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大全 > 十二公民在電影應用了哪些技術

十二公民在電影應用了哪些技術

發布時間:2021-08-15 21:34:20

❶ 電影《十二公民》中涉及的基本法律知識有哪些

電影的結局比較有意思,從有罪到無罪,這個過程,可以說他們每一個人都得到了宣洩,也得到了升華,甚至可以說,明裡他們是在討論了案情,實際確是每個人都傾訴了一番。結局其樂融融,最後8號返回,拿回自己所遺留的檢察院證件,這也表達了我們老百姓心中的一個願景,就是希望為官者能清廉,能公正的去處理事,也使得電影得到一個升華,個人覺得這是個點睛之筆。

❷ 《十二公民》大家都讀懂了什麼

1、不要用自己的思想去審判嫌疑人。

只要法院沒有審判,那麼他就是不是犯人,他就應當享受和普通公民一樣的權利。這一點認識非常重要,一旦先入為主的認為犯罪嫌疑人就是兇手,那麼便不再有理智,甚至是在心中就已經給這個人「槍斃」了。

就像8號陪審員說的那樣,你這一票投了,在你心裡這個人就「死」了,在一個法治國家中,誰都不能隨隨便便決定一個人的生死,能夠審判一個人的永遠是法律,也只能是法律。

2、不要戴著有色眼鏡看人。

影片展現了目前種種戴著有色眼鏡看人的問題:年輕貌美的女性和中年富商就一定是女性拜金,怎麼會有愛情;有錢人就是資本家,就是「剝削」勞動人民;外來打工人員就代表素質差,甚至開始地域黑;富二代就代表著跋扈、乖戾,就應該是兇手等等。

8號陪審員的檢察官身份才是成功的地方,因為這向觀眾呈現出作為一名司法工作人員,應該有怎樣的職業素質和人生格局。

人物介紹:

1、8號陪審員

演員何冰

檢察官陸剛,8號陪審。宗旨是誰也不能隨便宣布一個人有罪,除非證據確鑿,在陪審裡面一直堅持疑犯無罪,第一次投票就選擇了「判無罪」,竭盡用腦子,他身上所秉承的是濃烈的「正義責任感」與「公民意識」做出無罪判決。

2、1號陪審員

演員雷佳

法學院助教、1號陪審,會議的組織者,受過一定的教育,處理事情比較機智,出於理性的證據被推翻做出無罪判決與出於「相信理性的證據」做出有罪判決,所做的事情跟4號陪審差不多。

❸ 《十二公民》是怎樣的一部電影

這是一部被名字耽誤的好電影。
其實最開始我對這部電影沒有興趣,無奈在好友的多次推薦之下,我硬著頭皮又陪他刷了一遍。
原以為會是一部很沉悶的電影,結果大大出乎我的意料之外。
一個好故事,一群好演員。一部只有12個人出演的電影,卻反映了社會最大的現實。
影片中,這些陪審團的人員,也許只是簡單的舉舉手,但擔在他們身上的責任則是能決定一個人的生死。影片中的人,剛開始基本上都以自我為中心,就認為自己以為的就是對的,對於擺在眼前的東西,都不曾細看,不曾查證,最後是在8號檢察官的帶領下一步一步投了「反對票」,其實想一想,如果沒有像8號這樣的人物存在的話,不管是影片中孩子的結局,還是對於現實生活,都是十分可怕的。

❹ 影片《十二公民》討論的案件中涉及到那些類別的證據

證據是應該形成證據鏈的,沒有證據圈的獨立證據是不能起作用的,證據之間要相互印證

❺ 《十二公民》這部電影怎麼樣主要想表達的是什麼

《十二公民》,是一部話劇化的電影。

電影的設定,是一群法學院的大學生英美法掛科,被要求補考。補考的形式,則是用模擬法庭重現一出具有爭議性的社會事件:二十歲的嫌疑人,是被富商收養的「富二代」。其生父是來自河南的農民工,離婚後將生子遺棄。酗酒,賭博,時不時找生子要錢。案發當晚,有人聽到嫌疑人在他生父房間與其發生激烈爭吵,而後生父被人在家殺害。

十二個人湊在一起,便是中國社會公共討論時常有的模樣。

失序。主持人一次又一次強調按順序發言,卻不斷有人說話被打斷,被搶話。搶話者還會理直氣壯,「他愛什麼時候說什麼時候說,現在我說」。

當對方對自己的觀點不認同時,直接開始人身攻擊——這么簡單的話聽不懂,腦袋一定被門夾了。罵對方孫子,甚至聲稱「我要弄死你」。

對對方觀點不認同時,對方試圖理論,這方卻乾脆畫一張棋紙,直接下起五子棋。用戲謔、嘲諷,消解嚴肅討論的意義。

當自己拒絕被說服時,不講理由——我就是煩了,我就是不聽,我就是這么跟你們耗著。

為什麼這個嫌疑人一定就是殺人犯?因為他生父是個河南農民工,他養父是個外地來的二道販子,肯定也養不出什麼好貨——公交車上丟了錢包,其他都是教授大學生,那一定就是那個外地人偷的……用標簽、歧視、偏見,代替說理、邏輯,直接妄下斷言。

如何解析電影《十二公民》

我們普通人,很少有機會直接參與案件評審,尤其是一場關於弒父的兇殺案。

一所政法大學里,有一群家長,他們討論的結果可能就是判決的依據,一句話就能判處嫌疑人死刑。

這說明什麼呢?說明他說的有道理。我們現在是在討論一個兇殺案,有萬分之一的可能是嫌疑人是無辜的,而大家如果輕易地就投了有罪,嫌疑人可能就因此被槍斃。

萬一,他是無罪的了?

除了8號,剩下的11人可能就是間接殺害一個無辜嫌疑人的兇手,也是導致真正的兇手逍遙法外的始作俑者。

大家都覺得自己的時間寶貴,想都沒想就投了有罪,甚至希望趕緊結束這場無聊的討論,回家收租或者約會。

可能除了8號,從來沒有人真正思考過,那些所謂親耳聽到、親眼看到的證據是不是有問題,也從來沒有人真正思考過,嫌疑人在殺人後為什麼不逃走,反而在家裡等著警察上來抓人。

他們活在自己的世界裡,為生活而奔波、為子女而憂愁,唯獨不會為了一個陌生人的生死而擔憂。

柴米油鹽醬醋茶已經足夠讓人鬧心了,你一個所有人都認為該死的嫌疑人就不要再來折騰了。

這是11個人內心的想法,精緻的利己主義者在此時以不同的社會身份完成了整齊劃一的高度一致,因為他的生死,除了影響孩子們的考試答辯成績,與他們毫無關系。

真理是什麼?重要嗎?

看到這一幕,不知道你有沒有一種熟悉的感覺。

網上一有什麼新聞,總有人不分青紅皂白、案情結果就開始指責當事人;明星一有感情問題,就有粉絲跳出來指責對方不負責任。

不管真相如何,自己說的就是對的,只要跟自己沒有關系,說破天都無關緊要。對生命個體的尊重,對法律精神的尊重,在此刻化為烏有。

1個人對11個人,巧舌如簧也抵不過11張嘴一張一翕。雙方都無法說服對方的時候,重組案情成了必然選擇。

從凶器上的個人編碼到淘寶一模一樣的彈簧刀;

從老人言之鑿鑿的證詞到破洞百出的邏輯;

從親眼目睹殺人過程到近視眼鼻翼兩邊的凹陷;

案情在一步步推理過程中一點點變得清晰可辯,老人可能為了得到重視而撒謊,女人可能將模稜兩可變成堅決肯定,最重要的是,嫌疑人不可能殺人之後再返回現場等待被抓。

此時,再次投票,變成了11:1。

唯獨3號陪審員,從頭到尾堅信8號陪審員的揣測、分析和意圖。他焦躁、無理、武斷甚至蠻橫,不認可這個結論,始終認為兒子有弒父的動機就是罪大惡極,就要判處死刑。

原來,他的兒子青春期叛逆出走,父子倆5年沒見,深深的心結藏在心中,他堅信的不是嫌疑人,而是對自己兒子的愧疚、思念、悔恨的復雜情感。

當12個人走出殘破的體育教室時,大家的人生觀和價值判斷也發生了根本變化。

最後,4號陪審員說:「向真理低頭是一件幸福的事情。」我想這是電影的點睛之筆。

我們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偏狹和執拗,唯獨不明白法律是為了保護無辜而制定。

何冰飾演的8號陪審員,在大家散去之後,回到廢舊的體育教室,拿起他落在椅子上的證件「檢察官」。

這一刻,突然覺得好幸運,他是一名檢察官,以一人之力說服11人,讓大家相信嫌疑人的無辜;

這一刻,突然覺得好幸運,這是一群未來進入司法系統學生們的家長,他們向真理低頭;

這一刻,突然覺得好幸運,我看到這一部電影,看到了司法公正的曙光。

我們需要這樣一部電影,來叫醒沉睡的人們,當法律大義和個人私心出現矛盾之時,堅守正義亦是堅守內心的道德底線。

❼ 電影《十二公民》中有哪些精彩的地方,又有哪些存在

拙薄的套搬
文/夢里詩書

如若沒有《十二怒漢》的珠玉在前,那麼《十二公民》確是一部值得盛贊的電影,但這種假定是並不存在的,改編不等同於套搬,一味的臨摹與仿效,卻難有任何獨出機杼的已見,比之原版那用言談構築的魅力,電影顯得是如此拙薄。

《十二怒漢》的經典在於無論滄海桑田,他所體現司法需有的嚴謹與生命的尊崇,都能給每一位觀眾以至誠的感動,完美的藍本實則註定了套般與他的《十二公民》不可能碌碌無為,即便是改編後有以那無比牽強模擬法庭的開頭與主旋律回歸乏善的結尾,電影對原版小心翼翼的臨摹,連人物性格背景甚至座次和一個角色帶不帶帽子皆有以高還原度的吻合,對這部作品的稱道絕非源於該片有多麼好,而是驚詫於原版的魅力即便是時隔近六十載,依舊能如此契合我們的時代。

站在巨人之肩應當仰望天空,而不是俯瞰過往,《十二公民》並非《十二怒漢》的首次改編,日本於91年改編的《12個溫柔的日本人》雖難比原版,但營造了真正屬於自已的故事核心,而俄羅斯於07年對原版的改編將戰爭、種族、人性三者皆巧融於原有的劇情架構,鍛造了更為深刻的劇情縱深,回看《十二公民》做了些什麼?除了一再的復刻原版劇情思路,便就是想著怎麼把這個根本難以在中國上演的故事生搬硬套於原有的藍本,而所謂的將此片能接到中國的地氣恰是該片另一大敗筆所在。

消解對嫌疑人身份的歧視,原版用曾生活於貧民窟里的5號陪審員給予了反證,而俄版里猶太陪審員與高加索陪審員以自已的智慧將種族與地域差化於無形,但《十二公民》里對於河南地域性的過度譏嘲則是一個毫無意義的笑料,反證河南人不差的例證,僅是透過幾位陪審員一口河南腔簡單粗暴的回語和提出這一話題陪審員的自我醒悟,實則電影在潛意識里很有可能會影響觀眾更加加深對地域化的成見,另一點地產老闆與學生間真愛營造的笑料,不僅是無關劇情內容的累贅,此雖無錯但更確是不應值得如此炫耀提倡的價值觀念。

一次引經據典的套般,一群中國的實力派演員,卻終拍不出一場真正能屬於中國自已的《十二怒漢》,可無以否認電影至少還是有以原版形貌,經典是《十二怒漢》的,拙薄是《十二公民》的。

❽ 十二公民電影影評視聽語言分析

裡面明星是挺多。但是劇情總感覺那裡有點別扭,大家是不是有同感。

❾ 十二公民是哪個案例

為中國一個由富二代「殺人案」引發了最為激烈的法庭智斗的故事。

《十二公民》改編自1957年的美國影片《十二怒漢》,是由北京聚本傳媒出品,由徐昂執導,何冰、韓童生、錢波、趙龍豪聯袂主演的犯罪懸疑片。該片講述了當代中國一個由富二代「殺人案」引發了最為激烈的法庭智斗的故事。

暑期一所政法大學內,未通過英美法課程期末考試的學生迎來補考。他們組成模擬西方法庭,分別擔任法官、律師、檢察官等角色,審理的正是一樁社會上飽受爭議的「20歲富二代弒父」案。12位學生家長組成了陪審團。這些人來自社會不同階層,有醫生、房地產商、保安、教授、保險推銷員等。

(9)十二公民在電影應用了哪些技術擴展閱讀:

《十二公民》的相關內容:

1、12位來自各行各業,身份各異的陪審團成員聚在一起,裁定一起謀殺案嫌疑人有罪與否。1957年的好萊塢電影《十二怒漢》將視角對准了一個封閉的小房間,靠演員在對白上的針鋒相對步步為營,營造出了精彩紛呈的戲劇場面,亦成為了影史經典。

2、這個充滿了戲劇張力的故事,在五十年後被俄羅斯導演尼基塔·米哈爾科夫翻拍成了俄國版,原版故事裡那個來自貧民窟的弒父小男孩,也變成了來自車臣,謀殺了身份是俄羅斯軍官的繼父的年輕人。

3、這個故事搖身一變,緊貼了俄羅斯的社會現狀,導演保持了對當下社會的敏銳觸覺,又合理的運用了原版電影的元素,因此贏得了不俗好評,還入圍了次年奧斯卡金像獎的最佳外語片。

閱讀全文

與十二公民在電影應用了哪些技術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哪些明星演過大麻電影 瀏覽:465
男朋友看電影不專心怎麼打罵 瀏覽:787
馬麗艾倫宋小寶電影叫什麼 瀏覽:904
如何把電影改成西班牙語 瀏覽:825
暗殺電影開始為什麼要殺掉主角 瀏覽:601
日本高清動作電影免費 瀏覽:547
好看的日本電影搞笑 瀏覽:904
七部好看的美女電影 瀏覽:575
和孝女彩金電影相似的有哪些 瀏覽:640
五殺電影為什麼看不了 瀏覽:851
有什麼好看的電影抖音 瀏覽:959
神仙遮雨傘電影國語版免費 瀏覽:264
電視上怎麼看流感電影 瀏覽:845
電影風語者好看嗎 瀏覽:940
騰訊視頻有些電影看不了怎麼回事 瀏覽:771
電影院怎麼調座椅 瀏覽:735
解說電影怎麼防搬運 瀏覽:124
好看戀情電影百度雲 瀏覽:614
恐龍電影怎麼 瀏覽:704
一個頭很多手是什麼電影 瀏覽:6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