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瘋狂原始人電影中哪些是虛構的,哪些是真的歷史
瘋狂原始人的情節基本都是虛構的。
『貳』 八百這個片子有什麼不妥的地方
電影描寫的上海四行倉庫之戰,主要是一場政治表演。與淞滬會戰其他戰斗相比,激烈程度低很多。
至於現在為什麼要有那麼幾個人去極力吹捧和宣揚這場戰斗的偉大和空前絕後,個人認為,要麼是無知,要麼就是故意而為之,想著為蔣某人的無能扯上一塊遮羞布,可惜這塊遮羞布太小了,根本就遮不住什麼。
『叄』 八百電影要中國明白什麼
電影的一大亮點在於蘇州河兩岸的對比,租界的人在看戲,而另一側卻面對著生死的抉擇。-河兩岸,是地獄與天堂。這場戰斗其實就是給南岸的外國人看的,為了博取他們的同情,獲得英美等國家的支持。不過這部電影沒有單純聚焦於某個主角,而是群像描寫,有好處也有壞處,但是也避免了主角光環對於電影的破壞。電影中最令人感動的想必是為了避免日軍炸毀倉庫的牆,中國士兵選擇捨生取義的那段。為了中國軍人的榮耀,為了蘇州河對岸的百姓,為了整個國家,,整個機槍連的戰士們每個人都毫不畏懼地綁上了炸彈,與敵人同歸於盡!-寸山河一寸血!十萬青年十萬兵!但是因為刪減,電影的完整度還是受到了影響,尤其是電影存在畫面情節不連貫的情況應該確實是有一-些改動。電影美中不足的是缺少了對於戰爭的思考與對於人性的審視,但是這樣就有點為難劇組了,原因顯而易見,抗戰畢竟跟太平洋戰場與歐洲戰場還是有區別的,面前的敵人是自己最恨的人,如何放過他們?
『肆』 電影八百為何被下架
沒有吧,我在小程序里能看到,就這個
『伍』 八百電影演的什麼
一部講述國民黨抗日的電影,建議與林青霞的老電影《八百壯士》一起看。
『陸』 電影八百評價
看了《八百壯士》後,我心中有說不完的激動,這部愛國主義影片,主要敘述當時日軍進攻上海的真實戰況,我八十八軍五二四團第一營官兵五百人,由團長謝晉元中校率領掩護國-軍之撤退,並陷入三面之包圍中,即戰四晝一夜,有四行倉庫通過穌州河進入英租界。這裡面有一個很英勇的女孩,叫楊惠敏,自願當童子軍,父親勸她回去,她不肯,說要讓中國立起來。上海鬧飢荒時,他去維護秩序,還將國旗送到四行倉庫,路上危機重重,可為了立志氣,強民心她死也要去。
故事的高潮在楊惠敏乘船送國旗一段,令人印象深刻。
大姑藝人唱八百壯士,在烽火連天的上海四行倉庫已陷入日軍圍攻謝晉元沉穩的指揮戰斗,楊瑞符營長足智多謀,八百壯士英勇頑強,打退多路進攻。上海各界人民熱情支援八百壯士抗敵。女軍楊惠敏身負國旗,在日軍飛機轟炸下潛入倉庫,將旗幟送入倉庫。播音員為市民報告八百壯士戰斗的情況。(孫愛軍)
當時,全國的童子軍堅守著「不要餉、不吃糧、不怕苦、不怕死」的號令。我為之感動因為他們不是作文https://www.ZuoWenwang.Net/為自己的利益而貢獻,而是為了國家未來的前途而貢獻著,不貪生怕死,這才是真正的中國人。800個烈士,多麼珍貴的「一筆財富」啊,就這樣犧牲在了日本人的手榴彈中,我真惋惜埃這時,我的心中又萌生了憎恨之情,日本人為什麼要將八百壯士趕盡殺絕呢?為什麼一定要佔領上海呢?為什麼要攻擊中國,不和我們做朋友呢?為什麼?為什麼?難道,為了統治全世界,日本人要傷害所有人嗎?要讓所有人看不起嗎?
我國九百六十萬平方公里的壯闊國土,璀璨五千年華夏文明,幾萬萬華夏生靈開始遭受日軍大規模的踐踏與蹂躪。失陷的國土,逃難的貧民,潰敗的軍隊苦難時刻的開始。日本人,你們為什麼要這么做?
如果不是當時的中國不強大,那麼,日軍也不會來攻擊我們了,從現在起,我要發奮讀書,讓祖國更加強大!讓世界各國都和平共處,再也不發生這種事情了。「……五十六種語言匯成一句話,愛我中華愛我中華愛我中華。」此時此刻,宋祖英的《愛我中華》回響在我的耳畔,我的心也像宋祖英那樣裝滿了沉甸甸的祖國。
『柒』 八百屬於什麼類型的電影
抗戰犧牲類型的,裡面每一個人都是主角,他們每一個人都犧牲了。值得一看。
『捌』 電影八百裡面的刀子歷史真有此人嗎
人物是虛構的,但真實的歷史環境比影視劇中更殘酷。那個年代很多的中國人為了祖國奉獻了自己寶貴的生命。他們是值得尊敬的人!
『玖』 電影八佰的歷史原型
《八佰》取材自與日軍奮戰的國民革命軍第88師524團的真實經歷,歌頌面對強敵毫不退讓,戰士誓死保衛家國的崇高氣魄。
1937年淞滬會戰末期,國民革命軍第88師524團留守上海四行倉庫,與租界一河之隔,孤軍奮戰4晝夜,造就了罕見的被圍觀的戰爭。中日雙方幾十萬大軍拚死搏鬥兩個多月,到10月底,國軍撤離上海,僅留下一支堅持最後抵抗的部隊。
1937年10月26日至30日,第88師262旅524團團附謝晉元奉師長孫元良之命率420餘人,對外宣稱有800人,進入四行倉庫,與日軍血戰四天四夜。抗擊日軍數萬人,激戰四晝夜,斃敵200餘人,傷敵無數,自己僅陣亡九人,傷二十餘人。從此聞名中外,激發了全國抗日熱情,被譽為「八百壯士」。
(9)電影八百哪些是虛構的擴展閱讀:
在《八佰》中是沒有絕對主角存在的,這種做法對於電影而言其實是一把雙刃劍,劣勢是電影從頭至尾都缺乏了一個真正的代表性人物,作為典型聚焦的小人物們,他們在電影中的表現都不差,但你卻又很難說他們哪一個人是電影的核心,這終究使電影留下了人物模糊的詬病。
然而另一面,這樣的群像處理也使觀眾得以多角度走進了這部電影,當人們看到這些身為戰士的小人物如何在這場戰爭中逐步蛻變,看到河對岸的普通民眾從隔岸觀火的冷漠到群情激昂的熱血,其實作為觀眾在情緒上也開始逐漸升溫,這恰恰是《八佰》的高明之處,它並沒有用單一的悲壯來煽動觀眾的愛國情緒,而是從不同視角為出發,讓人真正洞悉以這場戰爭背後的血與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