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35毫米膠片變形寬銀幕的技術產生
1927年,法國物理學家享利·雅克·克雷蒂安研製出一種變形鏡頭,這種鏡頭可使影像產生橫向變形,使影像畫面展寬。這就是CinemaScope寬銀幕技術,這種能產生特殊效果的鏡頭,為寬銀幕電影的誕生奠定了技術基礎。1952年,美國的20世紀福克斯公司首先意識到了這種鏡頭的重要性,於是購買了該項專利,並將這一技術應用於電影拍攝中。在拍攝中,應用特殊的變形鏡頭將2.35:1的全景式畫面壓縮到1.33:1的35mm膠片上。拍攝好的影片放映時,同樣加上一個變形鏡頭,對畫面進行相反的變形,使畫面還原,這就是寬銀幕電影製作與放映的基本方法。1953年,福克斯採用這一技術拍攝了第一部寬銀幕電影The Robe,獲得了巨大的成功,從而讓影院都開始在放映機上安裝了新的寬銀幕變形鏡頭。一年之內,所有主要的製片廠都採用了CinemaScope技術及其4聲道立體聲,到1957年,美國85%的影院都安裝了CinemaScope技術的設備。這一時期還有其它的寬銀幕格式,其中很多都採用了70mm膠片來提高圖像質量,盡管目前超過900張銀幕都裝備了70mm影片的放映設備,但這一格式卻很少用。一些獨樹一幟的人之所以還採用這種格式主要是為了聲音。1997年詹姆斯·卡梅隆的《泰坦尼克號》是主要製片廠所發行的最後一部70mm影片,不過拍攝仍然是35mm膠片,只是發行上使用70mm。寬銀幕電影使人的視野擴大,因此特別適宜表現場面恢弘的電影畫面。如今,世界各國都已普遍採用寬銀幕電影。
❷ 寬銀幕電影的銀幕為什麼是孤形的
寬銀幕電影:使用的銀幕比普通銀幕寬的電影的統稱。寬銀幕電影把放映畫面展寬,適合人的兩眼水平視角大於垂直視角和人們在日常生活中所見到的景物並無限界的特點,使觀眾擴大視野,增加臨場真實感。寬銀幕上的影像畫面造成了廣闊的印象,利於增強藝術表現力,尤其適合表現大自然景色、群眾場面和戰爭鏡頭。
拍攝好的影片放映時,同樣加上一個變形鏡頭,對畫面進行相反的變形,使畫面還原,這就是寬銀幕電影製作與放映的基本方法。1953年,福克斯採用這一技術拍攝了第一部寬銀幕電影The Robe,獲得了巨大的成功,從而讓影院都開始在放映機上安裝了新的寬銀幕變形鏡頭。一年之內,所有主要的製片廠都採用了CinemaScope技術及其4聲道立體聲,到1957年,美國85%的影院都安裝了CinemaScope技術的設備。這一時期還有其它的寬銀幕格式,其中很多都採用了70mm膠片來提高圖像質量。一些獨樹一幟的人之所以還採用這種格式主要是為了聲音。1997年詹姆斯·卡梅隆的《泰坦尼克號》是主要製片廠所發行的最後一部70mm影片,不過拍攝仍然是35mm膠片,只是發行上使用70mm。寬銀幕電影使人的視野擴大,因此特別適宜表現場面恢弘的電影畫面。世界各國影院普遍採用寬銀幕電影。
❸ 電影的畫幅
現在一般院線上映的影片畫幅基本上有這幾種:
全屏——也就是4:3的畫面,也就是在放映時整個銀幕都是有效的畫面區域。
遮幅寬銀幕——也就是在畫格的上下方各加上一個黑條,遮擋住部分畫面。
變形寬銀幕——你說的超寬畫幅就是這種。這種畫幅格式的影片是現在國際上最廣泛採用的。這種畫幅格式在前期拍攝時就要採用變形寬銀幕鏡頭拍攝,放映時也要採用變形鏡頭。變形寬銀幕的畫幅標準是16:9。
但是變形寬銀幕的電影鏡頭費用很高,所以現在一般國內的成本較低的電影都是採用的遮幅寬銀幕。還有一種方法就是把35毫米攝影機的近光孔改大,這樣也可以拍出變形寬銀幕,但是不一定能做到標準的16:9。
❹ 為什麼會產生「寬銀幕」電影
寬銀幕電影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經常可以遇到矩形尺寸的設計,比如,房屋的窗戶,書籍等等的尺寸比例,哪種尺寸比例最為勻稱、好看呢?數學上有一種比例叫做「黃金分割」,即1∶0.618,對於長方形長與寬的比,採用這種比例,視覺效果好,令人感到特別舒服。普通銀幕電影的畫面就是按黃金分割比例確定的尺寸,畫幅的寬和高之比是4∶3(約1∶0.6),這個標准已經使用了很多年,大家也習慣稱這種銀幕為標准銀幕。
寬銀幕電影是本世紀50年代興起的新型電影,它採用比標准銀幕寬的銀幕,可以使觀眾看到更廣闊的景像。目前,最普遍的方法是採用橫向壓縮畫面的變形鏡頭來拍攝和放映寬銀幕影片,稱之為變形寬銀幕電影。用這種特殊鏡頭拍攝的景物都發生了變形。比如,一位胖子演員拍攝放映後就變成了瘦子,為保護原樣的真實性,放映時採用同樣原理的變形鏡頭把影片放映到銀幕上,就可以把景物正常地還原,瘦子又變成胖子了。
隨著電聲技術的發展,寬銀幕電影在擴展畫面范圍的同時,又和多路還音立體聲相結合,使得影片中各種不同的聲音從觀眾的前後、左右、上下各個方向立體地傳播出來,這就更加增強了電影的真實感和表現力,立體聲加強了寬畫幅的臨場感。所以,也有人稱這種電影為寬銀幕立體聲電影。
❺ 遮幅寬銀幕電影的介紹
遮幅寬銀幕電影也稱「假寬銀幕電影」。一種非變形寬銀幕電影。
❻ 寬銀幕電影的產生
1927年,法國物理學家享利·雅克·克雷蒂安研製出一種變形鏡頭,這
種鏡頭可使影像產生橫向變形,使影像畫面展寬。這就是CinemaScope寬銀幕技術,這種能產生特殊效果的鏡頭,為寬銀幕電影的誕生奠定了技術基礎。1952年,美國的20世紀福克斯公司首先意識到了這種鏡頭的重要性,於是購買了該項專利,並將這一技術應用於電影拍攝中。在拍攝中,應用特殊的變形鏡頭將2.35:1的全景式畫面壓縮到1.33:1的35mm膠片上。拍攝好的影片放映時,同樣加上一個變形鏡頭,對畫面進行相反的變形,使畫面還原,這就是寬銀幕電影製作與放映的基本方法。1953年,福克斯採用這一技術拍攝了第一部寬銀幕電影The Robe,獲得了巨大的成功,從而讓影院都開始在放映機上安裝了新的寬銀幕變形鏡頭。一年之內,所有主要的製片廠都採用了CinemaScope技術及其4聲道立體聲,到1957年,美國85%的影院都安裝了CinemaScope技術的設備。這一時期還有其它的寬銀幕格式,其中很多都採用了70mm膠片來提高圖像質量。一些獨樹一幟的人之所以還採用這種格式主要是為了聲音。1997年詹姆斯·卡梅隆的《泰坦尼克號》是主要製片廠所發行的最後一部70mm影片,不過拍攝仍然是35mm膠片,只是發行上使用70mm。寬銀幕電影使人的視野擴大,因此特別適宜表現場面恢弘的電影畫面。世界各國影院普遍採用寬銀幕電影。
❼ cooke都有哪些變形寬銀幕鏡頭
確實是膠片的寬度,目前常見的都是35mm,早先還有8mm、9.5mm、16mm、17.5mm之類的,而imax用的是70mm
❽ 寬銀幕電影的詳介
寬銀幕電影是採用比標准銀幕寬的銀幕。
可以使觀眾看到更廣闊的景像。最普遍的方法是採用橫向壓縮畫面的變形鏡頭來拍攝和放映寬銀幕影片,稱之為變形寬銀幕電影。用這種特殊鏡頭拍攝的景物都發生了變形。比如,一位胖子演員拍攝放映後就變成了瘦子,為保護原樣的真實性,放映時採用同樣原理的變形鏡頭把影片放映到銀幕上,就可以把景物正常地還原,瘦子又變成胖子了。隨著電聲技術的發展,寬銀幕電影在擴展畫面范圍的同時,又和多路還音立體聲相結合,使得影片中各種不同的聲音從觀眾的前後、左右、上下各個方向立體地傳播出來,這就更加增強了電影的真實感和表現力,立體聲加強了寬畫幅的臨場感。所以,也有人稱這種電影為寬銀幕立體聲電影。
❾ 什麼樣的寬銀幕電影鏡頭可以用來攝影
寬銀幕電影鏡頭,是變形鏡頭,用來當攝影鏡頭使用,其介面是無法安裝到相機機身上的。真的,什麼樣的,都無能為力。自己改造,也非常難,如調焦機構,光圈及光圈傳動桿等等。最重要的是成像是變形的,即橫向壓縮,如人物,會成為扁的。
❿ 變形鏡頭
電影機上的變形鏡頭叫展寬鏡頭,使用後亮度降低較嚴重!可以將比便變成2.35:1的寬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