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國華語電影幾個重要的獎項
金爵獎 金雞獎 金馬獎 金像獎 金鹿獎 華表獎 百花獎
四大中國電影節 上影節 長影節 金雞電影節 百花電影節(珠海電影節停辦百花獎代替)
3大地域獎 華表 金馬 金像獎
金爵獎(9大國際A類電影節之一)
金雞獎(代表內地的重要電影獎項,以實力獲獎)
華表獎(代表中國最高榮譽的政府獎)
金像獎(代表香港的電影獎項 有著中國奧斯卡的美譽之稱)
金馬獎(代表台灣的電影重要獎項)
金鹿獎(中國政府獎項)
百花獎(以群眾投票為准)
2. 中國有哪些電影獎
1、中國電影金雞獎
中國電影金雞獎是中國電影界專業性評選的最高獎,是由中國電影家協會於1981年創辦的,以獎勵優秀影片和表彰成績卓著的電影工作者。
首屆金雞獎評獎活動於1981年(農歷雞年)5月舉行,以金雞啼鳴象徵百家爭鳴並激勵電影工作者聞雞起舞,故名金雞獎。從第一屆開始金雞就有產「雙黃蛋」的傳統,最佳故事片有8屆是「雙黃蛋」甚至「三黃蛋」,可以說舉世罕見。金雞獎每年評選一次,評獎委員會由電影專家組成,因此又被稱為「專家獎」。
金雞獎設最佳故事片、紀錄片、科教片、美術片、戲曲片,最佳男主角、女主角、男配角、女配角,最佳編劇、導演、攝影、美術、音樂、錄音、剪輯、特技、服裝、化裝、道具等20個左右獎項(時有增減),必要時增設特別獎或者榮譽獎。獎品為金雞雕像。
2、大眾電影百花獎
中國群眾性的電影獎。《 大眾電影 》雜志編輯部主辦,由群眾投票評選。百花獎創辦於1962年,有11.7萬人參加評選;第二屆(1963)增至18萬多人。
1980 年舉辦了第三屆,有70多萬人參加評選。此後每年舉行一次。百花獎主要獎項包括:最佳故事片、最佳編劇、最佳導演、最佳女演員、最佳男演員、最佳男女配角、最佳攝影、最佳音樂、最佳美工、最佳紀錄片、最佳美術片、最佳科教片等。百花獎的選票隨《大眾電影》發送,評選活動具有廣泛的群眾基礎。
3、中國電影華表獎
中國電影華表獎是中國電影的最高榮譽獎,其獎杯採用的是北京天安門城樓前的華表造型,每年由國家廣電總局對前一年度完成的各片種影片進行評選。其前身是文化部優秀影片獎,每年評選一次。始評於1957年。
中斷了22年後,從1979年繼續進行評獎活動,一年一屆。1985年文化部電影局整建制劃歸廣播電影電視部後,更名為廣播電影電視部優秀影片獎。1986年與1987年,1989年與1990年合並舉辦,2005年後正式改為兩年一屆,與中國長春電影節隔年舉辦,1994年開始啟用現名。
4、金鷹獎
從1983年我國設立金鷹獎以來,到今年已走過17年的輝煌歷程,金鷹獎從一個單純獎項評選,發展到目前這樣一個規模不斷壯大的金鷹藝術節,我們看到金鷹獎的評選,正如它的名字一樣在中國的上空展翅飛翔。
5、香港電影金像獎
香港電影金像獎(Hong Kong Film Awards,HKFA)是香港及大中華電影界最重要的獎項之一,創金像獎立於1982年,每年由香港電影金像獎協會組織與頒發,
旨在鼓勵優秀香港電影的創作與發展的獎項,是香港電影業界年度最重要的活動,與台灣電影金馬獎和中國電影金雞獎並稱為華語電影最高成就的三大獎,一般於每年4月中旬在香港文化中心大劇院舉行頒獎典禮,頒發包括最佳電影、最佳導演、最佳男女主角在內的21個獎項。
3. 中國含金量較高的電影頒獎典禮有哪些
主要有三個 金雞獎,金像獎和金馬獎,並稱為華語電影最高成就的三大獎。
中國電影金雞獎
中國電影金雞獎是中國電影界專業性評選的最高獎,是由中國電影家協會於1981年創辦的,以獎勵優秀影片和表彰成績卓著的電影工作者。金雞獎獎品為銅制鍍金的金雞。
2.香港電影金像獎
香港電影金像獎Hong Kong Film Awards是香港和兩岸三地的大中華電影界最重要的獎項.
3.台灣金馬獎
台灣電影金馬獎(Golden Horse Award)是台灣地區的電影獎項,在華語圈中它歷史最為悠久,與香港電影金像獎和中國電影金雞獎並稱為華語電影最高成就的三大獎。
4.大眾電影百花獎是中國群眾性的電影獎,由中國發行量最大的電影刊物《大眾電影》雜志編輯部主辦,由《大眾電影》發放選票,由讀者(群眾)投票評獎,各項獎均以得票最多者當選。百花獎創辦於1962年,有11.7萬人參加評選;
4. 獲國際大獎的中國電影有哪些
1、《霸王別姬》是湯臣電影有限公司出品的文藝片,該片改編自李碧華的同名小說,由陳凱歌執導,李碧華、蘆葦編劇;張國榮、鞏俐、張豐毅領銜主演。
影片圍繞兩位京劇伶人半個世紀的悲歡離合,展現了對傳統文化、人的生存狀態及人性的思考與領悟。1993年該片在中國內地以及中國香港上映,此後在世界多個國家和地區公映,並且打破中國內地文藝片在美國的票房紀錄。1993年該片榮獲法國戛納國際電影節最高獎項金棕櫚大獎,成為首部獲此殊榮的中國影片。
2、《大紅燈籠高高掛》是由中國電影合作製片公司出品的劇情片,由張藝謀執導,鞏俐、何賽飛、曹翠芬、金淑媛等主演。
該片改編自蘇童的小說《妻妾成群》。影片圍繞封建禮教展開話題,講述了民國年間一個大戶人家的幾房姨太太爭風吃醋,並引發一系列悲劇的故事。1992年3月13日,該片在北美上映,以260萬美元的票房創下當時華語電影在北美的最高票房紀錄。1991年,該片獲得第48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銀獅獎1992年,提名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
3、《一個都不能少》是1999年上映的一部劇情片,根據施祥生小說《天上有個太陽》改編,由導演張藝謀拍攝。該片使用一班非專業演員製作一出像紀錄片的電影,故事主題是關於農村、貧窮及文盲的問題,在該片中張藝謀保留了演員本身的名字。本片獲得十項國際電影獎項,包括金雞獎、聖保羅國際電影節和威尼斯電影節的金獅獎。
4、1987年,在加拿大第11屆蒙特利爾國際電影節上,《大閱兵》獲評委獎。
5、《紅高粱》是由西安電影製片廠出品的戰爭文藝片,由張藝謀執導,姜文、鞏俐、滕汝駿等主演,於1987年在中國上映。影片改編自莫言的同名小說,以抗戰時期的山東高密為背景,講述了男女主人公歷經曲折後一起經營一家高梁酒坊,但是在日軍侵略戰爭中,女主人公和酒坊伙計均因參與抵抗運動而被日本軍虐殺的故事。1988年,該片獲得第38屆柏林國際電影節金熊獎,成為首部獲得此獎的亞洲電影。
5. 華語電影的三大獎項:金雞獎、金馬獎和金像獎,哪個獎項含金量最大哪個最強大謝謝!
我覺得這個問題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按說是金馬獎是華語電影最高獎。表演方面說
6. 歷屆得過金馬獎的電影人都有誰
金馬獎創辦於1962年,原由中國台灣新聞局主辦,由於自創辦以來,得過金馬獎的人數太多,我就不一一介紹啦。下面就簡單介紹一下自2000年以來的各位金馬獎影後。
7. 華語的電影獎項都有哪些
華語圈裡面拿得出手的就只有
1、香港金像獎:准確的說是粵語圈,
還有,他要求首先,這部電影必須有香港資金;其次,這部電影的導演必須是持有香港身份證的香港人;第三點,這部電影的主要10多個崗位職能中,起碼有6項由香港人擔任,例如編劇、攝影、美術、剪輯、男女主角、配角等。
以上3項條件中能符合其中2項者,即可被金像獎選民們認可為香港電影,競逐19個獎項。反之,只能參加最佳亞洲電影一項的提名。
當然這些影片都必須在年度內於香港的院線公開放映過,而且起碼要放映一天5場。
這樣看來,不如說是香港人自己的獎了
2、台灣金馬獎:首先說的是普通話,受眾最廣,歷史也很悠久了,是華語圈最老的了。
再看看他的影片參賽資格,只要是資金、導演、演員牽涉到華人或在台灣拍攝的影片,皆可報名參賽。無疑是最寬的。
還有一個跟華語很有關系的就是亞太影展了,說道這個,大家可能不是很了解,但是相信我說出一個人的名字,大家就知道了,劉若英,他就是亞太影展得影後之後慢慢出名的,雖然范圍很廣,但是不屬於我們華語圈自己的。所以不具可比性。
應該就這些了。
其他的就是
金雞百花獎:今年或者上多少屆的頒獎大家都看了,相信怎麼樣,大家都很清楚,自己心裡也有個底,我也不多說,反正就是拿不出手,希望以後會整好。
金紫荊:不是很了解,但是意識裡面,感覺還是一個類似於長春電影節的金杯獎一個獎。
金杯獎:長春電影節的獎項。
金爵獎:上海電影節的獎項,也是我覺得最有發展前途的一個電影節了。但是現在依然拿不出手。希望努力。
飛龍獎:珠海電影節的獎項,辦了兩屆,早已經停辦。
上海國際電影節金爵獎;
長春電影節金鹿獎;
中國電影華表獎;
大眾電影百花獎;
中國電影童牛獎 ......
8. 歷屆金馬獎最佳影片都是什麼.
歷屆金馬獎最佳影片資料如下:
第1屆《星星月亮太陽》
第2屆《梁山伯與祝英台》
第3屆《養鴨人家》
第4屆《西施》
第5屆《我女若蘭》
第6屆《路》
第7屆《小鎮春回》
第8屆《家在台北》
第9屆《緹縈》
第10屆《秋決》
第11屆《忍》
第12屆《吾土吾民》
第13屆《梅花》
第14屆《筧橋英烈傳》
第15屆《汪洋中的一條船》
第16屆《小城故事》
第17屆《早安台北》
第18屆《假如我是真的》
第19屆《辛亥雙十》
第20屆《小畢的故事》
第21屆《老莫的第二個春天》
第22屆《我這樣過了一生》
第23屆《恐怖份子》
第24屆《稻草人》
第25屆《七小福》
第26屆《三個女人的故事》
第27屆《滾滾紅塵》
第28屆《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
第29屆《無言的山丘》
第30屆《喜宴》
第31屆《愛情萬歲》
第32屆《女人四十》
第33屆《陽光燦爛的日子》
第34屆《甜蜜蜜》
第35屆《天浴》
第36屆《千言萬語》
第37屆《卧虎藏龍》
第38屆《榴連飄飄》
第39屆《美麗時光》
第40屆《無間道》
第41屆《可可西里》
第42屆《功夫》
第43屆《父子》
第44屆《色戒》
第45屆《投名狀》
第46屆《不能沒有你》
金馬獎是華語影壇歷史最悠久的電影獎項,與金雞獎、金像獎並稱「華語三大電影獎」,而大陸電影近年來已成為華語影片中公認的最重要力量。
其中一年李安在金馬結束後接受采訪表示:「我們希望就藝術論藝術,藝術是很純粹的。我希望大家能尊重這一點,金馬獎能有今天這樣的成果,今天有95%以上的影人都出席了,在華語區沒有一個影展可以這樣,所以金馬在大家心裡是有分量的。請大家給電影人一點尊重。」
金馬獎對李安的意義非凡,在以往的采訪中多次提及它的凝聚力,除了拍電影,在推動華人電影事業這件事上,李安無疑是認真的。在金馬背後所做的宣傳和努力,堅持了數十載,品牌建立來之不易。
9. 華語電影哪幾個獎公信力高
主要的應該是:香港的金像獎,台灣的金馬獎,和大陸的金雞百花獎吧,並稱為華語電影三大獎。
八九十年代的時候,地位最高的應該是金像獎,因為那個時候是香港電影最輝煌的時候吧。那個時候香港電影圈人才輩出,林青霞,王祖賢,周星馳,周潤發,張曼玉等明星的名字深入人心。無數香港電影被封為經典,甚至到如今都為人津津樂道。
但金像獎偏向性比較明顯,從金像獎屬會會有到評審團,都是以本土人為主,所以金像獎都是局限在香港地區作品的評選,我們可以參考36屆及歷屆金像獎獲獎名單。但是不可否認金像獎評選出來的電影還是挺有質量的。
金像獎的參賽資格帶有局限性,基本只對香港電影開放。
以下截圖是近幾年最佳男女主角和導演名單。
但是百花獎就呵呵噠了,無疑拉低了金雞獎的水平。對於今年李易峰和BABY能拿最佳男女配,你們有什麼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