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70年代的經典電影有哪些
1.《亂世佳人》
2.《魂斷藍橋》
3.《流浪者之歌》
4.《大鬧天宮》
5.《地道戰》
6.《橋》
7.《這里的黎明靜悄悄》
8.《佐羅》
9.《神秘的大佛》
10.《城南舊事》
11.《火燒圓明園》
12.《少林寺》
13.《自古英雄出少年》
14.《高山下的花環》
15.《少年犯》
16.《紅高粱》
17.《媽媽再愛我一次》
18.《人鬼情未了》
19.《黃飛鴻》
20.《霸王別姬》
21.《辛德勒的名單》
22.《重慶森林》
23.《陽光燦爛的日子》
24.《大話西遊》
25.《廊橋遺夢》
26.《泰坦尼克號》
② 電影里,4K、3D、IMAX這些概念到底什麼區別
文章轉自Hao4K影音
Hao4K影音:最新4K資源下載、4K播放下載教程、最新4K設備評測!
Hao4K專注4K家庭影音, 服務千萬家庭影音發燒友!
周末去看個電影相信現在是多數人的娛樂方式,但隨著影視技術的發達,電影院也越來越多「特色」,但你知道電影院里的3D/4D/IMAX/巨幕/杜比影院/全景聲/DTS:X 臨境音到底都有什麼區別嗎?不知道的還以往只是想騙你的錢……
先說結論在不考慮票價,只單純關注視聽享受的情況下,大概的建議如下:
第一梯隊:IMAX影廳和杜比影院--IMAX專屬片源的影片,首選激光IMAX,其次是普通數字IMAX;非IMAX專屬片源的影片可以盡量選擇杜比影院。
第二梯隊:Real D 3D, 中國巨幕,LUXE巨幕。
第三梯隊:4K普通廳,杜比全景聲廳,DTS臨境音。
第四梯隊:普通廳,ScreenX,各種4D廳等。
不過,如果不是什麼大片或者什麼特別重要的電影,我還是覺得等4K出來後和家人一起看一樣爽歪歪,特別是家裡有家庭影院設備的在家看個4K UHD藍光原盤效果也不會比普通電影院差多少!
如果感興趣可以讀下面的文章了解
比如,巨幕廳也很大,有的甚至比IMAX屏幕面積還要大,那需不需要多花那麼多錢去看IMAX?杜比為什麼還有「杜比影院」 和「杜比全景聲」兩種?DTS臨境音和杜比全景聲哪個更厲害?
畢竟現在電影都很推崇「沉浸感」,到底去看哪種才能獲得更為「沉浸」的視聽享受呢?
3D
首先大家最熟悉也最「頭疼」的就是3D版。因為很多影院在排片時只排3D版本,讓它成為了觀眾在購票時根本繞不開的選項。而且目前不管是搭配任何其他放映模式,都必須帶上3D眼鏡,很多人都覺得累贅。
普通3D的投影技術使用偏振光來製造出景深的幻覺,目的是為了讓觀賞更有沉浸感。但是亮度不足,畫面偏暗,重影,拖影等技術問題讓很多觀眾在觀賞普通3D版本時會感覺很不適。
因為種種原因,3D電影並不像最初推出時那樣,因為大家還有新鮮感而受歡迎,甚至成為了現在很多觀眾最排斥的一種觀影體驗,是不得已的選擇。去年美國電影協會(MPAA)報道也稱全球的3D票房同比下降了20%。
所以,如果大家希望觀賞到高質量的畫面,並且確實有其他選擇,那麼不用考慮,盡量不選普通3D版本就對了。
RealD 3D
RealD 3D是目前世界上最主流的3D電影放映技術,在全球數字3D市場擁有80%以上的份額。
RealD其實就是加在放映機鏡頭前的一個玻璃,以及配套的眼鏡和金屬銀幕。但這樣的技術帶來的最大優勢就是比其他的3D系統更亮。
RealD 3D 技術使用了圓偏振光來產生立體圖像投影,可以讓觀眾能夠傾斜地觀看,而不會看到重影或圖像變暗,比普通3D的觀影感受要輕松很多。
IMAX
雖然IMAX技術從上世紀70年代就開始發展了,但IMAX和3D電影在全球的風靡要歸功於2009年的《阿凡達》,由於阿凡達是第一個全程運用IMAX+3D技術進行拍攝、製作和放映的,在當時確實讓影迷感受到了耳目一新的觀影體驗。
IMAX的最大的特點就在於擁有巨大的屏幕,除了畫面更大,對於一些有專門IMAX版本的電影,甚至還可以欣賞到多出標准DCP格式26%的畫幅。所以對於提供IMAX專屬片源的電影來說,IMAX畫幅就意味著能夠在畫面中看到更多圖信息。
1995年的《阿波羅13》是第一部進行IMAX DMR轉制的影片,而最先在製作階段就開始使用IMAX攝影機進行拍攝的電影是克里斯托弗.諾蘭的《蝙蝠俠:黑暗騎士》(2008)。並且隨後在《黑暗騎士崛起》,《星際穿越》和《敦刻爾克》中都一直使用IMAX攝影機拍攝,可謂是這種拍攝格式的最大擁躉者。
除了諾蘭的電影,《變形金剛》,《碟中諜》,《星際迷航》,《星球大戰》和《漫威系列》等很多好萊塢電影也使用了IMAX拍攝。
而《復仇者聯盟3:無限戰爭》和《復仇者聯盟4:終極之戰》也是目前為止公映的僅有全程用IMAX攝影機拍攝的電影,也就是說全程的畫幅都是打開的。
圖片包含的亮度信息越豐富,明暗和色彩表現也更生動。所以和傳統投影相比,杜比影院呈現的圖像就看起來就不會那麼模糊或者灰濛蒙的一片。
激光IMAX vs. 杜比影院
總體來說,大部分的IMAX綜合體驗會比中國巨幕好,但是中國巨幕的高性價比讓很多觀眾把它當做是看巨幕的首選。
不過我又發現,4DX功能介紹的這張圖上有一個「掃腿」看起來非常厲害,感覺如果是看一部恐怖片,這應該是非常值得一試的體驗。
③ 70mm膠片相當於什麼畫幅
IMAX 3D和70毫米膠片
東莞萬達國際影城 為什麼70毫米膠片比IMAX3D還要貴 是不是70毫米膠片也是IMAX 3D的?
...展開
5人回答
今年新茶
2010-01-11
TA獲得超過547個贊
關注
謝謝你的關注
您這個問題其實存在三個感念,即:IMAX、3D和70mm膠片IMAX:是加拿大的IMAX集團所研發的一種巨型銀幕電影。IMAX源自英文「Image Maxium」(圖像最大化),是世界一流的娛樂科技公司美國IMAX公司及其IMAX影像系統的簡稱。由IMAX公司發明並不斷加以完善的IMAX電影系統集電影技術之大成,擁有最大的銀幕、最清晰的圖像、最高的精密度、功率最強的放映設備以及最高級的六聲道多喇叭音響系統。IMAX電影使用70毫米15尺孔的電影膠片,其矩形銀幕可高達七八層樓,球形銀幕的直徑可長達30米。觀看影片的觀眾尤如身臨其境,與電影場景渾然一體,能夠獲得與其他各類電影截然不同的、全身心的感受。除了一般的IMAX影片之外,IMAX後來又發展出了IMAX-3D以及IMAX-DMR這兩種新的技術,所以IMAX電影並不一定是3D立體電影。3D立體電影設計是透過觀眾所戴之3D立體眼鏡分別接收左右眼影像後譯解成3D立體的效果。傳統的3D膠片技術,將左右眼視覺影像同時存放在同一個膠卷中,,而IMAX 3D技術不僅使用世界最大的IMAX底片,並且使用雙膠片分開錄制、播放左眼及右眼的影像,使得影像更立體清晰,色彩也更鮮明。而70mm膠片只是區別傳統35mm膠片的另一種錄制載體。70毫米膠片寬銀幕畫幅寬高比為 2.2:1,其膠片上的畫幅面積為35毫米遮幅影片畫幅面積的 4倍以上。因此,放映時放大倍率低,畫面質量好,而且都採用立體還音,能給觀眾較強的臨場感。這種電影的代表是美國托德 -AO系統,該系統的特點是用65毫米底片進行拍攝,印片時印到70毫米的正片上,拷貝上有6路立體聲磁性聲帶,5路供銀幕後揚聲器用,另一路供觀眾廳周圍的環境效果揚聲器用。近年來由於彩色膠片的清晰度和顆粒度都大有改善,鏡頭性能有所提高,用35毫米膠片拍攝原底,通過變形光學系統印片而獲得70毫米拷貝的方法也得到應用。
④ 電影《哈姆雷特》有幾個版本
如果無聲片和電視電影版包括在內,至少三十多個版本,1948年的黑白版最為經典。
《哈姆雷特》的拍攝於1994年9月開始籌備,肯尼思·布拉納和製片搭檔大衛·拜倫及製作設計師蒂姆·哈維得到了城堡石娛樂公司的投資,該片耗資1800萬美金 。
該片是英國25年來第一部用70mm寬銀幕膠片拍攝的電影,在謝伯頓製片廠的五個攝影棚中拍攝完成,外景則完全取自牛津郡的布倫海姆庄園。
(4)70mm電影有哪些擴展閱讀:
影片評價:
該片中演員的服飾是現代華麗的,同時基本沒有改動場景和台詞,成功地再現了莎士比亞的原著。該片內外景設計都保持19世紀斯堪的納維亞的新古典主義風格,背景色彩是肅殺的冬季和皚皚白雪,似乎在潔凈的外表下隱藏著罪惡與陰謀,也為悲劇的發展鋪墊了陰冷的視覺色彩。
導演布拉納在片中大量使用了蒙太奇手法,在敘述過程中加入閃回的影像。這樣就把莎士比亞戲劇的語言美和電影的視覺美完美地結合起來 。
該片更符合當代觀眾的欣賞口味。由於選用流行明星、華麗場景等籌碼使影片不再像舊版那樣不注重節奏感,氣氛也變得活躍了。
在表現哈姆雷特癲狂的場面時,導演巧妙地運用了鏡子的折射性。當畫面中出現無數的鏡子反射著哈姆雷特痛苦的身影時,給觀眾的視覺沖擊力遠遠比前版本庸俗的床戲來得震撼。藉由該片,觀眾得以看透這個充滿報復、背叛、慾望、野心的故事,而其中錯綜復雜的政治局面與哈姆雷特的瘋狂心態,更值得細細玩味 。
⑤ 《天地玄黃》這部紀錄片到底講的是什麼
以地球與人類的進化,及人類與環境的關系為題材的紀錄片。電影採用70mm的膠片攝制,攝影足跡遍及六大洲的24個國家,呈現給你一次環球的,充滿韻味的超凡之旅。
電影跨度多變,從中國、巴西、科威特、美國、歐洲多國及其他國家,捕捉的不僅是和諧,還有人和自然在這片土地上經歷過的苦難。不管怎樣,單用語言無法描述他的奇妙,Barake需要你用心去看,去感覺,去體會,才能明了它的精髓。
這部影片在剛推出時評價極高,被一些瘋狂的影評家稱為「二十世紀最偉大的紀錄片」。幾年前甚至有人聲稱如果被流放到荒島上,唯一願意攜帶的電影就是它。
(5)70mm電影有哪些擴展閱讀:
幕後製作
導演Ron Fricke為了拍攝這部電影,帶著三個拍攝小組,花費14個月,走遍了六大洲的24個國家。共耗費四百萬美元。對於這部無需支付演員的高額出場費的電影來說,投資是相當可觀的。如此高投入的另一個原因是拍攝器材,它使用昂貴的TODD-AQ 70毫米格式。
為了讓空曠的民族音樂,配以各個國家的文化重要場景,弗里克花費400萬美元、用了5年時間奔波全世界25個國家和地區取景。
該片中日本長野溫泉里泡澡思考的狒狒、養雞場傳送帶上的小雞、夏威夷火山國家公園,這些都成為後人無法逾越的經典鏡頭。
⑥ imax與球幕電影有什麼不同
球幕電影 又稱「圓穹電影」或「穹幕電影」。20世紀70年代出現的一種大銀幕電影。拍攝及放映均採用超廣角魚眼鏡頭,觀眾廳為圓頂式結構,銀幕呈半球形,觀眾被包圍其中,視銀幕如同蒼穹。由於銀幕影像大而清晰,自觀眾面前延至身後,且伴有立體聲環音,使觀眾如置身其間,臨場效果十分強烈。
球幕影院動感球幕電影廳採用70毫米放映設備,半球形銀幕趲直徑達18米,觀眾觀看電影時,整個畫面布滿球體,視而不見銀幕邊緣,透射型的金屬銀幕,六聲道的立體聲效果,使觀眾享受變化萬千,栩栩如生的萬千氣象。影廳內的動感平台,是集液壓、電器自動化控制、計算機動畫為一體的高科技系統工程,當您坐在平台載體上,整個載體能上下升降,左右傾斜,前後俯仰,即可摸擬航天器去邀游太空,也可摸擬潛水器,飽覽海底世界的奇特景象,隨著逼真的畫面和平台載體的活動,讓人不由自主的進入角色,造成十分真實和驚險刺激的特殊感覺。
[編輯本段]球幕電影
穹幕電影是一種放映銀幕為穹形的電影,也叫「球幕電影」。其穹形銀幕是寬銀幕發展到極限,轉而又向天空發展而成的,它就像一口大鐵鍋一樣把觀眾罩在下面。這種穹形銀幕最早是半穹形的,1939年,在紐約舉行的一次世界博覽會上,有人用五台放映機把一幅幅巨大的合成畫面放映在半球形的銀幕上,當時,看到這種電影的人們紛紛贊嘆不已。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有的國家曾經把敵機的形象放映在這種穹形銀幕上,供防空訓練用。70年代才發展成全穹形。目前,穹幕電影多採用單機拍攝,單機放映方式。拍攝時用帶魚眼鏡頭的65mm或35mm攝影機,放映時一般採用帶魚眼鏡頭的70mm放映機。有一家電影院專門上映這種電影,銀幕的形狀是大半個圓穹頂,穹的直徑有25米,高度大約18米,一直延伸到整個觀眾席的後面,好像半個巨大的球罩在地上似的。觀眾是通過專用的地道進到「球」里去看電影的。在這種奇特的銀幕上曾經放映過有關星際航行以及阿波羅宇宙飛船登上月球探險的影片,效果特別好。我國已有幾座穹幕影院,最有代表性的是北京中國科技館穹幕影廳,該廳於1995年8月建成,銀幕直徑27米,有500個座位。已放映的影片是美國70mm影片《大峽谷》和《飛向太空》。
這種電影在拍攝和放映時,所需要採用的魚眼鏡頭是一種視角特別廣闊的特殊鏡頭,它的構造和功能像魚的眼睛一樣。我們人類的眼睛,在不轉動頭部也不轉動眼球時,只用一隻眼睛,左右看到的清晰范圍大約是50°。魚類的眼睛可以看得比我們人類寬廣得多,達到了180°。因此,人們就把視角特別寬廣的鏡頭稱作魚眼鏡頭了。
目前,穹幕電影已成為進行科學研究和科學普及的理想工具,特別是在太空、海洋、軍事、大氣物理等科學領域里,更能發揮出它顯著的優越性。
在穹幕電影院里,座位一般是設計成躺椅形式,這樣,觀眾仰望穹頂就不用費勁,能非常舒服地觀看。
穹幕電影是近20年來發展起來的一種新形式電影。高清晰度超大穹型畫面,超出觀眾的視野范圍,觀眾猶如置身於場景之中,加上全方位六聲道立體音響配音,有著極為真實的臨場效果。
穹型銀幕的直徑大小,直接影響著廳內觀眾的容量。建在中國科技館內的穹幕電影廳,屏幕直徑達27米,整個屏幕面積近1000平方米,電影畫面可達860平方米,可容納觀眾500人,是當今世界上同類影院中最大的之一。穹幕電影以超人眼視角的畫面和逼真的立體音響效果,成為當代電影技術的一支奇葩。目前,只有北美、西歐和亞洲少數國家建造了穹幕影院。
由於穹幕電影廳建築主體是個半球,而且球的直徑又是那樣大(穹幕影廳球體外殼直徑達35米),因而在建築施工上,本身上就比一般建築復雜得多。像球網架安裝、屏幕的固定,廳內排氣換氣,消防報警等施工項目,都是建築過程中的難點。特別是在建築聲學處理上,更是關鍵。為了避免和減少球體中心處的聲聚集,不能將聲聚焦中心設計在觀眾座位上,而設在觀眾的上方。從放映系統看,由於普通35毫米電影的屏幕只有幾十平方米,放映機的氙燈用到2至3千瓦,甚至要用到15千瓦。如此大的光源,冷卻散熱成了最大的技術難點之一。因此有的放映設備在鏡頭處不僅要用風冷,而且加水冷。此外,入遇機魚眼鏡頭是其另一個技術關鍵,它不僅光通量大、呈像清晰度高,而且要設法消除色差和盡量減少球差以降低畫面變形。由於70毫米影片比35毫米影片面積大幾倍,放映時影片輸片速度相應加快,因此,70毫米影片系列,包括70毫米5孔、8孔、10孔、15孔等規格。加拿大首先推出70毫米15孔影片,影片採用橫向水平輸片,畫幅大,質量好。美國和日本等國推出70毫米8孔、10片孔影片,採用垂直輸片方式,技術上比15孔片相對簡單,性能價格比較好。目前,中國科技館穹幕影廳正在放映的70毫米10孔影片「大峽谷」,就是由日本五藤光學研究所引進美國70毫米15孔底片,縮制拷貝而成的。
從還聲系統分析,與傳統的影片塗磁或聲光轉換方式對比,穹幕電影採用多軌錄音機放音方式,通過多路專業音響設備放音,達到理想要求。為了進一步提高還音質量,目前國際上個別穹幕電影廳已採用多路激光還音方式。中國科技館穹幕電影廳的還音方式,是靠一台八軌錄音機把磁帶上六個聲道的伴音號作為聲源,經過多級信號處理放大後,由屏幕背後六組音箱喇叭放音。
[編輯本段]為什麼穹幕電影廳建在科技館
為什麼穹幕電影廳建在科技館,而不是作為一般的娛樂設施?這要從魚眼鏡頭講起。在放映距離相同的情況下,鏡頭的焦距越短,放映出的畫面就越大,焦距16毫米的魚眼放映鏡頭,水平放映角可達180度,垂直放映角達128度,使用魚眼鏡頭放映的穹幕電影,是目前觀眾視野最大的一種電影,因此,它特別適宜用來表現太空宇航、天文、海洋海底等內容。影片的身臨其境感,彷彿把觀眾帶到冥冥太空或浩瀚的海洋,人們好象翱翔在高山峽谷之間,或顛簸於激流險灘之中。可以說,穹幕電影是當代最具表現力和感染力的科普教育手段。因此,國內外穹幕電影大都被使用在科技館、博物館、天文館、宇航館、太空館等科普教育場所。例如,法國拉維萊特國家科學技術和工業博物館、加拿大渥太華人類博物館、香港太空館等都建有世界著名的大型穹幕電影廳。據不完全統計,世界上已建成各類大型70毫米電影廳138座(含穹幕與大屏幕)。
【IMAX簡介】
為了加強電影的視覺震撼。在IMAX之前,出現了兩種大畫面放映系統:Cinemascope和VistaVision,這兩套系統由於各方面的原因,諸如安裝復雜、操作困難、畫面質量不穩定等影響了可觀性。因此都沒有得到推廣,IMAX的三名加拿大發明者(Graeme Ferguson、Roman Kroitor和Robert Kerr)早先也研究與Cinemascope相仿的多投影機大銀幕放映系統,但他們在1967年蒙特利爾世界博覽會上的試驗不夠理想,出現了不少技術問題,因而促使他們轉向研發新的單放映機、單攝影機式的大銀幕放映系統。最終催生了IMAX的問世。
IMAX影片為了大幅增加影像的解析度,而採用了特殊的65毫米底片及其專用攝影機攝制,然後沖印成70毫米膠片,傳統70毫米膠片的影像尺寸為48.5毫米×22.1 毫米,而IMAX膠片的影像尺寸為69.6毫米×48.5毫米,即「15/70」格式——膠片每格上有15個齒孔。因此,IMAX影片的每格畫面的感光面積是普通35毫米膠片每格畫面的10倍、傳統70毫米膠片的3倍。從而決定了在「巨幕」上投放出的影像比一般電影更清晰、更亮麗。這種膠片的拷貝非常笨重,放映時需要專門的起重設備或集合多人之力才能搬動。由於尺寸比一般的膠片大得多,所以IMAX膠片的進片速度也是一般膠片的三倍,每6毫秒就放映一格,每1秒鍾放映的膠片長1.7米,每分鍾則是102.6米,因此,時長兩小時的IMAX影片,其膠片長度有12.312公里。
因為傳統70毫米膠片在放大500多倍(即布滿銀幕)後圖形不穩定,因此IMAX特別採用一種「波狀環行」(Rolling Loop)的技術用於影片放映,增加了一個壓縮空氣裝置來加速膠片傳動,並把一個圓柱形鏡頭放在放映機前端,在放映過程中保持真空狀態。IMAX放映機用螺釘固定,四顆螺釘和齒輪把放映機固定在完全水平的狀態。IMAX放映系統還通過增加凸輪控制臂來抵消放映過程中的細微晃動,而其快門長度也比傳統設備長大約20%。放映機的燈泡亮度驚人,功率最大(15千瓦)的IMAX放映機發出的燈光,甚至在月球上都能看得見。所以,IMAX放映系統造價高昂,而且重達1.8噸以上。
IMAX放映機精密度最高,功率最強,達到了前所未有的先進水平。其運作的可靠性及穩定性的關鍵所在,是採用了獨特的"波狀環行"(ROLLING L00P)進片技術;這項技術是使電影膠片如波浪般沿水平方運行。在放映過程中,每一畫格都由真空裝置牢牢吸附在鏡頭的後部,使畫面的穩定性大大超過任何常規標准,而圖像更是水晶般清晰。IMAX放映機15千瓦的燈箱的功率之大,人的肉眼可以看見它在月球上發射出的光點。
IMAX體驗中的一個重要因素是它的音響。IMAX六聲道超級音響系統包含有超低音頻道。專門為IMAX影院設計的Sonics聲源均衡喇叭系統是影院內每個地方的音量和音質完全相同,觀眾無論坐在哪兒都能享受同樣質量的音響效果。為了使聲音傳播暢通無阻,銀幕上還有成千上萬個小孔。同時,大坡度的座位設計使得每個觀眾的視野無阻礙。
IMAX影院的構造也與普通電影院有很大的分別。根據形狀的不同,IMAX銀幕分為矩形幕和球形幕兩種,前文所述的標准IMAX幕尺寸指矩形幕,而球形幕的直徑可達三十米。球形幕主要放映全天域電影(IMax Dome,舊稱OmniMax)。此類電影採用「魚眼」鏡頭拍攝,使得180度的景物能成像於平坦的膠片上。放映時再採用另一個魚眼鏡頭即可讓全景重現銀幕。
由於IMAX畫面解析度極高,觀眾可以更靠近銀幕,一般所有座位的范圍都在一個銀幕的高度內 (而普通傳統影院座位跨度可達到8~12個銀幕)。而且座位傾斜度也比一般影院大(球形幕的放映廳傾斜度達23度),以便觀眾能夠更好地面向銀幕中心。
IMAX3D則是IMAX立體影片的放映技術, IMAX3D使用兩盤IMAX專用的15/70膠片,一盤膠片對應一隻眼睛,通過偏振過濾眼鏡或紅外同步系統配合電子眼鏡以提供兩個單獨的圖像。結合IMAX巨幕,IMAX3D能夠產生逼真的全視野立體效果。IMAX
⑦ 球幕電影的簡介
動感球幕電影廳採用70毫米放映設備,半球形銀幕趲直徑達18米,觀眾觀看電影時,整個畫面布滿球體,視而不見銀幕邊緣,透射型的金屬銀幕,六聲道的立體聲效果,使觀眾享受變化萬千,栩栩如生的萬千氣象。影廳內的動感平台,是集液壓、電器自動化控制、計算機動畫為一體的高科技系統工程。當您坐在平台載體上,整個載體能上下升降,左右傾斜,前後俯仰,即可摸擬航天器去邀游太空,也可摸擬潛水器,飽覽海底世界的奇特景象。隨著逼真的畫面和平台載體的活動,讓人不由自主的進入角色,造成十分真實和驚險刺激的特殊感覺。
穹幕電影是一種放映銀幕為穹形的電影,也叫「球幕電影」。其穹形銀幕是寬銀幕發展到極限,轉而又向天空發展而成的,它就像一口大鐵鍋一樣把觀眾罩在下面。這種穹形銀幕最早是半穹形的,1939年,在紐約舉行的一次世界博覽會上,有人用五台放映機把一幅幅巨大的合成畫面放映在半球形的銀幕上,當時,看到這種電影的人們紛紛贊嘆不已。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有的國家曾經把敵機的形象放映在這種穹形銀幕上,供防空訓練用。70年代才發展成全穹形。穹幕電影多採用單機拍攝,單機放映方式。拍攝時用帶魚眼鏡頭的65mm或35mm攝影機,放映時一般採用帶魚眼鏡頭的70mm放映機。有一家電影院專門上映這種電影,銀幕的形狀是大半個圓穹頂,穹的直徑有25米,高度大約18米,一直延伸到整個觀眾席的後面,好像半個巨大的球罩在地上似的。觀眾是通過專用的地道進到「球」里去看電影的。在這種奇特的銀幕上曾經放映過有關星際航行以及阿波羅宇宙飛船登上月球探險的影片,效果特別好。我國已有幾座穹幕影院,最有代表性的是北京中國科技館穹幕影廳,該廳於1995年8月建成,銀幕直徑27米,有500個座位。已放映的影片是美國70mm影片《大峽谷》和《飛向太空》。
⑧ 中國70年代電影有哪些
1.《點指兵兵》
由珠城製片有限公司、藝高娛樂公司於1979年出品。該片章國明執導,王鍾、金興賢、張國強、劉詩棣、陳植槐、許炳森等領銜主演。
主要劇情是:一個醉心槍械的年輕人慾投考警察,因有眼疾未被錄取,造成心理不平衡而四處殺人。警方成立特別組緝捕他,一個初出茅廬的警察與兇手狹路相逢,最後將他槍殺。
2.《蝶變》
是由徐克執導,張國柱、劉兆銘、米雪、黃樹棠主演的古裝驚悚懸疑電影。影片講述了一群武林高手發明了強大的火葯武器,最後卻因為內訌和互不信任而同歸於盡,使秘密淹沒於地下的故事。
3.《瘋劫》
是由許鞍華執導,趙雅芝、張艾嘉、徐少強主演的驚悚劇情片。
影片講述了連正明發現好友李紈及其未婚夫突然被殺的許多疑點並揭開真相的故事。該片於1979年11月1日在香港上映。影片獲第17屆台灣電影金馬獎優等劇情片。
4.《蛇形刁手》
是1978年袁和平執導,成龍、袁小田、黃正利主演的電影。影片講述了兩大門派鷹爪門和蛇形門世代敵對,雙方都想將對方徹底鏟除的故事。
5.《鬼馬雙星》
是由許冠文執導,許冠文,喬宏, 何柏光,許冠傑等人主演的一部喜劇片。影片講述了老千鄧國文用意想不到的辦法逃脫追殺的故事。影片是1974年香港票房最高的電影。
《點指兵兵》劇情
沙展陳立基行事火爆,雖屢破大案,卻不被上司周幫辦認同,唯二人感情無損,周幫辦更與立基兒子牛仔感情融洽。新人阿榮被編進與立基同隊,見同僚們相處愉快,辦事認真,決心努力學習。阿標因視力不佳考不上警察,懷恨在心。
轉與大哥康及阿倫聯手行劫,阿標忿然將警察擊斃。立基與阿榮聯手調查,套到線索,警方即大舉進攻,雖讓阿標逃脫,卻仍能破案。周幫辦受到贊揚,唯擔心阿標。牛仔被阿標擄去。立基情急下獨自到石灘救回兒子,卻被阿標槍殺。
周幫辦、阿榮一眾神情黯然,警方大為緊張。阿標跟蹤至周幫辦女友商店,將周幫辦槍傷。阿榮欲助無從,反被阿標追殺。逃至大廈內,阿榮驚覺無路可逃,鼓起勇氣向阿標襲擊,幸運中用壘球棒將阿標擊殺。牛仔得周幫辦照顧,阿榮本對工作意興闌珊,但為周幫辦所勸繼續留任。
⑨ 現在用imax拍攝的電影除了《阿凡達》,還有什麼
實際上真正的IMAX控是諾蘭……當然他雖然支持IMAX,但是很反對3D(他覺得現在的3D技術還不夠成熟,例如看3D一定要戴眼鏡,不能同時做別的事,而且亮度還大打折扣)
他的黑暗騎士,盜夢空間以及明年上映的黑暗騎士崛起都有大量場景是用IMAX攝像機拍攝的。
ps:國內的大明宮傳奇也是IMAX影片,這部半個鍾頭的小短片從頭到尾都採用IMAX攝相機拍攝,是第一部國產IMAX3D電影。不過其內容坑爹,IMAX效果坑爹,3D效果更坑爹,個人認為是金鐵木的一大敗筆之作(他的很多紀錄片我覺得還是很好的……)。
⑩ 《星際穿越》一部讓人看哭100次的科幻片,算不算科幻片之首
我覺得《星際穿越》,說它是科幻片之首可能有些誇大,但它絕對是科幻片中的佼佼者。
一邊太空冒險,一邊是通俗情感戲。無論外表多硬科幻:蟲洞、黑洞、太空冒險、多維空間……核心仍是親情與愛。科學理論都是為感情服務的,用很硬的外殼包裹最柔軟的情感。也因為此,它不會是2001那樣嚴肅偉大的科幻片,但是卻有更飽滿的感情,以及淚點。
它的好,絕對不是因為探索未知世界與對人類未來的思考,也不是因為很硬科幻很有親情和愛的溫暖。最主要的,是它真的很美!一種在地球上永遠看不到的純粹自然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