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獲得國際大獎的中國電影有哪些
近三十年獲國際大獎的中國電影:
《紅高粱》(1987年),大導演張藝謀的成名作,為中國電影贏得了新時期以來的第一個國際大獎——金熊獎,同時捧紅了國際巨星鞏俐。
1987年,在加拿大第11屆蒙特利爾國際電影節上,《大閱兵》獲評委獎。
《大紅燈籠高高掛》1991年獲第48屆威尼斯電影節銀獅獎、金格利造型特別獎、國際影評人獎和艾維拉諾莉特別獎。
《大紅燈籠高高掛》1992年獲義大利大衛獎評選活動「最佳外語片獎」。
《霸王別姬》(導演:陳凱歌)1993年獲法國第46屆戛納國際電影節最高獎——「金棕櫚獎」和國際影評聯盟大獎;洛杉磯影評家協會最佳外語片獎;日本福岡第38屆亞太電影節最佳導演和最佳剪輯獎。
《一個都不能少》1999年獲第五十六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金獅獎」。
㈡ 中國有哪些電影獎
1、中國電影金雞獎
中國電影金雞獎是中國電影界專業性評選的最高獎,是由中國電影家協會於1981年創辦的,以獎勵優秀影片和表彰成績卓著的電影工作者。
首屆金雞獎評獎活動於1981年(農歷雞年)5月舉行,以金雞啼鳴象徵百家爭鳴並激勵電影工作者聞雞起舞,故名金雞獎。從第一屆開始金雞就有產「雙黃蛋」的傳統,最佳故事片有8屆是「雙黃蛋」甚至「三黃蛋」,可以說舉世罕見。金雞獎每年評選一次,評獎委員會由電影專家組成,因此又被稱為「專家獎」。
金雞獎設最佳故事片、紀錄片、科教片、美術片、戲曲片,最佳男主角、女主角、男配角、女配角,最佳編劇、導演、攝影、美術、音樂、錄音、剪輯、特技、服裝、化裝、道具等20個左右獎項(時有增減),必要時增設特別獎或者榮譽獎。獎品為金雞雕像。
2、大眾電影百花獎
中國群眾性的電影獎。《 大眾電影 》雜志編輯部主辦,由群眾投票評選。百花獎創辦於1962年,有11.7萬人參加評選;第二屆(1963)增至18萬多人。
1980 年舉辦了第三屆,有70多萬人參加評選。此後每年舉行一次。百花獎主要獎項包括:最佳故事片、最佳編劇、最佳導演、最佳女演員、最佳男演員、最佳男女配角、最佳攝影、最佳音樂、最佳美工、最佳紀錄片、最佳美術片、最佳科教片等。百花獎的選票隨《大眾電影》發送,評選活動具有廣泛的群眾基礎。
3、中國電影華表獎
中國電影華表獎是中國電影的最高榮譽獎,其獎杯採用的是北京天安門城樓前的華表造型,每年由國家廣電總局對前一年度完成的各片種影片進行評選。其前身是文化部優秀影片獎,每年評選一次。始評於1957年。
中斷了22年後,從1979年繼續進行評獎活動,一年一屆。1985年文化部電影局整建制劃歸廣播電影電視部後,更名為廣播電影電視部優秀影片獎。1986年與1987年,1989年與1990年合並舉辦,2005年後正式改為兩年一屆,與中國長春電影節隔年舉辦,1994年開始啟用現名。
4、金鷹獎
從1983年我國設立金鷹獎以來,到今年已走過17年的輝煌歷程,金鷹獎從一個單純獎項評選,發展到目前這樣一個規模不斷壯大的金鷹藝術節,我們看到金鷹獎的評選,正如它的名字一樣在中國的上空展翅飛翔。
5、香港電影金像獎
香港電影金像獎(Hong Kong Film Awards,HKFA)是香港及大中華電影界最重要的獎項之一,創金像獎立於1982年,每年由香港電影金像獎協會組織與頒發,
旨在鼓勵優秀香港電影的創作與發展的獎項,是香港電影業界年度最重要的活動,與台灣電影金馬獎和中國電影金雞獎並稱為華語電影最高成就的三大獎,一般於每年4月中旬在香港文化中心大劇院舉行頒獎典禮,頒發包括最佳電影、最佳導演、最佳男女主角在內的21個獎項。
㈢ 中國有什麼獲得國際大獎電影
1,《雙旗鎮刀客》所獲獎項:第三屆日本夕張國際探險與幻想電影節「最佳影片大獎」。
《雙旗鎮刀客》是由何平執導,高偉、孫海英、王剛等主演的武俠片。影片講述了男孩「孩哥」按照父親遺囑去雙旗鎮娶與自己定過娃娃親的「好妹」時遭遇土匪,最終殺死土匪為民除害的故事。該片於1991年在中國大陸上映。
2,《火焰山來的鼓手》所獲獎項:第四十二屆柏林國際電影節「最佳兒童影片獎」。
《火焰山來的鼓手》是由中國兒童電影製片廠出品,廣春蘭執導,庫爾班江、阿依努拉主演的劇情片,於1991年在中國上映。
該片講述了在火焰山下的一個小村莊里,一個藝術天賦很高的農家孩子被藝術團發現,並培養成為一名優秀的鼓手的故事。
3,《大紅燈籠高高掛》所獲獎項:第48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銀獅獎。
《大紅燈籠高高掛》是由中國電影合作製片公司出品的劇情片,由張藝謀執導,鞏俐、何賽飛、曹翠芬、金淑媛等主演。該片改編自蘇童的小說《妻妾成群》。影片圍繞封建禮教展開話題,講述了民國年間一個大戶人家的幾房姨太太爭風吃醋,並引發一系列悲劇的故事。
4,《秋菊打官司》所獲獎項:第十四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金獅獎」和「最佳女演員獎」。
《秋菊打官司》是張藝謀執導的農村題材劇情片,由劉恆編劇,鞏俐、雷恪生、劉佩琦等主演,於1992年8月31日上映。該片改編自陳源斌的小說《萬家訴訟》,講述了農村婦女秋菊為了向踢傷丈夫的村長討說法,四處上訪,最終訴諸法律的故事。
5,《留守女士》所獲獎項:第十六屆開羅國際電影節(1992年)最佳影片(金字塔金獎)。
《留守女士》是上海電影製片廠攝制於1991年,主要劇情為:出國熱潮帶來了一大批「留守者「,女主人公乃青是一位丈夫在國外的「留守女士」。一次,她邂逅了一位妻子在國外的出租汽車司機嘉東,他們從相識到相互吸引,直至墜入愛河。
一度乃青從丈夫背叛的陰影中走了出來,並使她從情感封閉中解脫出來。然而,乃青和嘉東間的情愛和海誓山盟,並沒有徹底解決自身的孤獨、困惑、失落和危機。乃青在喪失依附之後,決定去尋找自我的價值。
㈣ 中國電影在奧斯卡上得過哪些獎
卧虎藏龍曾獲最佳外語片最佳配樂最佳攝影最佳美指,前兩年穎州的孩子獲得最佳短片。
㈤ 中國有哪些電影獎項
截止2019年中國電影獎項有:中國電影金雞獎、大眾電影百花獎、中國電影華表獎、香港電影金像獎、台灣電影金馬獎等等。
其中,中國電影金雞獎、大眾電影百花獎、中國電影華表獎並稱中國大陸電影三大獎;中國電影金雞獎、香港電影金像獎、台灣電影金馬獎並稱華語電影三大獎。
這五個電影獎項對華語電影的發展起著巨大的推動作用,是諸多優秀的電影作品及電影人的搖籃。
二十年來,中國電影金雞獎從誕生到學會走路進而開始成熟,逐步形成了自己比較鮮明的特點。這就是由各方專家評委通過聆聽多方咨詢意見,經學術討論和爭鳴,最後發揚民主、投票評選出各獎得主,從而比較准確地反映了這一年電影創作的最高水平。
應當說,在全國諸多類似評獎中,中國電影金雞獎開優良風氣之先,是可以引為自豪的。當然,中國電影金雞獎也並不是十全十美的,她還存在著疏珍漏珠的遺憾甚至失誤。也正是從這個意義上講,中國電影金雞獎本身還需要不斷改革完善,為中國民族電影事業的進步和發展不懈地做出貢獻。
㈥ 哪些中國人和中國電影獲得過奧斯卡獎
奧斯卡金像獎是由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主辦的電影類獎項,創辦於1929年。該獎項是美國歷史最為悠久、最具權威性和專業性的電影類獎項,也是全世界最具影響力的電影類獎項。中國電影沖擊過很多次奧斯卡但截止目前,只有李安指導的《卧虎藏龍》在2001年獲得第73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此外還有一些個人獲得過奧斯卡獎,我們一起來看看。
最佳外語片獎——《卧虎藏龍》
2000年7月8日,由李安指導,周潤發、楊紫瓊和章子怡聯袂主演的電影《卧虎藏龍》上映。故事很簡單,就是一個年輕女子習得上乘武功,偷取了絕世兵器行走江湖的故事。中間穿插了一段中年人的感情和一段年輕人的感情。其實當年我就覺得這部電影和我們傳統的武俠片有很大的不同,那時的我還沉浸在港片的武俠世界中,對這部電影絲毫不感冒。
不過老外比較吃李安這一套,他們覺得好看。這部製作成本1500萬美金的電影,最後全球收獲了2.05億美金票房,算是大賺了一筆,李安也一躍成為國際大導演。
此外獲得奧斯卡的還有:
蘇聰,獲得過奧斯卡最佳電影作曲獎,獲獎作品《末代皇帝》。
鮑德喜,獲得過奧斯卡最佳攝影獎,獲獎作品《卧虎藏龍》。
葉錦添,獲得過奧斯卡最佳藝術指導獎,獲獎作品《卧虎藏龍》。
1984年吳漢潤憑借《殺戮戰場》獲得奧斯卡最佳男配角獎,這是迄今為止唯一一個獲得奧斯卡表演類獎項的華人演員。不過吳漢潤是柬埔寨華裔,1980年移居美國,嚴格來說他不是中國人。
㈦ 中國有什麼電影獎
獎項和來歷都在這里了你自己看看吧。
1、中國電影金雞獎(1981年)
該獎始創於1981年中國農歷雞年。它是由中國電影家協會主辦的,由電影藝術家、電影評論家參與評選的專業性電影獎。獎杯以金雞啼曉象徵百家爭鳴,同時亦包含著激勵電影工作者聞雞舞、奮發前進的意義。該獎每年評選一次。
2、大眾電影百花獎(1962年)
中國電影百花獎(大眾電影百花獎),始創於1962年。百花獎作為國內歷史最悠久的電影獎,曾經有著廣泛的群眾基礎。它是由中國電影家協會所屬《大眾電影》雜志社主辦的,經由廣大觀眾投票產生的群眾性電影獎。它以百花盛開象徵影壇繁榮,鼓舞電影工作者為廣大群眾創作出更好的影片。該獎每年評選一次。
1964年停辦,1980年恢復舉辦(第三屆)。從1992年開始,金雞、百花合並舉辦、共同頒獎。但如今,百花獎和金雞獎已經不在同一個重量級,百花獎已經淪落成了一個小「配角」。
3、1949-1955年中國文化部優秀影片獎
4、第一屆上海國際電影節 1993年
第一屆上海國際電影節於1993年10月7日至14日在上海舉行。主會場設在上海影城,大光明等8家電影院為分會場。當時,有1100名中外賓客參加了這一中國首次舉辦的國際電影人士竟相聚首的盛會。中國導演謝晉、美國導演奧立弗·斯通、日本導演大島諸、香港導演徐克、澳大利亞導演保羅·考克斯、俄羅斯導演卡倫·沙赫納扎洛夫、巴西導演赫克托·巴本科組成國際評選委員會,在19部參賽片中評出了四項金爵獎和一項評委會特別獎,中國台灣中影公司出品的《無言的山丘》獲最佳影片獎,有30萬觀眾觀摩了來自33個國家和地區的167部參賽參展影片和評委個人影片回顧展。國際影片交易市場共有來自海內外16家製片商設展,成交額達2700多萬元。電影節還邀請了著名國際影星索菲亞·羅蘭、德博拉·拉勞、張藝謀、鞏俐、張曼玉等參加電影節有關活動。共有200餘名中外記者對電影節進行了采訪報道。經世界國際製片人協會的嚴密考查和論證,上海國際電影節被例在世界九大國際電影節之列。
5、第一屆中國長春電影節(1992年)
金鹿獎:《秋菊打官司》
編劇:劉恆
導演:張藝謀
6、中國電影華表獎
中國電影華表獎是中國電影的最高榮譽獎,其獎杯採用北京天安門城樓前的華表造型,每年由廣播電影電視部對前一年度完成的各片種影片進行評選。華表獎的前身是文化部優秀影片獎。始評於1957年,其間中斷 22年,從 1979年繼續進行一年一屆的評獎活動。 1985年文化部電影局調整建制劃歸廣播電影電視部後,更名為廣播電影電視部優秀影片獎。除 1986年與 1987年、1989年與 1990年合並評選外,仍為一年一屆,1994年開始啟用現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