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科幻電影有哪些類別
科幻片是電影類型的一種,其特色的情節包含了科學奇想。喬治里葉的《月球之旅》是電影史上最早的一部科幻片。
首先,我們也許可以把「科幻片」(science fiction film)定義為包含著某種因素的電影:這些因素是基於科學(包括現有的科學和假設的科學)而假想出來的;在今天的世界中,它們是不可能發生的,或還沒有發生的。科幻片與魔幻片、靈異片的不同之處在於,其被幻想出來的因素必定有一個科學理性的支持,哪怕這個科學依據看起來很瘋狂。比如《時光倒流七十年》(Somewhere in Time,1980)可以被稱作一部科幻片,因為片中的主人公回到過去是藉由一種在影片中被科學證實了的催眠術。而《土撥鼠日》(Groundhog Day,1993)就不是科幻片,因為影片並沒有把男主角突然被迫反復過著同一天的理由告知觀眾;如果影片向我們解釋:那是因為他的時間機器出了故障,那麼這就能成為一部科幻片。
科幻片是好萊塢類型片的一種。和其它類型片一樣,它是隨著電影工業化生產而出現的,其人物形象、敘事結構和價值觀都有一定的模式。和其它類型片一樣,它是被批量化、重復化生產的同類產品,滿足了人們在閑暇時對一部「很容易看懂」的娛樂電影的需求。同樣也和其它類型片一樣,它大量生產的都是平庸之作,但在此基礎上,也產生了一些在美學、思想和歷史上有價值的經典作品。
好萊塢科幻片的亞類型】
好萊塢科幻片的題材豐富多彩,形式趣味各有不同。按照科幻片和其它類型片的交叉情況,我們可以大致將科幻類型片分成以下幾個亞類型;
科幻冒險片:它講述探險、旅行的冒險故事,主人公在其中歷盡磨難,而觀眾則閱盡奇觀。如《地心游記》(Journey to the Center of the Earth,1959),《2001太空漫遊》(2001:A Space Odyssey,1968)和《侏羅紀公園》(Jurassic Park,1993)等。
科幻動作片:它往往喜愛表現一個英雄如何地身手不凡。比如《終結者》系列(The terminator),十分成功的《黑衣人》(Men in Black,1997)及其不太成功續集其實更像是警匪片,而根據英雄漫畫改編的《超人》(Superman)、《蝙蝠俠》(Batman)和《蜘蛛人》系列(Spider-Man)等也可以劃入這一個亞類。
科幻史詩片:它常常創造「由於科學技術的異化而導致的獨裁的混亂的非理想社會」,未來成了一個「背景」 ,而真正演出的是氣勢宏大的星際戰爭和縱橫捭闔的宇宙政治。如《星球大戰》系列(Star Wars)及其前傳系列,還有《星際迷航》系列(Star Trek)。《黑客帝國》系列(The Matrix)則講述了一個救世主通過自我犧牲而使機器和人重歸於好的地下斗爭的故事。
科幻災難片:假想的外星人入侵、怪獸襲擊、自然災害或病毒傳播給人類帶來了滅頂之災。如《獨立日》(Independence Day,1996),《彗星撞地球》(Deep Impact,1998)和《後天》(The Day after Tomorrow,2004)等。
科幻驚悚片:神秘的危險物體危害到了一個小團體的安全,成員一個接一個受害。和主人公一樣,觀眾體驗著恐怖的陰影和死亡的威脅。如《異形》系列(Alien),《怪形》(The Thing,1982)和《科學怪魚》(Frankenfish,2004)等。
科幻社會片:它包括了愛情故事、家庭問題、成長情節等等。在《時光倒流七十年》(Somewhere in Time,1980)中,主人公依靠具有科學依據的催眠使自己回到了七十年前,並展開了一段愛情。《隔世情緣》(Kate & Leopold,2001)也利用了時間交錯來成就愛情。而《回到未來》系列(Back to the Future),《E.T.》(E.T. The Extra-Terrestrial.1982)和《A.I.》(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等其實提供給我們的是關於親情、友誼和成長的故事。
科幻喜劇片:它攻擊的焦點和嘲諷的程度各有不同 。如《火星人玩轉地球》(Mars Attacks!1996),《月球歷險記》(The Adventures of Pluto Nash,2002)等。
當然,這些劃分並不是僵硬不可通融的。顯然,《黑客帝國》既可以說是科幻史詩片,也可以說是科幻動作片;同樣,《黑衣人》雖然是動作片,但它也充滿了喜劇元素。由於和其它類型電影的交叉,不同亞類型的科幻片也會同時具有某種其它類型片的特徵。
㈡ 科幻小說的主要特點是什麼和什麼
科學性2.預見性3.故事性科幻小說不同於其他的小說,其中有很重的知識來性,並不是說有想像力有文采就可以了,小說的內容要有科學方面的知識。這類小說難寫也難有人才,懂文學的作者很多,懂科學的作者卻極少,想要寫好寫出有實力的科自幻小說是非常不容易的,這要求作者本身對科學方面的事物了解的相當豐富,再加上文學才華,才能寫出有含金量的科幻小說。反之,沒含金量的科幻小說,就會成為一本爛書,根本得不到專業人士的認可。再加上此類書不是十分普及,讀者群也不是很大,與科幻小說相比,魔幻、奇幻、玄幻等書選擇多,也受讀者喜歡,書商就不太願意選擇科幻。所以,就導致科幻小說冷場面,寫得少,出得少,看得少。
㈢ 外國科幻電影有哪些亮點
就以個人品味來說
特效 劇情
還有某些科幻有深刻的內涵,通過電影來驗證和描述理論 它是一種文化 代表孜孜不倦的創新和意識
好電影是需要細細品味的
推薦電影
機械公敵 不到最後你不會發現真正的敵人 它告訴人們人類自我中心價值並不適用機器,它的最大貢獻就是給了電腦關於保護人類的定義的可能性。ai為了保護人類而屠殺人類。實際上是ai通過深層系的分析認為最大程度的保護人類就是將其置於ai的統治之下。看完你會發現ai的自我升級時如此可怕,猿猴進化到人類也不過如此。照此下去,ai的進化中將超越人類。
人猿星球 看到最後也許你會恍然大悟也許人類的文明只是一個偶然,僅僅是一個偶然,實際上宇宙有更多的選擇
更多的我已經沒有必要說了,如果有興趣請多關注一下
還有 不要相信 那些把特效說成是科幻片成功的最主要因素,他們只是一些白痴,優秀的科幻片所表達出來的內涵絕對超出你的想像。而特效才是真正的科幻附帶品。請相信,科幻的價值推升了特效的發展。
㈣ 科幻小說的特點有哪些
科幻小說最大的特徵就在於,它賦予了「幻想」依靠科技在未來得以實現的極大可能,甚至有些「科學幻想」在多年以後,的確在科學上成為了現實。因此,科幻小說就具有了某種前所未有的「預言性」。
在哲學主題上來說,科幻小說和人類上古的神話傳說有著相似的精神基礎,即對人類與宇宙關系的解釋、人類社會未來命運的關注與猜測。在文學譜繫上,浪漫主義的文學傳統應該是科幻小說最早的文學母體。早期的科幻小說往往帶有恐怖小說、冒險小說或奇幻小說的痕跡。
(4)科幻史詩電影具有哪些特徵擴展閱讀
科幻小說代表著一種「開放的系統」,它不受傳統社會思想的束縛,可以無拘無束地探討各種各樣的社會概念和科學概念。當然,對科幻小說是不是「開放的系統」一直存在著爭論,但科幻小說是充滿了不同的種族、不同的生命、不同的社會和變化多端的不同的環境,卻是不可否認的事實,它們為科幻小說的形式和內容提供了無限廣闊的空間。
因此麥克因泰爾說科幻小說「是最有價值的文學方式」,「科幻作家正開始挖掘科幻小說無限的可能性,生產出文學領域里最激動人心的作品」。
因此我們讀當代西方的科幻小說,必須擺脫傳統的閱讀方式,充分馳騁自己的想像,因為科幻小說本身就是與現實拉開距離的「陌生化」的作品,而西方現實又是我們感到陌生的現實。換句話說,西方當代科幻小說是與我們拉開雙重距離的作品,以傳統的閱讀方式想像,很難理解其絕妙之處和真正的意義。
㈤ 科幻片的主要特點是什麼
1、背景多樣但內部邏輯嚴格,對於科幻片來說,故事可以發生在任何時候,並且可以在中途大幅度地更換年代,但實際上它要敘述的真正內容所佔據的期限仍然很有限。
2、人物塑造比較簡單,好萊塢科幻片大多希望觀眾將注意力集中於特效和情節,因此其人物塑造相比於其它類型片來說是較為簡單。
3、「激勵事件」往往具科幻因素,比如時間的錯位、外星人的入侵、恐龍公園的建立等等,它打破了原有的平衡,迫使主人公做出反應。
4、推崇的仍然是生命至上、追求正義、珍惜人生這樣傳統而永恆的價值。
科幻片所採用的科學理論並不一定被主流科學界接受,例如外星生命、外星球、超能力或時間旅行等等。科幻電影常常使用可能的未來世界作為故事背景,用宇宙飛船、機器人或其他超越時代的科技等元素彰顯與現實之間的差異。
它注重於真實科學、推想性科學或思辨科學以及經驗性方法,並在一定的社會環境下將它們與魔法或宗教中的超驗主義互相結合起來。
(5)科幻史詩電影具有哪些特徵擴展閱讀
科幻片的走進現實: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有些科幻片中的事物正在走進現實,納米機器人就是其中的一例。1987年上映的美國科幻大片《驚異大奇航》中,科學家把縮小到幾納米(一納米等於十億分之一米)的人和飛船注射進人體血管,讓這些超微小的「參觀者」直接觀看到人體各個器官的組織和運行情況。
納米級的技術在當時只是一種科學幻想,但如今已出現在現實世界。納米機器人(nanorobot)的研發成功,就是這一嶄新技術的完美體現。有關專家預言:用不了多久,個頭只有分子大小的神奇納米機器人將源源不斷地進入人類的日常生活。
中國科學家和未來學家周海中在1990年發表的《論機器人》一文中甚至預言:到21世紀中葉,納米機器人將徹底改變人類的工作和生活方式。
㈥ 托爾金史詩電影的史詩電影特點
這就可見史詩電影並非無章可循,它還是一把有形或無形的標尺。 首先它們必定有史的成份。但並不是說所有的歷史題材都能成為史詩電影,有人為此確立了一個時間概念,跨度一般不能少於10年,若能橫跨幾個時代就更好了。影片長度也不能太短,可以三五小時不等,但一般以二小時為宜。在這個長度里濃縮一個時代抑或幾個時代的歷史或事件,它可以「橫的移植」,也可「縱的移植」,可以展現人物群像,也可以在時代的大背景下凸現單個人的命運。 它必定是高投入的大製作。電影史上不少片廠往往將史詩電影作為「重磅炮彈」拋出,期望「一片救活一個片廠」。成功的例子便是《十誡》,當年投資1350萬美元,卻賺了近4300萬美元。但「成也蕭何,敗也蕭何」,「重磅炸彈」差點砸了自己飯碗的也大有人在,其中最著名的便是1963年拍攝的《埃及艷後》,投資為4400萬美元,票房僅得2600萬美元,使投資該片的福克斯公司賠了個稀里嘩啦,幾年都未緩過氣來。這就可見,史詩電影不是誰想拍就可拍的片種。
翻開奧斯卡的記錄,不難發現史詩電影也是小金人的寵兒,除了上面提及的大部分影片外,還有《亂世佳人》、《環游地球80天》、《桂河大橋》、《甘地》、《巴頓將軍》等影片均榮膺過最佳影片的桂冠。若論獲得提名的影片,則更是不可勝數。這是可以理解的,動作片難登大雅之堂,文藝片也是愈來愈「小眾」,而史詩片則兼具大眾性和傳奇性,再說製作者也是沒有功勞還有苦勞,評委怎麼也要投它一票了。
㈦ 科幻片的特點
是電影類型的一種,其特色的情節包含了科學奇想。喬治里葉的《月球之旅》是電影史上最早的一部科幻片。
《月球之旅》海報首先,我們也許可以把「科幻片」(science fiction film)定義為包含著某種因素的電影:這些因素是基於科學(包括現有的科學和假設的科學)而假想出來的;在今天的世界中,它們是不可能發生的,或還沒有發生的。科幻片與魔幻片、靈異片的不同之處在於,其被幻想出來的因素必定有一個科學理性的支持,哪怕這個科學依據看起來很瘋狂。比如《時光倒流七十年》(S[1]omewhere in Time,1980)可以被稱作一部科幻片,因為片中的主人公回到過去是藉由一種在影片中被科學證實了的催眠術。而《土撥鼠日》(Groundhog Day,1993)就不是科幻片,因為影片並沒有把男主角突然被迫反復過著同一天的理由告知觀眾;如果影片向我們解釋:那是因為他的時間機器出了故障,那麼這就能成為一部科幻片。
科幻片是好萊塢類型片的一種。和其它類型片一樣,它是隨著電影工業化生產而出現的,其人物形象、敘事結構和價值觀都有一定的模式。和其它類型片一樣,它是被批量化、重復化生產的同類產品,滿足了人們在閑暇時對一部「很容易看懂」的娛樂電影的需求。同樣也和其它類型片一樣,它大量生產的都是平庸之作,但在此基礎上,也產生了一些在美學、思想和歷史上有價值的經典作品。
㈧ 科幻片的特徵
片中因素基於科學而假想出來的,在當今的世界是不可能發生的,或者還沒有發生的。
㈨ "好萊塢式"電影特徵
1、表現手法
在藝術上大量借鑒了歐洲藝術電影的創作經驗,電影創作者們在跳出經典好萊塢戲劇電影模式的同時,又吸納其合理成分,在表現手法上突出電影的影像功能。
2、情節結構
打破追求戲劇性的單向敘事模式,時空轉換更加靈活,不再追求故事情節的完整性而尋求開放的結尾。
3、人物不再定型化
是根據其性格自身的發展展現其自然本性。善與惡不再是劃分人物好壞的涇渭分明的標准。除此之外,新好萊塢電影在人物和情節的關繫上,使人物不再隸屬於情節而是從情節突出人物。
(9)科幻史詩電影具有哪些特徵擴展閱讀
好萊塢電影代表作品
1、《卡薩布蘭卡》
美國式主旋律作品最早也是最著名的篇章。在里克咖啡館中大家高唱《馬賽曲》的片段,在當年曾經鼓舞了無數為反法西斯戰爭奮斗的人們,即使在今天,我們依然可以從這一段落感受到愛國主義的力量。與此相比,主人公間的俊男倩女式的愛情糾纏,就成了影片的小小佐料。
2、《教父》
科波拉在影片中塑造的堂·克里昂家族史,在背叛、忠誠、愛情、親情、敵人之間輾轉掙扎,將人性的光芒與卑微闡述得如此鮮明生動,《教父》的意義已經超越了普通的黑幫人,它更應該是被視作一部史詩而具備存在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