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教育電影有哪些
【NO.6】《魯冰花》(Dull Ice Flower)
《魯冰花》改編自鍾肇政的同名小說,講述一位有著繪畫天賦的鄉村少年,不被周圍環境理解,在復雜的人情社會與殘缺的家庭環境,以及刻板不公的學校體制下,不幸染病早夭的凄美故事。
當繪畫小天才阿明遭受不公遺憾落選後,郭雲天老師被迫悄然離開,帶走了阿明畫的茶蟲。阿明因老師離去而傷心,後因營養不良,感染上肝病而夭折。葬後不久,傳來阿明畫的茶蟲獲世界兒童畫的金牌首獎的消息。記者爭相來采訪,大家都說阿明是天才早逝。茶妹心想,在阿明生前,只有郭雲天老師說他是天才,現在都說他是天才也沒用了,因為阿明永遠不能作畫了。
影片中殘缺的家庭、破碎的夢想,伴隨著無數的淚水和唏噓感嘆,打動了整整一代人。
【NO.5】《超脫》(Detachment)
《超脫》講述孤獨的代課老師亨利來到一所散漫的高中任教,在和學生的相處中看到了世界美麗的生活和人性的故事。
亨利在和自己的同事、學生以及他從街上救回來的少年之間產生情感連接之後,發現自己在這個世界上並不孤獨,而且還在這個看上去冷酷無情的世界中看到了美麗的生活和人性。
影片壓抑而沉重,感情基調苦澀,甚至殘酷和絕望,但影片通過探討了諸多重要社會議題如青春期教育,對於女性的社會認同等,讓主題得到了更好的升華。
【NO.4】《孩子王》(King of the Children)
《孩子王》由陳凱歌執導,根據阿城的同名小說改編,講述了在中國十年動亂時期,一個插隊7年的知青當教師期間發生的感人故事。
十年動亂時期,群山環抱的小山丘有一所簡陋得不能再簡陋的學校,師資奇缺。「孩子王」這位教師以他獨特的教學方法激起了學生們學習的興趣,卻違反了教學內容被上級退回隊里。臨走,他把唯一的一本字典留給王福,並在桌子上寫道:王福,今後什麼也不要抄了,字典不要抄……
該片提出了一個很重要的問題:究竟什麼是文化,什麼是文明,以及怎樣看待它。影片滲透著對於人性、人道主義、人的價值、文化等問題的深度思考,給人以一種無比真實的感受,正如那個年代帶給大家的苦難與感動。
【NO.3】《三傻大鬧寶萊塢》(3 Idiots)
《三傻大鬧寶萊塢》是根據印度暢銷書作家奇坦·巴哈特的處女作小說《五點人》改編而成的印度寶萊塢電影,影片採用插敘的手法,講述了三位主人公法罕、拉加與蘭徹間的大學故事。
影片片名直譯為《三個傻瓜》,在國內被翻譯成《三傻大鬧寶萊塢》在一定程度上容易讓人產生誤會,但這並不影響其在國內的影響力。電影中所揭示、所諷刺的那些教育弊端,對於我們來說有過之而無不及,所以看起來很真實、很震撼。
影片內容已不必贅述,其緊湊曲折的劇情、幽默搞笑的風格,直面當下教育之痛的深層思想引起了社會各界人士共鳴。一個具有教育,詼諧搞笑,發人深思的勵志成才故事,同時也是對成長中友情,愛情,親情的完美詮釋。
【NO.2】《小豬教室》(ブタがいた教室)
《小豬教室》根據真實故事改編,以1990年在大阪舉行的學校教育為主題,一名老師在學期開始時在教室中飼養一隻小豬,到學期末時再與學生討論是否吃掉它。
殺掉和吃掉不一樣,殺掉只是奪取它的生命而已,吃掉卻是換種方式延續它的生命。正因為是我們從小飼養的它,所以我們親手結束它的生命才算是負責到底。誰能決定生命的長短?比起小豬實際的形狀,留在心中的雖然看不見也觸摸不到,但是保留這份回憶,我認為才是最重要的……
這是一部沒有答案的教育片,更是一個沒有答案的人生命題。討論生命亦是討論人性,吃或不吃,終究沒有正確答案,面對生命就是面對生命中數不盡的選擇,影片在一群單純的孩子身上把一個簡單問題放大,影片告訴孩子們不要忘掉小豬獻出性命的恩惠,實踐人類的使命,生存下去,算是一個溫暖的總結吧。
【NO.1】《放牛班的春天》 (Les choristes)
《放牛班的春天》是一部法國音樂電影,講述的是一位懷才不遇的音樂老師馬修來到輔育院,面對的不是普通學生,而是一群被大人放棄的野男孩,馬修改變了孩子以及他自己的命運的故事。
這是一部輕松愉悅,用最古典的技法說出了一則最純真的故事,並給人帶來實實在在的藝術享受,輕松逗趣、溫馨可愛到極致,並體現了對教師的尊重以及對問題學生的關懷,喚起了人們心靈的共鳴。
《放牛班的春天》像一股春日的暖流入人心脾,平凡的故事下卻給人以不平凡的感動,一個簡單的故事,一曲天籟般的童聲,這便是最溫馨暖人的夢。
『貳』 有哪些電影是根據書改編而來的
1.《一個叫歐維的男人決定去死》
這個電影/書的名稱稍微有點長,作者是瑞典作家弗雷德里克·巴克曼 ,可能大多數人沒聽過,但是沒關系,小說誠然是好小說,電影同樣是好電影。
歐維是一個59歲的老頭,脾氣古怪,帶著堅不可摧的原則、每天恪守常規以及隨時發飆的脾性在社區晃來晃去,被背地裡稱為「地獄來的惡鄰」。但是他想自殺。他以為自己被世界拋棄,在絕望中無畏赴死,但最後卻因愛而重拾活下去的勇氣,向死而生。
敢愛,敢於為愛赴死,更敢於為了愛勇敢地過好自己的一生。愛你的生活,去死磕所有的困難。 這本書/電影教會了我們去思考應當如何過完我們的一生。
2.《贖罪》
《贖罪》發表於2001年,被認為是伊恩·麥克尤恩最具成就的小說之一,並獲得布克獎等多項獎項的提名,並最終獲得W·H·史密斯文學獎。該小說於2007年改編成電影。故事裡最觸動人心的就是對人物焦灼痛悔的內心刻畫,以及一場相愛而不相得的愛情帶給觀眾的遺憾和傷感。電影先後獲得第65屆金球獎,第80屆奧斯卡最佳原創配樂等國際大獎,名副其實的書和電影均為上乘的作品。
3.《返老還童》
返老還童這部電影很出名,導演大衛·芬奇執導的一部劇情電影,由布拉德·皮特、凱特·布蘭切特、塔拉吉·P·漢森和蒂爾達·斯文頓等聯袂出演。電影講述了本傑明·巴頓這個怪人,他違反了大自然的規律,竟以老人形象降生人世,之後越活越年輕倒著成長的奇怪生命軌跡。影片獲得了第81屆奧斯卡最佳視覺效果、最佳化妝、最佳藝術指導三項大獎,而主演布拉德·皮特和塔拉吉·P·漢森也獲得了奧斯卡最佳男主角提名和奧斯卡最佳女配角提名。
由於電影實在太有名,所有鮮有人知道這部電影實際上是改編自斯科特·菲茨傑拉德寫於1922年的同名短篇小說。原先並不起眼的小說,被鬼才導演大衛·芬奇發掘後開始名聲大噪。斯科特·菲茨傑拉德文筆如行雲流水般明快透徹,狀物寫人常有令人贊嘆的神來之筆,這種閱讀審美體驗,是從電影中無法獲取的。
4.《了不起的蓋茨比》
《了不起的蓋茨比》是美國作家弗·司各特·菲茨傑拉德創作的中篇小說,出版於1925年。20世紀末,美國學術界權威在百年英語文學長河中選出一百部最優秀的小說,《了不起的蓋茨比》高居第二位。
在2013年改編成電影,由小李子(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主演。
『叄』 推薦幾部又書改編的電影 最好有教育意義
flyyying2015推薦的《追風箏的人》不錯哦~電影啟人深思,很有意義
『肆』 教育類電影有哪些
1、《無問西東》
吳嶺瀾、沈光耀、王敏佳、陳鵬、張果果,幾個年輕人滿懷諸多渴望,在四個非同凡響的時空中一路前行。《無問西東》走紅後,這部文藝片所呈現的家國情懷、人生態度都讓人肅然起敬,裡面提到的西南聯大,更讓無數人反思與感動。
當時西南聯大的艱苦條件也在電影中體現出來——學生們幾十人擠在鐵皮、茅草屋頂下上課;雨季來臨時,教室里常常在「下小雨」。防空警報響起後,教授們便在防空洞口授課。
我們總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一個正確的思想觀念,可以幫助孩子做出更多更正確的決定,也能讓孩子變得更加優秀。因此,孩子真正的起跑線,不單單只是物質條件,給孩子樹立正確的思想觀念,是比給他一個優越的生活條件更重要的事情。
『伍』 由中國文學作品改編的電影有哪些
1、《紅高粱》
《紅高粱》是由西安電影製片廠出品的戰爭文藝片,由張藝謀執導,姜文、鞏俐、滕汝駿等主演,於1987年在中國上映。
影片改編自莫言的同名小說,以抗戰時期的山東高密為背景,講述了男女主人公歷經曲折後一起經營一家高梁酒坊,但是在日軍侵略戰爭中,女主人公和酒坊伙計均因參與抵抗運動而被日本軍虐殺的故事。
『陸』 中國十部教育孩子的電影
中國十部教育孩子的電影:
1、一個都不能少
導演:張藝謀
《奔跑的少年》是我國一部由伊利多斯·帕如克、努爾曼姑·吐爾地玉素甫和阿依古麗·阿不都拉等人主演的教育電影。
故事發生在塔克拉瑪干沙漠邊緣的一個新疆村莊里,主人公帕爾哈提是一所小學的教師,幼年時候的足球夢想被父親扼殺。沙丘上,一顆足球被風吹到帕爾哈提的腳下,喚起了他對足球的回憶和熱情。他將足球帶回家縫好,由此一顆「天賜」的足球便改變了帕爾哈提和他班上十幾個孩子的命運並組建了一個傳奇的球隊。
『柒』 由著名書籍改編的電影有那些
好多哦,bbc古典劇基本都是根據英國名著改編的,比如《傲慢與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