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簡述世界早期電影的特點
電影誕生在1895年,法國里昂照相器材廠廠主奧古斯特和路易·盧米埃爾兄弟運用「視覺暫留」原理,成功地製成電影放映機。同年年底12月28日,盧米埃爾兄弟在「巴黎科技代表大會」上展出,並演示了自己的作品,從而宣告電影的正式誕生。電影從它誕生的那一時刻開始,便作為一種特殊的公眾藝術,以它運動與變化著的光、影,以及後來發展的聲、色,給人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吸引著越來越多的人。盧米埃爾兄弟所攝制的影片,主要是基於他們所強調的復現功能而出現的,其電影主要的特點在於記錄生活,但無太多的表現手法,不久這種單純復現和記錄生活的表現方式開始漸漸的讓觀眾對電影失去了興趣。
梅里愛一開始是盧米埃爾電影的模仿者,但最終卻形成了自身的與盧米埃爾截然不同的風格,成了電影美學中的表現美學的源頭。梅里愛對電影突出的貢獻在於對電影特效攝影的探索,認識到電影有突破時空束縛的無限的可能性,將電影從平凡、枯燥敘述中解脫了出來,為電影附上了科幻與特效的色彩。下面我想談談奠定他在電影史中地位的經典作品《月球旅行記》的特點及對後這部電影拍攝於1902年,是一部具有非凡想像力的幻想片,也是梅里愛的電影藝術達到頂峰的代表作。影片的內容是描寫一批穿著星相學家服裝的天文學家決定到月球上去探險。他們來到一座復雜而奇特的機器工廠,在一群漂亮的女海員幫助下,搬來一顆大炮彈。科學家們坐進炮彈里,猶如在一艘宇宙飛船中,炮彈被發射到月球上,那裡的仙女熱情地接待了這批科學家,引導他們興致勃勃地瀏覽沉寂而神秘的月亮風光。晚上,科學家們欣賞著仙女們神秘的舞蹈,她們分別代表著北斗星、金星、火星……等等星座的神靈。漸漸地科學家們進入了夢境,鑽進山洞裡去避寒,又遇到巨大的蘑菇、蜘蛛、多腳怪物和月亮神。歷盡險阻後,科學家終於逃出山洞,找出炮彈,飛離月球,重新落回到地球上的大海,他們在海底遨遊一番之後,安全地回到了出發地,這里正為他們建造一座永恆而奇特的塑像。
在這部電影中梅里愛利用了他熟練地各種技術(包括疊印、倒拍、三次及多次曝光合成照相等),添加進許多吸引人的幽默,讓人驚嘆的險情和一些幻想因素,並讓整部影片表現出了完整的故事情節。雖然這部影片才短短十幾分鍾,但卻充滿了精巧別致的特技、悠悠漫長的空間旅行、海底的奇花異草、外星的火山洞穴、利己的科學家和迷人的姑娘等都直至今天都在使用的科幻片的必備元素,如果說像盧卡斯的《星球大戰》這樣的影片成了科幻的經典,梅里愛無疑則是開創了科幻的時代,可以當之無愧的被稱為「科幻電影之父」。
梅里愛一生拍攝了400多部電影,其中包括了很多著名的科學幻想作品,在不斷拍攝的過程中,他發現並開拓了攝影的基本特技:停機再拍、慢動作、溶暗、淡出、疊印和兩次曝光等。他首開使用舞台演員、布景、道具、服裝、化裝手段等方法進行攝影,開創了與L-盧米埃爾「捕捉自然」相對立的另外一種風格,並創造了真正的戲劇電影,第一次有系統地將絕大部分戲劇上的方法,如劇本、演員、服裝、化裝、布景、機器裝置,以及景和幕的劃分等等,都運用到電影中去,這些手段直到當代電影仍被廣泛採用著。
梅里愛雖然在最終破產中結束了他的電影歲月,但他對早期世界電影的發展和貢獻卻是功不可沒的。
來電影發展的貢獻:
⑵ 喬治梅里愛怎麼樣
電影魔術師 一生拍攝近百部默片 喬治·梅里愛~
⑶ 簡述大衛·格里菲斯的電影敘事觀念較於盧米埃爾兄弟和喬治·梅里愛的進步.
格里菲斯
擺脫了盧米埃爾以及喬治·梅里愛的固定機位,轉而以移動鏡頭拍攝
擺脫了以戲劇「場」為基本單位,創造了以「鏡頭」為電影拍攝的基本單位
格里菲斯在喬治·梅里愛的基礎上創造了經典的「最後一分鍾營救」的平行蒙太奇剪輯手法
⑷ 喬治·梅里愛的介紹
喬治·梅里愛,1861年12月8日生於巴黎,1938年1月21日卒於巴黎,羅培·烏坦劇院的經理。1演藝、演員、導演、攝影師。作品有《聖女貞德》,《地獄的土風舞》,《音樂狂》,《仙女國》等。
⑸ 法國喬治● 梅里愛說創立的電影戲劇美學的「三一律」結構具體指什麼
三一律是戲劇結構理論之一,一種關於戲劇結構的規則。先由文藝復興時期義大利戲劇理論家提出,後由法國古典主義戲劇家確定和推行。
三一律規定劇本創作必須遵守時間、地點和行動的一致,即一部劇本只允許寫單一的故事情節,戲劇行動必須發生在一天之內和一個地點。法國古典主義戲劇理論家布瓦洛把它解釋為「要用一地、一天內完成的一個故事從開頭直到末尾維持著舞台充實。」
三一律是從亞里士多德的《詩學》引申出來的。在《詩學》中,亞里士多德論述了戲劇行動的一致性,認為戲劇「所模仿的就只限於一個完整的行動」,但並不排斥使用次要的情節。他也提到「悲劇力圖以太陽的一周為限」,但這只是指演出時間的長度。
16世紀,亞里士多德的觀點被闡發、曲解。義大利理論家基拉爾底·欽提奧在1545年首先提出「太陽運行一周」指的是劇情的時間。其後,洛德維加·卡斯特爾維屈羅在注釋《詩學》時又進一步闡述了劇情時間與演出時間必須一致的觀點,並認為戲劇「必須真正限於一個單一的地點」。此外,戲劇行動的一致性也被加上了排斥次要情節、只能有一條情節線的限制。
17世紀,三一律被法國古典主義戲劇家當作不可違反的規定而極力推行,並在歐洲劇壇長期占據統治地位。18世紀以後,隨著浪漫主義戲劇的興起,三一律不斷受到戲劇家的抨擊,逐漸被沖破。
三一律作為古典主義戲劇的一條固定法則,對劇本創作是一種嚴重的束縛,它最終被打破是勢在必然。不過,作為戲劇結構的一種形式,它可以使劇本結構更趨集中、嚴謹,一些劇作家運用它曾寫出成功之作。又稱三整一律,意指一出戲只能表現單一的行動,情節只能在一天之內和一個地點展開。亞里士多德在《詩學》中曾指明悲劇「所模仿的就只限於一個完整的行動」,同時指出一出戲的演出時間應「以太陽的一周為限」。在16世紀,義大利理論家C.G.基拉爾底•欽提奧把「太陽運行一周」解釋為劇情的時間限度,L.卡斯特爾維特羅又進一步規定一出戲「必須真正限定一個單一的地點」。在17世紀,法國古典主義戲劇理論家(-D).N.布瓦洛把三一律總括為「要用一地、一天內完成的一個故事從開頭直到末尾維持著舞台充實」,並以此作為不能違背的結構法規。把三一律作為一種戲劇結構的方式,有助於使劇本的結構集中、嚴謹,運用這種結構方式也造就了不少成功的劇作。但是,把它作為一種法規,對戲劇創作則是嚴重的束縛。所以18世紀以後,特別是浪漫主義劇作家,一再攻擊這一法規,其創作實踐也已突破了這一法規。
"三一律"是古典主義戲劇的藝術法則,要求戲劇創作在時間、地點和情節三者之間保持一致性,即要求一出戲所敘述的故事發生在一天(一晝夜)之內,地點在一個場景,情節服從於一個主題。莫里哀的喜劇《偽君子》就是按"三一律"寫成的,全劇五幕,單線發展,情節發生在一個地點,即奧爾恭的家裡;所描寫的全部事件都在一晝夜之內發生;主題集中在揭露答爾丟失的偽善面目這一點上。
古典主義者主認為,"三一律"原系古希臘亞里士多德的理論。其實,這是對亞里士多德的曲解。下如馬克思所指出:"路易十四時期的法國劇作家從理論上構思的那種三一律,是建立在對希臘戲劇(及其解釋者亞里士多德)的曲解上的。但是,另一方面,同樣毫無疑問,他們正是依照他們自己藝術的需要來理解希臘人的"
"三一律"是十七世紀古典主義的產物,它是當時法國宮廷中的文人學者根據路易十四的政治意圖而制訂出來的,最後總結性地反映在古典主義理論家布瓦洛的《詩藝》中。在此書的第三章中寫道:"不過我們要遵守理性制定的規則,希望開展情節,處處要尊重技巧;在一天、一地完成一件事,一直把飽滿的戲維持到底。"這是對"三一律"最簡明的概括。
古典主義戲劇藝術的實踐表明,"三一律"在政治上符合君主專制政體的要求,在藝術上既體現了時間和空間方面高度簡練、緊湊、集中等優點,但又存在人物性格單一化、類型化,戲劇結構上絕對化、程式化等弱點,最終束縛了戲劇藝術的發展,為後人所摒棄。
⑹ 梅里愛拍攝的電影分為哪幾種類型
在梅里愛所拍攝的400多部影片中,最富有創造性、與眾不同的樣式,大致可分為以下四種:
一、魔術片;
二、排演的新聞片;
三、神話故事片;
四、科幻探險片。
⑺ 喬治梅里愛在歷史上有哪些記載
喬治•梅里愛(1861年一 1938年),法 國著名導演,兼任編劇、繪景等其他攝制工 作。他影響和推動了電影的發展,是首位將 電影引向戲劇的人。他將電影理解為一種魔 術,不再採取實地拍攝外景片和記錄自然片 的方式,而是研究起了 「排練片」和「變形 片」。梅里愛對電影最突出的貢獻在於他對 電影拍攝對象的變革上。他拍攝的《月球旅 行記》至今還是研究電影的必讀課。
⑻ 盧米埃爾兄弟的影片和喬治梅里埃的影片的特點分別是什麼
盧米埃爾兄弟是再現美學(也就是長鏡頭)的鼻祖,而梅里埃是表現美學(蒙太奇)的鼻祖。
梅里埃的影片永遠是中景,攝象機永遠不動。他是個魔術師,所以能夠運用我們現在所說的一些特技。梅里埃可以稱為電影史上的第一個導演。
我比較喜歡再現美學也就是長鏡頭影片,能夠更真實的再現生活的狀態。本人是新浪潮的忠實擁護者,那是一個時代,永遠無法超越的時代。
⑼ 梅里愛對現代電影的貢獻及不足
你是怎麼認為的那?
電影的產生跟她有關系:
1895年,法國里昂照相器材廠廠主奧古斯特和路易·盧米埃爾兄弟運用「視覺暫留」原理,成功地製成電影放映機。同年年底,盧米埃爾兄弟在「巴黎科技代表大會」上展出,並演示了自己的作品,從而宣告電影的正式誕生。電影從它誕生的那一時刻開始,便作為一種特殊的公眾藝術,以它運動與變化著的光、影,以及後來發展的聲、色,給人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吸引著越來越多的人。盧米埃爾兄弟所攝制的影片,主要是基於他們所強調的復現功能而出現的,但這種表現手法不久就讓觀眾對電影失去了興趣。其後,魔術家與演出者出身的梅里愛開始利用包括疊印、倒拍、三次及多次曝光合成照相等技術,大大改進了電影的拍攝技術,並首次將戲劇引入電影之中,使電影內容故事化。盧米埃爾和梅里愛的名字同這兩種不同的電影表現方式聯系在一起。前者傾向於自然,後者側重於技巧,正是這股使電影附屬於戲劇的潮流,導致1908年代法國電影製品廠的誕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