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求推薦幾部有教育意義的動畫電影
《今天.明天》
主要是教小朋友避震的,勇敢堅強什麼的,也很幽默,色彩艷麗,形象可愛,小朋友會喜歡
《雲朵寶貝》
覺得比較適合這么大孩子看的動畫片。也是女兒特別喜歡的兩個主持人紅果果還有綠泡泡配音,每一集飛飛和飄飄都和寶寶一起學習一個自然界的小知識,動畫片引導孩子和主人公一起去發現問題,尋找答案,解決問題,中間互動環節中反復強化記憶,拓展孩子的思維和獨立思考能力。
《愛探險的朵拉》
真的是一部不錯的幼兒英語啟蒙動畫片,話語清晰而且語速也不快,孩子很容易就能聽懂,裡面的歌曲有很強的節奏,容易上口。
《藍貓淘氣三千問》 《大夢王小書包》 《雙語不用教》 《火星娃學漢字》 《中華勤學故事》 《中華德育故事》 《千千問》 《孔子》 《福娃奧運漫遊記》 《阿發貝樂園》 《五子說》 等等
拓展資料
動畫的概念不同於一般意義上的動畫片,動畫是一種綜合藝術,它是集合了繪畫、漫畫、電影、數字媒體、攝影、音樂、文學等眾多藝術門類於一身的藝術表現形式。最早發源於19世紀上半葉的英國,興盛於美國,中國動畫起源於20世紀20年代。動畫是一門年青的藝術,它是唯一有確定誕生日期的一門藝術,1892年10月28日埃米爾·雷諾首次在巴黎著名的葛萊凡蠟像館向觀眾放映光學影戲,標志著動畫的正式誕生,同時埃米爾·雷諾也被譽為「動畫之父」。[1]動畫藝術經過了100多年的發展,已經有了較為完善的理論體系和產業體系,並以其獨特的藝術魅力深受人們的喜愛。
動畫的英文有很多表述,如animation、cartoon、animated cartoon、cameracature。其中較正式的 "Animation" 一詞源自於拉丁文字根anima,意思為「靈魂」,動詞animate是「賦予生命」的意思,引申為使某物活起來的意思。所以動畫可以定義為使用繪畫的手法,創造生命運動的藝術。
動畫技術較規范的定義是採用逐幀拍攝對象並連續播放而形成運動的影像技術。不論拍攝對象是什麼,只要它的拍攝方式是採用的逐格方式,觀看時連續播放形成了活動影像,它就是動畫。
⑵ 孩子看什麼動畫片有教育性
眾所周知,中國動畫在80年代末、尤其是88~90年的黃金時期內,中國動畫可以說達到了鼎盛時期,然而今年來,在眾多國外引進的動畫,尤其是日本動畫的沖擊下,中國國產動畫正在逐漸衰弱。
那麼為什麼今年來日本動畫會如此受青睞而國產動畫卻遭冷落呢?我就對以下多個方面進行分析比較。
1.發展概況
中國動畫:
新中國美術電影於1947年開始攝制,為新中國美術電影的發展揭開序幕。
五十年代前期(1950-1956)是它的成長階段,藝術人員的增加,帶來創作的發展。
1957-1966是美術電影鼎盛時期,百花齊放,形式多樣,美術片的藝術特點得到充分發揮,民族風格更為成熟和完美。
1958年增添了一個新的品種-剪紙片。1960年創造了水墨動畫片。
1961年至1964年拍攝的大型動畫片《大鬧天宮》(上、下集),是這一時期重大作品之一,在世界上產生廣泛影響。
在「文化大革命」十年浩劫中(1966-1976),美術電影遭受嚴重破壞,極大地影響了這一事業前進的速度。
1977年開始恢復了創作生產。
1979年為慶祝建國三十年而攝制的《哪吒鬧海》,是一部寬銀幕動畫長片,這部被譽為「色彩鮮艷、風格雅緻,想像豐富」的作品,在國外深受歡迎。
80年代前,中國動畫還只是被稱為「美術電影」,80年代後才真正的被稱為「動畫」。
之後就是各種的探索階段, 1988-1990可算是中國動畫的黃金時代,既有《小蝌蚪找媽媽》、《三個和尚》等的積累,又有《黑貓警長》、《葫蘆兄弟》這樣有所創新的動畫片,中國的動畫事業前景一片光明。
然而90年代後,中國動畫卻出現了大的倒退,「動畫片」顯然成了「兒童片」,無創新的體裁卻刻意模仿國外動畫,失去了大片的市場。
日本動畫:
戰前草創期——1917~1945年。前期主要是以世界名著為題材,而後期則由於日本軍主義猖獗,因此動畫題材不離宣傳、誇耀日本軍國主義的路線。
戰後探索期——1945~1974年。這個期間許多人常識不同的動畫題材,從很有意義到很低俗的,應有盡有。
題材確定期——1974~1982年。其開端是《宇宙戰艦》的上演,引起了日本第一次動畫熱。
畫技突破期——1982~1987年。起開端是《超時空要塞》上演(此部動畫也在中國引進播放過),由於該時期人們追求視覺享受,畫技大有突破。
路線劃分期——1987~1993。日本動畫進入成熟期。
風格創新期——1993至今。在畫技、製作手法、構思即使方面都日趨成熟時,日本大會試圖突破原由的模式,以完善的技巧和構思,帶給觀眾新的感官沖擊。②
新中國動畫和日本戰後動畫起步時間相差無幾,中國動畫只是在一些基本的技術上進行變化,而日本動畫卻在構思等方面進行了重大的改革,可見兩者發展至今出現的差距從何而來。
2.意識觀念和題材內容
中國動畫無法創新突破的最大原因就是國人們對於動畫的觀念還只是停留在70、80年代,認為動畫只適合於10歲以下的小孩,把動畫片歸為「兒童節目」一類,而且中國動畫的根本目的都是「教育性」,於是今年來的動畫片出現了逐漸幼稚化的趨向,根本無法適應更大的觀眾群。
日本動畫將其市場定位於12~20歲的青少年群。
意識觀念的截然不同導致了題材內容的風格炯異。日本最為著名的動畫之一《EVA》可以說就是完全面對高年齡層次的觀眾的,因為其內容對於15歲以下的青少年仍然是比較難以理解的。
中國動畫似乎從來都沒有繞出過古老神話、傳說的圈子,最好的例子就是最新的兩部投資巨大的《寶蓮燈》和《封神榜》;其他就是一些極其無聊、幼稚的內容,如《大頭兒子小頭爸爸》。從《寶蓮燈》中其實可以看出中國動畫的最大弊病:「好人」打敗「壞人」的固定模式。本來宣揚「邪不勝正」無可厚非,然而在《寶蓮燈》中,為什麼不放過沉香及其母親,他的內心世界是如何的,這么做對他有何益處,他究竟為何是「壞人」,整部動畫卻毫無交代。
日本動畫卻不斷在題材內容上進行創新,由於面對的是青少年群,其內容必須符合不斷改變著的年輕人的口味,於是新的內容層出不窮,而且意義深刻,在表面的故事背後都藏著動畫的主題,發人深省。而且還出現了很多適合學生心理的動畫,《灌籃高手》就是最好的一個例子,《灌》一片在中國各地所引起的轟動絕對是有目共睹的,可見並不是動畫片在中國無市場,而是要看面向的是哪種市場。
3.教育性、商業性和藝術性
中國動畫是完全的教育性,大多出自「××美術製片廠」或「××電視台美術部」的製作,由於是國家資金資助,社會效應自然排在經濟效應之前,成了「幼兒公益廣告」,很難贏得青少年觀眾群。
相比中國的「教育性」,日本更注重的是「商業性」,日本動畫基本上都是又各個動畫製作公司自行拍攝製作的,所以排在首位的當然是經濟效應,於是便要求抓住觀眾群的心理,提高收視率,必然要求自己的動畫有所創新。於是,日本動畫就產生了其藝術性。
動畫也是一門藝術,而作為一個動畫人,首先應該具有的是作為一名藝術創作者的自覺。教育不等於講大道理或是灌輸常識,通過藝術來讓孩子自己體會到真理不更有教育性嗎?
日本著名漫畫家尾崎南在看自己畫的《絕愛》所改編的動畫時被感動得哭了;高橋留美子在看《福星小子》劇場版的時候也是一樣。只要你做出的動畫首先感動了自己,它就能感動別人。
一部優秀的動畫,可以讓一個堅強的男孩落淚,也可以讓一個憂郁的女孩縱情歡笑,讓一個失意的人走出沉淪重拾信心。然而中國迄今為止有這樣的動畫嗎?至少我仍未有幸觀賞到。
4.製作技術和人物設計
在製作技術上中國已經有了極大的突破,可以說和日本相差無幾(當然比起DISNEY的《恐龍》的3D技術還是差的多的),然而在人物設計方面卻有很大的差距。
中國動畫中的人物並沒有自己極為鮮明的個性,尤其是人物的眼睛,許多時候人物的表情、眼神和性格、劇情完全脫節,而同一畫面上的兩個人物根本毫無交流,似乎只是獨立存在著的,這個給觀眾的視覺效果絕對是大打折扣的。
日本動畫在人物表情的處理上卻是極其特別的,雖然並不能像《恐龍》中把每塊面部肌肉都表現出來,但卻能通過眉毛、眼角和嘴角的細微變化將人物的性格和感情表現得淋漓盡致。而且日本動畫在人物設計上強調的是明暗對比分明,形成了自己的獨特風格。
當然,中國動畫必須有自己的人物風格,在借鑒國外動畫片的過程中,必須逐漸形成自己的風格。
5.前期配音和後期宣傳
中國動畫的配音實在不怎麼樣,有時聲音和人物年齡完全不符,而且很少有能夠很好體現出人物性格的配音。而日本卻有專門的「聲優」(即動畫配音),雖然許多實際年齡要比人物大許多,但卻能在性格和聲音方面都做得與動畫片中人物完全吻合,而且還有許多聲優以配某個人物而出名的。
聲音可以說是動畫片中人物的靈魂,如何提高配音的素質是一大問題。
後期宣傳在中國動畫中幾乎是看不見的,只有《寶蓮燈》在製作結束後進行了「投資××千萬元」的宣傳,最多就是出現了一些筆記本和故事畫冊,CD和VCD已經算是極大的突破了。但是日本動畫的宣傳就是多種多樣的了,首先是電視中的新片預告,一般來說是45秒左右的短片,配以音樂和介紹,接下來街頭便會出現海報,而動畫要是稍有名氣,就會出現一大堆的周邊產品:人偶、模型、午餐盒、鏡框、電話卡、日歷、毛巾、手絹、鑰匙扣、音樂鍾、相冊、襯衫、手提袋、徽章、信封、信紙、明信片、圓珠筆、瓷杯、紙巾、打火機……這些雜七雜八的東西就能為製作商帶來豐厚的回報,而製作商也能把收回的資金投入下一部作品中,形成一個良性的循環,何樂而不為呢?
⑶ 孩子很喜歡動畫片,哪些動畫片是有教育意義的
生活中有些寶寶可能調皮搗蛋,讓有些家長很痛苦,但我們很難想像孩子的思維。孩子的思維會時不時地冒出來,給你帶來驚喜。有時我對他說的話感到驚訝。後來和她一起看小豬佩奇的時候,終於明白了。以下漫畫對孩子也有啟發。
NO1。小豬頁面
這部漫畫是從國外進口的,也有英文版。也可以訓練孩子平時的英語水平,讓孩子接觸到英語口語的環境。豬爸爸和豬媽媽也可以教我們的父母如何處理孩子的問題,非常適合父母、朋友和孩子一起觀看。
NO4。《小豬威比》
《小豬威比》是BBC兒童節目Cbeebies製作的動畫片,是英國BBC繼天線寶寶、夜花園、小鳥3之後進入中國的幼兒教育品牌。
《小豬威比》改編自英國作家米克·因肯的書。用一個簡單的畫風,畫面上除了主人公,小豬豬,以及故事所必需的一些人物或物體,基本上沒有多餘的物體。
《小豬威比》的目標受眾是0-5歲的兒童,每集10分鍾,目前一季有52集。
其實小豬威比的故事就發生在我們身邊,一條簡單的線,一個普通的坐墊……,威比用他的想像力帶領孩子們一起回憶。仔細想想,我們小時候有沒有這樣的夢想,但是可愛的小豬威比給觀眾看,讓他們在想像的世界裡游泳。至於孩子們,他們是天才的「思想者」和「創造者」。他們只需要一把鑰匙,開啟他們的力量,去肯定他們,讓孩子們和小豬威比一起進入想像的世界!
想像力豐富,就像手裡拿著一把金色的萬能鑰匙,可以打開神秘而未開啟的大門。《小豬威比》力求打造孩子的想像力!
⑷ 對孩子進行教育的動畫片都有哪些
推薦《熊兔子貝貝》
是一部溫馨可愛的泡麵番,沒什麼跌宕起伏的情節,也沒有讓小孩去拯救世界。就是很單純簡單的日常,貝貝和熊爸爸、兔媽媽、弟弟淘淘一起生活在茉莉村,在茉莉村裡他們和好朋友皮皮、呼呼、妮妮在一個幼兒園讀書。內容主要圍繞著這些角色在校園、家庭和生活中的日常故事展開。沒什麼固定的主題,雖然主角是貝貝,但也會單獨有其他角色出現的故事,從劇情里就能看出不同角色的性格特點,貝貝里不同兒童的性格在日常中也會遇到,包括他們所經歷的事情也是日常兒童成長中會遇到的。這樣的代入感很強,會與兒童產生一定的共鳴點,吸引孩子注意力的同時會讓他們記住什麼樣的做法是對的,什麼樣的做法是錯的。涉及到日常中經常接觸的用電知識、丟失知識也單獨做了一集故事,讓孩子一邊看動畫還能一邊學習生活基本常識。豐富的情感世界圍繞在貝貝周圍,貝貝的家就是一個充滿歡樂的家庭,熊爸爸和兔媽媽總是會及時和貝貝、淘淘溝通解決它們在成長中遇到的不同問題。
⑸ 具有教育意義的動漫片都有哪些
《UP飛屋環游記》,這部是美國皮克斯動畫工作室出品,高質量的動畫,好看的劇情,以及積極的價值觀,這部電影不止適合小孩兒看,相反,只有大人才能理解其中的人生哲理。
⑹ 教育意義的動畫電影有哪些
1. 小宋當家。
小宋是個聰明的孩子,他與姑姑做的大餅深受人類喜愛,而且價格便宜,小宋還有很多小夥伴,每當小宋或是朋友們遇到了不平事,小宋都喜歡去閣樓做夢,每次都能從夢中得到啟示,因為他的聰明機智,讓小宋以及鄰居夥伴們一次次地戰勝了官老爺以及錢掌櫃的難題。小宋當家,每一集,都會教你一個做人的道理,也會教你在無論何種境地,都要冷靜樂觀。
2. 瘋狂動物城。
樂觀的兔子警察朱迪通過自己的努力,終於終於進入了動物城,這里的動物們和平相處在這個都市,樂觀的朱迪為了闖出一番成就,決定偵破一樁神秘的大案件中,為了能夠順利的破案,朱迪被迫與狡猾的狐狸尼克聯手,卻不想,案件的背後,卻藏著一個大陰謀,一個意欲顛覆整個動物城的陰謀。
3. 聰明的一休。
一休是一位皇子,卻因為一些原因,不得不與母親分開,去當一個小和尚,或許是他的身份給他帶來了無窮盡的麻煩,不過,那些作惡者最後,都不得不拜倒在一休的智慧之下,得到了應有的懲罰,熱心助人的他,也受到了大家的喜愛。
⑺ 有什麼是關於幼兒教育方面的動畫片
三觀正確的動畫片都是可以當成教育動畫片給孩子看,而且父母最好陪著孩子一起看。孩子還小對動畫片里的有些動作呀對話呀不是很明白,這個時候父母可以做個旁白,適當的解釋一下,能給孩子留下深刻的印象。
我家孩子一二歲的時候為了保護孩子的視力,我們會幾天給孩子看一集巧虎。這個裡麵包含小歌曲,小動畫,小舞蹈等內容,孩子一邊看一邊跟著一起唱一起跳,挺開心的。一說到看巧虎就乖乖的坐在沙發上等著。
這些動畫片的內容都是積極向上,有愛心,樂於助人,心地善良,很勇敢,很能影響小孩子的品德成長。
孩子的品德心性跟從小接觸到的家庭環境和周圍的生活環境有很大的關系,父母的言傳身教也是非常重要的。我記得有一次我們一家四口去公園里看花。因為是周末看花的人非常多。爸爸正在給她拍照,我在邊上就發現一個五六歲的小男孩邊哭邊跑。我拉著他問怎麼了?他說找不到媽媽了,這個時候我老公和閨女都過來了,我就問小男孩知不知道媽媽的手機號碼,還好他記得。我拿出手機給他,讓他給媽媽打電話。其實他媽媽就在不遠處,只是人多看不到。事後閨女抱著我說:媽媽,你真好,真有愛心。還有一次也是一個
才兩歲左右的小女孩也是找不到媽媽了,看著我叫媽媽。我抱著她在原地等,周圍有很多人都幫忙找,大聲喊,媽媽跑過來都急的哭了。事後我姑娘也是看我的眼神都是崇拜的光芒。
一些三觀正確的動畫片和父母的以身作則是孩子品德素質的風向標,引導他們往正確的方向吹。
⑻ 孩子9歲了,有哪些關於教育的動畫片推薦
一:《大耳朵圖圖》
這是一部比較新的動畫片,更是榮獲了許多的獎項,圖圖是個可愛的孩子,故事中他經常有些小闖禍,但是結局總會迎刃而解,每集一個小故事告訴孩子們一個小道理,或許這些小道理爸爸媽媽早就講過了,但是這樣的方式更加的讓孩子們牢記於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