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關於中國電影基金的問題,在網上看到泰囧說12億多會分給國家電影基金什麼的,就很納悶。
以100塊票房為例:
1、國家直接先扣掉5%做為電影專項基金,3.3%的稅款
這部分8.3%,就剩下91塊半了。
如果你問我去年100億票房,其中3億多的電影專項基金花在哪了,抱歉,我不知道。
偶爾在電影報上看到過電影基金幹了啥事,都沒印象了。
另外,現在你知道每張電影票,你已經自動給國家交了稅,看電影順道當了納稅人。
這8.5%,影院、院線、片方都見不著錢,直接被劃走了。
2、剩下91塊半里,差不多有一半左右,直接分給院線和影院。
其中院線大概在5%左右,也就是100塊里,有個4塊多吧。
其實院線這錢也比較好賺,特別是簽約為主的院線,這塊是個穩定的收入。
像萬達、金逸這種垂直管理的院線,這兩塊收入基本就被算做一塊收入了。
3、院線、影院分完之後,發行方還要收一個發行代理費(發行傭金),目前行規是發行票房可分配收入(毛收入)的5~15%比例都是正常。
票房可分配收入(毛收入)= 總票房 ─ 3%電影基金 ─ 5.5%稅款 ─ 院線和影院分成款(38%~43%不等)
發行總可分配收入 = 票房可分配收入 + 其他渠道發行收入 (電視、音像、網路、政府獎金、海外……)
發行方要在發行總可分配收入中逐項減掉下面幾項內容後,才是片方所得:
1)發行傭金
2)導演或主創明星獎勵(有或者沒有)
3)代為墊付的發行成本(拷貝費+宣傳費等)
4)稅金(往來發票都是要交稅的)
你看,上面都減完了,剩下的才是片方凈發行收入(凈收入)。
唉,能剩多少呢。。。
其中,代為墊付的發行成本這塊,學問大了,回頭另說吧。
一般來說,100塊票房收入,片方能分到30塊多點。
在這個基礎上,再加其他渠道發行收入,最終能不能回收成本,就聽天由命+撞大運吧。
500萬製作費電影,如果也拿500萬做宣發的話,整體投入1000萬。
如果你打算只靠票房回成本,那最最安全,就得票房有3000萬,才剛剛打平。
但很多電影,比如甄子丹動作片,海外有一些收入,那國內票房收支平衡點就不用成本乘以3.
大體這么算吧。
希望採納
Ⅱ 請教下,嘉實文體基金投資電影相關的股票嗎
這只基金的主要投資方向就是文化和體育兩大主題,包含了電影,還有游戲、動漫等消費,都具備顯著的「口紅效應」,當經濟不景氣時,此類行業反而景氣。比如1929-1933年美國經濟大蕭條期間,好萊塢地位迅速提升,美國電影巨頭初現雛形,現在中國經濟增速放緩趨於「新常態」,具備「口紅效應」的文化行業值得布局。
Ⅲ 投資電影的基金屬於什麼類型
娛樂類主題基金,一般持有上市電視劇公司股票。
要注意根據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和投資目的安排基金品種的比例。挑選最適合自己的基金,購買偏股型基金要設置投資上限。
要注意別買錯「基金」,基金火爆引得一些偽劣產品「渾水摸魚」,要注意鑒別,要注意對自己的賬戶進行後期養護。基金雖然省心,但也不可扔著不管。經常關注基金網站新公告,以便更加全面及時地了解自己持有的基金。
基金風險
投資對沖基金可以增加投資組合的多樣性,投資者可以以此降低投資組合的總體風險敞口。對沖基金經理使用特定的交易策略和工具,為的就是降低市場風險,獲取風險調整收益,這與投資者期望的風險水平是一致的。
理想的對沖基金獲得的收益與市場指數相對無關。雖然「對沖」是降低投資風險的一種手段,但是,和所有其他的投資一樣,對沖基金無法完全避免風險。
根據Hennessee Group發布的報告,在1993年至2000年之間,對沖基金的波動程度只有同期標准普爾500指數的2/3左右。
Ⅳ 國內知名的影視投資基金有哪些
影視投資基金泛指投資影視項目股權、版權購買的公募、私募基金。包括專項基金和投向中包含影視文化產業的非專項基金。目前中國有十餘隻影視投資基金。這里包括有在香港成立的,也包括完全本土民營企業設立的影視投資基金,還有星空大地投資基金、中風投影視投資基金等,另外,溫州民營企業也想嘗試做影視基金。最著名的是摩根士丹利與無錫(國家)數字電影產業園發起的大摩華萊塢基金。
Ⅳ 中國紅利影視基金的基金概況
是老鷹創投與北京星邦美納娛樂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共同專注於中國影視製作及其關聯領域投資管理的專業私募基金,是中國國內第一家國際型影視基金,首期規模4億元人民幣,將全部投資於中國地區內的影視製作及娛樂、媒體項目 。
Ⅵ 恐龍人電影投資的基金叫什麼
是陳振武電影基金,該電影基金由霍震寰與陳振武共同創建。
Ⅶ 中國電影基金會的介紹
中國電影基金會(CFF),創立於1989年10月27日,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注冊登記的全國性公募基金會,業務主管單位是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原始基金數額為人民幣800萬元,來源於社會捐贈。
Ⅷ 我想買關於投資電影的基金
影視投資基金
編輯
影視投資基金泛指投資影視項目股權、版權購買的公募、私募基金。包括專項基金和投向中包含影視文化產業的非專項基金。
中文名
影視投資基金
投資基金
投資影視項目股權
包括
專項基金
發起合夥人
李爾葳
目錄
1歷史
2評價
歷史
編輯
從1995年開始,業外資金投入好萊塢的情況開始興起,組合投資理念被引入電影領域,如果能將資金分散投入到20部至25部電影中,既可以迴避風險又可以保證一定比例的回報。這種潮流貫穿上世紀九十年代後半葉。大熱電影《阿凡達》的總投資中,有兩家電影基金公司承擔了60%的投資,憑借這部電影的高票房,兩個基金也有非常高的收益。
評價
編輯
華盈星影視投資基金發起合夥人李爾葳解釋說:「影視投資基金泛指投資影視項目股權、版權購買的公募、私募基金。包括專項基金和投向中包含影視文化產業的非專項基金。」[1]
Ⅸ 中國電影基金都有哪些,求助
外商投資中國的電影,目前是受到國家政策限制的。這也是目前中國電影市場如此火熱,許多外資熱錢卻被阻擋在外的根本原因。但即便國家政策有所放開,國外的電影基金要投資運作國內電影仍然難度重重。我僅依據個人的淺見總結了以下幾點:
首先, 電影的盈利渠道不夠豐富。目前在中國,電影的主要盈利渠道仍然是票房,這一數字占絕大多數電影收入的90%以上。如諸位所知,一部投資1000萬美金的電影,在中國,沒有2億人民幣的票房是很難盈利的。但是2億票房的國產電影,即使在當下這個市場,對於大部分中國電影,仍然是不容易達到的數字。
而除了票房之外呢,在線視頻能夠有少許收入(比起電視劇來卻是差之甚遠),電視頻道(主要是CCTV 6)的播放權銷售也算貢獻綿力;在之外,美國電影產業中收入佔比很大的部分,音像銷售、付費點播、付費和免費電視、海外版權銷售以及衍生產品收入等,在中國都還沒有真正成規模化。這些,都無疑會加大基金投資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