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大全 > 茅盾作品改成的電影有哪些

茅盾作品改成的電影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1-07-22 03:54:12

❶ 矛盾的作品改編電影是什麼

1、《林家鋪子》是北京電影製片廠出品、水華執導、夏衍編劇、謝添主演的劇情片,於1959年上映。該片根據茅盾的同名小說改編,以1931年的中國江南某小鎮為背景,通過小工商業者的掙扎生存、最終倒閉,和林老闆一家的命運,展現了當時整個社會爾虞我詐、「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的黑暗現實。

2、《春蠶》是由夏衍改編自矛盾著名同名小說的一部30年代默片黑白電影,導演為程步高。這是第一次將新文學作品搬到銀幕上,實現了電影和新文學的結合。

(1)茅盾作品改成的電影有哪些擴展閱讀

《春蠶》簡介:三十年代的浙江農村,每到清明時節,家家戶戶開始養蠶。蠶農老通寶(肖英 飾)借來高利貸買桑葉喂蠶,他非常迷信養蠶的各種禁忌。大兒子阿四(龔家農 飾)生性忠厚。

小兒子多多頭(鄭小秋 飾)卻讓人不省心,他經常和根生(王徽信 飾)的老婆荷花(艾霞 飾)耍笑,而老通寶認為荷花就是不吉利的人物。她以前做過大戶人家丫頭,村裡人都瞧不起她,而多多頭不顧家人和村裡人的冷眼,仍願意和見過世面的荷花在一起。

為了報復老通寶,她故意跑進老通寶的蠶房裡去「沖克」蠶寶寶。老通寶知道後,心想,這下完了,等著破產吧。但奇怪的是,這一年他家的蠶繭獲得了豐收,老通寶百思不得其解,「禁忌」怎麼不靈了。

❷ 電影什麼是根據矛盾的同名小說改編

電影《林家鋪子》根據茅盾的同名小說改編。

《林家鋪子》是北京電影製片廠出品、水華執導、夏衍編劇、謝添主演的劇情片,於1959年上映。

該片根據茅盾的同名小說改編,以1931年的中國江南某小鎮為背景,通過小工商業者的掙扎生存、最終倒閉,和林老闆一家的命運,展現了當時整個社會爾虞我詐、「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的黑暗現實。

(2)茅盾作品改成的電影有哪些擴展閱讀:

《林家鋪子》劇情簡介:

1931年,日本武裝侵略中國,激起了全國人民的極大憤怒,各地青年學生紛紛掀起抵制日貨的運動。這一風潮也波及浙江杭嘉湖地區的一個小鎮。林家鋪子老闆的女兒林明秀因穿了一件日本貨的旗袍而遭到同學們的鄙視,她羞怒地回家哭鬧。此時,當地國民黨黨部卻通過商會余會長借檢查日貨為名,到各家商店勒索。

當晚,林老闆用四百元賄賂了余會長,得到了出售日貨的默許。於是,東洋貨改頭換面成了「國貨」,陳列在林家鋪子的貨架上,一二八事變爆發後,上海某商行的收帳員趕來向林老闆索討債款,林老闆只好向放高利貸的錢庄求助。

因時局動盪,錢庄非但不肯再貸,而且還要他在年關前還清舊債。幸好鋪子的伙計壽生從鄉下收帳回來,才使林老闆用還一半拖一半的方法,送走了上海的收帳員。年關過後,為向上海來的一批難民推銷日用小百貨,林老闆到零躉小店裡索債提貨,用 「一元一套」的辦法招攬顧客。

正在生意興隆之時,國民黨黨部卻找借口抓了林老闆,警察局卜局長也要強娶林明秀為姨太太。林家不知所措,壽生花了幾百塊錢才把林老闆贖出來。在走投無路之際,林老闆匆忙把女兒許配給壽生,然後席捲所有,帶著女兒悄悄出走躲避。

林家鋪子倒閉了。有權有勢的債主們聞訊前來爭奪封貨 ,而張寡婦、朱三太那些老弱孤寡的債權人卻被警察阻擋在林家鋪子的門外,她們的血汗錢白白被林老闆拐騙走了。在擁擠的人流中,張寡婦的孩子被踩死,她則完全瘋了。

❸ 歷屆茅盾文學獎有哪些被拍成電影或電視劇的

電影《許茂和他的女兒們》(1981),改編自首屆茅盾文學獎獲獎者周克芹的同名小說。《許茂和他的女兒們》在1981年首次被搬上熒幕,北影廠和八一 廠各拍攝一部。2012年,《許茂和他的女兒們》被再次改編翻拍。本圖為北影廠出品的版本。本片通過「文化大革命」中一個農村家庭悲歡離合的故事,歌頌了 勞動人民和基層幹部抵制動亂、堅持生產、嚮往幸福生活的精神。

電影《闖王旗》(1978),根據首屆茅盾文學獎獲獎作品,姚雪垠的小說《李自成》改編。電影講述了李自成起義過程中發生的事情。1984年《李自成》被再次改編為電影《雙雄會》,講述了李自成與張獻忠結成同盟共同推翻了明王朝的歷史故事。

電影《芙蓉鎮》(1986),根據首屆茅盾文學獎獲獎作品,古華所著同名小說改編。該片是一部反映建國以來多次政治運動中小人物悲歡離合的電影。1989年台灣出品了電視劇版《芙蓉鎮》。

電視劇《鍾鼓樓》(1986),改編自第二屆茅盾文學獎獲獎作品,劉心武的同名小說。全劇敘述了普通百姓們的喜怒哀樂以及對美好未來的憧憬,帶有濃烈的北京市井的味道,是八十年代北京人生活的真實寫照。

電視劇《平凡的世界》2015),由路遙的第二屆茅盾文學獎得獎的同名小說改編。該劇講述了上世紀70年代,面對現實壓力和人生抉擇時,兄弟倆依舊堅守 最初夢想和對愛情執著的追求的故事。這是《平凡的世界》被第二次搬上熒屏,早在1990年的時候,《平凡的世界》就已經被改編為電視劇。

電視劇《少年天子》(2003),根據榮獲第三屆茅盾文學獎的凌力的同名小說改編。該劇講述了清朝開國皇帝順治五歲登基、二十四歲夭折的戲劇性人生。

電影《穆斯林的葬禮》(1993),又名《月落玉長河》,改編自第三屆茅盾文學獎獲獎者霍達的同名小說。描繪了一個穆斯林家族三代人六十年間的興衰沉浮,兩個不同時代不同內容又交錯扭結的愛情悲劇。

電視劇《戰爭和人》(2012),又名《滄海橫流》,改編自第四屆茅盾文學獎作品,王火的同名小說。以國民黨上層官員、法學權威童霜威及其兒子童家霆的家庭變故和人生遭際為主線,展現了抗日戰爭時期南半個中國的全景畫卷。

電影《白鹿原》(2012),根據第四屆茅盾文學獎作品,陳忠實的同名小說改編。影片以「白家」和「鹿家」在白鹿原上的爭斗為背景,主要表達北方農民生存狀態中那種耐人尋味的原生態的東西。

電視劇《抉擇》(1998),根據榮獲第五屆茅盾文學獎的張平的同名小說改編。本劇講述了中陽市市長李高成依法辦事、堅持正義、打擊腐敗勢力的故事。到2000年,該小說又被拍成電影《生死抉擇》。

電視劇《塵埃落定》(2003),改編自第五屆茅盾文學獎作品,阿來的同名長篇小說。全劇通過土司家傻子少爺的眼睛,講述了麥其土司家鴉片的種植、貿易的引入、漢人的進駐、解放軍的到來這段交織著血淚的家族史。

電影《長恨歌》(2005),根據第五屆茅盾文學獎作品,王安憶的同名小說改編。影片講述了一名上海傳奇美女一生和四個男人的故事。2006年,《長恨歌》又被改編成電視劇。

電視劇《南方有嘉木》(1997),根據王旭烽獲得第五屆茅盾文學獎作品《茶人三部曲》的第一部改編。是一部寓「國史」於「茶史」之中、借一個茶人世家三代人的興衰史體現民族發展史和社會演變史的作品。

電視劇《萬曆首輔張居正》(2010),改編自熊召政第六屆茅盾文學獎得獎作品《張居正》。該劇講述了張居正在明朝萬曆年間推行萬曆新政從而使岌岌可危的明王朝得以實現萬曆中興的故事。

電視劇《歷史的天空》(2004),根據第六屆茅盾文學獎得獎作品,徐貴祥的《歷史的天空》改編。講述了一個起伏跌宕,錯綜復雜的漫長故事,貫穿了從抗日戰爭到撥亂反正時期長達四十年的歷史。

電視劇《英雄時代》(2003),根據第六屆茅盾文學獎獲獎小說柳建偉的《英雄時代》改編。以史天雄和陸承偉為主線,由兩人不同的信仰和價值觀,以及不同尋常的兄弟關系和淵源引發出一場驚心動魄「兩足相爭」的人生話劇。

電影《聽風者》(2012),改編自麥家的第七屆茅盾文學獎得獎小說《暗算》。該片講述了解放初期,國民黨殘余敵特人員意圖顛覆新政權,為監聽敵台而設 立的神秘部隊701陷入了空前危機。在這場看不見的戰斗中,演繹著一場腥風血雨的諜戰傳奇。另外,電視劇版《暗算》在2005年時已經播出。

電視劇《推拿》(2013),改編自第八屆茅盾文學獎獲獎作品,畢飛宇的《推拿》。講述的是沙復明、王泉、孔佳玉等人在經歷了風風雨雨之後,最終收獲了各自的愛情與幸福,在重新營業的「沙復明推拿院」實現團圓。2014年,《推拿》又被拍攝成電影。

❹ 茅盾的哪些作品是以故鄉為背景的

《子夜》出版於1933年6月,震動了中國文壇,瞿秋白把這一年稱為「子夜年」,可見它的影響之大.這部長篇小說圍繞著民族資本家吳蓀甫與買辦趙伯韜之間的尖銳矛盾,全方位、多角度地描繪了30年代初中國社會的廣闊畫面:工人罷工,農民暴動,反動當局鎮壓和破壞人民的革命運動,帝國主義掮客的活動,中小民族工業被吞並,公債場上驚心動魄的鬥法,各色地主的行徑,資本家家庭內部的各種矛盾……通過這些多姿多彩的生活畫面,藝術地再現了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的風雲,反映了革命深入發展,星火燎原的中國社會風貌.茅盾以《子夜》這部長篇傑作的創作,為中國革命事業建立了不可磨滅的歷史功績. 《子夜》初版印行之時1933年即引起強烈反響.瞿秋白曾撰文評論說:「這是中國第一部寫實主義的成功的長篇小說.」「一九三三年在將來的文學史上,沒有疑問的要記錄《子夜》的出版.」《〈子夜〉和國貨年》歷史的發展證實了瞿秋白的預言.半個多世紀以來,《子夜》不僅在中國擁有廣泛的讀者,且被譯成英、德、俄、日等十幾種文字,產生了廣泛的國際影響.日本著名文學研究家筱田一士在推薦十部二十世紀世界文學巨著時,便選擇了《子夜》,認為這是一部可以與《追憶逝水年華》普魯斯特、《百年孤獨》加西亞·馬爾克斯媲美的傑作. 茅盾的小說,素以全景式地展現宏闊的社會生活畫面見長.《子夜》的舞台設置於三十年代初期上海.作家並沒有截取某條小巷或某個街角,而是從居高俯視的視角,整體展示這座現代都市的方方面面:資本家的豪奢客廳、夜總會的光怪陸離、工廠里錯綜復雜的斗爭、證券市場上聲嘶力竭的火並,以及詩人、教授們的高談闊論、太太小姐們的傷心愛情,都被組合到《子夜》的情節里.同時,作家又通過一些細節,側面點染了農村的情景和正發生的中原的戰爭,更加擴大了作品的生活容量,從而實現了他所設定的意圖:「大規模地描寫中國社會現象」,「使一九三零年動盪的中國得一全面的表現.」當然,茅盾的「大規模」「全面」描寫,並不是把各個生活斷片隨意拼帖在一起.他精心結構,細密布局,通過主人公吳蓀甫的事業興衰史與性格發展史,牽動其它多重線索,從而使全篇既展示了豐富多彩的場景,又沿著一個意義指向縱深推進,最終以吳蓀甫的悲劇,象徵性地暗示了作家對中國社會性質的理性認識:「中國沒有走向資本主義發展的道路,中國在帝國主義的壓迫下,是更加殖民地化了.」 茅盾近乎以寫史的態度創作小說.《子夜》的情節,是被鑲嵌在一九三零年五月到七月這一真實的歷史時空里的.小說中描寫的一些情景,如公債交易、蔣馮閻大戰等,都是有據可查的真實的史實.《子夜》把這類非虛構性的話語引進小說,與虛構性話語融匯、輝映,應該說是相當大膽而富有創造性的文體試驗.《子夜》的史詩品格,無疑得益於「詩」與「史」兩種語言巧妙調適與組合. 《子夜》在整體布局上具史詩般宏闊,但細節描寫的筆觸又極為委婉細致,剖析人物心理,直至其微妙顫動的波紋.這一特點,早在三十年代,吳宓先生就曾指出過並大加贊賞,稱《子夜》「筆勢具如火如荼之美,酣姿噴薄,不可控搏.而其細微處復能婉委多姿,殊為難能可貴.」茅盾認為吳宓的評論真正體會到了「作者的匠心」. 《蝕》描繪了大革命前後某些小資產階級知識青年的生活經歷和思想動態.《林家鋪子》以林老闆經營的小店鋪的興衰沉浮為中心,多方面地描寫了林老闆與整個社會的聯系,闡釋了林家小店鋪的破產是整個工商業共同的前途的重要思想.《春蠶》通過農民老通寶一家人蠶花豐收,而生活卻更加困苦的事實,明明白白地告訴人們:農民真正的出路,需在豐收之外去尋找.如同《子夜》一樣、《林家鋪子》和《春蠶》也是很有代表性的社會剖析小說.它們長期地被選入中學語文教材,是供青少年學習的範文.《林家鋪子》和《子夜》還被拍成電影,在中國廣大城鄉引起強烈反響 . 編輯本段小說意義文學史界近年來公認茅盾是中國社會剖析派小說的壇主.這一派來源於19世紀法國、俄國的現實主義小說,又同中國古典世態小說兩相結合.我們從《霜葉紅似二月花》的「續稿」里可以看得分明.這部寫於70年代並未經最後修飾的草稿,它的巴爾札克、托爾斯泰式的敘事,精細的環境與人物服飾描摹所流露的舊說部的筆趣,是再明顯不過了.茅盾代表整整一代的小說,直至80年代現代派的先鋒小說興起,一種更偏於個人內心的新一代敘事風行於世.這並不奇怪,茅盾在本世紀絕大部分時間所充任的,也是這種「新興」作家的角色.繞開茅盾是不成的,試圖把一個大作家推崇到不可逾越的地步,同樣不成.另外,每一代的文學承傳是「積累」式的,下一代如果只對上一代「狂轟亂炸」,採用革命、革革命、革革革命的「阿Q」方式,到頭來你會發現手中僅剩熊瞎子劈的一穗苞米,我們永遠要為獲得現代知識的ABC 而繳納昂貴的「學費」.實際上,後現代派的作品與評論,並沒有把現代派的一切都掃盪干凈呀!現代派對寫實派也不像人們想的是掃地出門.我們今天讀一些青年作家的新作,在感到它們「寓言」式的結構的同時,會覺得故事、環境、人物這些小說的基本因素仍然活生生地存在著,它們只會變形,而不會徹底消失.茅盾小說的意義正在這里. 《林家鋪子》是在1932年,日本帝國主義轟炸了上海,矛盾原來供職的商務印書館編譯所及涵芬樓圖書樓,毀於炮火.矛盾陪母親回鄉居住的一段時間,所見所聞所感是一篇30年代悲劇畫面,深深感受到「一·二八」戰爭像一顆炸彈,把壓抑、沉默的人們驟然驚醒.回到上海,恰逢《申報月刊》向,茅盾約稿,茅盾立刻想到,寫一篇反映小鎮商人生活的小說.茅盾發現故鄉商人勤儉、怯弱、謹慎、奉公守法、缺少決斷、有會做生意的個性,是小商店老闆的共性.寫完之後,茅盾提上《倒閉》二字,交給主編後,主編連夜讀完,發現是一篇難得的好小說,作品展現的社會生活豐實、復雜,故事線索脈絡清楚而富有個性,林老闆形象極有地方特色,語言形象化個性化.但一看題目.覺有不妥,建議修改題目,和茅盾商量之後,起用「林家鋪子」這個題目. 因祖母去世,茅盾回鄉,進一步熟悉了故鄉的狀況,加深了他對豐收成災的感受.茅盾決定用這個題目寫一篇小說,小說寫成後,就是茅盾的短篇名作《春蠶》.小說通過農民老通寶家境的變遷,深刻反映了舊中國農民在帝國主義和國民黨反動派、封建地主、高利貸者聯合剝削下的苦難生活.全篇以養蠶為線索,小說結構靈巧又綿密.語言精巧秀麗,恰似一幅江南春蠶風俗圖.小說一經發表,立刻引起廣泛贊揚.朱自清肯定茅盾的創作路子;"我們現代小說,正應該如此取材,才有出路";也有讀者認為:「作者處處從側面入手,用強有力的襯托,將帝國主義經濟侵略深入到農村,以及數年來一切兵禍、苛捐等種種剝削後的農村的殘酷景象,盡量暴露無疑.」故鄉農村的艱辛,連上海也都見報了,加上自己對故鄉的了解和把握,茅盾便順著《春蠶》里的情節,在1933年4月,寫了《秋收》,寫了老通寶的稻子收成好反而又欠債,農民走投無路,自發吃大戶;6月間,又寫了《殘冬》,描寫了農村經濟破產,農民自發的抗租斗爭已經非武力所能壓制,爆發了農民的斗爭,這三篇小說合稱「農村三部曲」.

❺ 有哪些被改編成電影的名著

你要的是小說改編還是動漫改編的呢?你說的面有點寬,只有盡力了。 其實不難發現一般在電影節比如嘎納、奧斯卡等等上獲得大獎的都是由小說改編的 你不會要全部吧?現在沒有資料哦 我記憶中的如《霸王別姬》是改編自李碧華同名小說,其影響我就不多言了。 《藍宇》也就是劉燁活金馬獎影帝的片子,改編自《北京同志》從此後同志被作為同性之愛的廣泛代名詞。 王祖賢參演的《游園驚夢》好像也是改編自同名小說。另外幫你找了些: 蘇童的《紅粉》/《妻妾成群》改編《大紅燈籠高高掛》 莫言的《紅高粱》/《白狗鞦韆架》改編《暖》 魯迅的《阿Q正傳》《祝福》 林海音的《城南舊事》 茅盾的《林家鋪子》 柔石的《早春二月》 王蒙的《青春萬歲》 沈從文的《邊城》 賈平凹的《雞窩圭人家》改編《野山》 劉恆的《伏羲伏羲》改編《菊豆》 鐵凝的《哦,香雪》 李碧華的《霸王別姬》 馮驥才的《炮打雙燈》 劉醒龍的《鳳凰琴》 張愛玲的《紅玫瑰與白玫瑰》 王朔的《陽光燦爛的日子》《一聲嘆息》 余華的《活著》 彭見明的《那山那人那狗》 這些都是獲得過國外大獎的, 1、《子夜》 原作:茅盾拍攝年代:1982年導演:桑弧主演:李仁堂、程曉英、梁波羅、喬奇 2、《雷雨》原作:曹禺拍攝年代:1984年導演:孫道臨主演:孫道臨、顧永菲、秦怡、張瑜 3、《紅樓夢》原作:曹雪芹拍攝年代:1989年 導演:謝鐵驪主演:夏菁、陶慧敏、劉曉慶 《黃土地》、《一個和八個》、《紅高粱》、《孩子王》,都是改編作品。歷屆獲「金雞獎」的影片,絕大多數也是改編作品。像《天雲山傳奇》、《被愛情遺忘的角落》、《人到中年》、《駱駝祥子》、《紅衣少女》、《野山》、《芙蓉鎮》、《老井》、《秋菊打官司》、《鳳凰琴》、《被告山杠爺》、《那山,那人,那狗》,從1981年到1999年,共19屆「金雞獎」評選,就有12部獲獎作品是根據小說改編的。 (『打字辛苦』謝謝採納!)

❻ 電影根據茅盾的同名小說改編江南小鎮的是什麼小說

電影《春蠶》、《林家鋪子》是根據矛盾的同名小說改編。

1、《春蠶》是茅盾寫於一九三二年八月一日的一篇反映農村生活的優秀短篇小說,通過描寫老通寶一家人的悲劇命運,來展現社會中存在的各種沖突和矛盾。

由夏衍改編自矛盾著名同名小說的一部30年代默片黑白電影,導演為程步高。這是第一次將新文學作品搬到銀幕上,實現了電影和新文學的結合。

創作題材

茅盾的對作品選材的注意力一直放在那些具有重大意義的事件上,捕捉和傳達那些新近發生的重大事實,將當代重要的政治經濟事件作為自己的創作題材。茅盾在這些事件尚未從當代人的印象中消退時,便將它們納入和熔鑄在自己的藝術作品中。

他的大多作品都可以說是中國現代革命史的藝術的大事記,是紀實的文學報告,是中國現代革命史的現實主義的編年史。通過一個歷史時期廣闊、復雜的社會面貌的反映,以顯示這個時代的本質特徵。茅盾的作品具有鮮明的時事性、紀實性和傳記性的特徵。

❼ 茅盾有哪些作品拍成電影

春蠶,1933年
林家鋪子,1959年
子夜,1981年

❽ 矛盾文學獎改編的影視劇,你個人認為最成功的是哪一部

徐茂和他的女兒王艷導演了一部同名小說,改編自第一屆茅盾文學獎得主周克勤。《徐茂和他的女兒們》首次出現在銀幕上是在1981年,北影廠和八一廠各拍攝了一部。2012年,《徐茂和他的女兒》被改編並重新製作。影片通過一個農村家庭在「文化大革命」中的悲歡離合,頌揚了基層勞動人民和幹部反抗動亂、堅持生產、嚮往幸福生活的精神。

年輕的皇帝劉恆執導改編的李凌同名小說獲得了第三屆茅盾文學獎。製作和編劇,鄧超、霍思言、潘紅、郝蕾和何賽飛主演,講述了清朝開國皇帝的故事。2003年10月26日,北京電視台4台正式播出了順治皇帝的戲劇人生,他五歲登基,24歲去世。

❾ 《矛盾》同名小說改編的電影是什麼

電影《春蠶》、《林家鋪子》是根據矛盾的同名小說改編。

1、《林家鋪子》是北京電影製片廠出品、水華執導、夏衍編劇、謝添主演的劇情片,於1959年上映。該片根據茅盾的同名小說改編,以1931年的中國江南某小鎮為背景,

通過小工商業者的掙扎生存、最終倒閉,和林老闆一家的命運,展現了當時整個社會爾虞我詐、「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的黑暗現實。

(9)茅盾作品改成的電影有哪些擴展閱讀

1、林家鋪子

林老闆——演員謝添

在鎮上也算得上有些頭臉,做生意很精明。他受盡權力階層諸般欺凌,但也反過來剝削勢力比他弱的人。雖然他費盡力氣想在亂世中掙扎著活下去,但在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的世道中,最終還是撐不下去,只得逃走。

林大娘——演員林彬

林老闆的妻子。慈愛、自尊,寧可把女兒明秀嫁給店裡的窮伙計,也不願讓她去有錢人家為妾。當大難臨頭時,她拿出體己錢讓丈夫女兒逃走,自己留下應付一切。

林明秀——演員馬薇

林家的獨生女兒,林老闆夫妻的掌上明珠。有些嬌氣但本性不失質朴,是個愛國、追求進步的青年學生。因為美貌差點被警察局長霸佔,最後隨父親逃走。

2、春蠶

故事講述了老通寶一家人,盼望著有一個好收成,能夠償還債務,讓自己的日子好過些。但可笑的是雖然老通寶得到了所盼望的豐收,因為蠶廠的接連倒閉,他的繭子賣不出去,最終不但沒有償還上債務,反而增添了新的債務。

❿ 著名的電影文學劇本什麼和什麼是夏衍根據魯迅和茅盾的原著改編的

夏衍根據魯迅的《祝福》和茅盾的《林家鋪子》改編成的電影劇本

閱讀全文

與茅盾作品改成的電影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快捷指令電影為什麼搜不到 瀏覽:453
美團購買電影票座位怎麼看 瀏覽:140
超能陸戰隊3大電影免費完整版下載地址 瀏覽:640
只要跟你一起什麼電影都好看 瀏覽:192
免費觀看465電影 瀏覽:360
2017年上線的新電影有哪些 瀏覽:679
好看刺激的打鬥電影 瀏覽:717
3月份好看的電影 瀏覽:358
免費高清紀錄片電影下載 瀏覽:173
秋霞電影免費915 瀏覽:85
日韓歐美國產免費看電影 瀏覽:28
泰國監獄電影有哪些 瀏覽:236
像放電影膠卷的視頻怎麼做 瀏覽:629
長沙電影院有哪些電影 瀏覽:756
頭文字d周傑倫電影免費 瀏覽:321
天才J電影怎麼樣 瀏覽:853
破碎我心電影好看嗎 瀏覽:640
少奶奶守身30年是什麼電影 瀏覽:224
乘地鐵去看電影英語怎麼說 瀏覽:32
黨費改編了成了什麼電影 瀏覽: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