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我要是想把原著文學改成電影劇本,然後自己投資拍攝都得需要走哪些官方程序
首先就是這個「原著」的版權問題,如果這是你寫的或者你有版權,那你可以動手改了,改成劇本後找影視公司,帶資進組,或者自己建公司,招人。劇本影視化的話要經歷廣電審核批准——找導演組劇組——找演員——勘景——聯系——拍攝——剪輯——送審——找宣發——上映
⑵ 什麼是電影文學劇本.
一、電影文學是文學大家族裡的一部分 何謂電影文學?從含義上說,它是專為拍攝電影所用,是緊緊服從於電影生產需要的一種文學類型。它的誕生要比電影晚25年左右。直到本世紀的20年代,德國才第一次出版電影劇本。中國第一個比較完整的電影劇本是1925年發表在《東方雜志》上的由洪深編寫的《申屠氏》。但
在全世界范圍內,大多數的電影導演仍強調電影劇本的作用,強調既用電影的方式思維,又通過文學的手段來表述。強調劇本是影片成功與否的基礎。
二、電影文學與其他文學形式的區別及其特徵 電影文學兼有電影與文學的雙重特性,它將文學的敘事特點與電影的視覺特點有機結合起來,具體文字記錄形式就是電影文學劇本。從概念上說,電影文學的涵義應更寬廣些,它不僅僅指電影文學劇本,而且指包括電影創作生產過程中用文學手段為拍攝的電影所描繪所記錄的一切藝術創作勞動。因此文學、電影文學、電影是互有聯系的三種不同的形式,不能將它們混為一談。電影文學已不是一般意義上的文學,它已沖破了傳統的文學敘事方式。它是用電影的形象思維按電影的特殊規律來寫作來敘事的。銀幕形象不僅僅是具體的、可見的,而且是逼真的,最大限度地接近生活實際的。這是電影的又一個特徵,作為電影文學,在用文字具體描寫和進行形象、造型的描述時,必須充分體現這一特徵。電影的另一個特性是蒙太奇技巧的運用。它是電影創作中最有特性也是最典型的手段之一。
三、電影思維 電影思維就是電影的形象思維。它是按電影的特殊規律所進行的思維想像活動。它以在運動中的具體的可見可聞的畫面和聲音等各種表現元素為基礎進行構思、設計和組合,也即用電影語言來思維。形象思維(電影思維)一定要具體性,要有特色,不能抽象,不能一般化。都一定是可聞可見的,都是從創作者的直接感覺感性印象中來。另外,時空結合的視覺性和聽覺性以及時空轉換運用的自由性,是銀幕形象的一大特點,也是電影區別於其他藝術並優於其他藝術的一個特長。電影思維要求真,真人、真情、真意,要求新,新生活、新思想,要求美,人物性格的美、意境的美、風格的美,要求深,意蘊深、思想深。
四、電影劇本的美學特性 電影劇本的美學特性一般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第一是劇本的視覺造型特性。第二是它的聲音特性。電影美學的第三個特性是逼真性。第四是蒙太奇思維形式。
⑶ 文學劇本和電影劇本的區別
電影劇本包括著三種不同的劇本,即電影文學劇本、電影分鏡頭劇本和電影完成台本。今天,幾乎任何一部發行放映了的國產影片都同時擁有這三種劇本。就一部影片所擁有的這三種劇本的內容而言,是大致一樣的,但它們是由影片不同職務的創作人員完成的,而且在影片製作的不同階段上出現,發揮著不同的作用。
一 電影文學劇本
電影文學劇本的創作活動,是一部影片總體創作過程的第一個環節。它是由電影編劇來完成的。在影片的全部創作人員中,編劇是第一個接觸生活素材的人,是他最先從生活中獲得啟示、靈感、沖動和思想,對素材進行分析、選擇、加工、提煉,使之成為一部影片特定的題材,構思出人物和情節,並組織成一個完整統一的格局,設計出與內容相應的藝術形式的。
電影文學劇本是電影的基礎,它對未來影片的主題、人物、情節、結構、以及風格、樣式等等,都有明確的規定。導演在把一個電影文學劇本實現在銀幕上的時候,對上述內容通常是無法作根本改動的。例如他不可能把在文學劇本中本來是順序講下來的故事改成插敘或回敘式的結構;他也不可能把一個喜劇劇本導演成一部悲劇。除非在拍攝之前他重新改寫電影文學劇本,而這樣的作法反而更加說明文學劇本乃"一劇之本"了。
電影文學劇本是一部影片成功的保障。一個導演只是在擁有一個好劇本之後才有可能組織創作班子,展開他的工作;一個電影廠的領導部門只有在審定了電影文學劇本並對它的思想藝術質量做出充分估價之後,才有可能下達生產命令,投放攝制經費。
二 電影分鏡頭劇本
又常被稱為導演台本或導演劇本。
電影是由一個個場景和一個個鏡頭組成的。導演在拿到滿意的文學劇本之後,就要作一些更為具體細致的拍攝計劃,比如這一段戲用多少鏡頭拍,這些鏡頭是從什麼角度、什麼距離、什麼方式(推、拉、搖、移……等)去拍。在這個劇本中,哪些戲可以在同一個景里拍攝?哪些戲可以在同一個季節里拍攝?等等。所有這一切,在文學劇本中通常規定的並不是十分明確,有些問題甚至根本不去規定它(例如不規定拍攝的鏡位、景別),所以導演要以電影文學劇本為依據,在電影分鏡頭劇本中把它們制定出來。只有這樣,攝制組全體人員才能根據分鏡頭劇本的十分具體的指示,著手自己的工作。
分鏡頭劇本的寫作方式因導演的習慣而不同。有的導演喜歡自己單獨來干,有的導演則喜歡同它的主要創作人員(攝影師、美工師、錄音師、化妝師、道具師……)一齊討論研究,最終把它制定下來。
三 完成台本
又常被稱作鏡頭記錄本。這是在整部影片拍完之後,由場記完成的工作。導演在拍片過程中並不總是按照分鏡頭劇本進行。他經常靈機一動地改變自己在分鏡頭劇本中訂下的方案,作一些增刪改動。完成台本的任務就是把拍成並定了稿的影片中一切技術、藝術內容,原原本本地記錄下來,並詳細寫明每個鏡頭的呎數。每賣出一個影片拷貝,都附上一冊完成台本。這樣,電影理論工作者可以把它作為一種研究資料,比如通過它與文學劇本、分鏡頭劇本的對比,看看其間作了哪些改動,琢磨一下改動的原由。電影放映部門可以根據它對拷貝作檢查,看看它的損壞程度,並據此進行修復。最後,我想說明一點:在口語中,我們又常常習慣地把電影文學劇本簡稱為電影劇本。在這本書中,我們也認同這種習慣式的說法,把電影文學劇本稱為電影劇本
⑷ 一般的電影劇本共多少幕
一部較長的劇本,往往會由許多不同的段落所組成,而在不同種類的戲劇中,會使用不同的單位區分段落。在西方的戲劇中,普遍使用「幕」(Act)作為大的單位,在「幕」之下再區分成許多小的「景」(scene)。劇本是一種文學形式,是戲劇藝術創作的文本基礎,編導與演員根據劇本進行演出。眾所周知,整個戲就是一場一場的戲組成的,若干場戲組成全劇,而且每一場有一個小高潮,若干個小高潮形成大高潮。所謂「幕」就是指其中一場戲。
所以電影的幕數是不確定的。
⑸ 北京電影學院文學系電影劇本創作考研參考書資料有哪些
文學系是咱們每年報考人數算是比較多的,文學系的三個方向,分別是電影創意與策劃、電影劇本、電視劇劇本。這三個方向雖然題目不同,但學習起來,其實是沒什麼區別的。
之前咱們的這篇公眾號曾經在微博上曾被文學系的老師轉載過,所以,整體上我們這次也就不做太大的修改了,只是把一些參考書按照重要的程度重新整理一下。
考試科目分析
科目
電影創意與策劃
①政治
②英語二
③藝術基礎理論
④材料分析與寫作
電影劇本創作
①政治
②英語二
③藝術基礎理論
④電影劇本寫作
電視劇劇本創作
①政治
②英語二
③藝術基礎理論
④小品寫作
專業一的內容大家可以點擊:2021年北京電影學院專業一藝術基礎理論考研詳細分析查看。
咱們說說專業二
以真題為准
2020年北京電影學院電影創意與策劃考研真題
一、從下列是不電影中選擇三部同類型的電影,描述這種類型的特徵。
《卡桑德拉大橋》、《風聲》、《中國機長》、《看不見的客人》、《眩暈》、《後天》、《第一滴血》、《黑鷹墜落》、《湄公河行動》、《超時空同居》
二、根據以下新聞片段寫作:小馬和小張是一堆情侶,4月1日合租搬入西苑小區。10月31日出現了大幅降溫,小馬想去拿衣櫃里的冬季被子,結果發現衣櫃上油條奇怪的「電線」,電線一頭連著一個白色的充電寶,充電寶四格滿電,另一頭是......
請寫出一個符合主流電影市場審美的故事梗概。
2020年北京電影學院電影劇本創作考研真題
材料:有兩個人物,一個叫做張強,一個叫劉洋。張強在醫院昏迷了三天之後醒來失憶了,完全不記得昏迷前的事情了,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但是只記得最後一個場景是在山裡,天黑的比較早,他推著自行車揮別自己的父親,其他什麼都記不起來了。而劉洋則是這件事情的知情人,在劉洋的幫助下以及他父親的幫助下發現了事情的真相。
要求:續寫故事,不少於2500字。
2020年北京電影學院電視劇劇本創作考研真題
材料:2019年11月25日,時尚美妝博主宇芽在微博發布一則消息,講述自己多次被前男友家暴的事情。宇芽還附上了一段采訪視頻與監控視頻的集合視頻,網友看完以後,紛紛罵宇芽的前男友是「渣男」。
宇芽是papi醬公司的藝人,2019年11月25日下午18時26分,papi醬在微博轉發了宇芽被家暴的視頻。2019年11月26日,papi醬公司負責品牌宣傳的一名工作人員向媒體證實:宇芽被家暴一事屬實,沒有炒作。
該工作人員稱:「最近一段時間,宇芽會暫停手中的工作。公司尊重宇芽的做法和想法,我們會支持,將渣男繩之以法!2019年11月26日,重慶市江北區公安局和市婦聯均已介入此事。曾有網友認為這是宇芽和公司的聯合炒作行為,但公安局已經介入了,不可能是炒作了,否則就是「藐視法律」。從電梯里的監控視頻中可以看到:一名男子強行將一名女子從電梯里拖拽出去。
女子用盡所有的力氣反抗,但最終還是被男子拖出了電梯,然後又是一陣暴打。網友認為:宇芽和前男友沒有結婚,所以這不算「家暴」,這屬於「毆打」。
這件事情是發生在2019年8月21日的事情,過了3個月,宇芽才有勇氣說出來。非著名娛評人吳清功指出:這3個月,宇芽一直沒有擺脫這個噩夢,所以決定說出來。宇芽雖然長得不漂亮,但是挺有名氣的,在papi醬公司做藝人,掙得應該不少,為何找了那樣一個其貌不揚的男友?而且還這么暴力?這件事情讓網友想起了蔣勁夫和前女友中浦悠花:中浦悠花也是其貌不揚,不知道為何蔣勁夫看上了她哪一點?難道就是覺得日本女人好欺負,可以家暴?不過,蔣勁夫家暴中浦悠花,得到了中國網友的支持,沒有人說他是「渣男」。
根據以上文字材料創作一部24集,每集45分鍾的電視劇劇本。
要求:
1.寫出人物小傳,人物關系圖(字數不限)
2.寫出故事大綱(2000字以上)
3.寫出前五場戲(字數不限)
4.需要符合審查標准,劇本市場考量
輔助書目
劇本結構設計[美]丹·奧班農 出版社: 北京聯合出版公司·後浪出版公司
基本劇作法[美] 大衛·霍華德 / 愛德華·馬布利 出版社: 後浪丨北京聯合出版公司
編劇的自修課·梅峰 北京聯合出版公司·後浪出版公司
寫電影劇本的幾個問題·夏衍 復旦大學出版社
戲劇與電影的劇作理論與技巧J.H.勞遜 中國電影出版社
電影劇作概論王迪 / 黃式憲 / 劉一兵 / 柳城 中國電影出版社
⑹ 急求電子版電影書籍
在電驢上可以找到
⑺ 請問:劇本與小說的分別電影劇本那裡能找
補充一下,視聽語言的特點主要指電影,電視,動畫類劇本。
以上說的是劇本和小說文字表達上的區別,
內容上,雖然看起來講的都是故事,但小說是一個故事的完成形態,即裡面寫了什麼,基本上呈現給讀者的就是那個形態了。
而劇本更像是一個「說明書」,不是一個故事的完成形態。拿電影劇本舉例,劇本的完成形態是拍攝完畢,製作好之後的「成片」,供觀眾欣賞。
劇本的第一性是方便攝制組把「那些好的構想,精彩的故事」拍出來的「說明書」!恐怕除了台詞,你寫的關於動作提示,場景描述等等大段的「文字」都不是能讓觀眾直接看到,或者聽到的。而是通過畫面音樂等等展現出來的。
所以,一般來說,小說比劇本更要求文字上的風格,審美。
各有側重吧,畢竟是故事的不同載體。
當然,也有一些文字無比華美、精闢,故事也很好的劇本,在電影公映後作為文學作品發行。
另外,劇本和小說的區別,細說下去,還有很多處理手法上的不同(當然共同的手法也挺多),論其原因,也是和各自故事的載體不同分不開的。
比較著名,有參考學習價值的電影劇本去中央戲劇學院,北京電影學院的圖書館借,或學校書店買。
推薦《世界電影》雜志,每期刊登一兩個近期的國外佳片劇本,還有劇評分析,對於學習研究很有幫助。
其他國外新進佳片的劇本大多數是英文版本的,搜索一下,網上一般可以下到。
⑻ 電影劇本的寫作要求
作為電影劇作家的要求
劇作家的責任是什麼?
這個問題是每一個參加到電影劇本創作的隊伍中來的人都會問到的,可是人們的回答卻很不一樣。很久以來就流行著一種觀點,電影編劇的責任應該就是創作出故事情節,運用人物動作和對話來塑造出豐滿立體的性格,至於蒙太奇、拍攝方法、用什麼景別來表現、聲音和畫面的關系應該如何處理等等方面的事情就交給導演來處理吧!表面上看,這還真有點分工合作的道理,但實際上正是由於這個所謂的「道理」阻礙了電影編劇整體水平的發展。
電影動作的意義
確實,電影劇作家應該有責任講好故事並運用結構技巧鋪排好情節,他們更應該把塑造出性格扎實可信的人物當作自己的最最重要的責任。但是,劇作家用什麼來塑造人物呢?傳統的說法喜歡籠而統之道:「動作。」也許,這在過去幾乎已經成為一種不可置疑的定律,然而我們今天卻不能不重新考慮它的真理性。
動作,這個概念最初來自於戲劇。對「動作」這個概念作出最全面的也是最具影響的論述者應該是貝克,他對動作所總結出的理論成為沿用至今的定理。他甚至認為動作比其它劇作元素都要重要。他說:「『情感交流』是一切好劇本的公式。所謂情感交流,是劇中人物和劇作者把感情先流到觀眾身上,那麼,這就非靠動作不可,因為動作是激動觀眾感情最迅速的手段。」是他首次明確地將動作分為內部動作(也作「內心動作」)和外部動作兩大方面的。他的失誤在於沒能正確地說明內心內部動作和外部動作的關系,他認為一個人物能夠不用外部動作就可以將內心動作表現出來,例如他在舞台上一動也不動。後來者多次指出他的這一失誤,因為內心動作是外部動作產生的依據,外部動作是內部動作的反映,內部動作只有通過外部動作才能得到揭示,而他所謂的「一動也不動」,其實就是人物在那一時刻的外部動作。那時,人們還把人物的形體動作(其中包括表情動作)看作是外部動作的全部內容,但到後來,人們開始覺得語言動作(對話)也是外部動作的一部分。因為在戲劇舞台上,人物可以發揮的形體動作(尤其是表情動作)實在是有限,而情節的進展和人物性格的揭示更主要地依靠著對話。所以,戲劇對於對話的寫作有一條明確的要求——動作性。對話只是內心動作的外部表現,並非內心動作的全部的、直接的反映,對話的「潛台詞」就產生於對話與內心動作之間的差異。
總之,在戲劇的劇作理論中,「動作」這一概念便是人物塑造的全部武器。我們都知道,電影是向戲劇學會敘事的。戲劇的敘事經驗曾經就是電影編劇的羅盤經緯。在很長一段時間里,甚至直至今天,依然有人認為電影藝術和戲劇藝術有著同樣的定律,那就是動作是人物性格塑造的唯一法寶。除了人物的形體動作和語言動作,你不能用任何其他方式來揭示人物的內心動作。所以我們至今可以看到這樣的情況,導演將揭示人物內心活動的全部努力都用在了演員身上,為了說明那個劇中人物此時是痛苦的,便讓演員作出嚎啕大哭之類的痛苦狀來。但也有很多高明的導演越來越發現電影在揭示人物內心的時候有著很多與戲劇不同的辦法。比如,在最初,人們發現的(這也是最最容易發現的)是就人物動作中的形體動作而言,在戲劇舞台上沒有多大發揮餘地的細微的表情和手勢動作卻在電影里成為揭示人物心理更重要的武器。例如弗雷里赫就曾經指出:「攝影機善於攝錄極其細小的動作、極其微妙的細節、難以捉摸的語調、眼睛的閃動、睫毛的顫動;善於選取出最最重要的東西,用一個單獨的場面把它突出出來——攝影機的這些能力決定了銀幕上的戲劇動作的性質。」
很快,人們就發現電影與戲劇在揭示人物內心方面的差異還不僅僅是動作幅度上的問題,例如普多夫金拍攝的《母親》,當尼洛夫娜坐在丈夫的棺材前陷入令人窒息的悲哀的時候,導演並沒有指示演員嚎啕大哭,甚至他不讓演員流一滴淚,只是木然地靜坐在那裡。當然,前面我們說過,靜靜地坐著也是人物的外部動作,但僅僅靠這樣的動作就很難揭示母親此時的內心痛苦了。這時,導演聰明地在母親的臉的鏡頭之後接入了一個特寫鏡頭:水從懸壺洗手器中慢慢地滴下來,一滴又一滴。水滴的形象和節奏十分巧妙地將人物此時此刻那種絕望的、欲哭無淚的悲哀揭示了出來。現在要問:滴落的水滴是人物的動作嗎?如果不是,那又是什麼呢?我們應該如何將這樣的情況納入劇作理論呢?
電影劇作理論家們在這一方面似乎有點保守,甚至有點束手無策。他們通常能夠指出在電影藝術中,揭示人物性格和內心的方法與戲劇的有著眾多的不同之處,但是他們依然不敢貿然地拋開戲劇理論已成的「動作」概念。他們依然將那些電影藝術中出現的新武器叫作「動作」,只不過有了點小小的改良。例如:勞遜在他的《戲劇與電影的劇作理論與技巧》中就英明地發現,在電影藝術中,揭示人物內心的不僅僅是動作,還包括將這個動作展現給觀眾的方式。他以卓別林的影片《巴黎一婦人》舉例說:「他(卓別林飾演的人物)的妻子因為他啫酒而離棄了他。我們看到他背對著攝影機,望著他的妻子的照片。他的肩膀上下抽動,好象在傷心地啜泣。之後我們卻發現他正在搖動一瓶香檳酒。」在這時,揭示人物性格和引起觀眾笑聲的不是人物的動作。如果你一開始就從正面將卓別林開香檳的動作直接表現給觀眾看就絕對不能有任何戲劇性的效果。勞遜指出:「觀看一個事件的角度就決定了事件本身的意義。」這對於電影藝術說來應該是重要的發現。他甚至還指出:「構圖決不只是動作的註解。它本身就是動作。」這同樣是英明的。但是,他依然將這些發現統稱為「動作」,只不過在「動作」前面加上了「電影」兩個字用以區別戲劇的「動作」概念。他定義說:「電影動作就是用光和影表現出來的活動。」
弗雷里赫將勞遜的發現向前推進了,他除了前邊我們提到的他關於電影在表情和手勢動作方面與戲劇的不同外,還指出:「電影劇本與舞台劇本的區別在於,它不僅准備讓演員來表演,而且還准備進一步把這表演拍攝下來。」顯然,他認為,對於戲劇說來,動作本身就是一切,而對於電影說來,在表情達意方面攝影機表現動作的方式也許更加重要。他這樣要求電影的編劇:「電影劇作家在下筆以前也應該先在自己頭腦中看見所設想的動作,但他在想像中彷彿預先看到了演員的表演,以後被攝影師拍成許多鏡頭,又被導演剪輯成統一的影片。所有這一切都包含在『電影動作』這一概念之中。」如果我們回過頭去看看本文一開始提到過的夏衍先生對電影編劇的要求,就不難發現,弗雷里赫對電影編劇的要求擴大了很多,他將景別、攝法(是固定拍攝?還是運用推拉搖移的運動拍攝?)甚至於蒙太奇方式都交給了電影編劇。但是,他依然將所有這些都稱作「銀幕上的戲劇動作」或「電影動作」。
另一位很有影響的蘇聯電影劇作理論家瓦依斯菲爾德在這一方面也作了很好的研究和發現,他在《電影劇作家的技巧》一書中的「動作」一節中問道:「影片中的動作跟舞台劇或小說中的動作又和區別呢?」接著他就作出了深入的分析,並將自己的重點放在了電影的平行蒙太奇上。他認為在舞台上是無法充分表現同時發生的兩個動作的,而電影的平行蒙太奇卻很好地利用它來增強了動作的表現力了戲劇性。然而,他依然認為電影的這些武器是「動作」的范疇。
其實,我本人在最初也做出了同樣的事情,在我1986年完成的《你了解這門藝術嗎?——電影劇作常識100問》一書中,我論述了主觀鏡頭、攝影機的運動、光影甚至音樂(例如《甲午風雲》中鄧世昌彈奏的琵琶曲《十面埋伏》)等等有著與動作相同的揭示人物心靈和塑造人物性格的功能。但我也和大家一樣沒有脫離戲劇理論的框架,稱這些電影獨有的武器為「銀幕動作」。
如果今天我再寫那本小書的話,我就不會稱它們為「銀幕動作」。我會明確地指出,「動作」這個劇作元素只是電影揭示人物性格和內心活動的元素之一(即便在電影藝術中它依然是最最重要的元素),但對於電影藝術說來,它不象戲劇那樣就是全部。除了動作之外,電影還有其它揭示人物心靈和性格的手段。而將這些獨特的手段納入劇作家的構思和寫作應該是劇作家的責任,不能把它們推卸給導演或攝影師。
內心生活的物化
在很多時候,劇作家不能只寫劇中人物的動作。比如有時即便一個人內心沖突很激烈或者他很痛苦,卻被深深地掩蓋著。這時,從表面上看你就無法看出他心靈中的真正情感。然而這正是一個人物最最准確真實的情感表現方式,如果你硬要演員通過形體動作來表現,比如說,讓他痛苦或歇斯底里,就太令觀眾反感。我認為,編劇在這時還有很多比求助於人物動作更好的辦法,那就是讓人物的內心生活物化。在現代電影中,最常見的就是使用「閃回」直接將人物內心轉換成畫面,或者運用畫外音形式的「內心獨白」把人物的心理活動說給觀眾聽。當然,這些手法用得巧妙是會產生很好的效果的。但必須看到,這里有個很大的困難。因為人的內心生活是復雜的、混亂的、片段的、「剪不斷,理還亂」的,所以如果表現得太客觀、太有邏輯、太冷靜、太直白就會變成一種簡單的圖解,令人生厭。例如:《阿q正傳》中出現了阿q的夢境,就有圖解的意味。相比起來,法國電影《老槍》中的處理就好得多。當男主人公向德國人舉起槍的那一瞬,腦海中突然出現了他與已經被德國人殺害的妻子過去生活的短暫閃回,而那些閃回並不是他們生活中的幸福時刻,反而是他吃妻子醋的片斷,這就不得不使觀眾發揮了自由的聯想。我國影片《人鬼情》中的「戲中戲」運用得也很好。鍾馗的唱段恰到好處地烘托著劇中女主角秋芸的心情。現在的編劇不是不用閃回的問題,而是濫用和亂用閃回的問題。關於如何使用時空交錯式結構的問題,仍然是今天電影劇作理論中一個沒有足夠研究的領域,由於篇幅的限制我想將它放到以後再展開。在這里我想說的是,並非什麼時候都應該使用「閃回」,我們還有更加絕妙的方式來將人物的心靈展現給觀眾看。例如在《城南舊事》中有一場戲是瘋子秀珍對小英子訴說自己往昔的遭遇。在原來的劇本中,這些東西就是通過「閃回」來表現的。但如果一個瘋子能如此從容地、有邏輯地回憶過去,顯然就有失真實。這樣也無法揭示今天秀珍那種神經質的感情狀態。在影片中導演的處理是高明的,他拋開了「閃回」,卻利用了從秀珍視點出發的空鏡頭,那鏡頭在神經質的畫外音中輕輕地拉開,又悄然地推向空空的房屋,形成了一種絕妙的情感節奏,使我們與秀珍的心靈合而為一。在這里,同時起著作用的就不僅僅是秀珍的動作和語言,而是攝影機運動的節奏。這樣的處理本來就應該是編劇的鶉危
⑼ 請推薦優秀的編劇教材~
這本書來准備中戲的散文考試很合適,如果這個網址你買不到,可以去其他購物網搜這本書的名字
http://www.sinoshu.com/cx/bookdetail.asp?typeid=2&id=568346&bookname=%CF%B7%BE%E7%CE%C4%D1%A7%D7%A8%D2%B5%BF%BC%CA%D4%D6%B8%C4%CF
還有
編劇
《高考考前專業輔導系列--編劇》
《影視寫作教程》
《影視文學教程》
《影視文學寫作》
《電影文學專業考前輔導》
《電影劇本創作入門》
〈〈電影劇作概論〉〉
〈〈電影劇作者疑難問題解決指南〉〉
〈〈法國影視教材--劇作練習〉〉
〈〈電影劇本的創作〉〉
〈〈電影劇作藝術論〉〉
〈〈電影劇作教學-創作及理論〉〉
〈〈北京電影學院劇作教材--電影編劇學習〉〉
《影視劇作元素與技巧》
〈〈北京電影學院劇作教材--電影劇作觀念〉〉
〈〈北京電影學院劇作教材--為銀幕的人間觀察〉》
《電影編劇學》
可以.但是客觀的講,比較難,尤其是作為一個專業編劇。因為編劇和一般作家最大的區別是作家不需要考慮影片製作成本和當今可以採納的拍攝和製作技術,但一個專業編劇是要考慮的,雖然強大的製片公司或者製片人可以用資金彌補,優秀的攝影師和剪輯師可以用鏡頭和切換掩飾,但他們也期望一個可以「拿來主義」的劇本。因此,你必須做好充分的准備。
1.教材可以自己學習。但一個故事必須由你自己完成,在對生活的描述方面,最大的困難無疑是對生活的體驗,而不是自己看書沒人指導。
2.很重要的一點,你的段落(或者叫場景,幕)必須在你的描述下有鏡頭感,這和文字作家不同,他們的最終產品靠讀者自己的想像完成,而電影的最終產品是一個個鏡頭。所以對畫面,構圖的美術要求一個專業的編劇是要有所積累的。
3.當然就故事本身,很大的方面還是文學那一套。除了編劇技巧的書以外,還是廣泛閱讀文學作品比較有效,最好還能找到與之對應的影片,去對比對故事的選擇和改編。此處推薦可比較的幾個作品「馬語者」,「冷山」,「看得見風景的房間」,「教父」。
4.你要想辦法進入那個圈。現實的問題,有很多編劇,但是被改編或應用成電影的還是少數。很多人沒有渠道。
最後推薦幾本相關著作(迅雷上有下載):《作為文學的電影劇本》(美,溫斯頓),《電視與銀幕創作:從創意到簽約》(美,布魯姆),《電影語言》(法,馬爾丹)。
最後衷心祝你成功。
⑽ 求電影寫作的教材,最好是各大大學影視戲劇文學專業的教材
我去年考了一次北影編劇的研沒考上,今年再考。命題創作前三年的考試題目是《真誠》《溫暖》《網友》。
你看真題就是這樣,兩個字標題三個小時。所以說如果你想考北影的話,從真題入手幫助不大。世界上沒有空中花園。首先要打好基礎。如果想考這個專業的,第一步是大量的看片,在後面我會附給你第一輪應該看的電影。 如果想考戲劇的話還要多看古今中外的戲劇,其實就是考北影看這些戲劇也是有用的。在多看了電影,戲劇的基礎上,開始學習編劇理論。如果不考北影的話,就要多看文學史,文學理論。先把基礎打好。以後的事可以在這里聯系問我。
《認識電影》 —— 路易斯 · 賈內梯(美)
《榮譽》 —— 蘇牧
《電影的元素》 —— 波布克(美)
《電影和導演》 —— 唐 · 利文斯頓(美)
《電影劇本寫作基礎》 —— 悉德 · 菲爾德(美)
《電影劇作者疑難問題解決指南》 —— 悉德 · 菲爾德(美)
《故事》 —— 羅伯特 · 麥基(美)
《虛構的自由 —— 電影劇作本體論》 —— 撰稿:劉一兵、蘇牧等
《電影的語言》 —— 馬爾丹(法)
《電影的本性》 —— 克拉考爾(德)
《電影的觀念》 —— 梭羅門(美)
《電影語言的語法》 —— 阿里洪(烏拉圭)
《電影美學》 —— 巴拉茲(匈)
《電影攝影畫面創作》 —— 張會軍
《電影是什麼》 —— 巴贊(法)
《論電影藝術》 —— 林格倫(英)
《通向電影聖殿》 —— 王迪、蘇牧等
《現代電影美學基礎》 —— 王志敏
《寫電影劇本的幾個問題》 —— 夏衍
《關於電影的特殊表現手段》 —— 張駿祥
《論電影的編劇導演和演員》 —— 普多夫金(蘇)
《影幕的劇作》 —— 弗雷里赫(蘇)
《電影劇作講話》 —— 羅姆(蘇)
《電影劇本本性問題論文集》(蘇)
《電影劇作家的技巧》 —— 瓦依斯菲爾德(蘇)
《電影的創作過程》 —— 勞遜(美)
《戲劇和電影的劇作理論與技巧》 —— 勞遜(美)
《作為文學的電影劇本》 —— 溫斯頓(美)
《從小說到電影》 —— 布魯斯東(美)
《電影的觀念》 —— 雷內.克萊爾(法)
《電影劇本的結構》 —— 新藤兼人(日)
影片拉片片目:
中國影片:
1. 神女 2. 大路 3. 馬路天使
4. 漁光曲 5. 烏鴉與麻雀 6. 十字街頭
7. 八千里路雲和月 8. 一江春水向東流 9. 小城之春
10. 林家鋪子 11. 早春二月 12. 我這一輩子
13. 紅色娘子軍 14. 農奴 15. 祝福
16. 李雙雙 17. 春苗 18. 杜鵑山
19. 我們的田野 20. 鄰居 21. 沙鷗
22. 都市裡的村莊 23. 一個與八個 24. 黃土地
25. 黑炮事件 26. 紅高粱 27. 野山
28. 盜馬賊 29. 本命年 30. 人鬼情
31. 風櫃來的人 32. 戲夢人生 33. 悲情城市
34. 暗戀桃花源 35. 太陽雨 36. 活著
37. 秋菊打官司 38. 頑主 39. 霸王別姬
40. 陽光燦爛的日子 41. 好男好女 42. 飲食男女
43. 喜宴 44. 重慶森林 45 童年往事
46. 獨立時代 47. 東邪西毒 48. 大話西遊
49. 鬼子來了 50. 小武 51. 站台
52. 一 一
外國影片:
1. 黨同伐異 2. 戰艦波將金號 3. 摩登時代
4. 掏金記 5. 公民凱恩 6. 亂世佳人
7. 魂斷藍橋 8. 蝴蝶夢 9. 偷自行車的人
10. 羅馬11時 11. 羅門生 12. 活著
13. 四百下 14. 精疲力盡 15. 廣島之戀
16. 野草莓 17. 正午 18. 士兵之歌
19. 去年在馬里昂巴德 20. 後窗 21. 裸島
22. 8 1/2 23. 木屐樹 24. 邦尼和克萊德
25. 畢業生 26. 阿拉伯的勞倫斯 27. 秋刀魚的味道
28. 紅色沙漠 29. 放大 30. 普通的法西斯
31. 德爾蘇 . 烏扎拉 32. 一個男人和一個女人 33. 巴頓將軍
34. 騙術大全 35. 教父 36. 對話
37. 走出非洲 38. 現代啟示錄 39. 出租汽車司機
40. 獵鹿人 41. 飛越瘋人院 42. 老姑娘
43. 美國往事 44. 發條桔子 45. 巴黎最後的探戈
46. 憤怒的公牛 47. 布拉格之戀 48. 魂斷威尼斯
49. 暴雨將至 50. 克萊默夫婦 51. 巴黎最後一班地鐵
52. 悔悟 53. 舞廳 54. 阿基米德後宮茶
55. 呼喊與細語 56. 花邊女工 57. 榮譽
58. 法國中尉的女人 59. 莉莉 . 瑪蓮 60. 櫻桃的滋味
61. 瑪麗亞 . 布勞恩的婚姻 62. 錫鼓 63. 小鞋子
64. 天堂電影院 65. 蜘蛛女之吻 66. 開羅的紫玫瑰
67. 聖誕快樂 . 勞倫斯先生 68. 卡門 69. 酋山節考
70. 藍色的女人 71. 末代皇帝 72. 巴比特的宴會
73. 鳥人 74. 性 . 謊言 . 錄相帶 75. 死亡詩社
76. 殺手李昂 77. 鋼琴課 78. 低級小說
79. 迷牆 80. 白色 81. 奪命雙雄
82. 猜火車 83. 天生殺人狂 84.37 度 2
85. 性愛寶典 86. 狗臉歲月 87. 毒太陽
88. 情濃朱古力 89. 黑暗中的舞者 90. 海上鋼琴師
91. 我是城堡的主人 92. 西伯利亞的理發師 93. 情書
94. 蘇菲的世界 95. 刺激1995 96. 羅拉快跑
戲劇方面:莎士比亞。莫里哀,肖伯納,王爾德, 草禹(音,這兩個字不好打),老舍 賴聲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