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電影劇本分哪些類型
電影劇本的構成的四個基本要素:場景描寫(Scene)、人物(Character)、對話(Dialogue)和動作描寫(Action)
㈡ 劇本包括哪些部分
劇本的寫作
劇本的創作者--劇本的創作者叫做編劇,或尊稱為劇作家
劇本的內容---劇本主要由人物對話(或唱詞)和舞台提示組成。舞台提示一般指出人物說話的語氣、說話時的動作,或人物上下場、指出場景或其它效果變換等。
劇本的結構
一部較長的劇本,往往會由許多不同的段落所組成,而在不同種類的戲劇中,會使用不同的單位區分段落。在西方的戲劇中,普遍使用「幕」(Act)作為大的單位,在「幕」之下再區分成許多小的「景」(scene)。中國的元雜劇以「折」為單位,南戲則是以「出」為單位,代表的是演員的出入場順序,而在明代文人的創造後,將「出」改為較為復雜的「出」。
劇本的結構一般可分為「開端、發展、轉折、高潮、再高潮結局」。 當然根據編劇技巧的不同,結構還會變化。如「佳構劇」。
劇本的分類--按照應用范圍,可分為: 話劇劇本,電影劇本,電視劇劇本等/按劇本題材,又可分為 喜劇、悲劇、歷史劇、家庭倫理劇、驚悚劇等等。
電影劇本:首先,它不是小說,當然它也絕對不是戲劇。在小說中,所有的行為動作都發生在人物的頭腦中——在戲劇性行為動作的「頭腦幻景」之中。在戲劇(舞台劇)中,行為動作和故事線則發生在舞台前拱架下面的舞台上,而觀眾是第四面牆,偷聽舞台人物的秘密。人物用語言來交談他們的希望、夢幻、過去和將來的計劃,討論他們的需求、慾望、恐懼和矛盾等。這樣,戲劇中的行為動作產生於戲劇的對白語言之中,它本身就是用口頭講述出來的文字。電影則不同。電影是一種視覺媒介,它把一個基本的故事線戲劇化了。它所打交道的是圖像、畫面、一小片和一段拍好的膠片;一個鍾在滴滴答答地走動、一個窗子正在打開、一個人在看、兩個傢伙在笑、一輛汽車在彎道上拐彎、一個電話鈴在響等等。一個電影劇本就是由畫面講述出來的故事,還包括語言和描述,而這些內容都發生在它的戲劇性結構之中。一部電影劇本就是一個由畫面講述出來的故事。它象名詞(noun)——指的是一個人或幾個人,在一個地方或幾個地方,去干他或她的事情。
所有的電影劇本都貫徹執行這一基本前提。一部故事片是一個視覺媒介,它是把一條基本的故事線加以戲劇化。如同所有的故事一樣,它有一個明確的開端、中段和結尾。如果我們拿來一個電影劇本,把它象一幅畫那樣掛在牆上來審視,那麼它看起來就象下面那個圖表。
㈢ 如何寫電影劇本,具體步驟,盡量詳細。
劇本創作流程圖
劇本分為不同階段,不同階段有不同的任務。不同的人關注劇本的側重點也不同。
1.主控思想:
主題意義
人物背景
沖突層面
人物關系
類型
一句話梗概
2.故事梗概:
結構、幕、段落
主次情節線
序列、大綱、情節點
激勵事件
危機、高潮、結局
邏輯、懸念
分場
3.劇本初稿:
場景設計
橋段設計
動作設計
台詞設計
劇本圍讀
4.劇本二稿:
場景道具細化
事件反應加強
表演排練調整
動作台詞提煉
人物個性塑造
1.投資人:考察選題定位。
2.監制:考察故事創意點。
3.編劇:考察故事編織能力。
㈣ 劇本分析有哪些內容
劇本分析的方法多種多樣,因戲而異,這里著重談談從分析矛盾沖突人手的辦法:
一、沖突和事件。
戲劇離不開沖突,劇中各種人物之間的差異和斗爭構成全劇的矛盾沖突。戲劇中的矛盾沖突作橫的分析,便可以分清主次矛盾、了解人物關系、初步得出主題思想;對矛盾沖突作縱的分析,進而可以理出情節結構、把握節奏的起伏變化、體味劇作的體裁感、找出人物的行為線索和人物基調。總之,劇本的矛盾沖突是和主題思想、人物形象、情節結構、劇本體裁等有著直接的關系的,對劇本的矛盾沖突作了橫的和縱的兩個方面的分析之後,劇本的基本面貌便廓清了。
為了找出劇本的矛盾沖突,我們先要找出每場每幕的事實和事件。什麼是事實?舞台上發生或出現的人物的活動、生活現象、人物關系的形成、人物行動的結果等都是舞台事實,要言之,構成劇本情節的不可遺漏的環節都是舞台事實(漏掉一個環節,觀眾就會看不懂、聽不懂)。在這些事實中,凡是能夠糾葛和發展戲劇沖突、推動舞台行動的事實就成了舞台事件。沿著事件的發展線索,捋出在戲劇進程中起主導力量和對抗力量的各方所採取的基本行動(有人稱之為貫串列動和反貫串列動),由此便可以確定全劇的基本沖突(主要沖突)以及次要沖突了。這樣,由點到線,由劇情最基本的環節到全劇交錯推進的網路,我們扎實而不是虛浮地、有依據而不是想當然地把握了全劇的主次沖突。
這里,有幾點值得注意。第一,事實、事件不可太濫,不要什麼都是事實,輕易確立事件。導演迷失在大量的事件中,反而取消了事件的規律和作用。況且任何事件總是就一定范圍而言才有意義。某劇團失火,對這個單位來說,無疑是重大的事件,就全省、全國而言,它就微不足道,充其量只是一個「事實」罷了。第二,作為專業術語的舞台事件不等同於生活概念;它有著強烈的戲劇性。舞台事件要有「發現和陡轉」的力量,具有生活中「事變」的含義。《雷雨》中周萍打魯大海一記耳光,掀起多大的波瀾!第三,要弄清事件與沖突的關系。事件糾葛沖突,成為沖突的起因,事件又是沖突一次次撞擊的結果,它們相互依存。由事件找沖突,只是一種工作方法而已。第四,分析矛盾沖突,要研究矛盾的特殊性,即沖突布局的特色,亦即劇中主次沖突搭配的關系和各組矛盾推進的環扣。生活中充滿著各種各樣的矛盾,形成生活現象的千差萬別。劇本反映生活,造成這一個劇本不同於那一個劇本的根本原因,就內容而言,正是反映的生活矛盾各不相同;就藝術而言,則是矛盾沖突的布局各具特色。研究矛盾沖突布局的特色,能幫助我們從交錯盤雜的線索中,清理出各自的走向,清理出主次從屬的關系。
二、主題和主題思想。
找到了劇本的主要(次要)沖突,就可以分析它們的思想實質來確定全劇的主題(副主題),進而分析確定劇本的主題思想。有的導演依靠一兩段台詞、摘引某些警句來確定主題和主題思想,這種近路抄不得。好劇本的主題思想往往不是一眼就能看出來、直接可以演出來的,主題和主題思想是要通過舞台上展開的行動,反復沖突、反復較量、反復解剖方始揭示出來的。只有從基本沖突中找到的主題才是真正的主題,只有從沖突和沖突的含義里概括出採的作者的態度和評價,才是劇本的主題思想。
主題和主題思想有區別有聯系。主題是劇本(通過主要沖突)提出來的基本問題,主題思想是對這個基本問題的闡述、是對主題的態度和評價。作者提出一個主題正是為了闡述一個思想,它們共同概括了一個作品總的思想含義。導演經過分析矛盾沖突及其蘊藏的思想實質,拎出劇本的主題和主題思想後,還不能束之高閣,到此為止。反過來,導演還要以它為全劇的綱,去清理和疏通全劇的情節和脈絡。實際工作中,這是一個不斷交替、不斷往復的認識過程,它存在於導演創作的始終。
近年采,隨著國際文化交流的進展,人們發現一則有趣的現象。我們的觀眾習慣問:這個戲的主題是什麼?我們的導演生怕主題揭示得不清楚。國外的觀眾、導演正相反,生怕主題說得太明白。這里固然反映出兩種審美經驗的差異,然而隨著時代的進展,我國舞台上摒棄主題的直、白、露,追求主題的多義性,應該是當代導演十分重視的課題。
三、情節結構。
戲劇總是要有故事情節的(當代某些劇本另當別論)。前面講到,對矛盾沖突作縱的分析,依據事件的推進,捋出各組沖突的層次變化和布局特色,也就勾畫出了全劇的情節結構。一出戲總要分成若干段落,才能點逗分明。一出戲不管是獨幕還是多幕,總可以找出它的起、承、轉、合的規律。通常說來,起,矛盾的提出;承,矛盾的展開和激化;轉,矛盾的轉化(高潮);合,矛盾的解決。而起承轉合每一階段的核心場次必然是主要事件之所在。我們把握了一個個事件,又把握了鑲嵌這些事件的總的框架,全劇的「組裝」便有了依託。戲劇結構的形式千變萬化(國外有人推算達2重萬種),導演對所排戲的結構特點瞭然在胸,才能把握全劇沖突發展的整體過程和戲劇節奏的起伏變化。當然,對於當代那些反情節的心理結構戲劇,我們不必囿於成法。另起爐灶,另闢蹊徑,只要能建立獨特的理解和認識就行。
四、人物和人物關系。
所謂戲劇沖突,實質上是人與人的沖突,戲劇藝術是塑造人的藝術。人物的思想性格和人物之間的關系都是在沖突和行動中體現出來的。我們只有在全劇沖突的框架中去研究人物與人物之間的斗爭,研究他們的區別和聯系,「觀其言,察其行」,才能把握人物各自的思想性格特徵。我們要善於分析人物在全劇沖突中的作用和地位,找出不同的人物,在不同的沖突中、在各沖突發展的不同階段中,是怎樣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的,從而把握人物之間獨特的(不是泛泛的)關系,把握各個人物和揭示主題之間的本質聯系。分析人物和人物關系,不要忽視舞台提示和有關台詞。導演不妨建立人物「檔案」,把劇本對每個人物的提示,把每個人物自己說自己是什麼樣的人、做什麼樣的事,把旁人對他的評價、介紹等,分門別類摘記下來,綜合整理,有助於勾畫出人物完整的輪廓。導演分析人物有別於人物評論,導演不僅要歸納出人物的思想性格特徵,還要明白這些特徵依靠劇中哪些環節揭示體現,沒有這一條,分析得頭頭是道也沒有實際意義。對於那些比較難懂、不易理解的人物,導演更要下工夫分析透,不然是無法和演員一起工作的。
五、體裁。
導演要創造一台完整統一的演出,必須做到體裁統一,體裁不統一,整個演出就無法完整統一。什麼是體裁?悲、喜、正、鬧之謂也。導演分析作品體裁的意義不在於種類的本身,而在於不同體裁所引起的情感效果。一個劇本的體裁由什麼來決定呢?最基本的因素仍然是沖突——沖突的性質和沖突展開的方式,尤其是沖突展開的方式。作者對他所選擇的素材、對他所組織的戲劇沖突持不同態度,或嚴肅、或嘲諷、或憐憫、或悲傷,就會選擇與之相適應的特定的劇本結構和特定的表達方式,從而引起觀眾特定的感情效果。我們通過研究沖突展開的方式來確定悲劇、喜劇、正劇、鬧劇,就從根本上獲得了體裁的制約權,戲的體裁感也就容易統一了。
六、藝術風格和藝術特色。
前面都是順著矛盾沖突的線索進行分析的,至此,劇本最基本的方方面面都已得到廓清。藝術風格和藝術特色中有一些內容也已在分析矛盾沖突中解決了,如劇本結構的特色。其它如作品風格和語言特色,則需要我們依照劇本單獨分析。劇本風格和語言特色有著密切的聯系。作者不同創作個性所表現出來的一定的特質形成作品的獨特風格,或含蓄,或濃烈;或細膩,或豪放;或冷峻,或熱烈;或寫實,或象徵;或曉之以理,或動之以情……而這些體現作者個性的獨特風格首先反映在語言的特色上。
導演對劇本的分析隨著排練不斷修正,不斷深化。導演分析劇本一定要把精確的概念和形象的感受結合起來。劇本分析的方法多種多樣,我們需要了解一些基本規律,但在實際運用時,不同的劇本則應有不同的側重。更何況戲劇創作的不斷更新,不斷涌現出新的結構、新的樣式,需要我們不斷揣摩導演分析的新的角度、新的方法。規律是實踐的總結,方法在實踐中形成,只要有助於吃透劇本,只要有助於形成導演構思,任何方法都是可取的,任何陳規都是可以突破的
㈤ 電影劇本包括什麼要素action, scene heading
電影劇本的構成只有四個基本要素:場景描寫 (Scene)、人物(Character)、對話(Dialogue)和動作描寫(Action),要明確區分。
一般術語∶
1、遠景(WIDE SHOT)︰多用來交代周圍的環境。
2、特寫(CLOSE UP)∶使觀眾仔細看清楚某人或某物,並將周圍環境完全排擠出畫面。
3、跳離鏡頭(CUT SHOT)∶使觀眾的注意力跳離主要動作一段短時間,接到另一個鏡頭。
4、溶(DISSOLUE)∶將淡入和淡出結合,使前一影像疊在後一影像上。
5、拉近鏡(ZOON IN)∶將原來中景或遠景的鏡頭,突然快速變焦距,變為大特寫或普通特寫。
6、接開鏡(ZOON OUT)∶由大特寫或中景特寫,突然變回中景或遠景。
7、角度對准(Angle on)∶比如 BILL走出便利店,相機對准 BILL。
電影劇本基本格式:
1、首先要寫出時、景、人。
2、在描寫情態時,先用三角式符號放在前面。
3、對白是頂格寫出人物簡稱,然後加上冒號。劇本跟小說不同,劇本的對白不需用引號。
㈥ 怎麼寫一個劇本,有哪些要素
劇本是一種文學形式,是戲劇藝術創作的文本基礎,編導與演員根據劇本進行演出。與劇本類似的詞彙還包括腳本、劇作等等。它以代言體方式為主,表現故事情節的文學樣式.它是戲劇演出的文學依據,是導演和演員二次創作的出發點.在文學領域里,它是一種獨特的文體;在藝術領域里,它又接近文學;在戲劇領域里,它是一切戲劇活動的根本出發點.
劇本主要由劇中人物的對話、獨白、旁白和舞台指示組成。對話、獨白、旁白都採用代言體,在戲曲、歌劇中則常用唱詞來表現。劇本中的舞台指示是以劇作者的口氣來寫的敘述性的文字說明,包括對劇情發生的時間、地點的交代,對劇中人物的形象特徵、形體動作及內心活動的描述,對場景、氣氛的說明,以及對布景、燈光、音響效果等方面的要求。 在戲劇發展史上,劇本的出現,大致在戲劇正式形成並成熟之際。古希臘悲劇從原始的酒神祭禮發展為一種完整的表演藝術,就是以一批悲劇劇本的出現為根本標志的;中國的宋元戲文和雜劇劇本,是中國戲劇成熟的最確實的證據;印度和日本古典戲劇的成熟,也是以一批傳世的劇本來標明的。但是,也有一些比較成熟的戲劇形態是沒有劇本的,例如古代希臘、羅馬的某些滑稽劇,義大利的初期即興喜劇,日本歌舞伎中的一些口頭劇目,中國唐代的歌舞小戲和滑稽短劇,以及現代的啞劇等等。 一個電影劇本就是一個由畫面講述的故事。這裡面有兩個要素,一是用什麼,二是講什麼。用畫面講,講故事。那麼,如何用畫面講事情呢,下面幾個簡單的細節就可以說明。例如:香,電視劇可能會讓劇中人說出:真香啊。電影中,你盡量不要這樣用,你最好要讓人看到,你可以讓你的人物深深地嗅一下,微閉一下眼睛,這樣就解決了。再如講一個人激動。比如,一對曾經的戀人,因某種原因分手,幾年後各自成家卻巧遇,他們到小餐館吃飯,說到動情處,男人會怎麼反映?電視劇中可能會哭著說些其它話。但在電影中,我會讓男主人突然大喊:老闆,再來一瓶白酒!從另一個角度來定義,一個電影劇本是關於一個人或幾個人,在一個地方或幾個地方,去干他或她的"事情"。很多人會把電影劇本與小說、戲劇混起來。電影是看的,不說一句話也行。以前的幽默片就是很好的說明。但一定也要讓人的耳朵熱鬧,只是不一定要聽人說話。聽音樂,講情緒,所以它是一種視覺藝術。電影是把一個基本的故事戲劇化了,打交道的是圖像、畫面、一小片和一小段拍攝好的膠片:一個鍾在走動、一個窗在打開、一個人在看、兩個傢伙在笑等等。電影劇本的共同點是結構電影劇本,一個故事是一個整體,其中的部分是:動作、人物、場景、片段、第一幕、第二幕、第三幕、偶然事件、情節、大的事件、音樂、地點等,都是編劇故事的部分。結構就是把部分安排好組成一個整體的東西。比如一張桌子的結構就是一張桌面加4條腿。在這個范圍內,無論是高矮寬窄圓方長或者玻璃的木頭的塑料的,統統逃不出一張桌面加4條腿這個結構。電影劇本有一個開端、一個中段和一個結尾,也就是一、二、三幕。第一幕:建置,也就是開端通常會用30分鍾來建置這個故事、人物、戲劇性前提、故事的情境等,並且建立起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之間的關系。這30分鍾里,前面的10分鍾最為重要。一般來說,在前面10分鍾里,你會做出是否喜歡這部電影的決定。這10分鍾里,你要展示你的主人公是誰,主要人物和比較重要的次要人物都要出來。如果這個人不得不在後面出現,那你要讓他在前面露個臉,讓觀眾有個比較深的印象。比如說一個偵破片,如果罪犯不得不要隱藏在後面,那就要在最前面晃一下.一句話,這個人物到底想做一件什麼事,電影的全過程是想辦法阻止主人公去做成這件事,但主人公最終戰勝了這些障礙。第二幕:對抗用60分鍾來講述主要人物遭遇和征服了一個又一個障礙,最後實現和達到了他的或她的戲劇性需求。比如,《亡命天涯》,這個人物就是被他的戲劇性需求所驅動:他要將殺害他妻子的兇手捉拿歸案。有了人物的戲劇性需求,我們就可以設置一道又一道障礙,這部電影中最大的障礙,是警察認為他是兇手,這樣,他就面臨了兩大任務:逃亡和緝拿真凶。第三幕:結局結局並不意味著結尾,結局意味著解決。故事是如何解決的?你的主人公是死是活?是成功了還是失敗了?等等。結尾是劇本中結束全劇的一個特殊場景、鏡頭或段落,它並不是整個故事的解決。電影劇本和小說不同,電影的結局是已知的,設定好的。只有這樣,才能根據結局,來設置障礙。秋菊要去討說法,那就要想辦法弄些不讓它討到說法的障礙,讓她去解決。這樣,就會產生戲劇矛盾,電影就能進行下去。因此,主人公解決障礙是電影的最重要過程。人物如何塑造人物是電影劇本的基礎,它是你故事的心臟、靈魂和神經系統。在動筆之前,必須了解人物。影視劇中一個人物刻劃好了,電視劇就活了,人物性格刻劃,首先要確定你的主要人物。然後把他的生活內容分為兩個基本范疇,內在的生活和外在的生活。
㈦ 劇本的內容都包括什麼
劇本主要由台詞和舞台指示組成。對話、獨白、旁白都採用代言體,在戲曲、歌劇中則常用唱詞來表現。劇本中的舞台指示是以劇作者的口氣來寫的敘述性的文字說明。
包括對劇情發生的時間、地點的交代,對劇中人物的形象特徵、形體動作及內心活動的描述,對場景、氣氛的說明,以及對布景、燈光、音響效果等方面的要求。
在戲劇發展史上,劇本的出現,大致在戲劇正式形成並成熟之際。古希臘悲劇從原始的酒神祭禮發展為一種完整的表演藝術,就是以一批悲劇劇本的出現為根本標志的;中國的宋元戲文和雜劇劇本,是中國戲劇成熟的最確實的證據;印度和日本古典戲劇的成熟,也是以一批傳世的劇本來標明的。
但是,也有一些比較成熟的戲劇形態是沒有劇本的,例如古代希臘、羅馬的某些滑稽劇,義大利的初期即興喜劇,日本歌舞伎中的一些口頭劇目,中國唐代的歌舞小戲和滑稽短劇,以及現代的啞劇等等。
(7)電影劇本有哪些層次擴展閱讀:
團塊結構,當前流行的有如下兩種形式:
1、散文式結構。這種戲劇結構類似文學的一種體裁——散文的結構形式。這類劇作沒有完整的故事情節,沒有高度集中的矛盾沖突,一切都是自然而然地展開,又自然而然地結束。
它不僅強調生活的紀實性,而且強調情感的真實性,偏重於抒發人物的真實情感。它寫事寫人只選取幾個看似零散的側面,但卻能做到「形散而神不散」。
這類劇作的結構特點之一是場與場之間沒有必然的依存關系;特點之二是沒有強烈的高潮和結束;特點之三是沒有完整的故事情節和一個中心事件;特點之四是按照生活本身的時序橫向發展,很少用「閃回」,屬於時序結構。
2、心理結構。這類劇作的戲劇結構就是依據人物的意識活動來進行結構的一種形式。它在敘述方式上不同於條式結構,也不同於散文式結構,後二者一般均按時間順序進行。心理結構則是根據人物的心理活動變化,把過去、當下和未來相互穿插起來進行。所以也叫時間交錯式結構。
它的特點:其一,著力表現人物的內心世界和對人物內在感情的剖析,以達到刻畫人物的目的。它也沒有一個完整的故事,甚至沒有激動人心的矛盾沖突,更談不上一浪高過一浪的戲劇高潮。甚至連時間順序也不規則,更多的是人物意識活動。
其二,追求敘述上的主觀性。把現實和過去交織起來,以此進行布局和剪裁。 這種結構之所以不遵循時間順序,把如今和過去互相穿插起來,並能讓觀眾理解,是依據了這樣一條原理:人物心理活動(回憶、聯想、夢幻等)是不受時間、空間約束的。
㈧ 劇本的類型有哪些
喜劇、悲劇、歷史劇、家庭倫理劇、話劇等。
1、喜劇
喜劇是戲劇的一種類型,大眾一般解作笑劇或笑片,以誇張的手法、巧妙的結構、詼諧的台詞及對喜劇性格的刻畫,從而引起人們對丑的、滑稽的嘲笑,對正常的人生和美好的理想予以肯定。
2、悲劇
悲劇,描寫主角與占優勢的力量(如命運、環境,社會)之間沖突的發展,最後達到悲慘的或災禍性的結局。比喻不幸的遭遇。戲劇的主要類型之一。是以表現主人公與現實之間不可調和的沖突及其悲慘結局為基本特點。
3、歷史劇
歷史劇是根據題材內容劃分的戲劇種類之一。指取材於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的劇目。在西方,屬於這一劇種的作品,古已有之。
以真實的歷史人物、歷史事件為題材,經過作者藝術加工編寫而成的戲劇作品歷史劇的創作要對大量的歷史資料進行分析、研究,在符合歷史真實的基礎上。
選取具有典型意義的定於戲劇性的事件,並適當地運用想像、虛構給予豐富和歷史劇補充,構成戲劇沖突,再現一定歷史時期的社會生活面貌。
4、家庭倫理劇
家庭倫理劇是一種以反映社會倫理、道德問題為其主要內容的通俗劇,它構成了通俗劇創作的主要形態,或者說,以反映社會道德、倫理為內容的電視劇,主要採用的是通俗劇的形式。
5、話劇
話劇指以對話方式為主的戲劇形式,於19世紀末20世紀初來到中國。與傳統舞台劇、戲曲相區別,話劇主要敘述手段為演員在台上無伴奏的對白或獨白,但可以使用少量音樂、歌唱等。
㈨ 電影劇本所需的四個基本組成部分的順序
首先:開端
其次:第一幕結尾的情節點Ⅰ
然後:第二幕結尾的情節點Ⅱ
最後:結尾
構成電影劇本第一幕是從劇本的開端延伸到第一幕結尾的情節點Ⅰ,因此,這里有一個開端的開端,開端的中段和開端的結尾;
第二幕是劇本的中段,他包括動作的整體部分,他從第二幕的開端發展到第二幕結尾的情節點Ⅱ,所以他有一個中段的開端,中段的中段和中段的結尾;
第三幕式劇本的結尾或結局,他和第一幕、第二幕一樣,也有結尾的開端,結尾的中段和結尾的結尾。
㈩ 舉例說明如何認識影視劇本的層次構成
摘要 五、蒙太奇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