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一個電影到達它的受眾,在宣傳傳播上最重要的是什麼
一是前期的營銷可以用主打歌,或者賣情懷,二是消費人群的選擇,針對每一類型的群眾對待不同的宣傳片。
一般電影是怎麼營銷自己的呢?
第一彈:渲染氣氛
普通觀眾是不知道電影是用了什麼牛逼的技術的。他們看電影就是希望通過看滿足當下的情緒需求。
第四彈:創意海報
一張設計的很有創意的海報,可以讓觀眾第一時間關注它。所以海報竟要把電影的賣點展現出來,又要新奇吸引觀眾。
『貳』 主流動畫片的觀眾自理需求包括哪些
影視動畫,顧名思義就是動畫電影。
影視三維動畫涉及影視特效創意、前期拍攝、影視3D動畫、特效後期合成、影視劇特效動畫等。
隨著計算機在影視領域的延伸和製作軟體的增加,三維數字影像技術擴展了影視拍攝的局限性,在視覺效果上彌補了拍攝的不足,在一定程度上電腦製作的費用遠比實拍所產生的費用要低的多,同時為劇組因預算費用、外景地天氣、季節變化而節省時間。製作影視特效動畫的計算機設備硬體均為3D數字工作站。製作人員專業有計算機、影視、美術、電影、音樂等。影視三維動畫從簡單的影視特效到復雜的影視三維場景都能表現的淋漓盡致。
本專業根據專業方向設有美術基礎、動畫造型設計、游戲角色創作、游戲場景設計、劇本創作、電腦二維動畫、電腦三維動畫、動畫運動規律、影視後期編輯與影視製作、影視語言、攝影藝術、動畫導演技巧、影視動畫概論、動畫市場、動畫表演、動畫服裝等課程。招收具有良好的繪畫基礎,喜愛動漫藝術和游戲美術的考生。
本專業以培養影視動畫設計、游戲美術設計及其相關行業的專門人才為目標,貼近現代社會動畫行業急速發展的需求,注重在動畫藝術與技術上的結合,培養一批與國際接軌的高素質綜合型藝術人才。
本專業的崗位定向培訓分為:影視模型與渲染專業、數字角色動畫專業、影視特效與合成專業等專業方向。
主要課程
(1)影視動畫的專業課程主要有photoshop、Premiere、3D、AE、藝術概論、動畫設計稿、動畫表演、Zbursh、動畫角色設計、影視概論、漫畫概論、影視動畫作品賞析、影視動畫場景設計、漫畫創作與技 法、Flash動畫製作高級應用
(2)認證課程:多媒體素材採集、電影電視製作概論、視頻剪輯合成基礎、二維動畫設計製作、視頻合成特效 、三維動畫與特效。
(3)崗位定向培訓
1)影視模型與渲染專業
本專業將通過對建模、材質、燈光、攝影、色彩、構圖、MattePainting、解剖結構等知識的學習和研究,使學員在熟練掌握各種技術、提高藝術修養的同時,能夠獨立製作出影視級的模型與渲染作品,確保學員能夠勝任動畫公司、影視公司、次時代游戲公司的高端模型師、貼圖師、燈光渲染師等崗位。主要強調各類專業模型的設計訓練,包括道具、建築、環境、場景、卡通角色、寫實角色、動物角色等;專項貼圖材質訓練方面,將學習各類不同模型的UV展平技術、貼圖紋理繪制、程序紋理設計、Mental Ray光照與渲染高級技術;綜合運用Maya、ZBrush三維雕刻、Photoshop等,實現專業級別的影視場景與動畫角色模型設計、游戲角色與場景設計。
2)數字角色動畫專業
本專業主要是在Maya
軟體平台上進行角色動畫的學習和訓練。擁有強大的資金建立起動畫生產線,設計製作由不同專業的流水線完成,學習與實踐培養的人才是經得起前沿主流技術及市場檢驗的。動畫師所應具備的基礎知識和基本動畫理論展開,中期課程將結合前期所學的故事板、動畫速寫、動畫表演、運動規律、動畫法則等傳統課程,對角色動作進行循序漸進的專業訓練。此部分課程將以基礎運動規律貫穿始終,包括:基礎運動(物理的運動)、角色基礎控制(走、跑、跳等)、角色動作設計(復雜的情緒表現)、角色表演技巧(人物性格表達、情緒表達)、表情動畫、口型動畫、多個角色混合表演等。後期課程主要學習影視特效電影中的模擬類角色動畫和游戲動畫,涉及動作捕捉數據的採集、修改和應用(包括人物和多足動物)。最後,畢業設計課將以目前業界的就業標准來要求學員完成畢業作品。學員在這一階段可以預先感受到行業的製作要求和工作氣氛,對於即將畢業的學生是一次練兵。本課程不僅針對專業影視動畫公司的動畫師崗位,畢業合格的學員還可勝任影視特效電影的模擬動畫、游戲開發中的游戲動畫等,擁有更寬廣的就業空間5 [1]
3)影視特效與合成專業 [2]
本專業主要是為電影與電視特效製作工業培養三維特效製作、後期合成人才。主要學習使用Maya、3ds Max等高端三維動畫工具、Nuke等後期合成工具、Boujou/Match Move/SynthEyes三維跟蹤合成工具、RealFlow高級流體系統、Mental Ray/RenderMan高級渲染系統等進行專業影視特效與後期合成的訓練和學習。系統學習包括:三維建模、燈光材質、高級渲染、動畫、粒子特效、剛體特效、流體特效、布料模擬、毛發模擬、煙火和建築物崩塌、各種自然景觀特效模擬(爆炸、崩裂、煙霧、星辰、光環、浪花、颶風、瀑布、沙塵等)、群集技術、後期膠片調色、摳像合成、變形特效、時間扭曲、實拍影像與三維場景的跟蹤合成、全息模擬渲染、MEL腳本語言。就業方向為專業的影視特效製作公司、影視廣告製作公司、影視動畫片製作公司、影視後期合成公司、電視欄目製作公司等。
專業特色
本專業是動畫設計和漫畫設計的有機結合,是影視動畫專業的深化與延伸。要求學生在動畫設計的理論基礎上,掌握漫畫設計的原則及表現技巧,了解影視及每體領域的發展方向,掌握一定的理論知識及專業技能。畢業生應獲得以下幾個方面的知識和能力:
1)具有較高的審美素養,較強的視覺感受功能里和視覺表現能力;
2)掌握動漫畫的基本原理和基礎理論,並能在實踐中融會貫通;
3)掌握動漫畫的各種表現語言和表現技巧,有較強的專業設計能力和創造能力;
4)能熟練運用計算機進行專業的輔助設計和創作。
『叄』 現在觀眾需要什麼樣的戲曲電影呢
戲曲在中國的深厚積累,讓戲曲電影這種特殊片類長期維系著,而維系這種特殊片類的觀眾則是戲曲藝術的守護者。他們在中國社會由農耕文明向工業文明轉型的過程中保留了中國觀眾的傳統趣味。而趣味之「傳統」恰恰決定了戲曲電影觀眾的「少數」與「精英」特徵。換句話說,戲曲電影的觀眾在工業文明壓倒農耕文明的時代是不可能也是沒必要大眾化的。如果說戲曲電影觀眾的「少數」特徵是由社會轉型造成的時代風尚所決定的,那麼戲曲電影觀眾的「精英」特徵則是由戲曲自身的傳統和獨特魅力所決定的。據不完全統計,從中國的首部電影《定軍山》至今,不同類型的戲曲電影作品已達500部以上。舉凡優秀的戲曲電影作品的觀眾數量都沒有超過同時期的大眾化電影作品的觀眾數量,但這些電影作品並未因觀眾數量之少而影響其藝術品質。只要戲曲電影把戲曲與電影的優勢有機結合、充分發揮,都能顯現出其高貴的藝術品質。
『肆』 看了這么多影視劇,你認為哪些影視劇符合當代觀眾的觀劇需求
從劇本源頭嚴格把關,選擇真正合適角色的演員而不是一味追求流量明星,演員演技精湛,劇目服化道製作精良,劇情緊湊不注水,情節有新意而不是老掉牙的梗胡亂湊成,而且劇能傳達更加符合現代社會的價值觀,例如覺醒年代,御賜小仵作,慶余年,琅琊榜等等。
『伍』 好的電視劇影響還是挺大的,你認為哪些影視劇符合當代觀眾的觀劇需求
《榮耀乒乓》劇情還算可以,我看前也怕像現在的偶像劇那樣情感戲份太多,但這里不算多,還是以打乒乓為主。而且更明白地說出國家運動員為了自己的夢想放棄了多少,包括感情!雖然劇集還是存在些不足之處,但是這種熱血題材,需要多多鼓勵,畢竟這種題材肯定有不完美的地方,都需要有進步空間!所以,總體瑕不掩瑜的,仍舊值得一看。
『陸』 現在的電影觀眾喜歡什麼樣的電影
看電影,我覺得是一件陶冶情操的事情,我們的生活是很枯燥的,有時候我們就要通過一定的娛樂方式來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有趣,現在的電影非常的多,我們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來選擇喜歡的電影。那麼有的人就會有這樣的疑問,現在的電影觀眾喜歡什麼樣的電影?不同的人對於這個問題可能會有不同的答案,作為一個觀影者,我覺得最喜歡的電影就是喜劇性的電影,因為生活中有很多讓自己煩躁的事情,就想通過看喜劇電影來讓自己得到放鬆。以上只是小編個人的看法,那麼你覺得現在的觀影者喜歡看什麼類型的電影?
『柒』 超強吸金的中國電影產業,不同年齡層次的觀眾都是啥特點
2012年:170.73億元,2013年:217.69億元,2014年:296.39億元,2015年1-9月:突破297億元。這是內地電影市場近四年的表現,其超強的吸金能力令人側目,引得各路豪強紛紛跑來分食這塊蛋糕。中國內地觀眾對電影產業的高速增長貢獻了大量的真金白銀,對觀影群體的必要了解,有助於電影產業的發展和生態的培育。下面,結合自己的親身感受,談一下對內地電影觀眾的了解,由於缺乏數據支持,這些認識只是停留在粗淺的感覺層面上,也只能粗略地用年齡層次對觀眾進行劃分。
首先提到的是當前電影的主流消費群體——年輕人,年齡層次以90後為主,這幫年輕人作為觀影主力托起了中國電影業的「牛市」。與此同時,她(他)們的消費傾向也受到了不少非議,主要表現在兩點上:一是對喜劇電影的過度偏好。看一下內地電影市場的票房榜單,除去引進的好萊塢大片,過10億的6部電影中,有5部是喜劇類型。前兩年的《泰囧》以12.67億登頂國產電影票房榜首,今年的《捉妖記》又以24.38億登頂了內地電影票房榜首,著實令人眼紅耳熱。用「億」為單位計量喜劇電影的票房已經很平常了,「破五」、「過十」更是不稀奇。這給很多人造成的感覺是:現今的年輕人太喜歡沒心沒肺的笑了。現場觀影的感覺也是如此,年輕人的笑點普遍很低,稍有點笑意的情節都能讓她(他)們笑出聲來。二是對電影消費的缺少理性。現在的年輕人對一些披著電影外衣,實則用帥氣、名氣、闊氣搞行銷的東西情有獨鍾,向一些純粹以斂財為目的的玩電影者大灑金錢。我曾經問過一名90後,《小時代》與《何以笙簫默》這樣的電影好看嗎,回答是看著挺爛的,可絕不會缺席。這種不理性的任性消費行為尤其為人詬病,被貼上了「無腦」的標簽。年輕人的這兩種消費偏好,給電影市場造成了旱澇不均的狀況,投其所好的賺的盆滿缽滿,一些高品質的電影卻少人問津,部分用心作電影的人連成本都收不回來,年輕人的觀影喜好因此廣受指摘。其實,更應該試著去理解年輕人這樣的消費行為背後的原因。
為什麼喜劇片廣受追捧
我們現在所處的是一個累並煩惱著的時代,自打懂事起,累與煩就無所不在。上學的年輕人為學業所累為考試心煩,上班的年輕人為工作所累為生活心煩,有錢的不知道該做什麼,沒錢的恨不能什麼都做,壓力無時無處不在。有很多年輕人要聽著郭德綱的相聲入睡,就是要用輕松來舒解心中的壓力。走進電影院圖個輕松放鬆,開心笑笑緩釋下內心的壓力,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情,也就少有心情去體味憂苦的內容了。不獨年輕人如此,各年齡層次想笑的需求都一樣強烈,所以質量高點的喜劇片都會受到廣泛追捧,票房大賣也就不足為奇了。
為什麼低劣的東西深受青睞
當今的年輕人對用帥氣、名氣、闊氣包裝起來的東西沒有絲毫的抵抗力,表現出異乎尋常的忠誠度,確實是一件讓人不太好接受的事情。可這與社會環境有很大關系,在這個瘋狂的追名逐利的社會,還有什麼有價值的東西可以去信呢,在信無可信的情況下,年輕人對長相、名氣、物質的喜好就成為最本能最直接的選擇了。除了年齡尚小的孩子,我們哪個年齡層次的人不為利與名所左右呢。當年輕人需要用這些麻醉自己的時候,善斂財者就會提供「麻醉劑」,收益想不好都難。
為什麼高品質的影片遭受冷遇
部分高質量的影片遭受冷遇確實令人寒心,但如果用文化、品味、層次什麼的居高臨下地來說年輕人,就是一件挺裝的事情了。70後喜歡過瓊瑤,80後喜歡過韓寒,90後喜歡郭敬明也就是正常的事情,誰也不比誰高到哪裡去。年輕人之所以對好電影不感冒,除了上面提到的兩個因素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年輕人還沒有必要的生活體驗。拿《鋼的琴》與《闖入者》這樣的影片來說,需要有一定的生活經歷看了之後才會有觸動內心的感覺,年長點的對其中的情境深有體驗的就會感到回味良久。年輕人還沒有這方面的經歷,也就難以體會到其中的深意。換成我自己二十多歲的時候,看這樣的片子也會覺著沉悶。近幾年,部分愛情片特別是校園青春片受到追捧,就是因為這是當下年輕人正在體驗或者剛剛走過的經歷。好電影沒有好票房,與年輕人沒有太大關系,與觀影群體不夠多樣化有關。
所以,年輕人有這樣的觀影行為是可以理解的,不應該把社會的問題推到年輕人頭上,更應該看到年輕人給中國電影業帶來的深刻變化。其中,最突出最直接的變化是,年輕人的消費有力拉動了電影業的發展,吸引了大量的資源流入,短短兩年時間,有多少大鱷、多少資本進入了電影產業。相比前幾年,電影業的資源配備和行業地位變化巨大,年輕人無疑是電影產業繁榮發展的主力推動者。
還有一個深刻的變化是,當年輕人毫不吝惜地掏出腰包走進影院時,也在改變著我們傳統的消費行為和消費習慣。我曾經向60、70、80後的人推介過好電影,回應都是一副不屑不解的表情,為什麼要花錢去電影院看呢,從網上看又省錢又省事。當年輕人越來越喜歡花錢走進影院享受身臨其境的視聽感受時,也在改變著那種根深蒂固的習慣於吃免費午餐的快餐式消費行為。不管她(他)們是有意的還是無意的,她(他)們的行為都在說明著一個被很多人忽略了的道理:你花錢消費才能養活為你服務的人,才能讓你享受到更好的服務。所以,當年輕人填滿影廳座位的時候,我們應該對這些年輕人表示感恩,她(他)們的這一小步,是中國電影業的一大步。
下面再打包說一下其他年齡層次的觀眾,從小到大說起吧。先說少年兒童,作為令人欣喜的新生力量,孩子們的觀影消費特點很明顯:一是不太在意花錢,家長們為孩子掏錢買票看電影是件很痛快的事情。二是大多是捆綁消費,孩子們可以把家長一同領進影院,而不管家長是否願看,還拉動了「爆米花經濟」。三是從小就養成了看電影的習慣,長大了也會將看電影作為生活中的一大喜好。這些孩子們的勢力有多大,看看今年火爆程度前所未有的暑期檔就知道了,120多億的票房,孩子們有一多半的功勞。隨著孩子們的日漸長大,電影市場會有更紅火的未來。
再說中青年人,60—80年代的人應該是電影消費最荒瘠的地帶了,要麼日常俗務纏身,要麼習慣網上掃片,十幾年甚至幾十年沒進過電影院的不在少數。諸多原因造成的觀影熱情低落,在這里就不多說了。
最後重點說一下老年人,老年群體的觀影消費潛力其實遠超出我們的印象。從個人經驗看,在影院見到的老年人越來越多,男性與女性觀眾有著不一樣的表現。男性觀眾數量相對要少,在售票處與影廳內碰到他們時,可以覺出他們有點不自然。這種感覺我也有同感,由於不再年輕,在看一些愛情片青春片時,在售票處、檢票口和影廳內,面對年輕的工作人員和觀眾,總會感覺有點不好意思,在影片結束時會盡量早些離場。
相比男性觀眾,女性老年觀眾則絲毫沒有這方面的矯情,她們在影院里表現的從容投入。有一次在影廳內碰到兩位70左右的老太太,一位在放映前自在地與旁邊的年輕人交談,說自己從《黑貓警長》到《滾蛋吧 腫瘤君》把近期上映的片子都看了個遍;還有一位老太太提著一大包東西,電影完場後站在當月排片欄前端詳了老半天,恰好她旁邊站著一位領著小孩的父親,三個不同年齡層次的人並排站在那兒看排片預告,感覺很有些意味。我與兩位老人一同看的那場電影是《華麗上班族》。中秋期間,前後多次碰到了或結伴或由子女陪伴的老年女性觀眾,而且可以明顯感受到她們很高的觀影興致。如果說這些還是個例的話,那麼在看《闖入者》時碰到的老年人就更能說明問題了,當時的影廳雖然不算大,但老年人坐了有一半還多。關鍵不在於數量,而在於她們不約而同地來看電影,說明她們是在主動獲取影片信息,背後的觀影熱情是很高的。《智取威虎山》近9億的票房,老年人的消費應該不在少數。老年人有收入,有生活體驗,更重要的是有空閑,還沒有網上掃片的習慣,與保健、旅遊、跳廣場舞這些愛好相比,看電影得到的精神享受有著得天獨厚的魅力,老年人觀影的「白發經濟」還是大有可為的。
上面說到的這三個年齡層次的觀眾,是有關聯效應的。中青年人上有老下有小,孩子有孩子喜歡看的,老人有老人願意看的,只要把孩子與老人的文章做足,也就不愁把中青年人帶進影院里了。由此可見,除了年輕人,其他年齡層次的觀影消費也有比較大的引導、拉動、開發的空間。
額外多說一點的是,無論是年輕人還是老年人,在影院里碰到的女性觀眾都明顯多於男性觀眾,即使是年輕情侶,應該也是女性左右著觀影消費。所以在用到第三人稱時,我把「她」放在前面,把「他」放在了括弧里。不管在哪個市場什麼消費,女性都是永遠的主角。
國內電影市場處在有史以來最好的時候,觀眾是電影產業的「衣食父母」。可是在其他行業將消費者奉為圭臬、把營銷做到極致,用「大數據」去把握和滿足消費需求的時候,電影觀眾卻似乎沒有受到應有的關注。還是說一下切身體驗,作為一名骨灰級觀眾,我從未收到過院線的任何訊息,哪怕是一條簡訊。在淘寶上買一次東西,還能不時收到一些問候呢。感覺電影行業還是有點靠天吃飯、等米下鍋的狀態,對我們的觀眾缺乏主動深入的了解。對於電影從業者來說,只有發自內心地去愛觀眾,觀眾才會更愛電影。
『捌』 商業動畫應該滿足觀眾什麼樣的心理需求
商業動畫應該緊跟時代潮流,注重創新,表達想法真實,滿足觀眾的獵奇心理等。
以下是商業動畫的相關介紹:
動畫的概念不同於一般意義上的動畫片,動畫是一種綜合藝術,它是集合了繪畫、電影、數字媒體、攝影、音樂、文學等眾多藝術門類於一身的藝術表現形式。
最早發源於19世紀上半葉的英國,興盛於美國,中國動畫起源於20世紀20年代。動畫是一門年輕的藝術,它是唯一有確定誕生日期的一門藝術,1892年10月28日埃米爾·雷諾首次在巴黎著名的葛萊凡蠟像館向觀眾放映光學影戲,標志著動畫的正式誕生,同時埃米爾·雷諾也被譽為「動畫之父」。
動畫藝術經過了100多年的發展,已經有了較為完善的理論體系和產業體系,並以其獨特的藝術魅力深受人們的喜愛。
以上資料參考網路——動畫
『玖』 電影怎樣分級的,對觀看人有什麼要求詳細!謝謝!
美國的電影分級制度:
G級:(GENERAL AUDIENCES All ages admitted.)大眾級,所有年齡均可觀看大眾級,適合所有年齡段的人觀看——該級別的電影內容可以被父母接受,影片沒有裸體、性愛場面,吸毒和暴力場面非常少。對話也是日常生活中可以經常接觸到的;
·PG級:( PARENTAL GUIDANCE SUGGESTED Some material may not be suitable for children.)普通級,建議在父母的陪伴下觀看,有些鏡頭可能讓而用產生不適感.輔導級,一些內容可能不適合兒童觀看——該級別的電影基本沒有性愛、吸毒和裸體場面,即使有時間也很短,此外,恐怖和暴力場面不會超出適度的范圍;
·PG-13級:(PARENTS STRONGLY CAUTIONED Some material may be inappropriate for children under 13. )普通級,但不適於13歲以下兒童.特別輔導級,13歲以下兒童尤其要有父母陪同觀看,一些內容對兒童很不適宜——該級別的電影沒有粗野的持續暴力鏡頭,一般沒有裸體鏡頭,有時回遊吸毒鏡頭和臟話;
·R級:(RESTRICTED Under 17 requires accompanying parent or alt guardian.)限制級,17歲以下必須由父母或者監護陪伴才能觀看.限制級,17歲以下觀眾要求有父母或承認陪同觀看——該級別的影片包含成人內容,裡面有較多的性愛、暴力、吸毒等場面和臟話;
·NC-17級:(NO ONE 17 AND UNDER ADMITTED )17歲或者以下不可觀看17歲以下觀眾禁止觀看——該級別的影片被定為成人影片,未成年人堅決被禁止觀看。影片中有清楚的性愛場面,大量的吸毒或暴力鏡頭以及臟話等。
另補充幾種特殊的分級:
·NR OR U:NR是屬於未經定級的電影,而U是針對1968年以前的電影定的級。
·M,X OR P:這一級中的電影基本上不適合在大院線里公映,都屬於限制類的。
新加坡電影分級制度
G級為普通級,其中再分為適合所有年齡的電影和需要家長從旁指導的PG級電影。
NC16級為16歲以下不宜,《拯救雷恩大兵》因包含太多粗俗語言而於1998年成為第一部列入這一級的電影。
R(A)級為限制級(藝術)電影,只供21歲以上的成人觀賞。
香港電影分級制度
第Ⅰ級:適合任何年齡的人觀看;
第Ⅱ級:兒童不宜觀看。其中——
第ⅡA級:兒童不宜——在內容和處理手法上不適合兒童觀看;影片可能使用輕微不良用語和少量裸體、性暴力及恐怖內容,建議有家長指導;
第ⅡB級:青少年及兒童不宜——觀眾應預期影片內容不適合成分的程度較第ⅡA級強烈;強烈建議家長給予指導;影片可能有一些粗卑用語及性相關的主語詞;可含蓄地描述性行為及在情慾場面中出現裸體;影片可能有中度的暴力及恐怖內容;
第Ⅲ級:只准18歲(含)以上年齡的人觀看。
英國電影分級制度
「U」級:普通級——適合所有觀眾。在此級節目中只能偶爾使用「damn」(該死)、「hell」(見鬼、混蛋)這類輕微的咒罵語言,極少使用其他溫和的咒罵語言;
「Uc」級:特別適合兒童觀看;
「PG」級:家長指導級;
「12」級:適合12歲以上是成人觀看;
「15」級:適合15歲以上是成人觀看;
「18」級:適合18歲以上是成人觀看。
加拿大電影分級制度
一、無條件容許何年齡人士觀看:
「普通」級(General)——適合所有年齡人士觀看。
「家長指導」級(Parental Guidance)——容許所有年齡人士觀看,但主題及內容不一定適合所有兒童,宜在家長指導下觀看。
二、有條件容許兒童青少年觀看:
「十四·陪看」級(14 Accompaniment)——任何十四歲以下的觀眾必須在成人陪伴下才能觀看;並向家長提出警示:映片可能包含暴力、粗俗語言或性愛相關內容。
「十八·陪看」級(18 Accompaniment)——任何十八歲以下的觀眾必須在成人陪伴下才能觀看;並向家長強烈提出警示:映片可能包含顯而易見的暴力、頻密的粗俗語言、性愛行為或可怖內容。
三、絕對不容許兒童及青少年觀看:
「限制」級(Restricted)——只容許十八歲或以上人士觀看。映片可能包含顯而易見的性愛或暴力內容;但分級當局對這一類映片仍有正面看法,認為可能在藝術、歷史、政治、教育或科學等方面具有一定價值。
「成人」級(Alt)——只容許十八歲或以上人士觀看。映片可能包含顯而易見的性愛或暴力內容;分級當局對此並無表達正面看法,但認為尚可為社會大眾所容忍。
韓國電影分級制度
韓國於1998年建立電影分級制度。規定電影分為5個等級:全民、12歲以上、15歲以上、18歲以上可以觀看和限制放映。每部電影的等級由民間組成的"影像物等級委員會"進行評級。
法國電影分級制度
法國電影作品分級委員會希望從形式上擺脫任何審查理念的束縛,將宗旨定位在發展經濟、保護兒童上。為此,制訂了3種等級:禁止不滿12歲兒童觀看的影片;禁止不滿16歲青少年觀看的影片和眾所周知的X級影片。此外,還有TP級,即所有人可以觀看的影片和TP+avert級,為大眾可看,但要警惕某些內容。
伊朗電影分級制度
目前,伊朗的電影審查制度分為四個步驟:第一,劇本必須通過審查。第二,申報演員和劇組人員名單,申請拍攝許可。第三,完成後的樣片送審,來決定影片的命運,通過,要修改還是被禁。最後,導演製片人申報銀幕許可,影片被分為A,B,C三級以決定電影的發行渠道和宣傳方式。
伊朗的電影分級是與歐美電影分級不同的,它與電影內容無關,A,B,C的級數是電影質量的分級。因而A級電影可以在官方的電視台上發布廣告,在最好的院線最佳時間上映。三級則被禁止在電視上播廣告,也只有較差的,少量有限的影院在非高峰時間播放。所以通過多層的審查,電影法律決定了影片的內容及市場。
中國台灣電影分級制度
普遍級(普級):一般觀眾皆可觀賞。
保護級(護級):未滿六歲之兒童不得觀賞;六歲以上未滿十二歲之兒童須由父母、師長或成年親友陪伴輔導觀賞。
輔導級(輔級):未滿十二歲之兒童不得觀賞;十二歲以上未滿十八歲之少年須由父
母或師長注意輔導觀賞。
限制級(限級):未滿十八歲之兒童及青少年不得觀賞。
中國內地電影沒有分級制度,只有電影審查標准
按照電影檢查條例,我們的影片禁止載有下列內容:
(—)、危害國家統一、主權和頌土完整的;
(二)、危害國安全、榮譽和利益的;
(三)、煽動民族分裂,破壞民族團結的;
(四)、泄露國家秘密的;
(五)、宣揚不正當性關系,嚴重違反道德准則,或內容淫穢,具有強烈感官刺激,誘人墮落的;
(六)、宣揚封建述信,蠱惑人心,擾亂社會公共秩序的:
(七)、渲染殺暴力,唆使人們蔑視法律尊嚴,誘發犯罪,破壞社會治安秩序的;
(八)、誹謗、侮辱他人的;
(九)、有國家規定禁止的其它內容的。
刪改標准
我們的影片個別情節、語言或畫面有下列內容、應當刪剪、修改:
(一)、夾雜有淫穢庸俗內容,不符合道德規范和觀眾欣賞習慣的;
1、不恰當地敘述和描寫性及與性有關的情節,正面裸露男女軀體;
2、以肯定的態度描寫婚外戀、未婚同居及其他不正當男女關系;
3、具體描寫腐化墮落,可能誘發人們仿效;
4、造成強烈感官刺激的較長時間的接吻、愛撫鏡頭及床上、浴室內的畫面;
5、具體描寫淫亂、強奸、賣淫、嫖娼、同性戀等;
6、內容粗俗、趣味低下的對白;
7、庸俗、低級的背景音樂及動態、聲音效果。
(二)、夾雜有兇殺暴力內容的:
l、美化罪犯形象,引起人們對罪犯同情和贊賞;
2、具體描述犯罪手段及細節,有可能誘發和鼓動人們模仿犯罪行為;
3、刺激性較強的兇殺、吸毒、賭博等畫面;
4、描述離奇荒誕,有悖人性的殘酷的暴力行為。
(三)、夾雜有宣揚封建迷信內容的:
1、細致描寫看相算命、求神問卜,以及長時間的燒香、拜神、拜物等場面;
2、鼓吹宗教萬能、宗教至上和顯示宗教狂熱的情節;
(四)、可能引起國際、民族、宗教糾紛的情節;
(五)、破壞生態環境,肆虐捕殺珍稀野生動物的畫面和情節的;
(六)、其他應當刪剪、修改的內容。
『拾』 電影觀眾與電影的關系你是怎麼認為的
電影作為一種娛樂方式,傳入中國已有百來年了,長久以來浸潤於多彩的影視文化中,人們總能聽到———這個片子太文藝了or這個片子太商業化了的聲音,那麼,何謂文藝何謂商業呢,又與我們觀眾有什麼關系?
文藝片嘛,顧名思義,就是那種看起來高深莫測逼格滿滿的片子,與之相反的,商業片則是那種大多數人都能看的懂,寓教於樂的片子。
一旦草草地區分出兩種片子的類型,就有些文藝青年來站隊了。
比如港派文青,他們奉王家衛為神明,嘴裡叨著語法錯誤的句子,模仿著王家衛早期的電影風格,幻想著自己是這冷漠社會的孤舟一帆。
比如………啥也不懂的自詡文青,這類人比較初級,看了幾部還算那麼回事的電影,開始人生升華了。當然,他們汲取的大概是早幾年內地的狗血青春電影,大概是兩三本無病呻吟的青春傷痛文學,跟著什麼什麼論壇的老哥交流兩番,一種土生土長的憤世嫉俗的青年誕生了。
還有一種,最常見,也最頭疼。他們了解了足夠多的影視作品,也對影視流派如數家珍,他們知道法國新浪潮,他們知道道格瑪95,他們的問題不再是半知半解地愚弄,而是這些人,陷入了文藝怪圈。
在他們眼中,電影越文藝就越能體現他們的技藝高超。
長鏡頭是吧?真實記錄是吧?於是誕生了恨不得從頭到尾不切換鏡頭的文藝片。什麼?你還在用數碼儀器拍電影?不夠味,整個膠片唄………諸如此類。
對他們來說,只有文藝片才能配得上他們的品味,什麼商業片,什麼爆米花電影,全是shit,不值得一看。
甚至到了最高層,文藝電影這個詞都不能體現他們的逼格之高了,這些人喜歡那些更純粹,更哲學,更原始的電影了,他們推崇東歐那些電影哲學家,推崇台灣那些玩黑白的,方言的導演,推崇那些劇情怪誕而毫無邏輯的,並美名曰藝術。
這種人以?各大藝術學院為代表。許多藝術學院的教授都喜歡這些更小眾,常人不想看的東西,而反對那些大眾喜聞樂見的。比如中戲曾有人公開反對過漫威電影。這些學院派推出的人選,多是章明,畢贛這種文藝人,由此,他們的志趣可略知一二。
這些學院派在影視圈位高權重,說話都有分量,似乎就有資格引導電影走向了?
一部電影的產生需要多人參與,投入大量資金,從頭到尾,它都是一場商業活動。商業活動就要盈利,投資方投資電影,目地就是要觀眾買單。投資方出錢,製作方出力,觀眾花錢享受,因此,還輪不到幾個多讀了幾本書的人指引方向。
觀眾需要娛樂。觀眾需要放鬆心情,獲得感官刺激,所以超級英雄電影能夠火爆,觀眾想要思考下人生,升華下心境,所以有了《阿甘正傳》《幸福來敲門》,觀眾想要關注社會話題,所以有了《我不是葯神》|素媛。
綜上,成千上萬的觀眾決定了什麼是電影,電影該如他們發展,而不是少數幾個的學院派。
當然,觀眾的需求千奇百怪,所以有了如此精彩的電影世界。在這個時候,那些追求文藝的,追求哲學理應放入小眾觀眾范疇,正是拜他們所賜,才有了那麼多討論哲學,討論人靈魂的電影問世。
電影的本質在於講故事。任何拍攝手法,任何與敘事方式都是為了這一目的服務。由此,評價一部電影,不是看他文不文藝,而是,有沒有本末倒置,有沒有堅持本心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