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少年強則國強的事例
毛澤東從小就把少年強則國強終身奉行,少年時期不甘於繼承父業做一個小作坊的老闆,雖然年紀稍大,但是也跟著年幼的孩子一起上學,「文明其精神,野蠻其體魄」,鍛煉身體,學習知識,為了後來革命的勝利奠定基礎。
梁啟超12歲中秀才,偶然一次機會,讀到《瀛環志略》,開闊了梁啟超的視野,從此他便對西方的政治、文化等問題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並結識了康有為。之後跟隨康有為公車上書,戊戌變法,雖然失敗,但是梁啟超也是變法中的先鋒,對今後的中國變革產生重大影響。
魯迅少年時期就刻苦學習,立志學醫。當時正值日俄戰爭,教室里放映的片子里一個中國人即將被手持鋼刀的日本士兵砍頭示眾,而許多站在周圍觀看的中國人,雖然和日本人一樣身強體壯,但個個無動於衷,臉上是麻木的神情。這時身邊一名日本學生說:「看這些中國人麻木的樣子,就知道中國一定會滅亡!」魯迅聽到這話忽地站起來向那說話的日本人投去威嚴不屈的目光,昂首挺胸地走出了教室。他的心裡像大海一樣洶涌澎湃,一個被五花大綁的中國人,一群麻木不仁的看客一一在腦海閃過,魯迅想到如果中國人的思想不覺悟,即使治好了他們的病,也只是做毫無意義的示眾材料和看客。他終於下定決心,棄醫從文,用筆寫文喚醒中國老百姓。後期看到中國的現狀不是體質問題,而是精神貧瘠,果斷棄醫從文,與一切的封建殘余作斗爭。
李世民16歲指揮並親身參與長安戰役、西北戰役、山西戰役、洛陽戰役等等,突顯他的作戰才能,後期發揮治國的才能,在中央官制上為三省六部制,在選官制度上為科舉制,在新疆設立安西都護府,在地方制度上實行道州縣行政體制,把大唐朝治理的井井有條,昌盛興隆。
2. 少年強則國強
建議LZ換個區問
3. 少年強則國強 原文
少年強則國強原文:
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
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
少年自由則國自由,少年進步則國進步,
少年勝於歐洲則國勝於歐洲,少年雄於地球則國雄於地球。
(3)少年強則國強的電影有哪些擴展閱讀:
梁啟超(1873.02.23——1929.01.19),字卓如,一字任甫,號任公,又號飲冰室主人、飲冰子、哀時客、中國之新民、自由齋主人。清朝光緒年間舉人,中國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學家、文學家。戊戌變法(百日維新)領袖之一、中國近代維新派代表人物。
青年時期和康有為一起倡導變法維新,變法失敗後出逃,在海外推動君主立憲。辛亥革命之後一度入袁世凱政府,擔任司法總長;之後對袁世凱稱帝、張勛復辟等嚴詞抨擊,並加入段祺瑞政府。他倡導新文化運動,支持五四運動。曾倡導文體改良的「詩界革命」和「小說界革命」。其著作合編為《飲冰室合集》。
主要作品:《少年中國說 論近世國民競爭之大勢及中國前途》、《敬業與樂業》、《中國歷史研究法》、《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新民說》、《飲冰室主人自說》、《中國文化史》、《飲冰室主人全集》、《李鴻章傳》、《王安石傳》、《飲冰室合集》、《中國歷史研究法補編》、《唐代集會總集與詩人群研究》。
4. 少年強則國強的例子
首先將「少年」的范圍給定義好,盡量縮小,不要太泛,因為涉及人群越大你的防守范圍則越大。。。其次,「國強」的定義是什麼,有幾個要素?與「少年強」是不是統一的?最後,我認為最根本的立足點是「少年強是國強的前提之一」而不是「少年強就等於國強」。。。我認為,正方要打的話會「以反推正」,簡單來說就是推斷「少年不強,祖國則肯定不強」,你方要認識到這個定義和你的定義是不沖突的,反而支持你的立場,因為少年強是國強的必要前提之一,而我們要立足的是之一,少年是社會組織的一部分,少年強的「強」是必須持續的,持續到中年強、老年強,否則僅僅少年強,決不能成事!【復制自己的沒問題吧,呵呵~~~】
5. 電視劇里最後一起念的少年強則國強是啥電視劇
《少年黃飛鴻》
6. 少年強則國強的事例有哪些
1、司馬遷:發憤著書傳後世
出生於史官世家的司馬遷,10歲開始學習古文,立志擔當書寫歷史的責任。20歲時,南下壯游,為寫作積累了很多實地考察的資料。41歲時開始著手寫《史記》,期間受李陵案的牽連,遭受宮刑。司馬遷忍受了巨大的痛苦和屈辱,十數年「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完成了《史記》這部了不起的巨著。在給友人的《報任安書》里,司馬遷書寫了自己立志著史的決心。
2、文天祥:留取丹心照汗青
南宋文天祥,幼年就很仰慕同鄉的先賢歐陽修、楊邦乂、胡銓,立下志向要和他們一樣做個報效國家的忠臣。矢志苦讀,20歲狀元及第。蒙古入侵南宋,文天祥率軍勤王,兵敗被俘,拒絕了元軍的反復勸降,從容就義。文天祥在過零丁洋時寫下的詩作,激勵了無數後人捨生取義、以身許國。
3、於謙:要留清白在人間
文天祥的事跡垂範後世,明代的於謙年幼起即仰慕文天祥的氣節,將他的畫像懸於座前。明英宗在土木堡兵敗,為瓦剌人所俘,於謙力排南遷之議,固守北京,擊退了瓦剌軍隊,並迫使瓦剌放回英宗。於謙為人剛直,節儉奉公,遭到很多講求私利的人忌恨,在明英宗復辟之後,被殺害。於謙的《石灰吟》正是他一生最真實的寫照。
4、班超:投筆從戎震邊陲
東漢班超家境貧寒,靠替官府抄寫文書來維持生計。有一天抄著抄著就把筆一扔,慨嘆「大丈夫應該效法張騫、傅介子在異地他鄉立功,以求封侯,怎麼能長期埋沒在筆硯之間呢?」班超後來出使西域,威震邊陲,名垂千古。
5、周處:朝聞道,夕死可矣
三國時期的周處年少時任俠使氣,為禍鄉里,鄰里都很厭惡他。後來幡然醒悟,找當時名士陸機、陸雲兩兄弟求教,陸雲對他說:「古人珍視道理,早晨知道道理,晚上死也甘心,何況你還有前途可言。人只愁志向不立,何必擔憂好名聲得不到彰顯呢?」周處受教,從此浪子回頭,成為一代名臣。
7. 急求。關於少年強則國強的資料。
少年強則國強
——讀小林浩事跡有感
5月12日下午14時28分,8級大地震襲擊四川省汶川縣。一座城市瞬間變為廢墟。地震以後,無數人失去了生命。無數人失去了親人,無數人失去了家園。全世界人民都在為他們捐錢、捐物,盡自己的一份力量幫助他們。大家手拉手,心連心,用愛心為災區人民擎起了一片藍天。
地震中,汶川縣映秀鎮中心小學二年級的學生林浩救人的事跡,傳遍全國。地震發生的那一刻,林浩剛跑到教學樓的走廊上,就被跌下來兩個同學壓倒地上。然而林浩逃生後,並沒有跑開,而是去救還壓在下面的同學。連續救出兩個同學後,他又跑進了教學樓。「因為我是班長!如果其他同學都沒有了,要你這個班長有什麼用呢?」他現在的心願是,「很想上學。以後,我要當工程師,要造震不垮的房子。」
當無情的災難襲來,災區那些稚嫩的生命牽動著無數國人的心。誰曾想,在災難面前,他們竟然挺起了幼小的脊樑。他們無私無畏,智慧勇敢,捨己救人;那種對死亡的藐視,對險境的淡定,對他人的無私,對逆境的堅強,對生活的熱情,對關愛的感恩,讓人刮目相看。從這些少年的身上,我們分明感受到了一種永不屈服的民族精神,感受到了一種頂天立地的英雄氣概。
在災難面前,人的生命或許是脆弱的。但人的精神,一種永不屈服、永不放棄的精神,卻是那麼地充滿力量,堅韌而偉岸。
自古以來,我們歷經了無數的災難,然正因為有了這種臨危不懼、堅韌不拔的毅力,我們戰勝了一次又一次的艱難險阻;從這些少年英雄的身上,我們深深地懂得,人的血肉之軀遠遠不如鋼筋混凝土堅硬,但我們的心比什麼都堅強。我們因為堅強而喊出了「中國不哭」、「汶川不哭」的口號,這是信心,這是希望。
9歲小男孩的堅強,讓我們感受到了民族不屈的脊樑。少年強則國強,讓我們向這些少年英雄致敬,並伸出我們熱情有力的雙手,共同托舉起祖國明天的太陽!
8. 哪些歌曲里有少年強則國強這句話
歌曲名字叫做《少年中國說》,歌詞應該是「少年強則中國強」。
歌詞如下:
紅日初升,其道大光,
河出伏流,一瀉汪洋,
紅日初升,其道大光,
河出伏流,一瀉汪洋,
潛龍騰淵,麟爪飛揚,
乳虎嘯谷,百獸震惶,
鷹隼試翼,風塵翕張,
奇花初胎,矞矞皇皇,
縱有千古,橫有八荒,
前途似海,來日方長,
少年強則中國強,少年智則中國智,
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中國與天不老,
少年強則中國強,少年富則中國富,
少年進步則國進步,中國少年與國無疆。
(8)少年強則國強的電影有哪些擴展閱讀:
《少年中國說》是改編自梁啟超先生的同名散文,撈仔作曲,由沙寶亮演唱的一首歌曲。該曲是武俠勵志電視劇《自古英雄出少年》的主題曲。
歌曲賞析:
「紅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瀉汪洋。潛龍騰淵,鱗爪飛揚。乳虎嘯谷,百獸震惶。鷹隼試翼,風塵吸張。奇花初胎,矞矞皇皇……美哉我少年中國,與天不老!壯哉我中國少年,與國無疆!」這是梁啟超在百年之前對於國之少年的殷切期望。
同時也是正在廣東衛視熱播的電視劇《自古英雄出少年》主題曲《少年中國》的歌詞。這闋詞在經過著名音樂人撈仔的精心配曲後,經典中加入了流行音樂元素,配合沙寶亮獨特而有爆發力的嗓音,與劇而來。
9. 少年強則國強的後面寫的是什麼
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自由則國自由,少年進步則國進步,少年勝於歐洲,則國勝於歐洲,少年雄於地球,則國雄於地球。紅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瀉汪洋;潛龍騰淵,鱗爪飛揚;乳虎嘯谷,百獸震惶;鷹隼試翼,風塵吸張;奇花初胎,矞矞皇皇;干將發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蒼,地履其黃;縱有千古,橫有八荒;前途似海,來日方長。美哉,我少年中國,與天不老!壯哉,我中國少年,與國無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