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大全 > 哪些電影運用了跳剪

哪些電影運用了跳剪

發布時間:2022-11-02 20:03:08

❶ 法國新浪潮電影運動的藝術主張、代表人物及其主要作品。

新浪潮」追求的是向生活靠攏,向真實深入;而「左岸派」電影感興趣的則是人的精神活動,人的思想,人的內心。在他們看來,一個人在頭腦中創造的生活遠遠比生活本身要豐富。他們向內心生活靠攏,向著一種新的真實深入。

有克羅德•夏布洛爾的《表兄弟》和《漂亮的塞爾日》是新浪潮的最早作品,緊接著有特呂弗的《四百下》 ,阿蘭•雷乃的《廣島之戀》 ,後來,1960年及以後,又出了讓-呂克•戈達爾的《筋疲力竭》 ,艾里克•羅梅爾的《獅子座》 ,最後有雅克•里維特的《巴黎屬於我們》 。

「新浪潮」作者電影的風格,大都以專注的手法記錄或表現一個事件、一些人物。電影採用低成本製作:啟用非職業演員;不用攝影棚而用實景拍攝;不追求場面刺激和戲劇化沖突。影片在表現方法上,廣泛使用能夠表達人的主觀感受和精神狀態 的長鏡頭、移動攝影、畫外音、內心獨白、自然音響,甚至使用違反常規的晃動鏡頭,打破時空統一性的「跳接」、「跳剪」等。還採用一些以人物為對象的使用輕 便攝像機完成的跟拍,搶拍以及長焦、變焦、定格、延續、同期錄音等「紀實」手法,將「主觀寫實」與「客觀寫實」相結合。電影帶有強烈個人傳記色彩。

❷ 作家電影的創作特徵

在剪輯上採用跳剪,循環剪輯等手法,破壞影片的時空;重視自然音效、台詞和音樂;採用舞台職業演員;攝影講究構圖與布光。電影帶有強烈文學、戲劇色彩。

❸ 精疲力盡的幕後花絮

與傳聞相反的是,讓-呂克·戈達爾在拍攝這部電影的時候並不是沒有準備劇本。他只是在剛開始拍攝的時候還沒有一個完成的劇本,然後在每天早晨先寫好當天要拍攝的那些戲。與此情況相同的電影還有他的《狂人皮埃羅》(Pierrot le fou 1965)。 ·為了製造出更加疏理和自然的效果,讓-呂克·戈達爾在每場戲即將開拍的時候才會給出每位演員各自的台詞。 ·導演讓-呂克·戈達爾買不起攝影推車,在電影里有很多拍攝場景,都是攝影師坐在輪椅上由他自己來推動這輛車的。這招是戈達爾從讓-皮埃爾·梅爾維爾那兒學過來的,後者就是採用這項低成本技術完成了影片《大盜鮑勃》(Bob le flambeur 1955)和《海的沉默》(Le Silence de la Mer 1949)。 ·根據讓-皮埃爾·梅爾維爾的說法,在後期製作階段,由於第一次剪輯的版本太長了無法發行上映,期間戈達爾曾經向他咨詢過。梅爾維爾並沒有建議他把整段場景從電影中剪掉,而是建議戈達爾這兒剪一點那兒剪一點,於是就有了如今介紹這部電影時最引人注目的跳剪技術。 ·導演客串:(讓-呂克·戈達爾)在電影即將結束的時候,有一個帶著太陽鏡正在讀報紙的過路人,他認出了米歇爾,然後跑開了打算向警察告發他。 ·這部電影是獻給Monogram Pictures電影公司的。 ·1983年的美國重拍版由理察·基爾主演,重心放在了劇情上,對於電影語匯毫無創新。 ·影片中米歇爾的化名是拉·科瓦奇(Laszlo Kovacs),有無數人曾經猜測這個名字與匈牙利富有傳奇色彩的攝影師有關。事實上,戈達爾在那個時候並沒有見過科瓦奇,而這個名字指代的是克勞德·夏布洛爾的電影《二重奏》A Double Tour(1959)中貝爾蒙多扮演的角色。

❹ 電影《生化危機6:終章》台詞

電影《生化危機6:終章》台詞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里,需要使用台詞的場合越來越多,藉助台詞可以更好地表達劇中人物各自的身份、地位、性格、特點等。你還在找尋優秀經典的台詞嗎?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電影《生化危機6:終章》台詞,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電影《生化危機6:終章》台詞

愛麗絲:你到底想要什麼?

紅皇後:如果你想知道自己的身世,蜂巢會給你答案。

愛麗絲:我不相信你說的話。

紅皇後:小心你身後。

愛麗絲:所有的一切都是為了此刻。

邁克爾:我們該怎麼辦?

愛麗絲:殺他們個片甲不留。

威斯克:咱們的大女兒回來了,我應該在華盛頓就殺了你。

愛麗絲:是的,當時沒殺我是大錯特錯的。

愛麗絲:我是愛麗絲,這是我的故事,故事終將結束。

愛麗絲:我的名字是愛麗絲,我替保護傘公司賣命,發生了一場意外,T病毒泄露了,所有人都死了,但麻煩的是,他們還沒死透。

愛麗絲:我的名字是愛麗絲,我替保護傘公司賣傘,但是他們確不給我工錢,mdzz.。

Get over yourself!Help me?!Im real Ada Wong!And I dont need any help!

And me,Ada Wong,will be the queen of this new world!!!

Let』s see who comes in first,with the real Ada Wong

We are beyond sympathy at this point. We are beyond huamnity

Ill let them clean up Carlas mess, while I take care of Simmons."

Cant always get what you want, Simmons.(before stabbing mutated Simmons from behind)

Time to save the day again. Poor little Sherry. How the monsters love to chase you.

里昂:你終於醒了。

艾達:人家只是閉目養神。

里昂:你真調皮,哪有幹活時候睡覺的

里昂你真是個打不死的小強

Leon,ever the survivor~

well that was a pain the ass

Why dont you come down here and Ill show yo

電影《生化危機6:終章》幕後介紹

說起游戲改編電影,恐怕沒有哪個IP能夠比肩《生化危機》,15年6部電影10億美元總票房,對於一部貼著B級「喪屍元素」標簽的科幻恐怖電影來說實屬不易。雖然從第三部開始該系列走向動作冒險大片,犧牲核心觀眾迎合3D市場,口碑一部不如一部。 但多年來的粉絲基礎擺在那裡,依舊會有玩家,影迷邊罵邊看。

愛麗絲,我敬你是條漢子!

然而,再大的文化金礦也有坐吃山空的一天,一味的向大眾市場妥協換來的終究是票房口碑的難以為繼和創意靈感的日益枯竭。在該系列行將就木之際,破罐破摔無疑是最明智最保險的一錘子買賣。

從炫妻到虐妻

不吹不黑,作為最後一部保羅安德森版生化危機電影,《生化6》的確重拾了許多經典要素,尤其是打戲出乎意料的好看。當然,這種好看是建立在本作與前兩部對比之上的—2009年,正值《阿凡達》用3D技術掀起視覺革命,諸多商業大片紛紛試水。2010年的《生化危機4》就是典型的跟風之作。之所以稱其為跟風,不單是說「同行有我也要有」的商人思維,更多是《生化4》刻意迎合3D市場捨本逐末,一味追求3D技術最具表現力的動作造型美感,忘了打戲就該是血脈賁張的拳腳相接。說白了就是給動作場面加了太多3D特技,滿眼都是慢動作看上去花拳綉腿假把式。

「龍媽」輸了,哈哈

《生化4》為了賺快錢犯下的另一錯誤便是將科幻恐怖片徹底搞成了超級英雄+災難片,跑題跑的六親不認。第三部好歹還有滿滿的「瘋狂麥克斯」廢土流風格以及尺度駭人的人屍對決。到了第四,五部,喪屍完全就是人肉背景了,各種體型巨大的變異體活蹦亂跳,「龍媽」的龍也來了,然而手起刀落萬夫莫敵的愛麗絲,秒殺了龍媽的大龍。

第4、5部兩部「生化無雙」嚴重透支了影迷的觀影期待,雖說票房尚可,但該系列從13年跳票至今,足以見得多數影迷對於生化系列轉型大片的失望。到了這部《生化6》,系列教父—保羅安德森明顯在亡羊補牢,所有鏡頭全是2D拍攝,視效大場面後期轉3D,沒有了花哨的超能力打鬥和凹造型的慢鏡頭。生化系列的動作戲前所未有的寫實,一言不合就紅刀子出,招招下死手酣暢淋漓快感十足。而且全篇根本沒有廢話和文戲,幾乎每隔10分鍾就有血光之災。

女人靠前站的站位

另外在拍攝手法上,手持鏡頭+跳剪的組合放大了動作場面的感染力,《諜影重重》的武戲拍法嫁接到《生化危機》,兇狠凌厲的剪輯風格加上招招入肉的生猛對打,《生化6》的動作戲絕對不會讓系列觀眾失望。當然,這樣的武戲風格也不是所有人都能接受,《生化6》在去年12月23日日本首映時,不少觀眾就表示鏡頭晃得頭暈,這也和本片的剪輯節奏太快,跳軸鏡頭太多導致人物位置混亂有關。

女主扮演者米拉和導演保羅安德森是一對夫妻

另外,本作中的幾場動作大場面也非常有想法,整部電影其實更像是一款「塔防游戲「, 愛麗絲不再只是疲於奔命被動迎戰。片頭一場主動出擊的火爆」塔防戰「就讓人眼前一亮。而失去超能力的'愛麗絲無時無刻不面臨著生存威脅,經常被對手揍得鼻青臉腫,倒地不起。亦或是被各種陷阱,機關虐到體力透支。

保羅導演在2009年迎娶白富美—米拉女神(愛麗絲扮演者)之後,就在續集中變本加厲的」炫妻「。前五部愛麗絲上刀山下火海全身而退不掉皮不掉肉,等到觀眾看膩了他才狠下心」虐妻「,的確讓人對愛麗絲的生死捏了幾滴汗。

每次都很裝,每次都被打臉的男反派

可即便如此,愛麗絲的主角光環還是太強,這一次不僅一勞永逸剋死了全球的喪屍,還剋死了全片出現的所有白人男性。在愛麗絲的帶動下,女性角色更是集體開掛,克萊爾、紅後、愛麗絲母體強行反殺。而男性要麼是叛徒,要麼是智障,男老闆(莫爾蒙爵士,你有這能力都不用表白,龍媽都捨不得你走)超人的洞察力竟然沒發現兜里藏雷,竟然被克隆體亂刀捅死,這毫無說服力的戰敗理由還不如」死於話多「。可見,面對這樣一個被導演寵壞,克天克地克男人的女超人,敵方穿多少雙耐克都不夠。

成也愛麗絲,敗也愛麗絲

上述吐槽雖說純屬玩笑話,但也帶出了《生化危機》電影系列長久以來存在的問題—主角太強無法代入緊張感,無法讓觀眾對其命運保持高度關注,在放大科幻元素的同時犧牲了生化危機系列與生俱來的恐怖氛圍。也正是因為女主太強,生化家族其他成員一旦入伙,立刻就被愛麗絲的主角光環擠兌成「鳳尾「,最終導致生化電影系列世界觀無法成形,全盤崩壞。

愛麗絲「光環」

《生化危機6:終章》距離上一部《生化危機5:懲罰》已經過去了4年的時間,作為最終章,前後劇情呼應,生化電影家族大聯歡幾乎是能夠想到的劇情套路。很可惜,《生化6》只完成了前者。其實保羅導演從第四部開始再次執筒,就有意打造「生化危機電影宇宙」。一系列游戲玩家熟悉的核心人物—「里三光」里昂、 「挨打王」艾達王、克里斯、克萊爾,吉爾、巴里波頓以及大反派威斯克都在第四、五部中登場。

這樣的核心角色登上銀幕,除了能逐步壯大生化家族鋪墊電影宇宙,也吸引了不少玩家觀眾的回歸。《生化危機4》也是該系列迄今為止票房最高的作品(全球3億,有可能會被終章打破)。無奈愛麗絲的主角光環太強,在自己的電影里幾乎容不得正統生化家族成員撒野。除了李冰冰飾演的艾達王被國內外觀眾所認可外,其他成員的銀幕表現非常糟糕,更別提單獨立傳拍攝衍生電影或電視的可能了。再加上《生化5》的票房表現非常一般,生化電影家族可以說還未成形就胎死腹中了。

攻氣十足女星魯比·洛斯

這其中的原因,除了娶到米拉女神的保羅導演「專注炫妻15年」之外,還有一方面是因為生化系列沒有趕上2008年由漫威帶動的「版權商翻身做主人,獨攬製片大權」的電影工業浪潮。該系列最開始走的是賣版權「去游戲化」,任由好萊塢製片商大刀闊斧瞎胡改的老路子。如今再想從原作挖人擴大世界觀, 「愛麗絲無雙」模式卻已經根深蒂固,病入膏肓,即使搬出生化游戲家族的核心陣容也為時已晚。到了這部《生化6:終章》,老角色只有克萊爾和威斯克來捧人場,可謂凄凄慘慘。

女神愛麗絲

就在上個月24日,也就是《生化6》國內上映一個月之前,生化危機游戲的正統續作《生化危機7》發售。第一人稱視角,小格局密閉空間,回歸生存恐怖的核心玩法,純正的生化血統一經推出就受到了生化老玩家們(從一代開始接觸生化系列)的一致好評。反觀《生化6》電影這邊,依舊是無雙割草瞎突突,Metacritic49分,爛番茄33%新鮮度,媒體觀眾鋪天蓋地的差評,讓這部撲街的收官爛作無顏面對衣食父母。

大媽臉的克妹也超強悍

「成也愛麗絲,敗也愛麗絲」,生化系列在過去聽從好萊塢片商「去游戲化」改編,啟用原創女主換來一時成功。如今卻因為故事模式僵化,嚴重依賴原創女主導致無人頂梁,缺乏新鮮血液與出彩面孔,最終走向了後繼無人的死胡同。正統的生化家族難再聚首,生存恐怖的核心看點漸漸不見。《生化6》作為最後一部生化電影,帶給我們的除了用時間拼湊的疲軟情懷,更多的還是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的銀幕遺憾。

;

❺ 法國新浪潮電影在內容及藝術上的特點是什麼有哪些代表作品

主題: 非政治性的電影。人物似乎是隨風來到人間,隨風在世上漂泊,又隨風離開人世。《精疲力盡》是最說明這一點的。否定傳統的道德觀念的電影。它的功績之一在於戰勝了某種禁錮,力圖真誠地描寫男女和愛情,暴露虛偽。他們感興趣的是真實發生的事情,而不是受制於善惡的觀念。 偏愛回憶、遺忘、記憶、杜撰、想像、潛意識活動,試圖把人的這種精神過程、心智過程搬上銀幕。 特徵: 電影採用低成本製作:啟用非職業演員;不用攝影棚而用實景拍攝;不追求場面刺激和戲劇化沖突。影片在表現方法上,廣泛使用能夠表達人的主觀感受和精神狀態的長鏡頭、移動攝影、畫外音、內心獨白、自然音響,甚至使用違反常規的晃動鏡頭,打破時空統一性的「跳接」、「跳剪」等。還採用一些以人物為對象的使用輕便攝像機完成的跟拍,搶拍以及長焦、變焦、定格、延續、同期錄音等「紀實」手法,將「主觀寫實」與「客觀寫實」相結合。電影帶有強烈個人傳記色彩。 描寫人的責任心和自罪心,記憶總與歷史事件相聯系。代表作家,作品有:特呂弗《四百下》(1958)戈達爾《精疲力竭》(1959),相對於特呂弗,戈達爾的革命性,侯麥則比較溫存。代表作:《春季的故事》簡稱四季故事。去迅雷看看查查那裡有更多他們的作品。

❻ 秋喜 影評

這部電影的名字叫《秋喜》,我估計很多人都會以為這是一部講述農村童養媳的八十年代故事片——其實我也是這么以為的。所以當我知道它是一部所謂」諜戰片「之後,因為期望值太低而有點大喜過望,順手給了四星。

不過,我既然都給了《風聲》四星,那麼我以為給《秋喜》四星也不算過分。這部電影有情懷,有敘事,有技巧,雖然還有缺點,但就國產電影來說,有了這些就值得推薦了。

很有意思的巧合,《秋喜》和《風聲》的開場都是刺殺戲。個人認為《秋喜》開場的刺殺場景處理的就比《風聲》的好,無論是故事層面的遞進,還是鏡頭的處理,以及對演員的表現,都相當精彩。因為本片還沒公映,所以我就不做過多劇透了,看過兩片之後大家再做討論。

類似的精彩場景至少還有兩場,」埋伏抓捕「和」刑訊拷打「兩場在鏡頭節奏和敘事節奏的處理上都可以稱得上精彩,故事上也頗有點」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意境,在國產片范疇里,都已經是值得推薦的水準了。

結尾的正邪對決,如果不考慮那些過於文藝腔的對白(經常引發笑場),單就故事節奏和鏡頭處理來說,也還可以算是亮點。

另外本片的畫面處理的相當干凈,應當是後期做過DI(數字中間片)。其他技術環節也都可以算是水準之作(不過還是有個別鏡頭焦點偏軟),基本上以後類似成本和題材的影片要是做的比這個再差就不好意思出來見人了。我對這種影片的出現一律是鼓勵的,只有當越來越多的這種影片出現在市場上以後,觀眾才能擁有最基本的選擇權,從而將那些渾水摸魚濫竽充數的片子(例如《完美新娘》,我以後會經常提及這個片子,來提醒觀眾什麼是爛片的標准)徹底趕出市場。

不過本片中有少量奇怪的同景別跳剪,由於賽人老師聲稱我們看到的版本是被刪減過的,所以我暫時就認為那些古怪的剪輯處理是因為後期刪減導致的。但有一場戲,孫淳和郭曉冬在天井中對坐吃飯談話,就是大全景+過肩正反打這種簡單組合,竟然出現了跳軸這種低級失誤,實在是不能理解了。

《秋喜》雖然號稱是」諜戰片「,但其本質還是一部紅色主旋律電影。故事的大背景講述的是1949年10月1日以後的廣州城,地下黨如何阻止即將潰逃台灣的國民黨破壞城市——大家現在知道為什麼我要說本片應該叫《十月圍城》了吧?但故事主線其實還是在講述情感——只不過這個情感講的確實有點問題,以至於出現下面的閑扯篇幅中談到的問題。

談到情感,就涉及到了本片這個古怪的片名《秋喜》。其實」秋喜「是女主角的名字,但為什麼拿來做片名,我也不能理解——從故事上來說,秋喜對整個故事劇情的推進並無關鍵作用;從商業上來說,對本片的推廣只有負作用——你就是叫《新羊城暗哨》都比這個靠譜點。

就我個人趣味來說,我覺得秋喜這個角色在這個故事中基本是一個副線人物,現在的故事有人為加戲的嫌疑,有點廚師把調料當主菜給端上來的意思。

這里就又說到了類型片敘事的問題了,這個片子其實從一開始擺出來的架勢來看,還是一部很典型的敵我鬥智的諜戰片,但伴隨著秋喜這個人物開始加入故事進程,整個故事就開始搖擺不定,故事主線不時被秋喜這個其實對故事和人物並無直接幫助的角色打亂,讓觀眾一次次分神去關注這個女人,結果她的總體作用就是添亂。

最後的故事在猶猶豫豫中終於結束,為了解決秋喜這個麻煩,故事所採用的處理方式有點匪夷所思,徹底將這個本可以做得緊張精彩的懸疑/動作類型片最後給拖成了一個四不象。

現在是閑扯篇:

導演孫周在片中有一個客串鏡頭,但說實話非常古怪,因為他出現在一個關鍵場景的平行蒙太奇中,大家都以為戴著墨鏡和禮帽的他是什麼神秘關鍵人物(因為之前他並沒有出現),結果他其實是路過打醬油的。

看完片子後大家閑聊,某人說《秋喜》其實是一部男同片,正如《風聲》是一部女同片一樣。詳細分析如下:男A愛上男B,但兩人為了掩人耳目都各自有女人。男A追求男B不遂,於是殺了男B的女人,又殺了自己的女人,斷了各自的後路,想一起上斷背山,結果男B反悔,兩男當街廝殺,最後一死一傷——好像新浪社會新聞啊~~~

❼ 如何評價電影《南方車站的聚會》,有著怎樣的特點

《南方車站的聚會》是著名導演刁亦男的作品,故事定格在改革開放前的三十年,演員們所演的都是社會底層的人士,在那個時代裡面努力的生活。在電影首映禮當天,導演昆汀.塔倫蒂諾出席了現場,這部電影不僅演員配置強大,演技高超;並且電影極端風格化,是中國電影界中少有的風格;同時拍攝手法也十分的獨特,可以說是難得一見的電影類型。

《南方車站的聚會》是一部犯罪警匪片,這部電影當中眾星雲集,在電影當中有著出色的演出。演員們對對飆演技,在黑暗的底層當中演繹了暖色奇遇。運用了獨特的電影拍攝手法讓整個透露出潮濕黑暗的氣質,是現在中國電影中難得一見的拍攝方式。《南方車站的聚會》取材於真實事件改編,它不像其它的劇情影片藝術性太強而讓觀眾有疏離感,而是十分的通俗易懂,是十分難得的好影片。

❽ pr三種切鏡方式

pr三種切鏡方式如下:
1,JUMP CUT跳剪是一種以跳躍的方式來加快視頻進度的剪輯手法
2,MATCH CUT匹配剪輯是指用動作、背景、色彩、物體、視線連貫性等來進行畫面銜接
3,CUTTING ON ACTION(在運動中切換鏡頭):利用人物動作的連貫性進行畫面銜接
4,CUT AWAY切離是指在當前畫面中插入其他鏡頭,常見於回憶,然後再回到主畫面
5,J-CUTS通常在電影或視頻中比較常見,指的是聲音先出,畫面後出(未見其人,先聞其聲)
6,L-CUTS畫面先出,聲音後出;通俗點講就是畫面或者鏡頭切換了,但聲音還在繼續
跳剪:通俗來講,就是把一段素材切成好幾段,然後去掉其中不需要的部分,將需要的部分前後銜接在一起,形成一種跳躍感,加速的效果 。簡言之:跳剪是一種以跳躍的方式來加快視頻進度的剪輯手法 你能很明顯的感覺的剪輯的痕跡以及畫面的不連貫。常見使用場景有三種:
1,用來表現時間的流逝或者用來提高敘事效率和樂趣
2,用來長話短說,自媒體真人出鏡時,錄制課程或者講解時經常使用到
3,根據背景音樂進行跳剪
匹配剪輯是指利用兩個非常相似或者有關聯的物體通過鏡頭的轉場來使其具有相關性,常用於電影,混剪,旅拍等。常見的用法有四種:
動作:前後兩個畫面的動作,如運動方向相同
背景:同一個主體,不同背景
物體:前後兩個畫面的主題有相似或類似的類型
視線:前後兩個場景人物的視線有相關性
在運動中切換鏡頭:在動作發生時切換鏡頭,雖然拍攝的角度可能不同,但只要前後鏡頭拍攝的是連貫的動作,我們的大腦就會
自動腦補,把鏡頭中的動作自然而然的連接在一起,讓畫面連貫
一般常見於從全景切換至中景或者近景,比如打電話,開門等一切具有運動勢能的動作上,總之這種手法能讓鏡頭之間的切換看
起來更平滑,畫面的動作也會更緊湊。
切離:在主畫面中插入其他片段,常見於回憶,再回到主畫面
J-CUTS:常用於電影預告宣傳片,聲音先出,畫面未出
L-CUTS:恰好與上面相反,簡而言之就是耳朵還在聽上一個畫面的聲音,眼睛已經看到了下一個鏡頭的畫面,這就叫L-CUTS。

❾ 歐美的一部恐怖電影,講一個導演拍電影用真人血。這電影叫什麼

跳躍剪切這部低成本的獨立製片,講述失意導演因一場意外的車禍得到靈感,開始B級恐怖片之旅,並逐漸陷入瘋狂,直至開始殺人並使用屍體的局部器官做為道具。全片充斥著模擬殘肢斷臂和血漿替代品,恐怖之餘,笑料百出,CULT味道十足。
預告片中一開始出現在電視屏幕上的赫舍爾·戈登·劉易斯便是一位美國著名的B級恐怖片導演,而該片也正是不足40歲的年輕導演李·德馬伯向前輩致敬的作品。剪接師出身的李·德馬伯,做為B級恐怖片的死忠粉絲,另闢蹊徑,以獨特的方式大膽諷刺和挑戰獨立製片業界中的種種現象,頗有新意,而片名的「Smash Cut」(跳剪)也正是來自他所熟悉的專業術語。

❿ 新浪潮電影的流派

新浪潮運動的流派,作家作品我們通常意義上劃分為三個部分。
1巴贊(電影評論家)《電影手冊》第一,對新現實主義紀實美學的成就給予高度評價。
第二,提出電影應該表現人的內心生活。(包括離奇,幻想)(與好萊塢電影是用來講故事的有本質的區別)
2 「新浪潮」電影
主張:提出「作者電影」的口號,即「拍電影,重要的不是製作,而是成為電影的製作者」。
特徵: 電影採用低成本製作:啟用非職業演員;不用攝影棚而用實景拍攝;不追求場面刺激和戲劇化沖突。影片在表現方法上,廣泛使用能夠表達人的主觀感受和精神狀態的長鏡頭、移動攝影、畫外音、內心獨白、自然音響,甚至使用違反常規的晃動鏡頭,打破時空統一性的「跳接」、「跳剪」等。還採用一些以人物為對象的使用輕便攝像機完成的跟拍,搶拍以及長焦、變焦、定格、延續、同期錄音等「紀實」手法,將「主觀寫實」與「客觀寫實」相結合。電影帶有強烈個人傳記色彩。
代表作家,作品有:特呂弗《四百下》(1958)戈達爾《精疲力竭》(1959)
3 「左岸派」電影
創作特徵:作品大多把人的內心現實與外部現實結合,表現人的內心與現實的差距和矛盾。
在剪輯上採用跳剪,循環剪輯等手法,破壞影片的時空;重視自然音效、台詞和音樂;採用舞台職業演員;攝影講究構圖與布光。電影帶有強烈文學、戲劇色彩。
代表作家、作品有:阿倫雷乃《廣島之戀》(1959)《去年在馬里昂巴德》(1961)高爾比 《長別離》

閱讀全文

與哪些電影運用了跳剪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如何提取一部電影中的字幕 瀏覽:733
倫理電影怎麼才能看 瀏覽:778
鯨魚被注入基因是什麼電影 瀏覽:469
美國為什麼拍災濫電影 瀏覽:893
哪些人認為宮崎駿的電影好 瀏覽:311
關於英國公主電影有哪些 瀏覽:371
電影雙語怎麼默認切換 瀏覽:759
怎麼利用路由器的u口下載電影 瀏覽:396
魔戒電影怎麼看 瀏覽:367
電影免費看建軍大業 瀏覽:174
如何查看下載電影的聲道 瀏覽:847
wifi如何把電影傳到手機上 瀏覽:728
怎麼用汽車顯示屏看電影 瀏覽:750
一家人好看的電影 瀏覽:234
波蘭巡航電影講的什麼 瀏覽:769
2020歐美好看免費電影排名 瀏覽:673
如何用剪影拍攝電影視頻呢 瀏覽:39
電影院免費觀看完整版高清 瀏覽:82
百度網盤中怎麼看小電影 瀏覽:621
2018第064號是什麼電影 瀏覽:6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