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買電腦顯示器要注意哪幾個參數
1 對比度
LCD製造時選用的控制IC、濾光片和定向膜等配件,與面板的對比度有關,對一般用戶而言,對比度能夠達到350:1就足夠了,但在專業領域這樣的對比度平還不能滿足用戶的需求。相對CRT顯示器輕易達到500:1甚至更高的對比度而言。只有高檔液晶顯示器才能達到這樣如此程度,由於對比度很難通過儀器准確測量,所以挑的時候還是要自己親自去看才行。
提示:對比度很重要,可以說是選取液晶的一個比亮點更重要的指標,當你了解到你的客戶買的液晶是用來娛樂看影碟,你們就可以強調對比度比無壞點更重要,我們在看流媒體時,一般片源亮度不大,但要看出人物場景的明暗對比,頭發絲灰到黑的質感變化,就要靠對比度的高低來顯現了.優派的VG和VX一直強調對比度的指標,VG910S是1000:1的對比度,我們當時拿這款和三星的一款用雙頭顯卡對比測試,三星液晶就明顯比不過,大家有興趣可以試試.測試軟體中的256級灰度測試中在平視時能看清楚更多的小灰格即是對比度好!
2 亮度
LCD是一種介於固態與液態之間的物質,本身是不能發光的,需藉助要額外的光源才行。因此,燈管數目關系著液晶顯示器亮度。最早的液晶顯示器只有上下兩個燈管,發展到現在,普及型的最低也是四燈,高端的是六燈。四燈管設計分為三種擺放形式:一種是四個邊各有一個燈管,但缺點是中間會出現黑影,解決的方法就是由上到下四個燈管平排列的方式,最後一種是「U」型的擺放形式,其實是兩燈變相產生的兩根燈管。六燈管設計實際使用的是三根燈管,廠商將三根燈管都彎成「U」型,然後平行放置,以達到六根燈管的效果。
提示:亮度也是一個比較重要的指標,越亮的液晶給人很遠一看,就從一排液晶牆中脫穎而出,我們在CRT中經常見到的高亮技術(優派叫高亮,飛利浦叫顯亮,明基叫銳彩)都是通過加大陰罩管的電流,轟擊熒光粉,產生更亮的效果,這樣的技術,一般是以犧牲畫質,和顯示器的壽命來換取的,所有採用此類技術的產品在預設狀態下都是普亮的,總要按個鈕才能實行,按一下3X亮玩游戲;再按一變成5X亮看影碟,他細一看都變糊了,要看文本還得老實的回到普通的文本模式,這樣的設計其實就是讓大家不要常用高亮.LCD顯示亮度的原理和CRT不一樣,他們是靠面板後面的背光燈管的亮度來實現的.所以燈管要設計的多,發光才會均勻.早期賣液晶時和別人說液晶是三根以是很牛的事了,但當時奇美CRV,就搞出了一個六燈管技術,其實也就是把三管彎成了」U」型,變成了所謂的六根;這樣的六燈管設計,加上燈管發光本身就很強,面板就看到很亮,這樣的代表作在優派中以VA712為代表;但所有高亮的面板都會有一個致命傷,屏會漏光,這個術語一般人很少提及,編者個人認為他很重要,漏光是指在全黑的屏幕下,液晶不是黑的,而是發白發灰.所以好的液晶不要一味的強調亮度,而是要多強調對比度,優派的VP和VG系列就是不講亮度,講對比度的產品!
3 信號響應時間
響應時間指的是液晶顯示器對於輸入信號的反應速度,也就是液晶由暗轉亮或由亮轉暗的反應時間,通常是以毫秒(ms)為單位。要說清這一點我們還要從人眼對動態圖像的感知談起。人眼存在「視覺殘留」的現象,高速運動的畫面在人腦中會形成短暫的印象。動畫片、電影等一直到現在最新的游戲正是應用了視覺殘留的原理,讓一系列漸變的圖像在人眼前快速連續顯示,便形成動態的影像。人能夠接受的畫面顯示速度一般為每秒24張,這也是電影每秒24幀播放速度的由來,如果顯示速度低於這一標准,人就會明顯感到畫面的停頓和不適。按照這一指標計算,每張畫面顯示的時間需要小於40ms。這樣,對於液晶顯示器來說,響應時間40ms就成了一道坎,低於40ms的顯示器便會出現明顯的畫面閃爍現象,讓人感覺眼花。要是想讓圖像畫面達到不閃的程度,則就最好要達到每秒60幀的速度。
我用一個很簡單的工式算出相應反應時間下的每秒畫面數如下:
響應時間30ms=1/0.030=每秒約顯示 33 幀畫面
響應時間25ms=1/0.025=每秒約顯示 40 幀畫面
響應時間16ms=1/0.016=每秒約顯示 63 幀畫面
響應時間12ms=1/0.012=每秒約顯示 83 幀畫面
響應時間8ms=1/0.008=每秒約顯示 125 幀畫面
響應時間4ms=1/0.004=每秒約顯示 250 幀畫面
響應時間3ms=1/0.003=每秒約顯示 333 幀畫面
響應時間2ms=1/0.002=每秒約顯示 500 幀畫面
響應時間1ms=1/0.001=每秒約顯示1000 幀畫面
提示:通過上面的內容我們了解到了響應時間與畫面幀數的關系。由此看來響應時間是越短越好。當時液晶市場剛啟動時響應時間最低的接受范圍是35ms,主要是以EIZO為代表的產品,後來明基的FP系列推出來到25毫秒,從33幀到40幀基本上感覺不出來,真正有質的變化是16MS,每秒顯示63幀,以能應付電影,一般游戲的要求,所以到現在為止16MS也不算過時,隨著面板技術的提高,明基和優派就開始了速度之爭,優派從8MS,4毫秒一直發布到1MS,可以說1MS是LCD速度之爭的終節者。對於游戲發燒友來說快1MS就意味意CS的槍法會更准,至少是心理上是這樣的,這樣的客戶就要推薦VX系列顯示器.但大家銷售時要注意灰度響應,全彩響應的文字區別,有時可能灰階8MS和全彩5MS說的是一個意思,就和我們以前賣CRT時,我們說點距是.28,LG就非要說他的是.21,水平點距卻忽略不談,其實兩面者說的是一個意思,現在近期LG又搞出來一個銳度達1600:1,這也是一個概念的炒作,大家用的屏基本上就哪幾家,哪會只有LG一家做到1600:1,而大家都停留在450:1的水平呢?一說消費者就明折了銳度和對比度的意思了,好比是AMD的PR值一樣,沒有實質意義.
4 可視角度
LCD的可視角度是一個讓人頭疼的問題,當背光源通過偏極片、液晶和取向層之後,輸出的光線便具有了方向性。也就是說大多數光都是從屏幕中垂直射出來的,所以從某一個較大的角度觀看液晶顯示器時,便不能看到原本的顏色,甚至只能看到全白或全黑。為了解決這個問題,製造廠商們也著手開發廣角技術,到目前為止有三種比較流行的技術,分別是:TN+FILM、IPS(IN-PLANE -SWITCHING)和MVA(MULTI-DOMAIN VERTICAL alignMENT)。
TN+FILM這項技術就是在原有的基礎上,增加一層廣視角補償膜。這層補償膜可以將可視角度增加到150度左右,是一種簡單易行的方法,在液晶顯示器中大量的應用。不過這種技術並不能改善對比度和響應時間等性能,也許對廠商而言,TN+FILM並不是最佳的解決方案,但它的確是最廉價的解決方法,所以大多數台灣廠商都用這種方法打造15寸液晶顯示器。
IPS(IN-PLANE -SWITCHING,板內切換)技術,號稱可以讓上下左右可視角度達到更大的170度。IPS技術雖然增大了可視角度,但採用兩個電極驅動液晶分子,需要消耗更大的電量,這會讓液晶顯示器的功耗增大。此外致命的是,這種方式驅動液32液晶顯示器晶分子的響應時間會比較慢。
MVA(MULTI-DOMAIN VERTICAL alignMENT,多區域垂直排列)技術,原理是增加突出物來形成多個可視區域。液晶分子在靜態的時候並不是完全垂直排列,在施加電壓後液晶分子成水平排列,這樣光便可以通過各層。MVA技術將可視角度提高到160度以上,並且提供比IPS和TN+FILM更短的響應時間。這項技術是富士通公司開發的,目前台灣奇美(在大陸奇麗是奇美的子公司)和台灣友達獲得授權使用此技術。優派的VX2025WM即是此類面板的代表作,水平,垂直可視角度均為175度,基本無視覺死角,並且還承諾無亮點;可視角度分為平行和垂直可視角度,水平角度是以液晶的垂直中軸線為中心,向左和向右移動,可以清楚看到影像的角度范圍。垂直角度是以顯示屏的平行中軸線為中心,向上和向下移動,可以清楚看到影像的角度范圍。可視角度以「度」為單位,目前比較常用的標注形式是直接標出總水平、垂直范圍,如:150/120度,目前最低的可視角度為120/100度(水平/垂直),低於這個值則不能接受,最好能達到150/120度以上。
國內電腦市場各種品牌的純平顯示器之間強烈的競爭,各個商家都想在純平這塊大蛋糕上分得最大的份額。而當人們像當初搬15英寸顯示器一樣把純平買回家後。我們不僅要問:下一代顯示器的熱點是什麼呢?矛頭直指液晶顯示器。液晶顯示器具有圖像清晰精確、平面顯示、厚度薄、重量輕、無輻射、低能耗、工作電壓低等優點。
㈡ 選擇顯示器應該主要看哪些參數
用眼睛去看。參數沒實際意義。因為現在參數噱頭多過實際。
顯示器上的LED只是背光光源而已。不用太在意。
最重要的還是面板。
LED並沒普及應該說很少。
㈢ 顯示器的哪些參數最重要啊
點距(或條紋間距)是顯示器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硬體指標。所謂點距,是指一種給定顏色的一個發光點與離它最近的相鄰同色發光點之間的距離,這種距離不能用軟體來更改,這一點與解析度是不同的。在任何相同解析度下,點距越小,圖像就越清晰,14英寸顯示器常見的點距有:0.31和0.28mm;所謂條紋間距,是指某些顯示器用條紋代替標準的CRT的色點,與色點相比,產生的圖像更亮更清晰,條紋間距一般在0.25~0.26mm之間,價格比普通顯示器貴。
解析度
一些用戶往往把解析度和點距混為一談,其實,這是兩個截然不同的概念。解析度是指象素點與點之間的距離,象素數越多,其解析度就越高,因此,解析度通常是以象素數來計量的,如:640×480,其象素數為307200。
註:640為水平象素數,480為垂直象素數。
掃描頻率
所謂掃描頻率,是指顯示器每秒鍾掃描的行數,單位為千赫(KHz)。它決定著最大逐行掃描清晰度和刷新速度。水平掃描頻率、垂直掃描頻率、解析度這三者是密切相關的,每種解析度都有其對應的最基本的掃描速度,比如:用於文字處理、解析度為1024×768的水平掃描速率為64KHz。還有的顯示器採用的是隔行掃描形式,即先掃描所有的偶數行,再掃描所有的奇數行,與逐行掃描相比,隔行掃描產生的新圖像的頻率只有逐行掃描的一半,閃爍現象更為嚴重。當然,即使顯示器再好,其掃描頻率也只能達到顯示卡所能驅動的水平。
刷新速度
顯示器的刷新率指每秒鍾出現新圖像的數量,單位為Hz(赫茲)。刷新率越高,圖像的質量就越好,閃爍越不明顯,人的感覺就越舒適。一般認為,70~72Hz的刷新率即可保證圖像的穩定。
㈣ 買顯示器怎麼選擇,看什麼參數
需要看顯示器基本三要素:像素點距、色域、解析度。
1、像素點距(或條紋間距)是顯示器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硬體指標。
所謂點距,是指一種給定顏色的一個發光點與離它最近的相鄰同色發光點之間的距離,這種距離不能用軟體來更改,這一點與解析度是不同的。
在任何相同解析度下,點距越小,圖像就越清晰,14英寸顯示器常見的點距有:0.31和0.28mm;
所謂條紋間距,是指某些顯示器用條紋代替標準的CRT的色點,與色點相比,產生的圖像更亮更清晰,條紋間距一般在0.25~0.26mm之間,價格比普通顯示器貴。
2、解析度通常是以象素數來計量的,點距是指像素點與點之間的距離,象素數越多,其解析度就越高,如:640×480,其象素數為307200。
3、顯示器色域,目前的通用的有三個標准:
(1)、NTSC,這是美國國家電視標准委員會在1953年定製的標准,作為一種標准,目前已經不太適用於當今的顯示器選購了,因此這點幾乎可以忽略。
(2)、sRGB,這是由微軟公司在1997年制定的標准,也是目前最通用的標准。
(3)、Adobe RGB,顯而易見,這是由Adobe公司在1998年制定的標准,它主要是在sRGB的基礎上增加了CMYK色域,也就是改善了對青綠色的覆蓋。
從標准上來講:Adobe RGB優於sRGB優於NTSC;不過從理論的色域范圍上來說Adobe RGB>NTSC>sRGB。
(4)看電影的顯示器要注意哪些參數擴展閱讀:
目前與普通顯示器相對應的有電競顯示器。
電競行業火爆,催生了電競顯示器市場,玩家們看著電競顯示器動輒五六千的售價,就會產生電競顯示器比普通顯示器更高端的印象,其實它們僅僅是用途的不同,並不能說明誰比誰更加高端。
電競顯示器為了保證游戲中畫面不撕裂,所以普遍採用144Hz的屏幕刷新頻率和快速的灰階響應時間。
為了謀求快速的相應,電競顯示器一般都會選取TN屏作為顯示器面板,這是因為TN面板是6bit面板,只能輸出0~252級灰階,比起主流的8bit面板256級灰階少了3級,更少的灰階輸出也就造成了TN屏液晶分子偏轉速度更快,響應時間更快的特點。
256級灰階能顯示1680萬色,253級灰階只能顯示1620萬色,所以電競顯示器在色彩表現能力上普遍不如普通顯示器。
㈤ 買顯示器要注意哪些參數
現在的液晶顯示器和電視機差不多,參數一般看不出來差別,關鍵是要用一些軟體測試一下顯示器的實際表現,如DISPLAYX等,下載地址:
下面是一些介紹,雖然是早期的,但是多少還是有點用的。
准備知識LCD(LiquidCrystalDisplay)液晶顯示器的工作原理與傳統CRT顯示器完全不同。它最基本的顯示組件是液晶材料。通俗地說液晶顯示器就是兩塊玻璃中間夾了一層(或多層)液晶材料,玻璃後面有幾根燈管持續發光,液晶材料在信號控制下改變自己的透光狀態,於是你就能在玻璃面板前看到圖像了。
點距和可視面積液晶顯示器的點距是指組成液晶顯示屏的每個像素點之間的間隔大小,目前主流15英寸液晶顯示器產品的標准點距一般為0.297毫米,對應的解析度為1024×768。
液晶顯示器的可視面積是「實實在在」的,大體上有這樣一個參照:15英寸液晶顯示器的可視面積接近17英寸的CRT顯示器。
屏幕壞點屏幕壞點最常見的就是白點或者黑點。黑點的鑒別方法是將整個屏幕調成白屏,那黑點就無處藏身了;白點則正好相反,將屏幕調成黑屏,白點也就會現出原形。通常一般壞點不超過3個的顯示屏也能算合格出廠,但價格和沒有壞點的相差很大。因此用戶在選購液晶顯示器的時候一定要注意挑選沒有壞點的產品。如果看不出什麼白點黑點壞點,那隻能選擇品質比較有保證的大品牌了。
亮度顯示器亮度一般以cd/m2(流明每平方米)為單位,亮度越高,顯示器對周圍環境的抗干擾能力就越強,顯示效果顯得更明亮。此參數至少要達到200cd/m2,最好在250cd/m2以上。
而CRT顯示器的亮度越高,它的輻射就越大,而液晶顯示器的亮度是通過熒光管的背光來獲得,所以對人體不存在負面影響。
對比度對比度是指在規定的照明條件和觀察條件下,顯示器亮區與暗區的亮度之比。對比度是直接體現該液晶顯示器能否體現豐富色階的參數,對比度越高,還原的畫面層次感就越好。目前液晶顯示器的標稱為250∶1或者300∶1,高檔產品在400∶1或500∶1。
這里要說明的是,對比度必須與亮度配合才能產生最好的顯示效果。
可視角度液晶顯示器屬於背光型顯示器件,其發出的光由液晶模塊背後的背光燈提供,這必然導致液晶顯示器只有一個最佳的欣賞角度———正視。當你從其他角度觀看時,由於背光可以穿透旁邊的像素而進入人眼,就會造成顏色的失真,不失真的范圍就是液晶顯示器的可視角度。液晶顯示器的視角還分為水平視角和垂直視角,水平視角一般大於垂直視角。目前來看,只要在水平視角上達到120度就可以滿足大多數用戶的應用需求了。
響應時間響應時間指的是LCD顯示器對於輸入信號的反應速度,也就是液晶由暗轉亮或者是由亮轉暗的反應時間。一般來說分為兩個部分:Tr(上升時間)、Tf(下降時間),而我們所說的響應時間指的就是兩者之和,響應時間越小越好,如果超過40毫秒,就會出現運動圖像的遲滯現象。目前液晶顯示器的標准響應時間大部分在25毫秒左右,不過也有少數機種可達到16毫秒。
㈥ 想買個顯示器用來看藍光的電影和動漫,游戲很少玩應該注意哪些參數
1,屏幕尺寸和解析度:看電影肯定要選一個高清晰解析度的大屏顯示器。
所以一般推薦28寸以上。解析度至少是1920*1080,可以選擇更高2560*1440,或者3840*2160
2.對比度:看電影注重色彩黑白的分明 ,對比度必須越高越好。基本對比度至少4000:1
動態對比度那就不說了,無限大。
3.響應時間:這個必須越小越好。
4,面板色彩深度 :肯定要選10bit或者更高。
5,介面肯定是HDMI或者DP,個人更建議使用DP
6,最大亮度。雖然我們不會使用大最大亮度,但是也要達到350nits以上才算好。
7,最小亮度,這也是個很關鍵的參數,當然是越小越好,最好是直接無限接近0。
即0..
基本也就這寫了,其他什麼亂七八糟的參數都是符合常規就好了。
㈦ 液晶顯示器要看什麼參數
購買液晶顯示器時要注意的幾個參數:
亮度
單位cd/m2(是平方的那個m2我打不出上標也懶得粘)
建議250~300,數值越高越好。
對比度
X00:1
200以上足夠了
偶建議300:1
(不知道有沒有250的?)
響應時間:
指的是液晶顯示器對輸入信號的反應速度。
分為上升時間和下降時間兩個部分,響應時間為兩者之和。
響應時間越短。用戶在看移動畫面時就不會出現慘影或者拖沓。
當然是數值越小越好:)建議40以下。
㈧ 台式電腦顯示屏購買的時候主要看哪些參數
台式電腦顯示屏購買時主要看以下參數:
1、面板類型
顯示器面板所用的材質主要包括TN、IPS、VA、ADS和PLS五種。各種面板各有特色,可以從顯示效果的角度來看。
2、屏幕比例
一般有16:10,16:9,21:9等等,也就是長寬比,按需購入即可。
3、解析度
顯示器解析度太高而屏幕尺寸太小的話,會讓圖象看起來很小,很難受,盡量選擇尺寸大一點的顯示器。
4、亮度
一般來說,在黑暗環境下,屏幕的亮度一旦低於80cd/m2,就會對視力造成損傷,而在室外環境下,屏幕亮度低於300cd/m2就會看不清楚。
5、可視角度
左右可視角度低於60°就很容易被人眼察覺,而在高於120°時,基本就沒有太大差別。上下可視度低於45°就容易被發覺,高於90°就都差不多。
顯示屏常見種類
1、CRT顯示器
CRT顯示器是一種使用陰極射線管(CathodeRayTube)的顯示器。它主要由五部分組成:電子槍、偏轉線圈、蔭罩、熒光粉層及玻璃外殼。CRT純平顯示器雖然具有可視角度大、無壞點、色彩還原度高、色度均勻、可調節的多解析度模式、響應時間極短等LCD顯示器難以超越的優點,但目前已經退出市場。
2、LCD顯示器
LCD顯示器即液晶顯示器。它的優點有機身薄、佔地小和輻射小。
LCD顯示器內部有很多液晶粒子,它們有規律地排列成一定的形狀,並且它們每一面的顏色都不同,分為紅色、綠色和藍色。這三原色能還原成任意的其他顏色。當顯示器收到顯示數據時,會控制每個液晶粒子轉動到不同顏色的面,從而組合成不同的顏色和圖像。也因為這樣,LCD顯示器的缺點有色彩不夠艷和可視角度不大等。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顯示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