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大全 > 下列哪些導演屬於作者電影

下列哪些導演屬於作者電影

發布時間:2022-06-07 12:49:25

㈠ 作家電影和作者電影的區別

法國新浪潮電影運動是繼歐洲先鋒主義、義大利新現實主義以後的第三次具有世界影響的電影運動,它沒有固定的組織、統一的宣言、完整的藝術綱領。這一運動的本質是一次要求以現代主義精神來徹底改造電影藝術的運動,它的出現將西歐的現代主義電影運動推向了高潮。這一運動有兩個部分,一是作者電影,即「新浪潮」;另一是作家電影,即「左岸派」。
安德烈•巴贊(Andre Bazin)主編的《電影手冊》聚集了一批青年編輯人員,如克洛德•夏布羅爾、特呂弗、戈達爾等50餘人。他們深受薩特的存在主義哲學思潮影響,提出「主觀的現實主義」口號,反對過去影片中的「僵化狀態」,強調拍攝具有導演「個人風格」的影片,又被稱為「電影手冊派」或「作者電影」。

法國電影新浪潮-特點:是其主要成員以前是電影評論人,都來自封面黃色的著名雜志《電影手冊》,由安德列•巴贊和雅克•多尼奧-瓦克羅茲於1951年創辦。在拍攝長片和短片之前,克羅德•夏布洛爾,特呂弗,讓-呂克•戈達爾,艾里克•羅梅爾,雅克•里維特都曾為雜志寫作大量評論和其他文章。新浪潮的歷史特點就是它是業余愛好者的活動,熒屏人們一批接一批改行做導演。這些年輕的作者是在影迷俱樂部開始喜歡上電影的。
法國電影新浪潮-代表作品
有克羅德•夏布洛爾的《表兄弟》和《漂亮的塞爾日》是新浪潮的最早作品,緊接著有特呂弗的《四百下》 ,阿蘭•雷乃的《廣島之戀》 ,後來,1960年及以後,又出了讓-呂克•戈達爾的《筋疲力竭》 ,艾里克•羅梅爾的《獅子座》 ,最後有雅克•里維特的《巴黎屬於我們》 。

【重點】他們的區別是:
1.從他們各自的成分看:「新浪潮」的製作者大都是巴贊創辦的《電影手冊》雜志的評論員,他們是些影迷,由到電影俱樂部中看影片、在雜志上寫評論文章中逐步走上影壇的,如「新浪潮」的主要的干將們:特呂弗、戈達爾、夏布洛爾、里維特、卡斯特等人都是如此。而「左岸派」的製作者們則是聚集在塞納河左岸「門階出版社」這一左翼作家團體的周圍的一批文人。其中有作家杜拉、羅伯—格里葉等;有戲劇家雷乃、亨利•高爾比;有記者阿爾芒•卡蒂;有攝影師阿涅斯•瓦爾達等。而真正搞電影的只有克里斯,馬克一人。不同的經歷決定了他們不同的文化水平。一般地講,「左岸派」導演的文化修養要比「新浪潮」導演高。

2,從時間上看:「新浪潮」運動始於50年代末期,以195S年為誕生的日期。而「左岸派」電影導演的探索要比「新浪潮」導演早。雷乃在1948年就開始拍攝影片了,瓦爾達也於1954年就開始拍攝影片了。

3.在年齡上著: 1958年「新浪潮」的幾個代表人物還都是年輕的小夥子:特呂弗和路易,馬勒是26歲,戈達爾和夏布洛爾是28歲。而「左岸派」的導演們在1958年大多數已經都是中年人了:雷乃和格里葉是36歲,高爾比和馬克是37歲,杜拉是44歲。他們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過來人,有的當過游擊隊員,有的被捕過、流放過,死裡逃生。僅這一條,便可以看出「左岸派」導演的經歷與閱歷比「新浪潮」導演要豐富、復雜,他們對生活有著更為深刻的感觸和理解。

4.從影片主題和手法上看:「新浪潮」作者電影有著強烈的個人傳記色彩,而「左岸派」的作家電影反映的卻是帶有普遍意義的全人類性質的主題;作者電影較多採用「第一人稱」的敘事手法,而作家電影則較多採用「第二人稱」和「第三人稱」甚至混亂地採用人稱來敘事;作者電影有一種真實誠懇的風格。而作家電影卻有著強烈的文學、戲劇色彩,藝術的假定性也遠遠超過了「新浪潮」電影。

5.從拍攝地點的選擇上看;由於「新浪潮」電影從來不去反映重大的歷史事件,不具有社會性主題和政治性主題。因此,所選擇的外景地一般都局限在巴黎,故事活動范圍總在這個大城市中進行;同樣基於影片主題的不同,「左岸派」導演們拍攝的地點也極為廣泛,足跡遍及蘇聯、日本、朝鮮及歐洲各地。他們是些跨越國界的人,他們的目標不是巴黎,而是全世界。

6.從美學追求上看:「新浪潮」追求的是向生活靠攏,向真實深入;而「左岸派」電影感興趣的則是人的精神活動,人的思想,人的內心。在他們看來,一個人在頭腦中創造的生活遠遠比生活本身要豐富。他們向內心生活靠攏,向著一種新的真實深入。

7.從製作周期上看「新浪潮」導演們以一種潦草的、半即興方式拍攝電影,因此製作周期短,一年有時能夠拍攝好幾部影片;而「左岸派」導演卻是以仔細琢磨的方式拍攝電影,因此製作周期也比較長,常常是好幾年才拍攝完成一部影片。

8.從影片通過檢查方面看:「新浪潮」電影由於內容簡單,不涉及政治,因此一般都能順利地通過放映(除戈達爾的《小兵士》之外),而「左岸派」電影由於背景比較復雜,所以一般都要遇到麻煩。比如:雷乃和馬克拍攝的《雕像也會死去》(1952年)就被禁演了長達12年之久。雷乃《廣島之戀》原定參加戛納電影節正式比賽,結果中途被撤下來,只獲得一個評論獎。馬克拍攝的《假如古巴》(1961年)遭到禁演。他的另一部描寫罷工的影片《希望早相見》 1967年)也遭受到同樣的命運。藝術家採取鮮明的立場直接干預生活,把赤裸裸的社會現狀搬上銀幕,觸發觀眾的情感與選擇,這在「左岸派」之前的法國電影中尚不多見。「左岸派」電影是對商業電影的一次強有力的沖擊。從這個意義上講,「左岸派」導演的作家電影是法國五、六十年代「先鋒派」。「左岸派」:現實主義的革新派。

什麼樣的電影可以叫做作者電影

網路:泛指具有明顯個人風格特徵的影片,有時與「藝術電影」的具體含義有所重合
實際上,作者電影大多不是商業電影,而是導演本人的思想的反應,而大多的商業電影因為考慮到票房啊市場啊,電影公司和製片人摻雜太多,導演本人的風格會被壓制
舉例:賈樟柯的《小武》就是典型的作者電影,《三峽好人》就明顯帶有一些其他的元素,不能算是真正的作者電影了。

㈢ 什麼是「作家電影」

指的是法國一些小說作家拍攝的電影,比如瑪格麗特杜拉、羅伯格里耶都不僅寫過劇本,而且自己導演過劇本。與「作者電影」不是一個概念。

㈣ 中國有哪些是文學改編的電影 作者 作品名 導演 電影名 都要 非常感謝 會及時

《紅高粱》改編自莫言的同名小說,由張藝謀執導,姜文、鞏俐、滕汝駿等主演。
《白鹿原》是根據陳忠實的同名小說而改編的,由王全安執導,張豐毅、張雨綺、段奕宏等主演。
《看上去很美》改編自王朔同名小說,
《甲方乙方》改編自王朔小說《痴人》,
《芙蓉鎮》改編自古華矛盾文學獎同名小說 ,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改編自茨威格同名小說 。

㈤ 有沒有哪個人是著名導演又是著名作家

瑪格麗特·杜拉斯,代表作《情人》等,導演作品《印度之歌》等
王朔,代表作《動物兇猛》等,導演作品《冤家父子》等,也是很多著名電影的編劇
乙一,代表作《夏天·煙火·我的屍體》等,本名安達寬高,也是導演、編劇,電影作品《二花子の瞳》等
韓寒,代表作《三重門》等,電影作品《後會無期》等
三島由紀夫,代表作《金閣寺》等,導演作品《憂國》等
斯蒂芬·金,代表作《肖申克的救贖》等,電影作品《火魔戰車》
岩井俊二,雖然不是專業作家,不過是著名編劇,編劇作品《花與愛麗絲殺人事件》等,導演代表作《情書》
郭敬明……也算吧,雖然寫的和導的都……
作家跨界當導演的很多,只是大多數導演作品質量比寫作水平差不少……導演兼優秀編劇的也很多

㈥ 以下哪個導演能夠被稱為標準的作者導演

首先說下,作者導演就是他們作品中存在著大量的個人意志,電影傳達出的通常都是一個類型的情緒。這個一般具體表現為導演既參與電影的指導,又參與編劇工作。再首先聲明下,上面都是我個人的理解,沒有科學根據,也沒有權威論證。

㈦ 哪些導演的電影屬於作者電影

正確答案應該是A李安

㈧ 中國第六代導演都有誰代表作是哪些

第六代導演一般指生於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後期和七十年代中後期,他們已經成為華語影壇的一股重要的力量,而這些風格各異的電影作者,亦是中國電影之今天明天。
張元,滿族,1963年生,江蘇連雲港人,1989年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攝影 代表作:《媽媽》1990、《北京雜種》1993、《回家過年》1999
路學長,1964年生,北京人,1989年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 代表作:《長大成人》1994、《卡拉是條狗》2003、《租期》2006
張揚,1965年生,畢業於中央戲劇學院導演系 代表作:《愛情麻辣燙》1997、《洗澡》1999、《昨天》2001
孟京輝,1965年生,江西人,1991年畢業於中央戲劇學院導演系 代表作:《像雞毛一樣飛》2002
賈樟柯,1970年生,山西汾陽人,1997年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文學系 代表作:《小武》1997、《站台》2000、《三峽好人》2006
婁燁,1965年生,上海人,1989年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 代表作:《周末情人》1994、《蘇州河》2000、《頤和園》2006
霍建起,1958年生,北京人,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美術系 代表作:《那山那人那狗》1998、《藍色愛情》2000、《暖》2003
胡雪揚,1963年生,上海人,1989年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 代表作:《留守女士》1991、《湮沒的青春》1994、《冰與火》2000
王小帥:1965年生,山東人,1989年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 代表作:《十七歲的單車》2000、《青紅》2004、《左右》2007
管虎,1969年生,北京人,1991年畢業於北京電影法學院導演系 代表作:《頭發亂了》1993、《浪漫街頭》1996、《西施眼》
李欣,1969年生,上海人,1991年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 代表作:《談情說愛》1995、《慾望邊緣》2003、《自娛自樂》2004
王全安:1965年生,陝西西安人,1991年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表演系 代表作:《月蝕》1999、《驚蟄》2003、《圖雅的婚事》2006
何建軍,1960年生,北京人,1990年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導演進修班。 代表作:《懸念》1993、《郵差》1994、《蔓延》2003

㈨ 以下哪個導演能夠被稱為標準的作者導演 A. 張猛

全部都選擇B

㈩ 除了王家衛之外,你認為還有哪位導演可以稱之為電影作者簡單說說他的作者風格

除了王家衛之外,還可以稱之為電影作者的導演,比如說像張藝謀或者說徐克等等,都是他們都有自己的創作風格和想法,都是知名大導演。

閱讀全文

與下列哪些導演屬於作者電影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2017年中國有什麼電影上映時間表 瀏覽:260
電影什麼戰爭游戲 瀏覽:111
國產戰爭電影哪些好看 瀏覽:725
王寶強拜師學廚電影叫什麼名字 瀏覽:365
微電影適合什麼人看 瀏覽:203
孫紅雷給別人擦汗是什麼電影 瀏覽:442
很好看的十部動作電影 瀏覽:505
ipad如何播放下載電影 瀏覽:663
好看的美國的電影推薦 瀏覽:354
好看的有品位的電影 瀏覽:118
美國尺度大好看的電影 瀏覽:974
西西里的美麗傳說女主演過哪些電影 瀏覽:376
如何利用電影資源做微商活動 瀏覽:753
斑馬電影街免費三級版 瀏覽:978
陰陽先生電影全集免費完整正片 瀏覽:118
2021年VIP電影有哪些 瀏覽:839
平涼有哪些電影院 瀏覽:270
世界動物電影票房多少 瀏覽:808
電影大全從前有座靈劍山在線觀看免費 瀏覽:341
哪個網站可以下載好看電影 瀏覽: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