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忠犬八公影片最後用的是什麼鏡頭
電影《忠犬八公的故事》改編自1935年發生在日本的真實故事,1987年拍成日本電影,由仲代達矢主演,該片當年曾在日本引起轟動。2009年12月,該片的美國版本上映,由導演萊塞·霍爾斯道姆執導,最終圍了奧斯卡。本片通過講述一個真實感人的故事,向觀眾詮釋了一條狗的忠誠,其中忠犬小八一幕幕感人的行為讓人記憶深刻,賺足了觀眾大把大把的眼淚。本片情節動人,人物形象鮮明,視聽語言豐富,音樂唯美動人,是故事片中一部不可多得的佳作。
《忠犬八公的故事》講述了一個簡單的故事:八公是一條謎一樣的犬,因為沒有人知道它從哪裡來。教授帕克在小鎮的火車站揀到一隻走失的小狗,冥冥中似乎註定小狗和帕克教授有著某種緣分,帕克一抱起這只小狗就再也放不下來,最終,帕克對小狗八公的疼愛感化了起初極力反對養狗的妻子卡特。八公在帕克的呵護下慢慢長大,帕克上班時八公會一直把他送到車站,下班時八公也會早早便爬在車站等候,八公的忠誠讓小鎮的人家對它更加疼愛。有一天,八公在帕克要上班時表現異常,居然玩起了以往從來不會的撿球游戲,八公的表現讓帕克非常滿意,可是就是在那天,帕克因病去世。帕克的妻子、女兒安迪及女婿邁克爾懷著無比沉痛的心情埋葬了帕克,可是不明就裡的八公卻依然每天傍晚五點准時守候在小站的門前,等待著主人歸來……本片的故事雖然簡單,但卻通過八公的種種行為,向觀眾詮釋了忠誠的真正含義,發人深省。
正如本片的片名《忠犬八公的故事》一樣,片中的小八是一隻忠誠的秋田犬。影片的前半部分,通過一位日本人對秋田犬的介紹,觀眾知道了秋田犬其實是一種非常忠誠的犬類,這位接下來故事的發展買小了伏筆。當教授病倒在大學教室中以後,導演拍攝了八公在車站等待教授出站的場景。這個鏡頭意味深長。畫面的左半部分是一個很大的鍾表,這象徵著時間的流逝。出站口的行人好似就在一瞬間全部消失,只留下小八孤獨等待的身影。這不由得讓觀眾產生了一絲憐憫之心。
當教授去世以後,小八依然選擇每天都在出站口等待教授的回歸,一等就是十年,可他眼神中溢出的卻是滿滿的失望,這個情節最能體現小八的忠誠。影片的最後,導演選擇應用大段的筆墨進行抒情。通過火車站的裝飾,觀眾可以看出當天是聖誕節,天空下起了茫茫大雪,可笑八卻依然還在出站口徘徊。在這里導演運用大特寫拍攝小八等待時的臉部表情。雖然小八不能像人一樣將喜怒哀樂展現在臉上,可透過它黝黑的瞳孔,觀眾可以體會到它心如刀絞的失落與疼痛。緊接著,導演又重新將教授拉回到現實,展現在觀眾面前的是一個個當年教授與小八快樂玩耍的場景,這是影片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潮,直接反映出了本片的主題:「他們教會了我忠誠的含義,以及我們永遠不該遺忘我們愛的人」。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生與死的距離,對於一條狗來說,它無法參透,它只相信,他的主人會回來。 它的生命如一注流水,一點一點在車站的青石台上年復一年地流逝。作為一隻狗,它有它的原則,不離不棄,不論生老病死。它卧在那裡,十年,透徹成一種風景。電影《忠犬八公的故事》情節感人至深,音樂唯美動人,故事中的主人公小八更是為觀眾詮釋了忠誠的含義,所以,《忠犬八公的故事》是一部故事片中不可多得的佳作。
② 電影《忠犬八公的故事》是如何拍攝的
很多鏡頭是在攝影棚里完成的,片中出現最多的的車站部分就是,雖然看起來很真實,但實際上就是在攝影棚里完成的。拍攝過程雖然不容易,但是其實每一部影片基本上都是很艱苦的,尤其是與動物有關的電影,更難!
③ 《忠犬八公的故事》|守護是最長情的告白
無意間,看到了《忠犬八公的故事》這部電影,記得以前看過,感動的不行,還特意到鄰家領養了一條奶狗,取名小黑,成為童年時光的一段美好回憶。
重溫這部電影,還是被八公的忠誠感動到不行,這部電影根據20世紀30年代發生在日本的真實故事改編,電影中雖然有一些刻意煽情的片段,但整體給人的感覺是:狗對人類的情感,是真摯的。
全篇電影以老師的課堂提問開始,讓同學講述自己心目中的英雄,一個同學談著自己的英雄哥倫布,贏得台下陣陣掌聲,當羅尼講自己的英雄是一條叫八公的狗時,台下同學鬨堂大笑,故事由此展開,這就像《泰坦尼克號》的敘事方式一樣,通過回憶增加故事的真實感。
先講述八公的來歷,它是一隻秋田犬,故事的鏡頭部分採用了八公的視角,這也是影片的新穎和創新之處,將小八公對世界的好奇以及迷路時的無助表達的很生動,讓觀影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了八公的身上,被它的可愛模樣深深吸引。
影片主角帕克教授的扮演者是理查-基爾,曾獲得金球獎喜劇與音樂類最佳男主角獎,是80年代美國最具爆炸力的性感偶像,參演《忠犬八公的故事》已經59歲,他拍攝時就表示:「這是一部我希望我的孩子們也能看的電影,這是一部跨越語言障礙,全世界觀眾都能看懂的影片。」事實證明,這部電影做到了。理查-基爾將帕克教授的文雅和善良刻畫的細致到位,尤其是對待八公的關愛,就像是對待自己的孩子一樣,看著八公時的慈愛笑意,讓每個觀眾感同身受,為這個老頭的魅力深深著迷。
帕克教授收養小八公時,他的妻子並不同意,作為一個繪畫創作者,需要一個安靜的環境,而小八公的到來,把家裡折騰的一團糟,而且剛把自己費勁幾個月的藝術創作破壞掉,怕妻子再生氣,帕克就將八公安置在外面的小屋裡。
屋外颳起了風,下起了雨,帕克放心不下,還是悄悄地把八公帶到房子里,給它餵食,收拾住的地方,怕它孤單,將那個布偶帶在八公身邊時刻陪著它,把八公就當是自己的第二個孩子一樣,小八公偶爾叫兩聲,這可把帕克嚇了一跳,怕妻子發現,就打開電視機,吃爆米花看球賽,八公也趴在上面吃的津津有味,就像孩子依賴大人一樣。
整部電影對細節刻畫很到位,通過對八公第三視角的心理描寫,反映出八公是在一個充滿愛的家庭里,讓八公心裡有了安全感和歸屬感。
為了找到小八公的主人,帕克找了警察局、收養所,甚至張貼了各種告示,都不盡人意。直到有一天一個電話打來,說是准備領養這只狗,當妻子看見帕克和八公玩耍時,他那著迷的樣子讓她心軟了,就將八公留在了家裡。
在帕克的悉心照料和訓養下,八公慢慢長大了,它會在帕克上班時,一直把他送到車站,鎖了門出不去,八公就在圍欄的牆下挖洞,有時候直接翻牆,不止如此,八公也會在帕克下班時,早早出現在車站外等候。剛開始帕克是有些吃驚,想著是妻子或是女兒帶著八公來的,後來就習以為常了,這是他們約會的幸福時光。
電影也從側面描寫了帕克和八公的感情,以旁觀者的角度,描寫了小鎮車站站長、賣熱狗的攤販、附近商店的老闆娘,他們是整個故事的見證者,當帕克每次從車站走出來時,八公興奮地撲上前撒嬌的樣子,成為車站每天上演的故事,他們有時候會給八公一些吃的,哪天看不到八公,他們也有些不習慣,在謀生的日子裡,有了八公的陪伴,也不再那麼孤單。
影片總是伴著溫情的音樂,傳達著人與動物、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畫面,這或許就是導演拍攝這部影片的初衷。
動物是有靈性的,它們總是會感知到什麼,作為一隻秋田犬,是最不容易被人訓服的,八公第一次學會撿球,就跑去車站,想著讓帕克陪他玩耍,帕克開心又驕傲,跟旁人炫耀著,當他准備走進車站時,八公轉著身子一直叫,想要把主人留下來。那天成為他們最後的珍貴回憶,帕克在課堂上因心肌梗塞而死亡,再也沒有回到車站。
帕克的妻子、女兒及女婿們懷著無比沉痛的心情埋葬了帕克,八公在房子里,趴在地上,耷拉著腦袋,兩眼無神的隔著門縫看著屋外,它並不知道,帕克再也不會出現了。
帕克的房子賣出去了,搬進來的人正在裝修,八公被帕克的女兒女婿帶回家喂養,八公隔著後車窗看著,眼睛裡透露出不舍。小鎮車站站長、賣熱狗的攤販、附近商店的老闆娘看著八公的離開,對這個可愛的小夥伴揮手告別,想著以後再也看不到八公了。
此時電影出現了帕克的外孫坐在玩具車上,而八公就躺在旁邊,這是電影穿插中最感人的一個細節,沒有一句旁白,卻是最溫馨和諧的畫面。當帕克女婿開門的一瞬間,八公跑出來了,看著遠方,嗅著氣味,沿著火車軌向原來的那個家的方向跑去,黑白鏡頭下,房子已經換了新主人,八公跑了出來,卧在廢舊的火車下面休息,這是第一次見帕克的地方。
當小鎮車站站長、賣熱狗的攤販、附近商店的老闆娘再次看車站門口石階上的時候,八公再次出現在了那裡,凝視著車站的門口,看著來來往往的乘客,等待著自己的主人。湊上前去,跟著八公說著它聽不懂的話,喂著自己給八公帶來的食物。帕克的女兒女婿找到了這里,把八公帶了回去。把水和食物放在面前,八公卻躺在那裡一動不動,帕克女兒知道八公在想什麼,就開了門,讓八公做它自己想做的事。
第二天,第三天,從夏季到秋季,從酷暑到寒冬,樹葉黃了又綠,綠了有黃……在之後的九年裡,風雨無改,八公每天都會准時出現在車站門口的石階上,始終是那個位置,餓了就去討些吃的,困了就還回到老地方休息,時間到了接著回到這里,守候著主人歸來。
將近十年的時間,只是我們人生的幾分之一,但十年卻是狗的一生,它用自己的一生詮釋了什麼是忠誠,什麼是愛。
在等待主人的日子裡,車站就成了八公的家,當人們聽到關於八公的報道後,每天小鎮火車站都會有信封來,裡面都是來自人們和供應商的善款,這里的人們都成了八公的朋友,幫忙照顧這只忠犬已經成了每個人義不容辭的責任。
當十年後帕克的妻子歸來,看到八公的一剎那,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沒想到八公居然還在等,此時的八公已經不像以前那樣年輕活力了,八公已到暮年,全身臟兮兮的,毛發已經花白,走路有些遲緩,目光開始變得渾濁。她心痛極了,緊緊抱住八公:「老伙計,你還在等他嗎?」
在一個大雪紛飛的夜晚,八公安詳又憂傷的閉上了雙眼,恍惚中彷彿看到了帕克,和它親密地擁抱,帶著它一起回家,去過那幸福的生活。
這有些理想主義,就像是童話《賣火柴的小女孩》最後燃起燭光,是對自己的一個安慰,我想導演此時最想要表達的就是一種成全,不想每個等待都被辜負,用心成全那些愛自己的人。
電影的結局很有象徵意義,羅尼牽著另一隻小八公在散步,在帕克那裡沒能實現的就在羅尼這里實現,傳達的是一種希望,是一種愛心的傳遞。
就像柴靜《看見》那本書里講的一句話:沒有在深夜痛哭過的人,不足以談人生。一部好的電影,總有那麼一個點,能夠觸動到你。而《忠犬八公的故事》最讓我感動的一個點,那就是—不該忘記所有你愛過的人。
④ 類似《寵愛》,講述關於人和寵物的故事的電影還有哪些
我們知道,像類似《寵愛》這樣的人與寵物之間的電影是非常的多的。要說哪一部我是最喜歡的,那肯定是《忠犬八公的故事》了。這部電影真的是賺足了無數人的眼淚,很多人都表示自己再看了一遍之後,再也不敢看第二遍了。
一、《忠犬八公的故事》是一個非常感人的電影。《忠犬八公的故事》相信大家看過這部電影的人都知道,這真的是一部非常感人的電影。很可能會讓你從頭哭到尾的電影,而且這個電影給人留下的後遺症是非常的大的,每當你看到電影裡面的台詞,每當你聽到電影里的旋律,你都會立刻把情感拉回到看電影的那個感覺,你很可能會一下子就淚流滿面,所以這個電影的影響真的是非常的大的。
綜上,我們可以發現,《忠犬八公的故事》真的是一個非常感人的電影。對此,你有什麼其他的看法?可以在評論區里說一下,大家一起來討論一下。
⑤ 《忠犬八公的故事》有哪些值得推薦的看點
我覺得《忠犬八公的故事》中的」八公「就是最大的看點。
《忠犬八公的故事》改編自1925年發生在日本的真實故事,由萊塞·霍爾斯道姆執導,理查·基爾、瓊·艾倫和薩拉·羅默爾等聯袂出演。影片於2009年8月8日在故事的原型故鄉日本率先上映。
我覺得影片最大的看點就是八公,八公如同帕克教授的第二個孩子。影片前半部講了相遇之後遇到的一些趣事,後半部則描寫了成年的八公守候的故事。最感人的事跡被安排在了影片的後半部,這種感動也一直持續到了影片結束。雖然帕克教授已無法體會到八公給他帶來的感動。
文章結束了,大家都有什麼想法呢?歡迎大家留言點贊轉發啊!
⑥ 影片《忠犬八公》最能夠打動人心的地方是哪裡
守望
⑦ 如何評價《忠犬八公的故事》故事的原型是什麼
《忠犬八公的故事》是非常感人的電影。改編自1925年發生在日本的真實故事,故事原型是教授收養的一隻名叫「八公」的小秋田犬。
為了一份愛等十年,對於狗來說已近一生。誰能一輩子只愛一個人,只交一個朋友,只吃一種食物,只做一件事情。沒有,人生的復雜,讓我們根本不會為了一件事情傾注所有。
⑧ 電影中有哪些經典的告別鏡頭
每一部電影,都有屬於它獨特的靈魂。而一部經典的電影,往往會有一個讓人難以忘記的鏡頭。或是關於重逢,或是關於離別。
我們容易被親人之間的感情所觸動,容易被愛情之間的感情所觸動,同樣容易被人與動物之間的感情所觸動。《忠犬八公》中的離別鏡頭,也是讓人十分揪心,這一離別非同一般,這是主人毫不知情的離別。八公的忠誠,向我們展示了動物與人的真摯感情。
⑨ 《忠犬八公的故事》到底感動你了么
《忠犬八公的故事》愛與忠貞,這其實是許多藝術作品願意樂此不疲地去表達的主題,因為它也許是人們最柔軟,最易受觸動的那一部分。偶然相遇便願去愛,愛到深處便願等待,甚至為此耗去了一生。然而這樣的故事放到現實中的人與人之間,也許大多數人會認為這很假,也不太現實,但在《忠犬八公的故事》中,一隻狗和一位老人對此類故事的全是,卻有著無比動人,直擊內心的力量。
1987年日本上映了一部根據真人真事改編的電影《忠犬八公物語》,《忠犬八公的故事》則是由美國導演萊塞·霍爾斯道姆在2009年根據前者翻拍而成,兩部片講述了同樣的內容:一位老人在火車站收留了一隻日本秋田犬名為八公,兩人開始共同生活,八公每天都會在火車站等候老人下班回家,而在老人因病去世後,八公依然每天在車站等候老人的歸來,春夏秋冬,風雨無阻,整整等待了十年,直到最後兩眼無光,步履艱難,在無盡的等待和寒冷的風雪中死去。影片中特別的三段式時空交叉法敘事,以倒敘引入故事核心,為我們展現出人與動物之間的心靈溝通與真摯情感。小狗的視力非常差,在它們的世界裡,只有黑白灰三種顏色,導演利用這一特徵,在色彩運用上有一個很棒的創意,人類視角和社會景物用彩色色調,並多以暖色調為主,體現了男主人公帕克與八公之間溫馨的互動,以及家庭的幸福和與周遭人相處的愉快與和睦;在刻畫八公時,影片採用偏高飽和度的黑白畫面來模擬八公的主觀視角,在著重刻畫人類的同時,也用此方法將部分重點放在了對八公內心世界的刻畫上, 這是其他同類電影沒有注意到的,這種黑白畫面與彩色畫面的交錯,自然地將帕克與八公不同的視角分開出來,並都賦予了不同的感情色彩,新穎特別,令人印象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