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請問古蜀國王王建簡介
王建(847年-918年),字光圖,許州舞陽(今河南舞陽)人,五代時期前蜀開國皇帝。
王建出身無賴,唐末加入忠武軍,成為忠武八都的都將之一。因救護唐僖宗有功,成為神策軍將領。後被排擠出朝,任利州刺史,此後不斷發展勢力,逐漸壯大。
文德元年(888年),王建投奔成都,為陳敬瑄所阻,於是開始攻打西川。歷經三年苦戰,王建奪下西川,被封為西川節度使。此後,王建接連擊敗黔南節度使王建肇、東川節度使顧彥暉、武定節度使拓拔思敬,佔有兩川、三峽,取得山南西道,被封為蜀王,成為當時最大的割據勢力。
天復七年(907年),唐朝滅亡,王建因不服後梁而自立為帝,國號蜀,史稱「前蜀」。
王建在位時期,勵精圖治,注重農桑,興修水利,擴張疆土,實行「與民休息」的政策,蜀中得以大治。在位十二年,廟號高祖,謚號神武聖文孝德明惠皇帝,葬於永陵。
㈡ 五代十國前蜀高祖王建有哪些事跡
王建(847年—918年),字光圖,許州舞陽(今河南舞陽)人,五代時期前蜀開國皇帝。王建於唐末加入忠武軍,成為忠武八都的都將之一。因救護唐僖宗有功,成為神策軍將領。後被排擠出朝,任利州刺史,此後不斷發展勢力,逐漸壯大。
早年經歷王
建年輕時是個無賴之徒,以殺牛、偷驢、販賣私鹽為業,被鄉人稱為「賊王八」。 後來,王建犯罪入獄,被獄吏偷偷放走,藏匿在武當山上。武當山僧人處洪遇到王建,指點他前去投軍。王建於是到忠武軍從軍,後逐漸升為隊將。
護駕有功
中和元年(881年),黃巢起義軍攻陷長安,唐僖宗逃往巴蜀。忠武軍監軍楊復光率八千兵馬擊退黃巢,並將部隊分為八都,任命鹿晏弘、晉暉、王建、韓建、張造、李師泰、龐從等八人為都頭。中和三年(883年),楊復光病逝,鹿晏弘率八都前往巴蜀迎駕,沿途擴充兵力。鹿晏弘行至興元(今漢中)後,驅逐山南西道節度使牛叢,自稱留後。中和四年(884年),唐僖宗任命鹿晏弘為山南西道節度使,王建等人皆領刺史。不久,鹿晏弘率部東歸,而王建則與晉暉、韓建、張造、李師泰四人入蜀,面見唐僖宗,被十軍觀軍容使田令孜收為養子。唐僖宗將五人的部隊並入田令孜麾下,賜號「隨駕五都」。光啟元年(885年),唐僖宗返回長安,命王建等人統領神策軍,宿衛宮中。不久,河中節度使王重榮因與田令孜爭鹽池,聯合河東軍進犯長安,唐僖宗逃往鳳翔(今陝西鳳翔)。光啟二年(886年),唐僖宗又逃往興元。王建被任命為清道使,並負責保護玉璽。逃亡途中,山中棧道被燒毀,王建拉著僖宗的馬,冒著煙火突圍而出。在休息時,唐僖宗枕著王建的腿睡著了,睡醒後,又將自己的御衣賜給王建。
㈢ 地痞流氓出身的王建,究竟是憑借著什麼當上了皇帝的
王健,徐州五羊人。他的祖先賣芝麻。起初,王健是當地的r子手。他經常與其他人一起殺死公牛和驢子,並出售鹽作私人用途。他經常遭到鄰居的責罵。父親去世後,王健找到了一塊無人居住的土地,挖了幾英尺深,將父親埋葬。但是,在挖墓後,無論如何他都無法將父親的棺材直立。碰巧一位道教牧師路過,對王健說:「這是皇帝的墳墓。你怎麼能讓人民把它埋葬?」王健根本不相信道家的話。經過幾天的努力,他終於把父親的棺材放在適當的位置。進入土壤。王健和金輝在許昌被搶劫,並被政府逮捕。他們在墳墓里藏了一段時間。最後,不幸的是,王健被捕並入獄。由於王建龍的奇特外表,門衛認為他是一個陌生人,所以他悄悄地放開了他。於是王健跑到武當山躲在山上。有一天,王健遇到了一個旅行的和尚楚紅。楚虹和王健坦率誠實,最後說他骨子很奇特。
㈣ 五代十國為啥是那麼多電影的背景
因為五代十國是歷史上的亂世時期,一般拍電影、寫小說都喜歡用亂世做背景。
十國
唐朝滅亡之後,中國歷史再一次進入了大割據時代。在北方廣大地區,軍閥混戰的結果是先後出現了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和後周五個較強大的王朝。與此同時,南方各地又陸續並存過九個較小的割據政權,即:吳、南唐、吳越、楚、前蜀、後蜀、南漢、南平及閩等九國;北方河東地區則有北漢勢力。史稱:「五代十國」。後唐末年,石敬瑭將燕雲十六州獻給契丹,對中原北部邊防造成極大的威脅。
五代十國時期,大小統治者激烈角逐,兵燹不斷,社會經濟、文化受到頗大影響。但在周世宗時,採取了許多改革措施,發動了北伐戰爭,為北宋的統一奠定了基礎。
十國
吳 南唐 吳越 楚 北漢
南漢 前蜀 後蜀 南平(荊南) 閩
吳國(902~937)是五代時十國之一。楊行密所建。
唐昭宗景福元年(892)楊行密為唐淮南節度使,據揚州。天復二年(902)受封為吳王。建都廣陵(即揚州),稱江都府。楊行密注意招集流亡,獎勵農桑,使江淮一帶社會經濟有所恢復。
吳最強盛時,有今江蘇、安徽、江西和湖北等省的一部分。唐天佑二年(905)楊行密死,其子楊渥繼位,大權旁落。吳天祚三年(937)為南唐所滅。吳共歷4主,36年。
南唐
五代十國之一。李昪所建。都金陵(今江蘇南京),稱江寧府。盛時疆域三十五州,約為今江西全省及安徽、江蘇、福建、湖北等省的一部分。歷三主,前後約三十九年。
吳自楊隆演嗣位後,大將徐溫獨掌大權。後梁貞明四年 (918)起,徐溫養子徐知誥開始掌管楊氏政權,他進用人才,作了一些改革,收取人心,有步驟地取代楊氏。吳天祚三年(937)徐知誥廢吳帝楊溥,自稱皇帝,國號大齊,年號昪元。次年,改姓名為李昪,改國號為唐,史稱南唐(見南唐前主李昪)。
李昪即位後,繼續保境安民,不輕用兵。在相對安定的條件下,社會生產有所發展。商人以茶、絲與中原交換羊、馬,又經海上與契丹貿易。與同時割據諸國相比,南唐地大力強;由於興科舉、建學校,文化也比別國昌盛。昪元七年 (943)李昪死,子李景(初名景通)繼位,改名李燝(916~961),有保大、中興、交泰三個年號。保大三年 (945),南唐乘閩內亂,出兵滅閩,俘王延政。當時,吳越出兵與南唐爭地,戰爭的結局是:南唐得建(今福建建甌)、汀(今福建長汀)、漳(今屬福建)三州;吳越得福州(今屬福建);閩舊將留從效得泉州,南唐授留從效為清源軍節度使,承認其割據。保大九年,南唐乘楚內亂,派兵滅楚,馬希崇降。但不久,楚國故地為周行逢所據,南唐未能鞏固所佔之楚地。 「都省坊」銅鏡南唐保大十一年(953)
保大十三年至交泰元年(955~958),後周連續進攻南唐,李獻江以北、淮以南十四州,對後周稱臣,去年號,後遷都洪州,稱南昌(今屬江西)府,自此國力低落。
宋建隆二年(961)李死,子李煜(初名從嘉,937~ 978)繼位,復都金陵。李煜善文詞,工書畫,知音律,但政治上昏庸。開寶八年十一月二十七日(976年1月1日), 宋軍攻陷金陵,李煜被俘,南唐亡。
吳越國
吳越國(907年-978年)是五代十國時期的十國之一,由錢鏐所建。都城為杭州。強盛時擁有十三州疆域,約為現今浙江全省、江蘇東南部和福建東北部。吳越國共有五位君主。
吳越國的歷代君主
太祖武肅王・錢繆,(字具美 852年-932年 在位907年-932年)
世宗文穆王・錢元瓘(字明寶 887年-941年 在位932年-941年)
忠獻王・錢佐(字元佑 928年-947年 在位941年-947年)
忠遜王・錢倧(字隆道 929年?-971年 在位947年)
忠懿王・錢俶(字文徳 929年-988年 在位948年-978年)
吳越國的建立與滅亡
吳越國為五代十國時期十國之一。其創建人錢鏐為杭州人,少時無賴,曾以販鹽為盜;後應募為兵,漸由偏將而升掌一州之兵。他在翦除劉漢宏、薛朗、董昌等勢力的過程中,佔有了兩浙之地。唐昭宗天復二年(九○二年),封其為越王。九○四年,改封吳王。及朱溫建梁,始封其為吳越王。吳越地域狹小,極盛時,只轄有杭、越、湖、蘇、秀、婺、睦、衢、台、溫、處、明、福十三州;另又設有鎮海、鎮東、中吳、宣德、武勝、彰武等節鎮。由於地狹兵少,實力不足,因此吳越一直以效忠於中原王朝為主要軍略。在唐亡之前,錢鏐忠於唐朝;在朱溫篡唐建梁以後,他又效忠於後梁,由是亦從後梁得到了吳越國王、諸道兵馬都元帥的頭銜。後唐滅梁以後,錢鏐又向後唐上表稱臣,不僅得到了吳越國王、天下兵馬都元帥的頭銜,而且還得到了玉冊金印,以示恩寵。憑此,吳越便有效地防禦了周邊割據勢力對吳越國的侵擾。時錢鏐一面向中朝稱臣,一面則自為小朝廷;其府署不僅稱朝廷、僚屬稱臣,而且還自立年號,共有天寶、寶大、寶正等三個年號,直到其子錢元瓘繼位,才改用中朝年號。同時,他還自行與新羅、渤海等國往來,又給他們行制冊、加封爵,儼然中朝一皇帝。雖然如此,錢鏐勤於政事,了解民間疾苦,如築捍海塘等水利工程,就頗得民心。九三二年,錢鏐以八十一歲高齡去世,子元瓘嗣,勤政仍有其父之風。公元九四一年,元瓘死,子弘佐、弘倧先後嗣位。九四七年,吳越將胡進思廢其主倧,以其主弟錢弘俶嗣位。九七八年,錢俶(因避宋諱,去弘俶之「弘」字)上版籍於宋,吳越亡。從公元八九三年錢鏐為鎮海節度使算起,至滅亡前後存八十六年。
楚國,五代十國時期的十國之一,湖南歷史上唯一以湖南為中心建立的王朝,史稱馬楚,又稱南楚、馬楚國、馬楚政權,長沙為王都。楚國創始人馬殷,許州鄢陵(今河南鄢陵)人。楚全盛時,轄域包括潭、衡、永、道、郴、邵、岳、朗、澧、辰、漵、連、昭、宜、全、桂、梧、賀、蒙、富、嚴、柳、象、容共24州,下設武安、武平、靜江等5個節鎮,即今湖南全境和廣西大部、貴州東部和廣東北部。楚自896年馬殷任命節度使到951年楚國滅亡,共存世56年,在湖南歷史上產生重要影響。通過戰爭,消滅了湖南境內割據勢力,實現了湖南的統一。馬殷政權時期,政治上採取「上奉天子、下撫士民」、內靖亂軍、外御強藩等政策,使百姓獲得了一個相對安定的環境。經濟上,採取興修水利、獎勵農桑、發展茶業、提倡紡織、通商中原等措施,使社會經濟得到了較快的發展。
歷史
896年,唐朝朝廷任馬殷為武安軍節度使,奠定了他在湖南立足的根基。
907年,後梁封馬殷為楚王。
927年,後唐天成二年,正式冊封馬殷為楚國王,楚國正式成立。馬殷仿效朝廷體制,改潭州為長沙府,作為國都,並在長沙城內修宮殿,置百官,建立了一個名符其實的獨立王國,成為五代時期10個封建割據國家之一。
930年馬殷死,馬殷次子馬希聲繼位。
932年馬希聲死,馬殷子馬希范繼位。
947年馬希范死,馬希廣繼位。
950年馬希萼攻打長沙,馬希廣兵敗被殺。於是馬希萼自立楚王。
951年11月,南唐圖乘馬楚內亂,派大將邊鎬率軍進入楚國,佔領長沙,楚滅亡。南唐還未站穩腳跟,馬殷舊將劉言又起兵擊敗了南唐軍,繼續據有湖南。947年到951年的這段爭奪王位的戰爭,被稱為眾駒爭槽。
952年,王逵殺劉言控制湖南。
955年,部將潘叔嗣又殺了王逵;潭州軍府事周行逢又進軍朗州殺了潘叔嗣,湖南全境遂為周行逢所控制。
962年,行逢死,子周保權繼位,手下大將張文表起兵反叛。經過惡戰,周保權殺了張文表。此時趙匡胤已發動陳橋兵變即帝位,趁機揮軍南下攻佔潭州。
963年,湖南完全並入宋的版圖。
楚之重商政策
據史料記載,馬殷「土宇既廣,乃養士息民」,由於政治上採取上奉天子、下撫士民的保境息民政策,同時奉行獎勵農桑、發展茶葉、倡導紡織、重視商業貿易。馬楚利用湖南地處南方各政權中心的地理優勢,大力發展與中原和周邊的商業貿易,採取免收關稅,鼓勵進出口貿易,招徠各國商人。《十國春秋·楚武穆王世家》載:「是時王關市無征,四方商旅聞風輻。」
茶稅為當時楚國主要稅收來源,因此政府每年稅收「凡百萬計」。為促進茶葉的生產與貿易,馬楚政權採取「令民自造茶」、「聽民售茶北客」的寬松政策,讓百姓自己製造茶葉「以通商旅」。同時,馬楚政權全國各地設置商業貨棧(回圖務),組織商人收購茶葉(茶商號「八床主人」),銷往中原地區的商人,換回戰馬和絲織品。
由於馬楚政權重商政策,那時的潭州已成為南方最大的茶市,城市化水平有了較大的發展。當時手工業和礦冶業也比較發達,其時採取「命民輸稅者皆以帛代錢」後「民間機抒大盛」,長沙棉紡業也始於馬楚時期,其時楚地已種棉,故有胡三省之「木棉,今南方多有焉。於春中作畦種之,至夏秋之交結實,至秋豐其實之外皮四裂,中踴出自如綿。土人取而紡之,織之以布,細密厚暖,宜以御冬。」礦冶業方面,楚時潭州境內丹砂礦的開采風行一時,據說州的東境山崩,「湧出丹砂,委積如丘陵」,主要用於作為塗料之用,楚王馬希范丹砂塗壁,「凡用數十萬斤」。
鑄造錢幣
為了發展商業,馬殷採納大臣高郁的建議,鑄造鉛、鐵錢幣在境內流通。由於鉛鐵錢幣笨重,攜帶不便,商旅出境外貿易,大都「無所用錢」,往往在楚就地購買大量產品銷往各地,這樣楚地境內生產的產品通過「易天下百貨」,楚而變得富饒。當時楚國茶葉為與周邊的主要貿易產品。
君主列表
五代十國之楚國君主(907年-951年,沿用後唐年號)
順序 謚號 姓名 統治時間
無 文肅王 馬筠 無
無 庄穆王 馬正 無
無 景庄王 馬元豐 無
1 武穆王 馬殷 897年4月~930年11月
2 衡陽王 馬希聲 930年11月~932年7月
3 文昭王 馬希范 932年8月~947年5月
4 廢王 馬希廣 947年5月~950年12月[1]
5 恭孝王 馬希萼 950年12月~951年9月
6 無 馬希崇 951年9月~10月
備註:楚國之建立者馬殷實際自897年開始地方割據
注釋[1]:馬希廣於後漢乾佑三年(950年)十二月十二日被馬希萼所擒,合陽歷951年1月22日,兩日後,馬希萼登楚王位。
楚國滅亡後的武平節度使
姓名 在位時間
劉言 951年—953年
王逵 953年—956年
周行逢 956年—962年
周保權 962年—963年
北漢
五代時十國之一。一稱東漢。劉崇所建。都晉陽(今山西太原南),稱太原府。盛時疆域十二州(一作十州),約為今山西省中部和北部。歷四主,共二十九年。
劉崇(895~954)先世為沙陀部人。他是後漢高祖劉知遠的弟弟。後漢隱帝時,劉崇官至河東節度使、太原尹。隱帝年少,大臣專權,劉崇見後漢政權不鞏固,便在軍事和財政上作了准備。乾□三年(950)十一月,樞密使郭威於鄴都(今河北大名東北)起兵。十一月二十一日(951年1月1日),隱帝兵敗為人所殺。郭威迎立劉崇子□。廣順元年(951)正月,郭威稱帝,改國號為周,史稱後周,殺劉□。劉崇即據河東十二州稱帝,改名□,仍用後漢乾□年號(直到劉□次子承鈞嗣位三年後,始改乾□十年為天會元年,957),國號漢,史稱北漢或東漢。北漢是十國中唯一在北方之國。
北漢地瘠民貧,國力微弱。劉崇結遼為援,奉遼帝為叔皇帝。北漢曾聯合遼兵,兩度進攻後周,但先敗於晉州(今山西臨汾);乾□七年又敗於高平(今屬山西),後周世宗柴榮乘勝進圍太原達月余。後周兵退後,劉崇卒。其子承鈞(後改名劉鈞,926~968)繼立,奉遼帝為父皇帝。此後,後周、北宋頻頻向北漢進攻。北漢勢蹙,屢靠遼兵增援才得以倖存。
河東十二州之地,盛唐時有二十七萬九千一百餘戶。北漢建立後,戰事頻繁,兵役繁重,統治者強征十七歲以上男子為兵;又濫征賦稅以輸貢遼,人民被迫逃亡以避戰亂和苛斂。北漢亡時,在籍僅三萬五千二百餘戶,為盛唐時的八分之一。
太平興國四年(北漢廣運六年,979),宋太宗趙□ 率軍親征北漢。宋軍先擊潰遼援軍,而後猛攻太原,北漢主劉繼元(?~992)被迫出降,北漢亡。
南漢
五代時十國之一。曾稱大越國。劉隱、劉岩兄弟所建。都廣州番禺(今廣東廣州),稱興王府;盛時疆域有六十州,約為今廣東、廣西兩省及雲南的一部分。歷五主,共六十七年。
劉隱(874~911)原籍上蔡(今屬河南),一雲彭城(今江蘇徐州)人,遷居泉州。父劉謙,唐末為封州(今廣西梧州東南)刺史,擁有上萬人的軍隊和成百的戰艦。乾寧元年(894)劉謙卒,不久,劉隱繼任封州刺史。天□ 二年(905),唐任劉隱為清海軍(嶺南東道)節度使。後梁開平元年(907)朱溫封劉隱為大彭郡王;三年,改封南平王;四年,又進封南海王。
唐末,嶺南士人雲集,有的是為了避戰亂,有的是被流放嶺南的名臣後裔,還有因戰亂阻隔不得北返的任滿地方官。劉隱收用這三類士人為輔佐。他遣其弟劉岩 (889~942)率兵平定嶺南東西兩道諸割據勢力,控制了嶺南;西與楚爭容桂之地,攻佔了容、邕兩管(今廣西西部、南部及廣東部分地區)。乾化元年 (911)劉隱卒。劉岩繼立,先後改名為陟、龔、□。後梁貞明三年(917) 劉岩稱帝於番禺,國號大越,次年改為漢,史稱南漢。劉岩有乾亨、白龍、大有三個年號。大有十五年 (942)劉岩卒,年五十四。其子劉玢(原名洪度,920~943)嗣位,年號光天。次年,玢弟劉晟(原名洪熙,920~958)殺玢自立,有應乾、乾和兩個年號。乾和六年(948)劉晟乘楚國內亂,派兵攻楚,至九年,得楚十餘州。十六年 (958),劉晟卒,年三十九。其子劉□(原名繼興,942~ 980)嗣位,年號大寶。
劉岩在位時依靠士人治政,盡任士人為諸州刺史,還通過科舉,每年錄用進士、明經十餘人為官,避免了武職官據地稱雄之患。但劉岩及其繼任者均為荒淫殘暴之君,廣聚珠寶珍玩,大興土木。劉岩造昭陽殿時,以金為頂,以銀鋪地,還耗費大量珍珠、水晶、琥珀作裝飾。為了課斂重賦並鎮壓人民的反抗,南漢統治者濫用酷刑,民眾不堪其苦。光天元年(942)七月,劉岩死後不久,博羅(今屬廣東)人張遇賢在循州(今廣東龍川西南)揭竿而起,自稱「中天八國王」,年號永樂。起義軍多次打敗南漢官軍,並自嶺南向北挺進到南唐的虔州(今江西贛州),以白雲洞為根據地,擁眾十餘萬人。次年,因敵我力量懸殊及叛徒出賣,被南唐軍所鎮壓。
劉□即位後,宦官壟斷了大權,朝政更加腐敗。宋開寶四年(即南漢大寶十四年,971),宋兵攻佔廣州,劉 □降,南漢亡。
前蜀
五代時十國之一。王建所建。都成都(今屬四川)。盛時疆域約為今四川大部、甘肅東南部、陝西南部、湖北西部。歷二主,共三十五年。
王建原為唐忠武軍將領, 後入為禁軍, 光啟二年 (886),出為壁州(今四川通江)刺史。大順二年(891) 攻佔成都,據西川。乾寧四年(897),佔有東川梓(今四川三台)、渝(今四川重慶)諸州,遂有全蜀之地。天復二年(902)取山南西道(今陝西漢中)。三年,唐封王建為蜀王。後梁開平元年(蜀仍稱天復七年,907)王建稱帝,國號蜀,史稱前蜀。前蜀永平五年(915),王建又取秦(今甘肅秦安北)、鳳(今陝西鳳縣東)、成(今甘肅成縣)、階(今甘肅康縣)四州,擴境至大散關。天漢元年(917),王建改國號為漢。次年,復號為蜀(見前蜀高祖王建)。
唐末大亂,不少世族、文人投奔蜀土,王建多加錄用,有的被任為宰相,但實權常由宦官和王建養子掌握,統治集團內部矛盾尖銳,有時互相廝殺。永平三年,太子元膺便在一場斗爭中被殺。光天元年 (918),王建死,子王衍(899~926)繼位。
前蜀建立後,很少有大規模戰爭,社會生產基本上能正常進行,但王建統治時賦稅已很繁重。王衍奢侈荒淫,營建宮殿,巡遊諸郡,耗費大量財力,加重了人民的負擔。太後、太妃賣官鬻爵,臣僚也賄賂成風,政治十分腐朽。同光三年 (925),後唐庄宗李存□發兵攻蜀,王衍降,前蜀亡。後來,王衍被送赴洛陽,中途被殺。
後蜀
五代時十國之一。孟知祥所建。都成都(今屬四川)。盛時疆域約為今四川大部、甘肅東南部、陝西南部、湖北西部。歷二主,共四十年。
同光三年(925)後唐滅前蜀,以孟知祥(874~934)為西川節度使。次年正月,孟知祥入成都,整頓吏治,減少苛稅,境內漸安。長興三年(932),知祥殺東川節度使董璋,得東川地。四年,封為蜀王。後唐閔帝應順元年 (934)知祥稱帝,年號明德,國號蜀,史稱後蜀。同年,孟知祥死,子孟昶(919~965)繼位,仍用明德年號,明德五年(938)改元廣政。
契丹滅後晉時,秦(今甘肅秦安北)、成(今甘肅成縣)、階(今甘肅武都東)三州附後蜀。後蜀又攻取鳳州(今陝西鳳縣東),疆士遂與前蜀相同。廣政十八年(後周顯德二年,955),秦、階、成、鳳四州又為後周攻佔。北宋乾德三年(965)發兵攻蜀,孟昶降,後蜀亡。同年,孟昶卒。
蜀地富庶,在孟知祥、孟昶統治時期,境內很少發生戰爭,社會經濟有所發展。後蜀與南唐同為五代時期經濟文化較發達的區域。後蜀宰相毋昭裔與趙崇祚輯唐、五代詞五百首為《花間集》,對後世影響很大。毋昭裔還曾出私財百萬營學館,並奏請雕版刻印「九經」,蜀主從之,「由是蜀中文學復盛」。當時節度使往往兼領禁軍,住在成都。孟昶嗣立後,命文臣出任這些地區的知節度事,這一措施,開宋代削弱藩鎮的先例。
荊南國
荊南又稱南平、北楚,五代時十國之一。高季興所建。
後梁開平元年公元907年高季興任荊南節度使。當時荊南所轄的10州為鄰道侵奪,只有江陵一城。高季興到任後,招集流亡,民漸復業,又收用一些文武官作輔佐,暗中准備割據。後唐同光二年公元924年受後唐封為南平王,史稱荊南或南平。後唐滅前蜀以後,高季興得到了歸、峽二州。他本欲奪取夔、忠、萬等州,終不敵後唐而作罷。
荊南雖地狹兵弱,但卻是南北的交通要沖。其時南漢、閩、楚皆向後梁稱臣,而每年貢奉均假道於荊南;因此高季興便邀留使者,劫其財物。至南漢、閩、楚各稱帝後,高氏對南北稱帝諸國,一概上表稱臣,以獲取賞賜和維持商貿往來,由是被諸國視為「高賴子」。公元929年,高季興死,後唐明宗追封他為楚王,故南平又稱北楚。據有今湖北江陵、公安一帶,建都荊州(今湖北江陵)。其子高從誨繼立,後經高保融、高保勖,直到第五主高繼沖,於宋太祖建隆四年公元963年納地歸降。
由高季興公元907年擔任節度使至荊南公元963年亡國,前後歷五十七年。
閩國
閩國是五代時十國之一。王審知所建。
唐昭宗景福二年(893年)王潮、王審知兄弟攻佔福州,並逐漸據有福建全地。王潮被唐政府授職為福建觀察使,不久升為威武軍節度使。乾寧四年十二月(陽歷為898年1月)王潮死,其弟審知受封為琅琊王。後梁太祖開平三年(909年),王審知受後梁封為閩王。王審知稱臣中原,交好鄰國,提倡節儉,減輕賦役,以保境息民為立國方針,他還建立學校,獎勵通商。在他在位期間,閩地的經濟、文化都得以迅速發展。後唐長興四年(933年)審知子王延鈞稱帝,建都長樂(今福建福州),國號閩,年號龍啟。延鈞弟王延政於943年在建州(福建建甌)稱帝,國號殷,年號天德。天德三年(945年)王延政復國號為閩。不久,閩即為南唐所滅。閩共歷6主37年。
㈤ 前蜀開國皇帝王建,他有著怎樣的一生
前蜀開國皇帝王建,他有著怎樣的一生?前蜀高祖國王小時候是村裡的無賴,竟敢做偷雞摸狗的事。後來被官府抓住,關進了監獄。監獄看守認為他相貌奇巧,以後一定能成大事,所以偷偷放了他。王健逃到武當山,鞏固了山上的道人。道教認為他可以去參軍,給他加分,有飛的一天,所以聽了他的話,到了王建忠武郡投誠。
分析前蜀國皇帝王建從無賴到帝王的逆襲之路。
公元918年6月,前蜀高祖王建病逝,死後葬於靈陵。
王健是五代十多歲時四川一代的分離主義勢力,前蜀高潮,公元967年去世,葬於靈陵。
㈥ 前蜀皇帝王建是明君嗎
您好
王建(公元847年—918年),字光圖,小字行哥,許州舞陽(今河南舞陽)人,是前蜀的開國皇帝。王建於唐末加入忠武軍,成為忠武八都的都將之一。因救護唐僖宗有功,成為神策軍將領。後被排擠出朝,任利州刺史,此後不斷發展勢力,逐漸壯大。
文德元年(888年),王建投奔成都,為陳敬瑄所阻,於是開始攻打西川。歷經三年苦戰,王建奪下西川,被封為西川節度使。此後,王建接連降服或擊敗武泰節度使王建肇、東川節度使顧彥暉、武定節度使拓跋思敬,佔有兩川、三峽,取得山南西道,天復三年(903年)被唐昭宗封為蜀王,成為當時最大的割據勢力。天復七年(907年),唐朝滅亡,王建因不服後梁而自立為帝,國號大蜀,史稱「前蜀」。
王建在位時期,勵精圖治,注重農桑,興修水利,擴張疆土,實行「與民休息」的政策,蜀中得以大治。在位十二年,廟號高祖,謚號神武聖文孝德明惠皇帝,葬於永陵。
㈦ 歷史上哪個人認了500個干兒子,卻死在「坑爹」的事情上
認干兒子這件事兒有利有弊,小編說的是古代的三個知名人物,他們都有認干兒子的癮,前兩個干兒子都過百,可是最後一個竟一口氣,認了500多個干兒子,最後卻死在了「坑爹」這件事兒上。
認干親是雙向選擇,故此,不管是收干兒子,還是認乾爹,都要擦亮眼睛,不要掉進「坑爹」或者是「坑兒子」的陷阱。
人生是美好的,但人生又是不完美的,只有努力將自己不完美的人生經營好,才是真正的大贏家。其他的都是扯淡。
㈧ 五代十國前蜀高祖王建有哪些事跡
唐後五代十國,王建是五代十國前蜀的開過皇帝。在唐朝末年,王建便加入了忠武軍,成為了忠武八都的都將。要說王建的事跡,還要從他早年時候說起。
傳說王建的祖祖輩輩都是做餅的師傅,王建的長相也是隆眉廣額,龍睛虎視,機略拳勇。年輕時的王建並不像大家想像的那樣,他是個青年混子,偷雞、傻驢、販賣私鹽。甚至還被鄉人起了一個「賊王八」的外號。
天復七年,朱溫篡位建立後梁,但是他不被王建承認。與此同時,兩川之地不斷有祥瑞出現。 同年九月,王建召集將佐,商議稱帝之事。隨後王建於九月二十五日即皇帝位,國號大蜀,並大封百官、諸子。
光天元年六月初一日,王建病故,終年七十二歲,廟號高祖
㈨ 尋找港片。半夜 一男 在樓頂彈吉他 ……男和女 早上起來 練聲 ……參加唱歌比賽 ……飛上舞台 「
屋頂!
㈩ 地痞流氓出身的王建,他究竟是如何成為前蜀開國皇帝的
地痞流氓出身的王建,他究竟是如何成為前蜀開國皇帝的?「古代英雄有很多苦難」,但面對歷代君王更是如此。 皇位總是象徵著最高的權利和榮耀,但所有能登上這個王座的國王都有他們不同的才能。 那就是今天,小編分享給大家的這個皇帝,他只是一個流氓,但是因為父親偶然遇到了龍穴,30年後成為了開國皇帝,那麼隨著小編,無賴地皮發生了什麼變化,成為了開國皇帝呢?
而且這次最徹底地改變了王建的人生,所以他在軍隊里很有威望,然後率領他的士兵攻擊巴蜀之地,被蜀王封殺。 之後,對皇帝的統治不滿,在成都召見皇帝,國號為大蜀,人們尊稱他為「英武睿聖皇帝」。
王建本來就是個流氓,他有自己獨特的治國之道,聘用賢才,減輕賦稅,是蜀國前所未有的強大,可以說是明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