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大全 > 於風仙都演過哪些電影

於風仙都演過哪些電影

發布時間:2022-05-30 05:35:41

㈠ 日之精是羲和,月之御為望舒,電之神乃列缺,問雨、風、雷之神古語叫什麼

我國古代神話里的雷神不止一個,最有名的一 個,出自《山海經·海內東經》:「雷澤中有雷神,龍身人頭,鼓其腹則雷。」據《史記·周本紀》的記載:「姜源出野,見巨人跡,心忻然悅,欲踐之,踐之而身動,如孕者,約期而生子。」說的便是它了。姜源生下的孩子取名為後稷,被認為是周民族的始祖,描寫這段故事的詩歌《生民》也被收入了《詩經》之中。又傳說華胥氏也有過類似經歷而生伏羲,於是後來也有人把伏羲和後稷混為一談。
還有一個叫做夔,住在東海流波山上,像只沒有角的牛,蒼灰色,只有一隻腳,能夠自由出入海水之中。每進出時必有大風雨,同時吼聲如雷。黃帝與蚩尤大戰時,士兵被蚩尤找來的各路山精水怪所迷惑,黃帝決定用些特別的材料來做面鼓,激勵士氣。於是上面這兩位就倒了大霉,前者被抽了骨頭做鼓槌,後者被剝了皮蒙成鼓。
黃帝還有個搞醫療的臣子名叫雷公,其事跡已不可考,只知他曾派使者采葯,使者迷路而化做啄木鳥,或者後世雷公總是一副鳥臉的出處就在這里了。以龍身的形象而論,游戲里的雷神當以雷澤的那個可能性居多。
雷神信仰起源於中國古代先民對於雷電的自然崇拜,因為遠古時代,氣候 變化異常,晴朗的天空會突然烏雲密布,雷聲隆隆,電光閃閃,雷電有時會擊毀樹木,擊喪人畜。使人們認為天上有神在發怒,進而產生恐懼之感,對之加以膜拜。神的形象也從單純的自然神逐漸轉變成具有復雜社會職能的神。
對於雷神的形象,《山梅經·海內東經》中有記載,文稱:「雷澤中有雷神,龍身而人頭,鼓其腹。在吳西。」這種形象是半人半獸形,人們認為雷聲在天,而龍亦飛騰於天,將二者結台在一起,便會有雷雨;又將其腰問想像有一鼓,鼓發雷聲。後來雷神的形象進一步變化。《酉陽親俎·前集》說「豬首,手足各兩指,執一赤蛇嚙之」;《古今圖書集成·神異典》卷二一說「豕首鱗身」;《鑄鼎余聞》卷一說「大首鬼形,白擁項,朱犢鼻,黃帶,右手持斧,左手恃鑿,運連鼓於火中」;《集說詮真》引《搜神記》說「色如丹,目如鏡,毛角長三尺余,狀如六畜,頭如獼猴」;《唐國史補》說「其狀如彘,秋冬伏於地中」;《夷堅丙志》卷七說其形如奇鬼,「長三尺許,面及肉色皆青。首上加幘,如世間襆頭,乃肉為之,與額相連」。總之雷神形象不定,體形或龍、或人、或獸;臉彤或人頭、猴頭、豬頭、鬼頭。周秉以後,雷神被稱為雷師,或雷公,《楚辭·離騷》:「鸞皇為余先戒兮,雷師告余以未具。」又《開元占經》曰:「五車東南星名曰司空,其神名曰雷公。」無論稱雷師還是雷公,當時人們崇祀的雷神只有一位,並以農歷六月廿十四為雷公生日,稱為「雷公誕」,是日人們均要奉祭雷公。到了元代,雷神的形象還沒有定型,因為元代有「雷公旗」,所畫雷神仍為「大首鬼形」或「力士之容」。明清時代,雷神的形象趨於統一,其標准形象概為《集說詮真》中所述:「狀若力士,裸胸袒腹,背插兩翅,額具三目,臉赤如猴,下頦長而銳,足如鷹顫,而爪更厲,左手執楔,右手執槌,作欲擊狀。自頂至傍,環懸連鼓五個,左右盤躡一鼓,稱曰雷公江天君。」可見雷神此時最明顯的特徵是猴臉、尖嘴,所以民間有之「雷公臉」、「雷公嘴」的說法。
九天應元雷聲昔化天尊是雷部的最高神。《歷代神仙通鑒》稱他「主天之災福,持物之權衡,掌物掌人,司生司殺」。他下轄一個復雜的雷部組織,總部為神雷玉府,下設「三十六內院中司、東西華台、玄館妙閣、四府六院及諸各司,各分曹局」。據《無上九霄玉清大梵紫微玄都雷霆玉經》稱,四府為:九霄玉清府、東極青玄府、九天應元府、洞淵玉府;六院為:太一內院、玉樞院、五雷院、斗樞院、氏陽院、仙都火雷院;諸有司為:天部廷司、蓬萊都水司、太乙雷霆四司北帝雷霆司、北斗征伐司、北斗防衛司、玉府雷霆九司及諸曹院子司。並稱每個機構中均有「玉府左玄、右玄、金閥侍中、僕射、上相真仙、真伯、卿監、恃宸、仙郎、玉郎、玉童、玉女左右,司麾諸部雷神、官吏、將吏」。且稱「九天雷公將軍、八方雲雷將軍、五方蠻雷使者、雷部總兵使者」,均在九天應元雷聲普化天尊麾下聽令。是經稱諸司中有三十六雷公,分天、地、人三類,每類十二名。天雷十二為:神霄雷公、五方雷公、行風雷公、行雨雷公、行雲雷公、布澤雷公、行冰雷公、行霄雷公、飛砂雷公、食糶雷公、伏魔雷公、吞鬼雷公。地雷十二為:糾善雷公、罰惡雷公、社令雷公、發稻雷公、四序雷公、卻災雷公、收毒雷公、扶危雷公、救病雷公、太升雷公、巡天雷公、察地雷公。人雷十二為:收瘟雷公、攝毒雷公、卻禍雷公、除禍雷公、破禍雷公、破廟雷公、封山雷公、伏虎雷公、打虎雷公、滅屍雷公、破障雷公、管魄雷公、盪怪雷公。這三十六雷公掌三十六天曹刑律,嚴格遵照九天應元雷聲普化天尊的命令,代天實施刑罰,經稱「雷司布令行至疾如風火,不可留停,降澤之處有矛,震雷之聲有數,可旱即旱,可雨即雨,必奉帝令」。是經還稱九天應元雷聲普化天尊執掌五雷、十雷、三十六雷霆。五雷為:天雷、地雷、水雷、神雷、社雷。十雷為:玉樞雷、神霄雷、大洞雷、仙都雷、北極雷、太乙雷、紫府雷、玉晨雷、太霄雷、太極雷。三十六雷為:玉樞雷、玉府雷、玉柱雷上清大洞雷、火輪雷、灌斗雷、風火雷、飛捷雷、北極雷、紫微璇樞雷、神霄雷、仙都雷、太乙轟天雷、紫府雷、鐵甲 雷、邵陽雷、欻火雷、社令蠻雷、地祗鳴雷、三界雷、斬壙雷、大威雷、六波雷、青草雷、八卦雷、混元鷹犬雷、嘯命風雷、火雲雷、禹步大統攝雷、太極雷、劍火雷、外鑒雷、內鑒雷、神府天樞雷、大梵斗樞雷、玉晨雷。
至於九天應元雷聲昔化天尊的來歷,其說有三。其一為元始天尊九子玉清真王之說。如《無上九霄玉清大梵紫微玄都雷霆玉經》中即稱浮黎元始天尊第九子玉清真王,化生雷聲昔化天尊,專制九霄三十六天,執掌雷霆之政,稱「神雷真王」。此說還見於《道藏·九天應元雷聲昔化天尊玉樞寶經》等書中。
其二為黃帝之說。如《重修緯書集成》卷六《河圖始開圖》曰:「黃帝名軒轅,北斗神也,以雷精起。」同上卷四《春秋台誠圖》曰:「軒轅星,主雷雨之神。」《史記·正義》亦雲:「軒轅十七星,在七星北,黃龍之體,主雷雨之神。」《歷代神仙通鑒》說得更為詳細:「(黃帝)封號為九天應元雷聲昔化真王。所居神雷玉府,在碧霄梵氣之中,去雷城二千三百里。雷城高八十一丈,左有玉樞五雷使院,右有王府五雷使院。真王之前有雷鼓三十六面,三十六神司之。凡行雷之時,真王親擊本部雷鼓一下,即時雷公雷師興發雷聲也。雷公即入雷澤而為神者也。力牧敕為雷師皓翁。三十六雷,皆當時輔相有功之臣。
其三為聞仲之說。此說緣於《封神演義》中,姜子牙封神時,將太師聞仲封為九天應元雷聲昔化天尊,下屬鄧忠辛環、張節、陶榮等二十四員雷公,行「催雲助雨法」。
以上說法,其一與道教最為接近,如《明史·禮志四》稱:「雷聲昔化天尊者,道家以為總司五雷,又以六月廿四為天尊現示之日,故歲以是日遣官詣顯靈宮致祭。」並且道教中還有招請雷神的雷法,此法以符籙法術為用,陣妖捉鬼煉度亡魂、召神驅耶、興雲致雨。

㈡ 騎車去縉雲仙都風情綠道要門票嗎

摘要 只仙都景區因創建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需要,將鼎湖峰、朱潭山、倪翁洞、小赤壁、仙都觀5個景點整合成一個大景區,實行封閉式管理並運行景區交通系統。

㈢ 關於黃河的歷史人物具體事情

夏禹、鄭國、賈讓、張戎、王景、司馬孚、姜師度、劉晏、歐陽修、司馬光、王安石、宋用臣、蘇轍、都實、周用、萬恭、潘季馴、楊一魁、朱之錫、靳輔、陳潢、高斌、郭大昌、栗毓美、林則徐、吳大澄、張曜

第二個資料
一、世界第五長河
黃河,世界第五長河,一條5464公里長的大河,在中國北方 蜿蜒流動。從高空俯瞰,它恰似一個巨大的"幾"字,又隱隱就是我 們民族那獨一無二的圖騰。

二、黃河的表徵
它不僅僅是一條大河。黃河,黃土地,皇帝,黃皮膚,這一切黃色表徵,把這條流經中華心臟地區的濁流升華為聖河。《漢書.溝洫 志》就把黃河尊為百川之首:"中國川源以百數,莫著於四瀆,而河 為宗。"

三、黃土風成說
在久遠的地質年代,在亞洲內陸的沙漠戈壁,遍地砂石在驟冷驟 熱的嚴酷環境中被支解粉碎,直至形成粉末。內陸盛行的西北氣流, 經年累月地把它們吹向東方,粗砂落於蒙古高原,最細膩的粉末隨風 飄落到今天甘肅、陝西、山西、青海、寧夏、河南6省。千百萬年的 搬運堆積,終於形成了一個北起長城,南至秦嶺,西抵日月山,東達 太行山的黃土高原。

四、深厚廣闊的黃土層
這是一片無與倫比的黃土,它的面積廣達41萬平方公里,黃土 覆蓋厚度一般在100米以上。而隴東、陝西、晉西等地,黃土深達 100到200米,蘭州地區更厚達300米以上。

五、六千年前的伊甸園
植物學家們研究發現,雖然黃土高原的降水不如南方豐沛,但養 分的淋溶損失也較少,非常適合楊樹、樺樹、櫟樹、油松、雲杉和酸 棗、黃荊條等生長。那時繁茂的植被,涵養著一個溫暖多雨的伊甸園。 今天山西、陝西、甘肅、寧夏等省份,分布著大片原始森林。地處中 原的河南省簡稱為"豫",顯示在倉頡造字的時代,它仍是大象出沒 之地。

六、歷史興盛的基礎
地質學家們發現,黃土具備優良的解理性,適合開掘窯洞居住; 農學家們發現,黃土中各種礦物營養物質豐富,具有較高的天然肥力。 先民們漸漸在這片黃土地上開鑿窯洞居住,種植五穀為生。5000 多年前,皇帝、炎帝的部落興盛起來,華夏先祖的足跡踏遍了黃土地。 隨後的日子裡,中國第一個王朝夏興盛於此,立國800年的周朝源 起於此,而橫掃六合,一統天下的秦帝國也勃興於此。

七、遠古時代文明的啟蒙
在160多萬年前的山西芮城西候度人類活動遺址中,人們找到 了被火燒過的動物化石和鹿角化石,在100萬年前的山西藍田人類遺址中,人們找到了多處碳末堆積。
從那以後,藍田人、大荔人、丁村人、河套人,都在黃河的臂灣里繁衍生息。直到6000年前,黃土地上出現了以半坡文明為代表 的母系氏族文化。
我們的祖先,就在這樣一片綠野間狩獵採集,度過了華夏文明 的金色童年。

八、歷史記述改造自然的功績
這里確實最早沐浴了文明之光,這里也難免最早被受了文明之火。 上古傳說,神農氏曾教民稼穡。耐人尋味的是,神農就是炎帝,也就 是火神,他所傳授的實際上是焚林墾殖。
《孟子》中記載了三皇五帝燒山林的"功績": "當堯之時...草木暢茂,禽獸繁殖,五穀不登,禽獸逼人...堯獨憂之,舉舜而敷治焉。舜使益掌火。益烈山澤而焚之,禽獸逃匿。"
在詩經中,我們聽到了先民們砍伐時的吟唱: "侃侃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漣漪。""伐木叮叮, 鳥鳴嚶嚶。"

九、黃土高原植被第一次受大損
始皇帝統一六國,大量人口隨之進入關中,墾殖面積大增。與此同 時,他大興土木,建造宮殿陵寢,大肆砍伐關中山地森林,始皇三十三 年(公元前214年),蒙恬擊潰匈奴,取得河套地區大片土地,隨後 實行屯墾戍邊,多次向鄂爾多斯高原地區移民,每次人數多達數十萬, 原本一望無際的草原變成了農耕區。

十、黃土高原森林第二次受大損
西漢時期,天下大治,中國人口激增至6000萬。向西北開拓移 民成為解決人口膨脹壓力的主要手段,僅漢武帝時期,就向西北邊塞遷 徙了70餘萬人口。西漢將匈奴趕到遙遠的漠北,將大片林牧區變成了 農耕區。西漢在河套開發的引黃灌溉工程,是以寧夏內蒙的賀蘭山森林 和陝北森林的大破壞為代價的。

十一、黃土高原森林第三次受大損
唐朝立國之初,勵精圖治,經濟迅速恢復。由於其經濟貿易外交 的中心皆偏於西北,因而西北地區的屯田墾殖搞得有聲有色。黃土高 原的林牧區開辟了大片農田,墾田數十萬畝。每丁耕田有二三百畝, 廣種薄收,造成植被大面積破壞。
唐代定都黃土地的中心城市-長安。盛唐氣象,國力達到頂峰, 都城的規模當然前無古人,耗用木材無數。僅就長安附近而言,唐代除了在寶雞、眉縣、周至、戶縣等鄰近山中採伐外,還遠到岐山、隴山和當時嵐州(今嵐縣)、盛州(今內蒙額爾多斯高原一帶)采辦。

十二、黃土高原森林第四次受大損
宋代建都開封,因為洛陽附近黃河南北的山嶺早被砍伐一空了, 不得不遠去呂梁山採伐,當時渭河上游林區也橫遭暴劫。史載北宋剛 剛立國,就在秦隴之間大肆採伐。陝西秦嶺、子午嶺、羅山,寧夏賀 蘭山、大盤山,甘肅沼河、隴南山地,森林先後遭到破壞。宋朝官商 每年僅從陝甘間的隴山就採得大木萬株以上,竟使當時開封城內良木堆積如山,私商采賣木材更是不計其數。

十三、黃土高原森林第五次受大損
明朝重得西北,重視屯田,以便以屯養軍,以軍隸民。當時"屯 田普天下","而西北為最"。明初駐屯雁門、偏關長城附近時,那 里因山勢峭壁拔,林木茂盛,"人鮮徑行,騎不能入"。到了明中葉, 北京的高官顯貴,邊關將士,當地居民,群起砍伐,"百家成群,千 夫為鄰,逐之不可,禁之不從"。單是每年販運到北京的林木,就不 下百萬根。

十四、黃土高原森林第六次受大損
滿清入關,短短幾十年休養生息,人口由8000萬增至兩億。 華北、江南人滿為患,於是大量流民自發湧向西北。黃土高原又一次成為破壞的重災區,祈連山、六盤山明代以前尚有巨木參天,此時完 全成了光山禿嶺。

十五、六千年後的今天森林由69%降至6%
六千年後的今天森林由69%降至6%成了名副其實的一片黃土。 黃土本身土質疏鬆,沒有任何抗沖性,完全依靠地面植被及其根系的保 護。植物的水土保持作用,森林為最,草原次之,農作物則幾乎為零。 幾千年來,我們一直在掃平具備保護能力的天然植被,代之以沒有保護 能力的農作物。

十六、嗚呼!黃河!
嗚呼!千百年來,我們就這樣在刀斧和戰火中毀滅了黃河中下游的 天然植被。可嘆伐盡林木營造的無數恢宏殿宇,而今安在哉?
黃土地是深厚的,也是脆弱的。因為它土質疏鬆,顆粒細膩,植被 一經破壞,水土流失就極其嚴重。很快我們就聽到了哀婉的嘆息:"俟河之清,人壽幾何?"

十七、黃土高原植被破壞溝壑縱深
目前高原上長度在1公里以上的溝壑有30多萬條,1公里以下的 支溝、毛溝更是不計其數。一道道溝壑最終的歸宿都是黃河,它們不停 地切割著黃土高原,成為黃河泥沙的主要來源。

十八、黃土高原植被破壞,生態環境今非昔比
走在我們今天稱之為黃土高原的莽原之上,滿眼是嶙峋乾裂、支離 破碎的黃土,沒有樹,甚至沒有草,多少人曾深深感嘆:人類的先民們, 怎能在這樣惡劣的自然環境中,生發出如此燦爛的文明?
它們沒有意識到的是,直到6000年前,綠色還是這里的主色調, 那時這里的森林覆蓋率高達69%。

十九、一場暴雨地形巨變
隨著植被覆蓋率的下降,高原上河流溝壑強烈下切,在向上延伸的同 時,兩側也在拓寬,並且發展出支溝,支溝又發展成毛溝。這樣的變化, 往往只需要數年、數月、數天甚至一場暴雨過後就能完成,因此黃土高原 也被稱作世界上地形改變最為迅速的地區。

二十、年傾瀉16億噸泥沙90%來自黃土高原
每年傾瀉16億噸泥沙,90%來自黃土高原這些溝壑。每年流失的 16億噸泥土,絕不僅僅是把一條河染成觸目驚心的黃色。它隨水而下, 淤塞了湖泊,沖決了丘陵,抬高了河床,滌盪了平原。

二十一、三年兩決口,百年大改道
黃河一天天暴虐起來,"三年兩決口,百年一次大改道",母親河 終於成了"中華之憂患"。與黃河水患的搏鬥,成了中原大地上生死存 亡的頭等大事。

二十二、守著黃河缺水,鄭州可為中游一例
鄭州本來因水而興,它依傍黃河,還有賈魯河、熊耳河、金水河從 城中流過。但隨著工農業的巨大發展,污染日趨加重,引水渠道縱橫交錯,三條曾經流淌不盡的河流先後枯竭。至70年代,鄭州已完全依賴 黃河供水。

二十三、山東缺水,越近黃河越缺水
山東的水資源情況更加緊張,人口和耕地分別佔到全國的7.2% 和7.3%,而水資源總量僅佔全國的1.2%。人均水資源佔有量僅有300立方米,是全國人均水平的13.3%。每公頃耕地佔有水量4560立方米,是全國的17.3%。是越接近黃河水資源越短缺, 到黃河一帶徑流深降到只有60毫米,到魯西北的臨清、冠縣一帶竟只 有25毫米。

涼州詞

唐·王之渙

黃河遠上白雲間,

一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

春風不度玉門關。

登鸛雀樓

唐·王之渙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使至塞上

唐·王維

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

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蕭關逢侯騎,都護在燕然。

將進酒

唐·李白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朝如青絲暮成雪。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君莫停!
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側耳聽!
鍾鼓饌玉不足貴,但願長醉不願醒!
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
陳王昔時宴平樂,斗酒十千恣歡謔。
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
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

黃河,你是民族的搖籃,五千年古國文化,
從你這兒發源,多少英雄故事在你周圍扮演……」。
《黃河頌》的歌詞,道出了黃河的悠久歷史,唱出了黃河的不朽功績。
黃河是我國第二大河,也是世界聞名的巨川。
——摘自《黃河頌》
與爾同消萬古愁
黃河夜泊

〔明〕李流芳

明月黃河夜,寒沙似戰場。

奔流聒地響,平野到天荒。

吳會書難達,燕台路正長。

男兒久為客,不辨是他鄉。
渡黃河

〔明〕謝榛

路出大梁城,關河開曉晴。

日翻龍窟動,風掃雁沙平。

倚劍嗟身事,張帆快旅情。

茫茫不知處,空外棹歌聲。

過黃河

〔明〕李東陽

清口驛前初放船,

長淮東下水如弦。

勁催雙櫓渡河急,

一夜狂風到海邊。

浪淘沙
九曲黃河萬里沙,
浪淘風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銀河去,
同到牽牛織女家。

黃河落天走東海,萬里寫入胸懷間。(贈《裴十四》)
王之渙曰: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涼州詞)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登鸛雀樓)
王維詩曰: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使至塞上)
「艄公號子聲聲雷,船工拉纖步步沉。運載好布千萬匹,船工破衣不遮身。運載糧食千萬擔,船工只能把糠饃啃。軍閥老闆發大財,黃河船工輩輩窮。」
「一條飛龍出昆侖,搖頭擺尾過三門。吼聲震裂邙山頭,驚濤駭浪把船行。」
「三氣周瑜在江東,諸葛亮將台祭東風。祭起東風連三陣,火燒曹營百萬兵。」

歲歲金河復玉關,朝朝馬策與刀環。(唐 柳中庸《徵人怨》)
黃河走東溟,白日落西海。(唐 李白《古風》)
陽台隔楚水,春草生黃河。(唐 李白《寄遠》)
黃河北岸海西軍,椎鼓鳴鍾天下聞。(唐 杜甫《黃河》)
派出昆侖五色流,一支黃濁貫中州。

與黃河有關的民間故事:

傳說很久很久以前,古老的黃河是一匹很難馴服的野馬,它任意奔流,好像一個齜牙咧嘴的怪物,日夜怒吼,滔滔不息,吞噬著萬頃良田。咬嚙著千萬重山,黃河兩岸的回漢人民只能在山尖、溝底過著刀耕火種的生活。
那時候,寧夏不是一馬平川的塞上平原,而是青山重疊,溝壑縱橫,沒有一塊平坦坦的田地,也沒有一塊田能灌上黃河水。
傳說,牛首山上住著幾戶回回和漢人,他們人老幾輩在山底挑水,在山頭上種地。老老小小忙個不停,卻吃不飽,穿不曖,天長日久,誰也 受不了這種折磨。
有一年,一個七十開外的老回回,名叫爾德,在山上開了一個瓜果園,種了些黃瓜。他每天起早貪黑,到黃河裡去挑水澆黃瓜,肩膀壓腫了,腳底起皮了,精心地務育著黃瓜,黃長得又嫩又甜。
這一天爾德老漢累了,躺在菜園門上睡著了。
他剛睡熟,就夢見天空飄來一朵白雲,漸漸地,那白雲變成了一個白鬍子阿訇,抖動著銀色的胡須,對爾德老說:「今天有兩場大風,你要注意。中午是一場黃風,能把黃瓜吹蔫;後晌有一場黑風,能使黃瓜蒂落。不管有多大的風,你都不要把黃瓜摘下來。
爾德老漢驚醒一看,不見了白鬍子阿訇,卻見北面黃風彌天蓋地,霎時刮到牛首山來了。爾德老漢細細瞅著黃瓜,果然一個個蔫了,他心裡非常難過,一年的血汗白費了,可一想起白鬍子阿訇的話,就沒有動。
到了後晌,一股黑風過,吹得山搖地動,樹葉落下一層又一層。爾德老漢一看,黃瓜快要落地,他氣得摘掉了一個又蔫又小的黃瓜使勁扔進了黃河。黃河馬上斷了一條線。像神仙用刀切過一樣,清清楚楚地看見了河底,爾德老漢往下猛撲時,河水「嘩」地一下又並攏了。老漢又累又餓,坐在河岸上,眨眨眼睛,金花亂舞,暈暈昏昏啥也不知道了。
這時,爾德老漢又聽見那位白鬍子阿訇說「這黃瓜就是征服黃河的鑰匙,它可以叫黃河斷流,也可叫黃河聽人的話。可現在黃河叫黃風和黑風這兩個伊比利斯折騰苦了。你不能心急,要耐心,要下更大的工夫。明年,你再種一園子黃瓜,黃瓜熟了的時候,你揀最大的一個扔進黃河裡。那時,你走進河底洞里,珠寶由你挑,糧種由你拿,還有一把寶劍可以斬龍殺妖,馴服黃河,你指哪裡,黃河水就流向哪裡。」
第二年,勤勞的爾德老漢又種了一園子黃瓜,他不怕路遠,不惜流汗,從黃河裡挑水澆瓜。工夫不負苦心人,最後,園子里結了一個三尺長的黃瓜,長得像一把鑰匙。老漢高興地日夜睡在瓜園里,一直等到瓜熟。
這一天,天氣晴得沒一點子雲彩。爾德老漢把那三尺長的黃瓜摘下來,念了個「太斯米」,扔進黃河裡。這時只聽黃河一聲咆哮,裂開了一條長縫河底的石頭都看得清清楚楚。爾德老漢下到河底,見靠著河岸有個洞,洞里珍珠瑪瑙應有盡有。老漢拿了些,剛往出走時,聽得一陣暴風狂吼,一時河面上波濤滾滾,一浪高過一浪。爾德老漢拿起寶劍向那黑旋風和黃旋風左右猛劈幾十劍。一會兒,黑風和黃風吹出天邊去了。
這時,黃河的斷縫漸漸地合嚴。爾德老漢想起白鬍子阿訇的囑咐,這寶劍可以征服黃河,他心裡豁亮了,心想:我要叫黃河填滿溝壕,淤平山樑。老漢手持兩把寶劍,向黃河猛劈下去,黃河的水馬上不流了,好像前面堵了一道長城,只是節節升高,遠遠地看去真怕人。
三天以後,南至六盤山,西至賀蘭山,到處都是水,只留下幾個山尖尖。爾德老漢這才抽出寶劍,叫黃河水向前流去。
從此以後,山大溝深的寧夏,變成了一馬平川,居住在黃河兩岸的回漢人民靠著自己勤勞的雙手,開渠造田,過上了幸福的生活。

神話傳說:

大禹治理黃河時有三件寶,一是河圖;二是開山斧;三是避水劍。傳說河圖是黃河水神河伯授給大禹的。
古時候,在華陰潼鄉有個叫馮夷的人,不安心耕種,一心想成仙。他聽說人喝上一百天水仙花的汁液,就可化為仙體。於是就到處找水仙花。
大禹治理黃河之前,黃河流到中原,沒有固定的河道,到處漫流,經常泛濫成災。地面上七股八道,溝溝汊汊全是黃河水。馮夷東奔西跑找水仙花,就常渡黃河、跨黃河、過黃河,常和黃河打交道。轉眼過了九十九天,再找上一棵水仙花,吮吸一天水仙花的汁液,就可成仙了。馮夷很得意,又過黃河去一個小村莊找水仙花。這里的水不深,馮夷趟水過河,到了河中間,突然河水漲了。他一慌,腳下打滑,跌倒在黃河中,活活被淹死。
馮夷死後,一肚子冤屈怨氣,咬牙切齒地恨透了黃河,就到玉帝那裡去告黃河的狀。玉帝聽說黃河沒人管教,到處橫流撒野,危害百姓,也很惱火。他見馮夷已吮吸了九十九天水仙花的汁液,也該成仙了,就問馮夷願不願意去當黃河水神,治理黃河。馮夷喜出望外。滿口答應。這一來可了卻自己成仙的心願,二來可報被淹死之仇。
馮夷當了黃河水神,人稱河伯。他從來沒有挨過治水的事兒,一下子擔起治理黃河的大任,束手無策,發了愁。咋辦呢?自己道行淺,又沒什麼法寶仙術,只好又去向玉帝討教辦法。玉帝告訴他,要治理好黃河,先要摸清黃河的水情,畫個河圖,有黃河的水情河圖為依據,治理黃河就省事多啦。
河伯按著玉帝的指點,一心要畫個河圖,他先到了自己的老家,想找鄉親們幫幫忙。鄉親們都討厭他好逸惡勞,沒人答理他。他找到村裡的後老漢,講了他治理黃河的大志。後老漢見他如今成了仙,要給百姓們辦點好事,就答應幫幫他。從此,河伯和後老漢風里來雨里去,跋山涉水,察看黃河水情。兩個人一跑就是好幾年,硬是把後老漢累病了。後老漢只有回去,剩下河伯繼續沿黃河察看水情。分手時,後老漢再三囑咐河伯,幹事要干到底,不要中途而廢,畫好圖就動手治理黃河,人手不夠,他說服鄉親們幫忙。
查水情,畫河圖,是個苦差事。等河伯把河圖畫好,已年老體弱了。河伯看著河圖,黃河哪裡深,哪裡淺;哪裡好沖堤,哪裡易決口;哪裡該挖,哪裡該堵;哪裡能斷水,哪裡可排洪,畫得一清二楚。只可嘆自己沒有氣力去照圖治理黃河了,很傷心。河伯想想,總有一天會有能人來治理黃河的,那時,把河圖授給他,也算自己沒有白操心。
河伯從此就在黃河底下安度晚年,再沒有露面。不料,黃河連連漲水,屢屢泛濫。百姓們知道玉帝派河伯來治水,卻不見他的面,都罵河伯不盡職盡責,不管百姓死活。
後老漢在病床上天天盼河伯,一晃好些年不見面。他對治理黃河的事不放心,要去找河伯。他兒子叫羿,射箭百發百中。無論後老漢如何講,羿不讓他去找河伯。後老漢不聽兒子勸阻,結果遇上黃河決口,被沖走淹死,連屍體都沒找到。後羿非常恨河伯,咬著牙說,早晚要把河伯射死。
後來,到了大禹出來治水的時候,河伯決定把黃河河圖授給他。
這一天,河伯聽說大禹帶著開山斧、避水劍來到黃河邊,他就帶著河圖從水底出來,尋找大禹。河伯和大禹沒見過面,誰也不認誰。河伯走了半天,累得正想歇一歇,看見河對岸走著一個年輕人。這年輕人英武雄偉,想必是大禹,河伯就喊著問起來:「喂,你是誰?」
對岸的年輕人不是大禹,是後羿。他抬頭一看,河對岸一個仙風道骨的老人在喊,就問道:「你是誰?」
河伯高聲說:「我是河伯。你是大禹嗎?」
後羿一聽是河伯,頓時怒沖心頭,冷笑一聲,說:「我就是大禹。」說著張弓搭箭,不問青紅皂白,「嗖」地一箭,射中河伯左眼。河伯拔箭捂眼,疼得直流虛汗。心裡罵道:「混帳大禹,好不講道理!」他越想越氣,就去撕那幅水情圖。正在這時,猛地傳來一聲大喊:「河伯!不要撕圖。」河伯忍痛用右眼一看,對岸一個頭戴斗笠的人,攔住了後羿。這個人就是大禹,他知道河伯畫了幅黃河河圖,正要找河伯求教呢。後羿推開大禹,又要搭箭張弓。大禹死死拽住他,把河伯畫圖的艱辛講了,後羿才後悔自己冒失莽撞,射瞎了河伯的左眼。
後羿隨大禹一同趟過河。後羿向河伯承認了過錯。河伯知道了後羿是後老漢的兒子,也沒多怪罪。大禹對河伯說:「我是大禹,特地來找你求教治理黃河的辦法哩。」
河伯說:「我的心血和治河辦法都在這張圖上,現在授給你吧。」
大禹展圖一看,圖上密密麻麻,圈圈點點,把黃河上上下下、左左右右的水情畫得一清二楚。大禹高興極啦。他要謝謝河伯,一抬頭,河伯躍進黃河早沒影了。
大禹得了黃河水情圖,日夜不停,根據圖上的指點,終於治住了黃河。

歷史人物:

夏禹、、鄭國、賈讓、張戎、王景、司馬孚、姜師度、劉晏、歐陽修、司馬光、王安石、宋用臣、蘇轍、都實、周用、萬恭、潘季馴、楊一魁、朱之錫、靳輔、陳潢、高斌、郭大昌、栗毓美、林則徐、吳大澄、張曜

俗語、諺語:

跳進黃河洗不清、黃河富寧夏,最富是吳忠、黃河尚有澄清日,豈可人無得運時、天下黃河富寧夏、不到黃河心不死,不見棺材淚不流。

成語:

砥柱中流、海晏河清、河清海晏、河山帶礪、黃河水清、礪山帶河、鯉魚跳龍門、俟河之清、中流砥柱

王昌齡的「白花垣上望京師,黃河水流無盡時。窮秋曠野行人絕,馬首東來知是誰」、「黃河渡頭歸問津,離家幾日茱萸新」。
杜甫《黃河二首》黃河北岸海西軍,椎鼓鳴鍾天下聞。鐵馬長鳴不知數,胡人高鼻動成群。 黃河南岸是吾蜀,欲須供給家無粟。願驅眾庶戴君王,混一車書棄金玉。
賀敬之《三門峽--梳妝台》:「望三門,三門開,黃河東去不回來」、「責令李白改詩句,黃河之水手中來!」。
元代詩人薩都剌《過古黃河堤》:「古來黃河流,而今作耕地。都道變通津,滄海化為塵。」
唐代劉禹錫寫 「九曲黃河萬里沙,浪淘風簸自天涯」
李白「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黃河落天走東海,萬里寫入胸懷間」、「黃河捧土尚可塞,北風雨雪恨難裁」、「黃河西來決昆侖,咆吼萬里觸龍門」、「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暗天」「西嶽崢嶸何壯哉,黃河如絲天際來」 「且探虎穴向沙漠,鳴鞭走馬凌黃河」。
王維的「獨樹臨關門,黃河向天外」。
李商隱的「土花漠碧雲茫茫,黃河欲盡天蒼黃」。
白居易的「黃河水白黃雲秋,行人河邊相對愁」。
宋代丘崈《黃河清》鼓角清雄占雲祲。喜邊塵、今度還靜。一線乍添,長覺皇州日永。樓外崇牙影轉,擁千騎、歡聲萬井。太平官府人初見,夢熊三占佳景。皇恩夜出天闈,雲章粲、鳳鸞飛動相映。寶帶萬釘,與作今朝佳慶。勛業如斯得也,況整頓、江淮大定。這回恰好,歸朝去、共調金鼎。
柳中庸《徵人怨》歲歲金河復玉關, 朝朝馬策與刀環。三春白雪歸青冢, 萬里黃河繞黑山。

民謠:
黃河滾滾波浪翻,牛皮筏子當輪船
九曲黃河十八灣,寧夏起身到潼關,萬里風光誰第一?還數磧口金銀山
信天游:
黃河船夫曲
你曉得天下黃河幾十幾道灣哎? 幾十幾道灣上,幾十幾只船哎?
幾十幾只船上,幾十幾根竿哎? 幾十幾個那艄公嗬呦來把船來搬?
我曉得天下黃河九十九道灣哎, 九十九道灣上,九十九隻船哎,
九十九隻船上,九十九根竿哎, 九十九個那艄公嗬呦來把船來搬。
參考資料:引用的啊

㈣ 少師中的於風至的扮演者

宋佳
宋佳,1980年11月13日出生於黑龍江省哈爾濱市南崗區,畢業於上海戲劇學院表演系,中國女演員,因有同名的前輩女演員宋佳,故多被媒體稱為「小宋佳」。
2006年出演電影《好奇害死貓》開始嶄露頭角,並因此獲第26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女配角提名 ;
2012年,出演都市勵志劇《那樣芬芳》,飾演榮芬芳。
同年,宋佳憑借《懸崖》獲得第18屆上海電視節最佳電視劇女演員獎和第9屆中國金鷹電視藝術節「最佳藝術表演女演員獎」
2013年憑借主演電影《蕭紅》獲29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女主角」、第9屆中美電影節金天使獎「最佳女演員」。
2014年9月23日,主演的跨年代情感劇《爺們兒》登陸東方、安徽、陝西和天津四大衛視黃金檔 。
2014年主演的近代戰爭劇《四十九日·祭》於12月1日在湖南衛視金鷹獨播劇場播出。
2015年出演電影《師父》 ,該電影於2015年11月11日在電影院放映。
同年主演電視劇《嘿,老頭!》。
2016年參演電視劇《少帥》飾演於鳳至。

㈤ 劍三純陽門派套裝坐忘靈風、破妄心齋、仙都玉華哪套比較漂亮

大俠您好:
以上對應的套裝應該叫劍茗、蚩靈、破軍同模吧。
其實每套套裝都有自己的獨特之處,每次出新套裝的時候也會有很多人去追逐,看個人喜好了。
個人覺得南皇最好看,還有就是純陽入門送的第一套套裝也很好看。
若幫助到您,還望採納

㈥ 仙都風景名勝區的影視文化

仙都婚紗節
仙都風景自然,景物奇異,風光秀麗,遊人遊仙都後說:「仙都是人間仙境,世外桃源」,「好溪溪常好,仙都都是仙」,仙都為遊人所喜愛。仙都不僅是人們旅遊的好去處,藝術家取之不盡,用之不絕的藝術源泉,也是影視界的天然攝影棚。解放後上海、長春、北京、浙江、香港、新加坡、韓國等電影製片廠曾先後在仙都拍攝了《鳳凰之歌》、《摩雅傣》、《阿詩瑪》、《兩家人》、《兩個巡邏兵》、《連心壩》、《啞姑》、《飄泊奇遇》、《奢香夫人》、《悲情年代》、《絕代雙嬌》、《濟公傳奇》、《美人魚》、《千里尋母》、《楊門女將》、《八仙的傳說》、《桐花淚》、《取長補短》、《喜相逢》、《銅頭鐵羅漢》、《大橋下》、《藍天鴿哨》、《天龍八部》、《南少林》、《醉猴》、《鐵血男兒》、《黑匣喋血記》、《哪吒》、《飛天舞》、《情約今生》、《飛刀問情》等 40 多部戲曲片、故事片和武打片,中央新聞電影製片廠、中央電視台、中央教育電視台、浙江電視台還攝制了「仙都」、「仙都風光」、「仙都風光」、「天下第一筍」、「仙都行」、「電視音樂片仙都」、「華廈一絕」等電視片,播影後,影響更深,廣為人知,仙都風景馳名遐爾,遊人紛至。 1999 年12 月被國家定為全國攝影基地。近年來拍攝的影視劇主要有:
(1)1997年6月24日至25日,上海電視台電視劇製作公司在仙都拍攝20集武打古裝片《鐵血男兒》,導演:高林豈、林玉芬,製片主任:王立忠,主要演員:曹國輝、丁嵐、許美珍、陸丁誥、劉昌偉。
(2)1999九年7月,上海電視台《哪吒》劇組在仙都小赤壁和朱潭山景點拍攝外景。小演員曹駿飾演哪吒,新加坡演員陳天義飾演鑽山豹、丁嵐擔任主演。
(3)1999年7月19日,香港唐人電影國際有限公司在朱潭山和大肚岩景點拍攝《絕代雙驕》外景,李國立任製片總監,劇中孿生兄弟花無缺和小魚兒分別由蘇有朋和林志穎扮演。
(4)1999年11月5日,由香港眾協影視公司、上海電影製片廠、韓國某公司共同投資的影片《飛天舞》在仙都開拍,影片將於2000年2月完成攝制工作,4月份可與觀眾見面。
(5)2000年7月2日,20集古裝神話愛情電視連續劇《情約今生》在仙都拍攝。該劇由北京鑫拓影視中心與香港唐人電影國際有限公司李國立先生合作拍攝,台灣青春派偶像林志穎亦加盟此劇。
(6)2000年7月10日至8月7日,廣州電視台製作的電視連續劇《濟公傳奇》在仙都拍攝,劇中男主角「濟公」由香港著名演員麥嘉扮演,女主角「小翠」由香港著名演員吳倩蓮扮演。
(7)2010年10月至2011年5月,西安兄弟時代影視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和金牌製作有限公司製作39集電視劇《穆桂英掛帥》在仙都開拍。朱潭山下(石橋)景點拍攝,同時在仙都三地風光外景拍攝地。由劉俊祥擔任武術指導,女主角穆桂英由苗圃飾演,佘太君由瑞士籍演員斯琴高娃飾演,英國籍及其它知名演員張鐵林、羅晉等人加盟該劇拍攝。
(8)2011年5月13日,由上海東方電視台等多家單位聯合拍攝的《小李飛刀》的續集,30集電視連續劇《飛刀問情》在仙都開機拍攝。鼎湖峰、芙蓉峽、朱潭山、趙侯祠等景點作為外景拍攝地。小李飛刀李尋歡由著名影星焦恩俊擔任,張延、牛莉分別擔任女一號、二號。
(9)2011年5月22日,由中國電影集團公司和香港唐人電影國際公司共同投資的30集電視連續劇《楊門女將》,在鐵城景點拍攝武打場面,同時還將在鼎湖峰景點取景。著名導演李國立擔任總導演、製片人,由元彬擔任武術指導,女主角穆桂英由寧靜飾演,佘太君由香港金像獎得主鄭佩佩飾演,新加坡及香港知名演員童愛玲、李若彤等人加盟該劇拍攝。
(10)2013年由於正導演,陳喬恩和霍建華主演的新版《笑傲江湖》在仙都風景區拍攝,劇中出現華山的場景均在此地實景拍攝,畫面唯美精緻。

㈦ 求迪斯尼動畫電影仙履奇緣(灰姑娘)中 仙都瑞拉早晨起床唱的歌 記得有句歌詞好像是dream come true的

鏈接:https://pan..com/s/1Fn8hrsX1n1gnz_n76nxunQ

提取碼:sa33

中文名仙履奇緣原版名稱Cinderella其他名稱灰姑娘、辛德瑞拉動畫製作華特·迪士尼類型愛情,歌舞,家庭,奇幻地區美國原作迪士尼導演克萊德·傑洛尼米,威爾弗雷德·傑克遜,漢密爾頓·盧斯科編劇夏爾·佩羅,KenAnderson出品人華特·迪士尼製片人華特·迪士尼出品迪士尼影業公司發行雷電華影片公司發行時間1950年片長時間約75分鍾特殊記錄迪士尼戰後第一部長篇動畫片上映日期1950年2月15日製作成本

㈧ 陰風起冤鬼出是什麼歌

是歌曲《天師捉妖》。

1987年香港電影《鬼新娘》中的電影插曲,由葉德嫻演唱。

歌詞

陰風起,冤魂出

茅山法,將鬼捉

高聲祝福,低聲占卜

硃砂符碌,東篤西篤我舞動桃木

僵屍蝙蝠,一仆一碌

腰骨彎曲,呼吸急促怕會被收服

張開天師眼,衰鬼貼服

我翻起超生咒,冤鬼要捉

Hey加啲香燭,烏煙一屋

彎腰收腹周身抽搐,我請神埋伏

妖女嬸嬸,妖魔叔叔

急急促促東縮西縮,怕變做碌木

魔鬼衰收尾,悲慘結局

知否一生里,心魔要逐

陰風起,冤魂出

茅山法,將鬼捉

冤鬼一屋,咿咿鬱郁

伸手伸足絲絲縮縮,怕跌入迷局

Ha!天師專祝,僵屍蝙蝠

污糟畜牲走路速速,咪靠害塵俗

Ah!請鬼返幽冥,休居世俗

我打齋超渡你,往仙都享福

心香一束,芬芳馥郁

收功積德天官賜福,我請神埋局

Yeah拎起支筆,點點硃砂

妖魔仆碌冤鬼悲哭,怕會被收服

天師捉妖怪,敲經最熟

驅魔顯本領,第四類接觸

天師捉妖怪,敲經最熟

我驅魔顯本領,第四類接觸

㈨ 仙都有哪些景點

芙蓉峽
芙蓉峽,從鼎湖峰沿好溪上行三四公里,渡溪入山谷,兩側峭壁通體漆黑,整座山體又如鋼鐵鑄成的石城堡。越往裡走,峭壁愈高,山谷愈窄。最狹處,中裂如門,僅容一人穿過,大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故叫鐵門峽。電影《阿詩瑪》中,阿黑張弓射穿山崖的鏡頭就取於此。入內又是一洞天,四周高崖圍立,中間綠草成茵,叫紫芝塢,相傳是東海八仙飲山泉嘗紫芝之處。塢內有屋基一座,是明代四位高人結廬隱居的遺址。
童子峰
鼎湖峰旁邊依偎著一小石峰,它高40.7米,尖尖似筍,俗呼小石筍。鼎湖峰半腰有一圓洞,像人的肚臍。這小石峰高可平臍,酷似慈母身下的姣兒,故又稱童子峰。近代海寧幹人俊有詩雲「大石氣蓋世,小石樂天真。天真不可復,大石誤千春。
仰止亭
仰止亭,據清六峰樵客《仙都小憩圖》載:在童子峰外練金溪畔,約建於明代,當為遊人瞻仰鼎湖峰雄姿的仰止之處,後廢。台胞李延品、舒壽福兩先生捐款重建。新亭是重檐十二柱式,黃帝合宮形,有古樸典雅之感。「仰止亭」三字,湖州李英書,亭內長聯,吳亞卿撰書。
倪翁洞
倪翁洞,又名初陽谷,位於鼎湖峰西練溪邊初陽山上,相傳老子學生,越國大夫范蠡的老師計倪,嫉俗遁世,隱居於此而得名。洞中留有唐、宋、元、明、清、民國和現代文人摩崖石刻達60多處,是仙都風景區摩崖石刻最集中的地方,現已被列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其中倪翁洞中的「倪翁洞」三個篆字,是由時任縉雲縣令、著名小篆書法大家李陽冰所題。此外,還有米篩洞、問漁亭、仙女照鏡、老鼠偷油、獨峰書院等景觀。
晦翁閣
是一處在岩洞內人工修建而成的半邊亭閣。亭閣面積90平方米,高約6米,木結構,兩亭角飛翹於洞窟之外。洞窟名晦翁洞,後山即為晦翁岩,山腳好溪溪闊水深,人稱朱潭,相傳宋代理學大家朱熹(字晦翁)曾憩於此,這里的景點均以朱熹的姓與號來命名的。晦翁岩高達幾十米,南北延伸數百米,懸崖碧潭,古洞幽趣。古樹遮天,是仙都又一尋幽探勝的好去處,晦翁岩後山嶴,環境清幽,多連理樹,是理想的戀愛定情之地。
九龍壁
在水邊有一端奇特的岩壁,人們稱之為九龍壁。這是一條帶狀的層狀節理地質構造。整條節理帶長約100米,其整體與好溪水面幾近平行,最低處與水面相距不到1米,節理帶中洞窟高低、深淺不一,最高達4米,最深4米。因節理帶處於懸崖峭壁間,凝灰岩性岩層狀分明,起伏彎曲,橫生凹凸,如無數條虯龍盤石潛伏,故稱九龍壁,又名龍崖。
超然亭
溪邊有一座四角單檐攢尖頂亭,叫超然亭,意思是超然物外,心游閑雲。它是遠眺馬鞍山日出的觀景亭。亭底邊長2米,高5米,木製結構,紅柱青瓦。該處東可遠眺馬鞍山日出,北可近觀天師洞,南可望鼎湖峰雄姿。要領略朱潭山的魅力,應坐下來慢慢感受,體驗它天然的寧靜、清新與質朴。

閱讀全文

與於風仙都演過哪些電影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如何批評員工電影 瀏覽:598
好看的電影陳偉霆 瀏覽:219
如何把幻燈片做成電影模式 瀏覽:470
電影人工智慧免費觀看完整版多看視頻 瀏覽:343
如何轉播快手官方電影 瀏覽:534
哦一什麼電影可以 瀏覽:874
愛的重電影有哪些人 瀏覽:423
如何寫電影市場調查報告 瀏覽:210
抖音電影版權怎麼申請 瀏覽:315
好看的電影2001 瀏覽:293
5個g看電影多少時間 瀏覽:462
電影孔子多久 瀏覽:573
經典僵屍電影有哪些 瀏覽:630
你的姐姐電影為什麼分手 瀏覽:616
有一部電影有床戲的叫什麼 瀏覽:750
血戰硫磺島電影手機免費觀看 瀏覽:981
70年港澳的喜劇電影有哪些 瀏覽:970
哪裡有免費的電影戰馬 瀏覽:656
沙贊電影怎麼這么弱 瀏覽:616
電影誰知道劇情結局是什麼 瀏覽: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