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大全 > 香火電影寧浩哪些獎

香火電影寧浩哪些獎

發布時間:2021-07-22 15:34:16

⑴ 寧浩作品有哪些

一、寧浩的作品:
【電影作品】:
年份 名稱 職位 備注信息
2001 《星期四,星期三》 導演/編劇/攝影 學生DV電影作品
2003 《香火》 導演/編劇/攝影 獲得香港國際電影節亞洲DV競賽單元金獎
2004 《綠草地》 導演/編劇 入圍柏林電影節和香港電影節
2006 《瘋狂的石頭》 導演/編劇 首部全國公映作品,成名作,獲多項導演大獎
2009 《瘋狂的賽車》 導演/編劇 取得過億的票房成績
2009 《無人區》 導演/編劇 國內首部西部公路電影
2009 《刀劍笑》 客串 在電影中客串斗雞客
2011 《黃金大劫案》 導演/編劇 2012年4月24日公映
2012 《桃姐》 客串 在電影桃姐中客串導演

【電視劇作品】:
2000年 電視系列劇《老百姓》(執行導演)
2002年 電視系列劇《危情出擊》(導演)
2002年 電視系列劇《老山》(導演)
2004年 電視連續劇《中國式離婚》(執行導演)

【MTV作品】
1999年,他在Channel[V]做電視記者,專門采訪歌星。正是因為這段經歷,他進入了音樂電視領域,拍攝了李宇春的《happy wake up》、朴樹的《Colorful Days》等近百首MTV。曾獲2003年「[V].CCTV第十屆華語榜中榜/最佳音樂錄影帶」大獎、2001年康佳杯CCTV中國音樂電視大賽最佳音樂錄影帶大獎、2001年度「中國音樂——最佳音樂錄影帶獎」大獎。

二、人物簡介:
寧浩,男,漢族,1977年9月9日出生於山西。中國電影導演、編劇。先後畢業於北京師范大學藝術系和北京電影學院攝影系。擅於繪畫和劇本創作。
2006年,寧浩導演拍攝的小成本喜劇電影《瘋狂的石頭》獲得台灣金馬獎最佳原創劇本在內的多個最佳導演獎項;2009年,寧浩執導的電影《瘋狂的賽車》以1000萬投資成本取得過億的票房成績,成為繼張藝謀、陳凱歌、馮小剛之後第四位邁入億元俱樂部的內地導演,這也使寧浩贏得新生代的"鬼才導演"的稱號;2013年12月3日,歷經四年的反復修改和延期,寧浩執導的作《無人區》公映。

⑵ 香火的幕後製作

《香火》之後,寧浩又拍攝了自己過渡期的作品《綠草地》。之後,他陷入了對未來道路的兩難選擇:是拍藝術片,還是做商業片?王慶鏘告訴他:做你自己想做的,一部作品能不能取得商業成功,不是導演決定的,是觀眾和市場的選擇。
2014年柏林電影節,寧浩帶來的《無人區》累計票房達2.2億元人民幣。王慶鏘覺得,寧浩漸漸找到了自己的路,「做比較商業、給很多觀眾看的電影」。

⑶ 寧浩的電影《香火》表達了生存和信仰之間怎樣的關系

個人覺得電影《香火》表達的是生存並不完全為了信仰,而信仰則是為了人們的生存,這樣一種和諧、文化的關系。

寧浩年輕時的處女作《香火》。 寧浩自己出資,編劇、導演、拍攝的小成本電影。 拍攝地是寧浩老家山西,演員也很原始,不是專業演員,而是家鄉。 豆瓣評分為8.2,獲得東京國際電影節、香港國際電影節亞洲組合金獎,真不錯。

如果不能走正經的路,他就用佛家的路。 為了籌錢,和尚開始鑲邊。化緣中,和尚收到別人的所謂“功德金”,“你媳婦肚子里的孩子一定是個男人”,“功德越大,就越會想事情”……最後,和尚總共1350元,滿了一大筆錢,沒有暖化錢,所以沒收了“違法所得”。

患難總是喜歡一個接一個的。 經常以為通過努力,柳柳暗花明花很快就會顯露出來,結果又出現了一個打擊,連喘口氣的機會都沒有。和尚異化:世俗化了,開始為錢撒謊和尚初衷志真正的變化,始於幫助人算命。無意中對情侶說“臉很好,可以白發”,和尚接受謝禮,被啟發了。 所以他擺攤兒占卜,自己騙錢。

⑷ 寧浩導演過哪些電影

截止2020年1月寧浩的電影有:《我和我的祖國》、《瘋狂的外星人》、《心花路放》、《無人區》、《黃金大劫案》、《瘋狂的賽車》、《七宗夢》、《奇跡世界》、《瘋狂的石頭》、《綠草地》、《香火》等。

一、《桃姐》:2012出品的一部文藝電影,由香港許鞍華執導,葉德嫻、劉德華、王馥荔、秦海璐、秦沛、黃秋生等聯袂出演。影片於2011年9月5日在第68屆威尼斯電影節首映,女主角獲得該屆威尼斯電影節的最佳女主角。電影是以人命名的電影,講述一位生長於大家庭的少爺羅傑(劉德華飾)與自幼照顧自己長大的家佣桃姐(葉德嫻飾)之間所發生的一段觸動人心的「特殊母子情」。

五、《瘋狂的外星人》:2015年備案的現代科幻片,由寧浩執導,劉慈欣、孫小杭編。2019年4月28日,榮獲第二十六屆北京大學生電影節最受歡迎影片 。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寧浩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桃姐》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瘋狂的石頭》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瘋狂的賽車》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無人區》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瘋狂的外星人》

⑸ 寧浩導演的電影有哪些

寧浩導演的電影如下:

1、2019年:《我和我的祖國》

2、2019年:《瘋狂的外星人》

3、2014年:《心花路放》

4、2013年:《無人區》

5、2012年:《黃金大劫案》

6、2009年:《瘋狂的賽車》

7、2008年:《七宗夢》

8、2007年:《奇跡世界》

9、2006年:《瘋狂的石頭》

10、2004年:《綠草地》

11、2003年:《香火》

(5)香火電影寧浩哪些獎擴展閱讀:

寧浩因《瘋狂的石頭》、《瘋狂的賽車》蜚聲影壇,由他擔任編劇、導演的這兩部影片均為小製作國產片,卻受到了包括追捧美國大片在內的廣大影迷的喜愛。這是因為寧浩的影片構思精巧,敘事新穎,詼諧而充滿智慧。寧浩的新作《黃金大劫案》是一部年代戲,不過,他依舊在講小人物的故事。《黃金大劫案》由北京小馬奔騰影業公司出品,該片是寧浩執導的電影中投資最大的一部。

⑹ 寧浩電影《香火》主演李強的資料

樓上的答案肯定是網路上把來的,你也不看看照片和電影里的人像不像就往上抄啊,你有良知嘛,中國就毀在你這種鍵盤俠手中。

《香火》主演李強不是專業演員,據稱是寧浩的同學,現懷仁人壽保險公司員工,應屬友情出演。

⑺ 台灣有哪些電影獎項

台灣電影金馬獎
台灣金馬影展是台灣年度性文化活動,其目的是藉由欣賞藝術電影 以推廣國內外電影,進而了解世界各地文化,創辦於1962年,由台灣中華民國電影事業發展基金會贊助。每年舉辦一屆(其中1968、1974年停辦),主要評選對象為台灣電影,後擴展了香港電影,九十年代後將大陸電影也納入評選范圍。現在是一個世界華語電影年度評選的獎項。

金馬影展是重要電影文化活動,主要活動分為兩個部份:第一部分是金馬獎華語影片競賽,包括劇情片、短片、紀錄片及動畫片等影片獎項;個人獎項則有導演、男、女主角、男、女配角、新人獎、原著劇本、改編劇本、攝影、視覺特效、美術設計、造型設計、動作指導、原創電影音樂、原創電影歌曲、剪輯、音效等;特別獎項為評審團大獎、評審團特別獎;非正式競賽有觀眾票選最佳影片。

第二部分為金馬國際影片觀摩展,此為非競賽影展,廣邀世界各國當年度的傑出電影作品參展,目的在將世界級的優秀電影介紹給中國觀眾,拓展中國人觀影視野,並激發更多的創作活力。

台北金馬影展執行委員會敦聘15位電影學者專家擔任執行委員,設主席一人,負責推動會務,並設秘書長一人,副秘書長一至二人襄助主席推動會務,下設三個部門,行政部負責所有行政業務;國內部負責華語影片競賽及頒獎典禮;國際部負責邀約國際知名優秀影片,並辦理國際影片觀摩展各項事宜。

台灣歷屆金馬獎獲獎名單

第一屆【金馬獎】(1962)

最佳劇情片:《星星月亮太陽》
優等劇情片:《一萬四千個證人》,《楊貴妃》,《宜室宜家》
最佳紀錄片:《今日金門》
獲獎助金影片:《趙氏孤兒》, 《脂粉間諜網》 , 《慈母千秋》
最佳導演:陶秦《千嬌百媚》
最佳編劇:秦亦孚《星星月亮太陽》
最佳男主角:王引《手槍》
最佳女主角:尤敏《星星月亮太陽》
最佳男配角:矮仔財《宜室宜家》
最佳女配角:唐寶雲《台風》
最佳童星:費立《金喇叭》
最佳彩色攝影:黃明《星星月亮太陽》
最佳黑白攝影:華惠英《宜室宜家》
最佳音樂:姚敏《千嬌百媚》
最佳剪輯:姜興隆《楊貴妃》
最佳錄音:鄺護《楊貴妃》
最佳紀錄片策劃:戴彭齡《今日金門》

―――――――――――――――――――――――――――――――――――-
第二屆【金馬獎】(1963)

最佳劇情片:《梁山伯與祝英台》
優等劇情片:《黑夜到黎明》,《武則天》,《小女兒》
最佳社會教育特別獎:吳鳳
最佳紀錄片:《台灣漁業》
獲獎助金影片:《白雲故鄉》,《梁紅玉》
最佳導演:李翰祥《梁山伯與祝英台》
最佳編劇:葛瑞芬《為誰辛苦為誰忙》
最佳男主角:唐菁《黑夜到黎明》
最佳女主角:樂蒂《梁山伯與祝英台》
最佳男配角:馬驥《白雲故鄉》
最佳女配角:杜鵑《巫山春回》
最佳童星:羅宛琳《街頭巷尾》
最佳黑白攝影:何鹿影《荷花》
最佳音樂:周藍萍《梁山伯與祝英台》
最佳剪輯:姜興隆《梁山伯與祝英台》
最佳演員特別獎:凌波《梁山伯與祝英台》
最佳紀錄片攝影:陳玉帛《台灣漁業》

―――――――――――――――――――――――――――――――――――――
第三屆【金馬獎】(1965)

最佳劇情片:《養鴨人家》
優等劇情片:《深宮怨》,《人之初》,《血濺紅牡丹》
優等紀錄片:《石門水庫》,《武昌演習》
最佳藝術設計特別獎:《春江花月夜》
獲獎助金影片:《八十八號情報員》,《最後的裁判》
最佳導演:李行《養鴨人家》
最佳編劇:汪榴照《諜海四壯士》
最佳男主角:葛香亭《養鴨人家》
最佳女主角:李麗華《故都春夢》
最佳男配角:井淼《故都春夢》
最佳女配角:王萊《人之初》
最佳童星:小龍《最後的裁判》
最佳彩色攝影:賴成英《養鴨人家》
最佳黑白攝影:王劍寒《一毛錢》
最佳彩色美術設計:曹年龍《狀元及第》
最佳音樂:顧嘉輝《萬花迎春》,駱明道《情人石》
最佳剪輯:王朝曦《深宮怨》
最佳錄音:孫冰韻《深宮怨》
最佳紀錄片策劃:祈和熙,端木愃《春江花月夜》

―――――――――――――――――――――――――――――――――――――-
第四屆【金馬獎】(1966)

最佳劇情片:《西施》
優等劇情片:《啞女情深》,《金玉奴》
最佳發揚民族精神獎:《大地兒女》
最佳紀錄片:《成功嶺之歌》
優等紀錄片:《重慶演習》,《澄清湖》
獲獎助金影片:《鳳凰》
最佳導演:李翰祥《西施》
最佳編劇:胡金銓《大地兒女》
最佳男主角:趙雷《西施》
最佳女主角:歸亞蕾《煙雨蒙蒙》
最佳男配角:吳家驤《金玉奴》
最佳女配角:盧碧雲《煙雨蒙蒙》
最佳童星:謝玲玲《婉君表妹》
最佳彩色攝影:王劍寒《西施》
最佳彩色美術設計:顧毅《西施》
最佳音樂:左宏元《啞女情深》
最佳剪輯:姜興隆《大地兒女》
最佳錄音 洪瑞庭《啞女情深》
演技特別獎:王莫愁《啞女情深》
最佳紀錄片攝影:祁和熙《澄清湖》
最佳紀錄片策劃:貢敏《成功嶺之歌》

―――――――――――――――――――――――――――――――――――――-
第五屆【金馬獎】(1967)

最佳劇情片:《我女若蘭》
優等劇情片:《藍與黑》,《何日君再來》,《蘇小妹》
最佳導演:李嘉《我女若蘭》
最佳編劇:秦亦孚《蘇小妹》
最佳男主角:歐威
最佳女主角:江青
最佳男配角:崔福生《貞節牌坊》
最佳女配角:於倩《藍與黑》
最佳童星:謝玲玲《我女若蘭》
最佳彩色攝影:林文錦《我女若蘭》
最佳彩色美術設計:翁文燈《我女若蘭》
最佳音樂(非歌劇):顧嘉輝《何日君再來》
最佳剪輯:汪晉臣《我女若蘭》
最佳錄音:殷變平《蘇小妹》

―――――――――――――――――――――――――――――――――――――――――-
第六屆【金馬獎】(1968)

最佳劇情片:《路》
優等劇情片:《烽火萬里情》,《龍門客棧》,《太太萬歲》
最佳男主角:崔福生《路》
最佳女主角:凌波《烽火萬里情》
最佳男配角:井淼《烽火萬里情》
最佳女配角:歐陽莎菲《烽火萬里情》
最佳童星:嘉嘉《多少柔情多少淚》
最佳彩色攝影:林贊庭《寂寞的十七歲》
最佳黑白攝影:余如季《白鷺人家》
最佳彩色美術設計:李季《寂寞的十七歲》
最佳音樂:王福齡《烽火萬里情》
最佳剪輯:沈業康《寂寞的十七歲》
最佳錄音:洪瑞庭《寂寞的十七歲》

―――――――――――――――――――――――――――――――――――――――――
第七屆【金馬獎】(1969)

最佳劇情片:《小鎮春回》
最佳紀錄片:《張大千的畫》
最佳導演:白景瑞《新娘與我》
最佳編劇:吳桓《小鎮春回》
最佳男主角:楊群《揚子江風雲》
最佳女主角:李麗華《揚子江風雲》
最佳男配角:孫越《揚子江風雲》
最佳女配角:張冰玉《小鎮春回》
最佳童星:吳鳳鳳《小情人逃亡》
最佳彩色攝影:鄭潔《小鎮春回》
最佳彩色美術設計:葉英晉,張國雄《月滿西樓》
最佳音樂(非歌劇):周藍萍《水上人家》
最佳剪輯:汪晉臣《新娘與我》
最佳錄音:王永華《珊珊》
最佳紀錄片策劃:楊文淦《龍井鄉》
特別獎:童月娟

--------------------------------------------------------------------------------

[1樓]:

第八屆【金馬獎】(1970)

最佳劇情片:《家在台北》
優等劇情片:《歌聲魅影》,《高山青》,《路客與刀客》,《新不了情》
最佳導演:張曾澤《路客與刀客》
最佳編劇:魯稚子《歌聲魅影》
最佳男主角:葛香亭《高山青》
最佳女主角:歸亞蕾《家在台北》
最佳男配角:儀銘《歌聲魅影》
最佳女配角:夏台鳳《歌聲魅影》
最佳童星:俞健生《不敢跟你講》
最佳彩色攝影:賴成英《群星會》
最佳彩色美術設計:高山嵐《幸運草》
最佳音樂(非歌劇):周藍萍《路客與刀客》
最佳剪輯:汪晉臣《家在台北》
最佳錄音:洪瑞庭《群星會》
優秀演技特別獎:胡燕妮

―――――――――――――――――――――――――――――――――――――――
第九屆【金馬獎】(1971)

最佳劇情片:《緹縈》
優等劇情片:《落鷹峽》,《母與女》,《庭院深深》,《精忠報國》,《十二金牌》
最佳技術特別獎:《再見阿郎》
最佳導演:丁善璽《落鷹峽》
最佳編劇:李翰祥《緹縈》
最佳男主角:王引《緹縈》
最佳女主角:盧燕《董夫人》
最佳男配角:王戎《庭院深深》
最佳女配角:陳莎莉《落鷹峽》
最佳童星:游龍《精忠報國》
最佳彩色攝影:範金玉《緹縈》
最佳黑白影片攝影:祁和熙《董夫人》
最佳彩色美術設計:梁延興《緹縈》
最佳黑白影片美術設計:包天鳴《董夫人》
最佳音樂(非歌劇):夏祖輝《緹縈》
最佳剪輯:郭延鴻《獨臂刀》
最佳錄音:林丁貴《落鷹峽》
最佳紀錄片攝影:祁和熙《太極拳》
最富創意特別獎:唐書璇《董夫人》
最佳演員特別獎:金峰《啞巴與新娘》
最有希望新女星:徐楓《龍城十日》
最有希望新男星:邱陽《三朵花》

―――――――――――――――――――――――――――――――――――
第十屆【金馬獎】(1972)

最佳劇情片:《秋決》
優等劇情片:《還君明珠雙淚垂》,《精武門》,《真假千金》,《萬事如意》,《水滸傳》
最佳導演:李行《秋決》
最佳編劇:張永祥《還君明珠雙淚垂》
最佳男主角:歐威《秋決》
最佳女主角:翁倩玉《真假千金》
最佳男配角:魏蘇《大地春雷》
最佳女配角:傅碧輝《秋決》
最佳彩色影片攝影:賴成英《秋決》
最佳彩色影片美術設計:陳上林《俠女下集》
最佳剪輯:張耀宗《(精武門》
最佳錄音:洪瑞庭《大地春雷》
最佳技藝特別獎:李小龍《精武門》

―――――――――――――――――――――――――――――――――――――――-
第十一屆【金馬獎】(1973)

最佳劇情片:《忍》
優等劇情片:《十四女英豪》,《猛龍過江》, 《突破國際死亡線》,《愛的天地》,《天倫樂》
宣揚中國文字特別獎:《中國文字演變》
優秀演技特別獎:嘉凌《忍》
優秀演員特別獎:狄龍《刺馬》
最佳導演:程剛《十四女英豪》
最佳編劇:鳳鳴編劇小組《忍》
最佳男主角:楊群《忍》
最佳女主角:上官靈鳳《馬路小英雄》
最佳童星:湯志偉《天倫樂》
最佳彩色影片攝影:林贊庭《愛的天地》
最佳彩色影片美術設計:鄒志良《彩雲飛》
最佳音樂(非歌劇):劉家昌《愛的天地》
最佳剪輯:張耀宗《猛龍過江》
最佳錄音:王永華《十四女英豪》

―――――――――――――――――――――――――――――――――――――-
第十二屆【金馬獎】(1975)

最佳劇情片:《吾土吾民》
最佳導演:劉藝《長情萬縷》
最佳編劇:張永祥《吾土吾民》
最佳男主角:秦祥林《長情萬縷》
最佳女主角:盧燕《傾國傾城》
最佳男配角:儀銘《雲深不知處》
最佳女配角:蕭芳芳《女朋友》
最佳彩色影片攝影:林贊庭《女朋友》
最佳彩色影片美術設計:陳景森《傾國傾城》
最佳(非歌劇影片)音樂:溫隆信《雲深不知處》
最佳剪輯:張耀宗《直搗黃龍》
最佳錄音:王永華《少林五祖》
最佳攝影:余如季《木琴心聲》

―――――――――――――――――――――――――――――――――――――――
第十三屆【金馬獎】(1976)

最佳劇情片:《梅花》
優等劇情片:《滴滴血淚滴滴情》,《碧雲天》,《狼牙口》,《八道樓子》, 《刺客》
最佳導演:張佩成《狼牙口》
最佳編劇:鄧育昆《梅花》
最佳男主角:常楓《香花與毒草》
最佳女主角:徐楓《刺客》
最佳男配角:郎雄《狼牙口》
最佳女配角:張艾嘉《碧雲》
最佳彩色影片攝影:林贊庭《梅花》
最佳彩色影片美術設計:王童《楓葉情》
最佳(非歌劇影片)音樂:劉家昌《梅花》
最佳剪輯:張耀宗《(密宗聖手》
最佳錄音:忻江盛《梅花》
最具表現時代意義特別獎:香花與毒草

―――――――――――――――――――――――――――――――――――――――――
第十四屆【金馬獎】(1977)

最佳劇情片:《梘橋英烈傳》
優等劇情片:《人在天涯》, 《秋霞》,《乾隆下江南》,《追球追求》,《千刀萬里追》
最佳卡通:《未雨綢繆》
最佳導演:張曾澤《梘橋英烈傳》
最佳編劇:何曉鍾《梘橋英烈傳》
最佳男主角:秦祥林《人在天涯》
最佳女主角:陳秋霞《秋霞》
最佳男配角:白鷹《千刀萬里追》
最佳女配角:胡茵夢《人在天涯》
最佳童星:鄔裕康《艷陽三月天》
最佳彩色影片攝影:林鴻鍾《梘橋英烈傳》
最佳彩色影片美術設計:陳景森《乾隆下江南》
最佳(非歌劇影片)音樂:顧嘉輝《秋霞》
最佳剪輯:王其洋《梘橋英烈傳》
最佳錄音:祈江盛《梅花》
最佳卡通影片編導:黃木村《未雨綢繆》

第十五屆【金馬獎】(1978)

最佳劇情片:《汪洋中的一條船》
優等劇情片:《蒂蒂日記》,《煙水寒》,《鄉野奇談》, 《賣身契》,《手足情深》
攝制技術優良特別獎:《多情劍客無情劍》
最佳劇情片導演:李行《汪洋中的一條船》
最佳劇情片編劇:張永祥《汪洋中的一條船》
最佳劇情片男主角:秦漢《汪洋中的一條船》
最佳劇情片女主角:恬妞《蒂蒂日記》
最佳劇情片女配角:歸亞蕾《蒂蒂日記》
最佳劇情片童星:黃一龍《鄉野奇談》
最佳劇情片美術設計:陳景森《金玉良緣紅樓夢》
最佳劇情片音樂:黃茂山《鄉野奇談》
最佳劇情片剪輯:張耀宗《賣身契》
最佳劇情片錄音:林焜祈《煙水寒》
最佳劇情片攝影:陳坤厚《汪洋中的一條船》

―――――――――――――――――――――――――――――――――――――-
第十六屆【金馬獎】(1979)

最佳劇情片:《小城故事》
優等劇情片:《山中傳奇》, 《成功嶺上》, 《歡顏》, 《春寒》,《香火》
最佳紀錄片:《怒潮澎拜》
優等卡通片獎:《幸福掌握在您手上
最佳劇情片導演:胡金銓《山中傳奇》
最佳劇情片原著劇本:張永祥《小城故事》
最佳劇情片改編劇本:李翰祥《乾隆下揚州》
最佳劇情片女主角:林鳳嬌《小城故事》
最佳劇情片男配角:韓蘇《歡顏》
最佳劇情片女配角:沈時華《一個女工的故事》
最佳劇情片童星:歐弟《小城故事》
最佳劇情片美術設計:胡金銓《山中傳奇》
最佳劇情片攝影:俊傑《山中傳奇》
最佳劇情片配樂:吳大江《山中傳奇》
最佳劇情片電影插曲:沈呂白,李泰祥《歡顏》
最佳劇情片剪輯:姜興隆《冷血十三鷹》
最佳劇情片錄音:周少龍《山中傳奇》 最佳紀錄片策劃:洪老典《北港牛墟》

―――――――――――――――――――――――――――――――――――-
第十七屆【金馬獎】(1980

最佳劇情片:《早安台北》
優等劇情片:《碧血黃花》,《鄉野人》,《金榜浪子吳祥輝》,《六朝怪談》,《瘋劫》
最佳紀錄片:《古厝-中國傳統的建築》
優等紀錄片:《國劇藝術》,《坐骨連體男嬰分割手術》
優等卡通片:《三國演義》
優良策劃特別獎:《古寧頭大戰》
最佳劇情片導演:王菊金《六朝怪談》
最佳劇情片原著劇本:宋項如《侯鳥之愛》
最佳劇情片改編劇本:劉正謙《賭國仇城》
最佳劇情片男主角:王冠雄《茉莉花》
最佳劇情片女主角:徐楓《源》
最佳劇情片男配角:向雲鵬《鄉野人 》
最佳劇情片女配角:邵佩玲《茉莉花》
最佳劇情片童星:林小樓《鄉野人》
最佳劇情片美術設計:鍾志文《瘋劫》
最佳劇情片攝影:張季平《源》
最佳劇情片剪接:余燦峰《瘋劫》
最佳劇情片錄音:忻江盛《古寧頭大戰》
最佳紀錄片策劃:李樹屏《國劇藝術》
最佳紀錄片攝影:張照堂《古厝-中國傳統的建築》

―――――――――――――――――――――――――――――――――――――――-
第十八屆【金馬獎】(1981)

最佳劇情片:《假如我是真的》
最佳記錄片:《海洋牧場之開發》
最佳卡通片:《老夫子》
最佳劇情片導演:徐克《夜來香》
最佳劇情片原著劇本:吳念真《同班同學》
最佳劇情片改編劇本:張永祥《假如我是真的》
最佳劇情片男主角:譚詠麟《假如我是真的》
最佳劇情片女主角:張艾嘉《我的爺爺》
最佳劇情片男配角:王珏《皇天後土》
最佳劇情片女配角:王萊《小葫蘆》
最佳劇情片童星:鄭傳文《原鄉人》
最佳劇情片美術設計:陳景森《徐老虎與白寡婦》
最佳劇情片攝影:黃仲標《夜來香》
最佳劇情片服裝設計:李燕萍《徐老虎與白寡婦》
最佳劇情片原作音樂:李泰祥《名劍風流》
最佳劇情片電影插曲:翁清溪《原鄉人》
最佳劇情片剪輯:周國忠《夜來香》
最佳劇情片錄音:鄺護《愛殺》
最具時代意義特別獎:《皇天後土》

―――――――――――――――――――――――――――――――――――――――
第十九屆【金馬獎】(1982)

最佳劇情片:《辛亥雙十》
最佳記錄片:《朱銘的斧里乾坤》
最佳劇情片導演:章國明《邊緣人》
最佳劇情片原著劇本:張鍵《邊緣人》
最佳劇情片男主角:艾迪《邊緣人》
最佳劇情片女主角:汪萍《武松》
最佳劇情片男配角:谷峰《武松》
最佳劇情片女配角:葉德嫻《汽水加牛奶》
最佳劇情片童星:周品君《在那河畔青草青》
最佳劇情片美術設計:黃銳民《再生人》
最佳劇情片攝影:林鴻鍾《苦戀》
最佳劇情片服裝設計:劉季友,李燕萍《武松》
最佳劇情片原著音樂:駱明道《辛亥雙十》
最佳劇情片改編音樂:關維鵬《彩雲曲》
最佳劇情片電影插曲:成明,趙寧,琳妮《辛亥雙十》
最佳劇情片剪輯:江煌雄《人肉戰車》
最佳劇情片錄音:宇宙錄音室《再生人》

―――――――――――――――――――――――――――――――――――
第二十屆【金馬獎】(1983)

最佳劇情片:《小畢的故事》
最佳紀錄片:《夏爾降坡公路》
最佳卡通片:《四神奇》
最佳導演:陳坤厚《小畢的故事》
最佳原著劇本:蔡繼光,許默《男與女》
最佳改編劇本:朱天文,侯孝賢,丁亞民,許淑真《小畢的故事》
最佳男主角:孫越《搭錯車》
最佳女主角:陸小芬《看海的日子》
最佳男配角:谷峰《待罪的女孩》
最佳女配角:英英《看海的日子》
最佳童星:石安妮《魔輪》
最佳美術設計:張季平《大輪回》
最佳攝影:宋立平《今年的湖畔會很冷》
最佳服裝設計:胡金銓,配王童《天下第一》
最佳原著音樂:陳志遠,李壽全《搭錯車》
最佳電影插曲:李壽全《搭錯車》
最佳剪輯:周道淳,林善良《大輪回》
最佳錄音:高富國《搭錯車》

第廿一屆【金馬獎】(1984)

最佳劇情片:《老莫的第二個春天》
最佳紀錄片:《四季如春的台北》
最佳導演:麥當雄《省港旗兵》
最佳原著劇本:念真《老莫的第二個春天》
最佳改編劇本:侯孝賢,廖輝英《油麻菜子》
最佳男主角:李修賢《公僕》
最佳女主角:楊惠姍《小逃犯》
最佳男配角:常楓《頤園飄香》
最佳女配角:陳秋燕《油麻菜子》
最佳童星:林鼎峰《玉卿嫂》
最佳攝影:黃仲標《花城》
最佳剪輯:張耀宗《省港旗兵》
最佳錄音:王榮芳《玉卿嫂》
最佳美術設計:陳景森,鄺廣賢《唐朝豪放女》
最佳服裝設計:王榕生《金大班的最後一夜》
最佳原著音樂:張弘毅《玉卿嫂》
最佳電影插曲:陳志遠,慎芝《金大班的最後一夜》

―――――――――――――――――――――――――――――――――――-
第廿二屆【金馬獎】(1985)

最佳劇情片:《我這樣過了一生》
最佳導演:張毅《我這樣過了一生》
最佳原著劇本:朱天文,侯孝賢《童年往事》
最佳改編劇本:張毅,蕭颯《我這樣過了一生》
最佳男主角:周潤發《等待黎明》
最佳女主角:楊惠姍《我這樣過了一生》
最佳男配角:陳博正《超級市民》
最佳女配角:唐如韞《童年往事》
最佳攝影:陳坤厚《結婚》
最佳剪輯:蔣國權《NG慢半拍》
最佳錄音:杜篤之《超級市民》
最佳美術設計:王童,古田金,林崇文《策馬入林》
最佳服裝設計:王童,顏昭世《策馬入林》
最佳原著音樂:陳揚《結婚》
最佳改編音樂:張弘毅《國四英雄傳》
最佳電影插曲:李壽全,張大春《超級市民》

―――――――――――――――――――――――――――――――――――――-
第廿三屆【金馬獎】(1986)

最佳劇情片:《恐怖分子》
最佳紀錄片:光啟社《殺戮戰場的邊緣》
最佳紀錄片導演:李道明《殺戮戰場的邊緣》
最佳導演:吳宇森《英雄本色》
最佳原著劇本:小野《我們都是這樣長大的》
最佳改編劇本:吳念真《父子關系》
最佳男主角:狄龍《英雄本色》
最佳女主角:張艾嘉《最愛》
最佳男配角:秦沛《天天星期七》
最佳女配角:繆騫人《最愛》
最佳攝影:黃永恆《英雄本色》
最佳剪輯:黃銘林《飛躍羚羊》
最佳錄音:新藝公司《英雄本色》
最佳美術設計:張叔平《最愛》
最佳服裝設計:張叔平《夢中人》
最佳音樂:左宏元,史擷詠《唐山過台灣》
最佳電影插曲:史擷詠《唐山過台灣》

―――――――――――――――――――――――――――――――――――――
第廿四屆【金馬獎】(1987)

最佳劇情片:《稻草人》
最佳紀錄片:《惜墨》(台制出品)
最佳導演:王童《稻草人》
最佳男主角:周潤發《流氓大亨》
最佳女主角:梅艷芳《胭脂扣》
最佳男配角:午馬《倩女幽魂》
最佳女配角:林珊如《期待你長大》
最佳原著劇本:王小棣,宋紘《稻草人》
最佳改編劇本:阮繼志《胭脂扣》
最佳攝影:黃仲標《胭脂扣》
最佳剪輯:新藝剪輯組《倩女幽魂》
最佳美術設計:馬光榮《胭脂扣》
最佳服裝設計:陳顧方《倩女幽魂》
最佳原著音樂:張弘毅《尼羅河女兒》
最佳電影插曲:陳揚,吳念真《桂花巷》

―――――――――――――――――――――――――――――――――――――――-
第廿五屆【金馬獎】(1988)

最佳劇情片:《七小福》
最佳紀錄片:《暮鼓晨鍾》
最佳導演:羅啟銳《七小福》
最佳原著劇本:羅啟銳,張婉婷《七小福》
最佳男主角:萬梓良《大頭仔》
最佳女主角:鄭裕玲《月亮星星太陽》
最佳男配角:周星馳《霹靂先鋒》
最佳女配角:王萊《海峽兩岸》
最佳攝影:鍾志文《七小福》
最佳剪輯:余純,鄺志良《七小福》
最佳美術設計:黃銳民《警察故事續集》
最佳服裝設計:王耀年《傾城之戀》
最佳原著音樂:盧冠廷《七小福》
最佳電影插曲:王文清《黃色故事》
最佳紀錄片導演:林作庸《深山猶有讀書聲》
特別獎:《陰間響馬》

―――――――――――――――――――――――――――――――――――――――
第廿六屆【金馬獎】(1989)

最佳劇情片:《三個女人的故事》
最佳導演:侯孝賢《悲情城市》
最佳原著劇本:邱戴安平《三個女人的故事》
最佳男主角:陳松勇《悲情城市》
最佳女主角:張曼玉《三個女人的故事》
最佳男配角:張世《香蕉天堂》
最佳女配角:李淑楨《魯冰花》
最佳攝影:黃仲標《三個女人的故事》
最佳剪輯:王獻箎,鄒長根《三個女人的故事》
最佳美術設計:張季平,栗通,陳耀圻,李寶琳《晚春情事》
最佳服裝設計:朴若木《三個女人的故事》
最佳原著音樂:陳揚《魯冰花》
最佳電影插曲:陳揚《魯冰花》

―――――――――――――――――――――――――――――――――――――――――
第廿七屆【金馬獎】(1990)

最佳劇情片:《滾滾紅塵》
紀實報導片:《紅樹林的故鄉》
最佳導演:嚴浩《滾滾紅塵》
最佳原著劇本:吳念真《客途秋恨》
最佳改編劇本:小野《刀瘟》
最佳男主角:梁家輝《愛在他鄉的季節》
最佳女主角:林青霞《滾滾紅塵》
最佳男配角:張學友《笑傲江湖》
最佳女配角:張曼玉《滾滾紅塵》
最佳攝影:潘恆生《滾滾紅塵》
最佳剪輯:金馬《愛在他鄉的季節》
最佳錄音:沈聖德《愛在他鄉的季節》
最佳美術設計:張西美,廖鳳平《滾滾紅塵》
最佳電影音樂:史擷詠《滾滾紅塵》
最佳電影插曲:黃沾《笑傲江湖》



第廿八屆【金馬獎】(1991)

最佳劇情片:《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
最佳導演:王家衛《阿飛正傳》
最佳原著劇本:楊德昌,閻鴻亞,楊順清,賴銘堂《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
最佳男主角:郎雄《推手》
最佳女主角:張曼玉《阮玲玉》
最佳男配角:關海山《五億探長雷洛傳》
最佳女配角:王萊《推手》
最佳攝影:潘恆生《阮玲玉》
最佳剪輯:譚家明,奚傑偉《阿飛正傳》
最佳美術設計:張叔平《阿飛正傳》
最佳造型設計:張叔平《阿飛正傳》
最佳電影插曲:倫永亮《何日君再來》
最佳電影音樂:黃沾,戴樂民《武狀元黃飛鴻》
最佳錄音:陳偉雄《阿飛正傳》
最佳紀實報導片:《帝雉時代》,《玉山九千英尺-台灣鳥類開拓史末章》
動畫創意特別獎:《薛西弗斯的一天》

―――――――――――――――――――――――――――――――――――――――-
第廿九屆【金馬獎】(1992)

終身成就特別獎:何基明
最佳劇情片:《無言的山丘》
最佳導演:王童《無言的山丘》
最佳原著劇本:吳念真《無言的山丘》
最佳改編劇本:賴聲川《暗戀桃花源》
最佳男主角:成龍《警察故事III超級警察》
最佳女主角:陳令智《浮世戀曲》
最佳男配角:顧寶明《暗戀桃花源》
最佳女配角:顧美華《浮世戀曲》
最佳攝影:李德成《霧都情仇》
最佳剪輯:張耀宗,張嘉輝《警察故事III超級警察》
最佳美術設計:李富雄《無言的山丘》
最佳造型設計:李富雄《無言的山丘》
最佳動作指導:程小東,元彬《新龍門客棧》
最佳電影音樂:黃舒駿《青少年哪吒》
最佳電影歌曲:黃沾《黃飛鴻之II男兒當自強》
最佳錄音:杜篤之,楊靜安《少年耶,安啦》
最佳紀實報導片:《小鷿鷈》
評審特別獎:《學仙記》

―――――――――――――――――――――――――――――――――――――-
第三十屆【金馬獎】(1993)

終身成就特別獎:黃卓漢
最佳劇情片:《喜宴》
最佳紀錄片:《喜宴》

⑻ 寧浩都拍過哪些電影,要全部

作為導演:綠草地(2005) 瘋狂的石頭(2006)奇跡世界(2007)七宗夢(2008)瘋狂的國寶:高山流水(2009)瘋狂的賽車(2009)無人區(2010)作為編劇:綠草地(2005) 瘋狂的石頭(2006)七宗夢(2008)瘋狂的賽車(2009)黃金時代(2003)感光夏日(2007)作為演員: 瘋狂的石頭(2006)刀劍笑(2010)將愛情進行到底(2011)學生電影《星期四,星期三》(2001) 首部電影處女作《香火》(2003)

閱讀全文

與香火電影寧浩哪些獎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劉德華謝霆鋒電影是什麼 瀏覽:832
那之主題曲是什麼電影 瀏覽:129
電影山和山2哪個好看嗎 瀏覽:368
飄花電影如何下載軟體有毒嗎 瀏覽:487
李采潭一共有多少電影 瀏覽:157
瘋狂外星人免費觀看電影免費看 瀏覽:329
金蠶降電影好看站 瀏覽:42
李鍾碩主演電影vip免費觀看 瀏覽:159
電腦電影網站免費網址 瀏覽:288
為什麼看電影總會睡覺 瀏覽:763
電影院新開業有哪些新電影 瀏覽:630
如何看暴風影音上的vip電影 瀏覽:638
成龍演的的電影有哪些電影 瀏覽:391
電影電視節目為什麼要剪輯 瀏覽:560
2小時電影多少內存 瀏覽:599
免費著心火電影 瀏覽:756
海王人設崩塌是什麼電影 瀏覽:496
推薦好看又值得回味的電影 瀏覽:904
蘋果自帶的電影怎麼不能 瀏覽:985
電影三生三世好不好看 瀏覽: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