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狡兔三窟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春秋時代,在齊國有位名叫孟嘗君的人,他非常喜歡與文學家還有俠客風范的人交朋友,為了能與他們常討論國家大事,總喜歡邀請這些人到家中長住,他在家裡一共養了三千個客人。由於人實在太多,孟嘗君把這些人分成上、中、下三種等級!上等的客人每天都可以吃到大魚大肉、出門的時候還有車子可以坐;中等的客人每天只有吃到魚和菜;下等的客人每天吃到的就只有蔬菜而已。雖然很多人對此感到不滿意,但是也沒有人提出反對意見,畢竟人的才能是有差異的,待遇不同是理所當然的。
後來,有一個朋友給孟嘗君介紹一個叫做馮諼(音:宣)的人,孟嘗君問他的朋友:「這個叫馮諼的人有什麼專長呀?」朋友想了很久說:「好像也沒什麼專長!」孟嘗君聽了之後也沒有說什麼,但還是把他留下了。因為孟嘗君覺得馮諼沒有什麼專長,所以就不怎麼理會他,家裡的傭人看到孟嘗君不理馮諼,以為主人瞧不起馮諼,通通把馮諼當下等的客人招待。
馮諼心裡很不高興,天天發牢騷:「既然大家都瞧不起我,我乾脆離開算了!」孟嘗君知道以後,就把馮諼由下等的客人升為上等的客人,還送給馮諼的媽媽吃的和用的東西。但是,馮諼卻什麼事都不做,孟嘗君雖然覺得很奇怪,但是好客的他還是熱情招待馮諼。
有一天,孟嘗君派馮諼到薛地去討債。馮煖問孟嘗君,收債之後買些什麼東西回來?主人答道:「你看我缺少什麼就買什麼好了。」
馮煖到了薛地,他見欠債者都是貧苦庄戶,立即以孟嘗君名義宣布債款一筆勾銷,將各戶的債務契約燒掉了。薛地人民都以為這是孟嘗君的恩德,而心裡充滿感激。孟嘗君見到馮煖後,問他給自己買了什麼,馮煖說:「你財寶馬匹美女應有盡有,我只替你買了『仁義』回來。」當孟嘗君知道馮煖以他的名久免除了薛地債務,此即買了仁義之後,又氣又怒,但是已無法挽回,十分無奈。
直到後來,孟嘗君被齊王解除相國的職位,前往薛地定居。馮煖為他買的仁義價值所在,連連感謝馮煖。
孟嘗君問馮煖:你為什麼會看得這么長遠呢?
馮煖說:「狡兔三窟,僅得免其死耳。今有一窟,未得高枕而卧也。」大意是:一隻兔子要有三個洞藏身,才能免除被獵人獵殺的危險。您住在薛地,就好像兔子只有一個洞,是很危險的!萬一齊國的國君對您不滿意要殺您,您連其他躲的地方都沒有呢!所以,您還不能把枕頭墊高,安心地睡覺!
孟嘗君一聽:那我該怎麼辦呢?
馮諼:這件事就交給我去辦!我會讓您象狡兔一樣,有三個安全的洞藏身!
於是馮諼去見梁惠王,他告訴梁惠王說,如果梁惠王能請到孟嘗君幫他治理國家,那麼梁國一定能夠變得更強盛。梁惠王聽了之後立刻派人帶著一千斤黃金、一百輛馬車去請孟嘗君到梁國做相國。可是,梁國的使者一連來了三次,馮諼都叫孟嘗君不要答應。梁國派人請孟嘗君去治理梁國的消息傳到齊王那裡,齊王一急,就趕緊派人請孟嘗君回齊國當相國。
同時,馮諼又叫孟嘗君在薛地建立宗廟,用來保證薛地的安全。等到薛地的宗廟建好以後,馮諼就對孟嘗君說:屬於你的三個安身之地都建造好了,從此以後你就可以墊高枕頭,安心地睡大覺了。
成語「狡兔三窟」就是從這個故事而來,字面意思是說狡猾的兔子有多處洞穴,比喻人要多些掩蔽措施和應變辦法,用以保護自己。
⑵ 狡兔三窟
狡兔三窟
[讀音][jiǎo tù sān kū]
[解釋]窟:洞穴。狡猾的兔子准備好幾個藏身的窩。比喻隱蔽的地方或方法多。
[出處]《戰國策·齊策四》:「狡兔有三窟;僅得其免死身;今君在一窟;未得高枕而卧也;請為君復鑿二窟。」
[例句]在舊社會,官僚政客們常常八面玲瓏,為自己多留後路,正所謂~。
[近義]移花接木掩人耳目馮諼三窟
[反義]瓮中之鱉坐以待斃
⑶ 狡兔三窟
語出《戰國策》的名篇《馮諼客孟嘗君》。馮諼說:「狡兔三窟,僅得免其死耳。今有一窟,未得高枕而卧也。」意思是狡兔三窟才免去死亡危險,你只有一處安身之所,不能高枕無憂啊!此即成語「狡兔三窟」和「高枕無憂」的來歷。
近義詞:移花接木、掩人耳目
貶義
⑷ 狡兔三窟,
狡兔三窟 [jiǎo tù sān kū]
基本釋義
窟:洞穴。狡猾的兔子准備好幾個藏身的窩。比喻隱蔽的地方或方法多。
貶義
出 處
《戰國策·齊策四》:「狡兔有三窟;僅得其免死身;今君在一窟;未得高枕而卧也;請為君復鑿二窟。」
⑸ 狡兔三窟講的是什麼故事
春秋時代,在齊國有位名叫孟嘗君的人,他非常喜歡與文學家還有俠客風范的人交朋友,為了能與他們常討論國家大事,總喜歡邀請這些人到家中長住,他在家裡一共養了三千個客人。由於人實在太多,孟嘗君把這些人分成上、中、下三種等級!上等的客人每天都可以吃到大魚大肉、出門的時候還有車子可以坐;中等的客人每天只有吃到魚和菜;下等的客人每天吃到的就只有蔬菜而已。雖然很多人對此感到不滿意,但是也沒有人提出反對意見,畢竟人的才能是有差異的,待遇不同是理所當然的。
後來,有一個朋友給孟嘗君介紹一個叫做馮諼(音:宣)的人,孟嘗君問他的朋友:「這個叫馮諼的人有什麼專長呀?」朋友想了很久說:「好像也沒什麼專長!」孟嘗君聽了之後也沒有說什麼,但還是把他留下了。因為孟嘗君覺得馮諼沒有什麼專長,所以就不怎麼理會他,家裡的傭人看到孟嘗君不理馮諼,以為主人瞧不起馮諼,通通把馮諼當下等的客人招待。
馮諼心裡很不高興,天天發牢騷:「既然大家都瞧不起我,我乾脆離開算了!」孟嘗君知道以後,就把馮諼由下等的客人升為上等的客人,還送給馮諼的媽媽吃的和用的東西。但是,馮諼卻什麼事都不做,孟嘗君雖然覺得很奇怪,但是好客的他還是熱情招待馮諼。
有一天,孟嘗君派馮諼到薛地去討債。馮煖問孟嘗君,收債之後買些什麼東西回來?主人答道:「你看我缺少什麼就買什麼好了。」
馮煖到了薛地,他見欠債者都是貧苦庄戶,立即以孟嘗君名義宣布債款一筆勾銷,將各戶的債務契約燒掉了。薛地人民都以為這是孟嘗君的恩德,而心裡充滿感激。孟嘗君見到馮煖後,問他給自己買了什麼,馮煖說:「你財寶馬匹美女應有盡有,我只替你買了『仁義』回來。」當孟嘗君知道馮煖以他的名久免除了薛地債務,此即買了仁義之後,又氣又怒,但是已無法挽回,十分無奈。
直到後來,孟嘗君被齊王解除相國的職位,前往薛地定居。馮煖為他買的仁義價值所在,連連感謝馮煖。
孟嘗君問馮煖:你為什麼會看得這么長遠呢?
馮煖說:「狡兔三窟,僅得免其死耳。今有一窟,未得高枕而卧也。」大意是:一隻兔子要有三個洞藏身,才能免除被獵人獵殺的危險。您住在薛地,就好像兔子只有一個洞,是很危險的!萬一齊國的國君對您不滿意要殺您,您連其他躲的地方都沒有呢!所以,您還不能把枕頭墊高,安心地睡覺!
孟嘗君一聽:那我該怎麼辦呢?
馮諼:這件事就交給我去辦!我會讓您象狡兔一樣,有三個安全的洞藏身!
於是馮諼去見梁惠王,他告訴梁惠王說,如果梁惠王能請到孟嘗君幫他治理國家,那麼梁國一定能夠變得更強盛。梁惠王聽了之後立刻派人帶著一千斤黃金、一百輛馬車去請孟嘗君到梁國做相國。可是,梁國的使者一連來了三次,馮諼都叫孟嘗君不要答應。梁國派人請孟嘗君去治理梁國的消息傳到齊王那裡,齊王一急,就趕緊派人請孟嘗君回齊國當相國。
同時,馮諼又叫孟嘗君在薛地建立宗廟,用來保證薛地的安全。等到薛地的宗廟建好以後,馮諼就對孟嘗君說:屬於你的三個安身之地都建造好了,從此以後你就可以墊高枕頭,安心地睡大覺了。
成語「狡兔三窟」就是從這個故事而來,字面意思是說狡猾的兔子有多處洞穴,比喻人要多些掩蔽措施和應變辦法,用以保護自己。
⑹ 狡兔三窟有哪三窟
三窟分別是指一、孟嘗君市義薜得到薜城人民的擁護;二、復位於齊獲賢才名聲;三、立宗廟於薜使齊王不能等閑視之!
⑺ 狡兔三窟的主要內容
春秋時代,在齊國有位名叫孟嘗君的人,他非常喜歡與文學家還有俠客風范的人交朋友,為了能與他們常討論國家大事,總喜歡邀請這些人到家中長住。在這些人當中,有位叫馮諼的人,他常常一住就是住上很長一段時間,但是卻什麼事都不做,孟嘗君雖然覺得很奇怪,但是好客的他還是熱情招待馮諼。 有一次,馮諼替孟嘗君到薛地這地方討債,但是他不但沒跟當地百姓要債,反而還把債倦全燒了,薛地人民都以為這是孟嘗君的恩德,而心裡充滿感激。直到後來,孟嘗君被齊王解除相國的職位,前往薛地定居,受到薛地人熱烈的歡迎,孟嘗君才知道馮諼的才能。一直到這時候,不多話的馮諼才對孟嘗君說:「通常聰明的兔子都有三個洞穴,才能在緊急的時候逃過獵人的追捕,而免除一死。但是你卻只有一個藏身之處,所以你還不能把枕頭墊得高高地睡覺,我願意再為你安排另外兩個可以安心的藏身之處。」於是馮諼去見梁惠王,他告訴梁惠王說,如果梁惠王能請到孟嘗君幫他治理國家,那麼梁國一定能夠變得更強盛。於是梁惠王派人邀請孟嘗君到梁國,准備讓他擔任治理國家的重要官職。可是,梁國的使者一連來了三次,馮諼都叫孟嘗君不要答應。梁國派人請孟嘗君去治理梁國的消息傳到齊王那裡,齊王一急,就趕緊派人請孟嘗君回齊國當相國。馮諼要孟嘗君向齊王提出希望能夠擁有齊國祖傳祭器的要求,並且將它們放在薛地,,同時興建一座祠廟,以確保薛地的安全。祠廟建好後,馮諼對孟嘗君說:「現在屬於你的三個安身之地都建造好了,從此以後你就可以墊高枕頭,安心地睡大覺了。」
⑻ 狡兔三窟
狡兔三窟是一個成語,讀音是jiǎo tù sān kū,意思是狡猾的兔子准備好幾個藏身的窩。比喻隱蔽的地方或方法多。
狡兔三窟出自戰國策。
⑼ 什麼是狡兔三窟。
成語,語出《戰國策》的名篇《馮諼客孟嘗君》。馮諼說:「狡兔三窟,僅得免其死耳。今有一窟,未得高枕而卧也。」意思是狡兔三窟才免去死亡危險,你只有一處安身之所,不能高枕無憂啊!此即成語「狡兔三窟」和「高枕無憂」的來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