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和電影有關的專業有哪些呢
和電影有關的專業:戲劇與影視學類、表演、戲劇學、電影學、戲劇影視文學、廣播電視編導、戲劇影視導演、戲劇影視美術設計、錄音藝術、播音與主持藝術、動畫、影視攝影與製作
1、戲劇學:戲劇學的畢業生主要到劇院(團)或電視台、電影廠、編輯部以及文化管理機關等部門從事理論研究、編審與文化管理等方面的工作,或到國家機關、文教事業單位從事實際工作。
2、表演:本專業培養具有一定的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素養,並具備和掌握表演藝術的基本理論和基本技巧,能夠在戲劇、戲曲、電影、電視和舞蹈等表演中獨立完成不同人物形象創作的高級專門人才。
3、錄音藝術:該專業和影視藝術緊密結合,學習過程不像純粹的音樂專業那樣單調,而且文化課成績要求不算高,招收人數不算少,亦不像播音與主持等藝術專業那樣是考生趨之若鶩的大熱門,競爭不太激烈。
4、電影學:電影學是把電影作為社會文化現象、藝術現象以及大眾傳播媒介加以研究的科學。在中國,電影學還是一門新興學科,對它的界定和研究范圍眾說不一。
5、影視剪輯:即將影片製作中所拍攝的大量素材,經過選擇、取捨、分解與組接,最終完成一個連貫流暢、含義明確、主題鮮明並有藝術感染力的作品。
(1)拍電影需要哪些專業擴展閱讀
影視學培養具備廣播電視節目策劃、創作、製作等方面的專業知識、具備較高的政治水平、理論修養和藝術鑒賞等方面的能力,能在全國廣播電影電視系統和文化部門從事廣播、電視節目編導、藝術攝影、音響設計、音響導演、撰稿、編劇、製作、社教及文藝類節目主持人等方面工作的廣播電視藝術學科的高級專門人才。
在戲劇與影視學類專業中,比較熱門而且好就業的專業是表演專業。
表演專業就業前景不錯,表演專業畢業生可在全國各電視台、電視劇製作中心、各影視製作公司、劇組、文藝表演團體、教研單位、各單位黨政共團、文化傳播公司等從事表演、管理、策劃、組織等工作。
參考資料網路——影視學專業
❷ 拍電影學什麼專業
影視專業學院嘍!
❸ 我想拍電影,該報什麼專業
導演系啊
這樣你也算作藝術生
不是正常途徑高考那樣……
具體的你找找啊
❹ 以後想做電影幕後剪輯工作,大學應學什麼系啊
攝影系的攝影專業或者美術系的戲劇影視美術設計專業。
1、攝影專業:攝影專業培養具備廣泛的科學文化和藝術理論知識,具備電影、電視、廣告、圖片攝影攝像能力.能在電影廠、電視製作部門、廣告宣傳部門、音像出版部門從事攝影藝術創作、教學和研究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
2、戲劇影視美術設計專業:戲劇影視美術設計專業旨在培養具有一定的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素養,並具備戲劇、戲曲、影視和其他舞台演出的美術設計(含燈光設計、服裝與化妝設計、布景繪制、場景設計、人物形象設計)等方面的能力,能在劇院、電影廠、電視台、電視劇製作中心從事美術設計的高級專門人才。
(4)拍電影需要哪些專業擴展閱讀:
相關要求:
1、掌握攝影專業所需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
2、掌握電影、電視、廣告、圖片的攝影創作和製作方法;
3、了解黨和國家的藝術、新聞方針、政策和法規;
4、了解電影、電視、廣告藝術的理論前沿、應用前景和發展動態;
5、掌握文獻檢索、資料查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學研究和實際工作能力;
6、具備較高的理論修養,創造能力和動手能力。
❺ 拍電影要學哪個攝影專業
基本觸類旁通。
除了學習基本的攝影基礎知識外,主要需要掌握攝像類(動態構圖及鏡頭語言的表現)及後期製作(非線性編輯及AE包裝)。要完整的學習就象「路考五次才通過」所說,學的內容就多了……
❻ 學拍電影的是什麼專業
拍電影的常規來講是導演系,也可以是表導的,但是也有很多著名導演不是導演系的,比如張藝謀導演就是北京電影學院攝影系的
❼ 拍個電影需要哪些工作人員
工作人員:編劇、攝像、演員、導演、製片人、場記、美工、燈光、話筒、道具、後期編輯、特效製作人員等等。
拓展資料:
工作人員具體操作:
出品人:那就出東西,作品。
導演:領導大家來演。
攝影師:不用說都知道。
燈光師:現場所耍的光線,由他來設計
監制:監督大家製作電影場記,每天拍得太多,總要有個人來做現記錄嘛
演員:不說了
配音:這個也不說了
剪輯:電影都是小段小段的拍,總要有人連成一氣。
道具師:做點真的或假的東西來現場反正讓人看了就是真傢伙。
替身:幫大明星作替死鬼了。
策劃:提前做好計劃大來了就開干。
編劇:原創的和要拍的總有點差別該改的改改。
特技:有些鏡頭人不能演要死人所以就假打一下了。
❽ 拍攝一部電影需要哪些准備工作
你的想法很好,但是從電影的嚴格意義上來講,是要很大的投資的,一般人玩不起.首先如果你要用電影膠片來拍攝的話,一部90分鍾長的電影,你的膠片費用(加上報廢的鏡頭)都要超過十萬元,在加上專業的電影攝影機也是很昂貴的,便宜的也要幾十萬元.專業膠片攝影機拍攝對攝影師的要求也相當高,因為你從攝影機尋像器中看到的是光信號,對暴光,快門,白平衡等參數的調節有很高的要求,這樣就很容易使你的膠片報廢,所以一般人根本拍不好.在加上其它的費用,巨大資金投入就可想而知.
器材:你想自己拍了玩的話,可以用數碼攝象機來代替膠片攝影機.3CCD,水平解析度在530線以上的機器(SONY 190P或SONY 250P)就可以滿足了,拍攝後可以用於投影播放.
要拍攝一布片子,首先你要確定劇本,演員,攝象師,劇務,道具等,其次呢就是時間,場景,在根據你的場次場景來劃分出分鏡頭,待以上都確定了以後就可以開機了.(在拍攝過程中要考慮到很多細節的問題,比如導致穿幫的一些因素和不能正常拍攝的一些因素)
待拍攝完成之後的工作就是做後期了,後期也是很重要的一個環節,你所拍攝的片子能否表達你的拍攝思想和意境,關鍵就是後期製作了,後期應該嚴格按照劇本和場次來進行剪輯,要考慮到鏡頭切換轉場的視覺效果,配音和場景是否和諧,是否能表現出你所要表達的特定思想,字母,花絮等等都是要考慮的.
總之以上的每一個環節都充分考慮了,心中有底了,這樣你拍攝製作出來的作品才能夠達到效果.
希望以上這些淺薄的看法能夠對你有所幫助(QQ:316121543)
❾ 與拍電影有關的職業和專業(不需要藝考的)
三百六十行 電影本來就是個雜家 想學精了 科班的 都是藝考的
不是科班的 畢業 也有可能從事電影製作 運作
但就目前 相關專業 攝像 美術 導演 表演 編劇 監制 策劃 等等 都是藝術類的
但是你學經濟,,將來也可能去投資拍電影啊
所以問題是 你的學的好 對不
❿ 拍一部電影需要哪些工作人員
1、出品人:負責影片前期的市場調查,看這部影片的電影市場是否有前景。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他們就找到所屬的電影集團投資製片人及相關人員,開始選導演、劇本、演員、贊助商等。
2、製片人:負責監督整個影片的製作過程,協助導演保質保量早點完成拍攝。
3、顧問:為專業題材的影片提供必要的指導及幫助。
4、導演:負責將劇本中刻化的各個人物角色,利用各種拍攝資源(道具、場地、演員等)將劇本演繹出來,成片、拷貝等。
5、副導演:兼具導演及監制的角色,是導演的左右手。
6、監制:主要是針對劇本,為維護劇本原貌給導演的拍攝工作提意見。
7、演員:根據導演及劇本的要求演繹劇本內容。
8、場務(劇務):負責提供拍攝影片所必需的物品,如准備道具、選擇場景、維護片場秩序、搞好後勤服務工作等。
9、布景師:負責按照劇本及導演的要求布置片場。
10、燈光師:按照劇本及導演的要求布置燈光效果。
11、造型師:根據劇本及導演要求為影片中的演員造型。
12、化妝師:按照劇本及導演要求給演員化妝,同時還要考慮到造型的要求。
13、後期處理:按照導演的要求,對後期選擇的鏡頭進行編輯和特效製作。
14、作曲:為影片編配合適的曲子。
15、剪輯:負責將整片中不必要的鏡頭剪掉。
16、影片拷貝:母片處理完成後,製片人會找專業的電影拷貝公司拷貝子片,運往各地電影市場,待上市或上映。
(10)拍電影需要哪些專業擴展閱讀:
電影構成:
技術
視覺滯留
「使一塊燃燒著的木炭在被揮動時變成一條火帶,這種現象曾被古時的人們發現過」但是,將這種視覺現象同電影的發明聯系起來,卻是19世紀的事情。
1829年,比利時著名的物理學家約瑟夫·普拉托為了進一步考察人眼耐光的限度,他曾一次長時間對著強烈的日光凝目而視,結果雙目失明。
但他發現太陽的影子卻深深地印在了他的眼睛裡,他終於發現了「視覺滯留」的原理,即:當人們眼前的物體被移走之後,該物體反映在視網膜上的物象不會立即消失,會繼續短暫滯留一段時間。實驗證明,物象滯留的時間一般為0.1-0.4秒。
與此同時,在歐洲的物理學教科書和物理實驗室中,也開始採用「法拉第輪」的原理和圖畫「幻盤」旋轉的視覺研究。它們向人類表明,人眼視覺的生理功能可以將一系列獨立的畫面組合起來,成為連續運動的視象。
19世紀30年代,詭盤、走馬盤、輪車盤、活動視鏡和頻閃觀察器等視覺玩具相繼出現。其基本原理大同小異,即在能夠轉動的活動視盤上畫上一連串的圖像,而當視盤轉動起來時那些呆滯的、無生命的圖象便運動起來,活靈活現。
此後,奧地利人又將幻燈和活動視盤相結合,使繪制的靜止的圖畫投影在銀幕上,製作出活動幻燈,形成了早期動畫。
然而,到了上個世紀60年代,電影理論家和教育家對「視覺滯留」的問題提出了新的疑義,他們發現銀幕上的全部運動現象實際上是跳躍的、不連貫的,但觀眾卻意識到那是一個統一、完整的動作連續。由此證明,真正起作用的不是「視覺滯留」,而是「心理認可」。
拍攝技術
攝影術同樣產生於19世紀的歐洲。1839 年,法國人達蓋爾根據文藝復興以後在繪畫上的小孔成像的原理,並使用化學方法,將形象永久地固定下來,「達蓋爾照相法」產生。1872 年,最先將「照相法」運用於連續拍攝的,是攝影師愛德華·幕布里奇。
他曾在5年的時間里,多次運用多架照相機給一匹正在奔跑的馬進行連續拍攝的實驗,並於1878年獲得成功。1882年,法國人馬萊利用左輪手槍的間歇原理,研製了一種可以進行連續拍攝的「攝影槍」。此後他又發明了「軟片式連續攝影機」。
終於以一架攝影機開始取代了幕布里奇用一組照相機拍攝活動物體的方法。在歐洲,許多國家中的科學家、發明家們也都研製了不同類型的攝影機。
其中,美國的托馬斯·愛迪生和他的機械師狄克為了使膠片在攝影機中以同樣間隔進行移動,而發明了在膠片兩邊打上孔洞的牽引方法,解決了機械傳動的技術問題。「活動照相」的「攝影術」得以完成。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