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大全 > 好萊塢三四十年代最突出的類型電影有哪些

好萊塢三四十年代最突出的類型電影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1-05-22 15:10:50

A. 早期好萊塢類型電影及特點

美國早期電影理論和批評

最早的美國電影理論家,主要致力於界定電影藝術的范圍。他們有意思努力的把電影提高到藝術的層次,這將使電影能夠根據傳統的批評原則成為批評對象。他們主要是把電影和音樂或者戲劇藝術對比。他們的比較通常是暗喻和抒情式的,缺少一些後期理論的精確性。

也有例外:心理學家HUGO MUNSTERBERG的《電影:心理學研究》第一次對電影的性質進行了嚴格的研究。和同時代的人一樣,他提出了電影是否是一門獨立藝術的問題。但是和同時代的人不一樣,他是在一個有著廣泛依據、以心理學為基礎的美學范圍內探討的。並且提出:電影所聲稱的美學效果倚賴於把現實轉化為觀眾的想像客體,他認為:電影僅僅存在於觀眾的頭腦中,由其消費活動建構。

還有一個理論家應該受到尊重:SERGEI EISENSTEIN, 作為一名電影導演,他強調剪輯和蒙太奇是電影創造的中心,並要以流暢的表達來體現導演的思想。但是蘇聯革命影片的特點影響了該理論的傳播。

德國美學家RUDOLPH ARNHEIM《電影作為藝術》中,他的核心理論觀點是:電影藝術的張力在於它作為再現現實的中介,和永遠不能完全再現現實之間的矛盾。藝術的表達是因為電影不能完美復制現實而實現。

美國知識分之參與電影的勢頭在20世紀30年代中期明顯衰退。他們認為電影這種再現現實的媒介是功利和庸俗的。經歷大蕭條時期的文化保守觀念影響了電影批評的發展,一直到60年代,沒有電影導演被文化界認為具有卓別林那樣的文化地位。在這一段時間,電影美學理論的主流是現實主義。最有力的倡導者是巴贊。

同時,美國的大量的學術力量把電影研究導向另外一種截然不同的方向:電影的社會影響和電影對個體觀眾態度的影響。這種研究在特殊的時期也是一種需要。

社會學的研究方法對於電影提出的問題和電影美學理論提出的問題有顯著差別。社會學把自己看成對社會機構的科學研究,非常有意識的把自己建立在一套來自自然科學和物理科學的研究模式之上。這一研究在電影研究上的應用,幾乎和電影作為藝術沒有什麼關系,它對電影自身的形式和結構問題也沒有任何的興趣,二十關注電影作為社會產物揭示出來的社會習俗和社會問題。這種研究大都用來抨擊好萊塢對美國社會、對年輕人的破壞性後果。

20世紀40年代,電影研究的社會學傳統開始吸收心理學研究成果,理論家開始從好萊塢情節中讀出大量的無意識暗示。40年代末期和50年代早期,從類型電影研究視角開始出現。這種頗具文化研究氣質的研究預示了70、80年代的意識形態分析。

電影在60年代重新得到知識分子的尊重,原因有:一個是電視取代電影成為美學家的批判對象。二是大學教育迅速發展,新課題研究有機會成立,三是歐洲藝術電影迅速發展,提供了主題凝重的現代主義傳統的電影樣式。四是電影理論著作的英譯為美國電影研究提供了更為嚴格的批評結構。

B. 三四十年代好萊塢電影的主流

任何文藝作品都是時代的產物。如果現在某人寫詩寫得像李白那樣,他不會成為大詩人,最多隻是稱職的工匠。我們欣賞唐詩也好、宋詞也好、現代派詩歌也好,都會潛意識地調整我們的審美標准。如果有誰嫌李白不夠細膩、李清照不夠奔放、北島沒有押韻,那不是詩人的問題,而是欣賞者發生時代錯位。

許多影迷向我反應,說某些影評家推薦的經典名片其實並不好看。這主要是因為審美趣味隨著時代在變化,比如音響和特效每年都在進步,我們現在看70年代的動作片就會覺得不過癮,再看30年代的《金剛》會笑掉大牙。但《金剛》的模型特技無論有多粗糙,它有開創性意義。不管電腦特技如何發展,《金剛》的歷史地位不會改變。

欣賞老片比欣賞新片更復雜的是,你除了影片的類型,還需要了解該片出產的歷史背景。從最早的無聲片(也稱默片)說起,在上世紀初的頭20年,電影仍在襁褓時期,許多影片的價值在於它們在某個方面的創始性,比如《一個國家的誕生》的鏡頭運用、《波將金戰艦》的蒙太奇剪輯。那個時期的影片對於普通影迷恐怕不再有什麼吸引力,但對於電影專業人士或研究電影史的人則很有價值。

三四十年代的影片往往具有濃厚的話劇味,平均每場戲都較長,欣賞者的心理節奏若不能從當代動作片的快切快剪中跳脫出來,就會覺得那些影片太悶。一旦適應了那種風格,那稍嫌誇張的表演(按現代標准)、層層鋪展的台詞、古典話劇的結構,標志著舞台劇走向銀幕的重要一步。但若你討厭話劇,《北非諜影》、《亂世佳人》未必能成為你心目中的經典。

五六十年代,好萊塢受到電視的沖擊,開始向大場面豪華製作發展。美侖美奐的歌舞片、千軍萬馬的史詩片,給現代觀眾帶來正反兩方面的效應。一方面,這些影片的文化和社會積淀較少,40年後的中國觀眾欣賞起來毫不費力;另一方面,歌舞片的黃金歲月已逝去,演變成舞蹈化了的打鬥片,只有一部《音樂之聲》仍擁有全球性觀眾基礎。像《阿拉伯的勞倫斯》那樣的70毫米史詩片,在家庭大屏幕彩電上看,跟影院里的效果完全不同;在家裡你會嫌它冗長,在影院里你則會嘖嘖稱奇。

物極必反,太多空洞無物的大場面影片,導致它走向衰落,而取而代之的是反映社會現實的影片。從60年代末到70年代,好萊塢從一個極端迅速偏向另一個極端。像《飛越瘋人院》、《逍遙騎士》、《畢業生》等片像電視追蹤報道那麼直截了當,別說音響燈光,連鏡頭都平淡無奇,它們的特點是對當時社會陰暗面進行犀利的揭露。如果你對美國嬉皮士文化毫無興趣,欣賞這些影片恐怕會有隔靴搔癢之感。

70年代末,好萊塢重新開始做夢,盧卡斯的《星球大戰》便是成年人的童話,斯皮爾伯格更是喚醒了眾多人潛在的兒童心理,你如果抱著挖掘社會內涵的心態去看《印第安納·瓊斯》三部曲或《外星人》,一定會大失所望。正如一個人有童年、少年、青年和成年,一個社會或國家也有這不同的階段,每個階段有其最適合的影片風格,比如童年愛幻想,成年比較理智,等等。當然,這都不是絕對的,50年代好萊塢也出產過現實主義佳作,如《碼頭風雲》,70年代初也有《火燒摩天樓》那樣的優秀娛樂片。至於80年代以來,好萊塢的電影類型越來越雜,頭一年還陶醉於纏綿悱惻的《泰坦尼克號》或《英國病人》,第二年卻迷上了冷眼看世界的《美國麗人》。大致來說,如今幾大電影廠忙著出產以特技或槍炮為號召的商業大片,滿足青少年這個最關鍵的觀眾群,而獨立製作公司生產有深度、有藝術性的作品,卻沒有錢推銷,也找不到願意放映的商業院線。

社會心理具有很強的時代性,當人們經歷了戰爭等重大變革後,往往會進入愛幻想的「童年」時代。人們想忘掉日常生活的無趣和煩瑣,迷醉在一個美化、凈化了的世界裡。中國和美國的50年代都是這樣的歲月,但當我們第一次看到《星球大戰》時,正處於文革剛結束的反思時期,而該片又在大學等文化階層放映,很多觀眾都無法從「深沉」的思考一下轉移到「淺薄」的幻想中。這就是時代的偏差。這種偏差強烈地反映在《卧虎藏龍》一片的命運中,這部如浮雲一般飄逸的作品在一向頭腦「膚淺」的美國找到了知音,而在它的本土卻被視為沒有份量,原因是此時的祖國已從反思或理想,轉入以周星馳作品為代表的嘲諷精神。

我們說「社會心理的時代性」,是指主流思潮,任何年代、任何地方都同時存在著形形色色的心理狀態,這也是不同電影類型能和平共處的原因。即便是同一個人,平時喜歡深究電影的思想內涵和社會作用,但辛苦工作一天,回到家裡,很可能只想看一部能讓他放鬆大腦的消遣片。人的性別及個性也能影響影片類型的選擇,如女性觀眾偏愛言情片,男性偏愛動作片,有幽默感的人更易接受喜劇,等等。

說起喜劇片,帶出一個更普遍的問題,那就是其內涵及觀眾面。藝術品的內涵有如金字塔,越低的部分,它的接觸面越廣,越往高處走,能夠欣賞的人越少,最後進入象牙塔。金·凱瑞的喜劇誰都能看懂,伍迪·艾倫的則較難,一個住在大都市的知識分子跟一個居住在鄉村的農夫對兩種喜劇的感受會完全不同。這里倒不是說陽春白雪就一定更有藝術性,但這種內涵要跨越國界往往會有一定的難度。最經得起時間考驗的黑色喜劇,經常隱含著社會評判,到一個文化氛圍完全不同的電影市場,這類作品的微妙之處便難以翻譯或傳遞。

C. 三四十年代好萊塢電影的主流是什麼還有,請簡述梅里愛對現代電影的貢獻與不足

喜劇電影

梅里愛原是舞台魔術師,後在蒙特勒伊建立了一個「照相車間」,這便是最早的「攝影棚」。他在那裡使用舞台演員、布景、道具、服裝、化裝手段等進行特技攝影,開創了與L.盧米埃爾「捕捉自然」相對立的另外一種風格。

D. 三四十年代好萊塢主流電影有哪些

<<FROM HERE TO ETERNITY>>
<<THE BEST DAYS OF OUR LIFE>>
<<出水芙蓉>>
秀蘭、鄧波兒出演的電影,
《亂世佳人》等,可以去查看三四十年代奧斯卡的獲獎影片,基本都是主流電影。

E. 好萊塢電影三個最主要的歷史時期是

三四十年代的影片往往具有濃厚的話劇味,平均每場戲都較長,欣賞者的心理節奏若不能從當代動作片的快切快剪中跳脫出來,就會覺得那些影片太悶。一旦適應了那種風格,那稍嫌誇張的表演(按現代標准)、層層鋪展的台詞、古典話劇的結構,標志著舞台劇走向銀幕的重要一步。但若你討厭話劇,《北非諜影》、《亂世佳人》未必能成為你心目中的經典。

五六十年代,好萊塢受到電視的沖擊,開始向大場面豪華製作發展。美侖美奐的歌舞片、千軍萬馬的史詩片,給現代觀眾帶來正反兩方面的效應。一方面,這些影片的文化和社會積淀較少,40年後的中國觀眾欣賞起來毫不費力;另一方面,歌舞片的黃金歲月已逝去,演變成舞蹈化了的打鬥片,只有一部《音樂之聲》仍擁有全球性觀眾基礎。像《阿拉伯的勞倫斯》那樣的70毫米史詩片,在家庭大屏幕彩電上看,跟影院里的效果完全不同;在家裡你會嫌它冗長,在影院里你則會嘖嘖稱奇。

70年代末,好萊塢重新開始做夢,盧卡斯的《星球大戰》便是成年人的童話,斯皮爾伯格更是喚醒了眾多人潛在的兒童心理,你如果抱著挖掘社會內涵的心態去看《印第安納·瓊斯》三部曲或《外星人》,一定會大失所望。正如一個人有童年、少年、青年和成年,一個社會或國家也有這不同的階段,每個階段有其最適合的影片風格,比如童年愛幻想,成年比較理智,等等。當然,這都不是絕對的,50年代好萊塢也出產過現實主義佳作,如《碼頭風雲》,70年代初也有《火燒摩天樓》那樣的優秀娛樂片。至於80年代以來,好萊塢的電影類型越來越雜,頭一年還陶醉於纏綿悱惻的《泰坦尼克號》或《英國病人》,第二年卻迷上了冷眼看世界的《美國麗人》。大致來說,如今幾大電影廠忙著出產以特技或槍炮為號召的商業大片,滿足青少年這個最關鍵的觀眾群,而獨立製作公司生產有深度、有藝術性的作品,卻沒有錢推銷,也找不到願意放映的商業院線。

F. 電影有哪些類型

記錄片、戰爭片、歷史片、傳記片、體育片、

科幻片、魔幻片、奇幻片、文藝片、音樂片、歌舞片、動漫片、

西部片、武俠片、古裝片、動作片、愛情片、劇情片、喜劇片、家庭片、倫理片、

恐怖片、驚悚片、冒險片、犯罪片、懸疑片

(6)好萊塢三四十年代最突出的類型電影有哪些擴展閱讀:

作為一種影片製作方式, 三四十年代在好萊塢曾占踞統治地位,其他資本主義國家的商業電影也都是以類型觀念作為影片製作的基礎觀念的。所謂類型是指由於不同題材或技巧而形成的影片范疇、種類或形式。

好萊塢全盛時期所特有的一種電影創作方法,實際上就是一種藝術產品標准化的規范,即按照不同的類型的既定要求而創作出來的影片。包括喜劇片、西部片、犯罪片、恐怖片、歌舞片和生活情感片等。

類型電影三個基本要素:公式化的情節(如西部片的鐵騎劫美、英雄解圍)、定型化的人物(如能歌善舞的貧苦人家的女孩)、圖解式的造型(如預示凶險的宮堡或塔樓)。類型電影的特徵是文化價值上的「二元性」、重復性和可預見性。

類型 電影作為一種影片製作方式具有如下特點:影片創作者必須嚴格遵守製片人為他指定的影片類型的基本規定,即:1.公式化的情節。2.定型化的人物。3.圖解式的視覺影像。類型電影的製作根據觀眾的心理特點,在一定時期內以某一類型作為製作重點,即採取所謂"熱潮更替"方式。

在人們厭煩了西部片之後,便換上恐怖片,然後再繼之以其他類型影片,如此周轉不息,反復輪換。在諸多的影片類型中,最有典型性的是四個類型,即喜劇片、西部片、犯罪片、幻想片。類型電影作為一種拍片方法,實質上是一種藝術產品標准化的規范。

它的規定性和對影片創作者的強制力,只有在以製片人專權為特點的大製片廠制度下才有可能發生作用。因此,隨著大製片廠制度在五十年代以後的逐漸解體,類型電影也趨於衰落,各種類型之間的嚴格界線趨於模糊,愈來愈成為一般意義上的樣式劃分了.

G. 好萊塢電影的主要類型有哪些

喜劇片,樂舞片,西部片,警匪片,恐怖片,戰爭片,科幻片。

H. 三四十年代好萊塢電影的情況

好萊鄔的30.40年代就相當於香港的70.
80年代
美國的電影事業最發達
那時的代表做有:
魂斷藍橋
傲慢與偏見
埃及咽喉的

I. 在美國電影史上代表好萊塢電影的主要類型有哪些

好萊塢電影自誕生後不久就在國際上占據了重要的地位,時至今日已成為世界電影工業的霸主,活躍於世界的每一個角落。縱觀好萊塢發展史,好萊塢電影美學風格在上世紀的六、七十年代有一次較大的變化,在此之前可以稱為經典好萊塢時期,而之後則可成為新好萊塢時期。

經典好萊塢電影基本成型於上世紀十年代。當時觀眾的欣賞口味偏向於古典敘事風格,有聲技術的運用也使電影中復雜的敘事與流暢的對話成為可能,這一切促成了經典好萊塢電影濃重的戲劇化風格。同時這種風格也符合當時的製片廠制度。由好萊塢巨鱷麥克•塞納特創造的製片廠制度客觀上要求電影必須以迎合最廣大觀眾的審美需求為目標,而傳統的被大眾所熟悉的戲劇化美學觀顯然是最好的選擇。類型電影在這樣的背景下應運而生。這些被克拉考爾稱為迎合觀眾「深層集體心理」的影片,通過程式化的情節、類型化的人物,迅速占據了觀眾的視野,科幻、歌舞、犯罪等形式的類型片得以在世界影院中大行其道。

西部片作為最「美國化」的類型片在經典好萊塢時期佔有重要的地位。西部片頌揚、推崇那種粗獷的個人主義和適者生存的精神,體現著善必勝惡的道德理想,因而在美國影壇上長盛不衰。弗雷德•金尼曼拍攝於1952年的《正午》就在很多方面體現了西部片的特徵,或者說是體現了經典好萊塢時期影片的特徵。

《正午》講述的是小鎮警長凱恩即將離任,並在當天迎娶未婚妻。就在兩人的婚禮進行當中,凱恩被告知被自己抓捕的惡棍已經出獄,並極有可能在一個多小時後聯合另外兩名槍手回鎮上報仇。面對危險時刻,鎮上人人自保,不肯向凱恩伸出援手。凱恩在心灰意冷中無奈迎戰,並僥幸獲得勝利。最後凱恩將警徽扔在地上,在小鎮居民尷尬的目光中與未婚妻離開了小鎮。影片的敘事極其符合經典好萊塢時期奉行的古典主義敘事,即三一律敘事。影片發生在一個較為封閉的西部小鎮;時間精確地被得到控制(甚至片中時間就等同於片外觀影時間);劇情流程也是標準的開端到結局,且恰到好處。《正午》追求情節性與完整性,使用封閉式的故事結構,建立了一個令人信服的虛構的物化世界,並生動地刻劃出警長凱恩這個有血有肉的硬漢形象,上述的所有元素均是經典好萊塢時期電影風格的標簽。《正午》上映後獲得了巨大的成功,獲得次年奧斯卡最佳男演員、最佳剪輯、最佳配樂和最佳歌曲四項大獎。

然而,《正午》雖然在很多方面有著經典好萊塢的影子,但它決不算是一部地道的經典好萊塢電影。事實上這部拍攝於1952年的影片在好萊塢發展史中扮演著新舊兩時期轉折點的角色。《正午》中最明顯異於傳統好萊塢影片的莫過於對凱恩這個形象的塑造。傳統西部片中的英雄形象往往代表著絕對的正義與公理,而凱恩在影片中卻處在一個尷尬的境地。由於小鎮居民不肯幫助這個曾經保衛他們的警長,使得凱恩的對立方不僅是惡棍,甚至還包括了小鎮居民。影片對凱恩作了大量的心理描寫,他開始思考自己的立場與行為,思考自己的何去何從。《正午》中塑造人物避免了過於類型化,對以往的警長形象也有了一定地顛覆,影片還放棄了西部片一貫的大團圓結局,選擇了凱恩扔掉警徽離開小鎮作為結束,增強了故事的客觀性。

《正午》拍攝於1952年,而這恰是好萊塢黃金時期剛剛結束的時間,好萊塢隨之進入了一段困頓的低潮期。直至上世紀的六、七十年代,隨著西方社會後工業化、後社會化的愈演愈烈,新的社會藝術思潮泛濫。這些新思潮激盪著人們的思想,改變了人們對於藝術的欣賞取向和接受程度。電影的觀眾群體也發生了變化,經典好萊塢時期電影的風格已不能滿足他們的觀影需要了。四十年代的義大利新現實主義運動和五十年代的法國電影新浪潮沖擊和影響了當時的美國影壇,加速了好萊塢電影的變化。於是以亞瑟•佩恩的《邦尼與克萊德》為代表的一批「新式」的影片應運而生,也拉開了新好萊塢時期的序幕。

1999年薩姆•門德斯的《美國美人》即是一部典型的新好萊塢電影。影片圍繞42歲的美國中產階級萊斯特和他身邊人們的生活展開,其中揭露了美國社會的許多問題,是一部充斥著黑色幽默與辛辣諷刺的影片。影片塑造了萊斯特這個當代美國的邊緣英雄形象。從《正午》中的警長凱恩到《美國美人》中的萊斯特,好萊塢電影中的英雄形象在半個世紀的時間中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當然,歸根結底他們都還是英雄,只是經過時間的變遷,英雄已經從捍衛美國傳統價值觀中的正義、善良、勇敢的保護神,變化成在畸形社會重壓下的美國中產階級家庭灰色生活中的另類叛逆者。萊斯特雖然在片中有著許多負面描寫,但是他卻並不是十惡不赦的壞人,影片為萊斯特的行為作了有力的解釋,使人能夠認同他的境遇,而他在社會壓力下的所作所為一定程度上也滿足了觀影者潛在的反叛心理。《美國美人》中這種假貶實褒的處理是新好萊塢時期描寫人物的典型手法。這些影片中的主人公不再是善惡分明的類型化人物,而是具有更加復雜的內心世界。新好萊塢注重人物的立體化與心理化,增加了影片的層次與深度。

《美國美人》淡化了戲劇化敘事,或者說是將戲劇沖突進行了分散。《正午》中一個主要矛盾貫穿始終的敘事方式在《美國美人》中嬗變為幾個矛盾事件並行發展:中年危機,社會壓力,毒品問題,青少年問題……影片從這些美國社會問題入手,以網狀結構代替了傳統的線性結構,推動著這個關於「美國的美」的故事向前發展,直達高潮。《美國美人》代表著新好萊塢電影的敘事特點,即在繼承好萊塢善於講故事傳統的基礎上,將影片的故事納入到廣闊的社會背景中,為影片融入真實性與社會性,使好萊塢電影較之以前更加具有社會意義與深度。

新好萊塢電影還受到歐洲電影的深刻影響。商業電影藝術化、藝術電影商業化成為這一時期電影發展的一個趨勢,許多歐洲藝術電影的處理方法被用於好萊塢電影中。《美國美人》對於鏡頭、色彩、光線等細節的處理精彩而獨特,頗具作者電影的風采。而影片中傳達出的對於社會的關注也傳承了新現實主義和新浪潮的血液。

從《正午》到《美國美人》,從經典時期到新時期,電影在好萊塢這塊土地上經歷了半個世紀的演變,無論是故事結構還是人物形象或是觀念意識,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經典好萊塢時期的一套手法在當代已不能滿足觀眾的需要,而更善於適應社會時代需要的新好萊塢電影卻悄然占據了觀眾的視線。《美國美人》在72屆奧斯卡頒獎禮上獲得包括最佳影片在內的多項大獎,這說明新好萊塢電影已從當年的邊緣逐漸成為主流。好萊塢電影通過自身的調整完成了向後工業時代的過渡,至今仍雄踞世界電影工業金字塔的頂端,顯示出其強大的生命力。

從《正午》和《美國美人》看好萊塢電影風格的變化

J. 好萊塢類型電影大概有哪幾類你最喜歡那種類型舉例說明。

按照投資比例分為:
大製作影片,像《鐵達尼號》《指環王》《黑客帝國2,3》
中小製作影片,像《驕陽似我》《死亡詩社》《杯酒人生》《百萬美圓寶貝》〈華氏911〉(此片投資僅僅600萬美圓)
獨立製作影片《戰爭狂人》《耶穌受難記》
按照內容劃分:
戰爭片:〈鍋蓋頭〉〈大偷襲〉〈黑鷹墜落〉
槍戰片(包括警匪片黑幫片〉〈絕地戰警〉〈一酷到底〉〈警界雙雄〉
驚悚片:〈鬼水凶鈴〉〈鬼哭神嚎〉〈狼來了〉
劇情片:〈時時刻刻〉〈21克〉〈斷臂山〉
科幻片:〈綠巨人〉〈沖出寧靜號〉〈魔力女戰士〉
喜劇片:〈新搶錢夫妻〉〈王牌大賤諜〉〈我的盛大希臘婚禮〉
災難片:〈地心浩劫〉〈世界大戰〉〈完美風暴〉
歌舞片:〈紅磨坊〉〈芝加哥〉
卡通片:〈四眼天雞〉〈超人特攻隊〉〈最終幻想〉
魔幻片:〈指環王〉〈魔法灰姑娘〉〈重返中世紀〉
愛情片:〈重返阿拉巴瑪〉〈天使之城〉

我個人喜歡看科幻和驚悚片哦,類似於:沖出寧靜號和狼來了

閱讀全文

與好萊塢三四十年代最突出的類型電影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電影解說如何製作原創視頻 瀏覽:554
如何分享一個電影 瀏覽:51
電影繼續用英語怎麼說 瀏覽:1000
求這什麼電影那個圖 瀏覽:504
安然田馨什麼電影 瀏覽:516
國英雙語電影怎麼手機切換 瀏覽:595
陝西科技大學研究生電影專碩怎麼樣 瀏覽:846
如何把srt文件加入電影 瀏覽:694
鼠患電影那個好看 瀏覽:699
韓國電影成人用品免費觀看 瀏覽:62
電影里的片段如何發上抖音 瀏覽:638
李奎演過哪些電影 瀏覽:565
好看的免費電影推薦美國 瀏覽:288
什麼是拍微電影 瀏覽:808
有哪些電影是女人為了錢 瀏覽:691
星語心願原聲電影完整版免費觀看 瀏覽:175
電影艋舺怎麼看 瀏覽:229
6月17日有什麼好看的電影 瀏覽:241
盲俠電影在線免費播放 瀏覽:263
好看的動畫微電影2013 瀏覽:3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