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類型電影的優勢和劣勢是什麼有誰知道的,急求!!
舊好萊塢類型片的
優勢;
大型製作和分工明細,大大提升了電影的產量,很多類型片的製作公司都是編-拍-映全套系統化,並且各部門明確地各司其職,電影的製片效率較高,在八大公司中具有體現。
製片人制度統一調度和指揮,而製片人通常由高級經理和公司老闆擔當,具有一定的電影質量保障,比如1939《亂世佳人》的成功,由製片人塞爾茲尼克操縱一切。
明星制度下的以觀眾的需求為導向,定製的明星以及主流的被普遍接納的思想行為模式和故事原型,具有相當的市場保障,「邊疆正義西部片?唱跳明星歌舞片?」。
壟斷性電影公司集中了大部分電影人才,形成了規模,尤其是自成體系的製片和放映流程對與電影在大眾中的傳播起到了推動作用。
劣勢:
文化價值上具有二元性。兼具文化和反文化雙重特性,一方面表現出在不違背基本是社會規范的價值標準的前提下滿足了受眾的心理需求。但它只是玩弄娛樂的一種游戲,並不真正觸及主流意識形態中的敏感問題。脫離了社會現實生活中的真正沖突。
2.情節公式化,人物定型化,視覺形象圖解式,雖然這三個要素總是在變通,但是依然過於概念化,扼殺了更多可能性。
3.大公司的壟斷生產雖然帶來了許多明星,但是就好萊塢體制下的「終身合同制」以及「打造明星」不僅阻礙了無數演員的發展而且幾乎操控了明星演員的事業和生活,例如瑪麗蓮·夢露的自殺。
4.個人化的製片已經被工業化生產取代了,電影藝術的個性被死死地抑制住,實質上為藝術產品打造了一套標准,將電影藝術的創作變成了一種在規定的構成元素內的一種重復。
新好萊塢之後的類型電影:
這個時代誕生了許多偉大的導演,導演的的才華和個人風格被展示出來了,電影藝術幾乎是迎來了解放。比如科波拉「教父三部曲」;庫布里克」未來三部曲「等等等等。
優勢尚存:
類型片的概念已經被沖淡了,雖然好萊塢還是製片人說了算但是導演擁有部分話語權了,這意味著這些類型電影可以流露導演對故事的理解和展示自己的風格。即使還有黑幫片《教父》,歌舞片《愛樂之城》,西部片《與狼共舞》在問世,但與傳統意義上的類型片已經有了質的區別,更少的公式感(倒是超級英雄片滿是這東西了)和更多的風格化。
當下類型片的優勢之二,是這些在舊時代發現的題材在某種程度上依然滿足人們是心理需求甚至不乏所謂情懷,類型電影的市場依然在,《低俗小說》《賭城風雲》都挺成功,類型電影有潛在市場但是現在觀眾擁有選擇權,一切都以觀眾的喜好為准則。。
類型電影帶來了一些解構主義的崛起,(這一點我覺得是我個人的誇大,並不明顯),但還是想說,其實現在的故事片都有類型片的影子但是他們完全不是類型電影(或者說傳統意義上的),因為受到規定的元素被自由下放了,導演們可以自己選擇其中個別來解讀。
劣勢依舊:
1.主要是類型電影大都是以經濟效益為准繩,給人們帶來了許多「夢幻泡影」但是回到現實,生活如舊,終究只是一種暫時撫慰受眾心靈和解除恐懼的娛樂化工具。(即使關於電影的職能我相信三十本書不一定能講完但是無非是利潤效益和社會效益之爭)類型電影就是你看的時候很爽,回到家裡面對的還是柴米油鹽,沒有英雄美人。但是有很多電影會影響你的觀念和行為(無需舉例)
2.電影製作權的下放讓電影的質量高下懸殊。同樣是拍攝某種類型片,在舊時代電影製作時很嚴肅很規范的流程,編-拍-映都非常嚴格(三個編劇,鐵劇本,專門的審查),現在的電影即使在形式質量上高於過去,但是影片的內容質量甚至不如上個世紀初。
-----------------------------------------------------------------------------------------
(類型電影一般都是指過去的好萊塢製片廠制度時代的,現在的電影分類即使也提類型片,但是有點不嚴謹吧希望有智者來指正。)
『貳』 中國電影中最具有最早具有類型電影特點的是什麼
中國電影中最具有最早具有類型電影特點的是馮式賀歲電影。馮式賀歲電影是馮小剛拍攝的一系列賀歲片,因為較高的質量得到了觀眾的認可和喜愛。
「賀歲片」這一說法是由有「東方好萊塢」之稱的香港傳入內地的。所謂賀歲片,是指在元旦、春節期間上映的電影。尋求歡樂和放鬆,是觀眾在逢年過節、尤其是春節期間普遍的心理需求,這就決定了賀歲片的風格:輕松,幽默,具有強烈的觀賞性和娛樂性。
因此其題材多與百姓節日期間喜慶、祝福的生活與習俗相關,形式多是娛樂性、消遣性較強的喜劇片和動作片。賀歲電影在走完十年歷程中,雖有不斷的探索創新,卻正在偏離著了以往的軌道。
(2)哪些是類型電影的特點是什麼擴展閱讀:
賀歲片的特點
首先賀歲片一般是喜劇。其次,一般有一個相對圓滿的大團圓結局。隨後題材更加廣泛,故事性增強。影響廣泛的賀歲片一般為前一年攝制並上映,但稱呼為下一年新年的賀歲片。
歐美國家也不乏「賀歲」形式的電影,像美國,也有許多在聖誕節期間上映的主打溫情招牌的生活類影片,很受歡迎。尋求快樂、放鬆,是觀眾春節前後的普遍心態,輕松、幽默的喜劇片和動作片一度成了人們的摯愛。
自1997年導演馮小剛拍攝內地第一部賀歲片《甲方乙方》之後,內地賀歲片市場異常活躍。盡管很多觀眾「年年看賀歲、歲歲罵不停」,但賀歲片市場卻越來越紅火。
2008年的賀歲市場不同往年:賀歲片多了,題材也更加多樣了:有周星馳以科幻為題材的《長江7號》;有馮小剛以戰爭為題材的《集結號》;有陳可辛的古裝片《投名狀》。除了這些主打影片之外,其他各類賀歲片和搭車賀歲檔期的影片更是多於往年。
『叄』 什麼類型的電影最具有藝術特徵
日本的電影 你懂得。。。赤裸裸的藝術
『肆』 好萊塢類型片的特點是什麼
首先我得說好萊塢在不同的時期有這不同的類型片
19世紀末20世紀初,美國的城市工業經濟和中下層居民數量迅速增長,好萊塢電影成為適應城市平民需要的一種大眾娛樂。當時嚴格的審查制度使好萊塢的類型片主要表現在喜劇片、西部片和歷史片 3個方面。喜劇片的佳作首推卓別林的《尋子遇仙記》(1921)、《淘金記》(1925)和《馬戲團》(1928),基登的《航海者》(1924)和《將軍》(1926),勞埃德,H.的《大學新生》(1925);西部片主要有《篷車》(1923)、《鐵騎》(1924)和《小馬快郵》(1925)等,歷史片有地密爾的《十誡》(1923)和《萬王之王》(1927),格里菲斯的《暴風雨中的孤兒們》(1922)
第二個時期是一戰之後好萊塢電影中的特殊現象——真正意義上的類型影片,在30年代獲得了充分的發展。最初的類型片是無聲電影時代的喜劇片、鬧劇片和西部片,到30年代初期,歌舞片、盜匪片、偵探片、恐怖片等類型相繼出現並得到繁榮發展。類型電影是美國經濟、社會和文化需要的直接產物,它們中成為經典作品的有歌舞片《四十二街》(1933)、《掘金女郎》(1933)、《大禮帽》(1935)、《風月無邊》(1936)和《齊格飛大歌舞》(1936);盜匪片《小愷撒》(1931)、《公敵》(1931)、《疤面人》(1932)和《嚇呆了的森林》(1936);恐怖片《吸血鬼》(1931)和《弗蘭肯斯坦》(1931)等。
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好萊塢的類型片大多是故事片和紀錄片,如有柯蒂斯的《勝利之歌》(1942)、《卡薩布蘭卡》(1943)和《出使莫斯科》(1943);顧柯的《費城的故事》(1940);霍克斯的《約克軍曹》(1941);希區柯克的《破壞者》(1942)、《疑影》(1943)和《救生船》(1944);W.休斯登的《馬爾他之鷹》(1941);H.金的《皇家空軍中一名美國佬》(1941);朗格的《劊子手也死亡》(1943)和《東京上空三十秒》(1944);劉別謙的《生死問題》(1942)和《天堂可以等待》(1943);L.麥卡里的《與我同行》(1944);邁爾斯東的《鼠與人》(1940)、《北極星》(1943);I.匹查爾的《月落烏啼霜滿天》(1943);普雷明格,O.的《勞拉》(1944)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是美國青年思想最動盪的年代,好萊塢類型片則相應出現的表現青年疑慮、反抗的所謂「反英雄」影片有:雷伊的《無因的反抗》(1955),卡善的《伊甸園東方》(1955),J.洛甘的《野餐》(1956)以及後來的M.尼科爾斯的《畢業生》(1967),A.潘的《邦尼和克萊德》(1967),D.霍珀的《逍遙騎手》(1969),施萊辛格,J.的《午夜牛郎》(1969),T.馬里克的《荒原》(1973)等。
七八十年代好萊塢類型片電影中,家庭和婦女以及普通人生活的影片又重新受到重視,比如艾倫,W.的《安妮•霍爾》(1977)和《漢納姐妹》(1986);阿爾特曼的《三個女性》(1977);阿普特德的《礦工的女兒》(1980);R.本頓的《克萊默夫婦》(1979);J.L.布魯克斯的《母女情深》(1983);P.馬佐爾斯基的《一個未婚女人》(1978);M.雷德爾的《金色池塘》(1981);雷德福,R.的《普通人》(1980);H.羅斯的《轉折點》(1977);齊納曼的《朱莉亞》(1977)等。
九十年代後美國只把電影看作是娛樂手段,把好萊塢當成生產故事和幻想的工廠,因此首先注意影片的商業價值,於是乎才出現了所謂的「美國大片」。由於類型影片太多,我就不啰嗦了。
以上有本人的一些主觀想法,僅作參考。
『伍』 電影有哪些類型
記錄片、戰爭片、歷史片、傳記片、體育片、
科幻片、魔幻片、奇幻片、文藝片、音樂片、歌舞片、動漫片、
西部片、武俠片、古裝片、動作片、愛情片、劇情片、喜劇片、家庭片、倫理片、
恐怖片、驚悚片、冒險片、犯罪片、懸疑片
(5)哪些是類型電影的特點是什麼擴展閱讀:
作為一種影片製作方式, 三四十年代在好萊塢曾占踞統治地位,其他資本主義國家的商業電影也都是以類型觀念作為影片製作的基礎觀念的。所謂類型是指由於不同題材或技巧而形成的影片范疇、種類或形式。
好萊塢全盛時期所特有的一種電影創作方法,實際上就是一種藝術產品標准化的規范,即按照不同的類型的既定要求而創作出來的影片。包括喜劇片、西部片、犯罪片、恐怖片、歌舞片和生活情感片等。
類型電影三個基本要素:公式化的情節(如西部片的鐵騎劫美、英雄解圍)、定型化的人物(如能歌善舞的貧苦人家的女孩)、圖解式的造型(如預示凶險的宮堡或塔樓)。類型電影的特徵是文化價值上的「二元性」、重復性和可預見性。
類型 電影作為一種影片製作方式具有如下特點:影片創作者必須嚴格遵守製片人為他指定的影片類型的基本規定,即:1.公式化的情節。2.定型化的人物。3.圖解式的視覺影像。類型電影的製作根據觀眾的心理特點,在一定時期內以某一類型作為製作重點,即採取所謂"熱潮更替"方式。
在人們厭煩了西部片之後,便換上恐怖片,然後再繼之以其他類型影片,如此周轉不息,反復輪換。在諸多的影片類型中,最有典型性的是四個類型,即喜劇片、西部片、犯罪片、幻想片。類型電影作為一種拍片方法,實質上是一種藝術產品標准化的規范。
它的規定性和對影片創作者的強制力,只有在以製片人專權為特點的大製片廠制度下才有可能發生作用。因此,隨著大製片廠制度在五十年代以後的逐漸解體,類型電影也趨於衰落,各種類型之間的嚴格界線趨於模糊,愈來愈成為一般意義上的樣式劃分了.
『陸』 電影 共分多少種類型 各種類型的 特徵!
【劇情電影(劇情片)drama:】 劇情片是指電影的賣點主要是其劇情,而不同於動作片的精彩打鬥,場面的宏大,愛情片的纏綿,喜劇片的搞笑。 劇情片的節奏往往比較的慢,但是情節相對緊湊,往往是一種社會現象和一定人群的生活狀態的寫照,容易使觀看者產生情感上的共鳴。 【喜劇片】 以笑激發觀眾愛憎的影片。常用不同含義的笑聲,鞭笞社會上一切丑惡落後現象,歌頌現實生活中美好進步事物,能使觀眾在輕松愉快的笑聲中接受啟示和教育。多以巧妙的結構,誇張的手法,輕松風趣的情節和幽默詼諧的語言,著重刻畫喜劇性人物的獨特性格。種類較多,常見的有「歌頌性喜」劇和「諷刺性喜劇」 【短片】 顧名思義就是播放時間相對來說比較短的影音作品 【記錄片】documentary (film) 一切真實記錄社會和自然事物的非虛構的電影片或電視片都是紀錄片 【動作片】(Action Films)又稱為驚險動作片(Action-Adventure Films), 是以強烈緊張的驚險動作和視聽張力為核心的影片類型 【黑色電影 】film noir 調子陰郁、情緒悲觀、表現憤 世嫉俗和人性危機的影片樣式 【驚悚片 】(THRILLER) 以偵探、神秘事件、罪行、錯綜復雜的心理變態、或精神分裂狀態為題材的一種電影類型。 是一類與恐怖片有著異曲同工之妙的電影類型 【愛情片 】 以愛情為主線的電影 【恐怖片】 (horror movie ) 是以恐怖情節和恐怖氣氛貫串全片的影片。多以神鬼妖異與現實生活中的人發生糾葛的離奇怪誕情節結構故事,以刺激觀眾的恐怖感。 【動畫片】 所指的是由許多幀靜止的畫面連續播放時的過程。無論其靜止畫面是由電子計算機製作還是手繪,抑或只是粘土模型每次輕微的改變,然後再拍攝,當所拍攝的單幀畫面串連在一起,並且以每秒16幀或以上去播放,使眼睛對連續的動作產生錯覺(因為視覺殘像所造成)。 【科幻片】 是電影類型的一種,其特色的情節包含了科學奇想 或還沒有發生的 或是不可能發生的。 【奇幻片】 就是電影情節被幻想出來的因素沒有一個科學理性的支持! 【音樂劇(Musical theater)】是由喜歌劇及輕歌劇(或稱「小歌劇」)演變而成的,早期稱作「音樂喜劇」,後來簡稱為「音樂劇」,是19世紀末起源於英國的一種歌劇體裁,是由對白和歌唱相結合而演出的戲劇形式。音樂劇熔戲劇、音樂、歌舞等於一爐,富於幽默情趣和喜劇色彩。它的音樂通俗易懂,因此很受大眾的歡迎。 【西部片】 也被稱作牛仔片,它與喜劇片相比較符號特徵十分明顯:那個可以看得到地平線的茫荒的原野,那個具有傳奇色彩的牛仔形象和那個躍馬馳騁持槍格鬥的激 烈場面等等。西部片是好萊塢電影特殊的類型片! 【歷史影片】 是指以真實歷史人物或歷史事件為題材的電影。
『柒』 美國類型電影有什麼特徵
19世紀末20世紀初,美國的城市工業經濟和中下層居民數量迅速增長,好萊塢電影成為適應城市平民需要的一種大眾娛樂。當時嚴格的審查制度使好萊塢的類型片主要表現在喜劇片、西部片和歷史片 3個方面。喜劇片的佳作首推卓別林的《尋子遇仙記》(1921)、《淘金記》(1925)和《馬戲團》(1928),基登的《航海者》(1924)和《將軍》(1926),勞埃德,H.的《大學新生》(1925);西部片主要有《篷車》(1923)、《鐵騎》(1924)和《小馬快郵》(1925)等,歷史片有地密爾的《十誡》(1923)和《萬王之王》(1927),格里菲斯的《暴風雨中的孤兒們》(1922)
第二個時期是一戰之後好萊塢電影中的特殊現象——真正意義上的類型影片,在30年代獲得了充分的發展。最初的類型片是無聲電影時代的喜劇片、鬧劇片和西部片,到30年代初期,歌舞片、盜匪片、偵探片、恐怖片等類型相繼出現並得到繁榮發展。類型電影是美國經濟、社會和文化需要的直接產物,它們中成為經典作品的有歌舞片《四十二街》(1933)、《掘金女郎》(1933)、《大禮帽》(1935)、《風月無邊》(1936)和《齊格飛大歌舞》(1936);盜匪片《小愷撒》(1931)、《公敵》(1931)、《疤面人》(1932)和《嚇呆了的森林》(1936);恐怖片《吸血鬼》(1931)和《弗蘭肯斯坦》(1931)等。
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好萊塢的類型片大多是故事片和紀錄片,如有柯蒂斯的《勝利之歌》(1942)、《卡薩布蘭卡》(1943)和《出使莫斯科》(1943);顧柯的《費城的故事》(1940);霍克斯的《約克軍曹》(1941);希區柯克的《破壞者》(1942)、《疑影》(1943)和《救生船》(1944);W.休斯登的《馬爾他之鷹》(1941);H.金的《皇家空軍中一名美國佬》(1941);朗格的《劊子手也死亡》(1943)和《東京上空三十秒》(1944);劉別謙的《生死問題》(1942)和《天堂可以等待》(1943);L.麥卡里的《與我同行》(1944);邁爾斯東的《鼠與人》(1940)、《北極星》(1943);I.匹查爾的《月落烏啼霜滿天》(1943);普雷明格,O.的《勞拉》(1944)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是美國青年思想最動盪的年代,好萊塢類型片則相應出現的表現青年疑慮、反抗的所謂「反英雄」影片有:雷伊的《無因的反抗》(1955),卡善的《伊甸園東方》(1955),J.洛甘的《野餐》(1956)以及後來的M.尼科爾斯的《畢業生》(1967),A.潘的《邦尼和克萊德》(1967),D.霍珀的《逍遙騎手》(1969),施萊辛格,J.的《午夜牛郎》(1969),T.馬里克的《荒原》(1973)等。
七八十年代好萊塢類型片電影中,家庭和婦女以及普通人生活的影片又重新受到重視,比如艾倫,W.的《安妮•霍爾》(1977)和《漢納姐妹》(1986);阿爾特曼的《三個女性》(1977);阿普特德的《礦工的女兒》(1980);R.本頓的《克萊默夫婦》(1979);J.L.布魯克斯的《母女情深》(1983);P.馬佐爾斯基的《一個未婚女人》(1978);M.雷德爾的《金色池塘》(1981);雷德福,R.的《普通人》(1980);H.羅斯的《轉折點》(1977);齊納曼的《朱莉亞》(1977)等。
九十年代後美國只把電影看作是娛樂手段,把好萊塢當成生產故事和幻想的工廠,因此首先注意影片的商業價值,於是乎才出現了所謂的「美國大片」。
『捌』 電影的特點有哪些
1、用直觀形象展現生活過程。其展現的優點是:模擬,全方位,鮮活感;
同時訴諸生理與心理層面,激發「通感」,全面調動人的興奮與亢奮;最完整,最宏觀,最主觀;講究原生感,質感,親近感,亦即現場性與人間性。
2、直觀形象強似實際生活表象。由直觀性而來,但其能量獨一無二。
要在:實感,質感;無所不至,無所不能;既現實又超現實;以一個假定性的宏觀前提,實現自己迄今為止唯一的在這方面的巨大的效應。旨在紀錄式地再現生活情景,使觀眾如臨其境,感同身受。
3、以運動的方式表現運動的事物。作為效仿最佳的造型藝術,直達生活的真相與本質,揭示事物的動態性質。
含:鏡頭的運動;鏡內事物的運動;人的行為、性格、心理(事件、情節、情景)的運動。展現生活本身生動、活潑、豐富的現象形態和生命、生活、生存的人文底蘊。
4、用綜合的方式實施藝術創造與傳達。含:內容上的綜合展示;形式上的綜合手段;創作上的綜合表達;接受上的綜合美感。其效應是豐富性,無所不包。
一切其他藝術的審美優點均為所用,但不是機械拼合,而是有機融合,服從自身目標,從而成為其實體的有機組成部分。
(8)哪些是類型電影的特點是什麼擴展閱讀:
電影,是由活動照相術和幻燈放映術結合發展起來的一種連續的影像畫面,是一門視覺和聽覺的現代藝術,也是一門可以容納戲劇、攝影、繪畫、音樂、舞蹈、文字、雕塑、建築等多種藝術的現代科技與藝術的綜合體。
但它又具有獨自的特徵,電影在藝術表現力上不但具有其它各種藝術的特徵,又因可以運用蒙太奇(法語:Montage)這種藝術性突躍的電影組接技巧。
具有超越其它一切藝術的表現手段,而且影片可以大量復制放映,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電影已深入到人類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是人們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參考資料:網路——電影
『玖』 電影的風格特點都有哪些
1、實驗電影
實驗電影一般是指拍攝風格和製作方式與那些主流的商業和紀錄片相異甚至對立的影片,或者以一種新的視聽語法出現,或者新的類型。
這種電影早期主要是用16毫米膠片拍攝,大部分沒有傳統的敘事情節,主要表現風格是超現實主義和抽象主義。1960年代中期地下電影運動蔓延到西歐之後,人們便絕少使用「實驗電影」一詞,而代之以「地下電影」。
2、超現實主義電影
現代電影的一種運動,1920年興起法國,主要是將意象做特異、不合邏輯的安排,以表現潛意識的種種狀態。
3、室內劇電影
室內劇電影是二十年代出現在德國的一種與表現主義電影相對立的電影。 "室內劇"原來是德國戲劇導演馬克斯·萊因哈特創造的一個術語,專指一種供小型劇場演出的,恪守時間、地點、動作三一律的舞台劇。
4、街道電影
街道電影(st reet film)是室內劇電影影響下出現的一些以街道為主要動作背景的德國電影。齊格弗里德·克拉考爾在《從里加里到希特勒》一書中創造這個詞。
5、黑色電影
黑色電影不是指一種類型,而是指主要歸屬在偵探片或犯罪片中的一種特殊電影風格,往往關注於道德的腐化。東亞黑色電影的開端是1979年著名影星趙雅芝主演的經典電影《瘋劫》。一般認為嚴格意義上的黑色電影應該是好萊塢出品的黑白電影,年代在1940年-1958年之間。也有人將少量歐洲電影或彩色片稱為黑色電影。60年代以後具有黑色電影風格的影片,被稱為新黑色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