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索尼電影娛樂公司的介紹
索尼影視娛樂有限公司Sony Pictures Entertainment索尼影視娛樂有限公司(Sony Pictures Entertainment,SPE),是索尼(美國)有限公司(SCA)的子公司,索尼(美國)有限公司是,總部設在東京的索尼公司的子公司。SPE在全球的業務包括:電影的製作和發行,電視節目的製作和發行,數碼娛樂節目的製作和發行,全球范圍的電視頻道投資,購買和發行家庭娛樂節目,經營影視拍攝設施,開發新型娛樂產品、 服務和技術,以及在67個國家進行電影娛樂產品銷售。
⑵ 索尼音樂娛樂公司的旗下藝人
1、邁克爾·傑克遜(Michael Jackson,1958年8月29日~2009年6月25日),出生於美國印第安納州加里市,美國演唱家、詞曲創作人、舞蹈家、表演家、慈善家、音樂家、人道主義者、和平主義者、慈善機構創辦人。
2、西城男孩(Westlife)是於1998年成立於愛爾蘭斯萊戈郡的男子組合,由奇恩·伊根、尚恩·菲南、馬克·菲海利、尼基·柏恩和布萊恩·尼古拉斯·麥克法丹(2004年離隊)組成。
3、布蘭妮·斯皮爾斯(Britney Spears),1981年12月2日出生於美國路易斯安那州,美國女歌手、演員。童年時期,布蘭妮加盟電視節目《米老鼠俱樂部》後開始演藝生涯。
4、周傑倫(Jay Chou),1979年1月18日出生於台灣省新北市,畢業於淡江中學,中國台灣流行樂男歌手、音樂人、演員、導演、編劇等。
5、黃渤,1974年8月26日出生於山東青島,祖籍甘肅臨洮,中國內地男演員、導演、歌手,中國電影家協會副主席。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表演系配音專業。黃渤早年曾有過駐唱歌手、舞蹈教練、影視配音等多種工作經歷。
⑶ 索尼電影娛樂公司的詳細資料
1989年9月被SONY以60億美元天價收購哥倫比亞電影
哥倫比亞電影集團公司Columbia TriStar Motion Picture Group索尼在Betamax與VHS影像紀錄競爭中慘敗後,盛田昭夫認為有必要將最高檔的硬體與最先端的內容結合,才能掌握市場。1989年9月25日,在盛田昭夫的主導下,日本索尼陸續並購了CBS(擁有火炬女神與獨角獸象徵的哥倫比亞三星製片)的電影與音樂部門,使它成為SPE(索尼影視娛樂,Sony Picture Entertainment)的旗下子公司。在當時的時空背景下,日本經濟大幅成長,奠定了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地位,而美國的經濟卻是走下坡般萎靡不振;日本由於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敗給美國,許多日本企業為了民族自尊心,瘋狂的並購了美國的企業,而眾家美國公司卻無力反擊。其中以日本三菱集團買下紐約的地標洛克斐勒大樓以及新力索尼以60億美元天價買下哥倫比亞三星電影公司,創下了當時日本最大的一宗海外並購案,被美國人視為日本人入侵美國。但是,這樁日本歷史上金額最高的收購案也一度使索尼成為日本歷史上虧損額度最高的企業。1980年代末期,日本開始爆發了泡沫經濟危機,而索尼電影事業群也因為票房不佳,而從此慘賠數年,成為當時索尼獲利的主要障礙。直到1997年,霍華德·斯金格主導改革,逐漸獲利,並於2001年拍攝電影霍華德·斯金格主導,並購歷史悠久的米高梅電影公司,成為世界第一大的電影製作公司。
2004年12月 – 旗下索尼影視娛樂並購米高梅電影公司,躍身全球第一大電影公司
米高梅Metro-Goldwyn-Mayer (MGM)好萊塢五大電影公司之一
50億美元的價格將米高梅買下,從此,好萊塢八大公司中的最後一個獨立製片公司消失了。如今,米高梅與哥倫比亞公司同屬索尼旗下,開始了新的征程。然而,它擁有的170座奧斯卡金像(數量為好萊塢八大製片公司之首)卻仍在訴說著它曾經的輝煌。
⑷ 索尼電影公司都有哪些作品
太多了,口碑不錯的有2012,極樂世界,蜘蛛俠系列,生化危機系列,黑衣人系列,007系列,寂靜嶺系列,全民超人,黑鷹墜落,哥斯拉等
⑸ 索尼影視娛樂公司到底是日本的還是美國的
索尼影視娛樂公司日本索尼公司在美國的子公司「索尼影視娛樂公司」。
索尼影視娛樂公司(Sony Pictures Entertainment, Inc.),簡稱為SPE,原為成立於1924年的哥倫比亞(Columbia)三星(TriStar)電影公司,是歷史相當悠久的電影公司。
1989年9月25日,在Sony會長盛田昭夫的主導下,日本索尼 (Sony)陸續並購了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的電影與音樂部門,也並購了擁有火炬女神與飛馬象徵的哥倫比亞三星電影公司,全部成為了索尼影視娛樂的子公司。
索尼在1989年以近50億美元並購了好萊塢大電影公司「哥倫比亞」,其中用34億從可口可樂公司購買哥倫比亞的股權,並承擔了哥倫比亞公司16億美元的附帶債務。並購中起到重要作用的是奧維茨(CAA的創始人)。也就是說從上世紀開始這個日本財團就進入了美國電影行業。1989年對哥倫比亞成功收購後,索尼在美國成立了索尼(美國)有限公司(SCA),負責索尼在美國所有子公司的一切業務。索尼影視娛樂(SPE)是它旗下負責電影的公司,也就是常說的索尼影業。
⑹ 索尼娛樂公司旗下的明星有哪些
皇我覺得很不錯..
他們在網路勢力超強,可以幫助明星搞網路的宣傳,主要藝人有謝廷鋒,容祖兒,梁洛施,李俊基等等著名演員(成龍父子也是這公司的)
喬傑立也不錯,有很多新人也是在那紅的,比如183club 5566 七朵花 起初王心凌也是那公司的.
百代唱片也是中國一家搶手的公司,資金宣傳方面都周轉的開,他們願意重金打造勢力歌手公司有:蔡依林 羅志祥 孫燕姿 陶喆 胡歌 胡彥斌 花兒樂隊等著名歌手..
其實新加坡海碟唱片也不錯哦,他們的宣傳戰略很不錯,用長輩幫助新人的方式來帶紅新人,從一開始的阿杜(艱難的起步)到後來用阿杜帶紅林俊傑,再後來林俊傑有帶起金莎,到現在的林宇中,以及現在公司又捧紅現在網路超火的BY2 組合..
華納唱片(Warner/Wea)集團是20世紀全球五大唱片集團之一,原隸屬於擁有好萊塢華納兄弟(Warner Brother)影片公司,時代雜志,財富雜志,CNN有線電視新聞網等傳媒巨子的時代華納(Time Warner)集團。Warner Bros公司1930年因收購了Brunswick唱片公司而順利進軍唱片業。隨後又分別於1968年和1970年兼並了Atlantic(大西洋)和Elektra Nonesuch兩家唱片公司,並成立了華納唱片集團(簡稱WEA)。近年來, Wea先後將法國Erato公司,德國Teldec公司,芬蘭Finlandia公司收歸帳下。2004年3月,時代華納正式將旗下的華納音樂集團以26億美元的價格賣給了一家由前任環球(Universal)集團總裁小艾德加·布隆夫曼(Edgar Bronfman Jr.)領導的美國布隆夫曼投資集團,之後華納音樂集團 (Warner Music Group, WMG)內部經歷了巨大的人事動盪,公布了一系列重組措施。
2003年華納唱片(華語)公司入主中文市場恰巧十年時間。1992年著名的台灣本土唱片公司飛碟被華納控股,1993年華納正式收購飛碟唱片,成立華納台灣唱片公司,標志著華納全面進軍華語樂壇。雖然收購了飛碟唱片,原飛碟旗下歌手王傑、蔡琴、郭富城、姜育恆、葉倩文、蘇芮、張雨生、陳百強、呂方、林憶蓮的唱片版權也歸於華納,但華納在90年代卻發展的並不順利。隨著旗下歌手合約紛紛到期,整個華納一度面臨著鄭秀文郭富城 ( 郭富城05年底轉投大國文化 ) 一王一後獨撐大局的窘境。而90年代華納唱片最值得圈點的則是,1995年將朱哲琴adawa成功的推向了世界市場,《阿姐鼓》在56個國家和地區同步發行,成為國際唱片史上第一張全球發行並且銷量最高的中文唱片,在國際樂壇引起強烈反響。
華納唱片的真正猛崛起始於2000年前後。在1998年周建輝新任華納大中華區總經理之後,華納代理了擁有梁詠琪、古巨基的EEI唱片的發行業務。另外,華納把目光伸向了台灣和內地市場,在兩地分別簽下張惠妹、那英兩位大牌,更成功打造了人氣小天後孫燕姿,加上鄭秀文坐鎮香港,構成了華納獨一無二的「天後宮」。此外,華納主攻內地市場,與專營校園音樂的獨立品牌「麥田音樂」和以專業演藝經管為理念的「普萊音樂」簽約,兩者成為華納的加盟品牌。華納麥田的朴樹、周迅、老狼等人以及內地頭號男女歌手孫楠、那英均招至麾下,無疑擴大了華納的品牌內涵與內地影響力。
目前華納除了「四大天後」(張惠妹,那英,孫燕姿,鄭秀文)、「兩大天王」(郭富城,孫楠)之外,還擁有蔡健雅、麻吉等藝人。華納的成功,更多的是依託如雲的大牌歌手搶占市場。憑借國際化推廣的經驗,各自獨立的發展空間和相對固定的市場,避免了女歌手之間的顧此失彼。另外,華納音樂還是以港台商業化的主流音樂為主,如何拓展單一的音樂形式,攻克男歌手領域的軟肋,藉以突破固有的大牌表象,卻成為決定華納未來發展的重頭戲。
隨著眾多天後的離開,目前的華納音樂相比之前,實力已經大不如前,只有蕭亞軒、F.I.R.飛兒樂團、辛曉琪 、徐若瑄支撐著台灣華納的「天後」旗號。
滾石唱片1980年,校園民歌運動的積極參與者段鍾潭、段鍾沂兄弟創辦了《滾石》雜志,由於不滿足在版面上單純介紹西洋音樂,萌發了要製作華人自己的流行音樂的想法。就因為這個簡單的初衷,創辦了滾石唱片,唱片交由世界五大唱片公司之一的BMG發行。滾石一開始的元老就有潘越雲,張艾嘉以及之後的齊豫和羅大佑。極具才華和人格魅力的歌手,團結熱情的緊密團隊,原創加上人文的滾石風格,締造了最初滾石至高的起點。羅大佑的《之乎者也》如一顆「流行樂史的原子彈」,在台島颳起了一股黑色旋風,更堅定了滾石早期創業者繼續探索華人流行音樂的決心。1985年,滾石從日本引進了鐳射唱片技術,生產了首批5張CD。《回聲》成為滾石第一張、同時也是台灣流行音樂史上的第一張CD唱片。1988年,滾石成立了旗下的巨石音樂,擁有林隆璇,張信哲等歌手。同時李宗盛、小蟲、陳升、趙傳的新鮮血液源源不斷。80年代末,滾石成立了友善的狗工作室,推出了趙傳、黃韻玲、張洪量、黃品源等歌手。1989年,海外歸來的羅大佑在香港成立了「音樂工廠」,集合了黃耀明、林夕、花比傲等音樂人製作了《東方之珠》等唱片,同時滾石獲得了杜德偉、梅艷芳的國語唱片製作發行權。
從80年代中期開始,滾石幾乎網羅了包括香港Beyond在內的港台流行樂壇的精英,製作人有羅大佑、陳升、李宗盛、小蟲坐鎮;女歌手方面成功製作了黃鶯鶯、陳淑樺、娃娃、辛曉琪、萬芳等人的專輯;男歌手方面,趙傳、周華健、張信哲、成龍、馬兆駿等人成績頗豐。1989年,張培仁和製作人賈敏恕成立魔岩文化,集合內地的搖滾新勢力在90年代初期相繼推出了黑豹、唐朝、《中國火1》、張楚、何勇等人的專輯,取得空前的社會影響力,滾石的音樂內涵及領域進一步拓展。此時的滾石已達到了鼎盛的顛峰期。
90年代中期,張國榮重返歌壇簽約滾石,林憶蓮、杜德偉加上原來的精兵強將,滾石唱片的陣容無比強大。1996年,魔岩唱片在台灣正式注冊成立,之後推出了楊乃文、順子、李雨寰、陳綺貞和張震岳。作為滾石香港品牌的「龍卷風」也成功發行了莫文蔚、Beyond等人的國語專輯。 蘇慧倫、劉若英、徐懷鈺等年輕歌手的誕生則暗示著滾石後來的偶像路線。
2000年,隨著經濟蕭條市場惡化,滾石將旗下的各家製作公司整合,「龍卷風」畫上句點,同年底,魔岩唱片的創始人張培仁離開魔岩。2001年,「魔岩」也畫上了句號。其後滾石在北京成立了戰國音樂,在上海也設立了發行部,轉向內地發展。時代變遷,滾石的中流砥柱紛紛淡出或離去。目前滾石唱片留有周華健、任賢齊、梁靜茹、辛曉琪、五月天等原班人馬,另外則以F4的偶像劇形式捧紅了許紹洋、李威等人。但如今的滾石已與當年不可同日而語,「滾石」自身的品牌內涵無以後繼,最重要的是滾石曾經傲視群雄的強大創作力已盪然無存,與一般的唱片公司並無二樣。二十年春秋如一夢,滾石如一位拖著疲憊身軀的沒落貴族,積聚著希望,等待著重生……
環球唱片公司(Universal Music Group,簡稱 UMG)是全世界最大的唱片公司,它佔有世界市場的23%。它旗下不乏世界知名的歌手,如:阿姆、|-{zh-cn:帕瓦羅蒂;zh-hk:巴伐洛堤;zh-tw:帕華洛帝}-、[[]]、U2等。
環球唱片公司原來只是著名電影製作公司環球影業旗下的一家機構。後來環球影業在1998年從Seagram手下買入專門出版古典音樂及流行音樂唱片的寶麗金唱片公司(PolyGram),改組成為今日的環球唱片。
公司有藝人有:張學友,譚詠麟,李克勤,陳慧琳,許志安,陳慧嫻 ,潘瑋柏等
索尼唱片僅次環球是世界第二唱片公司主要有藝人王力宏 劉亦菲 楊丞琳
⑺ 索尼電影娛樂公司的黑客事件
2014年11月末,社交網站Reddit上一位用戶公布了索尼影業員工電腦顯示的畫面,畫面文字標題註明「被#GOP攻陷」,下方的文字威脅稱,已從索尼影業獲得大量敏感文件,其中一些在打包壓縮後被發送到公開互聯網上,如果索尼必須在必須在格林尼治標准時間11月24日下午11點滿足他們的要求,否則將公布更多的文件(尚不清楚黑客們提出了什麼要求)。最後,黑客組織還附上索尼影業泄密信息的鏈接。
這位Reddit用戶稱,他曾經在索尼影業工作過,這張圖片來自仍在這家公司工作的好友。針對此事,索尼影業在電影網站Deadline上發表聲明稱:「我們正在調查這起IT事件。」
北京時間12月9日晚間消息,信息安全公司FireEye旗下Mandiant部門創始人凱文·曼迪亞(Kevin Mandia)認為,索尼影業遭遇的黑客攻擊是企業無法避免的。此外,黑客發動攻擊的地點已被鎖定至泰國曼谷一家豪華酒店。
曼迪亞對索尼影業CEO邁克爾·林頓(Michael Linton)表示,此次攻擊是「前所未有」的,而其他公司在面對這樣的攻擊時也不會比索尼做得更好,因為此次攻擊的目的就是摧毀索尼影業的內網系統。
2014年12月15日消息,索尼影業日前向各媒體發送長達3頁的公開信,要求新聞機構不要公布已被黑客盜取的公司私人信息。索尼明確表示「不同意新聞媒體佔有、評論、復制、散播、公布、上傳、下載或利用被盜信息」,收到此信的媒體應確認他們銷毀了這些備份。索尼稱,如果媒體機構不理會,該公司將「別無選擇,必定追究你們使用和散播泄露信息導致的損害和損失責任」 。
2014年12月17日,索尼影業的一份公告中表示,由於受到暴力威脅,因此將取消電影《刺殺金正恩》(The Interview)在影院的上映。索尼影業考慮通過有線電視或衛星電視,提供這部電影的點播服務。 2014年12月23日,據國外媒體報道,索尼黑客事件波及面此前已經從媒體渠道擴展到微博客社區Twitter用戶,而現在這把火更是燒到了Twitter自身。索尼律師已經發出威脅性警告,如果這家社交網路公司不封殺分享有關這次黑客事件的用戶賬號,索尼將訴諸法律行動。
⑻ 如果索尼影視娛樂與漫威合作會帶來哪些優秀作品
前一段時間,漫威和索尼因蜘蛛俠融資條件沒談攏一事鬧得沸沸揚揚。那麼,如果索尼影視娛樂與漫威合作,他們會帶來哪些優秀作品?
第三個就是是不是可以將黑寡婦也這樣處理呢?我非常喜歡黑寡婦,她的作品基本上都看過了,就是沒有關於她的游戲,我相信,只要是她的游戲投入運作,應該是一個不錯的爆款。畢竟,在全球范圍內,她的粉絲還是很多的,你覺得黑寡婦出來以後,會有多少人玩呢?反正我是要玩的。
你覺得漫威與索尼的合作是不是會有更好的作品出現呢?
⑼ 索尼電影娛樂公司的發行電影
來自俄羅斯的愛情From Russia with Love(1963)
諾博士Dr. No(1962)
金手指Goldfinger(1964)
雷霆萬鈞Thunderball(1965)
雷霆谷You Only Live Twice
女王密使On Her Majesty's Secret Service(1969) 金剛鑽Diamonds Are Forever(1971)
金槍人The Man with the Golden Gun(1974)
生死關頭Live and Let Die(1973)
Noche de las gaviotas, La(1975)
海底城The Spy Who Loved Me(1977)
太空城Moonraker(1979) 最高機密For Your Eyes Only(1981)
八爪女Octopussy(1983)慾望的法則
La Ley del Deseo(1987)
精神瀕臨崩潰的女人Mujeres al borde de un ataque de nervios(1988)
殺人執照Licence to Kill(1989) 印度支那Indochina(1992)
哈姆雷特Hamlet(1996)
吸血鬼也瘋狂Dracula: Dead and Loving It(1995)
甜心先生Jerry Maguire(1996)
狂迷The Fan(1996)
我最好朋友的婚禮My Best Friend's Wedding(1997)
盡善盡美As Good as It Gets(1997)
與魔鬼同行The Devil's Own(1997)
我知道你去年夏天幹了什麼I Know What You Did Last Summer(1997)
狂蟒之災Anaconda(1997)
森林小王子The Second Jungle Book: Mowgli & Baloo(1997)
第五元素The Fifth Element(1997)
空軍一號Air Force One(1997)
絕對權力Absolute Power(1997)
哥斯拉Godzilla(1998)
佐羅的面具The Mask of Zorro(1998)
迪克Dick(1999)
聖女貞德The Messenger: The Story of Joan of Arc(1999)
致命性游戲Cruel Intentions(1999)
移魂女郎Girl, Interrupted(1999) 偷拐搶騙Snatch(2000)
夢游非洲I Dreamed of Africa(2000)
愛國者The Patriot(2000)
中央舞台Center Stage(2000)
順流逆流Time and Tide(2000)
黑鷹墜落Black Hawk Down(2001)
美國甜心America's Sweethearts(2001)
迪茲先生Mr. Deeds(2002)
黑衣人2Men in Black 2(2002)
蜘蛛俠Spider-Man(2002)
生化危機Resident Evil(2002)
曼哈頓灰姑娘Maid in Manhattan(2002)
改編劇本Adaptation.(2002)
東京教父Tokyo Godfathers(2003)
好萊塢重案組Hollywood Homicide(2003)
霹靂俏嬌娃Wilde Engel(2003)
失蹤The Missing(2003)
終結者3:機器的覺醒Terminator 3: Rise of the Machines(2003)
霹靂嬌娃2Charlie's Angels: Full Throttle(2003)
愛是妥協Something's Gotta Give(2003)
天地英雄Warriors of Heaven and Earth(2003)
蒙娜麗莎的微笑Mona Lisa Smile(2003)
地獄男爵Hellboy(2004)
鐵臂阿童木Astro Boy tetsuwan atomu(2003)
生化危機2:啟示錄Resident Evil: Apocalypse(2004)
偷心Closer(2004)女孩夢三十13 Going On 30(2004)
蜘蛛俠2Spider-Man 2(2004)
家有仙妻Bewitched(2005)
佐羅傳奇The Legend of Zorro(2005)
藝伎回憶錄Memoirs of a Geisha(2005)
神話The Myth(2005)
鬼霧The Fog(2005)
立體小奇兵:鯊魚男孩與岩漿女孩The Adventures of Shark Boy & Lava Girl in 3-D
(2005)霧都孤兒Oliver Twist
(2005)致命紫羅蘭Ultraviolet(2006)
夾縫求生Running with Scissors(2006)
怪獸屋Monster House(2006)
達芬奇密碼Da Vinci Code(2006)
叢林大反攻Open Season(2006)
007:大戰皇家賭場Casino Royale(2006)
絕代艷後Marie Antoinette(2006
人生遙控器Click(2006)
筆下求生Stranger Than Fiction(2006)
沖浪季節Surf's Up(2007)
魔幻藍詩Saawariya(2007)
靈魂戰車Ghost Rider(2007)
蜘蛛俠3Spider-Man 3(2007)
撕裂記憶體The Lazarus Project(2008)
星河戰隊3Starship Troopers 3: Marauder(2008)
全民超人漢考克Hancock(2008)
男伴娘Made of Honor(2008)
007:大破量子危機Quantum of Solace(2008)
愛情無限譜Nick and Norah's Infinite Playlist(2008)
天使與魔鬼Angels & Demons(2009)
元年Year One(2009)
邁克爾·傑克遜:就是這樣This Is It(2009)
怪物獵人Monster Hunter(2010)
龜兔大戰Tortoise vs. Hare(2011)
總統殺局The Ides of March(2011)
寂靜嶺2Silent Hill: Revelation 3D(2012)
超凡蜘蛛俠(2012)
極樂世界Elysium(2013)
世界末日The End of the World(2013)
超凡蜘蛛俠2(2014)
⑽ 索尼電影娛樂公司的製作電影
Foolish Heart(1996)
The Guardian(2001)
炎之蜃氣樓Mirage of Blaze
新歡樂滿堂Yours, Mine and Ours(2005)
小矮人Little Man(2006)
正義密使Missionary Man(2007)
美版咒怨3The Grudge 3(2009)
繼父The Stepfather(2009)
再造戰士:重生Universal Soldier: Regeneration(2009)
寂靜嶺2Silent Hill: Revelation 3D(2012)
閃耀的花火Sparkle(2012)
世界末日The End of the World(2013)
極樂世界Elysium(2013)
長大後2Grown Ups 2(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