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驢得水》講了什麼哲學道理(驢得水)影評
借驢諷今
文/夢里詩書
嬉笑怒罵間用荒誕的喜劇色彩所醞釀的悲情,使《驢得水》既能逗人捧腹,更在針砭時弊的同時拷問已人性的盲點,固然電影在形式上有著過重的話劇痕跡,但總體來說,這是一部劇本夯實,耐人尋味懇切的黑色喜劇。
電影伊始將時代背景定位於民國一個偏遠山村的學校中,校長和三個老師共同合謀了用一頭拉水的驢虛構了老師「呂得水」。以此向教育局多領取一份薪水,但怎料教育局特派員來校視察,於是一場用目不識丁的銅匠冒充呂老師的荒誕事由此展開,而為了圓謊而繼續編制的謊言,既成為了電影推動劇情的動力,也為其悲劇性的結局埋下了伏筆。
隨著這一謊言的持續發酵,這個在特定環境中對知識分子的顛覆和教育腐敗的抨擊,通過本就並不牢靠的教師與銅匠的同盟關系,使故事變的越發幽默且賦有深度,看似道貌岸然者的愚昧,為了實現所謂夢想的不擇手段,最終令電影中每個人本自美好的預期被逐個打破,人性也在貪婪面前徹底淪喪了底線,其丑惡淋漓盡致的展現,構築了電影極為出色的內在縱深。
談及這部作品,不可不提的人物便是任素汐飾演的女老師張一曼,她在電影中既擔負了諸多的「有料」笑點,也成功塑造了了電影最為矛盾的一個人物形象,張一曼看似放盪的背後,卻有著一顆純真之心,但也正是這樣的一份純真,讓她成為了這場用喜劇粉飾的悲劇中最為悲情的人物,這實則甚令我感覺電影中的張一曼與《西西里的美麗傳說》中的瑪蓮娜有著異曲同工之妙,不同的則是前者憑借於美貌,而後者則是幽默與性格的使然。
如同一場話劇般的表現形式,其實並不是電影的缺陷,這正如《狗鎮》這般另類的作品一樣都為人拍案叫絕,《驢得水》的問題其實是在於並沒有處理好將話劇演變為電影的過程,在電影時長過半後,很明顯的能令人感覺到劇情開始了強硬的大幅跳躍,以此引發的人物轉變突兀,使人性經不起細致的推敲,最終命題的著點也變的稍顯生硬。
無論如何,這部電影或許存在著微瑕,可仍舊瑕不掩瑜,魯迅曾說過」悲劇將人生的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喜劇將那無價值的撕破給人看。",而借驢諷今的《驢得水》顯然正深諳此道。
2. 看完《驢得水》,你有什麼啟示
太輕松的電影雖然看起來爽快,卻難免流於輕浮;而思想性太深刻的電影,雖發人深思省,但看完了心情卻過於壓抑。電影《驢得水》是我剛好喜歡的那一類黑色幽默,情節新穎,對白幽默,又不乏思想性。一曼的結局,分外悲慘。她先是瘋了,後又自殺了。這個結局,也很有諷刺意味,或許編劇想說的是,在中國,一個女人不論再美好,只要她觸犯了傳統貞潔觀,那麼等待她的只有一個結局,要麼瘋,要麼死,或者像一曼這樣先瘋再死。
佳佳:孩子比成人更懂得堅守原則
佳佳是老校長的女兒,一個純真倔強的少女。
她是唯一一個未成年人,她卻比所有的成年人都清醒理智,懂得堅守底線。從頭到尾,她一直要大家坦白錯誤,可是沒有人理會她的話。所有人都把她當做一個無知的孩子。
成人被社會所同化,變得利己、不講原則,唯有少女還保有善良、底線,這不能不說是編劇的又一個絕妙的諷刺。
鐵男:面對強權的脆弱
鐵男是全劇里個子最高的,脾氣最大的,性情最耿直的。他不畏強權,敢說敢做。
為了保護佳佳和一曼,他是唯一敢和特派員叫板的男性。
可是,當特派員的保鏢沖他開了一槍,槍從他耳邊滑過。他應聲倒地,以為自己死了,爬起來發現自己沒有死,「死而復生」的他抱住特派員的腳跪倒在地,一邊磕頭一面鼻涕眼淚橫流地懇求:「特派員,別殺我啊!我不敢了,不敢了,你讓我幹嘛我就幹嘛!」
他似乎被這一槍嚇破了膽,以致特派員保鏢當著他的面要強奸一曼,他都把臉別向一邊,裝作沒有看見。
一個錚錚鐵骨的漢子,因為暴力和強權,竟扭曲成如此面目,實在讓人心寒。
佳佳罵他:「一曼被強奸你也不管嗎?」他說:「佳佳,他們有槍,我能怎麼辦?我反抗,他們一槍崩了我,還可以繼續強奸一曼。你試過槍子擦著耳邊而過的滋味嗎?我在他們面前什麼都不是,我就是一條只會汪汪叫的狗!」
人在面對暴力和強權的時候,只有兩種結局,要麼寧死不屈,要麼認慫。鐵男認慫了,可是我不忍譴責,只覺得心疼,他的脆弱其實是一種特別真實的反應。試問,槍頂在頭頂的時候,有幾個人能做到面不改色心不跳呢?
該譴責的不是那些在強權面前嚇破了膽子的弱小者,而是那些恃強凌弱的施暴者。
女性都是美好的,男性都是醜陋的
這部劇里的女性都是美好的,哪怕是銅匠的面黑牙黑的潑婦媳婦,也有可愛的一面。她敢愛敢恨,誓死捍衛自己的婚姻。她恨鐵匠背叛自己和一曼睡覺,可是當她聽到一曼罵銅匠是「牲口」,看到銅匠失落痛苦的眼神,我竟從她眼裡讀出了一閃而過的心疼,她替銅匠罵了一句:「你們才是牲口!」
電影最後,佳佳成為謊言的犧牲者,不得不嫁給銅匠為妻,也多虧這個潑婦的女人不管不顧地來攪了局!
特派員怎麼樣,有槍怎麼樣?敢搶老子的男人,老子豁出這條命跟你們拼了!
事情往往就是這樣,你敢豁出去,你就贏了!最後唯一的勝利者,竟是這個目不識丁的莊家女人。
看到她一把搶過保鏢的槍,把男人們嚇尿的場景,真心覺得太爽了!
還有一曼,即使在性上她是那麼一種放盪不羈的態度,可是一旦關乎原則問題,她卻比那些道貌岸然的男人們更有底線。
電影結局,佳佳去了延安,投身革命事業。也暗喻了她不與這些愚蠢的男人們同流合污。
慾望卻讓劇里的男人們變得邪惡。災禍往往和利益並存。在慾望誘惑下,連最單純的銅匠都變得不再單純,他見識過更精彩的生活,便不想過原來的生活,為了滿足自己的慾望,不惜踩著眾人的頭往上爬。
強權之下,鐵男也從錚錚鐵骨變成了毫無原則的軟骨頭。
看似善良的老校長,卻是引導眾人走上彎路的罪魁禍首。
老裴的醜陋自私更不必說。
要說電影的缺點,就是劇情太緊湊,矛盾沖突太多太尖銳,現實事件中似乎不會有這么密集尖銳的矛盾沖突。
不過,這缺點寫完了,怎麼感覺有吹毛求疵之嫌呢?
或許,這不能算缺點,只能說編劇太會編故事了。
電影台詞里的包袱多得像在看小品,真正做到了讓人笑中帶淚,寓教於樂。實在太喜歡了,忍不住摘錄幾個,讓大家一睹為快。
01
考察團明天就到了,老校長鼓勵大家:「我相信,只要我們在天黑之前能找到頂替的人,經過一晚上的培訓,一定能應付住考察團!好!大家有沒有問題?」
眾人:「有!」
校長:「大聲點回答我!有沒有問題?」
眾人:「有!」
校長:「好!出發!」
02
任眾人如何勸說,銅匠就是不肯假扮呂得水老師。早就對銅匠有點意思的一曼輕輕一笑說:「你們都別管了,我來睡服他!」
鐵男不解地問:「校長,一曼說的說服是啥意思?她想幹啥,你就不管管?」
校長說:「這事咋管?做大事就得不拘小節!」
03
假模假式的特派員來參觀學校,發現學校竟然建在一個神廟里,他說:「學校建在這里,有點過於「堂而皇之」了吧!」
一曼笑了,偷偷跟鐵男咬耳朵:「他是想說「富麗堂皇」吧!」
04
為了應付特派員檢查,一曼連夜教了銅匠幾句英語:「Nicetomeetyou」「Thankyouverymuch!」「Youarewelcome!」
可銅匠見了特派員一緊張,這三句話成了:「Nicetomeetyou!」「Youareverymuch!」「Thankyouwelcome!」
眾人不禁捏一把汗。
可那位自稱英國留學回來的特派員竟然沒有聽出錯誤。
一曼又試探著對特派員說:「特派員,Goodbye!」
特派員一怔,回復到:「Good morning! 」
一曼對老校長肯定地說:「校長,我敢肯定特派員根本就不懂英語!」
05
一曼讓銅匠用藏語讀詩(銅匠是藏族人)。一曼哄騙特派員說,呂得水老師讀得是莎士比亞的詩,我來翻譯!
銅匠讀完了。
特派員站起來嚴肅地說:「呂得水老師,你果然是原形畢露啊!」
老校長嚇壞了,懇求道:「特派員,這事我來扛……」
特派員說:「這事你們扛得了嗎?這頂振興中國農村教育的大旗只有呂得水老師扛得起來!」
眾人汗!
06
銅匠假扮完「呂得水」之後,老校長送銅匠走,他送給銅匠一本書,說:「這本書拿回去看看吧!學點知識,有教無類!」
銅匠認真地說:「沒事校長,我不累!」
07
銅匠媳婦氣勢洶洶地來學校抓破鞋。
她虎著臉大罵:「你們哪個女老師睡我爺們了?」
鐵男不幹示弱回嘴:「你干哈的啊?!」
銅匠媳婦怒吼:「你干哈的啊?!」
鐵男上前抓住銅匠媳婦地手,欣喜地說:「唉呀媽呀!老鄉啊!我是奉天的啊!」
銅匠媳婦欣喜地說:「哎呀,我也是啊!」頓一秒鍾,繼而又怒吼:「說,到底誰跟我爺們兒搞破鞋了?!」
有哲理的台詞:
老裴對鐵男說:「或許,中國最缺乏教育的不少農民!」
特派員說:「我看過你們幾個人的檔案,你們幾個人都有污點!只有呂得水老師是完美無瑕的!」(莫須有的假人當然無暇)
PS:這部電影,要溫情有溫情,要浪漫有浪漫,要殘酷有殘酷,最重要全程笑點不斷。是一部值得一看的小成本大製作電影。
寫火熱的人生,講震撼的故事。微信公眾號:奇奇漫悅讀(ID:qiqimanyue)
3. 電影《驢得水》到底反映了什麼事實
看《驢得水》之前,我得說我被那個鬧騰騰的海報給騙了,以為那是部與《夏洛特煩惱》一樣的喜劇,追求純粹的荒誕喜感。孰料,竟巴巴兒地在電影院里哭了一場,哭的是里邊那四名「惡教師」的罪過,人情人品人性,因一個「驢得水」的虛無之人,被剝了個底朝天兒。原本抱著看喜劇的期待入的場,間中看到有趣的對白便呵呵笑兩聲,結果是越看越笑不出來了,因為逐漸感覺到那其實是一黜不折不扣的悲劇,揪著你的心尖兒,讓世態炎涼緩緩滲進來,給你扎了個透心涼兒。
女教師一曼,則是標準的「羊脂球」,性觀念開放,單純熱心,在最保守的年代選擇最「惡劣」的淫盪。為了讓銅匠配合演戲,亦為了滿足自己的情慾,她選擇引誘銅匠,給他徹底的「性啟蒙」。這一舉動,校長與其它教師是認可的,「女色」這種賄賂不得已的時候,誰都不會排擠。一曼習慣了被男人們的正房找上門來,隨後面不改色地拒認淫行,她對銅匠亦是如此,結果不小心傷了對方的自尊。一曼最後的瘋狂,系在扭曲世態里最後的反抗,她可能永遠不明白自己錯在哪裡,要遭受辱罵及剪發變丑的迫害。但是在旁人眼裡,她就是「婊子」,婊子活該有此下場。
還有一位讓很多人觸心驚的人物——憤青教師周鐵男,周鐵男本是正義感十足的火爆浪子,不怕得罪任何人,總是撂狠話、力撐校長,從任何角度來看,都是一個好人。結果呢,這好人卻在一顆子彈的威脅中感受到了「性命比正義重要」的道理,所以周鐵男品性大變,在強權面前畏縮了,甚至能眼睜睜看著一曼要被強暴卻躲在角落裡不出聲。這大抵是諸多當代憤青的真實寫照,擺出天不怕地不怕的樣子,關鍵時刻卻翻了盤,這才發現原來捍衛原則系需要付出生命的,又有多少人肯這么干呢?
荒誕的偽裝、極致的失控、貪婪的本色、血淚的犧牲,一個「驢得水事件」道盡人世蒼涼。你得永遠記得,被侮辱與被損害的是人之慾念,更是人之怯懦。
4. 如何評價電影《驢得水》
每部影視著作都有它的意義,大家是怎麼評價《驢得水》
《驢得水》和商業電影的共同點是都追求「好看」,追求讓大眾看懂、看過癮。而我們並非通過堆砌明星或追求大場面來達到好看的目的,而是通過不一般的精彩故事和不一般的鮮活表演。
我們能把蒜皮當雪花,我們也能為活命當狗爬,我們能張嘴是理想,閉嘴是日娘,我們也能前腳踏進金錢的坑,後腳邁入正直的門,作品源於生活,也會放大生活,我們很難因為作品去改變品性
但我們至少可以對照作品完善人格多數時候,我們都一樣,用最渺小的私念去支撐最偉大的理,想。
5. 看完電影《驢得水》,你有什麼感想
太好的作品了,把當時的個個角色不一的人性表達的淋漓盡致
6. 電影《驢得水》有哪些隱喻
驢得水影評
——孤塵(蒙)
這部電影有深刻的象徵意味,有點像西遊記大聖娶親,它思考和沉默的部分遠遠超過了搞笑本身。可以舉例,特派員,象徵著土匪頭子,流氓,刻意的光頭更是指向當時的執政黨,其中有一句話,「我還能換個地方當差」,暗示當時的軍閥亂象之重,還有更深的意味(台),他的秘書使得張一曼免收強奸,這里應該指的是軍閥中好人與壞人的碰撞,張一曼此刻象徵著多災多難的中國,以前的破鞋事件應該是列強侵略中國事件。裴魁山,投機主義者,他也曾想當個普通人,幸福地活著,但是張一曼拒絕了他(張一曼的自暴自棄和自卑使得她無法接受魁山),而後他變成了一個瘋狂為自己謀求利益的人,對張一曼有著深深的厭惡(註:在發現張一曼與銅匠睡覺之後),內心的絕望使得他暴露了本性,然而這種本性我並不抱有很深的排斥,相反這是一個絕望者的必經之路,之後他還能罵張一曼,說明他仍然懷有幻想。他象徵當時的小資產階級。周鐵男,原本的他是熱血青年,可以說對這個社會抱有熱情,堅信自己能解決問題,無論是社會還是個人,好像當時的遊行學生。但是當他直面過特派員的槍之後,他徹底變成了一條狗,可以理解患了斯德哥爾摩綜合征,舉個例子,當時當局簽了一個不平等條約,大規模學生請願,當局給了兩個選擇,一,努力學習,報效祖國,二,請征入伍,當士兵,結果浩浩盪盪幾千人,無一人入伍。他成了只會動嘴皮子的人。銅匠,象徵著獲得利益而膨脹的人,可以當做發國難財的人,起先他忠於祖國,接濟國家,後來發現他甚至可以有大量權力控制他想要的,所以性情大變,參見漢奸巨商。孫佳,我認為是劇中最清醒的人,同時也是最無奈之人,最終還是對他爸妥協,嫁給銅匠,這又有點張愛玲的色戒的意思了。她要保存她爸辛苦經營的學校,又想理想主義地揭發弄虛作假,象徵著學習救國的人。張一曼,不斷的妥協,不斷的以幻夢來填補內心的失望,象徵不斷被交易的,被摧殘的中國。孫校長,一個抱有理想主義,又肯邁出第一步的人,象徵著沒有軍隊以前的共產主義者,劇末被捆綁,代表著被軍閥的虛偽教訓明白,是走向正確的道路開始,即槍桿子出政權。
劇情我就不多說,就挑高潮吧。
張一曼被剪頭發。銅匠經歷被張一曼痛罵以後,徹底死心,倚仗著呂得水這個招牌,對校長,鐵男,魁山下令,罵一曼,這段,使得魁山和一曼徹底結束,使得鐵男忍無可忍,准備攤牌,結果被槍嚇得從此懦弱。槍的出現意味著事情不再是幾個人的事,而是拖入了社會這個大背景,而此刻的社會,是黑暗的,壓抑的,也就是這一秒,驢得水這電影,變成了和姜文電影一類的存在,充滿了象徵意味。當一曼瘋狂打自己耳朵的時候,也說明中國與之前的愛國商人,現在的巨奸決裂。有個值得注意的情節是,為什麼張一曼瘋了?那是因為她徹底的絕望,她所做的,不過是為了這所學校,換而言之是未來,(從她想穿著校服一起拍照那段可以看出),她可以和任何人睡,那是因為有更重要的東西。但是現實令她失望了,熱血青年跪倒在地,共產主義者親自剪去了她的頭發,巨奸發號施令,軍閥控制著局面,投機者拂袖而去,真是絕望。
荒唐的婚禮。這場婚禮就是純粹的鬧劇,與之前的悼念會的對比更顯無厘頭與荒唐,極度強調社會之亂,可以網路一下,短短幾十年,政權更迭四十幾次。孫佳與銅匠結婚,犧牲意味簡直觸手可及。銅匠的老婆就像一尾魚,徹底攪亂了這渾水,也使劇情達到巔峰。一曼在混亂的人群中撿花,象徵著她的純潔被踐踏,但她仍然希望挽回,悲劇氣息濃厚。孫佳轉身離去,象徵著理想主義者的升華,要轉變成她哥哥那樣的實干者(她哥象徵共產黨)。而給他們捐助的美國人,說:不可思議的中國。這表示當時外國人無法理解中國人殘存的愚昧,暗示外國人是不可能救中國的,只有自己救自己。
7. 驢得水電影有什麼意義
【一】
「《驢得水》是今年最佳國產影片。」恩,這是我今年聽過最好笑的笑話。類似這樣的追捧已經多到令人肉麻的程度,感覺有必要出來嘮嘮,因為它真沒你們說的那麼好。
不可否認,這部電影的立意確實犀利。全片火力全開,對知識分子加以無情的諷刺與鞭撻:先是空餉的利誘,繼而是官威的壓迫、再是槍聲的震懾。讓他們的丑態一覽無余。隨著故事的推進,強權體制和異化環境將電影里每個人所珍視的東西諸如尊嚴、美、理想和勇氣一一剝奪和摧毀……
這顯然是很多人追捧《驢得水》的原因。然而這樣一部看上去「言之有物」的電影,表達的方式堪稱災難,追求「物」的企圖心也過於明顯。
說它表達失范倒不是嫌棄它滿是話劇腔不夠「電影」,我對電影本體性沒有過於執著的追求。電影劇作結構本身就戲劇式、小說式、散文式結構之分,可見其對於姊妹藝術的借重。很多帶有明顯戲劇風格的電影也不乏成功之作,像《十二怒漢》和《殺戮之神》皆在此列。
《驢得水》的致命傷不在其電影改編的缺陷,而在於它違背了藝術創作需要提純和過濾的基本規律,與其說它是一部電影,不如說是一場粗暴的人性丑惡實驗與展覽,極易引起觀眾的生理不適。
欣賞這部電影尤其是後半段的觀感,就好像有個人在摁住你的頭,讓你不容拒絕地細看人性的種種丑惡,還不無得意地問你:「我是不是很深刻?」這種拿「深刻」當大旗,堂而皇之地冒犯觀眾的做法,也能博得滿堂彩。只能說明我們對於電影「深刻」的需求已經到了飢不擇食的地步。
【二】
創作者對於「深度」的刻意追求,集中地體現在劇作風格的突然轉向上。上半場還是一出諷刺喜劇,下半場就成了人間悲劇。有評論為這種「不按常理出牌」鼓掌叫好,殊不知影片前後風格的分裂即削弱了喜劇諷刺的力度,又減輕了悲劇結局的分量。
忽視故事的整體建構和人物內在的運行邏輯,沉溺在架空的時空背景中玩弄概念和符號,其結果就是那一聲槍響——拼了命地想製造意味深長,卻掩蓋不住的刻意空洞。如果說《狩獵》結尾的「回馬槍」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驢得水》里的槍響則剛好相反是「意料之中,情理之外」;兩相對比、高下立見。
「喜劇可以分很多種,有的是人物言行可笑,有的是事情可笑,有的是這事情背後的邏輯和道理可笑。」馮小剛曾經表達過類似的意思。《驢得水》的笑點在表層是一些無足可觀的「葷段子」,這在段子手輩出的年代實在不算新鮮。
「為了圓一個謊去撒更多的慌」本是一個百試不爽的經典喜劇情境,可惜本片未能一以貫之。尤其是人物撒謊的動機經不起推敲,像張一曼後半段盡管備受凌辱,依然隱忍放棄反抗的人設基礎就很不牢靠。明顯是為了荒誕而荒誕,為了批判而批判。
【三】
《驢得水》談不上是一出好喜劇,更不會是一出好悲劇。
仍以博得了許多觀眾同情和淚水的張一曼為例,很顯然她在這部電影里的悲劇色彩最為濃重。畢竟影片前半段小丑式的群設到後面男人全部開了掛似的黑化,就她一個陡然升華成了受苦受難的聖母。這種在生活上放盪不羈,心靈特別純潔美好的反差人設本身就自帶強烈戲劇沖突,所以也尤其容易出彩。
可只要稍加審視就會發現,我們對於張一曼的同情,更多的是出於對她苦難遭遇的恐懼。那些徹底醜化的男性角色,那些用特寫鏡頭反復強調放大的受辱鏡頭。真正的憐憫,是你願意走近劇中角色,和她一同承擔、一起面對。可《驢得水》的類文革式圖景只想讓人逃避。
高明的悲劇往往是悲戚和愉快的結合。《驢得水》只是讓人難受,並不能給觀眾提供情緒的凈化和隨之而來的快感。這種「快感」並不是以別人的痛苦為樂,而是朱光潛先生所強調的悲劇要和觀眾保持一種「距離感」。《驢得水》自以為高明的打消了這種距離,專心致志的給觀眾餵食「暴行」。
從這兒岔開一句,我國的分級制度真的要盡快提上日程了。這樣一部滿是粗口、葷段子和施虐場景的電影,好多小朋友被帶進來當合家歡喜劇看。這比電影里所呈現的災難要嚴重的多。我也強烈懷疑大部分就是想來看個樂的觀眾家長,能予以孩子們多麼正確的指導。
【四】
最後,我真的不太理解,為什麼很多人這么喜歡張一曼這個角色。也許是因為其他角色都太不討喜了吧,校長女兒又沒什麼存在感,她就成了唯一的寄託與出口。可事實上,這個角色前半段不過是個任性幼稚的女文青,後半段則淪為了任人宰割的羔羊。
希望這個描述不會引起部分讀者的誤會,因為這絕非我的主觀評判,而是這部電影的真實呈現。從銅匠回來「反殺」開始,在創作者設定的悲慘命運面前,張一曼基本喪失了個人意志,由瘋到死,不過是走完固定流程而已。
「睡服」是本片的一個亮點,也是很多人喜歡張一曼的原因。但一些評論因此扯到女權主義上去,實在讓人啼笑皆非。
先搞清兩個基本事實:第一、張一曼「睡服」銅匠主要是她本來就有「性」趣,幫著學校繼續吃空餉是順把手的事情,否則劇作上難以邏輯自洽。第二、張一曼最後受到侮辱直接原因是銅匠打擊報復,但她如果不想繼續把慌圓下去,這個報復不能成立。
編導「憋壞」的地方就在於把原本兩件事混成了一件事。張一曼因為這件事上的小過失,受到了另一件事上的大懲罰。也是說張一曼絕非罪有應得,但她一定程度上又是咎由自取。不得不承認,這個情節設計很有意思,是我唯一肯定這部電影的地方。
【五】
由著自己的性子,想睡誰就睡誰。不考慮「靈欲難分」的人類終極矛盾。睡完面有遺憾略帶深情的說句「對不起」,這要是換成男的,就是標準的「渣男」判定。其實,人無所不在枷鎖之中,哪裡又會有絕對的自由呢?性也是一樣,這是張一曼幼稚的地方。
言談間當眾反復暗示調侃和自己約過炮的男同事「硬不起來」,行為上借著給剛「上崗」的男同事培訓的機會,上下其手。這要是換成男的,百分之百構成性騷擾。這是張一曼任性的地方。
所以那些覺得張一曼高揚了女權主義大旗的人們真的省省吧。送你們一句話:不含任何自省精神的女權主義,都是偽女權主義,不過是另一個極端的男權或者說特權主義罷了。
8. 電影《驢得水》反映了什麼社會現狀
反映社會現狀的話,我感覺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對於女性角色的一種樹立女性角色的話一般都比較的柔弱,在一般的影視劇集中,而在這個裡面卻不同女性在男權世界裡好好地生活。現代社會,女性有了更多機會,越來越獨立,越來越堅韌,越來越識大體,這是導演讓我們明白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