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一個導演應該具備什麼技能
一個導演應該具備什麼技能
真正的電影導演到底需要具備哪些能力?以下就是我為大家介紹一個導演應該具備什麼技能,歡迎大家閱讀!
導演與影視藝術
十九世紀末法國魯米埃爾兄弟創造了電影藝術,電影的出現使導演的創作以文學劇本為基礎,運用蒙太奇思維進行藝術構思,編寫分鏡頭劇本和導演闡述,包括對文學劇本的構思,對導演影片主題意念的把握,人物的描寫,場面的調度以及時空結構、聲畫造型和藝術樣式的確定等。然後物色和提案提議選擇演員。並根據具體構思對攝影、演員、美術設計、錄音、作曲等創作部門提出要求,組織主要創作人員研究有關資料,分析劇本,集中和統一創作意圖,確定影片總的創作計劃。
除此之外導演還要按照製片部門安排的攝制計劃,領導現場拍攝和各項後期工作,直到影片全部攝制完成為止。藝術上沒有服從領導和聽命指揮,導演也不是片子的教頭,導演的意義就是組織片子的安排人之一和影片指導員,相當於大隊中的大隊輔導員和軍隊中的指導員。一部影片的.質量,在很大程度上決定於導演的素質與修養;一部影片的風格,也往往體現了導演的藝術風格。
一部好的影片離不開一個好導演,一個好導演一定也是個敬業的導演。
電影作為一門綜合的視聽藝術。包括劇本選材,角色設定,布景道具,演員表演,拍攝剪輯,到最終的後期製作宣傳播出;這些每個環節都需要導演精細入微的把控和參與。可以說一部影片製作完成,作為總設計師的導演無疑是工作最復雜,涉及環節最多,同時也是最勞心勞力的那一個。在以上過程中導演的藝術素養,眼界學識,經驗技巧乃至性格和生活習慣,都可能以微不可查的方式融入到最終的成片中,這些細節則會影響該部影片的藝術水準和影片質量。
一個好導演不論是對單個影視作品的製作發行,還是對整個影視藝術的發展進步,都有著非常重大的意義。
那麼導演應該具備什麼?
首先是要有相當高的文學修養,如果沒有讀過相當數量的中外世界名著和人文歷史,對人生社會有深刻的理解,絕對不可能成為真正的大導演。
哲學是人們理性認識世界的基礎,作為導演必須有理性認識世界,人類社會的能力,能從劇本文學中分析深掘出更多的理性內涵來,作為自己導演的最高任務。
在情感上導演必須感情豐富,這里有一部分天賦因素,能理解和抓住生活中情感的各種要素,使自己的作品有振憾人心的感情力度。
必須掌握導演學基礎,導演學引論的知識,知道戲劇組成矛盾的結構分配。
要完全了解世界三大戲劇體系斯氏,布氏,梅蘭芳體系的特徵與異同,以及現代戲劇的諸多流派特點,否則你就沒法從借鑒中尋找到最有藝術特色的戲劇樣式來。
音樂,美術,表演三大學科若是欠懂,怎麼樣來和音樂設計,舞台美術設計,乃至燈光服裝化妝對話,並且指導他們完成全劇統一的藝術形式。導演不懂表演,怎樣來指導演員排戲?真正當一個好導演不容易啊!很多人羨慕導演這一工作,很多人想當導演,很多人也稱自己是導演,所以我誠心地希望從上述六大知識領域勤奮!不要只學導演的脾氣!
概括而言
導演的主要工作內容包括:
研究和分析劇本,為劇本找到恰當的表達形式;
與製片聯合提名和推薦演員角色人選;
根據劇本和拍攝要求選擇外景或指導搭建室內景;
指導道具組完成道具的准備和布置工作;
指導現場拍攝工作;
與出片方商討作品的宣傳計劃;
拍攝現場的燈光、 劇務、 演員、 攝像、 錄音、 美術、 化妝、 服裝。
其實,最重要的是情商,是與人溝通的能力。想像力、藝術感悟什麼的是得有,但要真沒有,只要有一個專業的團隊,還是能把他們都調動出來。所以關鍵還是如何駕馭團隊,與團隊合作的能力。
情商第一,藝術感覺第二。藝術感覺包括專業技能上最重要的是畫面感。因為電影還是以畫面為主來講故事的。畫面感不是說特別強調或者善於製造視覺效果或器官,而是拿到文字,就能想出畫面,並且知道怎樣用畫面去表現這個文字或是想法。
2. 真正的電影導演到底需要哪些能力
往期精彩內容:
淘夢完成9000萬B輪融資導演,有人罵你影視圈的潛規則電影劇組構成珍愛生命,遠離劇組諾蘭電影分鏡副導演的職能《頤和園電影劇本周星馳電影分鏡「殺青」的含義黑澤明電影分鏡4位天才導演20個經典拍攝手法成為導演需要拉多少片影史上無法超越的1994年徐克分鏡手稿17部電影分鏡奧斯卡88以來最佳攝影一個製片團隊的構成史上最美100幀畫面敦刻爾克故事板導演的對話場景《陽光燦爛的日子》分鏡10部最佳配色電影電影分鏡表3種表現類型劇組人值得被尊重世上大多是副導什麼樣的人適合做導演
更多影視干貨請點擊菜單欄或歷史消息
(添加備注職業城市)
真正的電影導演到底需要具備哪些能力?認真看完這篇文章,你不會失望!
我們常說「真正意義上的導演是將電影文學劇本轉化成視聽語言的總的負責人,是影視藝術的創作者」,在這個層面上,導演是具備一定藝術修為的藝術家,同時也是對劇作、攝影、照明、音響、剪接等電影每一環節了如指掌的技術家。
但是我們不能忽視的是,導演也是生活在社會中的個體,豐富的生活閱歷與思想感悟會培養一個導演獨特的思想意識,讓導演創作出富有靈魂的作品,形成自己的風格,從這個層面上說,導演是一位思想家。
細數知名的大導演,他們背後都有道不完的故事,都會用自己獨特的思想去闡釋自己的作品當導演沒有成名前,需要在生活的艱苦中磨練,需要在孤獨中創作,而當頂著壓力終於將凝結了全部精力、心血的電影作品推上銀幕之後,收獲的可能也不全是觀眾的掌聲......所以成功的導演還必須有強大的心理素質,必須是一位能夠忍受孤獨、敢於逆流而上的哲學家兼勇士。
李安導演畢業後失業在家,36歲時才拍出自己的第一部長片電影《推手》
當年馮導只是提出想建立電影分級制度,並沒說取消電影管理制度,就遭到很多人的口誅筆伐。看到這里,你是不是開始畏懼導演道路的遙遠而艱辛?
其實,並不是非要具備以上條件才可以做導演,那是真正意義上的導演,而現在市面上二流的「導演」也很多,他們可能只是為了博得導演的頭銜圈錢,拍攝了某部不成情節的爛片、短片就自詡為「知名導演」。
在很多拍攝現場,你很容易認出他們來。他是現場最白痴的一個,一屁股坐在監視器前從開工到收工,通常不懂攝影,不懂分鏡頭,不懂表演,叫聲"cut"和"ok"就是他的全部工作。
你可以選擇成為二流導演,也可以選擇成為一流導演,至於成為哪一種導演,視乎你的選擇,天分,毅力,還有運氣。但是,我們相信,每個想做導演的人,都是懷揣著做一流導演夢想的人。
庫布里克:導演如果能夠處理就去處理,如果不能就去選擇
庫布里克曾經說「導演如果能夠處理就去處理,如果不能就去選擇。」這個看法說明了兩點:一是導演要具備電影導演的創作能力;二要有判斷能力,特別是敘事和造型表達的能力;我們可以籠統的稱之為藝術感受力和直覺。
但是這種說法還是很模糊,很籠統,究竟好的導演需要什麼樣的創作能力呢?在你拍片之前,還是不要急於下手,看看成功導演需要具備哪些能力,從這些能力出發,培養自己,才會離導演越來越近。
1、敘事能力
這里指的不是講故事的劇作能力,而是用鏡頭內部信息和鏡頭之間關系的組合來形成故事信息量的能力。這里涉及到剪接思維,是比較大的剪接觀念的體現。這一過程,主要體現在分鏡頭階段,當然,實拍和後期也會有所運用。
2、組織情節的能力
在劇本給定故事的情況下,不同的導演會有不同的情節組織方法,當然,編劇也可以給定明確的情節。這里推薦去看《辛德勒的名單》,其中有個獨臂工人被殺的段落,這一故事段落被導演分成4個情節,相互穿插,體現了導演非常強大的對情節理解和組織的能力,嘆為觀止。
其實仔細研究經典作品的話,你會發現,能夠經久流傳的好電影,其故事情節組織的都比較嚴密,這也是中國電影目前亟需提高的地方。
3、現場能力
斯皮爾伯格說過,自己是美國導演中鏡頭位置感最好的人,對於這點,很多低級導演會認為攝影師可以幫助你,他們會找到更好的機位。攝影師也許會有更合理准確的機位感,但是,他仍然達不到你對全劇的理解高度和全面性。
一個成功的導演,不要指望攝影師、美術師等等做更多,你可以不會攝影技術,不會美術設計,但是你一定不能不懂怎樣用攝影畫面表達某一特定內涵,怎樣的色調可以幫助加強電影主題......成功的導演,需要具備較強的現場能力,而這種能力的培養是建立在導演對攝影、美術、音樂等藝術素養積累的基礎上的。
4、文學感悟能力
這里的文學能力不是文字寫作能力,而是對電影作品中人性、情感的把握,我們暫且稱為文學感悟能力。最高明的藝術作品是做感覺的,一部電影作品之所以能成為經典,是因為其中大都反應了人類生活中值得記憶的事件,觸動了人們內心共有的情感,這些情感的表達或悲或喜或勵志,無不從人性出發。
導演要有能力把握這種人性,感悟情感,並且准確的表達,豐富的生活閱歷及文學閱讀、導演個人的思考可以幫助導演培養這種能力。
5、「造型」表達能力
攝影師和美工都是很據導演的要求去工作的,導演的要求必須是具體的,而不是類似「感覺再唯美點,你再弄的狠點」這種似是而非的語氣。如果這樣,那麼,執行者將不能准確執行,有時候甚會曲解你的要求。
所以,如果你不具備這種造型表達能力,當你感覺不好時,也會什麼都說不出來,這是導演對影片失控的表現。
6、剪接能力
這是後期剪接的技術性工作,導演不必有很高的剪接技術,但是必須有敏銳的剪接思維,只有具備這種思維,導演才知道現場該如何拍攝,拍出的素材怎樣才能在後期進行有效剪接組合。
當然還有進一步的剪接技巧——鏡頭辯證關系,這是剪接深入強化敘事的表現,例子很多,很多大師都有精彩的處理,安東尼奧尼,斯通、岩井俊二,楊德昌等都有了不起的辯證關系。
看完這些,您是否真正找到了培養導演能力的方向?而如果一開始能從這些方面去培養自己的導演意識及能力,只要能堅持下來,相信距離導演夢一定不會太遙遠!
【相關書籍推薦】戳二維碼即可購買
【導演創作完全手冊】
分鏡頭腳本《陽光燦爛的日子》分鏡滑動變焦反轉情節分鏡表3種類型電影片頭成龍喜劇電影主題形態第四面牆攝影大全CG特效鏡頭30式黑澤明色彩講故事用構圖講故事調色大全形色愛喝牛奶大導最愛的焦距劇組人諾蘭電影劇本鳥瞰鏡頭安東尼奧尼視覺喜劇教父三部曲今敏剪輯手法《鬼子來了》劇本電影中的暴力元素電影史上的25個特效劇本分解表奧斯卡大導頂級分鏡大全動作片大衛芬奇電影中的懸疑宮崎駿分鏡權利的游戲劇本秘密
3. 具備了哪些基本素質的人才能當電影導演
清晰的口頭表達和良好的文字表達,思維清晰,表達的意思邏輯嚴密,(語速不能太快, 口音不能太重)文學修養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導演的藝術修養。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獨立判斷能力,藝術的感受能力。
4. 一個好的導演必須具備哪些能力
你必須有文學基礎,美術基礎,音樂基礎(這三個估計嚇倒很多人了)
最起碼的電影理論知識,
對鏡頭要很有感覺,對於剪輯要求有天賦,燈光,服飾等等等
此外,要有組織能力,溝通能力,指揮能力(場面調度),協調能力
等等
這不是針對一個導演的要求,而是一個好的導演的要求
你知道,在國內好的導演少的可憐
5. 導演需要具備哪些能力和素質
當大家一致認為你已經瘋了,無可救葯了,你就具備了當一名導演的基本素養。然後無堅不摧的信心認為他們都是精神病,抑或凡夫俗子。
6. 電影導演需要具備哪些技能
熱愛電影的人不少,學習電影導演的學生很多。但是學成後做上導演工作的少之有少。為什麼呢?電影導演需要具備哪些技能呢?下面就一起來了解看看吧!
因為不會拍電影,所以就無法加入電影創作隊伍。道理很簡單。
於是抱怨學院。於是舉出若干沒有進入專業院校成為導演的人的例子,試圖證明院校學習無用,然後眼睜睜地看著導演們該拍戲拍戲、該得獎得獎,然而這些導演絕大多數都出身於院校。
學院有沒有問題?
有。主要問題是,所有的中國大學都被安排了大量文化政治類基礎課,無論是本科還是研究生階段,此類課程都占據了1/4~1/3的課時總量。反觀國外電影類學科,此類課程少之又少。專業課程量不足,是學院的最大問題。
為什麼北京電影學院總是能夠保持業界內的優勢呢?其實,他們也有相當多的課時被硬性劃分給文化政治類課程所用,但是大量的電影資料、每周例行的影院觀摩、來來往往的電影大師、周邊便利的電影環境,令電影學院的學生們在「二課堂」中補充了大量的 營養 ,足以補上課內的損失。
在所有學生作品比賽中,電影學院的作品都占據著壓倒性的優勢。
其他學校不是也經常得獎嗎?
那是因為:一來評獎很多,全球每年好幾千,國內也有好幾十;二來大部分評獎都有鼓勵、普惠的性質,獲獎面大本身就是評獎的目的。
在學生作品的含金量方面,差距可就太大了。這絕不是請一個電影學院 攝影 師就能夠解決的,也不是自己搞幾個沙龍就能夠解決的。一些師生常說:「電影學院也沒有什麼神秘的!」這話一出口,就已經承認自己的差距了。
戰斗機能夠飛上天,風箏也能飛上天。這種比擬太殘酷了。但就是這么回事。
電影學生的畢業後成團成組地加入電影產業,其他學生中只能零星加入。所以就有一些說法滋生:「他們有門路。他們有背景。」這種思維習慣令人瞬間獲得了心理平衡。
如何學會做電影導演?
其實,大部分院校都提供了足夠的教育資源,就看自己學不學。
不用參考羅伯特·羅德里格斯的 經驗 ,國情不一樣。
不一定非要去北京電影學院。以及在國際上排名低於北京電影學院的那些外國學校。在中國的省級大學的電影專業學習,都可以成為一名電影導演。
主要問題,是學生學不學,怎麼學。
你要先學會寫電影劇本。
你要先搞清楚什麼是電影劇本。
我們的很多學生,到了畢業也沒有見過什麼是電影劇本!你能相信這樣的學生熱愛電影事業嗎?
哪裡有電影劇本?以前的《當代電影》,現在的《世界電影》上每期都有電影劇本,並且都是當年最重要的世界各國電影劇本。圖書館里,還有許多舊劇本的出版物。中國電影資料館和首都圖書館以及地方的圖書館中,都有大量的劇本收藏,復印也很方便。
閱讀100個以上電影劇本,仔細分析其中的3~5個,你就基本上掌握了劇作的很多竅門和技巧。
再看看悉德·菲爾德的書。
可惜我們的學生大部分連劇本的格式是什麼都弄不對。
你要閱讀小說。
圖書館里的小說千千萬,免費可以借到。
沒有幾百本小說(文學)墊底,就沒法講故事。中國的《紅樓夢》、《水滸傳》,外國的《紅與黑》、《簡愛》,古典的《荷馬史詩》、《史記》,現代的《1984》、《蝸居》,這個功夫不下,故事講不好。
再有一個竅門就是,讀戲劇劇本。全世界重要的戲劇無非500種,拿下其中的100,就算大功告成了。中國電影導演普遍敘事能力低下,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他們小說讀的不少,戲劇劇本則讀的太少。
文學底子打好了,再看看《作家文摘》、《讀者》,補充大量社會、地方知識,敘事功力自然就上去了。
然而,我們那些能夠通過本科、 研究生考試 的高分學生,卻實在沒有看過幾本書。熱愛張愛玲的沒看過《誘僧》、《色誡》,研究文革的不知道《隱形伴侶》、《血色黃昏》。更不要說旁的了。
你要看電影。
這個實在是無話可說。在一個所有電影幾乎都可以在網上找到的時代,想要做電影導演的人們看電影的數量居然稀少。每一次開題、答辯,老師們說的影片學生們都要唰唰唰地記錄,因為聞所未聞。見識低,就固執,他不知道的就不存在,老師說也沒用。
看還得往細里看,就是一個鏡頭一個鏡頭地反復看。我給08研究生拉片分析的是《梅蘭芳》、《色誡》、《建國大業》,給09研究生拉片分析的是《因父之名》、《風聲》、《驚天動地》。大家的收獲都很大。10研究生的第一堂課是《無人駕駛》,我們要腳踏實地地研究你即將面臨的問題,而不要遠眺喜馬拉雅山。
但是這一定是大部分研究生們一生中僅有的拉片經歷,他們課下一次都不會再做。
所以,導演應該其他人當。
基礎的搞明白了,你去寫劇本。反復寫,多寫,敢於寫大題材。
劇作也有訓練方法。我們先脫離開課堂,就在實戰中提要求。
假如,華誼兄弟給你5萬塊,請你寫《集結號》劇本。這活你接不接?估計肯定接,接了,又怎麼寫呢?就是拼了命的寫唄。
但是我們研究生開題交的劇本,沒有一個是拚了命的。
你不跟世界拚命,就不會有自己的天下。
你要去進行長期的圖上作業。
一個是各類表格。分場景表,分場景表,日夜晨昏戲表,內外景表,貼在牆上,一遍遍地比較、琢磨。一個半小時短片,夜戲佔了一半,合適不合適?三個日外景是不是能夠合並拍攝?一個窗口鏡頭是不是接著27B的窗戶翻過來就拍了,用不著去磕一飯館?都得琢磨透了。琢磨的不僅僅是製片計劃,是你對整個作品節奏、氣蘊的把握。
然後就是分鏡頭劇本。寫三個長篇分鏡頭本,你就都明白了。
然後是「故事板」,也就是畫面小人書。一定自己畫。自己動手一畫,畫面里要什麼不要什麼就都清楚來。光看,一輩子也不明白。
先擇你最喜歡的電影,找出兩三場,分鏡頭畫小人書。畫完了,自己片子的圖也會畫了。
然後畫平面圖。如何將小人書拍成活動的。平面圖一畫,問題就都出來和暴露了。這邊有扇門要堵死,那邊有扇窗要打開,沒地方放鴨子可以在後期畫外補聲音,用移動軌就得卸門檻。
如今有很多用過的A4紙,抱回去,整夜整夜地畫吧,畫三年,就明白了。
畫圖比寫劇本用處還大,因為圖是立體的,活的,直接轉換到銀幕上的。
你要找一個合適的團隊。
要最合適的,不要最好的。
因為你不是在一個最好的環境中拍最好的電影。
你正在努力製造一個合適的機會,拍攝一部相對合適的作品。
戰斗中,連長指導員都陣亡了,隊伍被火力壓在窪地里,幾分鍾後就會全部被消滅。一個戰士出的主意,隊伍分路突破,不僅僅脫離死地,還殲滅了對面的敵人,這個戰士,戰後基本上就是新任連長了。
導演就是這個戰士。
你要在第一時間發出准確的命令,明確指出方向,解決問題。有這么幾回,自然就是導演的威望了。
至於罵人摔劇本之類的,都是下三濫的招術。真碰上了混的給你來倆嘴巴,你也是干吃虧。告到法院,也無非是讓人家罵一頓你回給他倆嘴巴,都是孩子氣的事。
到了現場,導演面臨的第一件事就是:機位擺在哪裡?
大部分導演不知道。
他真不知道,因為他不畫圖。
第二件事就是:怎麼給演員說戲?
大部分導演也不知道。因為他們以為,電影是不需要表演的。
所以導演工作都被那些會畫圖懂表演的給做了。
「你們都是什麼爛人!太差!什麼都不懂!」
「我要是有呂樂做攝影,霍霆霄做美術,王丹戎做錄音,久石讓做音樂,張進戰做執行,張紀中做製片,早就拿奧斯卡獎了!」
你拿不了。你還缺男主演德尼羅和女主演波特曼哩。
你要有一個嚴格的拍攝計劃。
詳細的全面的前期准備,如同攻打一個山頭前偵察,哪裡是溝渠,哪裡有山洞,哪裡是火力點,通過暴露山脊需要多少秒,開闊地能夠容納多少人展開。
拍戲的道理完全一樣。
堅決執行拍攝計劃。到了計劃的期限,甩了戲也要進入下一環節。
可以丟掉一個連隊,但不能讓整個團壅塞在泥濘里畏縮不前。
在制定計劃的時候,就要事先留有預案,哪些部分是可以丟掉的。
哪個部分都不能丟!那就會丟掉整個作品。
沒有製作拍攝計劃的經驗怎麼辦?
到其他同學的劇組里,免費給人家做計劃。做三次學生作業統籌,最多五次,對付一個低成本電影的經驗就差不多了。
你要掌握技術。主要是攝影技術。
首先要了解器材,特別是運動器材和照明設備。
對於攝影機性能不必有特別的了解,那裡有攝影師。告訴他你的美學要求,讓他去實現。你不必全面掌握色溫、景深、色階、反差等等,因為你沒想成為一個大腕導演。
但你要知道你所需要的運動和光線效果。表述不明白,就把你的樣本電影的截圖搞到筆記本電腦上給攝影師看:照著這個拍!做學生不丟人的。
竅門就是去北京電影學院攝影系蹭課,很多老師的課都不錯的。再有就是去參加柯達、SONY所有的會議,那些會議都是公開報名免費的。當然也包括其他技術會議。
你要懂得剪接點。
這個能力的來源也很簡單,就是拉片。拉片一千,就是剪接師。
你要手握一個筆記本,把學習和創作中的點點滴滴記錄下來。
一個在開拍前展開筆記做工作安排,在拍攝結束後看回放做筆記的學生,未來才能夠做一個合格的導演。
請你在(作品)畢業答辯時,帶上你所有的筆記、圖表、分鏡頭本,他們會幫助你通過答辯,如果你有這些東西。
做導演很簡單的。
就是看你做不做。
寫完了,發現這也就是一段廢墨。忽然明白,為什麼人家給角色起名叫廢墨了。又明白,每一次開題、答辯,很多學生總是滔滔不絕地訴說著和電影無關的事情,百般制止也是無用。不過電影人的生活,怎麼說得出電影的話來呢?
「我要是有呂樂做攝影,霍霆霄做美術,王丹戎做錄音,久石讓做音樂,張進戰做執行,張紀中做製片,早就拿奧斯卡獎了!」
你拿不了。你拿了,那才叫天雷滾滾。
7. 一個電影導演到底需要哪些能力
我們常說「真正意義上的導演是將電影文學劇本轉化成視聽語言的總的負責人,是影視藝術的創作者」,在這個層面上,導演是具備一定藝術修為的藝術家,同時也是對劇作、攝影、照明、音響、剪接等電影每一環節了如指掌的技術家。
李安導演畢業後失業在家,36歲時才拍出自己的第一部長片電影《推手》。
8. 當導演的必備技能
做導演需要具備對整部片子具有整體把握的能力,這個能力只能在實踐中獲得,需要多年的積累,除非你家財萬貫,否則不可能一開始就做導演。電影製作業是一個分工非常明確的行業,每個人都專精於自己所從事的業務,比如剪輯、攝像、美工、錄音等等。如果想做導演,你首先要選擇一個入行的職業,在自己的業務做好的前提下,不斷的積累經驗、人脈。等到多方面的條件成熟,你就可以考慮轉行做導演了。張藝謀、顧長衛做導演前是攝像,徐靜
9. 一名電影導演需要具備哪些技能
1、要有劇本寫作和人物塑造
2、影視後期的剪輯特效製作
3、畫面配圖,音效果,拍攝鏡頭的串聯等
4、建議你多學習一下這些課程:《劇本寫作》、《導演思維與賞析》、《製片流程》、《中美製片》、《人物塑造技巧》、《劇本結構設計》、《編劇創意思維》、《經典電影拉片賞析》、《類型片細化》、《導演畫面美學》、《表演表現力演練》、《水下攝影專題》、《中外電影節巡迴專題》、《電影剪輯》、《影片拍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