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有哲學意義的電影
哲學孕育於生活,生活中處處體現出哲學。電影很多都是有現實意義反映的作品,幾乎都能體現哲學的觀點。
2. 電影中有哪些哲學思想
最近剛看了「這個男人來自地球」涉及人與社會的關系、基督教徒的信仰根本等問題,是一部沒有大場景的科幻題材電影,訴說緩慢但情節緊湊,邏輯縝密且富有哲學思想,提出很多假設性的問題也根據邏輯推理給予了解答。客觀且發人深省。值得一看!
3. 體現了「存在主義」哲學的優秀電影作品有哪些
感覺所有新浪潮都或多或少體現存在主義,例如,大島渚《殘酷青春物語》.
其實存在主義類型的電影很多,同樣的,很多電影也可以以存在主義的視角切入分析,籠統的說,戰後的幾乎一半西方電影(尤其是黑色電影以及宗教主題的電影)以及許多日本電影都多少受到存在主義的影響。
隨便補充幾個沒提到的吧。
《麻將》
導演:楊德昌
楊德昌1996年的片子,講了幾個成日做坑蒙拐騙勾當的年輕人分崩離析的故事。集中體現存在主義思想的是主人公紅魚,包括整個人物的敘事孤光也是他關於「人之存在」看法的轉變,還有他父親的自殺也是如此。
影片前段有一場戲,兩人在討論給人算命看風水來騙錢的事。紅魚勸倫倫拋掉雜念,這段台詞相信看過的人都有記憶——
我告訴你什麼是要不要。這個世界上沒有人知道自己要什麼,每個人都在等別人告訴自己該怎麼做他就跟著怎麼做,你只要很有信心地告訴他們他們要的是什麼,他們會感激你。你知道為什麼?因為他們最怕做錯了事怪自己,他們寧願到時候罵別人騙了他們他們也不願意怪自己。
這就涉及到存在主義中幾個關鍵詞:自由 選擇 責任
存在主義認為,人總是要選擇的,自由即自己做主自己的選擇。你可以做任何的選擇,但一旦你做出選擇,你必然要承擔後續的責任和義務。這是存在主義認同的人的生存方式,如果你跟著別人的想法生活,亦步亦趨,那不是真正的活著。
這段台詞變著花樣從不同人嘴中出現了若干次,看來楊導很是喜歡。
後頭紅魚的父親自盡,紅魚的人生觀突變,他本人的最後一場戲,面對之前自己還對他各種跪舔的一個父親曾經的商業夥伴,大喊出一段堪稱靈魂演講的台詞,他拔槍對著面前這個活得半死不活的偽君子。這場戲拍的非常棒,冷峻的長鏡頭,表演一氣呵成。
紅魚:「你知不知道如果你死的那天還這副德性你會後悔。」
對方:「哎呀小兄弟,我們活著就是掙錢,你想死的事干什麼啊?」
……
狂怒中紅魚突然沖對方身上射了一槍。
對方在地上哀嚎,掙扎。
紅魚:「有沒有?!有沒有死的感覺!有沒有!」
作者:Doolittle
鏈接:https://www.hu.com/question/20162320/answer/78244556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請聯系作者獲得授權。
就如《麻將》,楊德昌的許多片子都有相同的主題,即對「如何生存」的思考和困惑,如何處理個體與世界的關系,這正好與存在主義不謀而合。
《發條橙》
斯坦利·庫布里克
這部聲名在外的片子也有著典型的存在主義主題。它探討的問題更犀利,直接提出了這么一個問題:究竟是所謂的「善」更為重要,還是自由選擇更重要,即使選擇的表現是「惡」?陀思妥耶夫斯基《地下室手記》中的一席話,可以直接拿來做為影片的注腳:
正是由於人(不管何時何地,也不管他是誰)喜歡照他所願意的那樣,而完全不是按理智和利益驅使他的那樣去行動;也可能願意違反自身的利益,而在有時卻還是完全應該的……只有在一種情況下、唯一的一種情況下,人可以故意地、有意識地甚至去嚮往那對自己有害的、愚蠢的甚至是最愚蠢的東西,那就是為了有權嚮往對自己甚至是最愚蠢的東西,而不致受那種只嚮往使自己得到聰明東西的義務所拘束。
人類所有的問題似乎的確只在於人總是不斷地向自己證明他是人而不是風琴上的小銷釘!
[發條橙]的隱喻也在於此,橙子代表鮮活的,有血肉的人,而國家代表了冰冷,專制,暴力,高度機械化的發條。那些政客沒有正視人的價值,把人當作簡單的數學公式處理。如果人的自由意志被剝奪,取而代之的是發條機器一樣的生命,那這種理性的價值又在哪?
4. 體現了哲學的優秀電影作品有哪些
三十極夜
5. 有哪些優秀的哲學(哲理)電影
美國的《初戀的回憶》,是我看過的最感人的校園片,原來愛情是那麼的偉大的,可以改變一切 ,在影片里你可以看明白什麼叫責任,什麼叫真誠
美國的《美麗心靈》這電影,真的說不出的感悟。真的很驚嘆為什麼美國根據真實故事改編的電影是那麼的好看,那麼的深刻。在電影里,我給主角幻想的三個角色(小女孩,一起居住的青年人,國家的特工)所深深吸引。看的過程中,我明白了主角所幻想的對象為什麼是這三個人?而不是其他人!一起居住的年輕人代表著主角孤單,需要朋友。小女孩說明了,主角希望得到愛情。特工就說明了主角想得到成功。看著電影,可以說是心靈的雞湯。
6. 電影《楚門的世界》中體現了哪些哲學問題
哲學史上從柏拉圖開始就有了兩個世界的區分(柏拉圖區分為理念界和現象界),我們可以以康德哲學為代表來分析。康德主張現象界和物自體的劃分,現象界是我們通過感官接受的世界,具有變動不居,偶然的特點,我們所經歷的一切現象都不過是物自體展現給我們的,關於認識,我們自己沒有選擇權,因為我們接受的東西都是物自體所給與的,而物自體是不可知的。 電影中,楚門就生活在這樣的」現象界「當中,他以為非常真實的生活,其實是別人策劃的,是別人給予他的。而策劃他生活的人就是」物自體「
7. 有什麼關於哲學的電影
有一部關於哲學的電影,叫做《造物弄人》。
《造物弄人》是2009年上映的一部英國傳記類影片,由喬恩·阿米爾執導,保羅·貝坦尼、詹妮弗·康納利主演。該片講述了達爾文通過游歷和實驗對上帝是否存在產生了懷疑。在愛女的夭折後,他的健康狀況持續惡化,為了追求真理撰寫《物種起源》的故事。
劇情簡介:
查爾斯·達爾文(保羅·貝坦尼飾)和妻兒一起生活在鄉間庄園中。早年的游歷經歷和不斷的實驗讓達爾文逐漸開始對上帝是否存在產生了懷疑。
深愛著的妻子艾瑪(詹妮弗·康納利飾)篤信宗教,這令達爾文左右為難。愛女的夭折使得達爾文陷入到徹底的悲傷之中無法自拔,而健康狀況的持續惡化也讓他倍感壓力。達爾文必須在信仰與科學,真愛和理智中進行選擇。為了堅持真理,他開始撰寫《物種起源》。
(7)哪些電影體現哲學觀點擴展閱讀:
主要角色介紹
1、查爾斯·達爾文
演員保羅·貝坦尼達爾文擁有典型的基督教式家庭。經過自己的反復實驗,還有愛女的病逝,達爾文漸漸明白上帝並不存在,經過激烈的思想斗爭,拋開妻子朋友們的反對,終於發表了《物種起源》一書。
2、艾瑪·達爾文
艾瑪是傳統的基督徒,相夫教子,性格倔強。得知丈夫對上帝產生懷疑,她感覺匪夷所思,並且認為丈夫必定會以失敗告終。在愛女病逝之後,與丈夫做了有效溝通,並且冰釋前嫌,與查爾斯相愛到老。
3、約瑟夫 胡克
約瑟夫支持達爾文寫作《物種起源》。他認為達爾文將改變世界,當達爾文超負荷腦力勞動,身體變得極差之時,強行要求其接受水療,並幫助達爾文恢復健康。
4、安妮·達爾文
達爾文的大女兒,遺傳了媽媽的倔強和爸爸的好奇心強。聰明的安妮懂得和爸爸分享新知。意外感染風寒,傳統的氯化汞使她的病絲毫沒有起色,只得接受水療,由於當時的醫療技術有限,安妮最終的年齡定格為9歲。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造物弄人
8. 哲學方面的影片有哪些
我也看了不少電影了,影像里沒有直接探討哲學的電影,要不你就看看哲學課好了,愛課堂里有各種哲學課。
電影除了紀錄片,都會以故事作為載體,而好的電影都會反應出導演的哲學觀,這就看觀眾從哪個角度看了。
樓上列出的電影都是不錯的片子,值得看。但有些電影更側重心理學的內容,比如盜夢空間,記憶碎片,搏擊俱樂,致命id等等。
哲學的思維可以分析一切的過程,有了哲學功底,看這些電影自然可以看出哲學的規律。
我也推薦幾部電影融合了哲學和心理學的思維:人工智慧,機器人管家,斯皮爾伯格的回到未來,蝴蝶效應,楚門的世界,雲圖。
9. 你最愛的一部哲學電影是哪部裡面有哪些觀點影響了深刻影響了你
肖申克的救贖》
毫無疑問的是一部好片子,沒有動作,沒有特技,甚至沒有美人,卻依然能深深打動每一位看客,並且歷經十幾年卻魅力不減。
在網上看到有人說它反映出了「人性之韌」。確實,用一把小榔頭,近20年的時間,在人身控制極為嚴格的法西斯式監獄,挖出了一條逃生的小隧道(或許叫敲鑿出了一條小隧道更合適,那個榔頭實在太小了)。這難道不是體現了人的韌勁嗎?
10. 推薦幾部體現哲學基本原理的電影
最簡單的,《七宗罪》,老電影,好找,隨便哪個電影網站全能找到免費的高清版,中英文的全有,內容淺顯易懂,情節連貫緊湊,主題明確深入,哲學思想表現濃厚,值得你看。
其實,任何一部文藝作品都能從中找出類似你說的那種哲學基本原理,就看你是在看門道還是在看熱鬧而己。就像蘋果,從古至今每一天都從樹上落下無數個,但只有落在牛頓頭上的那個才被人們牢記,不是因為那個蘋果特別,是因為牛頓的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