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蘇聯電影《解放》第二部《突破》的內容簡介
簡 介:
5集8小時的蘇聯電影《解放》是一部戰爭電影的經典作品,屬於全景式戰爭史詩片。《解放》以解放基輔、摩爾棱斯克會戰、列別津納河戰役、打出國門、解放東歐國家、攻克柏林、最後一擊等若干主要戰役為主要的表現線索,從戰略高度上通過高級領導人的鬥智斗勇,各兵力、各軍種的協同作戰,以及中下級指揮人員與普通士兵在戰爭中的英勇表現,再現了蘇聯紅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建立的卓越貢獻。
前蘇聯莫斯科電影製片廠出品,長春電影製片廠譯制
影片分五集:
1、《炮火弧線》
2、《突破》
3、《主攻方向》
4、《柏林之戰》
5、《最後一擊》
『貳』 求蘇聯電影《百貨商店的秘密》免費百度雲資源非常感謝
鏈接:https://pan..com/s/10PFHBZprZ7UMOAxaYjGFzg
蘇聯電影《百貨商店的秘密》由蘇聯莫斯科電影製片廠於1955年出品,由中央電影局上海電影製片廠譯制。該片由沙姆索諾夫、扎克列夫斯基執導。影片贊揚了那些捍衛公共利益的好人好事,也深刻地揭露了某些道德墮落者的陰謀詭計。
『叄』 蘇聯電影的其他相關
斯大林對蘇聯電影的貢獻 被稱電影總製片人
關於第一屆莫斯科國際電影節,人們熟悉的演算法是從1959年算起,當時莫斯科舉辦了一場盛大的國際電影節,從那時起莫斯科電影節開始定期舉行。不過電影工作者們一致認為,1935年的首屆莫斯科影展是具有歷史意義的一頁,是真正的「零」的突破。
電影票房取代伏特加?
列寧曾經說,電影是已經獲勝的布爾什維克最重要的藝術,因為它能寓教於樂,便於在文盲眾多的國度進行大眾普及宣傳。斯大林更是喜歡電影,不僅大量看電影,還做過很多重要批示,不遺餘力地推動了電影事業的發展。
1930年,在聯共(布)第十六次代表大會上,斯大林向蘇聯電影工作者提出了一個重大而崇高的任務:國庫不能再依賴酒類產品的銷售利潤,而要用最重要的藝術門類之一的電影來創收。為了加速電影業的發展,蘇聯隨即在當年成立了電影工業總局,由能征善戰的老布爾什維克舒米亞茨基出任局長。
在蘇聯影業的負責人看來,用銀幕收入取代伏特加利潤的確可行,只需擴大電影發行量即可,建立電影規模化生產是必然選擇。上世紀30年代初,蘇聯人發揚大幹快上的精神,發展出了影業巨人「莫斯科電影製片廠」和大型的「基輔電影製片廠」。
蘇聯的屏幕上也相繼涌現出一些優秀的國產影片,如埃卡拍攝的第一部蘇聯有聲電影《生活的通行證》、尤特克維奇的社會主義競賽贊美詩《撲面而來》等。1934年至1935年,蘇聯電影迎來了一個藝術上的小高峰,拍出了如《恰帕耶夫》、《快樂小伙兒》和《青年高爾基》這樣的好片子。
隨著越來越多的觀眾愛上國產電影,蘇聯國產電影發行帶來了可觀的利潤,漸漸不再依賴外國影片票房這根拐棍,最後外國影片幾乎完全被擠出了蘇聯銀幕。
這是蘇聯影人的重大勝利,克里姆林宮的領導人們對此大為贊賞。1935年,當蘇聯電影人在慶祝自己的節日時,斯大林向電影有功人員頒發了高規格的政府獎勵和獎金。電影局長舒米亞茨基則榮獲了列寧勛章。 斯大林倡議創辦蘇聯影展
從上世紀30年代初起,斯大林不僅親自主抓電影的審查,而且還是實際上的最高藝術總監,更是蘇聯電影的總製片人:是他批準的主題拍攝計劃,是他親點主要演職人員,是他為影片拍攝從國庫撥付資金。隨著克里姆林宮小電影院里贊譽聲的增多,發展電影的國家預算撥款也在增長,作為頭號影迷的斯大林與電影的密切程度也在增加。
1932年,義大利在世界上率先舉辦了第一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1934年,在同一個地方又舉辦了第二屆電影節,蘇聯電影也在義大利獲得了意外成功,《快樂小伙兒》、《關於列寧的三首歌》和《郊外》獲得了大獎。國外獲獎讓斯大林對蘇聯電影信心倍增,隨即產生了在本國搞一個國際影展的念頭。
1935年1月11日,斯大林在《祝賀蘇聯電影工作者迎來光榮的第十五個歲月》一文中寫道:「電影掌握在蘇維埃政權手中,它就能發揮出難以估量的巨大的力量。」1月23日,蘇聯電影工業總局決定舉辦第一屆莫斯科電影節,並向全世界電影界發出遴選參展影片的通知。2月上旬,莫斯科影展開始了緊張的籌備工作。各路記者紛紛出動,發回了與影展有關的報道,並播發了波蘭、法國、中國等代表團抵達莫斯科的消息。2月21日,首屆莫斯科國際電影節如期開幕,來自25個國家的電影人匯聚到「突擊手」電影院,在《國際歌》的音樂聲中拉開了同台競技的序幕。 瓦西里耶夫兩兄弟聯合執導的《恰帕耶夫》(夏伯陽)受到一致好評,在影展上榮獲主要獎項「銀杯獎」。埃姆勒的影片《農民》,科津采夫和特勞伯格的《青年高爾基》也都獲得了這一獎項。作為場外觀摩展映影片,展會上還放映了蘇聯首部彩色電影《夜鶯曲》的精彩片斷。
在電影節期間,蘇聯觀眾大飽了眼福,不僅看到了蘇聯優秀影片,而且還一覽許多世界經典電影的風采。來自西方的影片也在電影節上獲了獎,榮獲頭等獎的是法國導演雷內?克萊爾的《最後的億萬富翁》,美國人沃爾特·迪斯尼帶來的《三隻小豬》則意外地榮獲了三等獎。
3月1日,第一屆莫斯科電影節圓滿閉幕。電影節閉幕後不久,《消息報》登載了阿謝耶夫、阿菲諾格諾夫等35位蘇聯藝術家聯合簽名的公開信。信中抱怨說由於一票難求,他們沒能看到西方《最後的億萬富翁》和《自由萬歲!》等電影大作,電影總局的頭兒舒米亞茨基只請他們看了場捷克電影。
由於後來蘇聯國內開始了大清洗,政治形勢發生了顯著變化,所以第一屆影展後莫斯科電影節就停辦了。
『肆』 斯大林格勒保衛戰電影是幾幾年拍的
�6�1《斯大林格勒戰役》(1948-1949)蘇聯影片,導演彼得洛夫。
�6�1《斯大林格勒大血戰》1988年蘇聯莫斯科電影製片廠,美國華納電影公司聯合攝制。導演尤.奧澤洛夫
�6�1《決戰斯大林格勒》, 1993年 德國影片,導演Joseph Vilsmaier
�6�1《兵臨城下》(Enemy at the Gates),2001年 美國影片,描寫了傳奇狙擊手Vasily Zaitsev 的故事。導演Jean-Jacques Annaud
電影
中文名稱:斯大林格勒戰役
英文名稱:Stalingrad
發行時間:1993年
國家地區:德國
語言:德語
字幕:中文
導演: Joseph Vilsmaier
主演: Ulrike Arnold Martin Benrath Thorsten Bolloff Oliver Broumis Flip Cap Hynek
Cermak Otmar Dvorak Heinz Emigholz
上映: 1993年01月21日 ( 德國 )
地區: 德國 瑞典 ( 拍攝地 )
對白: 德語 俄語
評分: 7.5/10 (4,018 votes)
顏色: 彩色
聲音: Dolby Digital
時長: 134 分鍾
類型: 劇情 戰爭
分級: 瑞典:15 英國:15 德國:12 西班牙:18 芬蘭:K-16 阿根廷:16 澳大利亞:MA 挪威:18
劇情簡介
1942年,幾個很普通的德軍士兵從溫暖的海濱隨部隊調往斯大林格勒前線,很快他們就被殘酷的戰火吞沒了。隨著冬天的來臨嚴寒成了比戰斗更可怕的東西。在冰天雪地見他們想的不是如何作戰,而是如何活下去。德軍的潰敗就像一場大災難,士兵們一個個死去,最後的兩個人幻想著回鄉的溫暖凍死在了白色的冰面上。
『伍』 有《列寧傳略》部電影片嗎蘇聯莫斯科中央記錄電影製片廠出品。誰知道告訴我,謝謝!
《列寧傳略》人民出版社1956年2月初版60000冊,精裝本。全書十三章,有插圖
轉引自覃光廣:《文化學詞典》,中央民族學院出版社,1988 年版,第753 頁。 ③. 郭金平等:《 ...... 書局的《勞動月刊》刊登《列寧傳略》。目前查起來好像只是一本著作。要是有電影的話應該是在當時蘇聯播放的,中國當時跟他們是夥伴,有幫忙。
『陸』 蘇聯電影巜鄉村女教師》裡面的挺起來胸堂向前走,天空樹木和沙
挺起了胸膛向前走,天空樹木和沙洲。崎嶇的道路,。讓我們緊緊拉著手。露著胸膛,光著腳,身上披著破棉襖。向前看,別害臊,前面是光明的大道。
『柒』 斯大林格勒會戰的相關電影
相關主要電影有:
·《斯大林格勒戰役》(1948-1949)蘇聯影片,導演彼得洛夫。
·《斯大林格勒大血戰》1988年蘇聯莫斯科電影製片廠,美國華納電影公司聯合攝制。導演尤.奧澤洛夫。
·《決戰斯大林格勒》, 1993年德國影片,導演Joseph Vilsmaier。
·《兵臨城下》(Enemy at the Gates),2001年美國影片,描寫了傳奇狙擊手Vasily Zaitsev 的故事。導演Jean-Jacques Annaud。
1993年版《斯大林格勒戰役》
中文名稱:斯大林格勒戰役
英文名稱:Stalingrad
發行時間:1993年
國家地區:德國
語言:德語
字幕:中文
導演:Joseph Vilsmaier
主演:Ulrike Arnold Martin Benrath Thorsten Bolloff Oliver Broumis Flip Cap Hynek
Cermak Otmar Dvorak Heinz Emigholz
上映:1993年01月21日 (德國)
地區:德國 瑞典 (拍攝地)
對白:德語 俄語
評分:7.5/10 (4,018 votes)
顏色:彩色
聲音:Dolby Digital
時長:134 分鍾
類型:劇情 戰爭
分級:瑞典:15;英國:15;德國:12;西班牙:18;芬蘭:K-16;阿根廷:16;澳大利亞:MA;挪威:18
劇情簡介:
1942年,幾個很普通的德軍士兵從溫暖的海濱隨部隊調往斯大林格勒前線,很快他們就被殘酷的戰火吞沒了。隨著冬天的來臨嚴寒成了比戰斗更可怕的東西。在冰天雪地見他們想的不是如何作戰,而是如何活下去。德軍的潰敗就像一場大災難,士兵們一個個死去,最後的兩個人幻想著回鄉的溫暖凍死在了白色的冰面上。
1989年版《斯大林格勒大血戰》
片名:斯大林格勒大血戰
編劇:尤.奧澤洛夫
導演:尤.奧澤洛夫
主演:帕.布特(美國)飾崔可夫,柳.拉烏奇威丘斯(蘇聯)飾斯大林,謝.尼科年科(蘇聯)飾葉廖緬科,米·烏里揚諾夫(蘇聯)飾朱可夫
出品時間:1989年
製片公司:莫斯科電影製片廠和美國華納公司聯合製作
故事梗概:本片反映勒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歷史轉折點斯大林格勒戰役,是一部極具歷料及欣賞價值的巨作.是導演尤.奧澤洛夫的衛國戰爭三部曲的最後一部.1942年夏季,德軍大舉進攻蘇聯,蘇聯紅軍撒退到斯大林格勒進行頑強地抵抗雙動用200多萬能兵力,2千多輛坦克、大炮、飛機。最後蘇聯紅軍奪得了控制權,拖住了德軍主力,11月19日,1萬5千門大炮發出了震撼世界的吼聲:蘇聯紅軍開始了偉大的反攻這也成了二次大戰歷史的轉折點。濃烈悲壯氣氛破真實地記載宏偉輝煌的場面.本片塑造了斯大林,崔可夫,古洛夫,朱可夫,赫魯曉夫,葉廖緬科,羅克索夫斯基,希特勒,馮.博克,保盧斯等多個歷史人物的歷史形象的同時也塑造了西班牙共產黨人以及德國紅色合唱團等反法西斯英雄的英勇形象。
1949年版《斯大林格勒戰役》
片名:斯大林格勒戰役
國家:蘇聯1949年莫斯科電影製片廠攝制
導演:彼得洛夫
主演:阿.吉基,米哈伊爾.阿思達科夫
內容簡介:本片後期剪輯由斯大林親自參與,珍貴無比。這是二次大戰中,德國遭到史無前例的慘敗一役!是蘇聯偉大的衛國戰爭和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根本轉折點。1942年7月到1943年2月,蘇、德軍隊在斯大林格勒城下進行了一場具有決定意義的會戰。1942年11月,蘇聯紅軍斯大林格勒方面軍、東南方軍和頓河方面軍在斯大林格勒地區和市內進行的防禦戰中英勇抵抗,成功阻止了法西斯德第6集團和第4坦克集團進攻。11月中旬,蘇聯紅軍西南方面軍、斯大林格勒地區合圍了22個敵軍師(33萬人)。12月,蘇聯紅軍粉碎了德軍突圍的企圖後全殲該部。1月31日到2月2日,德軍第6集團軍殘部(91000人)投降,斯大林格革會戰以蘇聯紅軍的巨大勝利而宣告結束。斯大林格勒戰役具有巨大的政治、戰略和國際意義,是蘇聯偉大的衛國戰爭和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根本轉折點,對民展歐洲敵戰區各國的抵抗運動具有重大影響。
《兵臨城下》
中文片名:兵臨城下/大敵當前/決戰中的較量/敵對邊緣
英文片名:Enemy at the Gates
影片類型:愛情 / 動作 / 驚悚 / 劇情 / 戰爭 / 歷史
片長:131分鍾
國家/地區:美國 德國 英國 愛爾蘭
對白語言:英語 德語
色彩:彩色
混音:杜比數碼環繞聲 DTS
演職員表:
導演
讓-雅克·阿諾 Jean Jacques Annaud
編劇
讓-雅克·阿諾 Jean Jacques Annaud …..(written by) &
Alain Godard …..(written by)
演員
裘德·洛 Jude Law …..Vassili Zaitsev
艾德·哈里斯 Ed Harris …..Maj. Kö;nig
雷切爾·薇姿 Rachel Weisz …..Tania Chernova
約瑟夫·費因斯 Joseph Fiennes …..Commisar Danilov
鮑勃·霍斯金斯 Bob Hoskins …..Nikita Khrushchev
朗·普爾曼 Ron Perlman …..Koulikov
馬賽斯·哈貝奇 Matthias Habich …..Gen. Paulus
波熱爾·尤內爾 Birol Ü;nel …..Politruk
製作人
讓-雅克·阿諾 Jean Jacques Annaud …..procer
Alain Godard …..executive procer
Roland Pellegrino …..executive procer
Jö;rg Reichl …..executive procer
John D. Schofield …..procer
Alisa Tager …..executive procer
劇情介紹
在二次大戰著名的斯大林格勒戰役中,德、蘇兩軍對峙,成千上萬的士兵互相斯殺、屍橫遍野,傳奇性的俄國狙擊手瓦西里柴瑟夫憑著他神準的槍法,殲滅無數敵軍,他的響亮名號甚至傳到敵軍陣營,於是德軍派出最頂尖的神槍手康尼上校和他一決高下,他們就在槍林彈雨中,展開一場個人的生死之戰。
雖然瓦西里百發百中的槍法令敵人聞之喪膽,但是他卻是一個行事低調性格內斂的軍人,一名蘇聯文宣部軍官丹尼洛夫認為這是宣傳蘇聯軍力的大好機會,於是把這名平實的士兵塑造成一名民族英雄,這時蘇聯紅軍連連敗退,德軍即將攻佔斯大林格勒,到時候蘇聯帝國便會瓦解,於是斯大林親自派赫魯曉夫到斯大林格勒指揮大局。
由於丹尼洛夫成功地塑造出瓦西里的英雄形象,因此大大地提升了蘇俄全體軍民同胞的士氣,並激發了他們高昂的鬥志,但是後來丹尼洛夫卻對他一手塑造出的英雄產生妒意,更糟的是,他們兩人竟然同時愛上一名在戰場上和男同胞出生入死的女軍官坦妮婭。
這時候瓦西里的名號越傳越響亮,他的威名甚至在德軍陣營中也是人人皆知,於是德軍決定派出最頂尖的狙擊手康尼上校追殺他,而就在千軍萬馬之中,這兩大神槍手展開了一場搏命殊死戰。
『捌』 戰斗民族出品:前蘇聯拍攝,10部精彩的戰爭巨片(排名不分先後)
戰斗民族出品:前蘇聯拍攝,10部精彩的戰爭巨片(排名不分先後)
1、解放(485分鍾,5部分)為紀念蘇聯衛國戰爭30周年,前蘇聯莫斯科電影製片廠於1970—1972年,拍攝了一部堪稱前蘇聯電影史上耗資最巨、規模最大、場面最為壯觀的戰爭題材影片———《解放》。影片從1943年蘇聯紅軍反攻(庫爾斯克戰役)開始,到強渡涅伯河,解放基輔,最後攻克柏林。分為五集,片長將近8個小時。導演尤里·奧澤洛夫為強調「」紀實性」、「」史詩性」,在影片中穿插了大量的真實歷史文獻鏡頭。影片還出現了不少歷史人物,如斯大林、朱可夫、羅斯福、丘吉爾、希特勒、墨索里尼等。此外,影片還蘊涵豐富感人的故事情節,從蘇、德兩軍統帥到普通士兵,從蘇軍反攻到德軍覆沒,成功地表現了一種攻無不克、戰無不勝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2、莫斯科保衛戰(358分鍾,4部分)本片是蘇聯為紀念二戰中蘇聯人民反法西斯斗爭偉大勝利所拍攝的一部史詩性多集寬銀幕巨片。全片分為《侵略》、《台風戰役》兩部,每部上下集共四集。1941年6月,法西斯德國集中了一百九十個師的兵力,以閃電戰術入侵蘇聯,蘇聯因准備不足,在戰爭初期節節敗退,德軍直趨莫斯科城下,雙方在莫斯科展開了殊死決戰。該片拍攝歷時兩年,耗資約六百萬盧布,拍攝場面宏大壯觀,約有五千士兵、近一萬名群眾、二百五十名演員、二百零二名攝影師參加。這部場面宏偉的戰爭和導演其他幾部類似的戰爭片一樣,都在前蘇聯政府的支持下,拍攝的具有很強政治性目的的電影。影片宣揚的正義戰勝侵略今天看來也是正當的,可是一些宣傳國家領袖的場景明顯是一種政治需要。如果排除掉這些政治因素,但就影片對宏觀戰爭場面的描寫,依然是出色的。3、斯大林格勒大血戰(196分鍾)本片反映勒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歷史轉折點斯大林格勒戰役,是一部極具歷料及欣賞價值的巨作.是導演尤.奧澤洛夫的衛國戰爭三部曲的最後一部.1942年夏季,德軍大舉進攻蘇聯,蘇軍撒退到斯大林格勒進行頑強地抵抗雙動用200多萬能兵力,2千多輛坦克、大炮、飛機。最後蘇軍奪得了控制權,拖住了德軍主力,11月19日,1萬5千門大炮發出了震撼世界的吼聲:"蘇聯紅軍開始了偉大的反攻"這也成了二次大戰歷史的轉折點。濃烈悲壯氣氛破真實地記載宏偉輝煌的場面.本片塑造了斯大林,崔可夫,古洛夫,朱可夫,赫魯曉夫,葉廖緬科,羅克索夫斯基,希特勒,馮.博克,保盧斯等多個歷史人物的歷史形象的同時也塑造了西班牙共產黨人以及德國紅色合唱團等反法西斯英雄的英勇形象。4、戰爭與和平本片改編自俄國文豪托爾斯泰的同名作品《戰爭與和平》,圍繞1812年俄國衛國戰爭為中心,以貴族小姐娜塔莎(柳德米拉·薩維里耶娃LyudmilaSavelyeva飾)、貴族青年皮埃爾(謝爾蓋·邦達爾丘克SergeiBondarchuk飾)和安德烈公爵(維亞切斯拉夫·吉洪諾夫VyacheslavTikhonov飾)三人的情感故事為線索,反映了1805年至1820年的重大事件,展示了當時俄國社會的風貌。本部1968年前蘇聯版的《戰爭與和平》耗時五年完成,耗資高達5億6000萬美元,堪稱影史上最昂貴的影片,在蘇聯電影史上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影片拍攝得到了蘇聯軍方的大力協助,在世界影史上,本片成為動用臨時演員最多的影片之一。這部長達六個半小時的宏偉巨制,以其宏大的場面和史詩般的鏡頭語言,完美地呈現了俄法戰爭時期俄羅斯大地廣闊的歷史畫卷,也極其忠實地...5、自己去看這是一部很特殊的戰爭題材電影,它真實地描寫了德佔區人民的悲慘遭遇和場面,以及人們面對突如其來的災難的恐懼,反映了戰爭的真實面目。它既不同於《斯大林格勒保衛戰》、《攻佔柏林》這些正面戰場的血肉橫飛、排山倒海、摧枯拉朽,也不同與《這里的黎明靜悄悄》、《星》所描寫的局部戰斗中體現的平凡悲壯,更不是戰地浪漫曲,而是降臨在平民百姓頭上血淋淋的殘酷。影片的事件和恐怖場面遠超過任何一部描寫德軍集中營的電影,令人毛骨悚然,提醒膽小和心軟者慎看。6、士兵之歌二戰期間,19歲的通訊兵阿廖沙(弗拉迪米爾·伊瓦紹夫VladimirIvashov飾)在衛國戰爭中用反坦克槍擊毀了德軍的兩輛坦克而受到嘉獎。但阿廖沙請求將軍不必為他授獎,只希望給他幾天假回家探望一次母親(安東尼娜·馬克西莫娃AntoninaMaksimova飾)。於是阿廖沙踏上了為期只有六天的歸家旅程。途中,阿廖沙邂逅了天真無邪的少女舒拉(讓娜·普羅霍蓮柯ZhannaProkhorenko飾),兩人一見鍾情。然而他們乘坐的火車被炸,他救死扶傷耽擱了不少時間。當阿廖沙終於回到家鄉時,只來得及和母親在田邊說幾句話就要返回前線。可這一去,阿廖沙就再沒有回來。由著名導演格利高利·丘赫萊依執導的蘇聯現實主義電影傑作《士兵之歌》,榮獲1962年第34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原創劇本提名,入圍1960年第13屆戛納電影節金棕櫚獎,並獲得1962年第15屆英國電影和電視藝術學院獎電影獎-最佳影片等多項大獎。7、潰逃獲得了莫斯科電影節金獎,前蘇聯電影學院獎列寧獎金。等多項獎項.可謂前蘇聯戰爭電影的史詩巨作.//影片拍攝於1970年,作品改編自前蘇聯著名作家麥克哈克.布格科夫的小說.影片拍攝完成後,由於影片對白軍的人性描述,差點遭到前蘇聯政府的禁映,經過導演的不斷努力,和政府內部分高官的支持,終於使得影片得以上映,影片一經上映便大獲好評!!8、這里的黎明靜悄悄本片根據鮑瓦西里耶夫於小說《這里的黎明靜悄悄》改編。影片獲1973年威尼斯國際電影節紀念獎、全蘇電影節大獎,1975年又獲列寧獎金。1942年之夏,瓦斯柯夫准尉帶領一個排的四聯裝高射炮的炮手駐扎在一個靠近小車站的村子裡。一天,班長麗達在不遠的樹林里發現了空降的德軍。瓦斯柯夫帶領一支小分隊去搜查敵軍,成員包括麗薩、迦爾卡、麗達、索妮婭、冉妮婭、等五個姑娘。隊員們英勇犧牲了,受重傷的麗達不願連累准尉把兒子託付給他後飲彈自盡。悲憤的瓦斯柯夫一舉殲滅敵軍營,光榮完成了任務獲得援救。多年後,瓦斯柯夫帶著麗達那個現在是軍官的兒子來到當年他母親犧牲的小樹林,對所有的女兵們表示了深深的敬意。9、德黑蘭43年《德黑蘭43年》是一部二戰題材的影片,1980年由俄法瑞(士)三國合拍,片中幾乎運用了所有的電影語言,堪稱經典中的經典,1981年獲莫斯科國際電影節金獎。導演是前蘇聯的阿·阿洛夫和弗·納鳥莫夫,法國影星阿蘭德隆領銜主演。1988年由央視譯制並播放過該片。影片以真實歷史為背景,以跨時空的手法記述1943年羅斯福、邱吉爾和斯大林三巨頭在德黑蘭會晤期間,德國特工策劃的暗殺計劃被以安德列為首的蘇聯情報人員及時發現而遭失敗,然而協助安德列粉碎暗殺陰謀的瑪莉卻在35年後在法國被神秘殺害...影片題材宏大卻無跌宕起伏的情節,蘇德特工鬥智斗勇的主線始終是淡淡地展開,沒有美國好萊烏大片的矯柔造作和嘩眾取寵。但同時導演卻運用各種手法渲染男女主人公悲劇性愛情,使影片透著一股凝重的傷感,給人強烈的壓迫感。影片的主題歌UnevieD'amour是當時法國歌壇鼎極人物CharlesAznavour的作品,歌聲悠揚而有充滿了傷感,而這也正是整個影片的基調。劉歡也曾唱過該主題曲,它的中文歌名是「」讓愛情長留人間」。10、一個士兵的父親農民格奧爾基·馬哈拉什維里收到了兒子高傑爾基在部隊的來信,說他因負傷住進了後方醫院。故決定去探望兒子,當趕到軍醫院時,兒子已經返回部隊。老頭子決定前往兒子所在部隊,就在尋找兒子的過程中,他不由自主的參加了戰斗,最終打消了回家的念頭,參加了部隊。當蘇軍戰士消滅了敵人沖入大樓時,兒子已經倒在血泊中,他抱著奄奄一息的兒子,父子終於見到了最後一面……本片曾獲第四屆莫斯科國際電影節最佳男演員獎與1966年度列寧獎金。
『玖』 在阿芙樂爾拍的什麼片
在阿芙樂爾拍的《偉大的曙光》。
蘇聯電影《偉大的曙光》由蘇聯第比利斯電影製片廠於1938年出品,由中央電影局上海電影製片廠於1951年譯制。該片由姆·齊阿烏列里執導,克·繆佛凱、米哈伊爾·格奧爾基耶維奇·蓋洛瓦尼、瑪卡洛娃、斯·巴迦施維里、阿·斯米爾諾娃、符·馬陀夫等領銜主演。
阿芙樂爾人物介紹:
阿芙樂爾號,曙光女神是俄羅斯海軍波羅的海艦隊的一艘防護巡洋艦,完工於1903年,滿載排水量6932噸,這條船還有兩艘姊妹艦,分別叫帕拉達和黛安娜(Diana,月神,阿波羅他妹),這一級巡洋艦都是俄國自己的船廠建造的。
帕拉達級防護巡洋艦最高航速19節,裝有8門152毫米炮和24門75毫米炮,在當時的防護巡洋艦當中火力並不算太強,主要執行的是偵察和對抗對方的巡洋艦隊,在擁有十多艘戰列艦的俄國海軍中屬於打下手的角色。
不過阿芙樂爾也是為沙皇盡過忠的,她跟隨遠征的第二太平洋艦隊參加過對馬海戰。在那次把俄國艦隊打得稀爛的大戰中,阿芙樂爾號跟另外一兩艘巡洋艦和驅逐艦抱成團取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