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大全 > 非洲種族清洗電影有哪些

非洲種族清洗電影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2-10-24 23:50:00

1. 有什麼非洲電影

不知問的是關於拍攝內容屬於非洲的電影還是指的非洲導演拍的電影。
關於非洲的電影有很多,比較優秀有一下:
《末代獨裁》
《盧安達飯店》
《揭竿而起》
《不朽的園丁》
《上帝也瘋狂》
經典喜劇片
《走出非洲》,Out of Africa
描寫20世紀20年代丹麥貴族夫人在東非的愛情故事。1986年奧斯卡最佳影片。
《盧安達飯店》,Hotel Rwanda
記錄1994年盧安達種族大屠殺。2004年,美國。
《四月的某時》,Sometimes in April
描寫西方人權大國在參與調停1994年盧安達大屠殺慘劇中的蒼白和無力。2005年,美國。
《黑鷹墜落》,Black Hawk Down
記錄1993年美軍特種兵索馬里行動。2001年,美國。
《太陽淚》,Tears of the Sun
描述軍人在非洲營救行動中遭遇慘烈戰斗喚醒良知的故事。2003年,美國。
《剛果驚魂》,Congo
表現人類和動物的復雜關系的影片。1995年,美國。
《滴血鑽石》,The Blood Diamond
記錄1999年內戰中的獅子山走私鑽石的骯臟內幕。2006年,美國。
《戰爭之王》,Lord of War
一部關於戰爭、金錢和個人良知的動作大片。2005,英國。
《英國病人》,The English Patient
講述了兩個哀婉感人的愛情故事。2004年,美國。
《蘇格蘭最後的王》,The Last King of Scotland
講述上世紀70年代英國醫生在烏干達獨裁者安迪?阿敏統治時期的故事。2006年,英國。
《不朽的園丁》,The Constant Gardener
講述了一個人性、愛情、貪婪、陰謀共存的故事。2005年。
《卡薩布蘭卡》,Casablanca
講述一個令人心碎的二戰期間北非戰場的愛情故事。1944年,美國。
《恐怖地帶》,Outbreak
講述美國病毒專家奉命調查非洲的神秘致命病菌的故事。1995年,美國。
《翻譯風波》,The interpreter
講述在非洲出生的聯合國翻譯員發現一起暗殺聯合國官員預謀的故事。2005年,美國英國。
《馬達加斯加》,Madagascar
夢工廠動畫大片,描述非洲馬達加斯加島上動物冒險的故事。2005年,美國。

2. 一部非洲種族屠殺電影

盧安達飯店

3. 介紹幾部關於販賣黑人的影片

1.《湯姆叔叔的小屋》

《湯姆叔叔的小屋》是由Gvéza on Radványi執導的劇情片,John Kitzmiller、赫伯特·羅姆等參加演出。此部電影由美國斯托夫人所著小說《湯姆叔叔的小屋》改編而成。

這是一部生動描繪19世紀美國黑人奴隸生活的影片。

拓展資料:

黑奴制是指歐洲殖民主義者在拉丁美洲強制黑人從事奴隸勞動的制度。

在15世紀中葉,葡萄牙人就在西非海岸擄捕黑人並運往歐洲出售,開始了近代的非洲奴隸貿易。

在拉丁美洲,使用黑人奴隸勞動非常廣泛,黑人奴隸除從事各類種植園(甘蔗、棉花、煙草、咖啡)勞動外,也從事放牧、采礦,充當家庭僕役。奴隸主還派遣奴隸從事搬運和手工業生產,但這些奴隸要將自己的收入按規定數額繳給主人。

19世紀80年代,古巴和巴西最後宣布廢除奴隸制,奴隸制度在拉丁美洲正式結束。

4. 尋電影名,故事發生在南非,白人和黑人拳擊,反對種族歧視教白人男孩拳擊的人是摩根弗里曼演的。

准確的說 摩根弗里曼沒有關於拳擊運動的電影...

更正一下,是有相關電影,而且不止一部。
你說的應該是 《小子要自強\The Power of One》1992年。改編自布萊思·考特納的同名小說。導演約翰·艾維爾森曾執導《洛基》等影片。這部感人至深的影片交織著無畏的勇氣,男人間的友誼,對正義的不舍追求和悲惋動人的愛情故事。更揭示出南非人民在二戰中所承受的傷痛與苦悶。影片提出,要改變這種情況不可寄望於任何外部勢力的介入,而要靠每個人都改變自己的觀念,發揮出「自己的力量」,並願為了信仰而奮斗一生。這個觀點也正是原著中所著力強調的。值得一提的還有本片的配樂,漢斯·基莫使用了純粹的非洲部族音樂,有效的烘託了原始的非洲氣氛。不僅使得本片的原聲碟成為發燒友的珍藏,更催生出了日後榮膺奧斯卡最佳配樂的《獅子王》。本片獲得1993年度美國政治社會電影評選最佳人權電影獎。

劇情簡介:1930年的非洲,種族歧視仍然很嚴重。白人兒童P.K.在這里長大,作為一個英國孤兒,他備受歧視和欺侮,唯一的朋友是來自德國的作曲家多克。隨著戰爭的爆發,多克被英國兵抓入監獄。P.K.也隨之入獄。在獄中他結識了黑人拳擊手皮爾,後者不僅教會了他如何用拳頭保護自己,也讓他明白了種族歧視的根源。當目睹了皮爾為自己的理想付出了生命之後,P.K.立志此生將為消除種族歧視而戰。出獄後的他,無視當局的禁令跑到種族隔離區去教書。還邂逅了美麗迷人的瑪麗亞,兩人墜入愛河,瑪麗亞不幸成為種族斗爭的犧牲品。深愛著她的P.K.抑止住自己復仇的沖動。毅然的在消除種族歧視的路上堅定的走下去。

5. 有什麼非洲種族屠殺的電影

盧安達飯店
太陽之淚

6. 好看的非洲戰爭題材電影

對於非洲的印象,腹黑君還停留在類《盧安達飯店》一類的苦情片兒中。

這是一部主題非常沉重的電影。

講的是種族大屠殺一類的。

其結局也像絕大部分的戰爭題材電影,讓人痛苦、傷心、感慨。

而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是另外一部類似題材的片子——無境之獸 (Beasts of No Nation)

(在妓院中肆意拿槍掃射無辜妓女的鏡頭,讓人覺得戰爭對一個人本性的改變有多大)

導演在此片中安排的敘事節奏是緩慢的,並沒有像其它類似的戰爭題材電影一樣,把一個人物的成長時間跨度拉得很大,本片中甚至到片尾,代號3IC的阿古一直以未成年的小孩形象和身份做盡了殺人如麻等傷天害理之事——而這些事情確實是他在迫不得已或心態扭曲不能自製的情況下完成的。

(片尾不及戰壕深度的矮小阿古正面抽煙鏡頭,其動作和表情儼然是一副身經百戰的老兵形象了)

而就在大家都認為阿古這個小人物命的運業被無可挽回地註定的時候,

聯合國維和部隊出現了。

片末,導演凱瑞福永並沒有延續以往戰爭片給人造成的「大戰之後,一地廢墟」,僥幸生存下來獲得最後勝利的人們站在瓦礫堆上回顧過往,憧憬未來幸福美好生活的故事套路,而是仍舊將鏡頭焦點聚集在阿古身上。

在深陷戰爭泥潭和殺人夢魘等境遇後,阿古在新政府的幫助下獲得了生命的新生。

而這種新生,是記憶中的親情在喚醒著自己的心性和良知,使得阿古可以融入新的人生,續寫新的生命篇章……

這樣一部戰爭題材的非套路片在IMDB亦獲得了不低的評分。

腹黑君也強烈推薦大家一看。

7. 非洲種族清洗電影有哪些

非洲國家很多種族沖突的電影和紀錄片,但是最有名的算是盧安達飯店,算是影響最大的電影吧!

8. 盧安達種族大屠殺元兇到底是誰

盧安達種族大屠殺元兇是【殖民者】

1994年4月,非洲內陸小國盧安達發生了慘絕人寰的種族屠殺,在3個多月大約100天的時間里,大批無辜平民被殺。死亡人數至今難以最終確定,有的說50萬,有的說80萬,有的說100萬。絕大多數被殺害的是圖西族。當大屠殺發生時,曾經有美國政治人物這樣問道:「誰是好人?」,意思是說兩個相互敵對的族群,哪一個是「好人」。這個提問一方面顯示出美國政治人物的無知,另一方面也顯示出,站在美國的立場,如果是壞人殺好人,美國也許應該管一管,如果是好人殺壞人,美國有必要管嗎?雖然這個問題提得很無知,卻說明美國人的這種心態是確實存在的。但是,幾十萬、上百萬平民無辜死亡,用好人壞人來評價,有什麼意義?
盧安達大屠殺過去很多年後,對於這一大屠殺的反思並沒有結束。西方媒體和輿論一般都將大屠殺認定為種族仇視的結果,並且自我責備地承認,西方國家,包括聯合國,沒有及時制止這一屠殺行為。也有人指責美國在盧安達大屠殺發生後,自私自利,不願承擔自己對於國際社會的義務。而我更傾向於認為,盧安達大屠殺,是西方近代文明幾百年來所有惡果的集中體現。有人說它是難以避免的,即便美國早早出面制止,也阻止不了大屠殺的發生,最多減緩一點屠殺的程度。我認為,這種說法有一定道理。西方文明被植入到盧安達後,盧安達國內沒有多少人意識到這種文明的危害程度,出現大屠殺的結局,是一味照搬西方文明的必然結果。盧安達種族大屠殺,是繼納粹大屠殺之後,最大規模的一次種族清洗,兩者相距半個世紀。
盧安達大屠殺的第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種族矛盾,而這個種族矛盾,完全是西方人一手人為製造的。早在歐洲人開始大航海後不久,16世紀的時候,盧安達就有了自己的國家。那時候,雖然也有圖西人、胡圖人的稱呼,但是,兩者並不是不同的民族,他們使用同一種語言,具有共同的信仰。差別在於胡圖人以種地為生,圖西人以放牧為生。事實上,胡圖人、圖西人的稱呼當時類似於「農民」和「牧民」稱呼的差別,放牧的圖西人如果改為種地了,就被稱為胡圖人,反之也一樣。兩者之間長期互相通婚,並沒有不共戴天的矛盾。將胡圖人、圖西人嚴格地區分開,甚至訂出高下等級的,正是後來進入的西方文明。
1890年,盧安達成為德國的殖民地,德國人首先將圖西人和胡圖人明顯區分開。德國殖民者將歐洲的種族主義理論引入盧安達,生硬地解釋盧安達原先「農民」、「牧民」的差別。德國人說,作為農民的胡圖人是從南邊移民過來的,皮膚更黑、身材較矮等;作為牧民的圖西族是從北邊移民過來的,皮膚較白,身材較高等。而且,由於北邊靠近尼羅河,文明程度更高,因此,圖西人在人種等級上,與歐洲人更接近,屬於等級較高的人種。
在盧安達,所謂胡圖人占人口總數約85%,所謂圖西人約15%。殖民者這種劃分的目的是,利用「等級」程度較高的少數圖西人,幫助殖民者一起統治人數更多的胡圖人。在歐洲殖民歷史上,對於殖民地這種挑撥離間的方式從一開始就存在,在美洲印第安人那裡,他們就經常使用這種方式。這種方式的目的在於,製造殖民地百姓的矛盾,防止他們團結起來,共同對付殖民者。歐洲殖民者在挑起矛盾後,自己便高高在上,處於調解的地位,時不常地利用這一派,打壓另一派。幾乎所有非洲國家現在的民族矛盾,都是歐洲國家人為製造的。
在東南亞他們也採取同樣的方法來維護自己的統治。如今,一些東南亞國家對於華人有著難以消除的敵意,這種敵意的來源,正是當年歐洲殖民者在東南亞統治時期埋下的禍根。當年在東南亞的歐洲殖民者,需要文化水平較高的華人成為他們高質量的勞動力和管理幫手,為此,他們不惜偷運、拐賣沿海地區的中國人。另一方面,殖民者又不想太多得罪當地人,於是,他們便在文化水平較高的華人與文化水平較低的當地人之間不斷製造矛盾,自己左右平衡。等這些殖民者走了以後,他們製造的矛盾,便成為長期難以化解的社會問題。在斯里蘭卡,尖銳的民族矛盾引發所謂「恐怖主義」,其根源也是殖民者挑撥離間種下的。在印度,殖民者這種挑撥離間、製造矛盾的手法,最終導致了三個國家(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和一個飛地(克什米爾)的出現,成為該地區長期動盪的不安定因素。西方這一手法的另一個重要成果就是以色列,他們用強行植入以色列的方式,在中東製造了難以化解的長期仇恨。
說遠了,還是回到盧安達。第一次世界大戰德國戰敗後,它的殖民地大片失去,被其他歐洲國家占據。這個局面對於德國來說,導致後來希特勒為了爭取日耳曼人的「生存空間」而發生大規模的戰爭,此為題外話。德國退出盧安達後,歐洲小國比利時成為盧安達的宗主國。比利時在盧安達推行的種族主義政策,使得盧安達的民族矛盾更加激化。而激化這一矛盾的工具,就是比利時引入歐洲的「科學」。比利時根據歐洲人種學理論,對盧安達的居民進行了大范圍的「科學測量」。在歐洲科學的歷史上,有一門學科叫做「顱相學」。「顱相學」誕生於啟蒙運動時期的法國,最初它的理論認為,顱骨的結構、尺寸等,能夠決定一個人的心理和意識,這種理論的一個實際用途,被認為可以提前發現有犯罪傾向的人。這種理論後來與種族主義結合:既然顱骨尺寸能夠決定心理和意識,同時心理和意識的差異,在種族進化的過程中也明顯存在,那麼,通過顱骨的測量,掌握不同種族顱骨的統計數據,就能判定一個種族的進化程度。雖然經過慘痛的二次大戰後,「顱相學」已經成為垃圾,但是,在它沒有被徹底否定之前,它確實是以科學真理的名義,為種族主義添磚加瓦。
比利時利用「科學」,將胡圖人、圖西人正式分為兩個種族。與此同時,他們又運用了歐洲現代文明制度,將這一種族劃分永遠固定,這個制度便是身份證制度。每一個盧安達人的身份證件上,都標明了種族,並且,這種標記也向後代延伸,只要身份制度存在一天,這一種族的劃分就永遠存在。與此同時,由於「科學」證實,圖西族的進化等級要比胡圖族高,因此,比利時殖民者與德國一樣,在政策上向圖西族傾斜較多。使得占人口15%的圖西族獲得更多的教育機會,盧安達殖民統治時期的政府及社會上層,主要被少數圖西族占據,圖西族也占據了較多的財富。對照來看,英國人當年在斯里蘭卡的做法,造成的後果幾乎一模一樣。當年受寵於殖民者的「民族」,在殖民者走後,成為被迫害、報復的對象,如同在東南亞某些國家的華人。
我們看到,盧安達種族矛盾的原因,一是歐洲人發明的種族主義,二是歐洲人引以為傲的科學。但是,它還沒有完。歐洲人發明的階級斗爭理論、國家主權理論、民族主義、民主制度等等,在後來的歷史進程中,對盧安達的種族屠殺都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殖民地獨立運動在全世界風起雲涌,盧安達也不例外。1962年,盧安達獨立,成立了共和國,建立了三權分立的「憲政」制度,也引進了西方的普選制度,成為一個完全符合西方標準的民主制度國家。但是,盧安達至今仍然是聯合國認定的世界上最不發達國家之一。盲目崇拜西方民主制度的人,是否能從盧安達的苦難里,看清一點民主的真相?
由於歐洲殖民者人為劃分種族,激化社會矛盾,盧安達的圖西族和胡圖族早就開始出現沖突。隨著共和國的建立,隨著民主制度的實行,這種沖突開始具有了國家政策的含義。等級地位較低的胡圖族佔全國人口的85%,民主制度必然對胡圖族有利。西方民主的多黨制,在盧安達自然成為種族對立的工具。占人口絕對多數的胡圖人開始利用民主制度,對曾經高高在上的圖西族實行迫害,大批圖西族人成為難民,流亡國外。這里,又要說到西方文明另一個產物對盧安達產生的惡果。
民族主義是西方近代的發明,但是,這個發明有著內在的矛盾,對於不同的國家,會造成不同的後果。民族主義也可以叫做國家主義,它與國家主權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西方的民族主義有一個標准: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一個政府。對於某些西方國家來說,這個標準是可以接受的,但是,對於盧安達和周邊國家來說,這個標准就是在製造新的矛盾。我們知道,現代非洲國家的版圖並不是自然形成的,看看非洲地圖,筆直的國境線都是西方瓜分非洲的產物。而被瓜分之後,西方殖民地的成果,在前殖民地獨立後,又被新獨立國家在西方提倡的國家主權至上的觀念下照單全收。於是,殖民地劃分的國家版圖,首先確立國家主權,而不考慮民族問題。

對於盧安達來說,兩個主要民族,圖西族和胡圖族,並不只在盧安達存在,周邊國家,例如蒲隆地、烏干達等國,都有圖西族和胡圖族。殖民地留下的國家主義,將不同的民族劃分在不同的國家,並沒有形成像歐洲那樣所謂「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一個政府」。這個政策如果要在非洲實施,結果就只能像印度一樣,原本交錯在一起的不同民族,不得不大遷徙,將同一民族的人聚集到一起。這種方法,一是製造國家之間的對立和矛盾,二是導致無數人失去家園。如同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的關系一樣,不管是隔離還是混居,西方文明都在製造著難以化解的矛盾。從盧安達逃亡的圖西族難民,像被以色列逐出家園的巴勒斯坦難民一樣,居住在周邊國家,與周邊國家的圖西族聯合,開始對盧安達的胡圖族人統治發出挑戰

9. 尋找一部反映非洲大屠殺的電影 我很感動 可是忘了名字

盧安達飯店
11年前,人類歷史上最為殘暴的大規模屠殺發生在了盧安達,然而在傳播手段快速發達、正點新聞不絕於耳的這樣一個時代,這場發生在同一國家內不同種族之間的屠殺竟然毫不「引人注目」地持續發生了三個月,近100萬人在這場屠殺中喪失生命。然而在這樣一個被世界遺忘的角落裡,有一個叫保羅的普通人做出了非凡的行動--拯救了千餘人的生命。
是歷史上最好的 250 部電影之一,77屆奧斯卡最佳原創劇本三項提名。

閱讀全文

與非洲種族清洗電影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國內拍狼題材電影有哪些 瀏覽:447
怎麼復制多個電影名字 瀏覽:675
周星馳粵語版免費全部電影 瀏覽:443
中國最老的股票電影有哪些 瀏覽:832
什麼電影看一下就變石頭 瀏覽:564
多少天的國產電影里有狙 瀏覽:602
如何刪掉電影中某部分視頻 瀏覽:62
女兒國電影票要多少錢 瀏覽:459
16年上映的外國電影有哪些 瀏覽:390
微信視頻號怎麼開電影直播 瀏覽:836
從邪惡中拯救我電影免費播放 瀏覽:704
在中國電影通購票後如何取票 瀏覽:419
如何將電腦電影導入平板電腦 瀏覽:6
好看的免費科技電影有哪些 瀏覽:323
三月新出的電影有哪些 瀏覽:562
上傳電影的QQ群怎麼賺錢 瀏覽:68
電影聲音多少錢 瀏覽:750
好看的電影類似速度與激情 瀏覽:909
很經典的愛情電影有哪些 瀏覽:330
東台今日有哪些電影 瀏覽: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