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大全 > 電影鐵皮鼓中有哪些隱喻

電影鐵皮鼓中有哪些隱喻

發布時間:2021-07-25 21:15:49

A. 看過電影《鐵皮鼓》的人請幫忙解答疑問

用孩子的眼光 去評價成人世界的罪惡和戰爭帶給人們的傷痛 片子剛一開頭就是用 奧斯卡第一人稱視角對成人世界 和他眼中不理解的戰爭 敘述了一番 還有奧斯卡雖然身體不在長大 但是他的實際兩年齡電影中 也已經介紹的很清楚了 當然說實話 鐵皮鼓這部電影 是在二戰結束 德國戰敗 百廢待興的德國背景下拍攝的 鰻魚嗎在現代一般都是 有季節性的捕捉的 一般在慢魚產卵前後 在河床上 人工用河裡的石頭壘砌大大的石頭堆 過一兩個月 在把石堆周圍的水放干 然後就可以徒手捕撈了 還有用鰻魚桶 只能進不能出的那種 奧斯卡的媽媽應該是鉛中毒死亡 女傭吃的那個東西 不知道 你小的時候吃沒吃過 80年代叫跳跳糖 加水和唾液 都能產生氣泡 純手工啊 樓主請尊重我的付出

B. 鐵皮鼓這部電影表達的是什麼

知識分子的逃脫與落網——《鐵皮鼓》試讀解

新德國電影的主將之一施隆多夫在影片《鐵皮鼓》中構建了一個龐大而紛繁的象徵體系,諸多人物及事物均有不同的意指,因而看完影片後最大的疑問就是:鐵皮鼓象徵了什麼?奧斯卡這個侏儒以及他的揪心的喊叫又指涉了什麼?

個人認為,作為和奧斯卡幾乎同齡的施隆多夫正是借奧斯卡這一形象表述了第三帝國時期一代知識分子的角色扮演,他們的逃脫與落網;而鐵皮鼓與叫喊聲則分別指涉了知識分子的良知和話語方式。個人以為,知識分子話語既有別於官方的威權話語,也有別於以生存利益為原則的民間民間話語,它應該是一種始終保持清醒不為利誘不為權傾的獨立的存在。

影片的第一個段落就暗示了知識分子的產生方式。奧斯卡的外祖父在士兵的追趕下逃到了外祖母的裙子下,於是有了奧斯卡的母親。換言之,知識分子是在威權話語的逼迫下,民間話語以生存及享樂的原則下產生的。民間話語中的男性角色需要在女性四層裙子的庇護下得以偷生,並最終下落不明。就奧斯卡本人來說,他的出生也很值得懷疑,到底誰是他的生父?阿爾法德還是布朗斯基?這樣的設計質疑了知識分子產生的社會道德基礎和其合法性。這也直接導致了奧斯卡對出生的恐懼。然而,鐵皮鼓作為信仰、良知、道德、正義的代名詞引誘了奧斯卡的出生,「恰恰是錫鼓阻止了我重回母胎的強烈願望(奧斯卡語)」,如同任何亂世下知識分子的產生總是有一連串冠冕堂皇的理由。

由於目睹了成人世界的無恥墮落,奧斯卡以一記逼真的假摔而拒絕成長。也就是在那一瞬間,奧斯卡將自己與民間話語中享樂原則區別開來,代之以自己特有的話語方式:嘶喊。任何人只要敢搶他的鐵皮鼓/道義,他就報之以嘶喊的話語方式,以此來警醒麻木中的人們。在反抗了墮落了的民間話語之後,奧斯卡自然開始反抗起威權話語。學校和醫院作為意識形態國家機器的一部分,奧斯卡毫不留情面地震碎了老師的眼鏡(同化符號)和醫生的標本瓶(禁錮符號)。

施隆多夫也不忘展示蘊藏於人性中不為察覺的惡,那是他和幾個孩子們嬉戲的場面,玩伴們殘忍地將青蛙置於沸水中,向其中撒尿,並強迫奧斯卡喝「湯」;一邊的成人熟視無睹地剝著獸皮。看來知識分子受迫害不僅是中國才有的事。

奧斯卡對民間話語的認知也體現在母親安妮與布朗斯基偷情的那場戲中,那是在安妮和布朗斯基迫不及待行樂之時,鏡頭向上搖至一副裝飾畫,畫的內容正是眾美女在林中享樂。在目睹這一切後,奧斯卡沖上鍾樓打起他心愛的鐵皮鼓,發出他動人的嘶喊。

納粹舉行歡慶儀式的段落非常精彩,奧斯卡用他的鼓聲打亂了整個儀式的進行節奏,使之最後成為了一場無聊的狂歡。我猜想施隆多夫想要表達的是只要運用正義的力量,知識分子話語完全有力量打破甚至解構官方的威權話語。

奧斯卡在民間和官方的雙重話語壓迫下奔逃著,他也向上帝提出過發問。他將鼓和棒槌交給教堂中的天使塑像,一遍遍地發問:「打鼓呀,你為什麼不打鼓啊?」神甫卻無情地終止了他的妄想。

高潮出現在攻打波蘭郵局那場戲,奧斯卡試圖和表舅站在一起,然而在隆隆的炮火聲終於壓倒了他的鼓聲,他的鐵皮鼓也被高高的懸置起來,嘗試著想要拿到它的人也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價。在猶太人的玩具店被毀於一旦後,奧斯卡的脫逃以失敗告終。

侏儒貝布拉是決定奧斯卡其後成長軌跡的一個人,與奧斯卡的鼓聲和嘶喊不同,貝布拉的技藝具有充分的表演性,這使得奧斯卡意識到話語原來也可以用來作秀。他終於成為納粹營前的一個小丑,臣服在威權話語的腳下。這令人想起哲學家海德格爾,與納粹的同流合污成為他生命中永遠無法抹去的污點。

同時,面對瑪利亞和戈莉拉的誘惑,奧斯卡終於也在男歡女愛的享樂中淪落了。在納粹營房屋頂,眾侏儒享樂的場面宣告了知識分子良知的泯滅。在威權話語和民間話語的雙重引誘下,奧斯卡最終落網了。

影片最後,奧斯卡間接地殺死了無能的父親,下葬的那一刻,奧斯卡決定重新開始長高,「兒子」投來的石塊將其擊昏,他跌落在父親的屍體上。施隆多夫對知識分子的未來還是給出了不少的希望。

施隆多夫通過影片表達了對第三帝國下一代知識分子的思考,自省的也是自諷的。知識分子的侏儒化不僅僅是二戰中德國的問題,匈牙利導演薩博的名片《摩菲斯特》講述的也是異曲同工的故事。這樣的故事同樣值得大多數沉默的中國人思考。

C. 君特格拉斯的《鐵皮鼓》,充滿著莫名奇妙的死亡,除了講納粹之外,還想說什麼特別是最後一章中的暗喻

是翻拍成電影的《鐵皮鼓》嗎
其實就是通過一個拒絕長大的奧斯卡形象,來抗爭成人世界代表的納粹的瘋狂與扭曲。。。

D. 急!鐵皮鼓 中都有哪些隱喻 請具體一些

祖母的四條大裙子代表四個民族的象徵。魚、鵝、甘藍代表經濟。土豆是土地。其實這個影片中的人都不是真正意義的「人」,他們代表不同的民族文化。比如奧斯卡代表的是納粹,父親代表德意制、舅舅代表波蘭。注意前後的變化,也就是旦澤這個地方受戰爭等的影響。奧斯卡挑戰了尊卑有序的規律,挑戰了人類文明,挑戰了科學,最後挑戰了神權(把鼓掛在神像上),每次都成功了。。。。。。。
這個影片的隱喻還有很多很多,你還有哪裡不懂具體再問我把。

E. 電影鐵皮鼓中的鼓象徵都有什麼

《鐵皮鼓》(Die Blechtrommel)是君特·格拉斯1959年寫的小說,為作者驚世之作"但澤三部曲"的第一部。故事以第一人稱描述,即由主人公奧斯卡自述人生經歷。小說的主要素材則是作者格拉斯本人的經歷與見..

F. 《鐵皮鼓》中的鐵皮鼓含義是什麼

哎呦,為了你這傢伙,忍著那個討厭的小孩去看了一下:
有一幕是小孩帶著鐵皮鼓來到會場。場上,一個納粹軍官正在傳達希特勒的精神,大肆鼓吹但澤要回歸德意志帝國的版圖。台下聆聽的人們有黨衛軍、沖鋒隊,還有少男少女組成的希特勒青年團。奧斯卡鑽進講台下面,當軍樂隊奏起雄壯的納粹進行曲,他卻嘀嘀嗒嗒地敲打出另一串節奏,表達自己的微弱的抗議聲音。一板之隔的青年團員們跟著他莫名其妙地也打起拍子來,之後平鼓加入進來,圓號加入進來,越來越多的人操著各種樂器都一一加入奧斯卡的節奏,接受檢閱的隊伍亂了方寸,不知進退了,很快方陣一塊塊散了開去。進行曲變奏成《藍色的多瑙河》,人們在五月草坪上轉著華爾茲的圈子。我覺得這個想像中的場景揭示了德意志民族從瘋狂到反思的心路歷程,鐵皮鼓大概表達了人們對戰爭的譴責和對和平的呼喚。

G. 影片鐵皮鼓中「母親」出場,導演是怎麼處理的,暗示了什麼

母親節快樂

H. 從哪些角度欣賞《鐵皮鼓》這部電影

知識分子的逃脫與落網——《鐵皮鼓》試讀解

新德國電影的主將之一施隆多夫在影片《鐵皮鼓》中構建了一個龐大而紛繁的象徵體系,諸多人物及事物均有不同的意指,因而看完影片後最大的疑問就是:鐵皮鼓象徵了什麼?奧斯卡這個侏儒以及他的揪心的喊叫又指涉了什麼?

個人認為,作為和奧斯卡幾乎同齡的施隆多夫正是借奧斯卡這一形象表述了第三帝國時期一代知識分子的角色扮演,他們的逃脫與落網;而鐵皮鼓與叫喊聲則分別指涉了知識分子的良知和話語方式。個人以為,知識分子話語既有別於官方的威權話語,也有別於以生存利益為原則的民間民間話語,它應該是一種始終保持清醒不為利誘不為權傾的獨立的存在。

影片的第一個段落就暗示了知識分子的產生方式。奧斯卡的外祖父在士兵的追趕下逃到了外祖母的裙子下,於是有了奧斯卡的母親。換言之,知識分子是在威權話語的逼迫下,民間話語以生存及享樂的原則下產生的。民間話語中的男性角色需要在女性四層裙子的庇護下得以偷生,並最終下落不明。就奧斯卡本人來說,他的出生也很值得懷疑,到底誰是他的生父?阿爾法德還是布朗斯基?這樣的設計質疑了知識分子產生的社會道德基礎和其合法性。這也直接導致了奧斯卡對出生的恐懼。然而,鐵皮鼓作為信仰、良知、道德、正義的代名詞引誘了奧斯卡的出生,「恰恰是錫鼓阻止了我重回母胎的強烈願望(奧斯卡語)」,如同任何亂世下知識分子的產生總是有一連串冠冕堂皇的理由。

由於目睹了成人世界的無恥墮落,奧斯卡以一記逼真的假摔而拒絕成長。也就是在那一瞬間,奧斯卡將自己與民間話語中享樂原則區別開來,代之以自己特有的話語方式:嘶喊。任何人只要敢搶他的鐵皮鼓/道義,他就報之以嘶喊的話語方式,以此來警醒麻木中的人們。在反抗了墮落了的民間話語之後,奧斯卡自然開始反抗起威權話語。學校和醫院作為意識形態國家機器的一部分,奧斯卡毫不留情面地震碎了老師的眼鏡(同化符號)和醫生的標本瓶(禁錮符號)。

施隆多夫也不忘展示蘊藏於人性中不為察覺的惡,那是他和幾個孩子們嬉戲的場面,玩伴們殘忍地將青蛙置於沸水中,向其中撒尿,並強迫奧斯卡喝「湯」;一邊的成人熟視無睹地剝著獸皮。看來知識分子受迫害不僅是中國才有的事。

I. 電影切爾諾貝利中都有哪些隱喻

電影《切爾諾貝利》中許多的台詞都是有著隱喻的。其中的一些比較好找也比較好理解的隱喻如下。

《切爾諾貝利》(Chernobyl)是由喬韓·瑞克執導,克雷格·麥辛編劇,傑瑞德·哈里斯、斯特蘭·斯卡斯加德、艾米麗·沃森、傑西·巴克利等主演的電視迷你劇集。 該劇講述了在1986年的烏克蘭,究竟是什麼原因引發了切爾諾貝利事故,以及當年勇敢的眾人是如何犧牲自己拯救處於災難中的歐洲的故事。

J. 姜文的電影里有哪些隱喻

姜文,中國大陸演員、導演、編劇。1984年畢業於中央戲劇學院,24歲即憑借在《芙蓉鎮》中的表演獲得了1987年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男演員,之後的一系列作品也都產生了較大的反響,包括獲得1988年柏林國際電影節金熊獎的《紅高粱》、獲得1993年中國電視金鷹獎的《北京人在紐約》等。
作為導演的姜文亦獲得較多肯定,他擅長在電影中加入特有的幽默風格,並以此反映某些時代現實。自編自導的處女作《陽光燦爛的日子》被《時代周刊》評為「九五年度全世界十大最佳電影」之首;抗戰題材影片《鬼子來了》在2000年第53屆戛納國際電影節上榮獲了評審團大獎;2010年末上映的賀歲電影《讓子彈飛》刷新了國產電影的多項票房紀錄,並斬獲國內大小獎項二十餘個。
中文名
姜文
外文名
Jiang Wen
別 名
姜小軍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星 座
摩羯座
身 高
183cm
體 重
90kg
出生地
河北唐山
出生日期
1963年1月5日
職 業
演員、導演、編劇
畢業院校
中央戲劇學院(表演系80級)
經紀公司
北京不亦樂乎影業有限公司
代表作品
陽光燦爛的日子、鬼子來了、太陽照常升起、讓子彈飛、一步之遙、紅高粱、芙蓉鎮、北京人在紐約
主要成就
1987年第10屆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男演員
1994年第12屆中國電視金鷹獎最佳男演員
1996年第33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導演獎
2000年第53屆戛納國際電影節評審團大獎
2012年第03屆中國電影導演協會年度導演

閱讀全文

與電影鐵皮鼓中有哪些隱喻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重生穿越類電影電視劇有哪些 瀏覽:935
血疑電影高清國語版免費 瀏覽:622
電腦下的3d電影怎麼能像影院 瀏覽:448
槍戰電影有哪些香港 瀏覽:526
美國華爾街電影免費 瀏覽:439
和鬼僵屍打麻將的電影有哪些 瀏覽:53
拉車男主叫阿力是什麼電影 瀏覽:455
22英里免費正版電影 瀏覽:69
電影院怎麼沒有你好李煥英 瀏覽:453
豫劇老電影免費下載百度網盤 瀏覽:98
美國變異精子的電影叫什麼 瀏覽:801
高分電影推薦絕對好看 瀏覽:583
經典好看的電影大片 瀏覽:381
好看的國語電影高清百度雲盤 瀏覽:514
好看的動畫電影推 瀏覽:512
好看的電影大片下載 瀏覽:130
影電影鄧超謀免費觀看 瀏覽:807
斗魚電影版完整免費 瀏覽:147
電影作品著作權有什麼人享有 瀏覽:848
電影哈利波特是怎麼拍的 瀏覽: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