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有一部電影是跟基督有關的誰知道叫什麼名字
有點像 重返中世紀 不確定
B. 電影《達芬奇密碼》中,快結束時,羅伯特.蘭登在廣場上找到了主耶蘇的老婆的棺材,,那廣場叫什麼
樓主,那不是什麼廣場。那是法國盧浮宮的入口處。另外,那也不是耶穌妻子的墓地,是聖母瑪利亞(耶穌的母親)的墓地。還有,可能你的看版本翻譯有差異。那些人不是異教徒,他們也是信仰天主教的,但他們的教義和梵蒂岡有分歧。天主教的主流教義是:神只有一個,就是上帝。而耶穌是上帝在人間的使者。除此之外,其他任何事物都是沒有神性的。但那些人認為:神是無所不在的,你認為什麼是神,什麼就是神,哪怕是一陣風、一棵樹。這種觀點在羅馬教廷看來是大逆不道的,所以千方百計封殺,甚至追殺他們。
C. 關於基督的電影
《基督最後的誘惑》(這個小說特別好看,我是看了書才看的電影)、《第九道門》(約翰尼。德普演的,波蘭斯基導演)
D. 推薦幾部宗教題材的電影給我吧
七宗罪,寂靜嶺,異教徒,這三個是與宗教有關的。寂靜嶺比較血腥,異教徒主要側重於懸疑,氣氛比較緊張,尼古拉斯凱奇主演的,很不錯。
這部分特別推薦異教徒。
沉默的羔羊,非常嫌疑犯,致命ID,十二宮,是講犯罪心理方面的。沉默的羔羊是奧斯卡電影,比較出名。致命ID是講人格分裂犯罪的,十二宮比較新,06年出的,根據真實的犯罪事件改編。
這部分特別推薦沉默的羔羊,包括它的姐妹篇,紅龍,漢尼拔。如果看過的話,特別推薦致命ID.
心理游戲,蝴蝶效應,八面埋伏,是心理方面的。心理游戲特別推薦,情節很精彩。
搏擊俱樂部,布拉德皮特主演的,講的也是人格分裂,很經典,特別推薦。還有一個叫捉迷藏,也挺好。
八毫米,尼古拉斯凱奇主演的,是破案的,也比較懸疑。
第六感,結尾比較出人意料。
記憶碎片,情節很精彩,很出人意料。特別推薦。
小島驚魂,驚悚片,結局也很意外。
靈異拼圖,懸疑片,也不錯。
E. 有沒有關於基督教的電影,介紹下
十字軍騎士》講宗教改革 《摩西十誡》 《奇異恩典》 《馬丁路德》,講宗教改革 這些都是可查的電影,完全的基督電影,但未必找得到,都很老了,還有一些是跟基督教有關的,比如: 《消防員》講基督教的婚姻問題 《換子疑雲》這個好看 《偉大辯手》也很好看 《義海雄風》 《兄弟相愛》 《七宗罪》這個應該聽說過吧 《肖申克的救贖》這個應該很熟 另外一些就是介紹基督教,甚至是護教的電影,一般是沒辦法找到的,只能買碟,或者要到教會和一些傳道的地方,比如: 《一路上有你》《神州》這些是屬靈成長電影
F. 誰是基督的妻子
自一部名叫《達芬奇密碼》的電影上映以來,各「基要主義」的基督教社團就炸開了鍋。他們的信仰似乎被這部「邪惡」的電影(包括小說)給「劫持」了,就象劇中提到的那位著名「妓女」抹大拉的瑪利亞「劫持」了救世主的生平事跡的「正確」版本一樣。他們紛紛行動起來,極力的抵抗著來自那個「妓女」的「訛詐」。他們或開始忙著寫文章替救世主作「親子鑒定」,或紛紛通過「開批鬥會」、發簡訊的形式極力地為救世主洗刷「不白之冤」。忙得不亦樂乎。 忙活了好一陣,不能說一點「功績」都沒有。我想,他們最大的功績就是,進一步把他們的救世主變成了一個凡夫俗子。這聽起來似乎很荒唐,但道理其實很簡單:對於凡夫俗子而言,才存在一個是否結婚、而結婚又是否合適的問題;對於凡夫俗子而言,其「履歷」是否「填寫」正確從而被公認,才是一個要緊的問題,因為這個人的「履歷」為很多人的社會身份的合法性,提供著依據。對於基要主義的基督徒而言,既然信仰是以一個外在的言說權威的確定性為基準的,那麼,這個言說權威的任何不確定性都會對他們的信仰產生顛覆性的影響。這是他們無論出於何種動機都絕對不願意看到的。以至於上帝究竟給人類一個什麼樣的基督已不重要了。更重要的是他們必須維護業已形成的關於基督的權威性解釋。所以,當自出土於埃及的那格·哈馬地文書令人尷尬地提供出關於「耶穌最喜愛的門徒」的另一種說法時,而這個說法又和耶穌妻子的傳說攪和在一起被寫成小說時,對於基要主義的基督徒來說,那個「抹大拉的瑪利亞」簡直就成了一個可詛咒的名字。 那麼,這個「妓女」瑪利亞真的如《達芬奇密碼》一書所說的是耶穌的妻子嗎? 其實,這是一個虛假的問題。因為這個問題的提出就已全然把耶穌置於了僅僅是一個人的境地。而真正的問題是,作為基督的耶穌有「妻子」嗎?而誰又是基督耶穌的「妻子」? 在搞清楚這個問題前,首先應澄清一個更重要的問題,即:什麼是基督。 很多基督徒認為,基督就是拿撒勒人耶穌,而他是神。但,這是個似是而非的說法。當耶穌說「我是真理、道路、生命」;「在亞伯拉罕之先,我就有了」時,「我」顯然不是指一個人。(更不存在結不結婚的問題。)而是指臨在於耶穌並吞沒了耶穌的基督。而這個基督就是上帝啟示給世人的「道成肉身」的信息。 那麼,基督有沒有「妻子」這個問題就應當更加准確地以另一個方式被提出:「道成肉身」的信息有沒有一個相應的載體?或者說,「道」如何成了誰的「肉身」? 如果,「道就是神」,而所謂「肉身」隱喻著被造物的話,那麼,道是怎麼達到肉身的呢?永恆的道和偶在的肉身簡直就是兩條永不相交的平行線,又象是居於不同維度的兩個全然相異的東西。就性質而言它們簡直勢同水火。如果它們有相遇的可能性的話,在它們之間,必有一不可或缺的中間環節,這個中間環節必滿足一個條件,即,它既非造物主,又非一般被造物。那麼,這個東西是什麼呢? 偉大的中世紀基督教神學家愛留根納把上帝和被造物在時空中的展開分成四個層面: 1 創造而非被造 (造物主) 2 被造而創造 (原型。對人而言,就是每個人身上的亞當) 3 被造而非創造 (包括人類在內的被造物) 4 非被造而非創造 (回歸於自己的造物主) 在這四個層面上,上帝展開了他的行動。在這個行動中,我們看到了兩個相互對應的結構;上帝和原型、原型和所衍生的被造物。通過這兩相對應的結構,上帝藉由創造、衍生的過程走了一個大圈,完成了其自身存在的意義。愛留根納的關於上帝行動的表述和《周易》通過先天八卦(對待)和後天八卦(流行)所揭示的存在的奧秘何其神似!創造只能通過一個關系而得以展開,這就是「對待」。創造又是個創造者自我從否定到自我回歸的過程,這就是「流行」。在《周易》中,「資始」而「統天」的「乾元」和「資生」而「順天」的「坤元」的關系不正是愛留根納所說的造物主和原型的關系嗎?《周易》中所說的「帝出乎震,齊乎巽……成乎艮」的過程,不正是愛留根納所說的上帝通過創造行動而自我回歸的過程嗎? 這兩相對應的結構如果用「夫妻」來比喻的話,那麼,原型就是上帝的「妻子」。就是居於造物主與被造物之間的中介。在不同民族的神話系統中,這個「妻子」以不同的角色被表達著。 在中國文化中,它被叫做「坤元」、「女媧」、「王母」。 在希臘神話中,它被叫做「地母該亞」。 在印度神話中,它被叫做「杜爾迦女神」。 在埃及神話中,它被叫做「伊西斯女神」。 在猶太神話中,它被叫做耶和華的妻子「安瑟拉」。 在諾斯替神話中,它被認為是終極元一所「移涌」出的女神「索菲亞」。 在基督教象徵體系中,這個角色分配給了一個著名的形象———抱著聖嬰的聖母。 而在理性主義所主導的現代化語境中,我們把它叫做「生態環境」。(當然,這個詞通常被形而下地使用著。但對某些人而言,卻有著形而上的意義。) 盡管,不同的神話傳說都極力地通過一個女神形象來隱喻那個居於造物主與被造物之間的中介,但原型卻不是一個形象所能涵蓋得了的。因為它不是一個具體的事物,而是出於上帝的抽象的結構性設計。對於基督教而言,這個設計就是「道成了肉身」的信息。在神學的層面,基督教用「道成肉身」的敘事代替了異教的女神形象,從而更加切近了抽象的原型的本質。在宗教象徵的層面,聖母與聖嬰的形象又豐富了隱喻所試圖揭示的存在。那麼,剛才所提的問題也就浮出了水面:什麼是基督?基督就是原型,基督就是那個抽象的「道成肉身」的信息本身。而基督的「妻子」,也就是這個信息在可見的現象世界的自我實現。 換句話說,基督的「妻子」就是現實層面上的耶穌的事跡,及其產生的果效;基督的「妻子」,也是任何一件發生在著地上的以任何形式彰顯著「道成肉身」的信息的事跡,無論它是發生在佛教徒的身上還是孔教徒的身上。總之,對於被造物而言,誰承載著那個信息,誰就是基督的「妻子」。 而承載那個信息的過程,對於中世紀的騎士而言,就是尋找聖杯;對於孔孟之徒而言,成仁取義;對佛教徒而言,就是發菩提心;對於基督徒而言,就是活出基督;而對於現代消費群體而言,就是保護生態環境。(不僅是指自然環境,更是之人文的生態環境。)從不同時代的不同人群中,我們看到了對同一個來自上帝的信息的不同回應。 正如大家看到的那樣,在歐美基督教文明的現代版中,一個古老的早已被以異端的名義壓制了的聲音又回響了起來,它在現代大眾消費文化的大背景中找到了它嶄新的表達途徑。也就是被各種媒體形式所重新包裝了一下的古代象徵,如巫師、吸血鬼、甚至以耶穌妻子身份出現的「瑪利亞」等等。那麼,這些曾被基督教以殘酷無情的手段加以消滅卻在當代大眾消費文化中又「陳渣泛起」的東西到底是什麼呢? 20 世紀偉大的心理學家兼思想家容格認為:這些就是人類在若干萬年的進化歷程中所積淀下來的至今仍以其巨大的力量決定著我們的生活的方方面面的集體無意識原型,它們以超時空的方式存在並影響著人類歷史的進程。而宗教的作用就是把它們納入一個象徵的體系中,從而使其中所蘊涵著的巨大的能量以一種可控的方式被轉化為建設性力量。這一過程很象是水利工程起作用的過程。在世俗化實用主義站主導地位現代語境中,宗教的「水利工程」 漸漸不可逆轉地讓位給了政治意識形態的的「水利工程」。其直接後果就是一些集體無意識原型失去了它們傳統的表達形式而只能一破壞性的方式介入現代人的生活。而這正是種種現代病的最本質的原因! 因此,為古老的集體無意識原型尋找後現代語境中更具建設性的表達形式就成了擺在現代人跟前的一個重大課題,因為它關繫到現代人的靈魂問題。畢竟,古代宗教的「水利工程」已經不太適用了,是修補它還是重建它對現代人而言真是個兩難的選擇。持修補意見的人力圖通過維護傳統的宗教教義權威的方式來確立現代人的道德底線,其表現形式就是「基要主義」。而持重建意見的人則認為只有徹底打破傳統的教義權威,才能為後現代語境中的信仰找到一個絕對的無條件的終極基礎。在他們看來,那個「討厭」的抹大拉的瑪利亞簡直就是這一無條件基礎的試金石。因為只有耶穌的「結婚」與否對信仰而言不再是個問題時,信仰才為自己找到了一個無條件的基礎,也就是說,信仰不再是個是否皈依基督教的問題,而是個如何讓無條件的個體靈魂遭遇無條件的上帝成為可能的問題。只有當這個無條件的信仰基礎得以確立,現代人才能開始他們在後現代語境中重建新的信仰體系的工作。在他們看來,上帝的創造行為既然是個階段性過程而在時間(卡洛斯)中展開,那麼,作為被造物的人類的回應也將是在不同階段中的時間性回應。 因為畢竟,上帝是通過基督而行動的上帝,那麼,作為「妻子」的被造物,也將是在歷史中行動地回應著的存在者。在時間中,人們以各自不同的方式回應著上帝的作為。當未獲表達的無意識原型徘徊在意識的視野之外的時候,碰巧,人們找到了「抹大拉的瑪利亞」
G. 基督貫穿其中的電影
《上帝之子》
影片講述神之子耶穌的生平故事,從他的誕生,傳道,受難, 到最終的復活,生動地刻畫出一個豐滿的人物形象。
參考資料:
http://ke..com/link?url=QAzkQMdQ4QIkS-XXx-cnJLi9LjshkqZr__Pjp2DcOsqoOrwbJ_
H. 電影《午夜巴黎》都講了什麼啊看不懂啊
基督教說耶穌是神的兒子,但是耶穌實際上是俗人一個,有老婆《最後的晚餐》里那個女的,而且還有孩子。教會為了維持自己的學說,千方百計的想消滅耶穌的後代,但是有人為了事實與正義,千方百計的保護耶穌的後代。故事就是這樣展開的。你要了解相關的宗教 歷史 藝術 ,很好看的片子。我剛看過。
I. 電影有基督教內容講述一對夫妻關系緊張到和好如初的故事
影片簡介:
假如你的婚姻出現了問題——推薦一部基督教愛情電影
《挑戰愛情》
在熊熊大火中奮不顧身的消防隊長凱勒,在工作中的座右銘是:「永遠不要把同伴拋在後面」。但是他與妻子的婚姻處於水深火熱中,自我為中心、性格的沖突、愛好的異樣、導致無休止的爭吵、沉默、疏遠、誘惑…終於,他們決定離婚。凱勒的父親知道這個消息後,給了他一份手寫的40天計劃,叫「挑戰愛情」(Love Dare)。在父親的勸說下,他抱著敷衍了事的態度去嘗試,在屢遭妻子的拒絕後決定放棄,但父親仍然鼓勵他,向他解釋:婚姻是上帝賜予我們的禮物,問題的症結是什麼,什麼是愛情…… 故事情節起伏跌宕、峰迴路轉、引人入勝!影片除了告訴我們婚姻值得付出一切去擁有,也告訴如何才能贏得婚姻……..
由於美國高達50%的離婚率,《消防員》一片被眾多的婚姻雜志和電視節目大力推介給觀眾,有人說推薦給已婚人士,有男女朋友的亦可,當然了也有人說此片是部嚴重的說教悶片(由於宣揚基督教「上帝搞定一切」的緣故吧)。個人感覺影片不足之處是男主角caleb竭盡全力的挽回他們的婚姻。而catherine幾孚甚麼也沒做,甚至還偏執地拒絕丈夫的善意,讓人很難理解。部分情節、台詞略顯生硬,但仍不失為一部好電影。如果你有空閑時間,不妨看看這部影片,相信你應該會從中獲益良多。
04年的一出影片《Eternal Sunshine of the Spotless Mind》
中文譯名:無痛失戀、美麗心靈的永恆陽光,etc.
最深感觸無疑是我「過氣偶像」Kirsten Dunst在片中朗誦Alexander Pope的那段詩句:
「How happy is the blameless vestal's lot! The world forgetting, by the world forgot. Eternal sunshine of the spotless mind! Each pray'r accepted, and each wish resign'd; 」——Alexander Pope
純潔的維斯塔處女是多麼快樂!
遺忘了世人,也被世人遺忘,
美麗的心靈閃爍永恆陽光!
每次祈禱都被接受,每個願望都可以放棄。(中文譯文為轉載)
愛情,或者如我某朋友所說,一切都因這段詩句而起
另外,請允許我引用阮老師的一段評述:
「電影《美麗心靈的永恆陽光》則描述了一種感情的困境,喬伊愛克萊,捨不得把她從自己的記憶里抹去,但是現實中總是有沖突發生,根本不存在理想的愛,兩人相處得越久,愛就越不像是一種快樂,更像是一種折磨。」
……愛情也許就是這樣結束的。
J. 基督最後的誘惑的影片評價
斜陽 / 世俗神話——評《基督最後的誘惑》(2000年09月04日)
這部曾經在全世界引起軒然大波的影片我終於在十二年後的今天才看到,記得當年中央電視台把這部影片的轟動效應當作新聞在新聞聯播里播出。任何想重新詮釋基督文化歷史都是危險而困難的,拍這種題材不僅僅是需要冒著極大的勇氣和決心,還要有深厚的功底和駕御能力,與動輒上億美圓的影片,這部只花了600萬美元的電影在斯科西斯的手中點化的集聚史詩風采,並秉承了斯科西斯一貫的剛勁風格。電影改編自希臘作家尼科斯·卡贊察斯暢銷小說,運用作家的話所述,這是一部表現「肉體與精神、靈魂與實在沖突」的影片。「那感覺開始時,十分溫柔,十分可愛,然而痛苦開始」,木匠出生的耶穌冥冥之中感到上帝要選擇他作為世界的救世主,他為羅馬教廷定做十字架用來處死反叛的猶太人,他希望用深重的罪孽來求得上帝放棄對他的選擇。看著同胞們被定在十字架,手流著血,腳流著血,那種恐懼刺激著他。「有如利爪在我皮膚下向上撕裂,在它們抵達我雙眼時疼痛加深」。這種想逃又逃不掉的痛苦無時不刻的折磨著他,沒有犧牲就沒有救贖,他以預感到最後的結果。他通感到了上帝的聲音,從耶穌開始做十字架起就暗示著他的歸宿,沉重的十字架伴隨著他直到死亡,「你的罪要如何清償?用我的生命」。如果讓一個人背負歷史,那的確是生命中難以承受之重,哪怕你是救世主,於是他發出這樣的聲音「你想知到我的上帝是誰?恐懼」,恐懼成了他一生的夢魘,纏繞著耶穌,也造就了他怯懦,猶豫,多慮的性格。盡管以後他去沙漠去聆聽上帝的旨意,經過40個晝夜的酷暑與孤獨的煎熬,抵禦了毒蛇(女人和家庭)、雄獅(權利)、魔鬼(邪惡)的引誘,體現出堅強的意志;然而去搗毀神殿的時候耶穌又猶豫起來,在不可避免的戰爭面前,他是那樣的顯得軟弱無力,兩手冒血昏倒在地,護殿的士兵趁機殺戮追隨者,血洗聖殿。猶大是基督教中最臭名昭著的叛徒形象,那幅「最後的晚餐」更是把猶大的叛徒形象擴大到全世界。他本來是去刺殺耶穌,當他見到耶穌之後,接受他的博愛仁義主張,並追隨他的理想忠實著執行耶穌的信條,與他人論道,幫助耶穌堅持自己的信念,不惜背上叛徒的名義執行耶穌的命令去向羅馬告發,默默的去背負這個「內奸」的恥辱,真可謂是忍辱負重,當耶穌遁入桃花園時他依然戰斗在第一線,在這部影片里他成為一名最堅定最果敢的鬥士——一個真正的勇士。上帝還在嗎?耳邊飄來齊豫的歌《有沒有這種說法》。昨天,我企圖和上帝打交道請他修改我的命運上帝保持一貫的沉默……蘇格拉底曾經說過:對天堂最好的評判就是不加評判。片中多次用藍天來隱喻上帝,耶穌去救活以死去的施洗約翰的段落拍得尤其精彩,鏡頭由洞里對著洞外,耶穌站在橢圓形的洞口,背後是藍天,彷彿上帝在賜予力量,施洗約翰的手突然伸出,彷彿死神之手伸出,耶穌顫顫津津地伸出手去握住他,懼怕寫在他的臉上,生與死在這里交戰,耶穌終於將施洗約翰拉了出來,心有餘悸的心中默念著「感謝上帝」。最後的時刻來臨了,耶穌被定在十字架上,鮮血染紅全身,染紅十字架,撒旦化成天使來到他的身邊,假傳上帝的旨意,說上帝已寬恕啦他。這段是片中最具顛覆性的一幕,魔鬼撒旦化做天使,聖人耶穌走下神壇,墮落於紅塵之中,結婚生子兒女滿堂,救世主成了凡夫俗子,妓女抹大拉變成貞婦,而被視為叛徒的猶大一直追隨堅定的信念,成為最忠實的信徒。在基督最後要完成千秋偉業的時候,最終沒有抵擋住外界的誘惑,他過著世外桃源的生活,桃園之外人民依舊過著亂世生活。在《末代皇帝》中貝托盧奇表現了一個帝王返回到普通人,人只有在失去一切之後才能獲得精神上的自由;《意志的勝利》這部納粹資助的巨型宣傳片則是通過紐倫堡為納粹分子打氣的集會把希特勒描繪成一尊神。基督教是西方文明的支柱精神,斯科西斯和卡贊察斯則代表西方戰後新一代人對基督教的重新審視和思考。他並非是想藐視上帝或是諸神,他只是以自己的眼光來看待神話中的「英雄」,你是一尊神,但你首先是一個人,人類所具有的成功或是弱點或是痛苦在神身上一樣有所體驗,當神的光環被褪色,於是展示在我們面前的就是一個充滿肉慾和內心矛盾的凡夫俗子——耶穌。什麼是事實?其實它不在莎士比亞劇作或是《紅樓夢》里,也不在《聖經》或是《資本論》還是哲學著作里。對我們大多人來說,事實就是黑暗的街道、擁擠的人群,就是匆忙、陳腐和荒涼。斯科西斯為我們從遠古去尋找他心目中的英雄夢,這實際上是他生活感受生活體驗中的英雄,耶穌穿著古老的酒瓶裝著新糧制的酒,這就是西斯科斯帶給我們的屬於現代社會的「英雄」。耶穌與《出租汽車司機》中的特拉維斯、《憤怒的公牛》中的拉莫塔、《好傢伙》中的亨利.西爾構成了一個系列的斯科西斯式的「英雄」形象。讓我們回到故事中,耶路撒冷烈火熊熊,當猶大指責耶穌背信棄義,被魔鬼撒旦欺騙了眼睛,耶穌蘇醒過來,「我現在終於明白了,我一生被聲音腳步、影子追蹤,你知道那影子是什麼,十字架」,於是他又重新回到十字架上,這一次他面帶微笑的仰望蒼天,仰望上帝,這次他「捨生取義」,死亡對他來說只是來世的一個部分,他知道三天之後他將復活成為上天的神,他的事跡將為世間的民眾所頌揚,他將成為傳奇人物為世人所頂禮膜拜,他將成為世俗神話終成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