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1928年鄭正秋根據武俠小說改編的電影是什麼
1928年,鄭正秋根據武俠小說改編的電影是《火燒紅蓮寺》。
《火燒紅蓮寺》是於1928年上映的武俠電影,由張石川執導,由蕭英等主演。
1928年的《火燒紅蓮寺》意義非凡,它帶動了中國電影史上第一次武俠神怪熱,此後武俠電影也成為在世界影壇上最富於中國特色的電影種類。
影片評價
《火燒紅蓮寺》的攝影師叫董克毅,堪稱上世紀20年代的喬治·盧卡斯。他不僅創造出「接頂」法,把畫在玻璃板上的紅蓮寺頂與沒有寺頂的布景巧妙地拍在一起。
構成完整的紅蓮寺輝煌建築,還透過真實人物與卡通形象融合的辦法表現「劍光鬥法」,在銀幕上將人任意放大和縮小,甚至完成「分身」的特技攝影技術。
⑵ 古龍武俠電影有哪些
1、《蕭十一郎》評分6.9分
這部電影楚原自編自導,狄龍、井莉、劉永、徐少強等主演,陣容上講都是武俠片的常客,狄井是默契的熒幕情侶,徐少強也是一代雲飛揚大俠。狄龍扮演的蕭十一郎雖然被鬍渣包裹著依然抵擋不住透露著帥氣,女一號井莉中規中矩,正如張徹電影中的角色功效,倒是女二號文雪兒比較有特色,邪靈之氣是演員本身與生俱來的優勢。另外值得說的是元彪也有露臉,只是還是一個跑龍套的。
2、《楚留香之蝙蝠傳奇》評分7.1分
1977年楚原拍攝了電影《楚留香》,票房250萬,是當年香港電影市場票房榜單第五位。第二年,楚原自然就開拍了這部續集《蝙蝠傳奇》。故事承接神水宮後回到中原,為換取解葯而發生了一系列的陰謀故事。不過和第一部遵照原著相比,續作改編的比較多。留白變成了實打實的打鬥,密室殺人連環套接連上演,值得一看。
3、《三少爺的劍》評分7.2分
古龍原著《三少爺的劍》是1975年創作的,兩年後就被搬上了大銀幕。不過男主角不再是狄龍,而是爾冬升。年輕時爾冬升就是朝著武打小生的方向發展的,經過幾部作品的歷練後通過《三少爺的劍》一舉成名,對於初當男主角的爾冬升來說是莫大的幸運。另外《三少爺的劍》陣容也很強大,邵氏的大牌幾乎都來客串了。狄龍飾演傅紅雪、姜大衛飾演慕容金龍、徐少強、岳華、羅烈、樊梅生、谷峰也都在其中。
4、《多情劍客無情劍》評分7.3分
對於大多九零後而言提及小李飛刀李尋歡這個角色,大概都會想到焦恩俊的劇版。焦恩俊是古裝美男,塑造李尋歡自然不在話下。不過看了狄龍的小李飛刀一角分外覺得是上天的安排,玉面冠巾,寶藍色長袍襯托出一個玉樹臨風的翩翩公子,不笑顯貴笑而更迷人。爾冬升的阿飛也完全駕馭得來,如果不是彼時的姜大衛面肥圓潤,狄姜雙生的組合或許會更般配。
5、《明月刀雪夜殲仇》評分7.5分
這部電影改f編自古龍的《邊城浪子》,講述的是天下第一快刀傅紅雪尋仇破案的離奇故事,在楚原奇情武俠片里《明月刀雪夜殲仇》也算是上乘的作品,這也是對傳統武俠習武下山報仇的故事的升華,生死迷局貫穿其中,簡單點說就是不再是直白的闡述報仇,懸念跌出的劇情讓觀賞性更足。
6、《天涯明月刀》評分7.5分
印象里《天涯明月刀》應該是楚原改編古龍武俠作品的開山之作,由此片開始、狄龍、楚原和古龍就成為了武俠鐵三角。狄龍塑造的傅紅雪冰冷如霜,可是就是那麼帥,比起原著里蒼白冷峻的少俠,年前的狄龍透露著的還是青春的活力。除開狄龍,《天涯明月刀》的選角也都恰如其分的好,還是要誇一誇羅烈,一臉的惡人相貌,張徹中如是,到了楚原作品還是不改。片尾的美臀也讓人印象深刻。
7、《白玉老虎》評分7.5分
原著是古龍先生晚期創作的武俠小說,楚原在拍成電影時運用的簡單的電影技法,為了將自己獵奇的故事得以說得通,故事本身因而也做了不小的改編。在邵氏改編的24部古龍電影里,《白玉老虎》算是二等水平。重點說一下此片飾演反派的爾冬升,當年也只有楚原的魄力讓新人參演,後來爾冬升就成了主角並且憑借《三少爺的劍》走紅。
8、《楚留香》評分7.6分
談及楚留香,估計多半人脫口而出的是香帥代言人鄭少秋,畢竟其出演的《楚留香傳奇》、《香帥傳奇》劇集太經典了。殊不知狄龍的《楚留香》電影同樣是經典,溫潤如玉又帶著一絲俏皮,完美的還原了香帥。他出演過《楚留香》、《蝙蝠傳奇》、《幽靈山莊》三部曲,其中以1977年的《楚留香》評價最高。
⑶ 你有哪些優秀的武俠電影推薦
我看過最好看的武俠電影,就是甄子丹主演的《武俠》,他飾演了一個少數民族的少主,因為厭倦了殺戮,而回到普通人生活家裡,但是因為一個意外事件被家族人發現,並且找上門來,他保護現在家庭的故事。其中5大場面和情節都很有看點。
⑷ 現在新出的好看武俠劇有哪些
在以前的古裝劇中,武俠劇的佔比可以說是比較重的,但是近年來的古裝劇,更多的是言情的偶像劇,或者就算有武俠劇,也仍舊是偶像劇的套路。不過浪里淘金,在近兩年新出的武俠題材電視劇中,還是有幾部好看的。
第一《倚天屠龍記》,由蔣家駿執導,曾舜晞、陳鈺琪、祝緒丹、周海媚、林雨申、宗峰岩、樊少皇、楊明娜等演員聯袂主演,根據金庸的同名武俠小說改編。其實說到《倚天屠龍記》,觀眾肯定都非常熟悉了,因為它多次被翻拍成電視劇、電影,其中最受到觀眾喜愛的版本應該是2003年的蘇有朋版本。而曾舜晞主演的這版是最新版,一開始播出時其實是遭到了許多吐槽的,因為打戲全都是慢鏡頭,本來片方是想要細致地展現武打動作,但是在觀眾看來卻覺得很拖沓、很尷尬,而片方在收到觀眾的評價之後,緊急重新後期製作,可見他們是十分有誠意的。而演員的表現也不錯,曾舜晞有少年感,陳鈺琪版本的趙敏英氣又漂亮,值得一看。
第二《絕代雙驕》,胡一天、陳哲遠、梁潔、梁婧嫻、羅嘉良、毛林林等演員主演,根據古龍的同名小說改編,劇情主要講述花無缺與江小魚這對孿生兄弟的江湖傳奇。古龍的這本小說也是多次被翻拍成影視劇,之前最受觀眾喜愛的是林志穎蘇有朋,以及謝霆鋒張衛健的這兩個版本。《絕代雙驕》是胡一天第一次出演古裝劇,有的網友吐槽他不適合古裝扮相,其實他在劇中的表現很不錯,一襲白衣有翩翩公子那味兒,陳哲遠飾演的江小魚活潑可愛,很是靈動。這部劇今年的1月在央視開播,取得非常不錯的收視成績。
第三《少年游之一寸相思》,張耀、張雅欽、鄒廷威、石雲鵬、許夢圓、黃海冰、盧星宇等演員主演的古裝武俠劇,根據作者紫微流年的同名小說改編,主要講述左卿辭以江湖游醫身份尋找遺失的朝廷重寶,由此結識了易容盜賊飛寇兒,之後兩人一同翻出一段江湖秘史的故事。這部劇沒有一位流量人氣演員出演,卻憑借著過硬的質量收獲觀眾的喜愛和認可,對比別的古偶劇,這部劇是真的有武俠劇的味道,畫面、製作、演員的演技,都令觀眾很舒服。
第四《俠探簡不知》,濟瑋、王燕陽、王若珊、馬澤涵、杜亞飛、黃日瑩等演員主演的武俠探案劇。這部劇也是沒有一位流量演員出演,卻憑借質量取勝。劇情將武俠與探案聯合起來,武俠部分很有味道,探案的劇情也是邏輯在線,幾位主演雖然都不知名,但是演技不俗。
⑸ 全部經典古裝武俠電影
逍遙自在,雲淡風清。正氣稟然,豪氣干雲。仗劍俠酒,笑傲江湖。頑強剛毅,一身忠義。(功夫片不算,功夫片著眼於打鬥本身,武俠片更注重「俠義精神」和情懷。
1.倩女幽魂 (1987)
人鬼的邂逅,不與風流。多的是哭泣與淚水,多的是悵惘與嘆息。多的是心碎和疼痛。 要說這部電影在講愛,其實它更多篇幅里都在展現欲,但最終打破這所有的糾結的,只是兩人之間還來不及分辨。
2.東邪西毒 東邪西毒 (1994)
王家衛是借金庸的皮拍出了古龍的骨,沒有俠之大者,只有浪子、痴女和大漠。 「風也未動,幡也未動,是人心自己在動。」 這漂浪的人生正如大漠一望無垠,在時間的灰燼中只想和你浪跡天涯,客死他鄉。太喜歡陳勛奇的配樂《天地孤影任我行》:一去不返,一眼萬年。
3.新龍門客棧 新龍門客棧 (1992)
昨晚看完就去睡了,一覺醒來,腦子里還全是林青霞抱著缸子喝酒時的一滴淚;張曼玉不穿衣服唱歌,裹著「龍門客棧」的旗子從屋頂跳下來,亦正亦邪的眼神讓人看不透,只甘願被她電死;還有梁家輝一句「我沒有你那樣的勇氣面對沙漠」。有些電影就是這樣,一切都恰到好處。
4.卧虎藏龍 卧虎藏龍 (2000)
比起表面的刀光劍影,人心的情感和慾望才是李安要表現的江湖。再大的力量也無法化解的內心掙扎,李安卻表達得風度翩翩、意境圓融。最好的武俠片之一。 台詞:江湖裡卧虎藏龍,人心裡何嘗不是?刀劍里藏凶,人情里何嘗不是?
5.師父 (2015)
依舊是徐皓峰式儀式感鏡頭與演員調度及寫實武打設計,只不過這次終於用對了地方,觀賞性和娛樂性顯著提升,點映場笑點密集。前半段講規矩,後半段講氣節,人物和故事都好看。剪輯利落巧妙,台詞有風韻而不裝逼,各式冷兵器一口氣看到爽,動作設計精妙絕倫,鐵質音響如在耳畔,看完只想拍掌稱快。
6.笑傲江湖2:東方不敗 笑傲江湖II東方不敗 (1992)
無以倫比的經典,徐克顛覆了笑傲江湖中東方不敗的概念,獨辟蹊徑,走出了一條另類的道路,演員的完美表演也是沒挑的,林青霞、李嘉欣、關之琳、李連傑、袁潔瑩,這些人湊在一起,每個角色都那麼深入人心,尤其是林青霞的東方教主,那種感覺不是隨便誰都能表現出來的,我個人最喜歡的一個版本。
7.黃飛鴻 黃飛鴻 (1991)
現在才算是認認真真地看這部片子,才曉得了徐克作為港片黃金時代的旗手的輝煌。不只是新派武俠的創新,還有對中西碰撞的思考。洋人靠不住,朝廷靠不住,黑社會猖獗,內斗正歡,名不聊生,人民能依靠什麼?惟有「自強」。
8.刀 (1995)
影片改編自張徹經典《獨臂刀》。在這個架空了時代背景的故事裡,刀場、獵戶、馬賊、強盜、黎民,就構成了江湖,世風日下人心不古,沒有浩然於天地間的大義,充斥著的只有野蠻和血腥,燒殺搶掠、欺凌弱小、倒掛虐殺、剝皮示眾。開場的和尚慘死,便象徵著仁義盡失,規則不復。徐克刻意運用了凌厲碎片的剪輯、晃動不安的鏡頭、大量特寫的畫面,以呈現出極度風格化的視覺效果。
武俠元素的表現也是極端化的,無處不在的男性荷爾蒙和憤懣狂躁的情緒肆意噴濺,盡皆過火,盡是癲狂,武俠不再是清晰的一招一式,而是混亂與搏命的纏斗廝殺。最後的高潮段落,趙文卓幾乎只有轉陀螺一招,熊欣欣也是只有舞雙刀招架,歇斯底里,唯快不破,為了生存,沒有理智。
9.雙旗鎮刀客 (1991)
大陸武俠片里的最頂級作品,沒有之一。何平在1991年帶來了一部毫無徵兆的電影,在它之前與之後大陸都沒有出現類似風格的武俠片,它的獨樹一幟堪稱驚艷,也必須被載入電影史冊。內容不過多評價,故事雖簡單但情節十分精彩,美術方面效果極佳,整體給人一個酷字,並且恰到好處地展現了人性,另外好妹好美。
10.俠女 俠女 (1970)
如此禪意,如此純粹。原著的精髓,加以精緻的鏡頭語言演繹,堪稱真正的武俠電影。過慢的節奏在我眼中也是詩意的象徵了,剪輯流暢又不失古典味道。古詩詞的意境,也有西方的懸疑敘事。哎呀呀,這才是武俠片嘛,胡金栓是大師。
11.新獨臂刀 新獨臂刀 (1971)
這一部依然保持了茄汁飛舞斷臂滿天的情結,但是男主一換,素質立刻大大不同。尊叔和狄龍兩個清瘦俊美的孩子,豈止有愛兩字可以衡量!「你是來陪他一起死的!」龍大俠你沒說幾句人話,但此語道破天機啊!對尊叔的認識加深,那一襲白衣啊一襲黑衣的,愛煞人啦!
12.空山靈雨 空山靈雨 (1979)
人為財死,鳥為食亡。廟里眾人,芸芸眾生,各懷鬼胎。不得不說,胡金銓是最接近道法的武俠片導演,片子鏡頭運用極為出彩,配樂恰到好處,各個人物性格刻畫獨具匠心。
除了以上的12部外,其實還有不少經典的武俠片,因為時間關系,以後再介紹給你們。
以前的武俠影視都很真實,沒有磨磨唧唧那麼多廢話的,都是「刷」地一下胳膊落地,「刷」地一下血淋淋的人頭落地,叫聲凄慘。相信喜歡看老武俠片的人對那種血腥場面回憶起來都心有餘悸,就是說明拍得很成功、很真實、給觀眾印象也最深。
據說愛演愛看武俠影視的人不僅沒有血腥暴力,相反大部分人都很溫和,有自信。而且一定都很大氣,有誠信,有一副俠義心腸,乃是比較簡單的性情中人。
⑹ 你最愛金庸武俠改編成的哪部影視作品
金庸武俠改編的作品無數,最喜歡1990年徐克版的《笑傲江湖》。
它是唯一獲得過金馬獎和金像獎,藝術水準最高的《笑傲江湖》電影版本。
幕後方面
1990年《笑傲江湖》的導演一直存在爭議,因為本片的導演和主創陣容實在是前所未見,一共有六位。他們分別是胡金銓、徐克、程小東、李惠民,金楊樺和許鞍華。其中,執第一段的胡金銓因為和徐克不合,拍攝過程憤而退出。
除了強大的演員陣容,拍完《笑傲江湖》,許冠傑和張敏先後息影,林正英、午馬、胡金銓等人已相繼去世。只留下一曲《滄海一聲笑》在人間。
⑺ 武俠電影有哪些
數不勝數。
武俠電影是中國商業電影的重要影片類型。中國的武俠電影,猶如美國的西部片,已成為民族類型電影的標識之一。
武俠電影,是中國武俠文化的一種體現。通過鏡頭化的語言與戲劇化的情節,深入展示著中國武俠文化的精髓與內涵。並且通過電影這種世界語言向全世界展現了中國最具特色的武俠文化。
部分如下:
楚原(《英雄無淚》《流星蝴蝶劍》《天涯明月刀》)
張徹(《獨臂刀》《死角》《上海灘十三太保》)
胡金銓(《大醉俠》《俠女》)
胡鵬(粵語片《黃飛鴻》系列)
徐克(《蝶變》《黃飛鴻》《笑傲江湖》)
程小東(《倩女幽魂》《新龍門客棧》)
羅維(《精武門》《唐山大兄》)
郭南宏(《鬼見愁》《少林寺十八銅人》)
鮑學禮(《刺客列傳》《功夫皇帝》)
袁和平(《醉拳》《蛇形刁手》)
狄龍
狄龍
吳思遠(《南拳北腿》《惡虎狂龍》)
劉家良(《少林三十六房》《長輩》)
韓英傑(《龍門客棧》《精武門》)
巫敏雄(《大明英烈》)
歐陽俊(蔡揚名)(《方世玉傳奇》《方世玉大破梅花樁》)
演員
關德興(粵語片《黃飛鴻》系列)
李連傑(《少林寺》《黃飛鴻系列》《方世玉系列》《精武門》)
李小龍(《精武門》《唐山大兄》)
成龍(《醉拳》《警察故事》)
王羽(《獨臂刀》《追命槍》)
羅烈(《血灑天牢》《金燕子》)
狄龍(《刺馬》《天涯明月刀》)
趙雅芝(《彈指神功》《風鈴中的刀聲》)
岳華(《大醉俠》)
上官靈鳳(《龍門客棧》)
李小龍
李小龍
徐楓(《俠女》)
姜大衛(《報仇》《刺客列傳》)
田鵬(《南俠展昭》)
⑻ 一九二八年陣陣秋根據武俠小說改編的電影是什麼
火燒紅蓮寺。
火燒紅蓮寺是於1928年上映的武俠電影,由張石川執導,由蕭英等主演。1928年的火燒紅蓮寺意義非凡,它帶動了中國電影史上第一次武俠神怪熱,此後武俠電影也成為在世界影壇上最富於中國特色的電影種類。
火燒紅蓮寺上映後廣受歡迎,一時有萬人空巷之感。故此後在三年內連續拍出了18集,足見其商業的成功,同時更引來了無數的效仿者。
⑼ 1928年,鄭正秋根據武俠小說改編的電影是什麼
1928年,鄭正秋根據武俠小說改編的電影是《火燒紅蓮寺》。
《火燒紅蓮寺》是於1928年上映的武俠電影,由張石川執導,由蕭英等主演。
1928年的《火燒紅蓮寺》意義非凡,它帶動了中國電影史上第一次武俠神怪熱,此後武俠電影也成為在世界影壇上最富於中國特色的電影種類。
(9)武俠改編電影有哪些擴展閱讀:
《火燒紅蓮寺》誕生在1927年中國近代史上轟轟烈烈的大革命失敗以後,其時國民黨屠殺昨日的同盟者共產黨人的屠刀,令社會充滿了血腥和失敗的氣氛,失望和避世的情緒也在社會上彌漫。
這部影片的問世曾被視為滿足人們逃避現實情緒的一個典型代表。但就電影本身而言,《火燒紅蓮寺》也有著特殊的意義和影響。它在商業上的成功為中國電影在市場上的立足開辟了一種電影樣式。
《火燒紅蓮寺》上映後廣受歡迎,一時有萬人空巷之感。故此後在三年內連續拍出了18集,足見其商業的成功,同時更引來了無數的效仿者。
從1928年到1931年,中國共上映了227部武俠神怪片。同時,片中的一些特技攝影在當時也充滿了創新意識,銀幕上的劍光鬥法、隱形遁跡、空中飛行、口吐飛劍、掌心發雷等種種絕技,也使它獲得了「武俠神怪片」的惡名。
1931年,鑒於武俠神怪熱與中國傳統文化的極不相符,國民政府下屬的電影檢查委員會下令查禁包括《火燒紅蓮寺》在內的所有宣揚怪力亂神的電影,這一波武俠神怪片熱潮戛然而止。不過,一些導演遂轉至香港,並於1935年在香港拍出了第19集《火燒紅蓮寺》,武俠電影的傳統也在香港得到傳承。
⑽ 鄭正秋根據武俠小說改編的電影叫什麼名字
鄭正秋根據武俠小說改編的電影是《火燒紅蓮寺》,《火燒紅蓮寺》是於1928年上映的武俠電影,由張石川執導,鄭正秋改編,蕭英主演。
《火燒紅蓮寺》上映後廣受歡迎,一時有萬人空巷之感。故此後在三年內連續拍出了18集,足見其商業的成功,同時更引來了無數的效仿者。從1928年到1931年,中國共上映了227部武俠神怪片。
(10)武俠改編電影有哪些擴展閱讀
《火燒紅蓮寺》誕生在1927年中國近代史上轟轟烈烈的大革命失敗以後,其時國民黨屠殺昨日的同盟者共產黨人的屠刀,令社會充滿了血腥和失敗的氣氛,失望和避世的情緒也在社會上彌漫。
這部影片的問世曾被視為滿足人們逃避現實情緒的一個典型代表。但就電影本身而言,《火燒紅蓮寺》也有著特殊的意義和影響。它在商業上的成功為中國電影在市場上的立足開辟了一種電影樣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