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關於僵屍,還有邪降之類的電影,要有道士的那種
沒有林正英大師的這類片子,優秀的不多了。真是不好想到啊。
我說幾個我看過的,你自己看著揀吧
《蠱》1984 是那個黃錦淼演。覺得還可以。
老版的《降頭》和97年的《降頭》也很好。
《南洋十大邪術》有三級片之嫌,講降頭的部分還較多的。
還有那個《生人勿近之邪花》,也是老片了,任達華的,嘿嘿,也有三級片之嫌。不過大多降術片都是和三級片搭檔的,你搜索三級片裡面,降術邪教類也有很多。
還有個奇怪點的,也是任達華的老電影的《鬼迷心竅》。還有黃秋生呢。
泰國的《邪降》算是很正統的邪降片了,我覺得很專業,事實上它並不是什麼後來的《惡魔的藝術》的前身,《惡魔的藝術》也不錯,比較年輕化一點。
《見鬼10》好像沒有什麼斗的部分,但是,故事主人公應該是被下降所致。
《茅術斗降頭》喜劇部分多,但是也應該算你說的那類了。
《半暹降》也有色情嫌疑。哈哈!香港人拍這個都是色情降頭打包一起出售的。
我看過的,能想起名字的目前就這些。。。。
你看有沒有用吧!
⑵ 林正英經典的僵屍類電影,有那幾部
1.林正英僵屍系列之-人嚇人 2.林正英僵屍系列之-音樂僵屍 3.林正英僵屍系列之-屍家重地 4.林正英僵屍系列之-幻靈先生 5.林正英僵屍系列之-一眉道人 6.林正英僵屍系列之-一眉道姑
驅魔警察 血衣招魂
⑶ 介紹幾個關於僵屍的電影``最好是林正英的``謝哈````^_^~~
林正英,香港著名的動作演員和武術指導,生於1952年,小時侯在粉菊花師傅的戲班中學習京劇表演,後來憑借一身好功夫進入電影圈做龍虎武師和武術指導,在電影圈摸爬滾打多年後,年過30的他在80年代中期終於憑借茅山道長的形象,借著一部講述民國時期茅山道士捉僵屍題材的影片走紅香港和東南亞影壇。
在香港的僵屍電影中,許多影星都扮演過降妖伏魔的"茅山道長",比如陳友,鄭則仕、吳耀漢,甚至玩票的名作家倪匡等人。但若論最受歡迎、拍得最多,則當屬林正英"一字眉、冷幽默、身手敏捷、連畫符念咒都有款有型"的茅山道長形象最是深入人心。而作為香港僵屍電影的代表人物,有著厚實功夫底子的林正英對僵屍片這種令自己聲名鵲起的題材確實也情有獨鍾,為它付出了不少心血。因此,當香港傳統的茅山僵屍片由於被眾多跟風之作反復模仿毫無創新,以至漸漸失去觀眾時,林正英為避免香港僵屍電影黔驢技窮、自斷生路,拍攝的此類影片在力保不失本土民俗趣味之餘,亦開始積極將西方吸血鬼及僵屍融入香港僵屍片中,打開了香港電影人重新審視本土僵屍電影的思路。之後的1990年,本已山窮水盡的香港僵屍電影再度掀起創作熱潮,西風東漸之勢亦愈演愈烈。
1997年,林正英患肝癌逝世,終年45歲。
林正英雖然去世了,但是他主演和導演的許多僵屍電影卻成為香港電影的重要組成部分和一個經典的電影流派。今年年初,法國的HKV公司發行了一個4碟套裝的香港僵屍電影《僵屍先生4部曲》套裝,包括《僵屍先生》《靈幻先生》《僵屍叔叔》《僵屍家族》。優視覺在這個套裝的基礎上又加入了林正英主演的《一眉道長》,做出一個《林正英僵屍電影經典套裝》,下面就簡單的介紹一下這幾部電影和碟片的配置情況
僵屍先生
主演:林正英、王小鳳、許冠英、錢小豪
富貴人家任老爺其父下葬之時受風水先生吩咐,於二年後必須起棺從葬,故找當地茅山師父九叔助辦此事。後來任老太爺之屍體變成僵屍,更將任老爺殺死。一晚,文才為保護婷婷而被僵屍咬傷,秋生也被女鬼小玉迷住院,幸後來被九叔解救。由於僵屍接二連三地殺人,引起群情洶涌,於是搏頭、九叔、文才、秋生及婷婷合力,決將僵屍消滅。
容量:4.35G
屏幕比例:可變1.78:1
音軌:國語2.0、粵語2.0
字幕:中、英、法
片長:95分鍾
僵屍家族
主演:元彪 林正英 李賽鳳 樓南光
黑市古董商郭敦煌帶兩徒弟往殘舊祠堂尋找古物,三人大意觸及機關,開啟封閉密室,發現三具僵屍頭上各有紙符鎮壓。郭決定以小僵屍為貨版,運往一黑市買賣組織,與首領K作交易。運送途中,郭不慎弄脫小僵屍鎮邪紙符,小僵屍番生,得以逃脫。密室內,郭兩徙弟也因弄脫兩僵屍紙符,招來殺身之禍。
兩僵屍被送往醫院,林醫生化驗後,得悉一切。林依照古法,用糯米用墨斗制服之。林告知記者朋友夏港源僵屍之事,夏半信半疑,相繼發生多宗命案,死者屍毒發作,夏漸相信......
容量:4.20G
屏幕比例:可變1.78:1
音軌:國語2.0、粵語2.0
字幕:中、英、法
片長:85分鍾
靈幻先生
主演:林正英 吳耀漢 呂方 樓南光
月黑風高之夜,悍匪之一的王婆在行劫後,利用茅山術而僥幸逃脫。半桶水茅山道士吳耀漢途經此鎮,又以茅山小術呃飲呃食,結果被令吳當夜入黑前離開富貴鎮。因擒獲頭號通緝犯,可得賞金,眾保安隊員皆雀蹶不已,而落泊道士吳耀漢及其同謀之小鬼呂方,獲悉後,便潛入監倉欲欲救出劫匪,但結果失敗。當晚,吳與小鬼在酒樓食飯,遇上樓南光,小鬼呂方整盅樓,樓之師父林正英乃茅山道士,及時發覺樓被小鬼整盅,出手將小鬼收入萌蘆之內,吳向林求情,道出與小鬼之表兄弟關系,求林放過呂,林教訓美人鬼不能同途合作尋食,否則徒費精力,樓更迫吳向天始天尊神位發毒誓,最後林允釋放呂,但二人必須分道揚鏢......
容量:4.29G
屏幕比例:可變1.78:1
音軌:國語2.0、粵語2.0
字幕:中、英、法
片長:88分鍾
僵屍叔叔
主演:陳友 李麗珍 午馬 錢嘉樂
趕屍四目道長(陳友)有徒家樂(錢家樂)與和尚一休大師(午馬)為鄰,一休有一女弟子菁菁剛到訪,與家樂發生誤會,道長與大師原為歡喜冤家,經常因小事而斗氣。一天,四目師弟千鶴帶同皇族僵屍於烏侍郎(元華)等回京,千鶴不幸身中屍毒自殺,四目及一休等被僵屍狂襲,四人性命岌岌可危,最後,更被僵屍襲擊其家樂......
容量:4.34G
屏幕比例:可變1.78:1
音軌:國語2.0、粵語2.0
字幕:中、英、法
片長:90分鍾
以上4張是這個法版套裝的正片DECSS,另外優視覺還加多一張得利港版直灌的《一眉道長》,內容介紹如下:
主演:林正英 錢小豪 呂方 吳君如 樓南光 瑪莉亞
一眉道人(林正英飾)與兩不肖徒弟阿豪(錢小豪飾)和阿方(呂方飾)居於小鎮,並收養了頑皮的小僵屍。一天,一眉師徒被邀捉鬼,遇上修女長瑪利亞(Maria cordero飾)和年輕貌美修女們,此後市出連串烏龍。一眉為找新水源掘出教學附近一具西洋僵屍,鄉公所隊長更誤將西洋僵屍復活,並救出教學內的女伯爵僵屍,於是展開驚險搏鬥。一眉雖令女伯爵跌落山崖粉身碎骨,卻發覺中國方法不能治西洋僵屍,幾經辛苦才脫險,從此更被西洋僵屍追殺......
這個港版的圖象是不可變1.78:1,帶國粵雙語和可選中英文字幕,影片可看性還不錯,就是圖象沒法和法版的比了。
拿到這個套裝是今天最令人滿意的事情了,接下來的7個多小時里,我會沉浸在觀片的喜悅當中,去懷念昔日林正英師傅的茅山道長的至酷形象……
lydia 2004-09-24 10:20
在正版錄像帶當道的90年代初期,很少見到香港僵屍電影(俗稱香港鬼片),應該說在當時「以宣揚封建迷信為內容」的電影還是觸犯禁忌的,直到市場准入制度更加寬松翻版錄像帶大量出現,我們才知道香港電影不僅僅有槍戰、武打、喜劇等幾個類型,道士斗鬼的故事亦是熱門題材。
不過,那時候的僵屍電影給我的印象極其惡劣:雪花點未必影響觀看三級片的心情,但其他別種類型的電影圖像模糊觀眾就絕對無法忍受,尤其是帶有大量夜景的鬼片,翻過多版之後畫面一團污濁令人厭惡--當時因為正版錄像帶逐漸消失,大屏幕投影只能放大缺陷無法發揮功用,加之設備年代老化,很多錄像廳都用彩色電視機替換了投影屏幕,觀賞條件倒退的潮流不可阻擋,而到錄像廳看電影又是影迷的必要選擇--因為當時的電影引進入口很嚴,外國片都是幾年前的,港片都是錄像帶早就發行過的,進電影院看電影毫無意義--所以那個時候一位「高尚的影迷」必須同與日俱增的民工為伍,在蠻荒空間,情緒低落,卻毫無辦法,只能一邊詛咒自己生身發展中國家一邊捏著鼻子繼續自己的神聖追求……直到LD出現,閱讀范圍日漸擴大而觀影環境愈加惡劣的矛盾才得以緩解……可惜香港電影也隨之沒落了,心為好萊塢而迷醉,關於香港僵屍電影的記憶便只有很多很多的不愉快……那些不愉快,其實是翻錄效果造成的遺憾,這個遺憾何時能夠彌補,身處原始之地的我們不敢作想。
回憶當年的低賤,優視覺套裝D5《林正英僵屍電影系列精選》自然帶來了巨大的驚喜:正所謂世易時移地覆天翻、光陰流逝換了人間!
觀影條件和國際接軌,此中的愉悅,唯有我輩人可以理解。一搭眼我甚至產生了責備DVD製作者的念頭:畫質修復簡直好的過分,已經完全不是我記憶中的模糊東西!
畫面鮮亮干凈,雖然作為一部帶有恐怖意味電影《僵屍先生》的光線未免過於充足,但那個時期黎大衛的陰暗、王家衛的絢麗還沒有出現,香港電影就是如此的生動明亮。
香港電影極有魅力,電影人的優秀形象更是家喻戶曉、婦孺皆知:人們看到殺手、子彈之類的詞語腦海中馬上會出現周潤發雙槍掃射的畫面;說到武俠電影,焦點人物必是徐克;喜劇之王,非王晶莫屬;談論配角,老頭兒午馬最牛……在香港電影界,很多人都有條件扮演和尚,但是道長就不是誰都能演好的了,好比槍神桂冠必屬周潤發,某個片型的成功,可以讓主演擁有裝扮固定角色的專利,進而成為一個電影類型的代表、某種精神的化身。
因為有了那麼多精彩好看的斗鬼故事,道長林正英的形象深深地鐫刻在我們的記憶當中:黃袍、木劍、紙符、雞血,正義凜然的面孔、敏捷的身手、耍不盡的降妖伏魔手段,永遠的師傅,永遠的道長……
香港驅魔人林正英!
⑷ 推薦幾部香港僵屍類電影。
推薦這篇魏君子的BLOG:「僵屍大時代」——香港僵屍電影漫談(提到的都是經典)
吸血鬼及僵屍電影在西方已有70多年的歷史,類型成熟、影響廣泛,不僅啟發香港拍攝此類影片,更對其有著「偷師」的借鑒意義。即便在20世紀80年代中後期,寶禾公司製作的極具中國民俗趣味的「茅山僵屍片」接連創造票房傳奇,令得跟風搶拍之作橫行,成功引領「僵屍大時代」潮流之際,亦不能完全擺脫西洋「吸血鬼及僵屍片」的文化影響。——因此,要概括整個香港僵屍片的盛衰歷史,我們或可從「西風東漸、土洋結合」這八字中窺出些關乎「跨文化」的究竟來。
·壹
在20世紀80年代以前,香港驚悚鬼怪電影的發展緩慢,影片數量質量皆遠及不上喜劇、歌舞、武俠、功夫等類型片。至於僵屍片,更屬於被遺忘的題材,偶爾幾部如《僵屍復仇》也只是模仿西方僵屍片的簡陋之作,並未引起反響。倒是1974年,邵氏電影公司與英國公司合作拍攝了一部集合西方吸血僵屍和「湘西趕屍」傳說的《七金屍》在當時頗受關注,影片由英國人執導,劉家良任動作設計,姜大衛、劉家榮等人聯合主演,可算得第一部土洋結合的僵屍片。不過,可惜的是,邵氏公司對該片的宣傳攻勢雖強,但由於影片風格怪異,內容雜糅,觀眾不能接受,票房最終慘敗。並由此導致之後十年,香港鮮有人再敢碰僵屍電影!
到得80年代初期,以許鞍華、余允杭、於仁泰等新浪潮導演拍攝的《瘋劫》、《撞到正》、《凶榜》、《山狗》、《靈氣逼人》等驚悚鬼怪電影,運用先進的拍攝技巧,個性化的創作理念,營造出空前的恐怖氣氛,令本埠觀眾耳目一新,叫好叫座,反應熱烈;與此同時,洪金寶融合功夫喜劇與鬼怪元素的《鬼打鬼》系列則開創了「靈幻功夫片」潮流,票房鼎盛,極受歡迎;至此,香港的驚悚鬼怪電影方才真正大行其道,其勢至今不衰。
低成本製作的「靈幻功夫片」大獲成功,使得洪金寶和他的寶禾公司嘗到了甜頭。繼《鬼打鬼》、《人嚇人》、《人嚇鬼》之後,洪金寶又開始嘗試將僵屍題材融入「靈幻功夫片」中,不過當時洪金寶等人對本土民俗傳說的僵屍顯然沒有信心,而是想西風東漸,打算借70年代風行歐美的「吸血僵屍」吸引香港觀眾的眼球,因此,專門聘請了英國拍僵屍片的高手設計僵屍造型及嚇人橋段——但後來洪金寶、劉觀偉、林正英等人經過一番仔細研究,發覺西洋吸血僵屍的意念始終無法與他們的靈幻功夫融到一處,便放棄了這一做法。
恰在這時,於仁泰與許冠文拍出了一部《追鬼七雄》,影片向中國傳統民俗取經,借「湘西趕屍」為噱頭,以鄭則仕、許冠英的趕屍道士大戰僵屍的情節製造笑料和緊張氣氛,雖不算特別成功,卻啟發了洪金寶、劉觀偉等人。於是,寶禾公司創作組轉而立足本土,深入挖掘民俗趣味,力求影片風格與「鬼打鬼」系列的「功夫·喜劇·靈幻」一脈相承,終於在1985年製作完成了香港僵屍片中具有開創意義的經典之作《僵屍先生》(劉觀偉執導)。
·貳
「香港的僵屍電影只是功夫片的借屍還魂」——香港影評人吳昊先生此話確實一針見血。單拿《僵屍先生》來說,當年功夫片中最常見的民初背景、師徒關系、鬥趣情節都被編劇直接套用到影片中,有關「僵屍」和「茅山術」的具體細節則極具民間色彩,用糯米、墨線、桃木劍、黃紙符降制僵屍的民俗傳奇手法都被《僵屍先生》統統吸收,並被「九叔」林正英用極其專業的「茅山」手法一一施展開來。
僵屍的造型動作特徵同樣向民俗傳說取經:身著清朝官服,雙手伸直,雙足並攏如麻雀般一蹦一跳,以人之呼吸辨別方位(同理,人閉呼吸可避僵屍,這也是《僵屍先生》最令觀眾印象深刻之處,由此該片在台灣上映時又叫作《停止呼吸》)。但即便如此,片中僵屍獠牙利爪,人被咬中吸血亦變僵屍仍然受到西方吸血鬼及僵屍片的啟發。
另外,《僵屍先生》中的「靈異怪類」也並非全是「僵屍」,尚有王小鳳扮演的女鬼色迷男子的情節,事實上《僵屍先生》以及以後的同類影片中也都有僵屍之外的鬼魂精怪出現,而香港的僵屍片在某種程度上本來就應屬於洪金寶開創的「靈幻功夫」片范疇,只不過可以獨立成章罷了。
《僵屍先生》於1985年底公映,觀眾趨之若騖,票房狂收2000萬,列當年十大賣座影片第五位,引起巨大轟動。次年5月,寶禾公司再度出擊,拍攝了《僵屍翻生》,影片將《僵屍先生》中的驚鴻一瞥的趕屍情節發揚光大。「湘西趕屍」的民俗傳說被加以改良在銀幕上蔚為奇觀:深山荒野之中,茅山法師前面搖鈴引路,後面蹦跳著一串頭貼黃紙符的僵屍,情景詭異新奇,令觀眾大為受落。而「僵屍翻生」則是影片最大的噱頭:被趕之行屍被施法變成恐怖僵屍,茅山師徒驚慌失措,手忙腳亂,刺激搞笑,盡顯黑色喜劇風格,自然取得了不錯的票房成績。
正因為《僵屍翻生》延續了《僵屍先生》的成功,才使得港台片商覺得有利可圖,掀起了爭拍僵屍片的熱潮。僅1986年下半年就有近10部跟風之作上映,其中較有名氣的有袁和平導演的《僵屍怕怕》、黃鷹導演的《茅山學堂》等。嚴格來說,這些影片雖然故事情節有所變化,但皆未跳出《僵屍先生》和《僵屍翻生》設定的茅山術斗惡僵屍的套路,盡管個別搞笑嚇人橋段襲自西方吸血僵屍片,整體卻仍是中國傳統民俗趣味的體現。——相比之下,洪家班的寶禾影業同年推出的另一部僵屍片《僵屍家族》,則積極向國外電影偷橋,不僅在當時香港僵屍片中獨樹一幟,更成功打入日本市場,受到熱烈歡迎。
說到《僵屍家族》與同期香港僵屍電影的最不同處是僵屍有了感情,僵屍原本被描繪成毫無人性知覺的怪物,而片中這三個僵屍因是父母與兒子的關系,自然舐犢情深。小僵屍誤落人間,與幾個小孩又有了深厚友情,玩些溫馨有趣的小把戲,明顯是抄自斯皮爾伯格《E.T》外星人故事,雖然只借了皮毛,僵屍倒也稍沾了些親情友情氣。不過,畢竟是嗜血殺戮的行屍走肉,最後一場僵屍大鬧繁華都市的重頭戲又借鑒了日本的怪獸電影的情節,香港觀眾看得離奇有趣,日本觀眾卻是親切熟悉。再加上具有超能力的小僵屍正合扶桑文化口味,更使得《僵屍家族》在日本取得出人意料的成功,之後竟也出現了短暫的「僵屍熱潮」,恐怕這是香港電影人所沒有想到的。
·叄
1987年是僵屍題材風頭正勁之時,引領僵屍電影潮流的寶禾影業雖然狠嘗了幾次「僵屍」的甜頭,卻沒有接著搶市,而是拍了一部《靈幻先生》。影片在大玩功夫法術鬼怪魂精之餘,惟獨沒和僵屍沾邊,只涉及了另一類民間傳說中活人被術士施法控制的所謂「行屍」。不過,即便如此,片中呂方和小孩演的搗蛋鬼的服裝造型,仍然像足了日本觀眾喜歡的清朝僵屍。另外,同期的幾部喜劇片如《精裝追女仔2》《福星闖江湖》中都加了扮僵屍嚇人的搞笑橋段,看來其時「僵屍」熱潮的影響力已不僅限於同類影片。
同樣在1987年,鄧光榮的「影之傑」電影公司製作了一部完全不同於寶禾公司開創的茅山道士施法的新型僵屍片:《猛鬼差館》。該片由兩名在當年名不見經傳的年輕電影人負責劇本編寫和導演工作。其中一人叫做王家衛,本來主要為陳勛奇作編劇,但並不是很成功,還曾經因劇本編寫太慢被新藝城炒了魷魚。另一人叫劉鎮偉,本來不是搞電影的,早年在某財務公司工作,後來該公司搞起了電影,成立了「世紀」電影公司,他便成了該公司的製片經理。監制了《凶榜》、《殺出西盤營》、《烈火青春》幾部「新浪潮」導演作品後,對電影的興趣愈發濃厚,竟棄了製片經理不當,改做電影編導。
兩人合作的這部《猛鬼差館》雖然是當時最熱門的「僵屍「題材,卻並未淪為跟風之作,而是藉助流行拍檔喜劇模式,配合各式各樣中西鬼片的驚悚搞笑情節,拍成時裝版的警察、僵屍大鬥法的驚悚搞笑喜劇,與林正英民初背景的茅山僵屍片大異其趣。影片的「僵屍」也不再是清朝遺老,居然改為抗日時期在港自殺的日本大佐,而且仿效身披黑色抖篷的西方紅眼吸血鬼形象,至於片中警察們最初採用的對付僵屍的方法亦是用木樁釘入僵屍心臟和大蒜辟邪等西方降治吸血鬼的路數。
《猛鬼差館》上映後,觀眾對這種「土洋結合」的僵屍片倍感新鮮,票房自然輕易過千萬。劉、王嘗此甜頭,豈能罷休?1988年再次聯合編劇,以《猛鬼差館》原班人馬繼續打造時裝僵屍喜劇《猛鬼學堂》,上演了警察捉鬼部隊大戰僵屍猛鬼的瘋狂好戲,影片繼續向西方類型片借橋,同時又大膽創新,比如用放水放電消滅僵屍的方法,不僅本土茅山術中沒有,亦不見於西方的吸血僵屍片。——相較而言,與該片同年上映的《僵屍叔叔》卻仍體現了本土化的民俗傳奇,以前「寶禾」僵屍片中常見的搖鈴趕屍、師徒鬥趣,門派之別的惡作劇整蠱、茅山法術大斗清朝僵屍的等等橋段皆被《僵屍叔叔》照單全收,並且拍得趣味盎然、娛樂性十足,再次延續了寶禾公司製作僵屍電影的票房神話。只可惜,它已是香港完全本土民俗趣味的「茅山僵屍片」的最後一次風光了。
·肆
在香港的僵屍電影中,許多影星都扮演過降妖伏魔的「茅山道長」,比如鍾發、陳友,鄭則仕、吳耀漢,甚至玩票的名作家倪匡等人。但若論最受歡迎、拍得最多,則當屬林正英「一字眉、冷幽默、身手敏捷、連畫符念咒都有款有型」的茅山道長形象最是深入人心。而作為香港僵屍電影的代表人物,林正英對僵屍片這種令自己聲名鵲起的題材確實也情有獨鍾,為它付出了不少心血。
因此,當香港傳統的茅山僵屍片由於被眾多跟風之作反復模仿毫無創新,以至漸漸失去觀眾時,林正英為避免香港僵屍電影黔驢技窮、自斷生路,拍攝的此類影片在力保不失本土民俗趣味之餘,亦開始積極將西方吸血鬼及僵屍融入香港僵屍片中,他於1989年自導自演的《一眉道人》便是其「土洋結合」的最佳範本,該片不僅將民間「養鬼」之說改成「養小僵屍」,道長與小僵屍居然情同父子、共同對敵!而且大膽引出西洋吸血僵屍,來一場中西大戰,影片最熱鬧新奇之處便是茅山術降不住西洋僵屍,一眉道人無奈之下用炸葯爆破,卻仍然不能奏效,最終竟是用泥沼困住西洋僵屍,方才大功告成。
整部《一眉道人》搞笑刺激,茅山道長與基督教徒的「雞同鴨講」、茅山術與西方僵屍斗在一起的新奇效果皆令觀眾大為受落。影片上映後票房過千萬,雖因林正英不計成本、精益求精未能盈利,卻打開了香港電影人重新審視本土僵屍電影的思路。之後的1990年,本已山窮水盡的香港僵屍電影再度掀起創作熱潮,西風東漸之勢亦愈演愈烈。
打響1990年僵屍電影第一炮的,是與林正英共同出身洪家家班的錢月笙、陳會毅,兩人合作的《捉鬼合家歡》名為「捉鬼」,實為「收藏僵屍」,鬼倒是有一個,卻是忠心耿耿的「鬼仆」。影片最有創意的地方是開篇用現代科學儀器給僵屍做實驗,本來很有搞頭,可惜沒有深入,最終只淪為一個小噱頭而已。
林正英在這年也拍出一部《驅魔警察》,從民初走向現代,沿襲了劉鎮偉《猛鬼差館》中警察拍檔與屍魔鬥法的模式,不過玩的仍是茅山術,算是茅山僵屍片與警察搭檔破案兩大類型片的綜合體。至於擅長中西混合的劉鎮偉,在稍後的《屍家重地》中,表面看來似乎向本土傳統僵屍片取經,並夾以盜寶情節,實質上卻是借僵屍題材調侃政治。影片中的千年僵屍居然是秦始皇,而且仍如生前一般桀傲張狂。一群人在舞台上假扮荊軻、王昭君胡搞亂唱、意圖接近秦屍然後滅之的橋段,充滿戲謔,實是劉鎮偉喜劇風格的最佳體現!
其實,若論香港的僵屍片中將民俗傳統與西洋吸血僵屍結合得最為荒誕的,應首推陸劍明導演的《僵屍醫生》。影片從醫生林保怡在英格蘭與女吸血鬼陳雅倫在一夜風流時被咬,事後回港逐漸呈現西方吸血僵屍症狀:如懼怕陽光、貪食患者鮮血,喜著黑色斗篷、晚上睡覺甚至如蝙蝠倒懸粱上等等,好在那女吸血鬼又運功將他治好。孰料此時吸血鬼伯爵趕到香港,於是眾人與其在醫院展開血戰,眼看不敵之際,林保怡等三名男醫生竟然被劉、關、張蜀漢三傑附身,最終戰敗西洋吸血僵屍!
無可否認,《屍家重地》與《僵屍醫生》的編劇都有信馬由韁的超強想像力,但如此單純為搞笑而搞笑的荒誕不經,觀眾似乎並不買帳。相比之下,倒是德寶公司製作的完全西洋化的吸血鬼電影《一咬OK》在1990年的幾部僵屍片中最受歡迎,林子祥所飾的吸血鬼李伯爵,身處歐洲古堡,身著黑色禮服,如西方哥特文學中的貴族吸血鬼一般優雅,影片情節亦是有吸血、有驚情,有惡斗、有浪漫,頗得西方吸血鬼影片神韻,只是少了些驚恐怖的氣氛罷了。這與之前香港的僵屍電影只顧胡亂抄襲和盲目嫁接,卻從不理會西方吸血鬼與僵屍原來有本質不同的做法大相徑庭,可稱得上香港僵屍片向國際化靠攏的一次大膽嘗試。
·伍
盡管1990年香港僵屍電影的創作呈現出多元化格局,有的甚至完全放棄了本土茅山術的傳統套路,但總的來講,反映並不如人意。太多的粗製濫造使得觀眾對這類題材已經開始厭倦漠然,再加上王晶的賭片和稍後徐克的武俠片開始大行其道,電影片商聞風而動,都改拍賭片和武俠片去了,一時間當年極受歡迎的僵屍題材竟鮮有人再敢涉及。
而事實上,此時僵屍電影確實已積重難返,可憐只剩下林正英獨撐大局,雖然又拍出如《非洲和尚》這等集茅山法術、異域風俗、喜劇名片《上帝也瘋狂》的非洲土著,以及善良的僵屍祖宗大戰非洲巨人等諸多精彩橋段的創意之作,但最終無力回天。因此,這之後的作品無論是回歸本土茅山僵屍片的《僵屍至尊》、《新僵屍先生》、《音樂僵屍》、《湘西屍王》,還是如《一咬OK》一樣完全效仿西方吸血鬼電影的《一屋哨牙鬼》都不可避免的接連票房敗北——待到1993年,港台跟風武俠片的熱潮風起雲涌之時,香港的僵屍片卻徹底陷入絕境。
不過,俗語有雲:百足之蟲,死而不僵。20世紀90年代中期,僵屍題材雖然在香港大銀幕上幾近絕跡,卻在電視熒屏上繼續「苟延殘喘」,而這依然要歸功於「僵屍道長」林正英的不離不棄。1995年至1997年,他與亞視合作拍攝的《僵屍道長》系列劇集,收視率非常理想,令他看到了體現本土民俗趣味的茅山僵屍片還是大有市場的。誰知就在林正英欲再接再厲、准備接拍《僵屍道長》第三部時,卻因肝癌於1997年病逝。這位平時素來低調的「老實人」(蔡瀾語)的死訊一公布,香港電影界皆驚,痛惜之餘,不免哀嘆香港自《僵屍先生》以來創立的只用土法特技及功夫雜技便可營造驚人視覺效果、且具有黑色喜劇風格的茅山僵屍片,在林正英仙逝後恐怕真的要失傳了。
事實似乎正是如此,且看90年代末期至新世紀之初,香港銀幕上倒是又出現了類似僵屍電影的《生化壽屍》(葉偉信導演)和《生化特警之喪屍任務》(鄭偉文導演)等片,不過它們的主幹情節模仿的皆是西方電子游戲《生化危機》,至於什麼生化壽屍、喪屍也都是舶來品,主要是靠病毒感染,面目猙獰兇殘嚇人或可與中國本土僵屍有一拼,但嚴格來說,其實與僵屍片根本無甚關聯。而在電視熒屏上,亞視在林正英死後,放棄製作傳統民俗的《僵屍道長》,轉而拍攝完全借鑒西方吸血僵屍家族體系的現代靈異劇《我和僵屍有個約會》,劇情則是中西合璧,主題較之以前完全娛樂性的僵屍片更有深意,講愛與拯救,再加上製作精良,表演出色,結果大受歡迎,連亞視的死對頭、無線電視台的老闆邵逸夫都大度的誇《我和僵屍有個約會》拍得好看呢。但盡管如此,該劇拍到第二部便開始收視下滑,並且這股「西風東漸」的僵屍題材也並未因此延伸到大銀幕上來。
·陸
說到近兩年來的香港僵屍電影,倒有兩部問世,一部是2001年梁鴻華導演的《趕屍先生》,另一部是徐克監制、錢升偉導演的《僵屍大時代》。這兩部電影皆可稱得上回歸傳統的茅山僵屍片,《趕屍先生》甚至完全取材自湘西趕屍的傳說,集巫術、茅山、下蠱等民俗怪談於一身,連男女角色的服飾都取自湘西少數民族,追根溯源到如此境地,在港片中固然少見,但對觀眾而言,卻也未覺有多新鮮。至於徐克的《僵屍大時代》,表面看來,清末背景、師徒鬥趣、深宅鬥法、屍變、師徒合力斗僵屍體等情節皆是套自本土傳統僵屍片,但實際上仍體現了徐克一貫的冷竣風格,人與人之間各懷鬼胎、爾鷸我詐,為了面子傳宗接代、為了利益謀財害命!暗冷的色調,驚魂的夜晚,兒女之情是如此蒼白無力,有的只是對僵屍的恐懼,對這個世道的漠然。
《蜀山傳》之後的徐克沒有再大玩電腦特技,而是注重寫實的動作打鬥,但剪接依然凌厲,視覺效果依然驚人。只可惜《僵屍大時代》空有徐克的意念,卻沒有良好的內容和細節基礎,各方面都不對勁,讓觀眾看得莫名其妙,仍不免淪為一部技術性電影,最終竟至影片迄今還未公開上映,只以音像製品方式流入市場的悲慘境地。
現今看來,體現民俗傳統的茅山僵屍片似乎已走到盡頭,少有觀眾捧場。而2003年的《千機變》則走了一條完全洋化的路子,影片完全借鑒西方吸血僵屍片(尤其是《刀鋒戰士》)的模式,僵屍聖典「Day for night」,陳冠希、黃秋生出身僵屍家族,鄭伊健、鍾欣桐身為僵屍獵人,僵屍王子與凡人女孩的愛情等等都似曾相識。
不過,《千機變》整體雖是僵屍片格局,但情節卻多以Twins這兩個小女生的吵吵鬧鬧和愛情經歷為主,蔡卓妍的兩次戀愛,鍾欣桐喜歡成熟的老大哥,彷彿一部靈幻動作版的《這個夏天有異性》,只有開篇和結尾兩場斗僵屍的戲份才有點僵屍片的樣子。看來即便是僵屍題材也不能壓制Twins的青春活力,而林超賢只能將《千機變》拍成混合類型的電影,有動作打鬥、有法術特技、有詼諧搞笑、有生死煽情、有輕松愛情、故事駁雜得頗具港片特色,只可惜情節難免鬆散,橋段老套,不見導演功力。至於《千機變》的特技,倒是很花哨,看得出來花了很多精力和時間進行製作,僵屍飛檐走壁的電腦特技像極了《蜘蛛俠》,其他如僵屍屍化、蝙蝠亂飛、教堂決戰的特技畫面雖然似模似樣,不過卻似曾相識,未見新奇,因此營造出的視覺奇觀恐怕也不會有令人驚艷的感覺。
劇本的蒼白和導演的失敗註定了這部擁有明星陣容、動作特技等諸多賣點的《千機變》將成為熱鬧一時的流星之作。強大的宣傳攻勢雖然令《千機變》的票房暫時收得,卻對香港僵屍電影的復興毫無用處。
其實,相見不如懷念,縱然香港僵屍片真的風雲再起,但世間已無「九叔林正英」,又有什麼意思?
也罷,香港電影的「僵屍大時代」只能是一個記憶了。所謂重掀熱潮,不過是我等港片遺少的痴人說夢,偶爾無聊喟嘆一下總可以吧。
⑸ 找一部電影用功夫打僵屍的電影
僵屍新戰士 (2010)
導演: 羅守耀
主演: 元華 / 蔣璐霞 / 錢小豪 / 周秀娜 / 盧頌之
類型: 恐怖
製片國家/地區: 中國香港
語言: 粵語
上映日期: 2010-11-09
⑹ 僵屍片有那些好的
1。《鬼打鬼》 洪金寶 林正英 鍾發洪金寶憑此平片開創僵屍片這一片種,僵屍的製作,道士鬥法,功夫的對搏都堪稱經典。2。《僵屍先生》 林正英 錢小豪 許冠英 僵屍道長林正英將僵屍片發揚光大的影片,加上元華飾演的僵屍,詠春高手林正英自己設計的 動作,片子拍的熱鬧好看。此片當年上映時票房勁收1000多萬。3。 《靈幻先生》 又名(靈幻道士)林正英 吳耀漢 呂方 此片將中國傳說中的術士引入,可以說在僵屍片中加入了另一新元素。雖然此片當年票房不好,但我覺得其仍不失為一部好片。4。《驅魔警察》 林正英 苗橋偉 林俊賢 此片是著名武術指導董瑋為林正英量身定做的一部片子,將警察引入僵屍片中來,時間也由民國時期改為80年代的香港,果然讓道長明星林正英在下一城。5。《僵屍叔叔》 午馬 錢嘉樂 陳友 李麗珍 此片是劉觀偉導演的一部片子,影片笑料不斷,僵屍做的很是不錯,可算是僵屍片的另一高峰。6。《一眉道長》 林正英 呂方 錢小豪 此片不管是故事,道具,背景,動作,音樂,都做的相當不錯,還破天荒的引入了洋僵屍,但由於林正英的精益求精,雖然當年票房很好,但仍未盈利。7。《猛鬼學堂》 張學友 許冠英 此片是猛鬼差館的續片,但無論是從故事,還是拍攝手法上比上集有了很大的進步,本片笑料不斷,僵屍設計也不錯,導演劉鎮偉不愧為一代高手。8。《猛鬼食人胎》 吳辰君 徐錦江 黃秋生 其實此片不能算是僵屍片,但導演王晶為這部片子編的故事實在好看,令人有種喘不過氣來的感覺。當時我看得是雙碟vcd,第一碟不好看,第二碟才是最精彩的地方。9。《僵屍至尊》 林正英 錢小豪 劉洵 吳家麗 此片是劉偉強的早期作品,笑料雖不多,但捉鬼場面不錯,頗有新意。
⑺ 求一部比較老的香港僵屍電影
《僵屍先生》夠老的吧,這部電影是香港靈幻功夫片的顛峰之作,開啟了香港的「僵屍大時代」
⑻ 林正英所演的僵屍系列有哪些電影謝謝了,大神幫忙啊
林正英個人資料及所演電影電視劇〔全〕 ▲林正英生平簡介 林正英,香港著名的動作演員和武術指導,生於1952年,小時侯在粉菊花師傅的戲班中學習京劇表演,後來憑借一身好功夫進入電影圈做龍虎武師和武術指導,在電影圈摸爬滾打多年後,年過30的他在80年代中期終於憑借茅山道長的形象,借著一部講述民國時期茅山道士捉僵屍題材的影片走紅香港和東南亞影壇。 在香港的僵屍電影中,許多影星都扮演過降妖伏魔的"茅山道長",比如陳友,鄭則仕、吳耀漢,甚至玩票的名作家倪匡等人。但若論最受歡迎、拍得最多,則當屬林正英"一字眉、冷幽默、身手敏捷、連畫符念咒都有款有型"的茅山道長形象最是深入人心。而作為香港僵屍電影的代表人物,有著厚實功夫底子的林正英對僵屍片這種令自己聲名鵲起的題材確實也情有獨鍾,為它付出了不少心血。因此,當香港傳統的茅山僵屍片由於被眾多跟風之作反復模仿毫無創新,以至漸漸失去觀眾時,林正英為避免香港僵屍電影黔驢技窮、自斷生路,拍攝的此類影片在力保不失本土民俗趣味之餘,亦開始積極將西方吸血鬼及僵屍融入香港僵屍片中,打開了香港電影人重新審視本土僵屍電影的思路。之後的1990年,本已山窮水盡的香港僵屍電影再度掀起創作熱潮,西風東漸之勢亦愈演愈烈。 1997年,林正英患肝癌逝世,終年45歲。 林正英雖然去世了,但是他主演和導演的許多僵屍電影卻成為香港電影的重要組成部分和一個經典的電影流派。今年年初,法國的HKV公司發行了一個4碟套裝的香港僵屍電影《僵屍先生4部曲》套裝,包括《僵屍先生》《靈幻先生》《僵屍叔叔》《僵屍家族》。優視覺在這個套裝的基礎上又加入了林正英主演的《一眉道長》,做出一個《林正英僵屍電影經典套裝》,下面就簡單的介紹一下這幾部電影和碟片的配置 ▲林正英資料全集 原名: 林根寶 原籍: 上海 出生日期: 一九五二年十二月廿七日 逝世日期: 一九九七月十一月八日,享年四十五歲。 家庭背景: 父母幫人包伙食為生,有六兄弟姊妹,林正英排行第三,與哥姐一樣 ,林正英也沒機會讀書,唯獨其弟妹可以讀多幾年書。 入戲行: 小學二年級便綴學,十一、二歲被父親送入春秋劇社學戲,拜粉菊花為師,尊龍、惠天賜、孟海、董瑋乃同門師兄弟。 林正英受訓半年後即投入演出,第一個劇目叫《白沙灘》,但他的京劇生涯只維持了三、四年,經朋友介紹下轉行入電影圈。 電影生涯: 第一部電影叫《金刀大俠》,由岳??導演,鄭佩佩做女主角,片中林 正英扮個和尚仔。 從影二十多年,所拍電影不少過五十部,八八年自導自演了首部電影 《一眉道人》,不過卻因製作費超支,連導演費也收不到。 林正英拍得最多的是僵屍片,八十年代初憑《敗家仔》及《僵屍先生》奠定師傅地位。最後一部電影是九四年作品《青鋒俠》。 婚姻狀況: 早在八三年,林正英與前妻鄭冰冰結婚,婚姻維持了五年多便亮紅燈,期間前妻為他誕下一子(家耀)及一女(式瓦),離婚後,一對子女的撫養權卻歸父方,林正英亦決心將子女送往美國留學,計劃到子女長大後,自己亦移居美國養老。離婚後與父母同住,方便照顧一子一女,女兒今年十二歲,讀中二,兒子今年九歲,讀小學五年級。子女愛看他的戲,自動錄下爸爸演戲的錄影帶,少說也儲存了四十多盒。 林正英愛好家庭生活,父母、兄弟均同住西貢區,他在九一年時曾在西貢開酒廊。 最欣賞的人: 已故的李小龍,兩人曾合作拍《唐山大兄》一片,林正英做副武指,十分投契。當拍《龍爭虎鬥》一片時,李小龍特地要求鄒文懷寫信去韓國調林正英返港任其武指,兩人其後再拍《死亡游戲》,可惜戲未拍完,李小龍便逝世。 首部電影片酬: 日薪六十元,其中三分一交給師傅,另三分一拿回家中,餘三分一買食物請師兄弟食,林正英曾說那段日子最開心。 電視生涯: 95年獲亞視以百萬高薪禮聘演出電視劇《僵屍道長》;96年再添食拍《僵屍道長Ⅱ》,其後拍《等著你回來》97年底原擬再為亞視拍《僵屍道長Ⅲ》,終成遺願。 貼子相關圖片: 作者: 121.20.165.* 2007-10-27 10:41 回復此發言 -------------------------------------------------------------------------------- 2 林正英個人資料及所演電影電視劇〔全〕 感情生活: 同苑瓊丹在亞視因合作《僵屍道長》而日久生情,九六年初兩人終於譜寫戀曲,苑仔還特地從跑馬地遷居西貢,與林正英共同生活。 致病原因: 因長期酗酒,引致肝癌 參考資料:http://post..com/f?kz=33455872 ▲林正英作品(附別名、年份) 俠女(1971) 人嚇人(1982) 鬼怒川(1971) 敗家仔(1983) 七小福(1988) 人嚇鬼(1984) 人鬼神(靈幻至尊)-1991 鬼打鬼(1980) 甩皮鬼(金裝鬼打鬼)-1991 鬼咬鬼(1990) 血玫瑰(1986) 鬼幹部(魔中仙)-1991 錢作怪(1977) 合氣道(1972) 精武門(1972) 林世榮(仁者無敵)-1979 龍的心(1985) 羞羞鬼(九月九日重見天日)-1992 精靈變(1992) 一眉道人(1989) 天龍八將(1971) 咸魚翻生(狗急跳牆)-1980 無名小卒(1980) 少林英雄(方世玉與洪熙官)-1994 海員七號(1973) 英雄無淚(黃昏戰士)-1986 龍爭虎鬥(1973) 老虎田雞(1978) 雜家小子(1979) 舞台姐妹(1990) 戰火羔羊(1993) 時來運轉(1985) 學校風雲(1988) 黃面老虎(1974) 僵屍先生(靈幻道士、暫時停止呼吸)-1985 音樂僵屍(天外天音樂精靈)-1990 靈幻先生(1987) 特區愛奴(1992) 密宗威龍(1991) 驅魔警察(驅魔探長)-1990 驅魔道長(1993) 贏錢專家(1991) 靈界風雲(1991) 零時十分(追魂傘)-1992 唐山大兄(1971) 福星高照(1985) 東方禿鷹(1986) 金刀大俠(1970) 金衣大俠(1970) 富貴列車(1986) 玩命雙雄(1990) 笑傲江湖(1990) 群龍戲鳳(1989) 天地玄門(穿梭時空五百年)-1991 非洲和尚(1991) 洪福齊天(1991) 妖怪都市(1992) 雙龍出海(1984) 鍾馗嫁妹(鬼王鍾馗)-1994 僵屍至尊(靈幻家族)-1987 誓不忘情(1991) 神勇雙雄炮(1984) 新僵屍先生(新暫時停止呼吸)-1992 黐線枕邊人(老麼真辛苦)-1991 馬路小英雄(1973) 跆拳震九州(1973) 猛鬼旅行團(嘩!鬼旅行團)-1992 霹靂大喇叭(1986) 黃飛鴻少林拳(1974) 醒目仔蠱惑招(1979) 公海強奸風雲(1993) 鐵甲無敵瑪利亞(1988) 畫皮之陰陽法王(1993) 笑傲俠義黃大仙(1992) 冷麵虎京都之旅(1973) 搏命單刀奪命槍(1979) 神槍手與咖喱雞(1992) 奇謀妙計五福星(1983) 贊先生與找錢華(1978) 三德和尚與舂米六(1977) 中國最後一個太監(1988) 小英雄大鬧唐人街(1974) 黃飛鴻之一代宗師(1992) 鬼打鬼之黃金道士(鬼打鬼之靈幻天師)-1992 僵屍家族僵屍先生續集(1986) ***連續劇*** 僵屍道長(1995) 僵屍道長Ⅱ(茅山道長)-1996 撞到正(等著你回來、情定陰陽界)-1996 新水滸傳(一枝花和尚)-1996
⑼ 關於僵屍的電影有哪些
林正英的代表作都是關於僵屍的,可以搜索林正英,然後就會推薦給你大量的優秀僵屍片。
經典的有:《僵屍先生》、《一眉道長》、《僵屍叔叔》等。
⑽ 林正英僵屍片裡面會功夫的僵屍是哪部電影
湘西僵屍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