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盧卡斯的電影有哪些獨特的地方讓他的電影評分非常的高
ILM是全球第一大特效製作公司,其電腦技術僅次於美國軍方。今日動畫界的龍頭老大皮克斯(pixar)當初便是盧卡斯電影有限公司的一個分部。「模型拍攝」和最新的全數字高清晰攝像技術是ILM的核心技術,此外ILM的CGI動畫技術也是首屈一指的,所有這些都是為《星球大戰》系列開發的。《星球大戰》《終結者2》《珍珠港》《加勒比海盜》《侏羅紀公園》《變形金剛》等著名影片都是ILM的作品。目前ILM已獲得過17次奧斯卡最佳視覺效果獎及數十項提名。盧卡斯則以科幻電影、戰爭電影為主,其最得力的作品星球大戰及其外傳則以團隊精神、戰斗精神、犧牲精神以及信仰為主,其電影節奏較快,與國內科幻作品所強調的人情部分(劉慈欣作品另談)其更注重社會文明部分、科學技術部分(包括社會科學)和戰爭部分,年齡段可能相對皮克斯來說下限要高一些,但其電影特效(特別是原力覺醒和俠盜一號)相對其他國科幻作品較好,所以星球大戰系列電影幾乎總是能被提名奧斯卡金像獎。
2. 喬治·盧卡斯近20年來導演電影有哪些
導演作品
時間 名稱 主演
2005
星球大戰前傳三:西斯的復仇
伊萬·麥克格雷格、娜塔莉·波特曼
2002
星球大戰前傳二:克隆人的進攻
伊萬·麥克格雷格、娜塔莉·波特曼
1999
星球大戰前傳一:幽靈的威脅
伊萬·麥克格雷格、娜塔莉·波特曼
1977
星球大戰
馬克·哈米爾、凱麗·費雪
1973
美國風情畫
理查德·德萊福斯、朗·霍華德
1971
五百年後
羅伯特·杜瓦爾、Maggie McOmie
1967
電子迷宮
Dan Natchsheim Joy Carmichael
1966
1:42:08: A Man and His Car
Pete Brock
Freiheit
蘭德爾·克萊澤
編劇作品
時間 名稱 主演
2009
星球大戰電視版
安東尼·丹尼爾斯、Daniel Logan
2008
奪寶奇兵4
哈里森·福特 希亞·拉博夫
星球大戰:克隆戰爭
塞繆爾·傑克遜 伊安·艾伯克龍比
星球大戰:克隆戰爭(電視劇)
Dee Bradley Baker 伊安·艾伯克龍比
機器雞:星球大戰2
亞布拉哈姆·本魯比 Bob Bergen
2007
少年印第安納·瓊斯的冒險:光輝之旅
Corey Carrier Margaret Tyzack
The Adventures of Young Indiana Jones: The Perils of Cupid
Corey Carrier Margaret Tyzack
2005
星球大戰前傳三:西斯的復仇
伊萬·麥克格雷格、娜塔莉·波特曼
2002
星球大戰前傳二:克隆人的進攻
伊萬·麥克格雷格、娜塔莉·波特曼
1999
星球大戰前傳一:幽靈的威脅
伊萬·麥克格雷格、娜塔莉·波特曼
少年印第安納·瓊斯大冒險:特工歷險記
肖恩·派特里克·弗蘭納里 Benedict Taylor
少年印第安納·瓊斯大冒險:邪惡面具
肖恩·派特里克·弗蘭納里 Katherine Butler
少年印第安納·瓊斯大冒險:地獄之溝
肖恩·派特里克·弗蘭納里 Ronny Coutteure
少年印第安納·瓊斯大冒險:革命歷險記
肖恩·派特里克·弗蘭納里 Lloyd Owen
1995
少年印第安納·瓊斯大冒險:飛行間諜
肖恩·派特里克·弗蘭納里 Ronny Coutteure
少年印第安納·瓊斯大冒險:孔雀眼寶藏
肖恩·派特里克·弗蘭納里 Ronny Coutteure
1994
幕後殺手
布萊恩·奔本 瑪麗·斯圖爾特·馬斯特森
1992
少年印地安納瓊斯大冒險
肖恩·派特里克·弗蘭納里 George Hall
1989
奪寶奇兵3
哈里森·福特 肖恩·康納利
奪寶奇兵:改編版
Chris Strompolos 安吉拉·羅德里格茲
1988
風雲際會
方·基默 瓊妮·威利
1986
伊奧船長
邁克爾·傑克遜 安傑麗卡·休斯頓
1985
伊渥克族:恩多之戰
威爾福德·布利姆雷 沃維克·戴維斯
1984
奪寶奇兵2
哈里森·福特 凱特·卡普肖
伊渥克大冒險
伯爾·艾弗斯 Eric Walker
1983
星球大戰3:武士復仇
馬克·哈米爾 哈里森·福特
1981
奪寶奇兵
哈里森·福特 凱倫·阿蘭
1980
星球大戰2:帝國反擊戰
馬克·哈米爾 哈里森·福特
1979
美國風情畫續集
坎迪·克拉克 博·霍普金斯
1978
星戰假日特別版
彼特·梅靨 哈里森·福特
1977
星球大戰
馬克·哈米爾、凱麗·費雪
1973
美國風情畫
理查德·德萊福斯、朗·霍華德
1971
五百年後
羅伯特·杜瓦爾、Maggie McOmie
1967
電子迷宮
Dan Natchsheim Joy Carmichael
1966
1:42:08: A Man and His Car
Pete Brock
Freiheit
蘭德爾·克萊澤
3. 喬治盧卡斯最新系列電影是什麼最新出的
《星球大戰:電視版》2009
4. 《星球大戰》中哪幾部是喬治盧卡斯導演的
SW是盧卡斯拍的!但是只有EP1-EP4是他真正導演,在EP6中馬奎德導演在拍攝時和劇組不和,就被炒了。所以說盧卡斯負責了EP6中的後半段。但是沒有盧卡斯就沒有這一部史詩級經典!這是應該記住的。
5. 好萊塢十大導演的喬治.盧卡斯
代表作:
《星球大戰系列》《星球大戰 》是一個奇跡,它整整影響了美國一代人。早在三十年前, 美國的一位電影人通過他的電影為我們展示了一個迷人的未來世界。也許他所描繪的未來我們永遠也無法達到,但這已足以讓我們將目光聚焦到那些能使世界迅速發展的科學技術上,他就是星戰系列的導演,喬治·盧卡斯。
6. 喬治·盧卡斯在近20 年來所導演的電影有哪些
導演:
《Look at Life》1965
《Herbie》1966
《Freiheit》1966
《1:42:08 A Man and His Car》1966
《The Emperor》1967
《Anyone Lived in a Pretty How Town》1967
《Electronic Labyrinth THX 1138 4EB》1967
《Filmmaker》1968
《THX-1138》1971
《美國風情畫》(《American Graffiti》)1973
《星球大戰I :新希望》(《Star Wars: A New Hope》)1977
《星戰前傳I :幽靈的威脅》(《The Phantom Menace》)1999
《星戰前傳II:克隆人的進攻》(《Attack Of The Clones》)2002
《星戰前傳III:西斯的復仇》(《Revenge Of The Sith》)2005
故事或(及)劇作:
《Look at Life》1965
《Herbie》1966
《Freiheit》1966
《1:42:08 A Man and His Car》1966
《The Emperor》1967
《Anyone Lived in a Pretty How Town》1967
《Electronic Labyrinth THX 1138 4EB》1967
《Filmmaker》1968
《THX-1138》1971
《美國風情畫》1973
《星球大戰I :新希望》1977
《The〈Star Wars〉Holiday Special》1978
《星球大戰II:帝國反擊戰》1980
《奪寶奇兵》1981
《星球大戰III:傑迪歸來》1983
《魔域奇兵》1984
《The Great Heep》1986
《伊奧船長 Captain EO 》1986
《威洛的故事》1988
《聖戰奇兵》1989
《Young Indiana Jones and the Treasure of the Peacock's Eye》1995
《Young Indiana Jones and the Attack of the Hawkmen》1995
《The Pirates and the Prince 》1997
《星戰前傳I :幽靈的威脅》1999
《The Adventures of Young Indiana Jones: Masks of Evil》1999
《The Adventures of Young Indiana Jones: The Trenches of Hell》1999
《The Adventures of Young Indiana Jones: Spring Break Adventure》1999
《R2-D2: Beneath the Dome》2001
《星戰前傳II:克隆人的進攻》2002
《Treasure of the Hidden Planet》2004
《星戰前傳III:西斯的復仇》2005
《奪寶奇兵4》2008
《星球大戰:克隆人戰爭》2008
《星球大戰:電視版》2009
編輯本段出品游戲(部分參與製作)
《星球大戰:原力釋放》
英文原名:Star Wars: Force Unleashed
游戲類型:ACT
製作發行:Lucas Arts、Krome Studios
出品日期:2008年9月
《星球大戰:舊共和國武士》
英文原名:Star Wars: Knights of the Old Republic
游戲類型:RPG
製作發行:Lucas Arts
出品日期:2003年
《舊共和國武士II:西斯領主》
英文原名:Star Wars Knights of the Old Republic II: The Sith Lords
游戲類型:RPG
製作發行:Lucas Arts
出品日期:2005年
《星球大戰:黑暗力量》
英文原名:Star Wars: Dark Forces
游戲類型:FPS
製作發行:Lucas Arts
出品日期:1995年
《星球大戰:帝國的陰影》
英文原名:Star Wars: Shadows of the Empire
製作發行:Lucas Arts
出品日期:1996年
《星球大戰之絕地大反攻Ⅱ:隱匿帝國》
英文原名:Star Wars: Rebel Assault II - The Hidden Empire
製作發行:Lucas Arts
出品日期:1996年
《星球大戰之絕地武士:暗黑力量2》
英文原名:Star Wars Jedi Knight: Dark Forces II
游戲類型:FPS
製作發行:Lucas Arts
出品日期:1997年
《星球大戰之絕地武士:西斯之謎》
英文原名:Star Wars: Jedi Knight: Mysteries of the Sith
製作發行:Lucas Arts
出品日期:1998年
《星球大戰:俠盜中隊》
英文原名:Star Wars: Rogue Squadron
游戲類型:STG
製作發行:Lucas Arts、Factor 5
出品日期:1998年
《星戰前傳1:魅影危機》
英文原名:Star Wars: Episode I The Phantom Menace
游戲類型:ACT
製造發行:Lucas Arts
出品日期:1999年
《星球大戰:星際戰士》
英文原名:Star Wars: Star Fighters
製造發行:Lucas Arts、Raven Software
出品日期:2001年
《星球大戰之絕地武士2:絕地放逐》
英文原名:Star Wars Jedi Knight II: Jedi Outcast
製作發行:Lucas Arts、RavenSoftware
出品日期:2002年
《星球大戰之絕地武士:絕地學院》
英文原名:Star Wars Jedi Knight: Jedi Academy
製作發行:Lucas Arts
出品日期:2003年
《星球大戰:共和國突擊隊》
英文原名:Star Wars: Republic Commando
游戲類型:FPS
製作發行:Lucas Arts
出品日期:2005年
《星球大戰:帝國戰爭》
英文原名:Star Wars: Empire At War
游戲類型:RTS
製作發行:Lucas Arts
出品日期:2006年
《樂高星球大戰》
英文原名:LEGO Star Wars
製作發行:Edios
出品日期:2005年
《星球大戰:反抗軍》
英文原名:Star Wars Rebellion
製作發行:Lucas Arts
出品日期:1998年
《星球大戰:武力指揮官》
英文原名:Star Wars Force Commander
製作發行:Lucas Arts
出品日期:2000年
《星球大戰:銀河戰場》
英文原名:Star Wars Galactic Battlegrounds
製作發行:Lucas Arts
出品日期:2001年
《星球大戰之銀河戰場:克隆戰爭》
英文原名:Star Wars Galactic Battlegrounds: Clone Campaigns
製作發行:Lucas Arts
出品日期:2002年
《星球大戰前傳1:極速飛車》
英文原名:Star Wars: Episode I Racer
游戲類型:RAC
製作發行:Lucas Arts
出品日期:1999年
《星球大戰:X戰機》
英文原名:Star Wars: X-Wing Alliance
游戲類型:STG
製作發行:Lucas Arts
出品日期:1993年
《星球大戰:前線2》
英文原名:Star Wars: Battle Front II
游戲類型:ACT
製作發行:Lucas Arts、Pandemic Studios
出品日期:2005年
《星球大戰:帝國反擊戰》
英文原名:Star Wars: The Empire Strikes Back
游戲類型:ACT
游戲平台:FC
製作發行:Lucasfilm Games
出品日期:199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