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電影營銷的營銷現狀
要提高中國電影業的整體營銷水平,一個前提是要對中國電影營銷現狀有充分的認識,關於當前電影營銷現狀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電影營銷從概念的提出到市場化的運作僅僅經歷了幾年的時間,還沒有從根本上革除傳統觀念的禁錮,在國營製片廠,一部投資上百萬元的影片,能拿出兩三萬元來宣傳就不錯了。這種國有發行體制的惰性致使一些優秀的國產電影「鎖在深閨人未知」,《那山那人那狗》在中國和日本電影市場上的巨大反差就是一個很典型的例子。
中國電影營銷觀念淡薄的根本原因還在於體制上陳舊與弊病。電影運作上的條塊分割。制、發、放體系的互不統屬和斷鏈掉線,市場主體的權、責、利模糊不清,導致各個環節相互扯皮,製片部門無法強化對發行渠道的支持、服務和管理,發行部門也因人情網路和利益分配的問題無法放開手腳,放映部門也總是在抱怨國產影片不適合觀眾口味,而忽視了影院本身的營銷。總之,能否革除制約發展的體制性障礙,建立科學合理、靈活高效的電影產品生產經營機制,是突破傳統營銷觀念的重要前提 先進的營銷觀念和模式需要優秀的營銷人才付諸實踐,都在談電影產業化。但產業化不是喊口號就能喊出來的,它需要落實到電影企業的經營層面上,而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就體現在人才結構和運作技能上,具體到電影營銷環節,就需要在營銷人才上大做文章。
從張偉平和張藝謀的合作實例中可以看到營銷人才的價值所在。張偉平對《英雄》的營銷策劃的確為國產影片營銷的經典案例。「究其本質,創新性地將營銷觀念導入電影產業和整合性的成熟的市場運作手法,是其成功的根本原因。」然而,張偉平這樣的營銷人才在中國太少了,因此培養一批一流的發行、營銷人才,建立合理的人才梯隊已經刻不容緩。中國電影呼喚營銷「明星」,也需要一大批專業技能過硬的基層營銷人員,我們21世紀的狀況是營銷人才缺少而叉惰性嚴重,致使很多優秀的國產影片全面敗北。 12年以來中國電影營銷仍處於一種以銀幕營銷為目的,以公關傳播為主要手段的營銷狀態。著名的娛樂營銷專家文碩認為,正在成長中的中國電影營銷模式將經歷單一票房營銷模式—— 以票房營銷為主、以非票房營銷為輔的營銷模式—— 票房營銷和非票房營銷並重的營銷模式—— 以非票房營銷為主、以票房營銷為輔的營銷模式四個階段。而我們的困境是票房營銷不盡如人意,非票房營銷後勁不足。現階段的中國電影營銷已經走出了單一的票房營銷模式,但遠遠還沒有和國際接軌,在跨世紀的新時代,綠色營銷、網路營銷、關系營銷、品牌營銷、分眾營銷、競合營銷、文化營銷等新的營銷方式應運而生,成為企業營銷的新潮流和新趨勢。我國電影產業要實現營銷方式的變革。應該借鑒一些新的營銷理論並結合自身產業的特點開拓更多的營銷模式。尋找新的經濟增長點。我們的營銷模式缺乏科學性和系統性,主要表現在把創意作為營銷的全部內容,而沒有把營銷建立在深入細致的市場調查和分析的基礎上,「電影營銷策劃不只是一個技巧、一個招數,而是一門科學。再好的點子,只有與整體營銷策劃相適應才會奏效。」就算11年運作比較成功的《十面埋伏》和《2046》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依靠幾個點子在市場上呼風喚雨,但從長遠看來,點子有效,然而有限,非科學化的營銷只能得逞於一時,不能得逞於一世。
隨著中國電影產業發展步伐的不斷加快,中國電影營銷模式將面臨著一次「改革風暴」,借鑒國際上先進的現代營銷理論和經濟學上的相關理論為我國電影營銷注入新鮮的血液,架構有中國特色的電影營銷模式,是電影產業化發展的迫切要求。相信,如果中國電影能早日建立起贏利點密布、經營結構超穩定並與現代國際水平接軌的整合營銷傳播模式。那麼。中國電影的興旺將指日可待。
2. 有關電影院的營銷解決方案
1 學校營銷,播愛國主義教育片和母愛等主題的教育片。
2 打情侶牌,充分利用一切節日牌。充分的廣告宣傳。打感情牌,在情侶父子和母子,之間宣傳。
3 發行電影院優惠購票卡,貴賓卡等形式。會員卡,這樣無形當中就促進了銷量。還可以發現周票,月票。我感覺發行月票很不多。
4 和超市美發店等營業場所戰略合作。捆綁銷售,購物送電影票,或者購物多少後優惠購票,如購物多少後一元購票。既保證了上座率有保證了票務收入。
具體如何運營,你可以計算一下成本和預計效果。 個人愚見。
3. 請問美國前三名的電影營銷公司是哪三家非常感謝
無論從歷史還是從每年票房市場佔有份額來看,好萊塢中能稱得上大電影公司的只有六家,包括華納兄弟影業(Warner Bros.)、派拉蒙影業(Paramount)、20世紀福克斯影業(20th Century Fox)、索尼/哥倫比亞影業(Sony/Columbia)、迪士尼影業(Buena Vista)和環球影業(Universal)。至於米高梅、新線、派拉蒙優勢等影迷們耳熟能詳的電影公司,有的已經被收購,如索尼2005年吞並了米高梅,華納2008年吃掉了新線。有的則是大公司旗下一些專門發行小電影的子公司,如派拉蒙優勢、福克斯探照燈、焦點影業(環球旗下)等。獅門影業、頂峰娛樂(Summit Entertainment)這類則是有特色的獨立電影公司,規模不大,但都有獨門生存秘技,譬如獅門影業每年靠發行小恐怖片(如《電鋸驚魂》系列)佔領一定市場份額,而頂峰娛樂最近則靠《暮光之城》異軍突起。至於發行過《無恥混蛋》等電影的韋恩斯坦影業,原本屬於迪士尼旗下的,但2005年韋恩斯坦影業成功「贖身」,如今也成為獨立自主的電影公司了。這就是好萊塢目前最為活躍的電影公司,雖然各有特色,但總的來說,每年電影業的絕大部分收入,都由前面六大電影公司收獲。這一格局,從新千年開始至今從沒變過。
華納兄弟最強勢
然而,六大電影公司的經營狀況其實也有高下之分。從2000年至今的9年內,在票房市場上最占優勢的當屬華納兄弟影業。每年年終各大公司統計當年票房戰績的時候,華納兄弟影業幾乎都是排到前三名的(除了2006年排名第四),而在2001年、2003年、2006年、2008年,華納兄弟影業都是當年美國票房最大份額的擁有者,一般都能搶占當年票房市場15%-18%的份額。今年9個月各大電影公司的表現,華納的成績依然是最亮眼的,所收票房竟然佔到總額的20.6%,比目前排名第二的派拉蒙影業要高出3.4個百分點,如無意外,今年的票房冠軍依然是華納兄弟影業。為何華納兄弟影業能在新世紀票房市場上獨占鰲頭,很大原因在於他們擁有《哈利·波特》系列。
但華納並不只靠吃波特的老本,去年《黑暗騎士》的成功可能會讓「蝙蝠俠」系列成為華納接下來十年內的票房利器。目前華納面對迪斯尼影業將皮克斯、驚奇漫畫公司等票房製造機收編旗下的嚴峻考驗,也都做出有力措施——開發DC漫畫影業部門(DC漫畫超能英雄包括蝙蝠俠、綠燈俠、超人等)。避免市場份額被驚奇漫畫的超能英雄電影,如《X戰警》、《蜘蛛俠》等完全佔領。另外,華納在小成本電影的發行上也有不少心得,今年暑期檔他們發行的一部造價只有3500萬美元的喜劇《宿醉》,光是在美國就已經收回2.74億美元的票房。做好大片續集、成功開發新大片系列,以及同時兼顧小成本電影,這一經營方針讓華納兄弟影業成為美國六大電影公司中最有「錢途」的一員。
迪斯尼坐二望一
迪斯尼影業在過去十年中的成績可能只屬於中等生,除了在2000年以及2003年成功當上當年票房老大之外,其餘8年成績相當不穩定,2002年和2006年當過票房亞軍,2004年和2007年成為票房季軍,其他時候都是不入三甲。從公司經營狀況來看,先前的迪斯尼比較依賴《加勒比海盜》系列和皮克斯動畫片,沒錯,這兩個都是票房利器,但致命缺點在於產量不高。在這些電影缺席的情況下,迪斯尼並沒有找到其他電影與各大電影公司抗衡,最終導致成績飄忽不定。
不過,在未來的日子裡,迪斯尼有望成為優等生。原因有兩個,首先是收購了驚奇漫畫公司,目前驚奇漫畫公司的各大超能英雄版權雖然都還分散在其他公司手上,但很顯然,迪斯尼會開始涉獵自己從未染指的超能英雄大片行業。第二,皮克斯歸順迪斯尼後已經明確表示會增加電影的產量,而從近年來《機器人瓦力》、《飛屋環游記》(看更多影評)等電影的狀況看來,增產的方針並不意味著會犧牲電影質量。此外,皮克斯也助力迪斯尼影業發展自己的3D動畫,如《閃電狗》,同時也大力扶植迪斯尼老牌產品,傳統2D動畫,假如《公主與青蛙》接下來能取得成功,迪斯尼的2D動畫振興計劃就有望全面復甦了。
索尼影業後繼乏力
索尼影業先前的表現都還不錯,在2002年、2004年以及2006年都當過票房冠軍,但大部分都是也靠《蜘蛛俠》系列在撐場,其餘時間都在萎靡不振。索尼影業都有想過開發新票房利器,可惜《達·芬奇密碼》之後,《天使與魔鬼》的票房就一蹶不振,丹·布朗系列小說應該無法成為其賺錢利器。而去年的《全民超人》雖然在美國收回2.27億美元的票房,但該片造價也有1.5億美元,而且口碑不行。目前索尼影業正在謀求新出路。最近其旗下的米高梅影業又面臨破產危機,身為米高梅影業的老闆的索尼也沒打算出錢幫其解決問題,好歹米高梅影業擁有007電影的版權,不知索尼影業放棄米高梅,是否因為索尼本身也沒閑錢將其保住呢?
派拉蒙異軍突起
派拉蒙影業近年來開始發力,2007年由於《怪物史萊克3》和《變形金剛》的成功,讓其當上票房老大,在過去的十年中,派拉蒙還是首次嘗到冠軍滋味。接下來派拉蒙走勢越發凌厲,譬如去年一口氣推出《鋼鐵俠》、《奪寶奇兵4》等票房很好的大片,今年又有《變形金剛2》、《星際迷航》等票房大戶,而且這些電影都屬於「可再生資源」,接下來派拉蒙只要卯足勁頭拍續集、前傳,要想不賺錢也困難。另外,擁有史上票房最高電影《泰坦尼克號》的派拉蒙,將《泰坦尼克號》3D化再公映的計劃正在進行得如火如荼,一推出來想必有能讓派拉蒙大賺一筆啊。
福克斯、環球繼續墊底
20世紀福克斯影業與環球影業算是六大電影公司中的弱者。兩個公司過去十年都沒當過票房冠軍。相對來說福克斯影業戰績好一點,早期靠著《星戰前傳》系列風火了一把,但隨著喬治·盧卡斯的「休假」,福克斯在票房市場上也失去了半壁江山。不過有一點可以期待的是,《X戰警》的電影版權在他們手上,而他們自己開發的《博物館驚魂夜》系列走勢也很好,今年福克斯又成功將《冰河世紀3》推向市場,進軍3D動畫領域有了全新突破。這些都證明福克斯在票房爭奪戰中還保持一定的優勢。
至於環球影業,則暫時處於不利地位。近十年中環球影業推出過的賣座電影包括《拜見岳父大人》、《冒牌天神》、《諜影重重》系列以及《金剛》,除了《諜影重重》(看專業影評)系列能夠長拍長有之外,其餘電影都算是曇花一現,續集表現皆不盡人意。而《金剛》這部電影也只為環球影業賺名聲而已,造價都已經2.07億美元了,在美國的總票房也才2.18億美元而已。另外,環球影業近年來有過一系列的失敗決策,如《冒牌天神2》這種中小型故事題材的喜劇竟然也用了1.75億美元的製作成本,最終在美國總票房也只有1億美元。而今年環球影業的表現更是糟糕,前三個季度中最賣座的十大電影,沒有一部是環球影業的。今年至今環球影業最賣座的電影時《速度與激情4》,以8500萬美元的投資在美國換回1.55億美元的票房。但是,這部電影能夠大賣,可能與環球影業的決策之類的東西毫無關系,純粹靠的就是運氣,試問有誰能想到這一走下坡路的系列今年突然就毫無預警地成功呢?接下來環球影業要想在票房爭奪戰中有所成績,想必不能僅靠運氣了吧。
4. 電影院的客戶現狀分析
現在的電影院各大城市,各個地區,已經普及了,現在晉爭的是創意性!
看電影的大多是情侶、同學、同事、朋友過生日,情侶明顯屈多,你要注重的是怎麼留住他們的心,讓下次他們想看電影的時候就想起:上次我們去的電影院不錯,很有創意哦!
設置情侶包間?從情侶中抽取幸運的人!
有人過生日,送小禮品?或給一個包間?讓他們體驗下電影院的不同處?
給你點資料,我對這個也不太熟悉~~~希望對你有用
一) 電影營銷個性分解
電影是不同於一般消費品,它首先是一種娛樂產品。與其他有形產品相比,紐約大學教授埃爾.李伯曼等著的《娛樂營銷革命》認為娛樂營銷具有如下特點[3]:
? 娛樂營銷非常注重時效性。在產品投放之前,幾乎沒有時間進行市場檢測。
? 只要電影出現任何票房不佳細微徵兆,就須立即採取相應措施以扭轉不利的局面,因為通常一部影片首映期一般都只能維持二至四個星期。
? 電影營銷預算耗資巨大。一般來說,一部製作費用5000萬到1億美元之間影片在營銷方面需要投入2500至4000萬美元,用於投入到電影上映之前及放映期間6周~8周內推廣活動。
? 娛樂如同潮流,瞬息萬變,令人難以捉摸。
? 盡管成功的娛樂營銷依賴於適當的推廣活動,娛樂內容創作則幾乎完全取決於製作過程中創造力的發揮,非常具有不確定性。把娛樂產品推向市場往往是運氣和創造力結合。
? 娛樂營銷所著重推廣的首先是一種消費體驗,而不是具體某件產品。
(二) 中國電影市場現狀分析
電影營銷一直是中國電影行業中薄弱一環,中國傳統電影運作一直是條塊分割,制、發、放體系互不統屬,導致電影從上市到退市,發行到放映系統各自獨立、孤軍作戰;利益分配、體制牽扯上種種原因使電影營銷人員或例行公事或無法放開手腳去營銷傳播,電影營銷僅停留在「一發了之」水平和階段。
《十面埋伏》的成功,掀起中國電影整合營銷高潮,但中國電影營銷仍只在初步水平。探究中國電影營銷過往和目前存在問題原因,不外乎如下:
其一是傳統電影發行體制。在傳統電影市場上,電影產品是政府宣傳導向產物,生產、製造和傳播擴散過程都受到來自政府方面嚴格管制,電影也就難成為真正商品,營銷也成了形式。這不僅捆綁營銷人員手腳,且壓抑著營銷人員智慧,使得一些最基本、反映市場經濟一般規則營銷理念、方法和技巧等,無法激發、挖掘和運用開來,直接導致中國電影營銷的「有場無市」。
大陸內地影院為獲取票房,一個漫長檔期內往往只有一部大片在多個播映廳內循環放映,很多優秀國產影片根本排不上檔期,很多片子拍出來也進不了院線,觀眾也無從選擇;僅2004年,國產電影高達212部,真正進入院線播放沒幾部;相關制度對院線管制欠缺,使電影營銷出現一種「偽壟斷」現象。香港金像獎協會董事局主席文雋就曾在2005年長春電影節談到:內地的影片發行和放映機制在深深傷害著國產影片市場[4]。
其二是電影人理念。這一點更多是歷史積淀、文化影響和操作的固步自封等作用下的結果。電影人更多地重視電影產品開發和製作,對電影營銷和後電影產品開發則相對弱視甚至漠不關心。在美國,一部電影70%收入來自於玩具、服裝之類的衍生產品,只有30%收入來自於門票。好萊塢電影營銷是銀幕營銷和非銀幕營銷齊頭並進、互為支持連鎖式營銷方法,具體表現為銀幕營銷、電視營銷、家庭影院、網路營銷和相關商品開發這「五位一體」營銷構架,非銀幕營銷成功更能決定電影營銷成功與否。迪斯尼帝國是一部影片神話,近年來則有「哈利?波特」產業,哈利?波特和周邊產品之間形成互動關系:《哈利?波特》拍攝成電影後,促進了書籍銷售,而書籍和電影又促進了哈利?波特相關產品的銷售,前4部《哈利?波特》在全球用55種語言銷售了2億本;根據第一部和第二部《哈利?波特》改編的電影在全球共取得了18億美元的票房收入[5];
相對來說,電影營銷不應該只是局限於影片本身,一部電影的商業運作是可以通過一個產業鏈做營銷的,電影產品如果是強勢品牌,很容易拉動商家趨之若鶩。中國《十面埋伏》除了在票房這個銀幕營銷上贏得成功以外,以後電影產品開發上則底氣不足,《十面埋伏》本具備開發後產品的一切條件,但抓不著切入點,也失去了電影贏利的半壁江山。故《英雄》、《十面埋伏》前期營銷雖做得有聲有色,但卻配套營銷卻不多,只能算是電影營銷的小打小鬧。
華誼影視總裁王中磊認為,電影營銷細分市場還存在許多空白點,國內人才在這方面觀念尚缺乏,也就未能找到這些市場空白,專業運作電影衍生產品公司也就暫時難以出現。
其三是觀眾層面。中國人傳統是靜心養性,人們本來娛樂活動不多,加上中國電影發展滯後,電影的影響力一向不大;另一方面盜版橫行,影碟租售業務街頭小店到處可見,DVD播放器價格大幅下降,有線電視播放最新影片日期與該片的影院公映日期越來越短,電影票價虛高等這些原因,使中國市場巨大,國民收入高速上升,但中國觀眾還是不很願意進電影院,這也促使電影營銷開展艱難。
愛土豆的農民 00:33:33
中國電影市場現狀分析
電影營銷一直是中國電影行業中薄弱一環,中國傳統電影運作一直是條塊分割,制、發、放體系互不統屬,導致電影從上市到退市,發行到放映系統各自獨立、孤軍作戰;利益分配、體制牽扯上種種原因使電影營銷人員或例行公事或無法放開手腳去營銷傳播,電影營銷僅停留在「一發了之」水平和階段。
《十面埋伏》的成功,掀起中國電影整合營銷高潮,但中國電影營銷仍只在初步水平。探究中國電影營銷過往和目前存在問題原因,不外乎如下:
其一是傳統電影發行體制。在傳統電影市場上,電影產品是政府宣傳導向產物,生產、製造和傳播擴散過程都受到來自政府方面嚴格管制,電影也就難成為真正商品,營銷也成了形式。這不僅捆綁營銷人員手腳,且壓抑著營銷人員智慧,使得一些最基本、反映市場經濟一般規則營銷理念、方法和技巧等,無法激發、挖掘和運用開來,直接導致中國電影營銷的「有場無市」。
大陸內地影院為獲取票房,一個漫長檔期內往往只有一部大片在多個播映廳內循環放映,很多優秀國產影片根本排不上檔期,很多片子拍出來也進不了院線,觀眾也無從選擇;僅2004年,國產電影高達212部,真正進入院線播放沒幾部;相關制度對院線管制欠缺,使電影營銷出現一種「偽壟斷」現象。香港金像獎協會董事局主席文雋就曾在2005年長春電影節談到:內地的影片發行和放映機制在深深傷害著國產影片市場[4]。
其二是電影人理念。這一點更多是歷史積淀、文化影響和操作的固步自封等作用下的結果。電影人更多地重視電影產品開發和製作,對電影營銷和後電影產品開發則相對弱視甚至漠不關心。在美國,一部電影70%收入來自於玩具、服裝之類的衍生產品,只有30%收入來自於門票。好萊塢電影營銷是銀幕營銷和非銀幕營銷齊頭並進、互為支持連鎖式營銷方法,具體表現為銀幕營銷、電視營銷、家庭影院、網路營銷和相關商品開發這「五位一體」營銷構架,非銀幕營銷成功更能決定電影營銷成功與否。迪斯尼帝國是一部影片神話,近年來則有「哈利?波特」產業,哈利?波特和周邊產品之間形成互動關系:《哈利?波特》拍攝成電影後,促進了書籍銷售,而書籍和電影又促進了哈利?波特相關產品的銷售,前4部《哈利?波特》在全球用55種語言銷售了2億本;根據第一部和第二部《哈利?波特》改編的電影在全球共取得了18億美元的票房收入[5];
相對來說,電影營銷不應該只是局限於影片本身,一部電影的商業運作是可以通過一個產業鏈做營銷的,電影產品如果是強勢品牌,很容易拉動商家趨之若鶩。中國《十面埋伏》除了在票房這個銀幕營銷上贏得成功以外,以後電影產品開發上則底氣不足,《十面埋伏》本具備開發後產品的一切條件,但抓不著切入點,也失去了電影贏利的半壁江山。故《英雄》、《十面埋伏》前期營銷雖做得有聲有色,但卻配套營銷卻不多,只能算是電影營銷的小打小鬧。
華誼影視總裁王中磊認為,電影營銷細分市場還存在許多空白點,國內人才在這方面觀念尚缺乏,也就未能找到這些市場空白,專業運作電影衍生產品公司也就暫時難以出現。
其三是觀眾層面。中國人傳統是靜心養性,人們本來娛樂活動不多,加上中國電影發展滯後,電影的影響力一向不大;另一方面盜版橫行,影碟租售業務街頭小店到處可見,DVD播放器價格大幅下降,有線電視播放最新影片日期與該片的影院公映日期越來越短,電影票價虛高等這些原因,使中國市場巨大,國民收入高速上升,但中國觀眾還是不很願意進電影院,這也促使電影營銷開展艱難。
二 互聯網對電影營銷角色解讀
世界電影市場競爭與中國電影營銷的現狀,使人們紛紛呼喚電影業整合營銷和品牌營銷到來,在這其中,互聯網可以說是具有獨一無二作用,尤其是在解決我國電影營銷現狀上將做出突出貢獻。傳統電影營銷過程比較典型方法有:影片試映;秘密預演;電視廣告;報紙廣告;電影預告片;相關產品;電影熱線;奧斯卡盛典;空中電影[6]。相比電影營銷其他營銷方式,互聯網電影營銷對於中國電影營銷來說有獨特角色與意義:
(一) 互聯網特點
作為新興數字媒體,互聯網路具有許多傳統媒體夢寐以求特性[7],例如:互動性、虛擬性、實時性、個性化、全球性、永續性、超鏈接、多媒體等。
在美國,許多影片都擁有自己網站,互聯網在電影中充當重要角色。有些網站能夠讓觀眾沉浸於電影人物角色、故事情節和新奇想法中;通過網站也可以鏈接到與影片相關的一些事件中去,包括政治、經濟和歷史等各個方面。
(二) 互聯網在中國電影營銷獨特角色
其一 、推廣受眾范圍廣
互聯網是全球性,影片有關消息從一開始,各地都可從網上獲悉。在中國,經濟發展不平衡,電影其他推廣方式無法達到各個角落,即使現今電視普及,但電視網路分區進行,有落地限制,電影中推廣可能接受不到。但網路卻不同,身處窮鄉僻壤,也能隨時從網站上了解相關影片信息。青少年是上網的主要受眾,許多青少年可能電視不看,但網可能不會不上,娛樂是他們上網的主要原因,網路信息的隨處可見,影片資料了解也就在所難免。美國人口普查局預測表明,青少年還是電影的主要市場之一,並且還在上升。
其二、 易搜索 超鏈接 信息量大
有專家言「搜索引擎與廣告結合將網路廣告帶入了真正不可限量的天地,它不僅進一步改變了網路廣告,像互動網路廣告一樣擁有屬於自己的東西,且徹底改變廣告本身,開始向市場營銷人員和廣告人夢寐以求的「微觀營銷」方向邁進了一大步」[8]。我國娛樂出版等娛樂業並不太發達,豐富的網路信息、便捷的搜索方式、較低廉的費用,便於人們對電影的了解。比如在GOOGLE上輸入《功夫》,第一版有關《功夫》影片的方方面面就有:[9](以2005年2月3日為准)
周星馳新作《功夫》_影音娛樂_新浪網
... 12月29日下午,《功夫》在北京舉辦了隆重的慶功答謝會,發行方表示期待《功夫》能 突破2.5億的票房… ... 功夫》上映時間表中國內地、香港、新加坡、馬來西亞:04年12月23 日中國台灣:04年12月24日印尼:05年1月5日菲律賓:05年1月8日韓國:05年1月14日 ...
《功夫》_影音娛樂_新浪網
... 功夫》一片的故事發生在20世紀40年代的中國廣東
《功夫》周星馳「哄」動作品_TOM娛樂
相關搜索:《功夫》預告片下載
這種將搜索行為所隱含和揭示的網民偏好與廣告行為有機結合,非常完美地體現了互聯網所具有的強大優勢,使電影營銷的目標更准、效率更高、成本更低。
5. 企業品牌在電影營銷中的傳播方式有哪些
按照品牌營銷策劃的表現手法來細分,可以分為如下這些形式:
1、道具植入:將企業的品牌產品作為電影作品中的某個情節的道具使用,並出現瞬間拉近鏡頭。
2、台詞植入:多為電影中主要人物所說的經典對白,作為被老百姓廣為傳頌、調侃的隱形廣告,其影響力無法估量。這種植入方式通過主人公的台詞把產品的地位、特性、特徵直白地告訴了消費者,很容易得到消費者對品牌的認同。
3、劇情植入:它包括設計劇情橋段和專場戲等方面。
4、場景植入:在畫面所揭示的、容納人物活動的場景中,布置可以展示產品或品牌信息的實物。
5、音效植入:通過旋律和歌詞以及畫外音、電視廣告等的暗示,引導受眾聯想到特定的品牌。例如,各大品牌的手機都有其特定鈴音和簡訊提示音,在影片中, 即使觀眾不能清楚的看到手機上的品牌標志,也可以通過熟悉的鈴音或是簡訊提示音來聯想到手機是哪種品牌;現在很多品牌都有自己的品牌主題曲,聽到主題曲就能使受眾聯想到某個品牌。
6、題材植入:為某一品牌專門拍攝影視劇,著重介紹品牌的發展歷史、文化理念等,用來提升品牌知名度。
不過企業在藉助電影進行品牌營銷策劃的時候,一定要注意消費者的接受度,若是不顧及消費者的心理,一味的進行宣傳,那麼將會引起消費者的反感,營銷效果也會大打折扣。在藉助電影進行營銷的時候,一定要潛移默化、潤物細無聲,讓消費者感受不到這是營銷,這樣才是成功的營銷。
6. 十大電影娛樂營銷公司是哪些
積極項↓
鏈接:diu./www.ujust.cn?ruvd
主要原因有:
1、手機電池沒電導致關機,也開不了機,此時需要給手機充電,確保電量充足後再開機即可。
2、手機系統運行出錯導致死機,也開不了機,此時可以同時按住電源鍵和home鍵不放,強制重啟手機,重
啟後即可恢復正常。
3、手機系統崩潰導致關機而且開不了機,此時需要將手機連接到電腦的iTunes軟體,執行自動恢復系統,
完成系統恢復後就可以正常開機了。
4、手機硬體故障導致自動關機而且開不了機,比如電池故障、主板晶元故障、內部電路故障或者手機的其
他零部件故障等,需要聯系蘋果的官方售後進行檢修才能解決。
7. 現在做電影營銷公司是不是一個合適的時機
其實和電影有關的營銷公司(包括很多周邊的廣告公司)存在多年,只不過電影社會化營銷公司是近幾年的新生事物,因為在中國社交網路和社會化媒體也是這幾年才成氣候。上面很多業內人士的回答都很有信息含量。但我需要補充的是,對創業者來說,進入一個行業沒有最合適的時機,從來都是「人人有機會,個個沒把握」。
在一個細分領域變得過分擁擠,或者形成市場份額很高的幾大巨頭之前,該領域都是可以進入分一杯羹的。個人和電影社會化營銷公司有一些接觸,非常看好這個領域的快速增長,原因在於電影製作和電影發行之間實際有很多縫隙,大型公司體型大、反應慢、思維死,所以鑽不進去,非常適合中小公司作為切入口。從這個角度來說,我相信未來成功的電影社會化營銷公司是懂電影的互聯網公司,而不能指望現有的電影公司懂互聯網。看看目前電影社會化營銷前幾大公司的市場份額和操作手法,離塵埃落定還早著呢。
8. 【高分求助】現階段微電影營銷存在哪些問題
贊助難尋,面向性小,沒有有效的推廣和傳播途徑,收益近乎於0,缺少有收益的投資點
9. 的電影營銷公司,但為什麼很少電視劇營銷公司
1、【電影和電視劇的屬性不同,決定了各自的營銷方式有異】
盡管都是影像產品,但由於產品形式(時長、劇情節奏、敘事方式等)、製作方式、製作投入、播出平台、播出方式等的不同,導致兩者是不同屬性的兩個產品。
兩者的受眾或許有重疊,但由於觀看方式的不同(前者多數是影院,後者多數是電視),盈利方式的不同(前者多半靠票房,後者多半靠購買費用),導致推廣營銷的目標群體有差異。這些差異,讓兩者在營銷推廣層面,必然存在不同。
電影的推廣營銷較為顯性,是因為它有點類似於一錘子買賣,放映檔期過後,基本上長尾效應帶來的盈利並不佔主要部分。這使得電影的營銷相對廣泛並且集中,很容易讓人感知得到「好像有很多營銷公司在幫它營銷啊!」。而電視劇則不同,有些電視劇甚至可以連著播好多年(不用說你都知道是哪一部哦)這其中的版權費用是製作方的主要收入,而電視台則揣好錢袋賺廣告收入。電影和電視劇如此這般的不同,也就決定了各自營銷方式的不同。
2、【營銷的目標群體不同,讓營銷方式甚至力度有異】
要知道,電視劇買賣雙方並不是像電影一樣由製作方和觀眾相互角力,而是製作方直接和電視台采購部角力。電影是賣給廣大觀眾的,要搞定觀眾進電影院可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兒。而電視劇實際上只要搞定電視台某手握采購權的領導或團隊就行,在審片室看完覺得沒啥大問題,基本上就差不多了。
所以,當電影片方絞盡腦汁讓更多更多的觀眾進電影院時,電視劇製作方只要搞定電視台、視頻網站一小部分人便可安然吃燒烤摳大腳了。如此一來,營銷的目標群體規模上就有差異,相對的營銷手段,營銷力度,也就不一樣了。不請專業團隊操辦,電影的票房可沒電視劇那麼令人放心。
3、【電視劇不是不需要營銷,只是沒有電影那麼猛烈】
如前所述,電影的目標群體是觀眾,而且是廣大觀眾,電視劇首先要影響的只是一小部分人。如此一來,電影的營銷非常有必要,因為要給投資人交代,要給製作者交代,且一定程度上,除了賺錢,票房還是電影作品評判的因素之一。因此,電影片方為了實現將觀眾忽悠到影院並將觀眾的票子賺進口袋,就必須得有一系列的營銷手段。
而這些營銷手段,並非幾個片方管理者坐一起喝著茶開個會就能辦利落的,所謂術業有專攻,從創意到策劃到執行等等一系列營銷手段,就得有專業的團隊來做。而電影產品如此之多,一兩家專業營銷公司顯然是不夠的,況且,片方給營銷公司的錢隨著觀念的不斷進步和相關營銷資源的價格抬升,在近幾年也是逐步增長。一旦某個行業很是賺錢,就勢必有一堆公司扎堆進來,於是就有了題主所看到的「很多電影營銷公司」。
而電視劇為了影響一小部分人,並非沒有營銷團隊,只是,這種營銷團隊不需要大面積的「營銷公司」來參與,甚至很大程度上,就是製作方自己能搞定。但這不代表沒有這樣的營銷機構,只是相對於電影而言,電視劇的營銷沒有那麼明顯,沒有那麼猛烈。甚至很多時候,電視劇的營銷很隱性,因為運用的多半是巧妙的公關手段。
總之,由於【產品屬性不同】、【目標群體不同】、【營銷方式和力度不同】使得電影和電視劇在營銷機構的層面上,會有不同。這種不同不在於他們【有沒有】,而在於【多不多】,電影營銷機構多,而電視劇營銷機構也並非沒有,只是兩者引起咱普通老百姓的關注會有不同。
10. 小成本電影想要做營銷,求指點,求營銷公司推薦
伯樂營銷、百思傳媒這方面做得都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