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一部電影的工作人員有哪些
編導人員 它包括編稿人、導演和顧問等。一般來說,導演是專職的電教專業人員,而編稿和顧問則是兼職的,他們是在該學科有專長並具有豐富教學經驗的教師,是臨時受聘來工作的。
2.製作人員 這些都是電教館(中心)內的電教專職人員,包括有攝像、錄像、美工、燈光、編輯、錄音、解說等人員。他們在電視教材製作上都具有某一方面的專長,在導演統一指揮下,分別負責具體的製作工作。大的製作部門,一項工作需要幾個人,小的部門,則可由一人兼任幾項工作,甚至由導演去兼任攝像、編輯等工作。
3.管理與技術人員 管理工作有兩類.一類是製片管理工作,相當於拍攝電影或電視劇時的製片主任的工作。他管理演員和攝制組的一切後勤事務性工作。這項工作可以設專人去做,也可由教材製作部門負責人或導演兼任。另一類是設備管理工作。編制電視教材要使用價格昂貴的設備,這些設備必須妥善管理。通常是將設備集中起來由專職人員管理;部分常用的設備,如攝像機,可由使用者包干管理與維護。為了加強設備技術保證和及時做好設備檢修工作,還應設專職或兼職的維修技術人員。
上述三部分人員均應在電視教材製作部的統一領導下開展工作。
二、電視教材編導的任務與要求
(一)編導的任務
顧名思義「編導」是要擔任編與導兩方面的工作。「編」即編寫電視教材的稿本,「導」即根據稿本按電視製作的規律,指導錄制工作的全過程。「編」與「導」這兩項工作可以同時由一人去承擔,承擔這兩方面工作的人,稱為「編導」。大多數情況是編與導兩項工作由
兩人以上去承擔。承擔「編」的人稱為「編稿」,他的主要任務是:(1)確定電視教材選題;(2)根據教學目的、要求,編寫出電視教材的文字稿本;(3)協助導演指揮電視教材錄制工作。承擔「導」的人,稱為「導演」。他的主要任務是:(1)協助編稿選定電視教材課
題;(2)根據電視教材文字稿本寫出適合錄制要求的分鏡頭稿本;(3)指導錄制工作全過程,直到最後編制完成電視教材。
編與導這兩項工作既有分工,又有著密切的聯系,兩者要相互配合,才能保證編制電視教材的質量。比如,在確定選題時,編稿人對課程的教學內容、難點重點、哪些內容不易用口頭講清而需要用電視手段去表達等等,應該有更多發言權。導演在選題時,對這些選題內容能否發揮電視手段長處,則更有發言權。兩者相互配合進行電視教材的選題,將需要與可能結合起來,可以獲得理想效果。又如,編稿在第一次編寫文字稿本時,導演可以在寫作方法上予以指導;導演在寫分鏡頭稿本時,要徵求編稿的意見;在指揮錄制工作時,編稿人往往要起科學顧問的作用,才能保證教材的科學性與教學性。總之,編導的工作是一項有機聯系的整體工作,由於任務涉及的范圍廣、技術要求高,往往難以做到一個人既具有「編」的學識水平,又具有「導」技術與藝術水平,所以,才將編與導的工作由兩人以上去承擔。但分工後仍須密切配合,才能互相協調做好工作。
(二)編導人員的素質要求
編導人員的工作是一種教材編制工作,與文字教材編寫或教師在課堂上講好一節課比較,電視教材編制過程要復雜得多,難度也大得多。所以,要編制出一部好的電視教材,是一項教學研究工作,又是一項創造性的勞動,同時也是科學,教學與藝術結合的產物。在這些工作中,起關鍵性、指導性作用的是編導人員的工作。因此,對編導人員有較高的業務素質要求。
1.編稿的業務素質要求
(1)學科專業知識。編稿應該在某課題(課程)的學科專業方面具有較淵博的知識。既掌握扎實的專業基礎知識又要掌握學科的最新發展成就,還要了解該學科在國民經濟生產部門的應用狀況,以及與該課題有關的知識。這樣可以確保電視教材的科學性。
(2)教育科學知識和教學經驗。編稿應該掌握教育學、心理學 的基本知識,並具有較豐富的教學經驗,懂得用教學原則與教學方法去指導稿本編寫;要認真學習,掌握課程的教學大綱,使稿本內容符合大綱的要求;要了解教學對象,使稿本的選材能適應學生的年齡特徵和知識水平。這樣,才能保證電視教材的教學性,符合教學的規律。
(3)電視教材編制的知識。編稿要懂得一些電視教材編制過程的常識,具備一定藝術修養與寫作能力,較好地掌握文字稿本編寫的技巧。這樣,才能寫出有較高水平的符合編制要求的文字稿本。
綜合上述條件,編稿應由在學科業務上有一定專長的、有豐富教學經驗的教師擔任,只要他們再去學習一些編制電視教材的知識與技巧,就能勝任編稿的工作。
2.導演的業務素質要求
(1)掌握影視藝術的理論與技巧。電視教材是借用電視手法來去現教學內容的。因此,電視教材導演必須熟練掌握電影、電視藝術的編導與製作的理論知識與技巧。比如,畫面構圖的知識電視攝像鏡頭運動的技巧,電影蒙太奇的理論,鏡頭組接的原則與技巧,攝像用光、編輯、錄音的技術、音響、音樂的運用技巧等。導演應該掌握影視理論與技術,如同文字教材的編著者要掌握最基本的寫作方法與技巧一樣重要。在文字寫作上,詞不達意、語法不通、文筆不流暢,自然寫不出好的文字教材。同樣,在電視手法表現上沒有掌握好影視的基本理論與技巧,也不能編制出影視語言、語法、技巧皆佳的電視教材。
(2)熟練掌握電視製作設備系統的功能和使用的方法。電視教材從寫分鏡頭稿本到指揮錄制工作全過程,都要求導演熟練掌握製作設備系統的全部功能和具體使用的技巧。特別是目前設備更新的周期很快,不斷出現新型號的攝像機、特技機和編輯系統等,導演要善於運用這些設備的最新功能,編制出運用了新技術的有時代感的電視教材。例如現在電視製作部門已廣泛使用電腦字幕/圖形創作設備系統,若導演不了解這一系統的功能,在寫分
鏡頭稿本時仍然沿用老一套的字幕和動畫,在錄制時將新設備放在一邊不敢動用,這樣的導演當然是不稱職的了。
(3)應具有一定的教學實踐經驗,掌握基本的教學原則與教學方法。導演沒有這些經驗與知識,就難以編導出有教學特點的符合教學要求的電視教材。而往往會編製成一個不倫不類的藝術欣賞片。不少事實在明,缺乏教學經驗的編導,他們主持拍攝的電視教材,往往由於不符合科學的教學原則和教學方法,根本無法在教學上運用。
(4)應具有比較廣泛的學科專業知識。導演應該在有一門學科專長的基礎上,對鄰近學科專業知識有較廣泛的了解。原因有兩方面:其一,導演接受的課題往往不能只限於某一學科,而是要兼顧鄰近的學科課題;其二,導演某一學科課題時,其教學內容往往與鄰近學科密切聯系,要借用鄰近學科的知識,或為鄰近學科打下基礎,等等。當然,要求導演對所有學科專業知識都了解是不可能的,但在接受某一學科課題的任務後,應有能力去鑽研這些知識,否則,也是難以勝任導演工作的。
綜合上述條件,導演的素質要求應著重於影視藝術的理論與技巧以及製作技術,同時也應懂得教學與學科專業知識。所以,導演應由電教專業專門培養或進行在職培訓,學習上述多方面的知識與技能技巧。
三、電視教材製作人員的職責
(一)電視教材製作部負責人
電視教材製作部要有專職成兼職的人員負責,他的主要職責是:
1、根據各學科提出編制電視教材的要求,制訂全年編制電視教材的計劃,包括與外單位協作製作的計劃。另外,還應向電教機構領導部門提出購買有關音像教材的建議,因為,他與有關音像教材製作出版發行部門的聯系較多,掌握的信息也多些。
2、在整個電視教材編制過程中,要兼任製作的總監督。其工作包括有:審查稿本,檢查製作過程各個環節的工作質量,最後審查完成的電視教材,提交上一級領導部門審查通過。對優秀的電視教材推薦公開發行或推薦給有關部門給予獎勵。
3、作好製作部門工作人員的調度安排工作,特別是在幾個編導的編制任務同時進行時,要將設備、場地、各類工作人員的調度做到有周密的安排。
4、搞好經濟核算。對每項製作任務要做好經濟預算,並向上級主管部門申報批准撥給。在製作期間要掌握經費的計劃使用,對每項製作任務要指導進行成本核算,製片完成後,要與管理部門按有關規定確定稿酬。
5、檢查督促做好設備的管理與定期維修、保養等工作。
(二)製作人員的職責與要求
1、攝像
(1) 熟悉攝像機的性能,掌握攝像機的各項操作技術,如:色溫、白平衡、鏡頭光圈、聚焦的調整操作。
(2) 能熟練並穩定操作攝像機的鏡頭運動,如:推、拉、搖、移、跟……等的運動要穩、要准、要快慢自如。
(3) 熟練掌握畫面構圖、攝像布光等攝影技術。
(4)攝像要熟悉稿本,攝像時要按稿本的要求,在編導的指導下進行工作。
2、錄像
(1)熟悉攝像機。、錄像機與錄像控制台等設備的工作性能與操作方法。
(2)錄制時,在編導指導下操作錄像機、特技信號發生器和控制台的有關設備,按稿本要求,與攝像密切配合錄下合乎質量要求的電視圖像信號,並做好場記。
(3)協助設備維修工程師做好攝、錄像設備的日常維護工作。
3、美工
(1)在編導指導下,熟悉分鏡頭稿本,按分鏡頭稿本要求繪制所需的字幕卡、圖表與圖畫,並能按稿本要求創造性地設計出一些電視動畫以及片頭、片尾等。
(2) 要熟悉錄制過程,特別是電視的攝、錄與編輯過程,使得美工的工作能符合攝錄的要求。
(3) 搞好錄制內景的設計、搭置與繪景等工作。
4、燈光
(1)照明是一項看來容易,其實很難的技術工作。燈光人員要掌握燈光照明的常識及燈光布置,熟悉在不同環境下各種效果的燈光照明設計方法。
(2)在錄制時,要按稿本要求搞好燈光的調整與控制操作。
(3)在平時,要搞好燈具的管理與維護工作。
5、編輯
(1)編輯工作一般可由錄像人員兼任。從設備管理與維護出發,製作任務多的單位也可設專人負責。編輯人員必須熟練掌握電子編輯機的工作性能與操作方法。
(2)懂得鏡頭組接的理論與技巧,在編導指導下,能按分鏡頭稿本做好錄像素材的後期編輯工作。
6、錄音
(1)熟悉音響設備的性能、操作使用與管理維護工作。
(2) 錄制時,在編導指導下,負責同期錄音和後期配音的全部 音響工作。
(3)要具備一定音樂修養,對一些音響、音樂要求較高的教學片,能做一些音響的設計、製作與處理的技術性工作。
7、解說
(1) 電視教材大多數是在後期錄音時配解說詞。解說人員可由教師兼任,也可以由專職人員或者聘請合適人員擔任。解說人員應做到普通話准確,語調宏亮清晰,還應有一定文化修養,使解說能更加感人動聽。
(2)在配音錄制前,解說人員要熟悉解說詞,做到朗讀流暢、准確無誤,還要對照稿本反復觀看已編輯完成的電視畫面,熟悉畫面內容,了解段落結構和節奏變化,從而決定解說的起始、抑揚頓挫和快慢節奏,特別有些要對畫中人口型的解說,更要反復推敲與練習。
(3)在配音錄制時,解說人員要在編導指揮下,與錄音人員密切配合,做好解說詞的配音工作。
(三)管理人員的職責與要求
管理人員包括電視教材製作管理人員,設備管理人員和設備維修工程師等,他們的職責與要求如下:
1、製片管理
製片管理相當於電視劇的製片人,在電視教材製作中可以由製作部負責人或編導兼任,對於大型的教材製作任務也可設專人負責,他的工作職責與要求是:
(1)製作計劃管理。在接受課題任務後,擬定拍攝、錄制的工作計劃。
(2) 製作人員管理。選定攝錄制的工作人員,並在整個錄制過程中進行工作安排與管理。
(3) 製作經費管理。進行製作經費預算、申報、安排、使用與結算等工作。
(4) 協助編導進行有關製作中的一切事務性工作。
2、設備管理
電視教材製作需要大量高檔的攝錄制設備,必須加強日常的管理與維護工作,一般設專職人員管理或者由設備維修人員兼任。他們的職責與要求是:
(1)做好製作部門設備的登記與檔案管理,並負責日常的管理工作,定期對設備進行維護。
(2)負責設備的借出與歸還工作,外景拍攝後交還的一切設備要進行檢查與維護。
(3)提出設備購買補充與維修的意見與建議
3、設備維修
設備維修人員的職責與要求是:
(1) 要精通各類製作設備的工作原理與維修技術。
(2)定期對設備進行檢查維修,保證設備正常使用。
(3) 按製作要求創造性研製一些有特殊教學功能的輔助配套設備,以增加製作設備系統的功能。
(4) 制訂各類設備的操作規程,指導各崗位工作人員正確使用設備。
上述是製作人員與管理人員的素質要求與職責,作為導演,必須熟悉與了解各個崗位的工作職責與要求,這樣才能在整個編制工作過程中協調各部門的工作,保證電視教材的編制質量。
❷ 電影中工作人員有哪些
一般美國電影製作人員組織結構可分成演員(cast)與工作小組(crew)。
演員(cast)包括:
主要演員(principal cast)
次要演員(supporting players)
特約演員(bit players)
特技演員(stunts)
臨記(crowd extras)
替身(stand-in)
工作小組(crew)包括:
編劇(scriptwriter)
監制(executive procer)、聯合製片(associate procer)
製片組(procer team or department):製片(procer)、執行製片(line procer)、製片經理(proction manager)、場景經理(location manager)、製片助理(proction assistant)、劇務(proction secretary)、製片書記(proction reporter)、製片會計(proction accountant)
公關組(publicity unit): 公關(publicist)、發稿文宣(press officer)、劇照師(still photographer)
導演組(director team):導演(director)、副導(first assistant director)、助導(second assistant director)、場記(continuity girl or boy)、對白指導(dialogue director)、劇本顧問(script supervisor)
美術組(proction design team):美術指導(art director or proction designer)、服裝設計(costume designer)、繪圖師(draftsman)、模型製造(model builder)、道具(property maker)、陳設(set decorator and set dressing)、搭景師(set construction foreman )、服裝管理員(wardrobe master)、化妝師( key makeup artist)、化妝助理(assistant makeup artist)、梳妝(hairdresser)特效專家(special effects expert)、特技技術人員(stunt coordinator)、布景師(scenic artist)、木工(carpenter)漆工(painter)水電工(plumber)、水泥工(plasterer)、焊接工(welder)、園丁(gardener)
攝影組(camera team):攝影指導(director of photography)、攝影師(camera operator)、攝影助理(first assistant or focus puller)、攝影二助(second assistant or loader/ clappers)、
燈光組(gaffer team):燈光師(gaffer)、燈光助理(key grip)、場務(dolly / crane grip)
電工組(electrician team):電工(electricians) 、 發電機操作員( generator operator)
錄音組(sound team):錄音師( sound recordist )、現場混音師 (sound mixer)、麥克風操作員(boom operator )、順音訊線人員(cableman)
剪接組(edit team):剪接師(editor)、剪接助理(edit assistant or joiner)
成音組:聲音剪接師(sound editor)、混音師(b master )、音效師(sound effect master)、編曲(composer)、作詞(writer)、指揮(conctor)、演奏(musicians)、歌唱(singers)、旁白(narrator)、配音(b person)
其他職務還有運輸組、服務組、設備管理組、急救人員…等等。
以上是美國一般中型以上預算的影片,約百人工作小組的職務分配情形,是采專業分工制度,台灣的電影編制一般約是三十五至四十五人。
希望能夠能回答你的問題!
❸ 電影製作需要的參與人員有哪些
關於電影製作需要的參與人員有哪些
電視節目有著獨特審美功能和審美價值。我們在觀看節目的,有的節日給人的心靈以一種強大的震撼力,有的節目使人感到 輕松愉快、妙趣橫生,這說明受眾受到強烈的美的感染。成功的藝 術製作,應該對節目起到畫龍點睛、錦上添花的作用。
參與人員
1、製片人:一部影片里最高負責人(尋找資金,建立劇組)。
2、導演:創作組中最高負責人(調動全劇組的積極性,在現定的時間內完成拍片計劃)。
3、監制:後期中的`最高負責人(後期剪輯中做監督工作)。
4、策劃人:對製片人負責(負責影片的除劇本以外的案頭工作)。
5、編劇:對製片人和導演負責(創作劇本和在第一時間里修改劇本)。
6、藝術指導:對導演負責(負責影片中整體的影調定位)。
7、製片:則是負責運作電影攝制組的日常事務的人員,如安排拍攝場地,住宿地,飲食供應等。
8、導演:就是指揮影視廣告拍攝的具體藝術創作的總負責人,無論電影攝影、演員、錄音、美術、服裝、化妝、道具都要服從導演的總體創作思路。
9、編劇:是創作劇本的人,通常也要負責修改劇本。
10、劇務:是管後勤的,如道具,及安排演員生活等
11、場記單:劇名、景名、日期、場號、鏡頭號、攝法、鏡頭位置、技巧頭、技巧尾、內容、次數、底片米數(時碼)
客戶群
1、影視節期攝錄設備生產廠商及經銷商
2、非編、虛擬、動畫、特效合成、包裝等後期設備開發廠商及經銷商
3、燈光、音頻設備生產廠商及經銷商
4、影視節目製作培訓機構
;❹ 拍一部電影。都是有哪些部分組成的
電影的製作流程基本分為五個階段:1、發展階段:撰寫劇本並將之轉換為拍攝的藍圖。2、前期製作:為實際拍攝作準備工作,過程中將會僱用聘請演員和工作團隊、挑選拍攝地點,以及搭建場景。3、中期製作:拍攝錄制電影內容的原始片段4、後期製作:剪輯影片並同時剪輯劇中對話(但是與影片分開進行);創作、演奏並錄制背景音樂(和歌曲)、設計並錄制音效;製作並加入電腦「視覺」數位特。所有音訊元素被混合成稱為「stem」的主音軌,之後將主音軌和影片合並。此時電影正式完成(好萊塢稱為「鎖定」(locked))。5、銷售和發行:針對潛在可能的買主(發行商)舉行試片,發行商購買電影後將之送往電影院和/或發行成DVD等家庭數位媒體。好萊塢風格的製作流程通常需要花費3年的時間。第1年是進行發展階段,第2年開始前期製作和正式拍攝,第3年則進行後期製作和發行。電影的性質決定了製作期間所需工作團隊的規模大小和類型。許多好萊塢冒險電影需要電腦運算的影像(CGI),必須由非常多的3D模型設計師、動畫師、動態描繪師和其他人員來製作。然而,一部預算較低的獨立製片電影,可能僅由小型的工作團隊製作,通常薪資待遇也較低。全世界每個地方使用著各種不同的技術、演出和類型風格進行電影製作,並且也有截然不同的預算范圍,從中國大陸縣市政府出資贊助的紀錄片,到在美國的製片廠系統內,完全以商業利潤為導向的電影製作。
❺ 一部電影的劇組需要幾部分人組成
24,分別是導演、演員、攝影、美術、音樂、錄音、剪輯、副導演、場記、化妝、服裝、道具、置景、照明、製片主任、製片、劇務、場務、會計、出納、要特技攝影、特技美術、特技煙火、特技工藝。劇組的核心是導演。
導演,製作影視作品的組織者和領導者,是用演員表達自己思想的人。是把影視文學劇本搬上熒屏的總負責人。作為影視創作中各種藝術元素的綜合者,導演的任務是:組織和團結劇組內所有的創作人員和技術人員和演出人員,發揮他們的才能,使眾人的創造性勞動融為一體。
導演就好比軍隊的最高指引者,一部影視作品的質量,在很大程度上決定於導演的素質與修養。
(5)電影有哪些成員組成擴展閱讀
劇組其他職務
1、演員
專職演出活動,或在表演藝術中扮演某個角色的人物。演員也是指參加戲曲、戲劇、電視劇、電影、舞蹈、曲藝、等表演的人員。在創作風格上,一般可分本色演員和性格演員兩種。
2、場務
劇務主任領導下的幾名劇務,場務各有分工。有的人負責車輛調配,有人負責食物、飲料的采購供應,有的人負責財經與會計共同解決經濟帳目問題。還有人負責全組人員的車、船、機票、開具各種證明信件等。
❻ 一部電影都有哪些主創人員
一部電影主創人員有:
製片、策劃、編劇、導演、動作指導、攝影、美術、錄音、剪輯、音樂、化妝、場記、道具、劇務、服裝、燈光布景、後期配音等
❼ 電影由哪些人員共同製作
有出品人、製片人、導演、副導演、監制等等,下面詳細說說
①出品人:一般都是負責影片前期的市場調查,看類似的影片的電影市場是否有前景(比如說票房情況、受歡迎程度、續集的可能性等),通過調查來決定是否值得出品該影片。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他們就找到所屬的電影集團投資製片人及相關人員,開始選導演、劇本、演員、贊助商等。
②製片人:任務基本上跟出品人差不多,他負責整個影片的「催化」工作,督促大家快點完片,但也要保證質量。同時還是拍攝影片過程中的「管理人員」,負責監督整個影片的製作過程,確保大家沒有「偷奸耍滑」、沒有浪費投資商的錢等,跟工程監理的角色相似。
顧問:如果是歷史題材或比較其它專業的題材的影片,為使影片更具說服力或可信性,以及提供必要的指導及幫助,製片人會邀請權威人士作影片顧問。
③導演:負責將劇本中刻化的各個人物角色,利用各種拍攝資源(道具、場地、演員等)將劇本演繹出來,成片、拷貝等。
④副導演:兼具導演及監制的角色,是導演的左右手。
⑤監制:主要是針對劇本,為維護劇本原貌給導演的拍攝工作提意見。
⑥演員:根據導演及劇本的要求演繹劇本內容。
⑦場務(劇務):負責提供拍攝影片所必需的物品及便利措施,如准備道具、選擇場景、維護片場秩序、搞好後勤服務工作等。
⑧布景師:負責按照劇本及導演的要求布置片場的場景。
⑨燈光:為達到電影藝術效果,按照劇本及導演的要求布置片場燈光效果。
⑩造型師:根據劇本及導演要求為影片中的演員定出造型。
11、化妝師:「濃妝淡抹總相宜」,化妝師亦需按照劇本及導演要求給演員化妝,同時還要考慮到造型的要求。
12、特技人員:根據劇本內容,為影片增添精彩場面,但又必須使用專業人士表演,特技人員功不可沒。
13、後期處理:影片整體拍攝完封鏡後,導演和監制看過母片之後感覺有些地方需要用科技手段處理,達到電影藝術效果而作的修改,必要時還可能重拍某些鏡頭。期間有配樂、配音、加字幕、加特效等。對應的就會有作曲、配音演員、特技效果人員等。
14、作曲:為影片編配合適的曲子。相應的還會有樂隊、指揮、演唱者等人員。
15、剪輯:因拍攝過程中難免會有很多重復的或者多餘的鏡頭,為使影片整體效果自然和諧流暢,同時兼顧導演及劇本的風格要求,剪輯師需要將整片中不必要的鏡頭剪掉。
影片拷貝:母片處理完成後,製片人會找專業的電影拷貝公司拷貝子片,運往各地電影市場,待上市或上映。
❽ 電影的工作人員有哪些
下面的主要是無極和霍元甲
主要:導演 副導演 編劇 製片人 監制 策劃 製片主任 總策劃 總監制 製作統籌 剪輯 製片助理 攝像 製片經理 編劇總監(文學策劃) 出品方 演員
其他(一般電影都會有的):美術指導 攝影 服裝指導 燈光(照明) 發型設計 動作 場記 場務 煙火設計 置景 道具 化妝助理 錄音助理 字幕 服裝助理 會計 化妝設計 法律顧問 總美術 美術助理 照明助理 聲音統籌 配音指導 台詞指導 對白編輯 劇照 道具設計 置景統籌 道具助理 置景助理 煙火助理 演員助理 武術特技 招商推廣 海報設計 圖像設計 音樂監制 配音 助理剪輯 宣傳總監 劇務 原創音樂 作曲 作詞 編曲 機器 電工 現場製片 醫生 旁白
一些大製作電影會有的:指揮 琴師 攝影助理(機工) 動畫師 翻譯 聲音編輯 數碼合成師 視覺效果剪輯 電腦動畫指導 數碼合成指導 概念設計師 電腦動畫組長 電腦燈光組長 電腦模型組長 電腦特別效果組長 視覺效果統籌 第二副導演 服裝製作 第二組攝影 第二組攝影助理 第二組照明助理 記錄片 分鏡繪畫 控制行動攝影 製片協作 技術支援 軟體程式組長 軟體程式員 電腦動畫實習員 圖像設計實習員 音樂協作 數碼中間片指導及調光 數碼IQ操作員數碼中間片統籌 音響剪輯 故事情節繪圖 武師 歷史顧問 製作花絮 音樂製片
❾ 拍一部電影需要哪些工作人員
1、出品人:負責影片前期的市場調查,看這部影片的電影市場是否有前景。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他們就找到所屬的電影集團投資製片人及相關人員,開始選導演、劇本、演員、贊助商等。
2、製片人:負責監督整個影片的製作過程,協助導演保質保量早點完成拍攝。
3、顧問:為專業題材的影片提供必要的指導及幫助。
4、導演:負責將劇本中刻化的各個人物角色,利用各種拍攝資源(道具、場地、演員等)將劇本演繹出來,成片、拷貝等。
5、副導演:兼具導演及監制的角色,是導演的左右手。
6、監制:主要是針對劇本,為維護劇本原貌給導演的拍攝工作提意見。
7、演員:根據導演及劇本的要求演繹劇本內容。
8、場務(劇務):負責提供拍攝影片所必需的物品,如准備道具、選擇場景、維護片場秩序、搞好後勤服務工作等。
9、布景師:負責按照劇本及導演的要求布置片場。
10、燈光師:按照劇本及導演的要求布置燈光效果。
11、造型師:根據劇本及導演要求為影片中的演員造型。
12、化妝師:按照劇本及導演要求給演員化妝,同時還要考慮到造型的要求。
13、後期處理:按照導演的要求,對後期選擇的鏡頭進行編輯和特效製作。
14、作曲:為影片編配合適的曲子。
15、剪輯:負責將整片中不必要的鏡頭剪掉。
16、影片拷貝:母片處理完成後,製片人會找專業的電影拷貝公司拷貝子片,運往各地電影市場,待上市或上映。
(9)電影有哪些成員組成擴展閱讀:
電影構成:
技術
視覺滯留
「使一塊燃燒著的木炭在被揮動時變成一條火帶,這種現象曾被古時的人們發現過」但是,將這種視覺現象同電影的發明聯系起來,卻是19世紀的事情。
1829年,比利時著名的物理學家約瑟夫·普拉托為了進一步考察人眼耐光的限度,他曾一次長時間對著強烈的日光凝目而視,結果雙目失明。
但他發現太陽的影子卻深深地印在了他的眼睛裡,他終於發現了「視覺滯留」的原理,即:當人們眼前的物體被移走之後,該物體反映在視網膜上的物象不會立即消失,會繼續短暫滯留一段時間。實驗證明,物象滯留的時間一般為0.1-0.4秒。
與此同時,在歐洲的物理學教科書和物理實驗室中,也開始採用「法拉第輪」的原理和圖畫「幻盤」旋轉的視覺研究。它們向人類表明,人眼視覺的生理功能可以將一系列獨立的畫面組合起來,成為連續運動的視象。
19世紀30年代,詭盤、走馬盤、輪車盤、活動視鏡和頻閃觀察器等視覺玩具相繼出現。其基本原理大同小異,即在能夠轉動的活動視盤上畫上一連串的圖像,而當視盤轉動起來時那些呆滯的、無生命的圖象便運動起來,活靈活現。
此後,奧地利人又將幻燈和活動視盤相結合,使繪制的靜止的圖畫投影在銀幕上,製作出活動幻燈,形成了早期動畫。
然而,到了上個世紀60年代,電影理論家和教育家對「視覺滯留」的問題提出了新的疑義,他們發現銀幕上的全部運動現象實際上是跳躍的、不連貫的,但觀眾卻意識到那是一個統一、完整的動作連續。由此證明,真正起作用的不是「視覺滯留」,而是「心理認可」。
拍攝技術
攝影術同樣產生於19世紀的歐洲。1839 年,法國人達蓋爾根據文藝復興以後在繪畫上的小孔成像的原理,並使用化學方法,將形象永久地固定下來,「達蓋爾照相法」產生。1872 年,最先將「照相法」運用於連續拍攝的,是攝影師愛德華·幕布里奇。
他曾在5年的時間里,多次運用多架照相機給一匹正在奔跑的馬進行連續拍攝的實驗,並於1878年獲得成功。1882年,法國人馬萊利用左輪手槍的間歇原理,研製了一種可以進行連續拍攝的「攝影槍」。此後他又發明了「軟片式連續攝影機」。
終於以一架攝影機開始取代了幕布里奇用一組照相機拍攝活動物體的方法。在歐洲,許多國家中的科學家、發明家們也都研製了不同類型的攝影機。
其中,美國的托馬斯·愛迪生和他的機械師狄克為了使膠片在攝影機中以同樣間隔進行移動,而發明了在膠片兩邊打上孔洞的牽引方法,解決了機械傳動的技術問題。「活動照相」的「攝影術」得以完成。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電影
❿ 一個標準的電影劇組包含哪些成員
前期後期以及加上拍攝期間的人員,正常的話也是一兩百人至少。
製片
也有的監制實際是給新晉導演提供保障的,包括經驗、人脈、資金等,實際就是解決麻煩的人。
其實製片人和監制都來源於英文單詞:procer,在香港監制就是製片人,只不過大陸電影行業起步晚,相關標准不完善,專業人才不齊備,才有了現在製片人和監制的區分,所以他們的職責既有交叉也有不同。
導演
這個不難理解,就是影片拍攝的leader,組織不同專業的創作人員和技術人員,共同生產出高質量的影片。
在國外,導演只對藝術負責,把劇本用自己的理解付諸於拍攝,成為影像。但在國內,導演往往是攝制組甚至是劇組的老大。(攝制組是劇組中的一個工種單位)
執行導演
指在有兩名導演共同指導的情況下,負責具體導演工作的人。
打個比方,總導演是軍委主席,負責戰略構想,執行導演是總參謀長,負責將戰略意圖變為現實以及具體戰術的執行。
副導演
還是那句話,誰都有管不過來的事兒,導演也一樣,於是就是了副導演,專門負責某一領域內的工作,比如選角副導演,這是個吃香的工作。
編劇
顧名思義,劇本的創作者。
在國外,編劇是權利很大的,可以決定角色走向,導演要根據編劇的意圖來。我們看的美劇,很多都是拍一集播一集,邊寫邊拍。這樣可以很好的參考市場反響和觀眾意見,所以為什麼美劇好看,因為你永遠不知道主角還能活幾集,比如《權力的游戲》。
但在國內,劇本要全部寫完過審,片子拍完也要過審,導演權利往往至高無上。
當然一個劇組的組成還不止以上的人員,還有很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