由多個元素構成,導演、演員、編劇、鏡頭、台詞、幕後等等,挑選一個自己擅長的方向深入挖掘,要好過面面俱到,泛泛而談。切忌做表面文章和口水文章,切記要另闢蹊徑和與眾不同。
2.通俗易懂、深入淺出
作者看過一些影評,長篇累牘都是生硬晦澀的專業詞彙和理論知識,乍看感覺高大上,實際閱讀量卻慘不忍睹。
為什麼?是因為文章寫的不夠干貨嗎?
並不是!而是因為自媒體的用戶群體是普羅大眾,大眾不關心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說了什麼!專業性和易讀性,兩手都要抓,兩手都要硬,但孰輕孰重要心裡有數,寓教於樂才是王道。
3.邏輯自洽、結構清晰
這一點涉及文章的具體寫作技巧,簡單來說就是上下文的關聯性要強,切不可東一榔頭西一棒槌,天南海北想到哪寫到哪。
作者想說,與其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勤於動筆,善於思考,在實踐中總結經驗。
寫文章這事兒——無他,但手熟爾。
4.論據要硬、引源可靠
文章中多引用一些經過考證的數據和與主題相呼應的案例,使論據具有公信力和權威性。由此可見,影評絕不是張口就來,前期的准備工作尤為重要。
5.分析深入、觀點可行
文章中提出的觀點須是經過深思熟慮後得出的個人見解,要具有實際意義,不能信口開河,更不能胡編亂造。
6.不偏不倚、公正客觀
大家在寫影評時往往會帶入強烈的感情色彩,過度渲染個人情緒。
但是,一味的吹捧和貶低影片會讓文章失去讀者的共鳴。
一篇合格的影評要做到就事論事,保持中立。這一點需要格外注意!
7.積極向上、人文關懷
影評的最後,一定要回歸現實。
把電影的啟迪通過文字傳達給讀者,傳播正能量。
影視領域創作,作為一個觀眾的角度來講,我自己有幾點看法。
1.《無雙》我在觀看前半段覺得這部片子真的平淡無奇,只知道畫家是個心狠手辣的人?但最後的反轉簡直太驚艷了,讓人拍手稱贊,可能大家覺得畫家就是李問,可結尾又給大家留下了伏筆。
2.
《利刃出鞘》拍案叫絕,很多情節的讓人峰迴路轉,彩蛋不短,一步一步推理把觀眾帶入劇情,本以為一場普通的自殺案,確實一場謀殺案,本片也反應了 社會 上層富豪的生活有多現實。
3.影視創作貼近生活,給人以警示,感動身邊,帶來正能量的,應該是初衷!
一.針對爛片的吐槽型
其實這種並不算是標準的影評,但是他能煽動觀眾的情緒,帶動觀眾的參與,有一些觀眾,他自己想要吐槽,他但是不知從哪裡開始吐槽,然後你去寫這個影評吐槽,就替他過了這個嘴癮,並且在你吐槽的這個影評中,會有很多人支持,或者有人反對,然後這就會有人加入進來一起討論,這會增加你的點擊量和評論,但其實這個方法並不是非常的好,它只能作為前期的過度和增加粉絲的作用,因為後期還是需要文章的優質才能夠把粉絲留下,這樣得來的粉絲,他的粘合度不高,容易流失。說個比較簡單的,《夏有喬木,雅望天堂》這部劇就議論挺大的,就和影迷之間的討論,影迷覺得劇情邏輯不行,而粉絲覺得偶像最好。這就是一個很大的沖突點,一些影視中哪些地方值得吐槽?好,你再去吐槽,要有理有據,也不能瞎吐槽,帶著情緒化去寫。
二.開腦洞類型
首先你要對你要寫的東西比較熟悉,然後就會有一些腦洞,你可以去想,比如最近比較火的網劇,《傳聞中的陳芊芊》這部劇不就有很多腦洞大開的問題,你可以寫嗎?例如你可以寫芊芊如果回不來了怎麼辦?也可以寫韓爍沒有穿越過來了怎麼辦?也可以寫他們一起過來了,又怎麼辦?一部網劇就有很多個方面可以讓你開腦洞可以寫的東西。這個方法的話是需要你想像力豐富,勸你一定要對自己說,寫的東西很熟悉,有細節的依據,也不能憑空寫。然後他還需要你長期積累的素材夠多,腦洞足夠大。
三.盤點劇情+聯合生活+自我感受。
這類的電影需要通過影片的大概概括把內容講解完,再結合生活中的事情把它給連接起來,由此你可以寫出你看完以後的感受,然後來引發讀者的共鳴感。這類的影評你是需要去看電影的過程中,你要隨時注意截圖,注意找你需要的那個點。舉個例子,《我們天上見》部片子就有很多個點,你可以去寫,祖孫倆之間的親情,文革時代人們的無知,還有上山下鄉對老一輩的影響,這些棋子只要你找對了點還是蠻吸引人的。
總結:以上三點都是通過大量的學習和總結出來的,比較容易寫的。
1 .是否讓觀眾感覺不到剪輯的存在
2 .是否感染了觀眾的感情,即使經過多年,也會記住幾個場景的「泰坦尼克號」「沒有道路」
3 .試著讓觀眾感興趣。 觀眾能否完全置身於屏幕世界
4 .能否通過時空交錯讓觀眾感受到電影藝術的魅力
5 .能否使觀眾緊張放鬆,最後離開快樂的電影院學習電影,最好的剪輯就是這部電影 想看看別人,抓住別人的壞夾子,尷尬,尷尬,困惑觀眾,想休息一會兒再看,心情不能放鬆。 如果你在學電影,剪輯1 .是否平滑,是否符合無縫剪輯法則,是否有強調段落,是否有蒙太奇的表現,是否有情緒表現段落,是否感動,時間和空間的轉換是否平滑,是否懶散
建議你從三點開始。 如何拉動,看具體的電影,我總是通過分析故事的邏輯,來看編輯是以怎樣的切入點開始這個故事的。 分析第二故事的高潮部分,看編輯如何積累和釋放感情的第三有趣段落,有時也分析過渡和剪輯風格。
當然,這種情況的第二個問題是,覺得有些情況有可能在上映電影,為了表演某種氣氛,感覺很多時間會到來,很快就會收到。 例如,在以前的紅色經典電影中,大篇文章用來演繹勇敢的紅軍,結果過去了,相反,觀眾厭倦了,撒謊了,懶散了。 第二場景的意思重復了。
例如,我們總是表示一個人很有錢。 我們這個人很有錢,他很任性,他很大……那邋遢的表現,他很有錢,他很有錢……你把場景變成文字表現出來容易發現問題。 當然,需要有意識地看具體情況的第三個記述很吵。 比如「以前有山,山上有寺廟,寺廟里有僧侶」,簡潔的表現就是山,和尚。 許多東西可以在畫外表現,細節表現,聲音表現是編輯有意把一切搬到桌子上描繪,那部電影又懶又臭又長。 第四多餘的信息,剪輯不像魔術師那樣操縱人,像調教師那樣玩弄猴子
9. 怎樣從傳播學的角度分析一部電影
當年我寫這篇影評的時候,主要是從「交流的困境」、「焦慮」這一角度分析的。大概如下,可能對你有所幫助。
1,敘事上,主要人物(姜文)是個結巴。與李保田的沖突,通過趙本山喊「安紅....」等都體現他有話說不出,無法找到有效的溝通手段的尷尬。進而論述現代人的精神狀態:焦慮。
2,影像上,手提攝影、光的運用、蒙太奇等突出了零散化、戲謔的風格。
3,李保田的塑造主要體現對知識分子的嘲弄,對啟蒙的冷落(李保田勸姜文讀書),對知識的嘲諷(賣書的居然是流氓——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