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劉禎的主要著作
1、《莆仙戲目連救母校訂》,台灣施合鄭民俗文化基金會1994年5月。
2、《元曲精選》(與人合作),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1995年9月。
3、《徐文長小品》(選注),文化藝術出版社1996年8月。
4、《中國民間目連文化》(專著),巴蜀書社1997年7月。該書系本人獨立承擔的國家八五」社會科學(藝術類)青年基金課題,後經國家古籍整理出版規劃小組學術委員會評審,列入「中國傳統文化研究叢書」,1999年獲首屆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優秀成果三等獎。
5、《中國神仙大演義校注》(與人合作),中國文聯出版公司1998年2月。
6、《東方戲劇論文集》(合作主編),巴蜀書社1999年。
7、《勾欄人生》(專著),河南人民出版社2000年11月出版。該書系國家「九五」哲學社會科學重點課題「華夏審美風尚史」之第七卷(元代卷),由本人獨立承擔完成。2001年「華夏審美風尚史」獲第五屆「國家圖書獎」。
8、《北京戲劇通史遼金元卷》(主編主撰之一),北京燕山出版社2001年12月出版。該書系北京市「九五」哲學社會科學重點課題「北京戲劇通史」之第一卷,獲北京市第七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
9、《程硯秋百年誕辰紀念文集》(副主編),文化藝術出版社2003年12月。
10、《探索與追求――甬劇<典妻>評論集》(副主編),中國戲劇出版社2004年9月。
11、《張庚學術研究文集》(副主編),中國戲劇出版社2005年1月。
12、《民間戲劇與戲曲史學論》(專著),台灣國家出版社2005年4月。
13、《崑曲與文人文化》(合著),春風文藝出版社2005年4月。
14、《沈鐵梅表演藝術研討文集》(執行主編),中國戲劇出版社2006年2月。
15、《古腔新韻――北昆<宦門子弟錯立身>評論文集》(主編),中國戲劇出版社2006年2月。
16、《倪惠英表演藝術研討文集》(主編),中國戲劇出版社2006年8月。
② 錢惠麗的合作演員
沈鐵梅、馮玉萍、丁嘉麗、朱世慧、張火丁、韓再芬、錢惠麗、王少媛、馮詠梅、吳國華、單仰萍、李雪梅、金不換、史紅梅、蔡建庭、張紹榮、董柯娣、張克、王陽娟、侯紅琴、梁維玲、王向陽、楊紅麗、武凌雲、孟科娟
2001年8月3日,農歷辛巳年六月十四日:上海越劇團參加2001年「青島之夏」藝術節開幕式演出
2001年「青島之夏」藝術節在青島舉辦,主辦者選擇戲曲參加藝術節展演,希望這獨辟蹊徑的選擇會讓正日漸式微的「青島之夏」重新變得火熱異常。為了成功實現這次突圍,主辦者在國內的戲麴院團精挑細選,最終敲定了上海越劇團和中國京劇院二團這兩個國內頂尖水準的劇團。而且每個團70多人的龐大陣容更是把主辦者拼力一搏的心態表露無疑。 首日開幕式上,由上海越劇團演出看家劇目《紅樓夢》,並且由當家小生錢惠麗和越劇名旦單仰萍擔綱主角。此次來青是該團當時的最強陣容。
2003年11月11日,農歷癸未年十月十八日:第四屆中國金唱片獎揭曉
第四屆中國金唱片獎揭曉。
獲獎的戲曲曲藝類作品、演員
戲曲類專輯獎:《中國戲曲名家唱腔珍藏版》、《中國京劇音配像》(錄音版)、《京劇大典》
戲曲類演員獎:錢惠麗、孫毓敏、茅威濤、於魁智
曲藝類專輯獎:《中國傳統相聲》、《中國曲藝名家名段珍藏版》
曲藝類演員獎:袁闊成、關學增、王毓寶
專業類裝幀設計獎:《京劇大典》
綜合類評委會藝術成就獎:趙燕俠
綜合類評委會藝術貢獻獎:小白玉霜、楊寶森
2005年8月29日,農歷乙酉年七月廿五日:慶祝上海越劇院建院50周年慶專場演出舉辦
「同唱一台戲——慶祝上海越劇院建院50周年慶專場演出」在上海市南京路步行街世紀廣場上演,就此拉開上海越劇院建院50周年系列演出的序幕。而著名越劇表演藝術家傅全香和金采風的到來更是讓現場氣氛到達高潮。金采風當即為觀眾演唱了自己拿手的選段——《紅樓夢》中的《黛玉進府》,風采神韻都不減當年,而傅全香更是帶著大家唱起了生日歌,為越劇慶生。
齊集越壇名家名角
專場齊集了越壇名家名角,趙志剛、錢惠麗、單仰萍、方亞芬、章瑞虹、陳穎、華怡青、王志萍、張詠梅、許傑等逐一亮相。整個演出吸引了來自四面八方的戲迷,其中還有從深圳特意趕來的,整個廣場座無虛席。
2006年2月4日,農歷丙戌年正月初七日,晚:越劇百年華誕江粹戲曲巡演無錫站
越劇百年華誕精粹戲曲巡演第一站在無錫市人民大會堂拉開了大幕,雖然天氣非常冷,但錫城的戲迷們還是冒著春寒成群結隊地趕到劇院,欣賞越劇名家們的精彩表演。
巡演的第一站
無錫作為此次巡演的第一站,演員陣容強大,劇目豐富多彩。趙志剛表演了經典唱段《沙漠王子·嘆月》,錢惠麗演唱了《碧玉簪·送鳳冠》,單仰萍獻上了拿手曲目《紅樓夢·焚稿》,竺小招與陶琪合作演出了《柳毅傳書》等選段。
2006年2月8日,農歷丙戌年正月十一日:越劇百年華誕精粹戲曲巡演上海站
為了慶祝越劇的百年華誕,重新喚起人們對中國古老戲劇藝術的熱情,越劇百年華誕精粹巡演在上海大劇院大劇場舉行。本次巡演,江浙滬頂級越劇藝術家以及越劇百年華誕戲迷大賽的全國五強,李錫年、蔡敏、王斌斌、錢菊英、童春梅這五位民間高手與上海越劇院紅樓團及浙江本土的趙志剛、方亞芬、錢惠麗、謝群英等名角同台演繹。
2006年3月4日,農歷丙戌年二月初五日,下午:《越劇「生」角流派》演講舉辦
題為《越劇「生」角流派》的演講在賀綠汀音樂廳舉行,越劇表演藝術家徐玉蘭、戲劇作曲家連波等與越劇戲迷們見面交流。
《越劇「生」角流派》是原定這次徐派、范派的演講主題。范派藝術創始人范瑞娟聽說有這個活動之後,非常想到現場與她朝夕思念的觀眾見面。可是,由於醫生堅決反對她帶病出席任何活動,范瑞娟只能通過老姐妹轉告大家:祝當代的越劇明星們,新戲越來越多,越唱越好,繼承前輩風采,發揚自己特色。祝關心越劇事業的戲迷越來越多。
徐玉蘭在講台上深情地說:「眼睛一眨,越劇誕辰已百年。想想心情就激動,自己的舞台生涯已經有70多年啦。從草台班子起家,一路坎坎坷坷,直到越劇興旺發家,我們是越劇發展的見證人。令人欣慰的是,這個百年前的草台班子,如今已經登上了世界舞台。我們不能忘記越劇的祖輩、不能忘記在幕後對越劇音樂默默耕耘、奉獻智慧的老師們。」
在賀綠汀音樂廳里,連波播放了他精心剪輯的越劇生角流派的代表唱段。錢惠麗、韓婷婷、王君安為戲迷演示了《紅樓夢·洞房》、《梁祝·樓台會》、《盤妻索妻·賞月》等片段,受到陣陣喝彩。
2006年3月27日,農歷丙戌年二月廿八日:百年流聲——紀念中國越劇誕辰100周年電視文藝晚會上演
時值中國越劇誕生100周年,一台《百年流聲——紀念中國越劇誕辰100周年電視文藝晚會》上演,特別選擇越劇的發源地嵊州和越劇的發祥地上海進行雙向傳送異地直播。這台晚會開創兩個「第一次」,即首次以雙向傳送異地直播的現代電視傳媒手段來運作戲曲節目;首次讓藝術家們以「走紅地毯」的方式拉開晚會的序幕。 名家薈萃共襄盛舉此次晚會可謂名家薈萃,不但越劇表演藝術家袁雪芬、傅全香、范瑞娟、徐玉蘭、王文娟、張桂鳳、周寶奎、畢春芳、張小巧、呂瑞英、金采風等悉數到場,越劇中堅力量錢惠麗、單仰萍、方亞芬、章瑞虹、王志萍、韓婷婷等也共同參與這台晚會的表演。同時全國其他越劇院團的領軍人物茅威濤、吳鳳花、陳飛、張小君等也以訪談、再現表演等多樣形式祝賀演出。名家新秀會聚兩地,共同演繹各個流派代表唱段,展現越劇發展百年華彩。
此外,晚會現場還邀請京劇表演藝術家梅葆玖、尚長榮、紹劇名家六齡童父子、電影表演藝術家謝芳、嚴順開、音樂家何占豪、影視明星李玲玉等傾情參與,共襄盛舉。上海本地其它劇種的藝術家們更是當仁不讓,粉墨登場,淮劇名家馬秀英、昆劇名家梁谷音、滬劇名家馬莉莉、茅善玉、影視明星楊昆等都將反串越劇流派大聯唱,祝賀越劇百歲。見證了越劇百年發展的老藝人——94歲的「小歌班」藝人張榮標老先生還親臨晚會現場為觀眾們獻唱一段。
2006年3月28日,農歷丙戌年二月廿九日,19時15分:百年越劇名家名曲演唱會(上)舉辦
為紀念中國越劇誕生100周年,「百年越劇名家名曲演唱會」於逸夫舞台上演。演唱會分為(上)、(中)、(下)三個部分,分別在3月、5月和7月呈現給觀眾。上部於3月28日和3月29日兩晚在逸夫舞台上演。
參加演出的有錢惠麗、單仰萍、方亞芬、章瑞虹、竺小招、張國華、史濟華、陳穎、王志萍、張永梅、華怡青等二十多位著名演員。
2006年4月17日,農歷丙戌年三月二十日,19時15分:雅歌春韻——越劇「戚畢」流派演唱會舉行
在越劇百年華誕之際,為了重振「戚畢」流派藝術,一場名為「雅歌春韻」的越劇「戚畢」流派演唱會於4月17、4月18日在上海逸夫舞台舉行。江、浙、滬所有的優秀「戚畢」派弟子將悉數登場,演唱兩位藝術家的經典保留劇目。越劇表演藝術家畢春芳闊別舞台17年後,還親自登台獻唱代表劇目《賣油郎》和《三笑》。
這台演出是越劇演員韓婷婷和戚雅仙的女兒傅幸文策劃的。韓婷婷說:「多年前我就和戚雅仙老師商量過這台演唱會,沒想到她突然故世,這件事一直情緣未了。」
③ 2014元旦晚會現場有一首歌京劇是那一位老藝術家所唱
2014年新年戲曲晚會節目單
原標題:
一、《百花迎春梨園情》
演唱:陳麗宇(福建省芳華越劇團)、胡林煥(陝西省戲曲研究院)、袁
媛(安徽省黃梅戲劇院)、劉誼(四川省川劇院)、劉雯卉(河南豫劇院)戲曲伴舞:中國戲曲學院
二、黃梅戲《天仙配》片段演唱:韓再芬(安慶再芬黃梅藝術劇院)、劉國平(安慶再芬黃梅藝術劇院)
三、評劇《謝瑤環》片段演唱:曾昭娟(天津評劇院)
四、京劇《四郎探母》片段演唱:張建峰(北京京劇院)、丁曉君(北京軍區政治部文工團)
五、戲曲絕技薈萃表演:袁傑、馬春麗、胡嘉博、陳覺、吳少冠等
1.桂劇《打棍出箱》選段
2.蒲劇《掛畫》選段
3.京劇《泗州城》選段
4.粵劇《獅子樓》選段
六、戲曲演唱
1. 豫劇《村官李天成》選段演唱:賈文龍(河南豫劇院)
2.
呂劇《百姓書記》選段演唱:傅煥濤(山東省呂劇院)
七、《同圓中國夢》演唱:於魁智(國家京劇院)、李勝素(國家京劇院)、袁慧琴(國家京劇院)、楊赤(大連京劇院)
八、晉劇《打金枝》片段演唱:謝濤(太原市晉劇研究院)、史佳花(山西省戲劇家協會)
九、新版越劇《梁山伯與祝英台》片段演唱:茅威濤(浙江小百花越劇團)群眾演員:浙江小百花越劇團
十、川劇《金子》片段演唱:沈鐵梅(重慶市川劇院)、趙勇(重慶市川劇院)
十一、秦腔《西京故事》片段李東橋(陝西省戲曲研究院)、衛小莉(陝西省戲曲研究院)
十二、新編京劇《天下歸心》片段孟廣祿(天津市青年京劇團)、李鳴岩(北京風雷京劇團)
這是元旦戲曲晚會的節目單。希望能幫到你!
④ 西遊記中六小齡童都扮演過哪些角色
如果你問《西遊記》中六小齡童演孫悟空之外還在劇中演的什麼
答案 http://www.bszzw.com/board/dis.asp?id=32298
六小齡童小檔案
姓名:章金萊(六小齡童)
生日:1959年4月12日
星座:白羊座
血型:O型
身高:1.72米
體重:73公斤
籍貫:浙江紹興
單位:中國電視劇製作中心演員劇團
地址:北京市宣武區廣外大街2號
郵編:100055
家庭成員: 妻子、女兒
座右銘:真誠
最喜歡的電影:我這一輩子
最喜歡的電視劇:鷹冠庄園
最喜歡的導演:貝爾特魯齊
最喜歡的男演員:卓別林
最喜歡的女演員:梅麗爾·斯特里普
飾演的第一個主角:孫悟空
較滿意的角色:孫悟空、程志
較滿意的搭檔:丁嘉莉
最嚮往的職業:影視歌三棲演員
最嚮往的地方:印度
最嚮往的事情:周遊世界
業余愛好:唱歌、集郵、交友、武術
編輯本段歷年影視作品一覽
1981年 電影 《阿Q正傳》(飾革命黨)
1982年 電視劇《西遊記》(飾孫悟空)
1991年 電影《過年》(飾程志)《喜劇明星》(飾記者)《周末戀愛角》(飾杜大川)
1992年 電影《祝你好運》(飾章導演) 電視片《父子美猴王》
1993年 電視劇《猴娃》(飾六齡童)
1994年 電視劇《紅色年代》(原名《大上海屋檐下》)(飾顏世鵬)
1996年 電視片《六齡童》(任藝術指導)
1998年 電視劇《西遊記續集》(飾孫悟空)
1999年 電視劇《追蹤309》(飾羅大鵬)
2000年 電視劇《1939·恩來回故里》(飾周恩來)
2001年 電視劇《義海風雲》(飾李正平)《某年某月某一天》(飾醫生)
2002年 電視劇《啼笑因緣》(飾關壽峰)
2003年 電視劇《連城訣》(飾花鐵干)
2004年 電視劇《歡天喜地七仙女》(飾太上老君)電影《青春的懺悔》(飾醫生)
2005年 電視劇《荀慧生》(飾王瑤卿)
2007年 電視劇《吳承恩與西遊記》(飾吳承恩,孫悟空) 電視劇《賀龍傳奇》(飾周恩來)
編輯本段主要廣告作品
金猴皮鞋
盼盼防撬門
天普太陽能
同濟堂仙靈潤燥止癢膠囊
編輯本段公益形象
北京兒童醫院形象大使
中國兒童少年基金會安康計劃形象大使
首屆中國「珍愛生命、關注健康」愛心大使
安徒生亞洲區友好大使*北京特殊教育學院愛心大使
2008屋頂綠化精品工程形象大使
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金絲猴愛心大使
編輯本段六小齡童藝術簡歷
六小齡童:本名章金萊,漢族,1959年4月12日出生於上海,祖籍浙江紹興,現為中央電視台、中國電視劇製作中心演員劇團國家一級演員。
六小齡童六歲從父六齡童(本名:章宗義,猴戲表演藝術大師、紹劇一代宗師,被譽為「南猴王」)練藝學武。1976年6月在上海高中畢業後,考入浙江省昆劇團藝校,專攻武生,曾主演昆劇《孫悟空三借芭蕉扇》、《美猴王大鬧龍宮》、《武松打店》、《三岔口》、《挑滑車》、《戰馬超》等,頗受觀眾好評。
1982年初,六小齡童在楊潔導演、中央電視台和中國電視劇製作中心聯合攝制的二十五集大型神話電視連續劇《西遊記》中主演孫悟空一角,此片1988年新春在國內外播出後引起巨大反響,並榮獲年度中國「飛天獎」的特別獎、「金鷹獎」最佳連續劇一等獎。六小齡童因此被評為中國第六屆「金鷹獎」最佳男主角獎及第一屆(新時期十年1978年至1987年)「中國電影電視十大明星」獎,同時,以一百二十三萬多張巨額選票當選為「中國第二屆電視十大明星」首席。 2007年12月,在聯信天下、《天下英才周刊》、《南方周末》等主辦的「2007中國演藝名人公眾形象滿意度調查」中獲得「2007最受公眾尊敬的表演藝術家」獎項。
1991年初六小齡童參加了由黃健中導演的影片《過年》及主演另三部電影的拍攝(其中《過年》中飾中年教師程志,獲電影「百花獎」最佳男配角獎提名)。1992年春,他完成了由李安琪導演、湖北電視台錄制的紀實人物專題藝術片《父子美猴王》,發行國內外。1993年秋,他在由中央電視台影視部、中國兒童電影製片廠和華華集團公司聯合攝制的反映其家族史的八集電視連續劇《猴娃》中飾演其父六齡童,並榮獲中國第十二屆「金鷹獎」最佳男配角獎,成為「金鷹獎」史上第一個兩次獲此殊榮的演員。《猴娃》一劇獲第14屆「飛天獎」及第12屆「金鷹獎」最佳兒童連續劇獎。
1994年9月,他參加了由上海東方電視台、謝晉任總導演、武珍年導演的十五集電視連續劇《大上海屋檐下》的拍攝,主演著名京劇武生顏世鵬。
1996年6月,由他出任藝術指導、杭州電視台拍攝的人物專題藝術片《六齡童》榮獲全國「星光杯」一等獎。
1998年7月,他繼續在中央電視台、中國電視劇製作中心聯合攝制的電視連續劇《西遊記》後15集中主演孫悟空,並榮獲2000年度由中央電視台頒發的全國十佳優秀演員獎,名列前茅。
1999年月10月,與郭凱敏導演合作,在六集電視連續劇《追蹤309》中主演刑警隊長羅大鵬。還在電視電影《一九三九•恩來回故里》中主演周恩來並出任該劇製片人,在三十集電視連續劇《義海風雲》中主演一位當代珍珠商老闆李正平。
2002年至2005年又相繼在電視連續劇《啼笑因緣》、《連城訣》、《歡天喜地七仙女》、《荀慧生》中出演重要角色。
2007年6月在38集全球首部立體電視連續劇《吳承恩與<西遊記>》中同時扮演吳承恩和孫悟空兩個角色,12月在電視連續劇《賀龍傳奇》中再度扮演周恩來。
前不久,北方文藝出版社發行了以他父子生活藝術經歷為題材的《兩代美猴王》一書。中國工人出版社出版了描寫他與已故的二哥小六齡童(本名:章金星)童年生活的傳記小說《猴娃》一書。北京市郵票公司發行一套《猴娃》紀念首日封及「猴王世家」紀念小型張。中國青年出版社又出版了傳記作品《美猴王——六小齡童》發行數十萬冊。
六小齡童曾出訪韓國、泰國、新加坡、馬來西亞、越南、紐西蘭、南非、澳大利亞等國及香港、澳門等地區,所到之處掀起「《西遊記》熱」和「六小齡童熱」,被譽為「當代美猴王」、「國猴」、「再世孫悟空」、「天下第一猴」、「猴聖」。1988年11月,他應溫哥華市市長的邀請,赴加拿大為籌建當地兒童醫院病房而義演,並受到了卑詩省省督林思齊(譯音)先生頒發的「傑出華人藝術獎」。農歷猴年(2004),「美猴王世家藝術館」在中國淮安落成,丹麥首相又任命其為2005年紀念安徒生誕辰200周年全球形象大使,他也是北京兒童醫院首任愛心大使。2006年9月27日在第三屆中國文化產業(國際)論壇上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社管司司長才華向其頒發了「中國民族文化走出去戰略的形象塑造特別貢獻」獎。2006年11月15—21日,六小齡童參加了中央電視台「玄奘之路」印度段的考察。同時,因前後17年(1982—1999)完成一部世界名著電視劇《西遊記》,六小齡童成為中國影視界第一位被載入大世界基尼斯記錄的人!「章氏猴戲」在中國已延續了四代,其家族是國內外公認的「猴王世家」。《西遊記》一劇在美國、日本、德國、法國及東南亞各國播出後,受到廣泛好評,六小齡童從此家喻戶曉、名振中外。
編輯本段六小齡童的新作
和孫悟空一起讀《西遊記》
自從演了孫悟空,六小齡童就和《西遊記》結下了不解之緣。如今六小齡童不滿足於用形體詮釋《西遊記》了,他要把對《西遊記》的理解和心得告訴大家。本周《六小齡童品西遊》全國上市。在2日的首場簽售中,讀者紛紛把對「孫悟空」的喜愛投射到這本書上,有讀者一口氣買了30本准備送人。
作家鄭淵潔說:「孫悟空是中國想像力的化身,他的魅力在於其變幻無窮。六小齡童之所以將孫悟空演得出神入化,在於他對《西遊記》的准確把握和對其想像力的深度共鳴。應該說,六小齡童多年來飾演孫悟空不單是一項藝術活動,他是在將《西遊記》的無窮想像力傳播給大眾。現在,六小齡童在擁有眾多觀眾的同時,還要擁有讀者。」
那麼這本書寫了些什麼呢?六小齡童介紹說,《六小齡童品西遊》是按原著章回為脈絡,以孫悟空的發展變化——猴的生物性、神的傳奇性、人的社會性、佛的神聖性——為主線品讀原著故事及人物,此外也融入了部分拍攝電視連續劇《西遊記》過程中發生的真實故事。
六小齡童說:「我用了17年去飾演電視連續劇《西遊記》中孫悟空的角色,對這部傳世之作有著深刻的感情和領悟。」六小齡童認為,如果要評價古典小說對中國人的影響,《西遊記》應數第一。「中國人最早接觸的古典名著就是這部作品。《西遊記》被改編為其他藝術形式的范圍和次數,也是中國第一,涉及到戲劇(京劇和各種地方戲)、曲藝、電影(故事片、戲曲片、動畫片)、電視劇、漫畫、卡通畫等幾乎任何一種藝術形式。被改編最多的當數京劇,現在保留曲目的京劇劇目即有幾十種之多,只有三國戲、包公戲可與之媲美。」
而該書責編郎世溟認為今年《西遊記》有可能會出現新的高潮:「因為張紀中正在籌拍電視劇《西遊記》,成龍和李連傑也想在好萊塢弄一部《西遊記》,六小齡童本人也正在與大導演斯皮爾伯格和《指環王》導演彼德·傑克遜接觸,准備拍電影。」
考慮到市場競爭激烈,雖然六小齡童還沒全部寫完全書,出版社還是趕緊把上冊出版了。「此類書是當下的流行趨勢。如果不先出版上冊,等他全部寫完,估計市場上會出現其他人品讀《西遊記》的圖書。」責編郎世溟說。
至於為什麼請一個演員品西遊,責編告訴記者:「六小齡童不是學者型的,但這么多年他一直在琢磨《西遊記》,而且他對佛教和道教也有自己的研究,讀者通過這本書可以體會出他研究的深度,比如有一章研究了歷史上的玄奘和小說中的唐僧的區別。《六小齡童品西遊》一書旨在通過對《西遊記》的故事情節、藝術形象的拓展,展現原著中隱含的對我們當代人現實生活中的生活哲理與人生智慧的啟發價值,如《積沉在中國文化深處的石頭精神》。」
六小齡童演孫悟空深得民心,六小齡童品西遊能不能品到讀者心坎里,讀者最有發言權。
五百年後的省悟
我們常說其實犯錯誤本身並不可怕,可怕的是犯了錯誤之後不覺醒,還覺得自己根本就沒有錯,這樣就無葯可救了。悟空在五百年的「有期徒刑」中是有省悟的。我想孫悟空第一個一百年覺得不服,嘴裡總喊著「如來,你把俺老孫給騙了」;第二個一百年他一直在問自己,自己怎麼會在這兒;第三個一百年他思索自己為何失敗;第四個一百年他終於明白天外有天;第五個一百年他開始省悟了。最後在第六個一百年他逐漸成熟,欣然接受了觀世音菩薩給他的建議——保護唐僧西天取經來立功贖罪。
志存高遠,擁有遠大抱負,這是孫悟空和他結拜兄弟牛魔王的最大區別。其實牛魔王論法力和武功都不錯,悟空和他打鬥時也費了很多力氣。雖然牛魔王武功高強,卻毫無遠大志向,整天沉迷於酒色之中,陷在慾望的泥沼中不能自拔。他本來已經娶了一個絕色美人鐵扇公主,卻還到外麵包「二奶」,整日和玉面狐狸精混在一起,還經常和一夥狐朋狗友在酒桌上狂飲,不醉不歸。結果怎樣?玩物喪志,最終不僅妻離子散,還被打回原形。
胸懷大志,目標明確,這是孫悟空一個很寶貴的品質。五百年的省悟,讓悟空明白一定要成就一番大事業。保護唐僧西天取經,其實比不上在天宮里的任何一份差事。但悟空熱愛這份工作,全身心地投入其中,十四個春秋,悟空和唐僧一起迎來日出,送走晚霞,一路上降妖除魔,扶弱濟貧,最終護送柔弱的唐僧到達靈山,立下赫赫戰功,成就了輝煌的事業。所以他最終被封為斗戰勝佛也就是理所當然的事情了。
活動年表
2004年1月21日,農歷癸未年十二月三十日:2004年春節戲曲晚會播出
2004年春節戲曲晚會在央視播出。
節目單
序曲《大拜年》(鄧沐瑋、朱強、李潔、於蘭)
一. 百花爭艷
京劇《兵聖孫武》(於魁智)
京劇《鎖麟囊》(遲小秋)
京劇《赤桑鎮》(孟廣祿、袁慧琴)
京劇《麻姑獻壽》(李勝素)
金猴鬧春(六小齡童、董文華、李陽鳴、馬德華)
黃梅戲《采蓮》(韓再芬)
越劇《盤妻》(蕭雅、吳海麗)
川劇《白蛇傳》(劉萍、孫勇波)
晉劇《打金枝》(崔建華)
崑曲《釵釧記》(史紅梅、雷玲)
秦腔《鄭瑛嬌》(齊愛雲)
豫劇《穆桂英掛帥》(馬金鳳攜一組少兒演員)
戲舞《刀馬旦》(孫明珠、李靜文、苗傑、黃雨晴、王春燕等三個武旦,張春紅、保定戲校等)
二. 流派紛呈
京劇《西廂記》(趙秀君)
京劇《賣水》(耿巧雲、管波)
京劇《珠簾寨》(張建國、王佩瑜)
京劇《淮河營》(馬長禮、杜鎮傑)
京劇《定軍山》(譚元壽、譚孝增、譚正岩)
三、以戲會友
票友:林琳、周星燦、李佩青、裘芸和兩個洋票友
演員:楊春霞、王艷、包飛、姜亦珊、程聯群
《年歌》:南京空軍小百靈、包頭藝校
四. 新戲連台
京劇《杜十娘》(張慧芳、靳學斌)
京劇《宰相劉羅鍋》(陳少雲、董圓圓)
京劇《蔡文姬》(王蓉蓉)
京劇《圖蘭朵公主》(黃炳強、鄧敏)
河北梆子《洪湖赤衛隊》(彭蕙蘅、劉志欣、劉鳳香)
京劇《江姐》(張火丁)
京劇《智取威虎山》(李軍)
五. 廟會采風
朱世慧、金不換、鄭岩、張寄蝶等名丑串場,主持人孫曉梅、鞠萍、周濤參與(「剪花天使」樊曉梅剪紙藝術現場展示)
二人台丑婆子:武利平
山東柳子花旦:陳媛、西北老包:范雲海
高甲丑婆子二人
拉場戲(吉林市歌舞團)群體:《雙回門》
六. 南北飛虹
龍江劇《荒唐寶玉》(白淑賢)
廣東漢劇《柳如是》(李仙花)
歌仔戲《廈門新娘》
廣東粵劇《范蠡訪西施》(丁凡)
越劇《九斤姑娘》(周奇、陳明水)
川劇《別洞觀景》(沈鐵梅)
評劇《喜迎春》(谷文月、曾昭娟、劉慧欣)
七. 名家名段
京劇《痴夢》(王桂榮)
京劇《野豬林》(楊赤)
京劇《赤壁之戰·壯別》(李宏圖)
京劇《武家坡》(張克、李海燕)
崑曲《華容道》(侯少奎)
京劇《坐宮》(李維康、耿其昌)
尾聲《戲魂》:尚長榮、關棟天、劉桂娟、李佩紅
2006年6月14日,農歷丙戌年五月十九日,晚:六小齡童在大連交通大學演講。
六小齡童在大連交通大學禮堂做「全球都愛美猴王,弘揚西遊文化,振興猴王精神」的演講。
演講中六小齡童講述了自己17年前拍攝《西遊記》的親身經歷,和他不畏懼艱辛、不計報酬為藝術獻身的經歷,並鼓勵大學生學習「猴王精神」,把壓力化作動力,勇敢地面對困難。當一位大學生問他大學生應把什麼當做自己的「緊箍咒」時,他說大學生應該有自己的「緊箍咒」,大學生應把學習當做「經」來取,不要放縱自己,在社會上,法律就是「緊箍咒」,而在學校「緊箍咒」更多的是種信念,把親人的希冀和自己的理想作為「緊箍咒」。
演講結束後,六小齡童在台上表演了猴戲,他的一舉一動都引得場下的陣陣掌聲,而當他舞起了手中的「金箍棒」時,則將場上的氣氛帶上了高潮。
2008年6月10日晚,六小齡童應邀來到中國傳媒大學,參加信息工程學院「引領者」系列講座,與這里的千餘名學生交流。
⑤ 重慶文化藝術職業學院的知名校友
沈鐵梅,女,重慶文化藝術職業學院——重慶藝術學校畢業生,三屆「梅花獎」獲得者,現任中國劇協副主席,國家一級演員。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川劇代表性傳承人。重慶市川劇院院長,中國劇協副主席,全國人大代表,中國民主建國會中央常委,全國政協委員,全國青聯常委,首批「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全國宣傳文化系統「四個一批」人才,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文化部部優專家。沈鐵梅是川劇歷史上第一個擁有戲曲表演研究生學位的藝術家。 蔣勤勤,重慶文化藝術職業學院——重慶藝術學校畢業生,中國內地女演員。
1992年,蔣勤勤在重慶電視台拍攝的電視劇《媚態觀音》出演媚態觀音一角,上演了自己屏幕生涯的處女作。1998年畢業後到北京電影製片廠工作,被瓊瑤選中主演《蒼天有淚》,被瓊瑤贊為「輕柔似水,靈氣逼人」,並為之取藝名「水靈」。
2005年憑借電影《姐姐詞典》獲評委會頒發的學會大獎「金鳳凰獎」,2006年憑借電視劇《喬家大院》獲第二十三屆中國電視金鷹獎最具人氣女演員和第二十六屆中國電視劇飛天獎優秀女演員獎項。電影《一個勺子》於11月20日在國內公映。 殷桃,重慶文化藝術職業學院——重慶藝術學校影視話劇班畢業生,中國內地女演員。
因主演《我在天堂等你》獲得第五屆中國話劇金獅獎表演獎、第八屆中國戲劇節曹禺戲劇獎優秀表演獎、第十五屆上海白玉蘭獎優秀女主角獎。2004年因飾演《搭錯車》中阿美一角,入圍金鷹獎優秀女演員。2013年12月26日第29屆「飛天獎」頒獎盛典中殷桃因電視劇《溫州一家人》、《延安愛情》獲第29屆「飛天獎」優秀女演員大獎。 呂一,生於重慶市渝中區,中國大陸女演員,重慶文化藝術職業學院——重慶藝術學校畢業生。
2004年出演第一部電影《散打》進入娛樂圈;2005年出演古裝神話劇《天外飛仙》中賽金而被觀眾認識;2007年主演情感劇《雪在燒》;2010年在《新一剪梅》和《爸爸別走》中擔任女一號而獲得更高的知名度;2011年參演古裝宮廷劇《後宮》;2013年參演《X女特工》和《真愛惹麻煩》;2014年參演《平凡的世界》飾演賀秀蓮。 汪子涵,重慶文化藝術職業學院——重慶藝術學校舞蹈專業,現為北京舞蹈學院青年舞團 一級演員。曾獲得過全國舞蹈比賽表演金獎、全國荷花杯比賽「表演金獎」及「組委會特別獎」。代表作有舞蹈《大漠孤行》《赤壁懷古》《秦汪點兵》,舞劇《絲路花雨》《梁祝》《風中少林》《水中洛神》《築城記》《戈壁青春》等。
2015年9月15日,余隆獲得第四屆「全國中青年德藝雙馨文藝工作者」稱號。 朱曉漁,1979年6月21日生於重慶,畢業於重慶文化藝術職業學院——重慶藝術學校表演系,中國內地影視男演員。
2000年參加香港亞洲電視台聯合深圳電視台舉辦的中華演藝人才大賽,獲得男子亞軍。2003年首次參演由孫儷、佟大為主演的民國愛情劇《紅粉世家》,飾演莫新野。2008年與明道、李曼合作主演情感劇《夢幻天堂》,飾演馮建生。2009年領銜主演電視劇《大偵探》,飾演粱照書。2011年搭檔方力申主演電視劇《風雨桃花鎮》,飾演劉老九。2012年在民族古裝影視劇《木府風雲》中飾演木增。2014年參與拍攝李輝執導的電視劇《土樓里的女人》,飾演高開心。 胡瑞傑(Hu Rui Jie),1997年3月28日出生於重慶市江北區,中國內地新生代男演員,現就讀於重慶文化藝術職業學院——重慶藝術學校。
2013年6月,導演王超執導的《幻想曲》在重慶開拍之際,到重慶藝術學校選角時,被導演王超選中出演該片男一號「小林」這一角色。 周利,女,1976年6月19日出生。重慶市京劇團領銜主演。重慶市京劇團領銜主演,重慶市青聯委員。
1987年考入重慶市藝術學校京劇表演專業。
2013年第26屆中國戲劇梅花獎獲得者
第六屆CCTV全國青京賽銀獎得主。
2004年考入中國戲曲學院「第四屆優秀青年演員研究生班」
京劇界不可多得的尚派傳人。先後師從:厲慧敏、張正芳、沈福存、孫明珠、李莉、孫志芳、蔡英蓮、沈建瑾等老師,在「青研班」,周利跟尚派傳人、尚小雲之孫女尚慧敏學習《銀空山》》《梁紅玉》、《雙陽公主》、《打青龍》《百花公主》、《探谷》《鬼怨》《綠衣女俠》等。京劇名家孫明珠(陝西省京劇院)先生的入室弟子。
主演劇目有《扈家莊》、《十三妹》、《霸王別姬》、《掛畫》、《擋馬》等。她扮相俊美,嗓音天賦極佳,基本功較扎實,文武兼備,能較好地把握人物內在情感。 劉靚靚,女,40歲,重慶文化藝術職業學院——重慶藝術學校畢業生,重慶市曲藝團藝術家曲藝演員,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四川清音代表性傳承人。
從16歲到如今,她將自己的青春獻給了清音藝術。清音已有200年的歷史,對藝人的要求極高。為了把清音練好,她日復一日刻苦練習,練就了今天精湛的技藝。1996年,她參加北京電視台春節晚會的演出,被北京電視台看中,希望她留在北京發展,但她卻一口拒絕,她說:「離開了重慶這片土地的滋養,清音就不會那麼原滋原味。」 在今年10月的中國曲藝牡丹獎評選中,她以一曲《花園跑馬》,融合哈哈腔、打得、數板等傳統曲目里少見的元素,一舉拿下牡丹獎歷史上唯一的一個特別表演獎。 田甜,1983年出生在重慶渝中區,重慶文化藝術職業學院——重慶藝術學校畢業生;
2008年,25歲的田甜當上了公司發行部總監,成了光線最年輕的高管。同時,田甜面臨的挑戰接踵而至,完成了一個個外人看來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2012年,她開始兼任光線影業發行副總經理。 譚婭(vanessa),重慶人,畢業於重慶文化藝術職業學院——重慶藝術學校,內地新晉演員,2011豐澤匯杯國際影視新星國際時尚小姐獲得冠軍。
主要成就:
2010國際影視新星國際時尚小姐獲得影視新星和最佳潛質獎
2011國際影視新星國際時尚小姐獲得冠軍 劉美希,重慶文化藝術職業學院——重慶藝術學校畢業生
2007年羅湖中學校園歌手大賽亞軍
劉美希照片
2010年第50屆國際小姐中國區四川大賽榮獲「最具明星潛質獎」
2011年國際旅遊小姐中國區重慶冠軍賽「季軍」 姜明月,重慶文化藝術職業學院——重慶藝術學校畢業生職業:演員、主持人、教師
特長:專業芭蕾舞、民族舞、現代舞、美聲、通俗
現任重慶電視台《向快樂出發》綜藝節目主持嘉賓
曾在江北大劇院參加「中國少年頌」演出
曾參演電影及電視劇《至少還有你》、《戀愛教父》、《周恩來在重慶》,《江姐》等,參演話劇《熱忱》、《主角登場》、《原野》、兒童劇《三隻小豬》、《小紅帽》、《阿拉丁神燈》。
重慶電視台「魅力時裝」特邀嘉賓 李佳黎
重慶文化藝術職業學院——重慶藝術學校畢業生
烏克蘭第二屆國際斯傑夫·杜爾恰克指揮家大賽優秀獎
烏克蘭國家盛大藝術節交響樂指揮比賽第三名,樂團頒發的特等獎和最佳外國選手獎。
2010年11月,烏克蘭第二屆國際斯傑夫·杜爾恰克指揮家大賽揭曉,重慶藝術學校98級銅管班畢業生李佳黎經過三輪激烈角逐,從來自世界各地的25名參賽者中脫穎而出,獲得優秀獎(第四名)。李佳黎,是此次大賽中唯一獲獎的中國人。
2010年11月15~21日,烏克蘭第二屆國際斯傑夫·杜爾恰克指揮家大賽,在烏克蘭首都基輔舉行。此次大賽是一次高規格的國際大賽,現留學於烏克蘭柴可夫斯基音樂學院攻讀歌劇-交響樂指揮專業碩士學位的李佳黎,從近90餘名選手中勝出。
李佳黎於1998~2002年就讀於重慶藝術學校長號專業。2002年,該校98級銅管班李佳黎等30多名學生,以優異成績整體考入烏克蘭基輔國立格里艾爾音樂學院。2010年4月,他還獲得過烏克蘭國家盛大藝術節交響樂指揮比賽第三名,樂團頒發的特等獎和最佳外國選手獎。 王玲子 王玲子,重慶人,26歲,曾就讀於重慶文化藝術職業學院——重慶藝術學校,後畢業於江南大學舞蹈編導專業。現擔任北京心靈呼喚殘疾人藝術團舞蹈編導、宣傳總監。五年的摸索磨合讓王玲子確定了自己的創作理念:聾人演員是全依賴肢體說話表達情感的特殊群體,那麼一定要在舞台上把他們最堅強最樂觀的一面展現出來。這份快樂可以感染千萬人,幫助他們擁有充實生活的信心和力量。這就是王玲子一直在尋找的夢。
主要成就:
北京心靈呼喚殘疾人藝術團舞蹈編導、宣傳總監。 重慶文化藝術職業學院優秀畢業生持續更新;
⑥ 什麼是重慶川劇
川劇流派包括5種聲腔和四條河道。重慶是「下川東河道」的中心。清代道光年間的燕春班是重慶最早的川劇班社,龍慶班和桂華班在光緒年間十分活躍。清代宣統年間,在市區菜園壩舉辦賽寶會時開設的薈芳茶園是重慶第一個川劇營業性演出場所。
辛亥革命後,三泰班、富成班、慶華班和新民社等川劇班社活躍在重慶城鄉。重慶在抗日戰爭期間成為陪都,全國各類藝術齊聚山城,促進了川劇藝術的發展,在劇本、表演、音樂和舞美等方面進行了革新,培養了三三劇社一批川劇專業人才。以劉懷敘為代表的劇作者創作新編時裝川劇,以傅三乾、九根毛、曹俊臣、彭天喜、魏香庭等為代表的強大演員陣容,排演了宣傳抗日、反映現實生活的現代劇目。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中華全國戲曲曲藝改進會重慶分會、重慶市戲曲工作委員會相繼成立。這兩個組織的川劇工作者有計劃、有組織地搜集、整理了1300多個川劇傳統劇目資料,創作、改編了一批古代和現代題材劇目,移植了兄弟劇種的優秀劇目,出版了一批傳統川劇劇本。
發展到20世紀60年代初,形成了以市川劇院為骨幹,每縣都有專業川劇團的繁榮景象,長江劇場、重慶劇場、勝利劇場、實驗劇場等作為演出場所,擁有了眾多的觀眾,形成了以姜尚峰、張德成、周裕祥、周慕蓮、劉成基、吳曉雷、薛艷秋、陳淡然,青年演員趙又愚、劉卯釗、張巧鳳、劉世玉為等代表的演員陣容,另外,還有以李世仁、趙循伯、李明璋、席明真、倪國楨、王燮、黃一良、李子良等為代表的在劇本、音樂創作及演奏方面的專業人員。開設了川劇演員訓練班、進修班,進行了藝術教學和科研活動。改革開放以後,川劇藝術得到發展,涌現出了以全國梅花獎得主沈鐵梅、馬文錦為代表的一大批中青年優秀演員和一批劇本、音樂、舞美創作人員,為川劇的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
⑦ 沈鐵梅的發展歷程
與許多成功的人一樣,沈鐵梅的藝術發展之路也是不平坦的,種種原因使她一度告別了川劇。但為了中華戲曲的發展,她拒絕了商品大潮的誘惑,遵從長輩和千百萬戲迷朋友的願望,又毅然重登上多姿多彩的戲曲舞台。幾年坎坷,反倒使沈鐵梅在人生和藝術上逐漸成熟。1994年,她成功地在成都舉辦了「蜀調梅音沈鐵梅個人演唱會」,沈鐵梅把自己精益求精、不斷創新的川劇藝術,奉獻給了四川的父老鄉親。
沈鐵梅不僅才華橫溢,演藝精湛,而且是歌壇、菊壇(京劇)、戲壇(川戲)三棲演員。她在京劇《神馬賦》和《契丹英後》中的表演令億萬觀眾拍案叫絕。人們怎麼也沒想到這位土生土長的川妹子,京腔京韻這么地道。
1998年,重慶市川劇院開始排練根據曹禹劇本《原野》改編的現代川戲《金子》,沈鐵梅飾演劇中一號女主角,該劇1999年8月進京展演後,一炮打響。
年青的沈鐵梅的戲曲聲腔與表演藝術,迅速地達到了一個難以攀比的相當高度。
在擔任重慶市川劇院院長後,她帶領全院演員夜以繼日地打磨出了《金子》這台在傳統基礎上創新的精品劇目。《金子》一劇不僅蜚聲國內,沈鐵梅還帶著劇組遠赴西歐演出。許多外國朋友欣賞了鐵梅在劇中的精彩表演後,無不對東方藝術的精湛所折服。權威人士認為該劇可和莎翁,甚至古希臘的名劇媲美,一夜之間川劇《金子》的錄相光碟成為了巴黎市場上的搶手之貨。
⑧ 丁格隆咚嗆中川劇的女助教叫啥名
叮咯嚨咚嗆】川劇最美助教吳熙《灰闌記》參加27屆梅花獎競演
姓名:吳熙
劇種:川劇
演出場地:廣東粵劇藝術中心
演出單位:重慶市川劇院
吳熙,現年30歲,性別女,漢族,中共黨員,重慶市青年聯合會委員會委員。國家二級演員,工花旦,兼演青衣、閨門旦。1996年考入四川省藝術職業學院川劇學校學習川劇表演,1999年畢業後進入重慶市川劇院工作至今,2008年--2010年四川省藝術職業學院川劇大專班畢業。
2001年,上海師范大學表演藝術學院參加上海市文化廣播影視管理局舉辦「首屆崑曲藝術研修班」學習並結業,受邀參與上海東方電視台製作的戲曲專題片《梁祝》音配像拍攝。
2004年榮獲中國首屆戲曲演唱大賽「紅梅獎」金獎。
2007年被重慶市委宣傳部、市文體局聯合評為首批「巴渝新秀」。
2011年出演川劇《灰闌記》杜鵑一角,榮獲第十二屆中國戲劇節「優秀劇目單項獎,優秀表演獎」,並獲重慶市舞台藝術獎「表演獎」。
2012年拜著名川劇表演藝術家沈鐵梅為師,排演青春版新編川劇《金子》受到一致好評。並被評為重慶市文廣局優秀黨員,重慶市川劇院先進個人。
2013年義務參與電影《川劇往事》拍攝,為川劇這一巴蜀文化典型代表的傳承推廣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2014年主演的電影《川劇往事》榮獲2014重慶青年電影藝術展最佳女主角。
2014年主演的《灰闌記》參加第四屆全國地方戲(南北片)展演。
2014年參加由英國駐重慶大使館主辦,重慶市川劇院協辦,愛爾蘭音樂人Sid.pea-cock音樂會擔任主唱。
⑨ 沈福存的人物簡介
沈福存(1935~ )男,京劇旦角演員。四川巴縣(現為重慶市巴南區)人。1948年入歷家班「福」字科學藝,先習老生,後攻青衣,兼工小生。16歲登台。20世紀50年代,悉心攻習張派藝術,與歷慧蘭、歷慧敏等同台演出於西南一帶,頗得觀眾青睞。60年代末至70年代,攻習老生,演過《紅燈記》、《智取威虎山》等劇。80年代後,恢復了旦角傳統劇目。1983年曾率團赴京、滬等城市演出,深得好評。1984年在北京紀念尚小雲先生八十五誕辰會演中,主演《御碑亭》一劇,獲內外行一致稱贊。
沈福存的藝術風格,在吸取各大流派精華的同時,堅持走自己的革新之路,在長期舞台實踐中形成自己剛健柔美俏麗清新的藝術風格,在京劇界具有較大的學術研究價值。
他培養的學生都是全國藝術尖子,如兩度「梅花獎」得主、其女沈鐵梅、國家一級演員程聯群、四川省十佳演員李曉蘭等。
沈福存主要劇目:《武家坡》、《鳳還巢》、《三娘教子》、《鎖麟囊》、《御碑亭》、《紅娘》、《玉堂春》、《狀元媒》、《望江亭》、《紅燈記》、《智取威虎山》、《龍江頌》、《闖王旗》等。
國家第一批一級演員,享受政府特殊津貼,中國劇協會員、重慶市劇協常務理事、現任四大名旦之一的「尚小雲研究會」委員。
⑩ 錢惠麗的曲藝類
交響京劇《巍巍華夏情》(李潔,於魁智,劉桂娟,袁慧琴,趙秀君,孟廣祿) 京劇《太真外傳》選段(史敏) 黃梅戲《天河配》選段(黃新德,吳亞玲) 京劇《春閨夢》(張火丁) 越劇《梁祝·十八相送》選段(錢惠麗,單仰萍)16.京劇《紅娘》選段(管波) 京劇《金翅大鵬》選段(收大鵬)(天津京劇院張幼麟等) 1999年2月15日,農歷戊寅年十二月三十日:1999年春節戲曲晚會播出
吉祥九九——1999年春節戲曲晚會在央視播出。 《中華大拜年》(作詞魏子晨,作曲孟慶華,編舞冷明宇;演員耿其昌、鄧沐瑋、陳淑芳;演出單位中國京劇院、天津京劇院、吉林省吉林市歌舞團、吉林省樺甸市歌舞團) 京劇《四郎探母·坐宮》(鼓師蘇廣忠,琴師趙建華,演員於魁智、李勝素;演出單位中國京劇院、山西省京劇院梅蘭芳京劇團) 京劇《雙投唐》選段(鼓師張景霖,琴師李祖銘,演員孟廣祿、李軍;演出單位天津市青年京劇團、上海京劇院) 京劇《螺絲峪》選段(鼓師謝光榮,演員趙永偉;演出單位中國京劇院) 評劇《剪窗花》(作詞魏子晨,作曲劉文田,配器黃平,編舞韓劍英、楊華;演員宋麗、曾昭娟;演出單位中國評劇院、天津評劇院、空軍藍天幼兒藝術團)6. 黃梅戲《游春》(編舞冷明宇;演員韓再芬;演出單位安徽省安慶市黃梅戲二團、吉林省吉林市歌舞團、吉林省樺甸市歌舞團) 越劇《呂布與貂蟬》選段(作曲談聲賢;演員何賽飛、錢惠麗;演出單位浙江小百花越劇團、上海越劇團) 蘇淮錫揚四劇種聯唱《盛世花怒放》(作詞張弘,作曲盧小傑,編舞林陽,演員卞燕敏、湯紅英、顧慧英、李霞;演出單位江蘇錫劇團、江蘇興化淮劇團、江蘇揚劇團、吉林省吉林市歌舞團、吉林省樺甸市歌舞團) 「新聞界長安戲迷俱樂部」戲迷聯唱 京劇《四進士》選段(演員李丹)
京劇《群英會》選段(演員翟慧生)
京劇《蘇三起解》選段(演員鞠萍)
京劇《淮河營》選段(演員羅京)
京劇《鳳還巢》選段(演員任濤)
京劇《三家店》選段(演員白燕升) 群醜薈萃《考狀元》(編劇周保平,導演趙德芝,演員朱世慧、朱軍、金不換、蘇明德、孫存蝶、王福民、張海靜、韓劍英;演出單位湖北省京劇團山西省京劇院、河南省鶴壁市豫劇團天津市藝術學校、四川新都芙蓉花川劇團中國京劇院、中國評劇院;樂隊北京京劇院樂隊) 京劇《西廂記》選段(演員趙秀君;演出單位天津市青年京劇團) 京劇《雛鳳凌空》選段(演員趙葆秀;演出單位北京京劇院) 《共繪吉祥圖》(作詞魏子晨,作曲張磊,編舞林陽;演員李欣、劉桂娟、劉繼英、吳素秋、劉雪濤、劉方亭、張繼蝶、董汝南、王希玲) 京劇歌舞《歡樂的月宮》(作詞周保平,作曲朱維英,編舞楊華;演員陸地圓;演出單位北京市戲曲學校、空軍藍天幼兒藝術團) 揚劇舞蹈《女娃兵》(作詞范廣和,作曲盧小傑,演出單位南空小百靈幼兒藝術團) 京劇《鎖麟囊》(鼓師張景霖,琴師李祖銘;演員孫愛珍;演出單位上海京劇院) 京劇《紅娘》(鼓師張景霖,琴師李祖銘;演員王桂榮、章爾琴;演出單位遼寧省錦州市京劇團、河北大廠縣評劇團) 京劇《大登殿》選段(鼓師金惠武,琴師艾兵;演員閻桂祥、王蓉蓉、杜鎮傑;演出單位北京京劇院)19. 豫劇《搶媽媽》(編劇張曉亞,作曲朱超倫,導演王為念;演員小香玉;演出單位小香玉希望藝術學校) 評劇《小女婿》(演員王冠麗;演出單位天津評劇院) 河北梆子《杜十娘》(編舞冷明宇;演員彭蕙蘅;演出單位河北省梆子劇院) 眉戶戲《五更鳥》(演員李梅;演出單位陝西省戲曲研究院青年團) 吉劇《喜貼春聯》(編劇華景坤,作曲李凌元,導演劉富英,編舞冷明宇;演員安靜芳、王桂芬;演出單位吉林省吉劇團、吉林省吉林市歌舞團、吉林省樺甸市歌舞團) 京劇歌舞《靚麗行》(作詞魏子晨,作曲張磊,編舞林陽;演員史敏、劉桂娟、張艷玲、耿巧雲、張萍;演出單位上海京劇院北京軍區戰友京劇團、天津市青年京劇團吉林省吉林市歌舞團、河北省京劇院落吉林省樺甸市歌舞團、中國京劇院青年團) 京劇《青城十九俠》片段(鼓師張景霖,琴師李祖銘;演員孫明珠、胡小毛;演出單位陝西省京劇院、天津京劇院) 京劇《飛虎山》(鼓師馮洪啟;演員尚長榮、葉少蘭;演出單位上海京劇院、北京軍區戰友京劇團) 京劇《龍鳳呈祥·洞房》(鼓師李素陽,琴師張素英;演員李維康;演出單位中國京劇院) 京劇《百鳥斗金蟾》(作詞孫元喜,鼓師李鳳閣,導演張正秋;演員張幼麟、王立軍、周龍、王平、程和平、艾金梅、胡小毛、年金鵬;演出單位天津京劇院天津市青年京劇團、上海京劇院中國戲曲學院、江蘇省京劇院湖北省京劇院、河北省藝術學校保定市分校) 崑曲《長江殿·小宴》(演員楊春霞、蔡正仁;演出單位中國京劇院、上海昆劇院) 川劇《別洞觀景》(演員沈鐵梅;演出單位重慶市川劇團) 贛劇《八仙飄海》(演員陳俐;演出單位江西省贛劇團) 少數民族戲曲聯唱《五色花》(編舞冷明宇、吳瓊;伴舞吉林市歌舞團、吉林省樺甸市歌舞團) 彝劇《銅鼓祭》選段(演員張紅艷、郭建設;演出單位雲南省楚雄州彝劇團)
藏劇《文成公主》選段
蒙古劇《滿都海斯琴》選段(領唱其其格額爾德木圖;演出單位內蒙古民族劇團)
白劇《阿蓋公主》選段(演員葉新濤、李澤新;演出單位雲南省大理州白劇團)
傣劇《娥並與桑洛》選段(演員萬小散、李小喜;演出單位雲南省德宏州傣劇團)
《劉三姐》選段(演員段泓、白燕升、朱軍) 京劇《武家坡》(鼓師張景霖,琴師李祖銘;演員葉復潤、張火丁;演出單位台灣復興劇社、中國京劇院青年團) 大陸、港、澳粵劇聯唱《圓夢》(作詞閻肅,編舞冷明宇,演員張明敏、秦翠萍、楊小秋) 京劇《馬前潑水》選段(鼓師張景霖,演員何玉蓉;演出單位江西省京劇團) 京劇《群英會·回書》(鼓師賡金群,琴師沈玉才,演員袁世海、鄭岩;演出單位中國京劇院) 《中華神韻》(作詞魏子晨,作曲姚明,編舞林陽,演員袁慧琴、胡璇、李佩紅、張晶、李海燕、杜鵬、張克、朱強、楊赤、陳俊傑;演出單位中國戲曲學院京劇優秀青年演員研修班、吉林省吉林市歌舞團、吉林省華甸市歌舞團 2000年,農歷庚辰年:第十七屆中國戲劇梅花獎揭曉
由中國文聯、中國戲劇家協會主辦的第十七屆中國戲劇梅花獎揭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