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誰知道民國四大才女是誰有什麼代表作
民國四大才女為:呂碧城(一說廬隱),蕭紅,石評梅和張愛玲。
1、呂碧城(1883年-1943年),安徽旌德人,主筆《大公報》提倡女權,辦女學,育現代女性。代表作:《歐美漫遊錄》(又名《鴻雪因緣》)、《呂碧城集》、《信芳集》、《曉珠詞》、《雪繪詞》、《香光小錄》等。
2、蕭紅(1911-1942),原名張乃瑩,筆名蕭紅,悄吟,出生於黑龍江省呼蘭縣一個地主家庭。代表作:《生死場》、《馬伯樂》、《呼蘭河傳》、《牛車上》、《小城三月》、《孤獨的生活》、長篇組詩《砂粒》。
3、 石評梅(1902-1928),原名汝壁,山西省平定縣城關人。代表作:散文集《偶然草》、散文集《濤語》。
4、張愛玲(1920.-1995)原名張煐。原籍河北豐潤,生於上海。代表作:《傾城之戀》、《金鎖記》、翻譯《海上花列傳》。
② 民國四大才女有誰
民國四大才女:
石評梅(1902—1928),原名石汝璧,筆名評梅女士,山西平定縣人,是本世紀二十年代的一位著名女作家,自幼聰慧過人,文思敏捷。
呂碧城,安徽旌德人,生於1884年。父親呂鳳歧,光緒三年進士及第與清末著名詩人樊增祥同年,曾任山西學政,家學淵源。
蕭紅(1911-1942),原名張乃瑩,筆名蕭紅,悄吟,出生於黑龍江省呼蘭縣。
張愛玲(1920.9.3-1995.9.8)原名張煐。原籍河北豐潤,生於上海。童年在北京、天津度過,1929年遷回上海。
③ 民國時期有名的才女有哪些!
1.在陳凱歌的電影《梅蘭芳》問世之前,很少有人知道她。她的名字只有在那些關於《梅蘭芳》或者《杜月笙》的傳記中偶爾出現。但現在,通過陳凱歌的那部電影,全中國、甚至全世界的人都開始注意到這個閃耀著奇異光輝的名字。她的絕世唱腔,她與梅蘭芳、杜月笙纏綿悱惻的動人愛情,她的真性情與絕世的美貌,讓她註定為世人所注目。她是梨園的「冬皇」,她就是絕世名伶——孟小冬!
2.如果說,20世紀除了戰爭之外還曾留下玫瑰的話,那麼,「少帥」張學良與「趙四小姐」趙一荻無疑是其中最絢麗的一對。很多女人都會愛上張少帥,但能沒名沒份地陪伴一個失意的男人度過幾十年寂寞幽禁生涯的,只有趙四小姐。張學良與趙一荻延續70多年的真摯愛情,堪稱中國20世紀的愛情神話。如果不遇到張學良,趙一荻會有一個什麼樣完全不同的人生,如果沒有趙一荻始終陪伴左右、相濡以沫,張學良將怎樣度過那孤寂的軟禁歲月?當然,歷史不能假設,事實是他們相遇了,相識了,相愛了,共同走過了漫長的人生歲月。
3.六十年前的上海百樂門舞廳(Paramount),號稱「遠東第一樂府」。而有一個曼妙女子時常來此跳舞、消閑、揮灑青春,她就是唐瑛。當時,在交際場上風頭最足的她與陸小曼被並稱為「南唐北陸」。但現在,陸小曼因詩人徐志摩而被人熟知,而唐瑛的面目漸漸隱匿於浮世風霜。造成這種結果的一個重要的原因便是,唐瑛雖美,但畢竟沒有轟動性太強的婚姻史。
4.如果說「南唐北陸」中的唐瑛是男人心中的硃砂痣,那麼陸小曼便是那床前的一抹明月光。她不是煙花,卻比煙花寂寞三分;她不是玫瑰,卻比玫瑰美艷動人,她是一汪碧海,澄凈透明卻又深廣難測。她可以在任何一個時代興風作浪,她可以挑起所有男性潛藏的熱情與慾望。
5.如今,知道凌叔華其名其人的並不多了,但她卻是上世紀二十年代與冰心、林徽因齊名的「文壇三才女」之一。凌叔華學養豐厚、文才畫稟皆長。在寫文作畫與處世待人上,凌叔華都以平和、溫婉、淡雅著稱。她用女性特有寬厚與溫潤看世界,也用這樣的心態對待她周圍的人們。
6.林徽因曾為徐志摩寫詩,說他是人間的四月天。事實上,在當世男人的心中,她才是他們的四月天。她的美貌、她的才情以及她惹人憐惜的小性情,這一切都讓人心動不已。林徽因是一個有著卓越才華卻也有普通性情的女子,三個傑出而優秀的男子成全了她的美麗。
7.古人雲:「傳奇者,因奇而傳。」對於傳奇,張愛玲有自己的說法:「書名則傳奇,目的是在傳奇里尋找普遍人,在普遍人里尋找傳奇。」其實,傳奇無需尋找,張愛玲便是。她的一生坎坷曲折,猶如一卷長篇傳奇,而她的文字也宛若金針,貌似漫不經心地描龍綉鳳,實際上卻將字字句句都刺在了讀者的心頭。
8.沒有郁達夫,就沒有王映霞。王映霞一生的是非功過,都和那位文學才子緊密地聯系在一起。幸福是因為郁達夫,不幸也是因為郁達夫。這么說或許有點偏執,但事實的確如此。王映霞與郁達夫的傳奇戀情,在民國時期已被傳為佳話,被譽為「現代文學史中最著名的情事」,但這段才子與江南美人的轟烈愛情卻最終以悲劇草草謝幕。
9.自小就容貌出眾、洋氣十足的殷明珠,被中學同學們稱為「FF(following fashion)小姐」,意為緊跟時髦的女士。從此以後,「FF女士」成為殷明珠的代名詞,並且聞名上海。後來,這位時髦洋氣的美人又成為上海灘女明星第一人,改變了當時電影多男扮女裝的局面,中國電影也由此開始了由女性擔任女主角的歷史。
10.民國期間,上海灘有兩個很出名的七小姐,一個是孫寶琦的七小姐孫用蕃,她就是張愛玲的後母;而另一個七小姐就是盛宣懷的第七個女兒,聞名整個上海灘的盛愛頤。盛愛頤以「盛七」聞名,她在與宋子文的恩恩怨怨中盡展個性,在中國第一樁女權案中大顯風采。這樣一個出生在盛世豪門的女子,竟然還擁有著如此大氣勇敢的性情,這不得不算是舊上海的一個傳奇。
④ 民國才女有哪些
民國四大才女為:呂碧城 ,廬隱,蕭紅,石評梅和張愛玲。
呂碧城(1883年-1943年),安徽旌德人,生於1884年。父親呂鳳歧,光緒三年進士及第與清末著名詩人樊增祥同年,曾任山西學政,家學淵源。呂家有姐妹四人,呂碧城是老三。呂碧城和她的姐姐呂惠如、呂美蓀都以詩文聞名於世,號稱「淮南三呂,天下知名。」
蕭紅(1911-1942),原名張乃瑩,筆名蕭紅,悄吟,出生於黑龍江省呼蘭縣一個地主家庭。為了逃婚出走,困窘間向報社投稿,並因此結識蕭軍,兩人相愛,蕭紅也從此走上寫作之路,兩人一同完成散文集《商市街》。1934年,蕭紅完成長篇《生死場》,在魯迅幫助下作為「奴隸叢書」之一出版。蕭紅由此取得了在現代文學史上的地位。蕭紅帶有左翼現實主義風格的小說還有一部長篇《馬伯樂》,但質量不高。她更有成就的長篇是寫於香港的回憶性長篇小說《呼蘭河傳》,以及一系列回憶故鄉的中短篇如《牛車上》、《小城三月》等。
石評梅(1902 ——1928),原名汝壁,山西省平定縣城關人。父親石銘,字鼎丞,清末舉人,其家庭為平定城內一個書香門第。
張愛玲簡介張愛玲(1920.9.3-1995.9.8)原名張煐。原籍河北豐潤,生於上海。童年在北京、天津度過,1929年遷回上海。1930改名張愛玲。中學畢業後到香港讀書。1942年香港淪陷,未畢業即回上海,給英文《泰晤士報》寫劇評、影評,也替德國人辦的英文雜志《二十世紀》寫「中國的生活與服裝」一類的文章。1942年應《西風》雜志《我的生活》徵文寫散文《我的天才夢》得名譽獎。1943年她的小說處女作《沉香屑》(第一、二爐香)被周瘦鵑發在《紫羅蘭》雜志上。隨後接連發表《傾城之戀》、《金鎖記》等代表作。
也有一說民國四大才女為蕭紅、林徽因、陸小曼、張愛玲
⑤ 有沒有關於民國時期關於那些才女們題材的電視或電影
金陵十三衩算不算
⑥ 民國四大才女的作品分別是什麼
民國四大才女指的是一下四位:呂碧城,蕭紅,石評梅,張愛玲。
呂碧城—無文學作品,是大公報的主筆。才華橫溢。
蕭紅—成名作《生死場》中篇小說
石評梅—代表作《匹馬嘶風暴》而且也是著名女詩人。
張愛玲—著名小說家,處女作《沉香屑》,而《傾城之戀》、《金鎖記》等是她的代表作。
⑦ 關於民國四大才女
民國時期涌現出了眾多才華橫溢的優秀女性,其中的呂碧城、蕭紅、石評梅、張愛玲更是被稱為「民國四大才女」。
1912年,統治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王朝覆滅,中華民國正式成立。緊隨其後的五四新文化運動使民主和科學深入人心,根深蒂固的封建思想漸漸開化。中國文壇上出現了一大批女性文學作家及作品。
她們以其獨具特色的創作風格及審美傾向而獨樹一幟,令當時的男性作家耳目一新。尤其是她們將自身大膽的人生情愛追求和不懈探索精神,滲透融合於文學作品之中,達到了更鮮活更新奇的效果,成為當時文學中的一股強勁的新鮮血液。
其中的呂碧城、蕭紅、石評梅、張愛玲更是被稱為「民國四大才女」。
(7)民國四大才女的電影有哪些擴展閱讀:
1、呂碧城(1883年~1943年1月24日),一名蘭清,字遁夫,號明因、寶蓮居士。女權運動的首倡者之一,中國女子教育的先驅,中國第一位動物保護主義者,中國新聞史上第一位女編輯,中國第一位女性撰稿人,並開創近代教育史上女子執掌校政先例的民國奇才女。
她被贊為「近三百年來最後一位女詞人」、與秋瑾被稱為「女子雙俠」,詩人、政論家、社會活動家、資本家。20世紀頭一二十年間,中國文壇、女界以至整個社交界,曾有過「絳帷獨擁人爭羨,到處咸推呂碧城」的一大景觀。
2、蕭紅(1911年6月1日-1942年1月22日),中國近現代女作家,「民國四大才女」之一,被譽為「20世紀30年代的文學洛神」。乳名榮華,本名張秀環,後由外祖父改名為張廼瑩。筆名蕭紅、悄吟、玲玲、田娣等。
1911年,出生於黑龍江省哈爾濱市呼蘭區一個地主家庭。幼年喪母。1932年,結識蕭軍。1933年,以悄吟為筆名發表第一篇小說《棄兒》。
1935年,在魯迅的支持下,發表成名作《生死場》。1936年,東渡日本,創作散文《孤獨的生活》、長篇組詩《砂粒》等。
1940年,與端木蕻良同抵香港,之後發表中篇小說《馬伯樂》、長篇小說《呼蘭河傳》等。1942年1月22日,因肺結核和惡性氣管擴張病逝於香港,年僅31歲。
3、石評梅(1902-1928),中國近現代女作家、革命活動家,「民國四大才女」之一。 原名汝壁,因愛慕梅花之俏麗堅貞,自取筆名石評梅。曾用筆名評梅女士、波微、漱雪、冰華、心珠、夢黛、林娜等。
1902年出生於山西省平定縣,1919年在北京女子高等師范學校就讀時即熱心於文學創作,1923年9月在《晨報副刊》連載長篇游記《模糊的余影》,1924年與摯友陸晶清編輯《京報副刊.婦女周刊》。
1926年,繼續與陸晶清合編《世界日報副刊.薔藏周刊》,1928年9月30日因病逝世。石評梅一生中,創作了大量詩歌、散文、游記、小說,尤以詩歌見長,有「北京著名女詩人」之譽。作品大多以追求愛情、真理,渴望自由、光明為主題。
小說創作以《紅鬃馬》、《匹馬嘶風錄》為代表。在她去世後,其作品曾由廬隱、陸晶清等友人編輯成《濤語》、《偶然草》兩個集子。
4、張愛玲(1920年9月30日—1995年9月1日左右),原名張煐,筆名梁京,祖籍河北豐潤,生於上海,中國現代女作家。
7歲開始寫小說,12歲開始在校刊和雜志上發表作品。1943至1944年,創作和發表了《沉香屑·第一爐香》《沉香屑·第二爐香》《茉莉香片》《傾城之戀》《紅玫瑰與白玫瑰》等小說。1955年,張愛玲赴美國定居,創作英文小說多部,但僅出版一部。
1969年以後主要從事古典小說的研究,著有紅學論集《紅樓夢魘》。1995年9月在美國洛杉磯去世,終年75歲。有《張愛玲全集》行世。
網路-民國四大才女
⑧ 哪部電影講速民國才女蕭紅的一生-
電影講述民國才女蕭紅的一生,我覺得是那個國民女生。
⑨ 有沒有關於民國四大才女的影視劇
沒有,
民國四大才女即民國時期涌現出的四個非常有名、才華橫溢的優秀女性,她們分別是有過人膽識的呂碧城、被譽為「30年代的文學洛神」的蕭紅、生命短促的石評梅以及擁有「奇才異女」盛名的張愛玲。