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由夏衍改編劇本的電影是什麼
夏衍改編的電影劇本包括《林家鋪子》、《狂流》、《祝福》、《革命家庭》、《春蠶》、《狂流》等。
《狂流》是中國電影史上第一部「左翼影片」,無聲故事片。
《春蠶》根據茅盾同名小說改編,這是夏衍將現代文學作品搬上銀幕的第一次嘗試,最大程度體現了改編者的意圖。
電影《祝福》,原著為魯迅小說《祝福》,夏衍改編劇本,桑弧導演,白楊主演,1956年由北京電影製片廠攝制,新中國第一部彩色故事片。
夏衍的創作特色
夏衍創作的著力點,在於通過關注大時代里普通知識分子和市民階層的精神悲歡,來提示社會政治和革命的主題。
夏衍大多將自己鮮明的政治態度,寓托於普通人的日常生活與內心沖突中,從簡單平凡的小人物身上反映出激盪的時代特徵,讓讀者和觀眾聽到將要到來的時代的腳步聲,以一種近乎平庸的寫實精神反襯出波瀾壯闊的時代生活,將社會政治意識、政治熱情與藝術創作地結合在一起,這使他在同時代劇作家同行中脫穎而出,並獲得了自己的文學史地位。
㈡ 夏衍改編劇本的是哪一部作品
創作改編的電影劇本有:狂流、春蠶、祝福、在烈火中永生、革命家庭、林家鋪子等。
1、《狂流》
是程步高執導的劇情片,由胡蝶、譚志遠、龔稼農 、王獻齋、夏佩珍主演。該劇講述了長江流域發生大水災。離漢口百餘里的傅庄,堤壩因年久失修,出現險情,小學教師劉鐵生領導鄉民奮勇搶險。當地首富傅柏仁,攜帶侵吞的巨額修堤捐款,和家人逃往漢口。
他打著救災的幌子,冒充請賑代表,繼續向社會騙取捐款,中飽私囊。傅女秀娟原與鐵生相愛,傅柏仁不允,將她另許當地縣長之子李和卿。未幾,漢口市區亦遭水淹。傅庄因鐵生率鄉民合力固堤,轉危為安,傅柏仁又攜眷返回。
秀娟、鐵生別後重逢,感情益深,引起李和卿妒嫉,乃與傅柏仁合謀,以「煽動鄉愚圖謀不軌罪」誣陷鐵生。此時,洪水猛漲,鐵生發動鄉民取傅家囤積木料搶修危堤,並向傅柏仁展開斗爭。傅糾集警察企圖鎮壓,被突然決口沖來的狂流捲走。
㈢ 夏衍改編劇本的是哪一部作品
創作改編的電影劇本有《狂流》《春蠶》《祝福》《林家鋪子》等。
夏衍(1900年10月30日-1995年2月6日),原名沈乃熙,字端先,浙江杭州人,中國近代著名文學、 電影、 戲劇作家和社會活動家, 中國左翼電影運動的開拓者、 組織者和領導者之一。
早年參加五四運動,編輯進步刊物《浙江新潮》。從浙江省立甲種工業學校畢業後公費留學日本。入明治專門學校學電工技術。留學期間接觸日本共產黨,參加日本工人運動和左翼文化運動。1927年夏衍被日本驅逐回國,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1929年夏衍同魯迅籌建中國左翼作家聯盟。「左聯」成立後任執行委員,後發起組織中國左翼戲劇家聯盟。建國後歷任上海市委常委、宣傳部長、文化部副部長、中國文聯副主席、中日友協會長、中顧委委員、全國人大代表、全國政協常委。
(3)夏衍改編電影劇本有哪些擴展閱讀
愛情婚姻
夏衍留學後,母親掛念著他,尤其是他的婚姻,於是開始為夏衍物色對象,最後選中了後來升任杭州緯成絲織公司駐上海總經理的長女蔡淑馨。蔡淑馨原在杭州讀書,後轉入浙江女子師范學校。1924年暑假,夏衍來到杭州正式相親,兩人彼此心儀。
1925 年,從省女師畢業的蔡淑馨,在校長的鼓勵下也來到日本,進入了奈良女子高等師范學校學習。於是,夏衍在京都租了一套小木屋,也就是照片中的這幢透著濃濃愛意和詩意的小木屋。以後每逢假日,夏衍便常和蔡淑馨,還有朋友們來這里小聚。
1930年4月,夏衍和蔡淑馨在上海舉行了婚禮。婚後,蔡淑馨為了支持丈夫的工作、事業,放棄了自己的所學專業。在以後的歲月里,於各個歷史時期,她都默默地協助著夏衍,殫精竭慮,風雨同舟。
㈣ 夏衍在的作品有哪些
《上海屋檐下》、《法西斯細菌》、《心防》、《包身工》、《林家鋪子》等。
1、《上海屋檐下》
夏衍的三幕悲喜劇《上海屋檐下》創作於1937年3、4月間,劇本描寫了被捕入獄8年的匡復被釋放了。
他到好友林志成家來探詢自己妻子彩玉和女兒葆真的下落,卻得知妻子已與志成同居,因為他們早就聽說匡復已死,於是三個人都陷入難以解脫的內心矛盾和痛苦之中。
彩玉想和匡復追尋過去的幸福,但林志成負疚欲走時,兩人8年患難與共之情,又突然迸發,難以分手。匡復理解、原諒了他們,在孩子們向上精神的啟發下,克服了自己一時的軟弱與傷感,留言出走。
全劇除了這條主要情節線而外,還有幾組人物:失業的大學生,被迫出賣自己的女人,勉強糊口的小學教員,兒子戰死的老報販,這些人都擁擠在一個「屋檐下」,合奏著「小人物」的生活交響曲。
2、《法西斯細菌》
《法西斯細菌》一九四二年寫於重慶。它真實地反映了日本軍國主義的野蠻侵略給我國各階層人民帶來的深重災難。
故事描寫一位潛心於細菌學研究的科學家俞實夫,在日本侵略軍燒殺搶掠的殘酷事實面前,終於從不問政治到走入反法西斯斗爭行列的覺醒過程。
3、《心防》
《心防》是夏衍的話劇代表作,寫於1940年。是最能體現夏衍對上海戰友的感嘆和憂煎之情。1940年由廣西藝術館話劇實驗團首演,導演歐陽予倩。
4、《包身工》
夏衍於1935年創作的報告文學作品,敘述了上海等地包身工遭遇的種種非人的待遇,以及帶工老闆等人對他們殘忍的壓榨。現已選入人教版高中語文教材。
5、《林家鋪子》
《林家鋪子》是北京電影製片廠出品、水華執導、夏衍編劇、謝添主演的劇情片,於1959年上映。
該片根據茅盾的同名小說改編,以1931年的中國江南某小鎮為背景,通過小工商業者的掙扎生存、最終倒閉,和林老闆一家的命運,展現了當時整個社會爾虞我詐、「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的黑暗現實。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夏衍
㈤ 由夏衍改編劇本的是哪部電影
夏衍改編的電影劇本包括《林家鋪子》、《狂流》、《祝福》、《革命家庭》、《烈火中永生》、《春蠶》、《狂流》等,其對30年代進步文藝產生巨大影響。
《狂流》是中國電影史上第一部「左翼影片」,無聲故事片。《春蠶》根據茅盾同名小說改編,這是夏衍將現代文學作品搬上銀幕的第一次嘗試,最大程度體現了改編者的意圖,是現實主義力作,奠定了中國電影史上最為出色的改編新文學作品的傑出作家的地位。
(5)夏衍改編電影劇本有哪些擴展閱讀:
夏衍,是新中國電影文學的奠基者。用當今的流行語來說,作為劇作家和電影人的夏衍,一生創作了好幾個熱門IP,有的搬上舞台,有的搬上銀幕。《上海屋檐下》,是他當年一炮走紅的第一個大IP。
從開幕到終場,細雨始終不曾停過。雨大的時候丁冬得可以聽檐漏的聲音,但是說不定一分鍾之後,又會透出不爽朗的太陽。空氣很重,這種低氣壓也就影響了這些住客們的心境。
從他們的舉動談話裡面,都可以知道他們一樣地都很憂郁、焦躁、性急……所以有一點很小的機會,就會爆發出必要以上的積憤。
㈥ 夏衍創作的劇本有哪些
夏衍在我國電影史上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他改編過的劇本有很多,本文就來簡單分享一下:
創作有電影劇本《狂流》《春蠶》,話劇《秋瑾傳》《賽金花》《法西斯細菌》《上海屋檐下》及報告文學《包身工》。夏衍作為中國三十年代開始的左翼戲劇運動的先驅者和主要領導者之一, 對中國現代話劇事業的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無論從戲劇的表現內容,還是戲劇的表現手法和藝術風格, 都在對 「 五四」以來中國話劇優秀傳統繼承的基礎之上, 進行了許多開藝術先河的創造性探索, 營造了自己意味深長的藝術境界,形成了獨特的創作個性和藝術風格。
㈦ 由夏衍改編劇本的是哪部電影
由夏衍改編劇本的是《祝福》。
電影《祝福》改編自魯迅同名作品《祝福》,是當時為紀念魯迅先生逝世二十周年拍攝而成,於1956年上映,是新中國第一部彩色故事片。因此,該電影最大的特色之一便是通過情、景和彩色的構建映襯故事情節,使影片生動形象,貼近現實,引起觀眾共鳴。
與以往電影不同,《祝福》是一部色彩與內容兼備的精細故事電影。所以為力爭完美,製作公司也是花費巨大心思創設影視情景,盡力創設貼近原著的場景,大量利用江南元素——小橋流水、石街窄巷、粉牆黛瓦和杏花春雨等。
在劇本上也是精雕細琢,編劇夏衍先生曾在接受采訪時說過:「在改編工作中,他力求做到的是:忠實於原著的主題思想;保存原作的謹嚴、朴質、外冷峻而內熾熱的風格;為了觀眾易於接受,還得做一些形象、通俗化的工作。」
因此,電影劇本也做出了與原著不同的人物性、情節性改編,如把賀老六刻畫成憨厚老實的形象、賀老六與阿毛在同一天死去等等,以加強影視作品矛盾沖突性的描寫,突出電影的悲劇美感,展現人物的悲慘命運,從而更加凸顯主題。
㈧ 由夏衍改編劇本的電影是什麼
《祝福》。
電影《祝福》,原著為魯迅小說《祝福》,夏衍改編劇本,桑弧導演,白楊主演,1956年由北京電影製片廠攝制,該片是新中國第一部彩色故事片。
《祝福》通過祥林嫂一生的悲慘遭遇,反映了辛亥革命以後中國的社會矛盾,深刻地揭露了地主階級對勞動婦女的摧殘與迫害,揭示了封建禮教吃人的本質,指出徹底反對封建的必要性。
(8)夏衍改編電影劇本有哪些擴展閱讀:
劇情簡介:
辛亥革命前後,居住在浙東山村裡的祥林嫂命運凄慘,丈夫祥林早年去世,他死後的棺材帳越滾越大,一家人生活舉步維艱。婆婆走投無路,為了還清債務,給二兒子阿根娶親,在中人衛老二的慫恿下不惜偷偷將媳婦賣給賀老六。
阿根將此事告於嫂子,祥林嫂得知此事,便連夜逃走到了魯鎮。在阮大嫂的介紹下,到魯四老爺家當了女傭。可沒過多長時間,祥林嫂還是被抓了回去,帶到山坳里成親。在拜堂時,祥林嫂一頭撞在了香案上,昏了過去,但她醒來時,被新丈夫賀老六的老實、真誠打動,便留了下來,一年後生下兒子阿毛。
可好景不長,兩年後的冬天,衛老二來逼債,但賀老六因為卧病在床,所以無力還債,衛老二乘機唆使賀老大霸佔老六的幾間破房,並商量等老六死後,再把祥林嫂轉賣,為此,老六與衛發生了口角,被打得奄奄一息。
這時,外面又有人高喊"狼來了",祥林嫂趕緊沖了出去找阿毛,但最後在山上只找到了一隻小鞋,祥林嫂哭得死去活來,被攙回家後,老六早已斷氣,她走投無路,只得又到魯四老爺家幫佣。但魯四老爺等人認為祥林嫂克夫克子,是個有罪的晦氣女人。
每逢祭禮拜神時,都不讓她沾手,只讓她在廚房裡幹些粗活。祥林嫂由於受到重重打擊,變得很木訥,經常向人念叨阿毛的事,人們經常譏笑她,祥林嫂內心益發悲苦。
後聽人說在廟里捐條門檻供萬人踏便可以洗脫罪過,祥林嫂以為見到了希望,便拿出所有積蓄10吊錢捐了一條門檻。但事後大家依然歧視她,魯四老爺還因她碰了供品而橫加責罵,並將她趕了出去。祥林嫂從此瘋瘋癲癲、乞討為生。又一個年夜,可憐的祥林嫂在一片看似歡慶祝福的氣氛中悲慘地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