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湮滅》,這部《機械姬》導演的新作,在海外收到了不少好評。本片的原著是《遺落的南境》系列的第一部,曾經打敗《三體》獲得星雲獎。
一個女性探險小隊為了了解神秘區域「閃光」的情況而進入其中,卻發現這是個充滿折射的地區。一切事物都會進行逐步湮滅與融合,甚至包括人的身體與意識。大家的命運會走向何處呢?這是迄今為止唯一一部有關生物學的,並處於有機分子范疇的電影。
雖然電影在不少地方的處理上顯得有點虛張聲勢,但基本還是完成了從《降臨》飛到《潛行者》《異形》《索拉里斯》,最後敘詭的落位點則又是《機械姬》那套。
科幻概念、視覺呈現與劇作本身都不算盡善盡美,但能把湮滅與融合的創想很系統地美學化、意識化,同時又保持在了類型的框架下,這點相當迷人。
身兼編劇和導演的嘉蘭在操作《湮滅》的故事線時,將原本的故事再度進行了重新詮釋,讓其不僅在類型方向上走的更遠,並在科幻框架中呈現出了夠量的視覺奇觀和超脫於思維方式外的意識探討。
這部充滿遺憾的電影,的確是今年的一個重大驚喜。它不僅綜合了科幻、奇幻、恐怖、冒險等類型元素,最可貴的還在於其能把神秘感和真·意識流形態敘事,從頭撐到了尾。
一切事物都會被折射,都會遭遇湮滅與融合,連意識都無可避免,結尾的敘詭將電影抬高了一層。
B. 有沒有什麼類似於《火星救援》的電影,就是一個人在遠離人世的地方生存,給推薦幾部,謝謝
湯姆漢克斯演的荒島餘生又名孤島男人,末日歸途,先推薦你看這兩部 其他的我得想想
C. 《湮滅》這部電影對原著都有哪些改編
改動還是挺多的,我感覺是為了讓觀眾更容易理解更好看些吧。
1、小說中異變不是彗星撞燈塔引發的,而是燈塔鏡片組製造時混入到鏡片中的一個「碎片」被人為鑿出來後沾染了人的身體後才開始的。2、完全忽略了燈塔管理員索爾這個關鍵人物。3、原著中有老燈塔、地下塔,且地下塔中有「爬行者」守護「光亮處」。4、勘察小隊是四人,電影變成五人。5、前一期小隊回來的不止一個人,女主的丈夫只是其中之一,且都患上癌症去世,而不是電影中救活了。6、電影中沒有提到催眠,也沒有提到「黑盒子」報警器(實際上就是催眠裝置),小說中這是非常重要的物品。7、小說中對於x區域的外觀描述只有入口處有光亮感,而其它地方則是看上去和普通森林沼澤沒什麼區別,但其實完全不是裡面的景觀,或者說是一面巨大的半球形曲面屏超高解析度顯示器。
D. 《狂暴巨獸》和《湮滅》,哪個更值得去電影
推薦湮滅
是毀滅也是重生
文/夢里詩書
用外星生物入侵構建起的哲思,成為了《湮滅》獨樹一幟的所在,電影透過大量新穎科幻概念的拋出,即打造了令人眼花繚亂的視覺奇觀,同樣構建起了層次豐富的內在縱深,雖然貫穿始終的意思流手法,不僅令劇情變的晦澀,邏輯也上存在著一定的詬病,但仍舊難擋電影自身所散發科幻魅力。
同亞歷克斯·嘉蘭的另一部電影《機械姬》類似,《湮滅》透過科幻所誘發的是對本我的思考,只不過這次切入點不再是人造智能,而是天外來客,電影以三年前外星生物入侵地球,並製造了不斷侵蝕人類土地的「閃光」結界背景為引,在結界內,不僅無線電信號會折射,無法對外發出任何消息,所有動植物的DNA都發生了折射變異,鹿角開花,人變植物,熊在吃掉人後會發出人的聲音等等,在電影中多次出現的銜尾蛇紋也暗示著這一世界的變異重生。
主線上,面對這樣的問題,政府先是派出了了無數部隊前去探查,全軍覆沒,唯有生物學家莉娜的丈夫凱恩突然回家,然而他卻已經失憶,並且突然暈倒,就在莉娜送凱恩去醫院的路上被政府部隊攔下,並告訴了莉娜他的丈夫凱恩為何會失聯的原因,知道了神秘之地「閃光」的存在,為了一探真相,莉娜加入了下一批的派遣隊,由此拉開了故事的序幕。
自然面對這個有去無回的「閃光」,莉娜雖然有主角光環,但她的四位隊友卻並沒有這樣的幸運,電影的故事以最後倖存下來的莉娜的倒敘為展開,透過她的視角,一個細思恐極,卻又模凌兩可的結局成為了電影的底牌,最後走出「閃光」的莉娜還是不是真的是她?電影在此並沒有給出一個明確的答案,但其實已經變的並沒有那麼重要了,此時的莉娜永遠都不再會是進入「閃光」前的那個她,而莉娜的丈夫凱恩則外星生物假扮的,一場外星生物對人類的入侵已經成功。
這部電影的獨樹一幟之處也正在於此,全片沒有我們在很多科幻片中所見的外星人形象,取而代之的是一種更為寬泛的思考,我初看此片時,總覺得「閃光」是外星人侵佔地球的方式,在「閃光」中一定會存在著外星人,然而電影最終所拋出的概念則是,外星人的存在可能不需要我們人類認知中生命組成所必須的成分,甚至於他們都不需要具象化的生命肉體,湮滅之下對人類與萬物間關聯的思考,以及毀滅之後的重生,如此深邃。
外星生物入侵地球,是電影表現的物種湮滅,於此同時透過這一新穎的科幻構思,《湮滅》同樣也建立起了人性上的泯滅內涵,在故事中,隨著女主的回溯,我們看到的不僅是她在「閃光」中的回溯,也展現了她與丈夫在伊始看似情深義重下所暗藏的背叛與隔閡,而其他的四位隊友同樣也存在著自身的困局,由此他們在「閃光」中的種種遭遇,所一展的人性泯滅同樣令人唏噓。
《湮滅》是一部全然超出我想像的作品,他的構思立意,以及可多重解構的哲學內核。都在不斷擴展著我們自身對於生命的認知,湮滅,既是毀滅也是重生。
E. 有沒有類似於滅頂之災這樣的電影
天煞地球反擊戰
後天
都可以的
F. 《湮滅》原著與電影區別(湮滅)影評
1,原著里幽靈鳥是亞裔混血兒,有著明顯的亞裔高顴骨,所以其實娜塔莉·波特曼並不太適合這個角色……這個,在美國也引起了些媒體爭議。
2,電影總歸是視覺藝術,沒了血腥鏡頭,沒了外星侵略噱頭一味追求意境只會變第二個銀翼殺手,過度改編,在故事和視覺效果之間平衡不如原著有度。
3,相對於小說原著,可以說是快餐,沒辦法原著太過深邃,以至於編劇和導演無法還原,畢竟是得大獎的作品
4,電影和原著差距有點大,,劇本和導演沒有完成他們想像中的大師級表演。
G. 還有沒有類似於《釜山行》這樣的電影,(不要恐怖的啊!)
推薦一下同樣是韓國電影《流感》,跟《釜山行》差不多的災難片。韓國似乎很喜歡拍這種上升到國家政治的電影,且毫無顧忌的表現出自己的劣勢所在。
流感(又叫戰疫),影片中韓國受到了從香港轉運而來的一集裝箱偷渡客的威脅,他們身上攜帶的感冒病菌,在經過長時間的密室培育之後,成長為感染力和破壞力超強的變異病毒,數日內便攻佔了一個47萬人口的城市。由於這個城市靠近首都,所以這起事件影響到了國之重器,韓國總統車仁表親臨現場,在國內國外兩股勢力的裹挾之下,為受到死亡威脅的公民們尋求人道和公義。?
相對於《釜山行》,我覺得《流感》更容易引人深思,畢竟喪屍出現的幾率很小,但是流感確實會真實發生在我們身邊的,如果真的到那個時候又該如何應對呢?人性都是一期的,在危難面前,誰又能信誓旦旦的保證一定是先顧他人,後考慮自己呢?在災難面前,對於個人來說至親和自身永遠大於其他任何國家,但對於國家來說為了保證整個國家的安全和利益,一部分人必須犧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