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硬骨頭六連歷任連長有哪些
咳咳咳,他們連隊連史館會有的,呃,你要是有朋友在那當兵,你就可以看到了。近幾任連長是不會公之於眾的。
Ⅱ 《掃黑·決戰》備受關注,這部電影展現了哪些細節和真相
在今年五一電影檔,有一部黑馬影片脫穎而出,備受關注。它就是電影《掃黑·決戰》。在播出後檔期總票房為6804.0萬,觀眾評分高達8.7分。那麼這部電影到底有什麼看點會博得如此多的人的青睞呢?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深入了解一下吧!
《掃黑:除惡》沒有說教,也不刻意煽情,它就是在哪裡,講述著人民公僕與腐朽墮落、魚肉鄉里的惡霸貪官之間的斗爭。推薦大家去看這部電影哦!
Ⅲ 《士兵突擊》里702團改革非要撤掉團中最好的七連是什麼原因造成的
我認為是鋼七連不能適應現代化戰爭了。
《士兵突擊》,改編自蘭曉龍小說《士兵突擊》,由康紅雷執導、蘭曉龍編劇,王寶強、陳思成、段奕宏、張譯、邢佳棟、張國強、李晨等主演,八一電影製片廠、北京華誼兄弟影視投資有限公司聯合出品。本劇以軍事動作、青春勵志為題材,講述了一個農村出身的普通士兵許三多的成長歷程,不拋棄、不放棄,最終成為一名出色的偵察兵。
在702團這樣的戰斗部隊中,都有一支鋼七連這樣的王牌部隊,人員組成是將所有士兵中的尖子挑選過來,戰鬥力強,功能定位就是尖刀,專啃硬骨頭,打硬仗,攻必克,守必堅。這是由戰略戰術中的定位分工決定的。
通過對抗演習發現,在現代戰爭中,這樣的戰斗模式失效了,劇中702團連對手的指揮所在哪裡都不知道就被幹掉了,鋼七連也就失去了用武之地,所以改革的思路就是取消這樣的王牌部隊,把士兵的素質提升在所有連隊上,各司其職,各展所長,實現戰鬥力的全面提升。
在劇情中,鋼七連和老A演習,失敗就裁撤其實就是一種測試,測試常規偵察部隊能不能對抗現代化的偵察部隊,或者說常規步兵偵察兵,能不能適應現代化戰爭。結果是鋼七連失敗了,這也證明了常規步兵偵察兵不能適應現代化戰爭。
文章結束了,大家都有什麼想法呢?歡迎大家留言點贊轉發啊!
Ⅳ 李連生的電影作品
荒娃 BEFORE-SCHOOL CLASS(1989)
女明星秘史 THE SECRET HISTORY OF A STAR(1989)
同在藍天下 UNDER THE BLUE SKY(1987)
李冰(上下集) LI BING(1983)
夕照街 SUNSET STREET(1983)
一盤沒有下完的棋 AN UNFINISHED CHESS GAME(1982)
不怕火的紙 (1981年)
海囚(上下集) CAPTIVES(1981)
傷逝 REGRET FOR THE PAST(1981)
神秘的大佛 MYSTERIOUS BUDDHA(1980)
甜蜜的事業 A SWEET LIFE(1979)
科技捷報(6) (1978年)
控制爆破 (1978年)
古劍 (1978年)
長毛兔 (1978年)
科技簡報第3號 (1978年)
科技簡報第5號 (1978年)
科技簡報第6號 (1978年)
科技簡報第7號 (1978年)
藍色的海灣 THE BLUE BAY(1978)
中國人工喉 (1977年)
中小型水庫保安全 (1977年)
丁村人化石 (1977年)
一口油井的故事——《大慶之路》之四 (1977年)
汽車化油器優選節油 (1977年)
機械化養雞 (1977年)
科技簡報(1976年第4號) (1977年)
科技簡報(第1號) (1977年)
科技簡報(第2號) (1977年)
科技簡報(第3號) (1977年)
科技簡報(第4號) (1977年)
科技簡報(第8號) (1977年)
科技簡報(第9號) (1977年)
科技簡報(第10號) (1977年)
科技簡報(第11號) (1977年)
反擊(未發行) (1976)
決裂 (1975)
紅色郵路 (1966) 硬骨頭六連 (1963年10月)
Ⅳ 雪豹僅排第三,第一部不是亮劍!口碑最好的經典抗日劇有哪些
不知道大家是否也喜歡看抗日戰爭片,說實話,近幾年國產電視劇的質量一直在不斷的提高。不過經典終歸是經典,經典始終無法超越,類似於雪豹、亮劍、我的兄弟叫順溜、永不磨滅的番號等等都是高口碑經典抗日劇。
亮劍亮劍給觀眾詮釋的的是一種精神,是狹路相逢勇者勝的霸氣,是像狼一樣的不服輸。李雲龍的形象深深地扎進了每一位觀眾的心裡,記得里邊有一個經典片段是魏和尚被土匪給殺害了,李雲龍得知後第一反應就是集合隊伍找土匪算賬,他身上的那股銳氣被展現的淋漓盡致。
抗戰劇層出不窮,越來越多的好的影視作品問世,我們要從影片中學會看懂一些道理,國家強,人民才能安定。落後就要挨打,必須要強大自身,我們要團結起來,為國家發展奉獻自己的綿薄之力,要堅持學習,在和平年代也不忘曾經的艱苦歲月,不能丟下勞苦奮斗精神,要將這些精神永遠傳承下去。
Ⅵ 請推薦十部經典的抗戰電視劇
第一部:《亮劍》,這部抗戰電視劇可謂是經典中的經典,是「抗日神劇」中的佼佼者,滿足大部分年齡段的胃口。這部劇是由小說改編的,主演是十分有男人味又帶著一絲痞氣的李幼斌,整個故事是圍繞在他演繹的李雲龍這個人物的領導和指揮下,經歷重重險阻,抗爭日本軍團的故事。劇中特效到位,故事的發展也跌宕起伏,保證讓觀眾過足抗戰劇的癮。
第十部:《硬骨頭之絕地歸途》,這部劇也很有自己的特色,它描寫了敵我之間激烈的戰爭,主要講述在抗戰時期內運送重要資料過程中敵我之間的鬥智斗勇,勇敢對抗,它不僅僅是槍炮之間的斗爭,也是一場腦力的對抗。
Ⅶ Angela baby的簡介
姓名: 楊穎 (Angela Baby)
性別: 女
年齡: 18
出生日期: 1989年2月28日
星座: 雙魚座
出生地點: 中國上海
住址: 九龍城
職業: 模特兒,藝人
曾就讀學校: 聖母院書院(中三至中五), 嘉諾撒聖心商學書院(中六)
語言: 中文, 英文, 普通話
身高: 167cm
體重: 46公斤
三圍: 32', 23', 34'
興趣: 跳舞, 唱歌, 功夫, 運動, 電視游戲
模特兒公司: Talent Bang(2004), Lookmodels HK (2006)
喜愛
歌手: 林志穎, 陳冠希, 周傑倫
演員: 張柏芝
食物: 朱古力 (甜的不是苦的)
音樂: Hip-Hop(嘻哈),R&B,周傑倫的,陳冠希的
電影: 本地的, 西方的
工作經驗
電視劇:
香港電台@天下無敵 (2004年7月),
香港電台@獅子山下-菊帶霜 (2006年3月)
電視節目主持:
TVB@香港迪士尼樂園Viva!Club Disney (2004年-2006年)
曾參與廣告:
麥當勞McDonald (2004年)
Motorola摩托羅拉手機 (2006年)
Epson噴墨列印機 (2006年)
數碼通系列手機SmarTone Vodafone (2006年)
香港電訊盈科PCCW-申請電訊盈科,不作他選 (2006年12月)
香港必勝客Pizza Hut (2007年1月31日)
[編輯本段]2.作家
出生日期: 1932年
中共黨員。八一電影製片廠電影文學部編輯。1932年出生,河南洛陽人,1945年入伍,曾任文工團員、放映組長、攝影員。攝影作品曾七次獲西南軍區優秀攝影作品獎,兩次獲全軍優秀攝影獎1965年畢業於北京電大中文系。1949年參加解放軍,歷任第二野戰軍第四兵團文工團電影隊幻燈組長,昆明軍區文化部攝影記者、組長,昆明軍區公安軍政治部民族工作處助理員,北京八一製片廠故事片攝影助理、軍事紀錄片編導、軍事教育片編劇及導演、文學部編輯,高級編輯。1956年開始發表作品。1990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
1958年調入八一電影製片廠,任《海鷹》、《勐壠沙》、《旭日東升》、《林海雪原》等六部故事片攝影助理,後調紀錄片、軍教片室工作,編導解放軍生活、長短紀錄片共50餘部,其中《硬骨頭六連戰旗紅》獲1980年全國優秀紀錄片獎;編寫軍教片劇本5部。1986年7月調文學部,編輯電影文學劇本十餘部,主要有《紅指甲》、《女婿還鄉》、《靈旗》等,其中《女婿還鄉》獲上海第一屆農民電影節銀絮獎。創作電影文學劇本有:《血染的畫》,根據中篇小說編劇的三集電視連續劇《她們和戰爭》獲第六屆全國優秀電視劇「金鷹獎」及「飛天獎」。此外,還發表過長篇小說、雜文多篇。現為中國電影家協會會員、中國記者協會會員。
3. 江西師范大學副教授
女 , 副教授 , 江西師范大學學科建設處副處長、女科技工作者聯誼會副主席。 1963 年 1 月生 , 祖籍遼寧大連 .1985 年畢業於江西師范大學地理系,留校任教。 1986 至 1988 年就讀北京師范學院(今首都師范大學)教材教法碩士課程班, 2000 至 2001 年為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專業訪問學者 .
2002 年 11 月、 2003 年 5 月先後兩次分別在上海、北京參加國際勞工組織「中國 SYB ( Start Your Business )國際培訓班」學習。
2003 年春節應邀在中央電視台以創業指導專家身份出席「激情創業」春節特別節目的錄播,並進行了三場現場點評。
先後主講過九門課程 : 「地理教學法」、「公關禮儀」、 「公共關系學」、「公關心理學」、、「中國旅遊地理」、「商務談判」、「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管理溝通」、「現代人才測評」等。獲省級科研成果獎三項,主編、參編公關教材四部,為南昌市人民政府、江西武警編寫、審核公務員禮儀和武警禮儀培訓手冊,曾榮獲省級「優秀班主任」、校級「三育人標兵」、「優秀共產黨員」嘉獎。自 1992 年起曾在江西電視台、南昌人民廣播電台客串嘉賓主持,並分別榮獲「優秀嘉賓主持」和「榮譽嘉賓主持」稱號。曾應邀在北京大學、中央民族大學等高校舉辦過公關禮儀專題講座,曾為省內外眾多企事業單位及政府機關開展培訓活動,著名培訓師。
Ⅷ 硬骨頭六連裏比較有名的軍人有哪些
爺爺說6連是他們在瓦子街打完後給的稱號。199人,瓦子街一戰後,連部就剩下一個副連長和他一個通訊員,還有一個排長和幾個戰士。戰斗英雄劉四虎就是那其中的一個戰士。那個副連長後來死在青海,劉四虎死在朝鮮,其他幾個戰士不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