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唐朝盛世有哪些了不起的名人
裴矩(?——627),隋末唐初大臣。河東聞喜人。
裴行儉(619——682),唐朝官吏,字守約,絳州聞喜(今山西聞喜東北)人。
裴寂(570——632),唐初大臣。字玄真,蒲州桑泉(今山西臨猗西南)人。
溫大雅(?——627),唐初大臣,字彥弘,太原祁(山西祁縣東南)人。
武士(577——635),唐朝大臣。並州文水(今山西文水東)人。
王績(585——644),唐朝文學家。字元功,絳州龍門(今山西河津)人。
尉遲恭(585——658),唐初大將。字敬德,朔州善陽(今山西朔州)人。
柴紹(?——638),唐初將軍。字嗣昌,臨汾人。
狄仁傑(607——700),唐朝大臣。字懷英,太原(今山西太原)人。
薛仁貴(614——683),唐朝大將。絳州龍門(今山西河津)人。
王勃(650——678),唐朝文學家。字子安,絳州龍門(今山西河津)人。
溫彥博(573——637年),字大臨,唐初並州文水(今文水縣東南)人。
王度(585?——625年?),原籍太原祁縣(今祁縣)人,後遷絳州龍門(今河津縣),唐初著名小說家。
裴炎(?——684年),唐朝大臣,絳州聞喜(今山西聞喜東北)人。
宋之問(?——712年),唐朝詩人。字延清,一字少連,汾州(今山西汾陽)人。
張守圭(?——739年),陝州河北(今平陸縣東北人)。
王翰,唐朝詩人,字子羽,並州晉陽(今山西太原)人。
王之渙(688——742),唐朝詩人,字季陵,晉陽(今山西太原)人。
王昌齡(698——約756),唐朝詩人,字少伯,晉陽(今山西太原)人。
王維(701——760),唐朝詩人、畫家,字摩詰,祖籍祁縣,其父遷居蒲州(今山西永濟西),遂為河東人。
楊玉環(716——756),唐玄宗貴妃。蒲州永樂(今山西芮城西南)人。
盧綸(748——約800),唐朝詩人,字允言,河中蒲(今山西永濟西)人。
裴度(765——839),唐朝大臣,字中立,河東聞喜人,德宗時進士,任監察御史、起居舍人。
白居易(772——846),唐朝詩人。字樂天,祖籍太原,曾祖時遷居下圭(今陝西渭南北)
2. 唐朝盛世幾個
2個:唐太宗李世民的貞觀之治;唐玄宗李隆基的開元盛世。
1、貞觀之治是唐朝初年唐太宗在位期間出現的清明政治,經濟復甦,文化繁榮的治世局面。唐太宗繼承唐高祖制定的尊祖崇道國策,並進一步將其發揚光大,運用道家思想治國平天下。
唐太宗任人廉能,知人善用;廣開言路,尊重生命,自我剋制,虛心納諫;並採取了以農為本,厲行節約,休養生息,文教復興,完善科舉制度等政策,使得社會出現了安定的局面。
並大力平定外患,尊重邊族風俗,穩固邊疆,最終取得天下大治的理想局面。因其時年號為「貞觀」(627年—649年) ,故史稱「貞觀之治」。
貞觀之治為後來全盛的開元盛世奠定了重要的基礎,將中國傳統農業社會推向鼎盛時期。
2、由於唐玄宗採取了一系列積極的措施,加上廣大人民的辛勤勞動,使得大唐天下大治,經濟迅速發展。此間的唐朝在各方面都達到了極高的水平,國力空前強盛,社會經濟空前繁榮,人口也大幅度增長,天寶年間唐朝人口達到8000萬人,國家財政收入穩定。
商業十分發達,國內交通四通八達,城市更為繁華,對外貿易不斷增長,波斯、大食商人紛至沓來,長安、洛陽、廣州等大都市商賈雲集,各種膚色、不同語言的商人身穿不同的服裝來來往往,十分熱鬧。
唐朝進入全盛時期,中國封建社會達到頂峰階段。因當時年號為「開元」,史稱「開元盛世」。
(2)唐朝盛世有哪些電影擴展閱讀
1、貞觀之治背景
「貞觀」為唐太宗李世民年號,出自《易·系辭下》:「天地之道,貞觀者也。」意即以正道示人。唐太宗是中國歷史上的一代英主,其治績一直為後世所傳頌。唐初,由於隋煬帝造成的大亂,隋朝留下了破壞嚴重、民生凋敝的局面。
北周「留給」隋朝690萬戶(根據學者岑仲勉、楊志久等人的考證),而且沒有大的戰亂,而隋煬帝造成天下大亂,人口銳減,隋朝「留給」唐朝200餘萬戶(按《通典》記載杜正倫奏,經隋煬帝的消耗以及造成的大亂,到了唐初武德年間僅200餘萬戶。)。
以及內外眾多強敵、破壞空前嚴重的爛攤子。李淵李世民統一中原與南方,為貞觀之治創造了條件。
2、開元盛世背景
武則天以後,唐朝政局動盪,直到唐玄宗即位,才穩定了局面,使政局為之一新.唐玄宗統治前期,農耕技術有很大發展,手工業發達,絲織技術高超,飲茶之風也在全國范圍盛行。唐朝進入全盛時期,歷史上稱為「開元盛世」。
武則天被逼退位之後,唐王朝進入了一個短暫的混亂期:先是武三思與韋後、安樂公主勾結,害死於唐中宗復位有功的「五王」;而後太子李重俊率御林軍殺死武三思、武崇訊,而其也被韋後部下所殺。
再而後,韋後與安樂公主合謀毒死中宗李顯,立傀儡李重茂為少帝,自己總攬大權,垂簾聽政。韋後肆無忌憚,安樂公主公開賣官,朝政異常腐化。武後退位後八年的時間里,政變迭起,政局動盪。
3. 有介紹唐朝盛世的電影啊
《大明宮》
影片時間跨度近300年,以大唐帝國的權力中樞大明宮為主線,通過這一空前絕後的龐大宮殿群自建造、輝煌到毀棄的全過程,講述初唐雄健、盛唐豪奢、晚唐衰落的歷史風雲 。
4. 我國歷史上有大唐盛世,有哪些電影是描寫那個時代的故事的
提到唐朝的電影或者是電視劇,自然就想到了不久前上映的電影《妖貓傳》了。
這部由陳凱歌導演,黃軒和張雨綺主演的電影,以楊貴妃秘史為主線,講述了一樁發生在楊貴妃去世三十年後的懸疑故事。隨著白居易和空海對事情真相的掌握,隱藏著的陰謀也漸漸浮出水面。
場面很宏大,很有代入感,看著電影的那一刻,彷彿回到了當年的盛世唐朝。撇去其他不談,完完全全地是一場視聽盛宴。
唐朝有楊貴妃,也有武則天。這兩位女性的故事歷來是中國電影和電視劇的青睞題材。
在眾多電影和電視劇的版本中,個人比較推薦1992年拍的電影版的《楊貴妃》,由周潔主演,私以為這是將楊貴妃這一歷史人物詮釋得最好的一部戲。
此外,破案類電視劇《神探狄仁傑》也蠻好看的,比較真實的反映了唐朝當時的風貌。
5. 有關唐朝盛世萬國來朝的電視劇
推薦2006年版《貞觀之治》,這部電視劇為了營造出貞觀年間的樣子,專門構建劉一個長安皇城,較為完整的再現了長安城的全貌,例如著名的一百零八坊、太極殿等建築。應該說,這部劇還是有相當的歷史考究的。
6. 唐朝盛世
後來睿宗妹太平公主與李隆基發生權力之爭。延和元年(712年),睿宗讓位於太子李隆基,李隆基即唐玄宗,又稱唐明皇。713年,唐玄宗將太平公主賜死,黨羽或殺或逐,結束了這段史稱「韋後之亂」的混亂政局。同年改元開元。唐玄宗在位44年,前期(開元年間)政治比較清明,經濟迅速發展,唐朝進入全盛時期,史稱「開元盛世」。這一時期被認為是繼漢武帝時期(漢武盛世)之後,中國歷史上出現的第二次鼎盛局面。首都長安城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也是世界上第一個人口達到百萬的城市。
7. 唐朝盛世究竟有多開放
唐朝開放的例子有很多,比如前衛性感的穿衣風格,巾幗不讓須眉的女皇臨朝,海納百川的中外融合等等。當然,他不開放的一面也有很多,比如武周時期的酷吏制度等等。凡事都有兩面性,在此我僅討論唐朝開放的一面,舉一個文學方面小例子,大家即可「管中窺豹,略見一斑。」
白居易是唐代的著名大詩人。他在擔任周至縣尉時,與友人陳鴻、王質夫一起到馬嵬驛游覽。白居易有感而發,創作了長篇敘事詩《長恨歌》。雖然詩的開篇寫到:「漢皇重色思傾國,」但在後面詩句中反復提到楊家有女、華清池、漁陽鼙鼓、馬嵬坡等敏感詞語,分明是在對唐玄宗與楊貴妃的故事進行高級黑。
作為現代人,我們讀這首詩覺得沒什麼,但要結合當時的創作背景和作者身份,這就細思極恐了。這就好比一名首都遠郊區縣的公安局長,公開的在諷刺當朝前任領導人的一段禍國殃民的性丑聞。而且詩中還有大量的對兩人隱晦的性愛描寫,以領導人為題材寫小黃文還公開發表,老司機一言不合就飆車。要知道白居易寫這首詩的時間,離玄宗去世僅僅44年。
但後來,白居易沒因妄議領導人而斷送仕途,《長恨歌》也沒被和諧,人們也沒有因為傳頌這首詩而被查水表。反而,這首詩在當時的流傳度越來越廣,火到什麼程度呢?有詩為證:「童子解吟《長恨曲》,胡兒能唱《琵琶篇》。」就是說熊孩子都能唱這首諷刺歌曲,外國人都在傳頌這位公知的作品。在「家天下」的國度里,最流行的歌曲居然不是《除了他我們誰也不認》、《沒有你我們不能活》,而是這樣一首諷刺朝廷的文藝作品,太不可思議了。這要是放到大清國,不知道都進行多少次文字獄了。
寫下這句詩句的作者是誰呢?答:唐朝的第十六位皇帝,李隆基的後代——唐宣宗李忱。 他在白居易去世後,寫了這首詩 :「綴玉聯珠六十年,誰教冥路作詩仙。 浮雲不系名居易,造化無為字樂天。 童子解吟《長恨曲》,胡兒能唱《琵琶篇》。 文章已滿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愴然。」
這等於一國現任皇帝公開批准,民間諷刺上屆皇帝,揭露自己祖先的桃色新聞屬於政治正確!這究竟是開放到了什麼程度。在這種風氣的帶領下,晚唐時期用唐玄宗和楊貴妃為題材的諷刺詩歌比比皆是,比如李商隱的《馬嵬》、杜牧的《過華清宮》,在當時都是膾炙人口的名篇。厲害了呀,我的唐!
凡為夫婦之因,前世三生結緣,始配今生之夫婦。若結緣不合,比是冤家,故來相對,既以二心不同,難歸一意,快會及諸親,各還本道。願娘子相離之後,重梳嬋鬢,美掃蛾眉,巧呈窈窕之姿,選聘高官之主。
解怨釋結,更莫相憎。一別兩寬,各生歡喜。
——《唐朝放妻協議》
《唐朝放妻協議》,據稱此文出自莫高窟,今人讀來也不得不感嘆當年大唐盛世制度開化的程度。後世直至清滅時亦未有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